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易拉罐打码装箱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易拉罐自动回收装置(全套图纸)

目录设计要求、内容及原始数据 (2)方案设计与讨论 (3)最终方案的选定 (6)工作循环图的拟定与传动系数 (7)传动机构齿轮减速器的 (9)设计计算与说明挤压机构的结构与运动分析 (10)推罐装置的结构设计 (12)计算机辅助设计 (15)设计心得体会 (23)备注 (24)易拉罐自动回收装置机械原理设计一、设计要求、内容以及原始数据(一)设计题目•设计一种可以回收易拉罐空瓶的装置,每当将一个易拉罐塞入该装置后能自动将其压扁并放入底部,同时扔出一角硬币。
•要求结构合理,原理有创新,加工方便,成本适中。
(二)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的简述1. 功能要求:“易拉罐自动回收装置”主要是将饮用后的空易拉罐自动压扁,推罐装置将其推入回收器皿中,便于回收处理,同时进行付币运动,实现有偿回收。
2. 易拉罐自动回收装置工艺动作分解如下(如图(1)所示:)一根斜向上的管道把挤压装置与投入口相连。
易拉罐从管道落入挤压装置的冲击基座,易拉罐被挤压后,推罐装置就会自动启动将易拉罐按一个方向推出,使其落入存储箱内。
同时推币装置随之推出一枚硬币。
(要求一个原动机,工作平稳,设计简洁,环保经济)入挤出控口压装置退币装置推罐装置原动部分储罐部分口制电路图(1)工作原理图(三)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因为我们组选择的是创新题目,所以原始数据我们是通过查资料,实际测量等方式确定的。
1,通过实际测量,易拉罐的平均高度为10-12cm ,平均直径为5-7cm 。
2,挤压后易拉罐的高度约为原高度的20%。
3,挤压构件挤压要平稳,有快速返回的运动特征。
行程速比系数K ≥1.3。
4,推罐装置要和挤压装置相互配合,为保证整个装置的运动平稳性,在 挤压过程中推罐装置尽量静止不动,所以推罐装置应有间歇运动。
5,退币装置主要和推罐装置配合,推出一个罐,退出一枚硬币。
6,破坏率约为每分钟70件。
7,压块移动总行程为200mm ,挤压行程为100mm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式灌装机设计

传动系统设计
本节将详细讨论旋转式灌装机的传动系统设计,包括传动装置的选择和布置。
灌装系统设计
本节将介绍旋转式灌装机的灌装系统设计,包括灌装头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以及灌装精度的控制。
控制系统设计
本节将详细讨论旋转式灌装机的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解决方案和自动化 程度。
工作原理及技术要点分析
本节将详细解释旋转式灌装机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 技术要点。
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进料装置
负责将待灌装产品输送到灌装机的工作台。
密封装置
对灌装好的产品进行密封,确保产品的质量 和保存期限。
灌装头
负责将产品注入包装容器,确保准确的灌装 量。
控制面板
பைடு நூலகம்用于监控和控制整个灌装过程的参数和操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 式灌装机设计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旋转式灌装机的设计过程,包括概述、工作原理、组成部 件、传动系统设计、灌装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等。
课程设计介绍
本节将介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背景,以及本次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旋转式灌装机概述
本节将对旋转式灌装机进行概述,包括其应用领域、优势以及与其他灌装机的比较。
课程设计罐装机

课程设计罐装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罐装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罐装机的操作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罐装机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认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结合学科知识、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罐装机的基本原理:介绍罐装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压缩空气的产生、罐装头的动作、控制系统的作用等。
2.罐装机的结构:讲解罐装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压缩机、罐装头、控制面板、气路系统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罐装机的工作流程:详细介绍罐装机的工作流程,包括压缩空气的产生、罐装头的动作、罐装速度的控制等。
