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6052243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3、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力和修辞批评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言环境、修辞原则、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意义修辞、语音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言风格、篇章修辞等内容。
3、教学要求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及考核的主要依据。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
课程突出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
本课程每周2学时,2个学分。
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成绩以百分记。
二、学时分配总参考学时:36学时。
《修辞学》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修辞活动与修辞学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学的基本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研究传统、修辞学论著中的例子问题、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研究的方法和对象、修辞学的范围和任务与功能。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
教学重点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基本概念、主要修辞观、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
考核要求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基本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修辞——古老的传统第二节古老而年轻的修辞学一、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二、主要修辞观及其偏颇三、修辞学研究传统四、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五、修辞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一、修辞和修辞学二、修辞与漏洞三、零度与偏离四、显性与潜性五、修辞的四个世界第四节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一、语言和言语与思维及思想之关系二、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关系三、修辞和语法与逻辑之关系。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第⼀章修辞学概说修辞研究的范围,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书⾯语修辞与⼝语修辞,表达⽅式与建构⽅式,积极修辞:刻意使⽤特殊的⽅法或形式(如修辞格),⽣动地表现个⼈的巧妙⽂思。
消极修辞:通过调整语⾳、字词、句式,以及表达的⽅式,从⽽使语⾔达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效果。
表达⽅式和建构⽅式修辞作为表达⽅式——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描绘事物,更好地表达感情的语⾔⽅式。
修辞作为建构⽅式是指——修辞作为⾔语⾏为,通过语⾔表达某种情绪、思想,进⽽影响⼈们的思维和⾏动。
修辞是这两个⽅⾯的统⼀体。
修辞作为建构⽅式语⾔建构的世界与客观世界本⾝是有偏差的,或者只是强调了事物本来的⼀个⽅⾯。
语⾔是⼀种⾏为,⼀⽅⾯为了表达,另⼀⽅⾯为了影响、引导⼈们的思想和⾏为。
如何引导就是修辞策略的问题。
修辞——⼈们依据具体的⾔语环境,运⽤各种表现⼿段、⽅法,有意识、有⽬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种⾔语交际⾏为。
修辞的原则: 得体性是修辞的根本原则;美辞性是修辞的重要原则第⼆章语⾳修辞汉语语⾳的特点1、元⾳占优势,乐⾳多,响亮悦⽿。
(元⾳响亮、可以构成押韵。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四声分明。
(使语⾳抑扬有致,平仄相配。
)落花⼈独⽴,微⾬燕双飞。
3、汉语以单⾳节语素为主,⼀个字就是⼀个⾳节。
(汉语组合灵活,易于调配节奏。
)是惯⽤语、谚语等熟语。
第⼆节押韵和谐什么是押韵?——韵脚的韵腹、韵尾相同,贯⼝:整齐押韵、快速流畅的⼝语段⼦。
第三节双声叠韵和叠⾳⼀、双声叠韵⼆、叠⾳(叠字)叠⾳美在哪⾥?使表达更加形象⽣动使语⾳更加和谐流畅第四节讲究平仄平声长⽽扬,仄声短⽽抑,交错使⽤,声调错落有致,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有时为了平仄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
谐⾳就是对同⾳现象的利⽤。
利⽤同⾳词、近⾳词可达到巧妙的修辞效果三、近义词语的配合1、加强表意,同时起到⾳节匀整平稳的作⽤。
2、避免⾏⽂的单调重复,使之有变化性。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期末复习资料汉语修辞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汉语中的修辞效果和手法。
