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合集下载

马克思论文题目

马克思论文题目

马克思论文题目
马克思论文题目有很多,具体取决于研究方向和主题。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马克思论文题目,供参考:
1.《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该论点认为工人的付出超过他们所得工资的价值,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本论文将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进行详细分析与解析。

2.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法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之一,本论文将探讨他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以及他主张的消除这些法权的方法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3.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对于理解和改变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如何适应和解释现代社会现象。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本论文将回顾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吸收和解读,并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5.马克思主义对解决全球贫困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本论文将研究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变革理论,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贫困和经济不平等。

以上仅是几个例子,具体的马克思论文题目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和关注点来选择。

重要的是要确保论文题目具有明确性、相关性,并能提供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以展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选题
一、当代中国国际战略专题研究
1.新型大国关系研究
2.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我国能源安全研究
3.中印海洋安全战略研究
4.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
5.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
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安全研究
7.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问题研究
8.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收益情况、原因及对策
9.“一带一路”中的金融秩序问题研究
10.“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安全环境研究
11.一带一路与南海问题研究
二、当代政党和政党制度专题研究
1.中国特色政党政治学理论研究
2.党纪与国法关系的比较研究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研究
4.世界共产党比较研究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西方议会比较研究
6.全球化时代的政党意识形态研究
7.执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研究
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研究
9.各国廉政建设比较研究
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专题研究
1.政治主体的塑造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2.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3.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4.发展模式与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5.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权力研究
6.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权威研究
7.政治发展与政治话语的变迁研究
8.改革开放前后政治动员的比较研究
9.典型塑造的传统与现代化转型研究
10.网络政治参与与民粹主义研究
11.政治仪式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系研究。

马原论文选题参考

马原论文选题参考

论文及社会调查选题指南1、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

2、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3、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4、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5、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6、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7、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能否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9、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10、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联系现实,谈对全球化的认识。

1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模式”)的认识。

12、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拜金主义。

13、以婚嫁风俗的变化为题,分析其折射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14、以青年人择偶观的变化为题,分析人们价值取向变化。

15、用相关的原理分析青年人择业观的变化。

16、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7、“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18、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2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看中国发展。

22、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论的正确性。

23、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维度。

24、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25、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科大为例。

(社会调查)26、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分析——以科大为例。

(社会调查)27、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及对策。

(社会调查)28、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29、以某一企业为例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用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某一典型社会现象。

31、我的中国梦。

历史小论文,马克思的标题

历史小论文,马克思的标题

历史小论文,马克思的标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论述了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马克思主义所走过的一个半世纪多的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从产生至今也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以下是我们为你准备的136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文题目,希望为你论文的选题提供灵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论文题目一:1、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北洋军政人物与马列主义)2、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私有制发展史研究3、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4、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5、1940-19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认识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变迁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初探7、《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8、论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9、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0、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再研究11、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12、西方浪漫主义的演进逻辑13、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理论研究1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命名的多维视角研究15、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17、辩证思维的自然科学论证18、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19、高语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0、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研究21、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经验研究22、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研究2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与实践研究24、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理性审思25、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26、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27、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29、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实践研究30、罗莎#卢森堡总体性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3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3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1919-1949)33、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机构建设理论研究34、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35、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36、思维的秘密37、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38、华岗学术思想研究39、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进路研究(1848-1949)41、新时期党的科学技术思想演进研究42、马克思的全球全面生产理论研究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研究44、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研究45、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46、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8、列宁土地问题思想研究49、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途径研究50、列宁早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思想研究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5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53、普列汉诺夫文化理论研究54、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55、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与互动56、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当代解读57、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演进逻辑研究58、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研究59、瞿秋白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研究6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61、马克思主义神圣化研究62、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6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金融资本理论的演进64、保尔·拉法格社会主义思想研究65、罗莎·卢森堡哲学思想探究66、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及其历史影响67、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68、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69、卡尔·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70、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72、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哲学反思7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74、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75、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7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女权思想研究77、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78、马克思所有权概念的视域转换及其哲学意义79、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启示80、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研究81、苏联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进及其现实意义82、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研究8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之历史演变研究84、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85、马克思的利益理论及其历史在场86、论弗兰茨·梅林对唯物史观的解读87、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88、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89、伯恩施坦的核心思想研究90、论《共产党宣言》中空间批判与空间革命理论91、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92、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93、拉法格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94、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研究95、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研究96、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研究9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98、论拉法格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99、毛泽东的民主观探析100、纠错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研究101、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102、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03、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104、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105、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研究10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研究(1976-1982)107、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108、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研究109、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110、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11、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2、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研究113、麦克莱伦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114、《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社会历史动力思想研究115、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探析116、论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117、瞿秋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118、布哈林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119、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研究120、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121、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122、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123、“政治”哲学家阿尔都塞--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124、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1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126、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127、《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128、整体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129、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研究130、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现实启示131、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探源与发展132、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才观的坚持与发展13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34、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135、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36、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136、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论马克思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大学学习之后,我对马克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毛中特论文题目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及伟大意义
3.科学发展观指南伟大复兴之路
4.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6.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中国梦”之我见
8.论和谐之美
9.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由小事做起
11.试论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3.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4.试论改善民生的策略
15.从“一国两制”看我国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6.试论我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贡献
17.如何看待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8.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说明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19.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我见
20.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与价值
21.试述新时期还要不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22.试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走自己的路
23.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4.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
2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26.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7.分析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28.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29.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论文选题参考_毕业论文选题_