4.罐装机的操作和维护:讲解罐装机的操作步骤和维护方法,包括开机准备、罐装操作、清洁保养等。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和进度,有序地这些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罐装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罐装机的工作流程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罐装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罐装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罐装机原理与操作》等,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罐装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机械原理课包装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包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理解机械在包装工业中的应用;2. 使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不同包装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包装过程中机械操作的相关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进行简单包装机械的设计与计算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实际包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对包装机械进行模拟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在包装工程中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包装行业的发展,认识到包装机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机械原理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引言:介绍机械原理在包装行业中的重要性;b. 包装机械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c. 常见包装机械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如填充机、封口机、裹包机等;d. 包装机械的设计与计算: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教授简单包装机械的设计与计算方法;e. 包装机械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分析现代包装工业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引言(1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背景和目标;b. 包装机械基本原理(4课时):系统讲解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c. 常见包装机械类型及工作原理(4课时):介绍各类包装机械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d. 包装机械设计与计算(4课时):教授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e. 包装机械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3课时):分析现代包装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灌装机

欢迎来到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报告。本报告将带您深入了解灌装机的原 理和设计,让您对工厂生产线上的灌装工艺有更全面的了解。
引言
灌装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节将介绍灌装机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工厂生产中 的重要性。
灌装机的定义和作用
灌装机是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将液体、固体或粉末物质装入容器中。它可以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确保产品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气压灌装机
通过气压将液体或固体物质排入容器中。
灌装机的主要部件和原理
灌装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传送带、灌装头、控制系统等。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部件以及它们 在灌装机工作中的原理。