汉语修辞学常用于文学评论、语言教学、广告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
对于汉语修辞学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概念1.修辞:指语言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言词技巧。
汉语修辞学所研究的修辞,包括音韵、字义、词类、句子和篇章等几个方面。
2.修辞手法:指修辞技巧的种类。
例如比喻、比拟、借代、排比等。
3.修辞效果:指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
例如形象、暗示、音韵美、节奏美等。
二、修辞手法的分类1.形象类比喻:通过比较可以表达出某种感情或思想的手法,例如“他像一只狼一样嚎叫”。
拟人:将非人类物品或抽象事物拟人化,例如“花儿笑了”。
拟声:模拟某种声音,例如“咚咚咚”的敲门声。
2.辞格类对仗:重复相同词或句型的结构形式,例如“你爱我,我爱你”。
对偶:重复相同的意思,例如“让我们团结起来,战胜一切困难”。
通假:用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词汇,来刻画某种形象或表现一种思想。
3.转化类借代:用一个词表示另一个事物,例如“龙凤呈祥”中的“凤”代表女子。
转喻:一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通过引用另一文学作品,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省略:一种将某些信息隐含在文本内部的辞格手法。
三、修辞效果的分类1.形象美:通过修辞手法来创造形象的形状、内容、颜色、细节等方面的美感。
2.音韵美:修辞手法可以使汉语表达充满音韵美感,例如排比、押韵等。
3.节奏美:通过修辞手法可以创造文本的节奏美感,例如对仗、对偶等手法能够使汉语表现出动感和韵律感。
四、其他相关知识1.对于汉语修辞学的学习,需要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并对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效果进行分析。
2.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效果,尽可能地做到自然、生动、精确、有感染力。
3.修辞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跨越了语言学、文学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汉语修辞学

• 19世纪末期,修辞学开始复兴,20 世纪成为一们“显学”。这一时期 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修辞学家,比如 爱 沃 ·阿 姆 斯 壮 ·瑞 查 兹 (Ivor
Armstrong Richards 1893—1979 、哈伊姆·佩雷尔曼和露西·奥布莱茨 -泰特卡的《新修辞学:论辩文集》 、斯戴芬·督尔门(Stephen Toulmin) 、柏克(Kenneth Burke) 、哈贝马 斯(Jürgen Habermas)等等。
《汉语修辞学》课程
第一章 修辞学概说
第二节 修辞学概说 主讲教师:陈汝东(教授)
五、修辞学传统
• 1、中国 • 汉语修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
以前,先秦诸子以及后世的文论著作中 蕴涵了丰富的修辞思想,比如先秦时代 的《鬼谷子》、汉代刘向的《说苑·善 说》。一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 的修辞学著作是宋代陈骙的《文则》、 魏代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 的《文赋》、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 龙》、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唐代日 本僧人空海编的《文镜秘府论》等等。
公元前465年,古希腊的一个
殖民小岛上发生了一场民主革
命,它扩大了公民言语行为的
社会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论辩
决定社会事务。这一时期的重
要著作主要是亚里士多德
的
《修辞学》 。 课件作者: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版权
2019/10/13
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贴、转载
•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修辞学代表人 物主要有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436-
• 我国现代修辞学创立于20世纪初 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王易《修 辞学》、《修辞学通诠》、唐钺 《修辞格》、陈望道《修辞学发 凡》、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张志公《修辞概要》、王德春 《现代修辞学》等等。
汉语修辞学汉语修辞学02-课件PPT_11_11

• 十分、很、非常、贼、N、老(上海 话)、倍儿(见领导“红楼”选手倍 儿紧张,《法制晚报》2007年3月16 日)
•
– “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校”和“北京大学” – “但为了Academician,科学家们还是煞费了心思。
起初拟为“会员”,觉得太俗。而后称为“学侣”, “院侣”,没有科学倒有了宗教味。又说译为“院员” 吧,更不好听,好像是扫大街的清洁工。几经周折, 傅斯年先生倡议称“院士”。真是一个好词,听着看 着,都有了深邃和高雅的感觉。交给“评议员”们去 表决,一致通过。”
