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市场营销心理

合集下载

市场营销的消费心理

市场营销的消费心理

市场营销的消费心理市场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而消费心理则是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决策。

了解和掌握消费心理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市场营销中的消费心理,以及如何利用消费心理来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

第一节:消费者需求的心理驱动消费心理通常来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动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实用性需求: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如食物、衣物、住宿等。

市场营销策略应重点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性能的要求。

2.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是指人们对物品的情感需求,如满足自尊心、社交需求、品味追求等。

市场营销应该注重产品的品牌形象、个性化定制等,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 刺激需求:刺激需求是指受到媒体、广告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导致消费者对某种产品产生兴趣和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策略应该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第二节:心理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心理因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调整市场策略,提高销售效果。

1. 情感因素:消费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购买决策。

一般来说,积极的情感会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购买意愿。

因此,市场营销策略应该通过情感化的广告、产品包装等方式,激发消费者的积极情感,提高购买欲望。

2. 利益因素: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往往会关注到自身的利益。

他们会权衡产品价格、性能、品质等多个因素,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益的产品。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价格优惠、特价促销、增值服务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吸引消费者选择购买。

3. 社会因素: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消费者购买一款热门产品,可能是因为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也在使用这款产品。

社会因素如口碑、社交网络等可以大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因此,企业应该关注社会因素的变化,通过积极的口碑营销和社交媒体宣传,提高产品的社会认同感。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心理学原理在市场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和应用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促进销售增长。

本文将探讨市场营销中的心理学原理,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些原理实现商业成功。

I. 个体心理学原理个体心理学原理着眼于个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帮助企业洞察消费者需求、行为和决策,并进行更精确的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制定。

1. 顾客需求的挖掘与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的首要任务。

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信念、态度和行为,从而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 塑造购买决策的创造力心理学原理中的创造力对于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创造性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加购买意愿。

3. 情感诱发与情感联结情感是消费行为的推动力之一。

通过建立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企业可以培养忠诚度和品牌认同感。

例如,利用故事化广告、情感化包装等手段,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参与。

II. 群体心理学原理群体心理学原理研究了人们在群体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了解和运用群体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品牌传播和消费者行为引导。

1. 社会认同和引导人们常常会受到他人的观点、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在购买决策中较为倾向于与社会群体保持一致。

通过社会认同的引导,企业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比如借助名人代言、社交媒体引导等方式。

2. 群体行为的塑造与影响人们在群体中会互相学习和影响,形成共同的行为和态度。

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展示社会认同和集体行为,激发消费者的群体意识和参与感,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3. 社会证明与群体推荐人们常常会从社会证明中获得决策的依据。

提供其他消费者的肯定和推荐,将使潜在消费者更容易选择与他人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增加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感。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市场营销活动中,以达到更好的销售效果。

市场营销心理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广告、促销、品牌建设、产品设计等方面。

市场营销心理学强调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只有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市场营销心理学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心理学注重的是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营销心理学强调的是如何创造消费者的情感体验。

比如,通过品牌营销、产品设计等手段,创造出消费者喜欢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心理学还注重的是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场营销心理学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

比如,通过促销活动、价格策略等手段,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从而提高销售效果。

市场营销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制定出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销售效果。