机械原理在灌装机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原理为灌装机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本节将探讨机械原理在灌装机设计中的应用,并分 享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
实例分析:灌装机的工作原理解析
通过一个实例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灌装机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不同类型灌装机的适用场景和优 缺点。
结论 and 总结
通过本次报告,我们希望您对灌装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灌装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 备,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灌装工艺和流程灌装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液体的测量、包装材料的选择、灌装速 度的控制等。本节将为您详细介绍灌装工艺的流程和关键步骤。
常见的灌装机分类
定量灌装机
按照预定的量将液体或固体物质灌装到容 器中。
真空灌装机
利用真空负压将液体或粉末物质灌装到容 器中。
重量灌装机
通过称重来控制灌装物质的准确重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自动书本打包机

全自动书本打包机摘要:本文研究了全自动书本打包机的组成及运动原理,设计了一款全自动书本打包机。
该打包机结构简易,操做简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机构结构后进行设计。
一,引言随着现代物流和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书本打包机作为一种自动化包装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设计的这款书本打包机的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
二,书本打包机的用途及优势书本打包机主要用于对书本等印刷品进行自动化包装,将多个书本打包成一个整体,以方便运输,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包装方式与世面上常见的半自动打包机,我设计的这款书本打包机具有以下优势:1. 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包装效率;2. 减少了人力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成本;3. 可以对书本进行整齐、紧凑的包装;4. 可以有效地保护书本等印刷品不受损坏。
三,工艺动作过程及工作原理书本打包机的用途是要把一摞书(如五本一包)用牛皮纸包成一包,并在两端贴好封签。
(图1)包、封的工艺顺序如图2所示,各工位的布置(俯视)如图3所示。
其工艺过程如下所述(各工序标号与图2、3中标号一致)。
1.横向送书(送一摞书)。
2.纵向推书前进(推一摞书)到工位a,使它与工位b~g上的六摞书贴紧。
3.书推到工位a前,包装纸已先送到位。
包装纸原为整卷筒纸,由上向下送够长度后进行裁切。
图1 书本打包机的功用图2 包、封工艺顺序图图3 打包过程各工位布置④继续推书前进一摞书的位置到工位b,由于在工位b的书摞上下方设置有挡板,以挡住书摞上下方的包装纸,所以书摞推到b时实现包三面,这个工序中推书机构共推动a~g的七摞书。
⑤推书机构回程时,折纸机构动作,先折侧边(将纸卷包成筒状),再折两端上、下边。
⑥继续折前角。
⑦上步动作完成后,推书机构已进到下一循环的工序④,此时将工位b上的书推到工位c。
在此过程中,利用工位c两端设置的挡板实现折后角。
⑧推书机构又一次循环到工序④时,将工位c的书摞推至工位d,此位置是两端涂浆糊的位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包装机推包机构运动简图与传动系统设计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号: 员:六、参考资料• • • •七、组员任务分配 、设计题目和要求、设计方案的选定三、机构的尺寸设计1、曲柄滑块结构的尺寸计算•2、凸轮尺寸设计•四、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设计10 五、 、电动机的选择、传动方案的设计、总装配件图•…设计小结10 10 11 12 13 13一、设计题目和要求现需要设计某一包装机的推包机构,要求待包装的工件 1 (见图1-1 )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2将工件由a处推至b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
为了提高生产率,希望在推头2结束回程(由b至a)时,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
这样推头2就可以马上再开始推送工作。
这就要求推头2在回程时先退出包装工作台,然后再低头,即从台面的下面回程。
因而就要求推头2按图示的abcde线路运动。
即实现“平推一水平退回一下降一降位退回一上升复位”的运动。
