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
(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 ,频率低时音调。
中考考点强化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说明实验中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考点2 声音的特性4.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5.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7.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8.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以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街头设置噪声监视器C、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隔音墙2、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4、"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5、下雨时,雨点打在瓦片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响声,这里发声振动的物体是()A.瓦片B.雨点C.空气D.以上都不对6、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7、北京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由于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指令,从而以其优美的舞姿、随音乐节拍而精确完成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体育之美。
关于运动员在水下是如何接收到音乐指令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仅在水面以上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经由空气、水,最终传到运动员的耳朵B.仅在水面以下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通过水传到运动员的耳朵C.运动员通过无线耳机,接收来自控制室的电磁波信号,再将其转化成声音,被耳朵接收D.在水面以上和以下都放有音箱,使运动员的头部无论是在水面以上还是以下,都能听到清晰的音乐声8、(2012湘潭4题2分)小沈阳演出时,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刀郎的歌声,他关键是成功地模仿了刀朗歌声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节奏9、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0、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控制噪声的是A、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B、在公路与住宅区之间设置屏障C、植树种草绿化D、繁华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11、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与时间的关系时,通常要用到的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 B. 类比法 C. 理想模型法 D. 等效替代法2、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 参照物必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 参照物必须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D. 参照物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设的物体3、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 B.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C. 自行车在路口等红灯 D.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4、在平直的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哪一种车更容易停下来?() A. 轿车 B. 货车 C. 两种车一样容易停下来 D. 无法判断5、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它一定静止 B. 物体不受力,它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二、填空题6、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
61、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车的惯性大。
611、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以10m/s的速度向东行驶,乙车以10m/s 的速度向南行驶。
则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比为_______。
6111、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火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
6111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的外力突然完全消失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________,最后以________停下来。
三、解答题1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如果物体某时刻开始反向运动,且摩擦力变为原来的2倍,求物体经过10s通过的位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洋装虽已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能听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台湾艺人张明敏所唱,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哪一特征来断定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3.高强听到楼下的小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高强能听到楼下小李的喊声,说明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B.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小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高强根据喊声的音色判断出是小李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5.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6.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7.如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8.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快,音调高C.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哪位熟悉的朋友,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高声大嗓”指的是响度大10.