企业应该注重市场营销心理学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
的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
价格策略
通过正确的价格定位,帮助消费者形成一种 购物心思负担,从而加深消费者的购买情感 和忠诚度。
品牌策略
建立品牌形象的营销方式,会在消费者的心 中留下一个稳定的购货认知。
信息传递策略
通过信息策略的传递,对消费者进行引导、 激发和教育,引导消费者形成自己的购物行 为评价准则。
市场营销中的心理激励
心理诱因
颜色心理学
不同颜色会引起消费者不同的 情感反应,因此,运用正确的 颜色可以帮助企业传达正确的 情感和信息。
品牌忠诚度
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会直接影 响购买意愿。因此,企业需要 关注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和消费 心理,以提高品牌忠诚度。
消费行为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心理需求等方面,可以预测消 费者的行为,并制定更加有针 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利用数字和情感形容,进行心理升华。
购买信心
因极端的销售策略,使得消费者产生对商品质 量的信心。
心理学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场景 广告设计 商品销售 市场定位
研究内容
研究消费者的视觉感知和情 感反应
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行 为模式
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品牌认 知和品牌忠诚度
落地策略 制定针对性广告策略 制定针对性促销策略 制定针对性品牌策略
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心 理和行为,帮助企业确定更 加准确的定位和服务目标。
促进销售
运用市场营销心理学,制定 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有助于 提高产品销售的理论和实际 效果。
提升品牌价值
有针对性地运用市场营销心 理学的策略进行营销,可以 不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 能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忠诚 度。
影响市场营销的心理因素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和市场之间心理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商业成功 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探讨市场营销心理学的定义、重要 性、影响市场营销的因素、消费者心理行为以及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市场营销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市场营销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市场营销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市场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策略等措施,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而市场营销的核心则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的缺失,企业的市场营销就难以实现。

如何吸引消费者,让他们选择并购买自己的产品,这就需要对市场的心理学因素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掌握。

一、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心理机制1.认知和注意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认知”和“注意”。

消费者的认知和注意决定了他们对产品及其宣传信息的感知和评价。

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首先会对产品有一个认知,这需要企业通过宣传、广告、促销等方式来传递正确的信息,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优劣势。

同时,消费者在面对众多产品时,会在潜意识中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认为最有利的产品上,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2.情感和态度消费者的情感和态度也是决定其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观念和态度。

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包装、品牌形象等方式来塑造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从而牢牢占据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3.知觉和判断消费者的知觉和判断也是影响其购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可接受程度。

二、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1.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指个体追求个人发展、实现潜能和价值的需求。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美学品味来选择产品,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产品设计、广告宣传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自我实现需求。

2.安全和保障需求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会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等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人类的天性,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也往往会通过购买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
市场营销心理学是学习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以了解人们购买决策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它结合心理学、经济学和营销
学的知识,以推动营销和销售活动的创新和增强。

市场营销心理学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它帮助企业了解消
费者的需求和决策过程,理解产品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高营销策略对
消费者产生的影响,从而增加销售量和利润。

市场营销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非常广泛,包括广告、促销、品牌管理、产品设计、消费者行为研究等领域。

市场营销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购买决策、购买需求以及消
费者的购买偏好等。

2.品牌管理:研究品牌的定位、形象、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恒定的因
素等。

3.促销策略:研究如何设计促销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4.产品设计:研究如何设计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市场营销心理学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
了解消费者,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营销策略的效果。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因素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因素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因素市场营销中的心理学因素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

通过理解人类的情感、感受、行为和思维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优先事项,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市场营销。

1. 良好的印象在营销中,人们通常在几秒钟内形成第一印象,所以一个好的印象非常重要。

营销人员应该借助颜色、形状、标志和其他设计元素来创造一个有吸引力、透明且易于理解的品牌形象。

在广告中使用积极和乐观的语言,搭配清晰的描述和简单的指示,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和服务。

2. 社会认同人们天生的社会动机和认同感意味着他们有时会在购买和选择品牌时受到他人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购物中心里总是各种各样的标语和标志,营销人员利用这些市场策略来吸引客户。

例如,在餐厅入口处放置“本周最畅销”或者“外卖冠军”的宣传,就是利用了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

3. 心理占有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物品和社会地位。

当客户购买商品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因为商品代表着其他东西,如独立性、自尊和地位。

营销人员使用对等的搭配和陈列来建立对商品的心理过程,这有助于客户看到这样做代表着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增加他们的购买兴趣。

4. 调情营销人员会利用这个心理学因素来吸引客户,通过打动客户的心弦,让他们更愿意购买商品。

调情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语言、音乐、图片、表演、味道和手势。

在广告中,动物和儿童的使用是营销人员常用的策略,因为这些元素以及与之相关的情绪经常能够引起客户的共鸣。

5. 心理学激励在营销过程中,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激发客户购买冲动。

激励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从折扣、促销和特殊礼物,到刺激人类基础需求的营销策略,如食物、水和安全。