设计数据与要求:要求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S=25mmH=30mm行程速比系数K在1.2-1.5范围内选取,推包机由电动机推动。
在推头回程中,除要求推头低位退回外,还要求其回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的速度,以便缩短空回程的时间,提高工效。
至于“ cdea”部分的线路形状不作严格要求。
na 2//////包装工作台运动要求图图1-1二、设计方案的选定1.方案1用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偏置滑块机构与往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图2-1 )。
在此方案中,偏置滑块机构可实现行程较大的往复直线运动, 且具有急回特性,同时利用往复移动凸轮来实现推头的小行程低头运动的要求, 这时需要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将转动变换为移动凸轮的往复直线运动。
图2-1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图运动过程实现:用偏置滑块机构与凸轮机构的组合机构,偏置滑块机构与往 复移动凸轮机构的组合(图2-1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电机转子槽绝缘纸插入机(东华大学)

电机转子绝缘纸插入机说明书目录1.摘要-----------------------------------------------------22.设计题目-------------------------------------------------33.传动机构-------------------------------------------------33.1 齿轮机构---------------------------------------------43.2 带轮机构---------------------------------------------44. 传动机构拟定------------------------------------------4 5.执行机构选型-------------------------------------------55.1送纸机构选型-----------------------------------------5 5.2 裁纸和插纸机构选型---------------------------------6 5.3分度转位执行机构选型-------------------------------7 5.4 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8 6.执行机构设计----------------------------- --------------96.1 送纸机构设计------------------------------------9 6.2裁纸和插纸机构设计---------------------------- 96.3分度转位机构设计------------------------------- 117. 机构示意图-------------------------------------------128. 运动循环图---------------------------------------139. 运动曲线图-- -------------------------------------1410. 设计小结------------------------------------------1811. 参考资料--------------------------------------------18一、摘要在机械加工高度发达的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手工生产已经被机械生产所代替,使得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这样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基于机械原理,设计了一种自动绝缘纸插入机,代替了手工的重复劳动,运用合理的机械方案配置,达到高效生产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易拉罐打码装箱机东华大学班级机械1304学号贺俊杰梁蕴韬2015年7月4日-7月12日1 课程设计题目 (2)1.1 设计题目 (2)1.2 设计任务和要求 (2)2方案设计及功能分析 (2)2.1 打码设计方案 (2)2.2 双层装箱设计方案 (2)3 工艺流程图及工艺原理图 (2)3.1工艺流程图 (2)3.2工艺原理图 (2)4 运动配合图及运动循环图 (2)4.1运动配合图 (2)4.2 运动循环图 (2)5 执行机构及传动机构选型 (2)5.1 执行机构选型 (2)5.2传动机构选型 (2)6 装置运动简图 (2)7 主要机构的设计及参数的计算 (2)7.1圆柱凸轮设计及计算 (2)7.2 1号支撑板盘型凸轮的设计及计算 (2)7.3 2号支撑板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及计算 (2)7.4 空箱挡板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及计算 (2)7.5 传送带功率的计算 (2)8 电机的选择及与分配轴传动的计算 (2)8.1电机的选择及效率的计算 (2)8.2电机与分配轴传动比的计算 (2)9 小组总结 (2)参考文献 (2)1 课程设计题目1.1 设计题目易拉罐打码装箱机用于自动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