马克思主义论文选题参考_毕业论文选题_

马克思主义论文选题参考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马克思主义论文选题。

·马克思主义论文:浅谈《共产党宣言》之解读
·浅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再读《资本论》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
·马克思作业论文:论中国现代社会心态
·马克思主义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浅析“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选择性传播研究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题目
一、用矛盾论(或实践论)的观点看×××问题
二、浅谈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
三、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
四、运用马克思主义某一基本原理分析解读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某个现实问题
五、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的育人功能
六、沉迷网络现象的哲学思考
七、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指导作用
八、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九、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十、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十一、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十二、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和谐社会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十三、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十四、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
十五、用马克思的矛盾观点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困境
十六、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十七、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十八、浅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十九、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性的哲学基础
二十、试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学基础
二十一、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选题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选题八: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研究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

选题九: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

选题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

选题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选题十二: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比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深入研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逻辑、内在依据和实践基础。

选题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调整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系统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阐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我国社会利益矛盾和社会关系的思路。

选题十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阐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设计论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选题十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立足当前实际,研究分析在社会价值多元取向的状态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内在关系。

选题十六: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和内涵本质;研究阐明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系统分析和谐文化的形态特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选题十七: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道德实践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分析和阐述“八荣八耻”的时代意义、提出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思考。

选题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围绕法治观念、法律基础和各部门法的相互协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选题十九: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新问题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党政领导体制的设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研究分析地方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如何建立、完善相应的权力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创新权力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的思路。

选题二十: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重点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如何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针对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选题二十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内民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科学分析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和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题二十二: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分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人口流动和就业环境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重点研究当前形式下制约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各种因素,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举措。

选题二十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应用,结合当前文化发展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内涵、概念范畴和结构体系。

选题二十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精神文明建设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联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践进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马克思主中国化研究其他选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研究;2、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研究;8、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与难点问题研究;9、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0、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群众载体、途径、方法研究;1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效途径研究;12、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13、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研究;14、现代传媒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15、关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6、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7、关于确保粮食丰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8、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21、关于发挥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独特作用。

22、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研究;23、党内监督体系科学化研究;24、国有企事业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25、新形势下社会动员机制研究;26、网络文化产业研究;27、主流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研究;28、党报发行营销的新思维与新路径。

2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市民社会兴起30.新农村视野下的乡镇机构改革研究31.乡镇机构改革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32.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34.税费改革后的农民需求与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差距36.社会中介组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37.农村的村民自治现状与完善研究38.服务型政府下公务员素质研究39.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与改革40.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41.改革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4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管理机制与体制研究44.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5.我国地方间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46.关注民生: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47.中国构建服务性政府的路径选择48.浅析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49.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50、评中国国际安全环境51、试析中国的新安全观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选题一:不同时期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历史和现状调研主要研究内容:以我省为例,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他们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特点及变迁轨迹、影响因子,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基本判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的对策建议。

选题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原因分析,走出困境的关键及对策。

选题三: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特点及其发展,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