总之,心理学因素在市场营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运用这些因素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接触客户,制定更好的营销策略,促进更好的销售和业务增长。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

市场营销的心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涉及到消费者行为、产品定位、广告策略等多个方面。

在市场营销中,心理学原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市场营销中的心理学原理,并分析其在我国市场中的应用。

1.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学消费者行为是市场营销的核心,了解消费者行为对于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剖析消费者行为,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1.1 感知与认知感知与认知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第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感官和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对产品的初步印象。

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优化产品包装、广告画面等手段,提高消费者的感知效果,从而吸引消费者关注。

1.2 动机与需求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往往是出于某种动机和需求。

市场营销者需要了解消费者的动机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和服务。

例如,针对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可以推出绿色有机食品、健身服务等产品。

1.3 态度与信念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信念会影响其购买决策。

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传播正面信息、口碑营销等方式,塑造消费者的态度和信念,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 产品定位与心理学产品定位是指在消费者心中为产品树立一个独特的形象。

心理学原理在产品定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定位与差异化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入研究,市场营销者可以找到产品的差异化特点,从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强调其产品的创新性和高端形象,成功地将产品定位为时尚、科技的代名词。

2.2 情感与价值观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也是产品定位的重要因素。

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情感营销、品牌故事等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提升品牌价值。

3. 广告策略与心理学广告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原理在广告策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 视觉与听觉广告中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对消费者的认知和记忆具有重要的影响。

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创意的视觉和听觉设计,使广告更具吸引力,提高传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营销心理学的基本范畴凡是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着心理活动。

营销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

营销心理学存在鲜明的个性,与我们通常讲授的心理学概念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人的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多种多样的,一般将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我们这里分析一下心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感知差异与营销策略感知――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及组织,为感知人提供有意义的体验。

实践表明:没有哪两个人的感知是完全一样的;而人所感知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又是有区别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凭印象判断消费者、判断市场,进行投资,肯定会失败。

人的感知过程是由感觉和知觉构成的。

一、感觉差异与营销策略感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它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印象。

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合称为“五大感觉”。

感觉是最基础的,这是形成知觉和思维等高级反应形式的条件和基础,并为它提供素材。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些刺激不能引起我们的感觉:落在我们皮肤表面的灰尘频率高于20 000赫兹的声音0级静风(风速小于0.3米/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里两个陌生人的低语等心理学用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

绝对阈限――感觉客观存在的一个上下阈限。

绝对阈限的下阈值――被感官察觉到的最小刺激。

绝对阈限的上阈值――被感官察觉到的最大刺激。

规律: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用公式表示为:E=1/R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表(1)部分重要感觉的阈限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

规律: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韦伯定律:183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

表达式:△S/S=K(或:△S=K·S),S是原有的刺激量,△S是对S的最小可觉差值,K是一个比例常数(也称韦伯常数)。

如,对于10公斤重的东西至少要加减多少才能察觉到重量的变化?重量的韦伯常数是0.05。

运用此公式:△S=0.05×1000D(克)=500克。

阈限理论对于营销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营销宣传的刺激如果与消费者的接受力之间不一致,消费者可能的感受与反应就达不到营销者预期的效果。

例如:即使是时尚的东西,提前时间太长,消费者也接受不了。

人对外界的刺激存在适应性的问题。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两方面内容:一是因刺激过久而变为迟钝――免疫二是因刺激缺乏而变为敏锐――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不到的东西。

感觉适应的优点:减少身心的负担。

如在声音吵杂的场所,有些人之所以能排除声音干扰,专心于一件事,就是对噪音产生了适应。

列宁在大街上看书。

缺点:易使人丧失警觉性,受到伤害。

如麻风病人,正是由于对疼痛感觉的丧失,才导致更加严重的伤害。

营销心理学研究感觉的适应性问题的意义:以便采取适当的刺激引起希望出现的感觉。

2、视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明适应――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

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

暗适应――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

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3、听觉适应例: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

规律:暂时降低听觉感受性;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

在吵吵嚷嚷的声音中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

4、嗅觉适应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

到厕所时间长了不觉其臭。

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一两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