前道工序将罐装好的易拉罐送入导轨,由打码装箱机自动完成以下动作。
(1)在每罐成品的罐底打印生产日期及批次等字码;(2)将易拉罐装入纸箱;(3)满箱后纸箱推离,空纸箱就位。
原始数据如下:(1)生产率为3000罐/h;(2)每12罐分为两叠装满一箱;(3)推箱和送空箱用一个机构控制,送空箱速度为推满箱速度的1.3倍以上。
1.2 设计任务和要求(1)对易拉罐打码装箱机进行功能分析,并对各执行机构进行选型,合理安排各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
(2)绘制易拉罐打码装箱机的运动方案示意图或机构运动简图及运动循环图。
(3)若采用凸轮机构,则需设计该凸轮机构,包括选定从动件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确定凸轮基圆半径,计算和绘制凸轮廓线,校核凸轮机构最大压力角。
(4)若采用连杆机构,则需对连杆机构进行选型和尺寸设计,给出机构的最大压力角,机会运动特性系数(若有急回特性);(5)选择齿轮传动机构的齿数,并计算传动比;(6)对易拉罐打码装箱机进行三维造型进行三维造型和运动仿真,并画出输出构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方案设计及功能分析2.1 打码设计方案方案(1):采用凸轮+连杆的设计方案,并列凸轮为力封闭。
类似于订书机的传动机构,输出杆上装有类似于盖章的装置。
当传送带上的易拉罐到达指定位置时,传送带停止,然后凸轮开始转动,输出杆夹紧,从而在易拉罐的底部印上码条。
方案(2):采用激光扫描打码装置优劣分析:方案(1)需要增加传送带的运动规律,而且在打码的时候需要机构停止,降低了生产效率。
采用方案(2)的激光扫描打码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易拉罐在传送带上高速运动的同时完成打码,效率非常高。
这也是目前工厂大多使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方案(2)更为合理。
2.2 双层装箱设计方案在双层装箱这个方案里我们有机械臂入箱和推杆入箱两种方案,下面进行优劣分析。
机械臂入箱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少,速度较快。
但考虑到是易拉罐而非瓶子外形,所以无法采用气囊吸附机构,只能采用夹持机构控制入箱。
但采用夹持机构为保证易拉罐不掉落所需力较大,失误率高的勇士也可能会导致易拉罐外表形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机械臂在放置同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振动,如果罐装碳酸饮料,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如果采用推杆的方式,尽管运动流程较复杂,但运动平稳,失误率小,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也高。
综上所述,推杆方案较为合理方案(1):传送带将第一层易拉罐送入可以一起移动的3道隔层中,没道隔层的中央有一个用于支撑的杆,当易拉罐如隔层后,隔层一起向左移动,使边缘与杆重合进而使易拉罐下落到有底的下方各层中。
然后在以同样的方式将第二批易拉罐下落进而形成第二层,最后用一定高度的推杆将两层易拉罐推入箱中。
方案(2):将易拉罐平放到传送带上,将空箱传送到可升降且倾斜的平台上,然后让第一层滚入箱中后停止,之后平台下降一个易拉罐的高度,传送带继续传递,继而让第二层滚入箱中。
方案(3):存在与方案(1)类似的隔板,在隔板下有平行运动的支撑板1和垂直运动的支撑板2.传送带将易拉罐送入隔板到达支撑板1上,传送带停止。
支撑板1水平抽离,到达支撑板2上,支撑板2下降一个易拉罐高度,支撑板1伸入,传送带继续传递,将下一批易拉罐送到支撑板1上,支撑板1抽离,然后支撑板2上便有2层易拉罐,支撑板2上升,用推杆推入箱中。
方案(4)步骤与方案(3)大体相同,只不过在第二层到达支撑板1,支撑板1抽离之后,支撑板2下降1个易拉罐高度,随后用推杆推入箱中。
优劣分析:方案(1)可以实现两层的堆叠,但是要用易拉罐下落的方式有些不妥,一会产生冲击,损害产品的质量;二会增加机构的磨损程度。
方案(2)尽管采用了空箱倾斜放置的方式,但第二层滚入后也会卡在缝隙之中导致整个机构运动停止,同时也不易放置推杆。
方案(3)与方案(4)大体相同,但方案(4)更容易放置推杆。
综上所述,我们小组认为方案(4)为最佳方案。
3 工艺流程图及工艺原理图3.1工艺流程图传送带上的易拉罐以6罐为一组,在传送过程中进行打码,打码之后有如下流程。
3.2工艺原理图同步带罐传送带同 盘 罐 锥齿轮4.1运动配合图4.2 运动循环图5 执行机构及传动机构选型5.1 执行机构选型(1)推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圆柱凸轮因为推杆所需行程较大,所以采用圆柱凸轮。
凸轮机构结构简单,运动传递的平稳性高,设计时只需画出轮廓线即可。
但正常尺寸的圆柱凸轮依然不能满足行程要求,所以还需加放大杆机构。
(2)1,2号支撑板:间歇运动机构——盘型凸轮分配轴通过锥齿轮与放大杆相连再与盘型凸轮相连。
盘型凸轮设计结构简单,只需画出轮廓线即可。
(3)空箱挡板:间歇运动机构——盘型凸轮分配轴通过锥齿轮传递运动到盘型凸轮总结:因此装置设计多个机构的间歇运动,且彼此有相互关系,故执行机构选用凸轮机构,计算方便,设计便捷,并且直观。
