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简介(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是以我校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建立的,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发展理论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硕士13人。
拥有专业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期刊200多种。
近几年学科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或教科书20余部,获得各类奖30余项。
硕士生导师:陈敬佑(1948—),男,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教授,校重点学科带头人。
现任浙江林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高校党建、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998年以来,主持了省教育厅21世纪教改重点课题《基于生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等6项部、省、厅级科研课题。
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农业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学》、《育人为本是大学校园建设的灵魂》等10多篇学术论文。
出版《高等林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著作3部。
硕士生导师:王长金(1962—),男,浙江淳安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浙江林学院吴越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林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主持省、厅级各类课题10项。
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获奖。
出版专著《传统家训思想通论》,获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硕士生导师:苏小明(1955—),男,甘肃庆阳人,中共党员,教授,校重点学科负责人,人文学院思政系主任,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3)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胜任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者。
具体要求是:1.应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入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和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4年。
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非全日制博士生或同等学力、跨专业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最低修业年限为4年。
提前毕业的条件: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且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在答辩前完成了不少于2次的学位论文进展报告;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因学习、工作或身体等原因,申请延长学习年限者,须经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同意并上报学院、学校批准。
四、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尤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学习要体现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要有助于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注重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意识、素养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课程的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实施以学术研讨、专题报告为主。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2、在职:在职考生人事档案、户口不转入社科院,毕业后回原单位就业。委托培 养博士研究生按在职类别办理。入学时需签订考生、委托培养单位、培养单位三方协议 书,毕业时按协议规定回委托培养单位工作。
辛向阳 ,男,1965 年 3 月出生,山东安丘人。2006 年 3 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 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 二部副主任。
金民卿,1967 年生,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 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问题研究重点学科(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网站执行主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 究报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与意识 形态。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 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 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 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 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四、社科院考博英语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1003 俄语、 尹汉宁 1004 德语、1005 法语选一②2098 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③3218 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专业)

研究生专业
01 简介
03 学习年限
目录
02 培养目标 04 研究方向
05 课程设置
07 其它项目
目录
06 学位论文 08 培养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 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科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学科包 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史和应用三个方面。
学位论文必须由两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校外专家或学者;学位论文答辨委员 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课程成绩合格且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法学硕士学 位。
其它项目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其中,必须在院(系)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上至少 做一次学术报告,每次0.5学分,参加院(系)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每次0.1学分。另外,还应从其它实践环节 中至少选1个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
5、身心健康。
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
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规律,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 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成果及其基本内容等。 2、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 当代发展,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和贡献,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经验教训及其基本规律。 3、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规律,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经验教训及其基本规律,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3年制)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授课方式考核方式1 2 3必修课公共课052180100101218020030121802001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01836312√√√专业基础课7777777703228020010322802002博士生导师讲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周秀英韩喜平304040122√√专业课03228020290322802030032280203103228020320322802033032280203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中共党史专题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宋连胜杜君韩广富刘洁吴自聪陈方南404040404040222222√√√√√√讲授作业选修课0322802035032280203603228020370322802038032280203903228020400322802041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刘洁韩广富吴自聪陈方南阎少华盛海英张淇404040404040402222222√√√√√√√讲授作业补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
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一级学科英文名称:Marxist Theory二级学科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二级学科英文名称: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探究现实的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问题。
本学科点的重点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关系的研究,本学科点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力。
学科专业方向简介: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方向:本研究方向着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平与效率、社会价值观变迁问题、价值哲学基本理论、价值观教育、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等问题的研究,以哲学特有的批判性反思,为社会发展寻求理论支持,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2.当代中国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向:本研究方向着重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人本精神、经济原理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开拓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工资理论、消费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理论,深入揭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
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将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别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批判及其对新社会形态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及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代码:0305 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能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能够在教育、宣传、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总学分≥32学分学位公共课:须修4门,7学分。
学位基础课:须修5门,14学分。
专业方向课:至少选修4门,8学分。
实践(必修)环节:4学分。
三、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五)思想政治教育(六)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二)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三)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
未通过考核者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五)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代码: 0305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代码: 030501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代码: 030502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代码: 030503 )二级学科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代码: 030504 )二级学科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代码: 030505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代码: 030506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团队由17名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博士组成。
学科带头人胡潇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内知名学者,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最近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重要论文25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各二级学科带头人徐俊忠、张其学、赵中源、董世明、刘莉、皮家胜等均为在某一方面学有所成,在学界有一定影响或知名度的学者。
徐俊忠教授为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科组成员,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现为《现代哲学》主编,国内知名教授;近期合作出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等专著,在国家重要刊物发表《“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释史研究与博士生教育的研究颇有建树。
张其学近期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4篇重要论文,对西方文化思潮洞察较深,成果获省政府3等奖。
赵中源、夏宏、刘莉等都是年轻有为,后劲十足的年青学者。
团队现有在研国家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达20余项;最近五年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通过全体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术业搭配均衡、精神配合默契的学科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3年制)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授课方式考核方式1 2 3必修课公共课052180100101218020030121802001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01836312√√√专业基础课7777777703228020010322802002博士生导师讲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周秀英韩喜平304040122√√专业课03228020290322802030032280203103228020320322802033032280203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中共党史专题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宋连胜杜君韩广富刘洁吴自聪陈方南404040404040222222√√√√√√讲授作业选修课0322802035032280203603228020370322802038032280203903228020400322802041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刘洁韩广富吴自聪陈方南阎少华盛海英张淇404040404040402222222√√√√√√√讲授作业补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
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
教学大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特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价值第一专题工人阶级立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二专题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第三专题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和研究第四专题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引发的论战第五专题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纷争第六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捍卫第七专题列宁与“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八专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第九专题其它国家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第十一专题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十二专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十三专题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第十四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和流派第十五专题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国外的发展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周秀英教授孙秀云副教授教师职称: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可以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认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这是一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必修课,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将彰显马克主义的当代意义!教学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专题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专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专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专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专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第六专题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专题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广富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列宁的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的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现代化的概念涵义,世界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等。
这门课程40学时,2学分,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考核方式为论文写作。
教学大纲第一专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二专题列宁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三专题毛泽东的社会发展理论第四专题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五专题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第六专题第6专题现代化的概念涵义第七专题世界现代化的总体进程第八专题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九专题现代化理论第十专题依附理论第十一专题世界体系论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刘洁教师代码:296131 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教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掌握中外政党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和特点的专题研究,从而进入本学科的研究前沿,为硕士论文的选题和撰写作指导。
本课教学主要从当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理论学习入手,就中外政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执政党权力运作机制、政党制度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就新世纪政党和政党格局的发展作一分析,深刻认识我国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利害关系。
教学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第一专题当代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理论依据第二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之比较第三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公共权力运作机制之比较第四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任同之比较第五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功能之比较第六专题新世纪世界政党格局的发展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再思考实践性环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研究生开展课堂专题讨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研究生具备有关中外政党制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梁琴:《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萧超然等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朱汉国:《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王长江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采用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
考试方式:学期论文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陈芳南教师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一共9篇文献,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巡谈话》、《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
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
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是通过学习、讲授这些文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
二是通过学习、讲授这些文献,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科学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教学大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共包括九篇文献:第一专题、《新民主主义论》第二专题、《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专题、《论十大关系》第四专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五专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六专题、《南巡谈话》第七专题、《十五大报告》第八专题、《十六大报告》第九专题、《十七大报告》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吴自聪教师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从发展史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本课程主要讲解四个方面内容:(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教学大纲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萌芽第二专题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三专题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第四专题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五专题十六大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宋连胜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历史地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研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回答、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迫切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