物理知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一、选择题(10*3=30 )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4 、 9,则它的周长为()( A)17(B)22(C)17 或 22(D)132 、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A1 条B2条C 3 条D 4 条3、以以下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1,2B5,810C6,7,8D3,4,54、已知 ABC 的三边分别是 3cm, 4cm, 5cm,则 ABC的面积是()A6c ㎡ ,B7.5c ㎡ C 10c㎡D12c ㎡5、三角形内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必在三角形的()A中线上B角均分线上C高线上D 不可以确立6、以下条件中,不可以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B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7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40o,则它的底角为()C( A) 100 o(B)40 o(C)70o(D)70o或40o8 、以下能判定△ 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A)∠ A=30 o、∠B=60 o(B)∠A=50 o、∠ B=80 oA DB ( C) AB=AC=2 , BC=4( D )AB=3 、 BC=7 ,周长为 139、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且有一内角为 60o,那么这个三角形必定为()( A)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10、如图∠BCA=90,CD⊥AB,则图中与∠A 互余的角有()个A.1 个B、2 个 C、3 个 D、4 个二.填空题( 10*3=30 )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上的高、________和顶角的 ________相互重合。
2、在 Rt △ ABC 中 ,∠C=90度 ,∠B=25 度 ,则∠A=______ 度 .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 ,底边长为12 ,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4、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则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_______cm5、Rt △ ABC 的斜边 AB 的长为 10cm ,则 AB 边上的中线长为 ________6、在 Rt △ ABC 中,∠C=90 o,∠ A=30 o, BC=2cm ,则 AB=_____cm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单项选择题: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④⑤答案:D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A。
大兴安岭 B。
南岭 C。
长白山 D。
台湾山脉答案:D(没有台湾山脉)3.在图2.1-8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答案:无法回答,缺少图2.1-8.4.下列山脉不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
大兴安岭 B。
太行山 C。
巫山 D。
天山答案:B5.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走向为()。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东北一西南走向 D。
西北一东南走向答案:C6.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
A。
吉林 B。
云南 C。
内蒙古 D。
山西答案:A7.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
A。
高山、高原、盆地 B。
丘陵、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盆地 D。
盆地、高原、平原答案:A8.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A。
1/10左右 B。
1/20左右 C。
1/5左右 D。
1/3左右答案:C9.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
大兴安岭 B。
太行山 C。
昆仑山 D。
天山答案:B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B。
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C。
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D。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答案:A11.下列山脉既是东西走向山脉,又是阶梯界线的是()。
A。
天山 B。
昆仑山 C。
祁连山 D。
巫山答案:C12.下列山脉是省区界线的是()。
A。
祁连山 B。
大兴安岭 C。
长白山 D。
秦岭答案:A13.下列山脉,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A。
昆仑山 B。
太行山 C。
武夷山 D。
横断山答案:D14.下列山脉不属于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是()。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一、填空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若函数y= -2x k= 。
m+2。
2),则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
时,,则当x=3y=____ =1时,y=24、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象限。
y=ax+b不经过第 P(a,b)在第二象限,则直线5、点,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2)轴的交点坐标是(0,6、已知一次函数y=kx-k+4的图象与y 。
式是______________1,a), B(3,b)在函数y=-3x+4的象上,、已知点A(-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 。
728、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则气温t(℃)与高度h(m)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
9、一次函数y=kx+b与y=2x+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
10、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写出一个即可)。
(1)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2)图象经过点(1,-3)。
二、选择题1-111、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 (4)y=2-3x 中,是一次函数的有()xy个(D)1 (C)2个 4(A)个(B)3个3??2xy?、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的图像上( 1211)(D)(1,2)(C)(3,0),13(A)(-5,)(B)(0.5( ) (第13题图)13、直线y=kx+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则O 2 x1111,b?1k?,b??1k?k,k??b??1??,b?1)B ))(A (C(D)(222214、下列一次函数中,随着增大而减小而的是()y?3xy?3x?2y?3?2xy??3x?2 D))( C()(A)( B1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的符号是( )(A) k>0,b>0 (B) k>0,b<0(C) k<0,b>0 (D) k<0,b<0题图)15(第16、函数y=(m+1)x-(4m-3)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3?1?m?m?m??1m??1((A)C)(B)(D)4417、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厘米)与燃烧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D图像的是nm nx(m ,是常数,且mn<0)=18、下图中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 ).三、计算题x,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4)、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和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19A(10),轴交于点B(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画出它们的图象;y= -6成正比,且当y -2与xx=1时,、已知20 的值a(ax求y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点,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1)1的图象相交于,的图象经过点、已知一次函数21y=kx+b(-1 -5)y= ,且与正比例函数 x2.点(2,a),求(1)a的值(2)k,b的值(3)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用Hz(赫兹)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2.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立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百万曹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频率高B.音色差C.音调高D.响度大4.俄罗斯歌手VITAS的歌声风靡世界,他的声音可以跨越5个八度,堪称一架举世无双的乐器。