有时如果需要过大的行程,需用放大杆将运动放大。
5.2传动机构选型1.经过计算(后续会说明),由于分配轴和电机转速相差比较大,我们选择3次降速:分别为皮带输出降速,蜗轮蜗杆降速,同步带降速。
2.在罐传送带传送方式中我们有两种方案:方案(1):因为罐的输送为间歇运动,所以我们选择用不完全齿轮对传送带进行传送。
方案(2):罐传送带为连续传动,用一个有间歇运动的挡板,即罐传送带挡板来控制整个罐传送带上易拉罐的间歇运动。
优劣分析:如果对传送带进行间歇运动控制,会导致整条生产线运动不连续,不稳定。
同时会增加易拉罐之间间距,使之不紧凑,进而导致装箱时产生差错。
使用挡板的方式,不仅可以对易拉罐实现间歇运动的控制,同时也可以是整个生产线不间断,罐之间无间距。
综上所述,方案(2)更为合理。
3.空箱与满箱传送带的运动传递的运动传递考虑到空箱与满箱传送带与分配轴之间的距离较大,所以我们选择同步带传送。
6 装置运动简图7 主要机构的设计及参数的计算基本要求:成产速度:3000个/h 250箱/h 最终速度周期为14.4s/箱7.1圆柱凸轮设计及计算(1)基本尺寸计算圆柱凸轮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圆柱凸轮的输出机构为推板,推板有动作的区域为280—360度。
展开后长度为R R ππ236020)30tan(236080⨯=÷⨯ r=1935mm最终的参数为:回程S=65×3×2=390mm半径r=1936≈2000mm直径d=3872≈4000mm由于凸轮尺寸较大,制造不现实,所以采用2个杠杆放大机构。
比例:1:5所以r 实际的值=r ×251=80mm(2)功率的计算纸板与支撑板之间的摩擦因素μ=0.6摩擦力f=μG=0.6×4.32×9.8=25.40N惯性力F1=ma=4,32×22δh ω28.6=8.3N F=)()(40sin 40cos 257.33⨯=706N (考虑到机械效率摩擦角不选30度而是40度) T=n P9549 P=24W7.2 1号支撑板盘型凸轮的设计及计算(1)基本尺寸的计算行程S=65×2=130mm盘型凸轮同样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取盘型凸轮的最大压力角α=30.])[(][tan 222s e r ed ds +--=δαα=arctan (s r d ds+δ)推程S=130)]402sin()40[(πδδ-÷2π)]402cos(20401[130πδπδ-=d ds 23=δd ds(可忽略)取S=130得到基圆r=130mm(无偏执)(2)功率的计算摩擦因数μ=0.1f1=ma=1.38Nf2=360×12×9.8×0.1=4.32N转矩T=(f1+f2)×r×2=0.69N.M(可忽略)7.3 2号支撑板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及计算(1)基本尺寸的计算行程S=230mm与1号支撑板盘型凸轮机构的计算方式相同得到基圆r=230mm 经2倍放大后r=115mm.(2)效率及功率的计算2号支撑板对罐的力F=G-ma当板下降时有负载且a=0时F最大F=12×360×9.8=42.33N因为此处有2倍放大杆放大后的力F1=84.66N最大力矩T=F ×r ×tan(30)=8.39N.M功率P=9549max nT =3.66W7.4 空箱挡板盘型凸轮机构的设计及计算(1)基本尺寸的计算行程S=4mm与1号支撑板凸轮的原理相同,求得基圆半径r=4mm(2)效率与功率的计算应为空箱挡板只起到格挡作用并无负载,所以他的功率损耗不予考虑。
7.5 传送带功率的计算我们认为,传送带与罐之间的摩擦为最大静摩擦,且摩擦因数μ=0.6设:罐传送带上有n 组12个罐子空箱传送带一次只有一箱满箱传送上有n 组受力:罐传送带F1=n ×2×360×9.8×μ=25.40n空箱传送带F2=25.40.满箱传送带F3=25.40n罐传送带的线速度为v,在91个周期:时间t=6.14.1436040=⨯s行程L=3×65=195mm线速度v=tl =0.12m/s 角速度s s /rad 44.0/256.140===ω 所以,传送带轮的半径mm 272==ωv R输出角速度为2倍得到的2'R R ==136mm 我们让满箱传送带的速度与罐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根据要求空箱传送带的速度为满箱传送带速度的1.3倍所以 空箱传送带轮的半径=1.3倍 满箱传送带轮的半径=176mm所以 满箱传送带力矩T1=罐传送带力矩T2=0.136×12×0.36×9.8×n=3.45n 空箱传送带力矩T3=0.176×12×9.8×0.6=4.49N/M所以 满箱与罐传送带的功率=30nW空箱传送带的功率=3.84W8 电机的选择及与分配轴传动的计算8.1电机的选择及效率的计算此装置的所有机构为并联分配轴上的总功率5544332211ηηηηηP P P P P P ++++=总各机构机械效率如下所以总P =114.26W由此选择电机型号为Y80M1-4:功率P=0.55kw转速n=1390r/min机械效率 =73%由电机转速可得与主轴传动比机轴i =4.14601390=516688.2电机与分配轴传动比的计算由于电机与分配轴的转速差距较大,所以选择采用3次降速的方式:(1)皮带5121=i (2)蜗轮蜗杆21392=i (符合蜗轮蜗杆的传动比围) (3)同步带123=i9 小组总结在这普通平凡的八天时间里,我们有幸一起努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去追求共同的目标,尽管过程坎坷,却不失为一种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