嗅觉的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例:当我们吃了甜的食物,再吃酸的食物时会觉得更酸。

(三)感觉适应在营销中的应用1、现象:营销活动中,公司容易以自己的感受代替消费者的感受,以自己对产品及其广告宣传的评价代替消费者可能的评价。

2、原因:营销者长期关注于行业内的营销策略比较,从而降低了对消费者真实想法的感受性。

例如:广告人对正在构思的广告不断地进行自我判断。

创作人的自我判断(太超前,那个太过时,又太庸俗)――小组成员的判断(司空见惯,意思表达方式不对,没有创意)。

原因――经常阅读及分析各类广告作品,因而导致对广告作品创意的敏感度降低,习惯以经验中的个性化广告的标准看待现有的广告作品,而且会越来越具有寻求高刺激强度的倾向,即期望新的广告作品能超越从前,文案上超人一等,美案上无人比肩,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个性、与众不同。

3、改进措施:(1)明确真正接受广告的人是消费者。

他们对广告的敏感度、经验、兴趣,对问题的理解与营销者存在很大差异。

(2)经常走出自己的经验范围,去有效地降低敏感度。

(3)了解消费者接受营销传播的心理特点。

(4)营销传播内容与诉求对象生活体验要一致。

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基本兴趣与爱好。

如:很多减肥食品在做营销宣传时总是提倡少吃零食、吃饭速度慢、增加运动量,要在饥饿的时候尽量以低热量的蔬菜充饥等等,而事实是胖人一般都爱吃,吃得快,懒得运动喜欢吃高热量的肉食或油腻性食物。

因此畅销的减肥品必然是尊重消费者习惯的,如把它做成减肥茶。

(5)营销理论要结合实际才能成功。

营销理论及各种营销策略来自西方,针对西方实践的。

要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始终结合中国的实际。

例:世界广告节的作品评比,中国的广告作品往往不占优势,这中间的确会有需要总结提高的地方。

但不要忘记,中国的广告作品是针对中国现在的国情,西方的广告是针对西方现在的国情。

把针对不同读者设计的作品做同一标准的比较,是不合适的。

就如不会把儿童作品与成人作品放在一起评奖一样。

不顾消费者的感受而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营销设计――别人需要拖拉机,你却大力宣传自己所能提供奔驰轿车。

好的未必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好的。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概念: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

突出事例: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便产生同时对比。

例子: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

“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受器。

例:吃了糖果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

营销中的运用:感觉对比常常应用于广告宣传:借助颜色对比突出主题借助与其他产品的对比说明产品的功效。

(高露洁广告)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概念: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

规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例: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突出产品的某种特点(卖点),能弱化消费者对产品其他平庸之处的注意,并提高产品的整体好感。

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广告:洗碗的声音。

看见黄色产生甜的感觉看见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这些联觉都可应用于广告设计中。

(四)感受性的发展及在营销中的应用规律: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之逐渐发展,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例如,盲人的听觉、触觉更敏锐。

这种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叫做感觉的代偿作用。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发展。

某些特殊职业要求从业者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因而这些从业者相应的感觉比一般人敏锐。

例如,有经验的磨工能看出0.0005毫米的空隙,而常人只能看出0.1毫米的空隙;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每分钟1300转与每分钟l 340转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听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400转的差别;音乐家的听觉比常人敏锐――能听出音乐中的高山、大海调味师的味觉、嗅觉比常人敏锐。

二、知觉差异与营销策略(一)知觉的特征与分类概念: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某物,看:圆圆的形状、红红;闻:芳香气味;摸:硬中带软;尝:酸甜味道――苹果。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

人们每天接触各种广告及营销宣传,总是对少数营销宣传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营销宣传知觉得比较模糊。

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例如,消费者回忆起自己看到的一则广告,他可能只记得其中的一点,即某知名演员为某类产品做广告。

知觉的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知觉的背景――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营销传播中运用公司传达的信息要想成为受众的知觉对象(1)应当设计出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信息集合(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设计出运动的景物(4)设计出多维变化景物(5)凡是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及以往经验联系密切的刺激,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整体性概念――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