媒体评论他甚至能发出“海豚音”,这里的“海豚音”主要是形容他的声音()A.响度大B.音色美C.音调高D.三个特性全有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街道上的嘈杂汽车声B.深夜里听到邻居家的电视声C.考试期间考场附近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6.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
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7.有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
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超声波只能传递能量,不能传递信息C.盲人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温度影响8.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如果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二章勾股定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
A. 1.5, 2, 3;
B. 7, 24, 25;
C. 6 ,8, 10;
D. 9, 12, 15. 2、适合下列条件的△ABC 中, 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
①;51
,41,31===c b a ②,6=a ∠A=450; ③∠A=320, ∠B=580;
④ ;25,24,7===c b a ⑤.4,2,2===c b a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为A 和B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为( )
A 、A +
B B 、2AB
C 、B -A
D 、22B A +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12厘米,则斜边上的高是( )
A 、6厘米
B 、8厘米
C 、13
80
厘米 D 、1360厘米
5、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0cm ,底边长为16 cm,那么它的面积为 ( )
A. 48 cm 2
B. 36 cm 2
C. 24 cm 2
D.12 cm 2
6、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 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 A .10米 B .15米 C .25米 D .30米
7、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 ,另一条直角边比斜边短1cm ,则斜
边长为 ( ) A.18 cm B.20 cm C.24 cm D.25 cm 8、一部电视机屏幕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部电视机大小规格(实际测量误差忽略不计)( )
A.34英寸(87厘米)
B. 29英寸(74厘米)
C. 25英寸(64厘米)
D.21英寸(54厘米)
9、一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AB =4,BC =3,DC =12,AD =13,∠B =90°,木板的面积为( )
A .60
B .30
C .24
D .12
10、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
1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 ) A .8cm B .10cm C .12cm D .14cm
30°
6 A D
B
C
第9题
北
南 A 东
第12题图
11、已知Rt △ABC 中,∠C =90°,若14=+b a cm ,10=c cm ,则Rt △ABC 的面积为( ).
A.24cm 2
B.36cm 2
C.48cm 2
D.60cm 2
12、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
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
A 、25海里
B 、30海里
C 、35海里
D 、40海里
二、填空题
13、在△ABC 中,∠C =90°,若 a =5,b =12,则 c = .
14、在△ABC 中,∠C =90°,若c =10,a ∶ b =3∶4,则S Rt△AB = . 15、如图,从电线杆离地面3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5米的拉线,这条拉线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杆底部有 米。
16、如图,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植树,要求相邻俩棵树的水平距离AC 为2m ,那么相邻两棵树的斜坡距离AB 约为 m 。
(精确到0.1m ,可能用到的数据41.12≈,73.13≈)。
17、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cm ,16cm ,2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18、在高5m ,长13m 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m .
三、解答题
19、如图,一次“台风”过后,一根旗杆被台风从离地面8.2米处吹断,倒下的旗杆的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9米处,那么这根旗杆被吹断裂前至少有多高?
135m (18题) 15题 16题 2.8
米
9.6米
20、一架梯子的长度为25米,如图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离墙底端为7米。
这个梯子顶端离地面有多高?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21、如图:A、B两点与建筑物底部D在一直线上,从建筑物顶部C点测得A、B 两点的俯角分别是30°、60°,且AB=20,求建筑物CD的高。
22、如图,海中有一小岛A,在该岛周围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船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45º的B处,往东航行20海里后达到该岛南偏西30º的C处,之后继续向东航行,你认为货船继续向东航行会
有触礁的危险吗?计算后说明理由。
23、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 cm ,宽为10 cm ,高为20 cm ,点B 离点C 5 cm ,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24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恰好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25、咖菲尔德(Garfeild ,1881年任美国第二十届总统)利用图7证明了勾股定理(1876年4月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现在请你尝试他的证明过程。
∠B 和∠D 为直角。
A
B A
C D
E A
B C
D
E a b c
a
b
c
参考答案
一、1-5、AADDA 6-10、BDBCC 11-12、AD
二、13、13
14、24
15、4
16、2.3
17、96
18、17
三、19、12.8
20、24米,8米
21、10
22、不能
23、25厘米
24、3提示:设CD为x则DE为x,AE为6则BE为4,BD为8-x。
根据勾股定理,DE2+BE2=BD2
25、提示:△ABC、△ACE、△CDE的面积和等于梯形ABDE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