语体分化造成的。伴随语体分化而来 的是风格差异,比如通俗、平实、自 然、庄重、正式、典雅、诙谐、幽默 等等。也就是说,在一组表达同样理 性意义的词语中,它们具有风格上的 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上述风格范畴 来区分。
•
• “解决”、“搞定”、“摆平”、 “搞掂”
• • 我、俺、偶、俄、阿拉、本人、鄙人、
•
摄影展《俺爹俺娘》、摄影展报道《我看
〈我的父亲母亲〉》;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
电视剧《好爹好娘》
•
钱、钞票——款、货币: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钱行、中国人民款行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商议、商量 “寻
•
思——思考”,“自个儿——独自”, “机灵——聪颖、聪慧”,“好像——仿佛” 。
• (二)词语的风格标示功能 • 词语的语体标示功能实际上是词语的
– “呐喊”、“喊叫”、“呼喊”、“吆喝”
– “娘”、“妈妈”、“母亲”
– “老婆”、“爱人”、“妻子”、“夫人”
二、词语的意义或 功能
• 语言意义、言语意义
• 理性意义、附加意义
• 语言修辞功能、言语修辞功能 • 把脉——北京市请专家为北京的发展把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5.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17.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感叹。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双重双否的句式。
20.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章节目录注意:1、写作分配,章节、标题字号要求看题目后边。
2、正文宋体五号,3、例子楷体五号,第一行前空4格,第二行前空2格,都要标明出处,出处写在下一行最后。
每一点下边一个例子不标序号,两个以上用①②这样的序号标写。
第一章汉语修辞学概说(章题目三号宋体加粗)第一节汉语修辞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单欣)(节题目四号宋体加粗)一、汉语修辞学的性质(一级标题小四黑体)二、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三、汉语修辞学的任务第二节汉语修辞学的基础(李老师)一、汉语修辞学的主观基础二、汉语修辞学的客观基础第三节汉语修辞学的学科发展进程(刘永峰)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学科目标(一)科学化(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二)现代化二、现代汉语修辞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一)草创期(二)普及期(三)繁荣期综合总结三、现代汉语修辞学的主要修辞观(一)陈望道的语辞调整说(二)语言加工修饰说(三)修辞技巧技术说(四)修辞格中心说(五)同义形式选择说(六)言语形式最佳组合说综合总结第四节修辞和语境的关系(郭文殊)一、语境的定义与类型二、语境的构成因素(一)主观因素(二)客观因素三、修辞的语境性质总结,语境是修辞的基础第二章汉语修辞的基本属性第一节汉语修辞的解构性(李老师)一、汉语修辞的解构性特点二、汉语修辞的解构性与语言结构性的关系(一)意义上(二)形式上(三)使用上三、汉语修辞常见的解构现象分析(一)词语的超常搭配(二)词语的反常使用第二节汉语修辞的形式化(高原)一、汉语修辞的形式化特点二、汉语修辞的形式化操作(一)语音平仄抑扬、韵律和谐(从形式化的角度分析平仄相间,和谐押韵的例子。
)(二)句式对仗工整,长短相宜(从形式化的角度分析对偶、排比的例子。
)第三章汉语修辞的艺术规律第一节汉语修辞的意指化一、汉语修辞的意指化特点(高原)(一)指谓化与指谓功能(二)意谓化与意谓功能二、汉语修辞常见的意指方法(一)故意制造矛盾(李老师)(二)语义相同的偏正结构(高原)(三)主宾重复判断(李老师)(四)非逻辑性的比较或排除(李老师)第二节汉语修辞的陌生化(李老师)一、汉语修辞陌生化产生的心理基础二、汉语修辞陌生化的修辞功能三、汉语修辞陌生化的基本途径第三节汉语修辞的形式意味化(郭敏娜)(每种类型举2--3个例子)一、汉语修辞的形式意味化特点(围绕修辞行为的形式自指来写。
汉语修辞学2名词

二、名词解释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双关:借助于语境的条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彼。
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的。
3.设问句: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4.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
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5.比喻: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一另一种事物,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
6. 语境: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也可以叫言语环境。
具体地说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7.夸张: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8.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9. 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
首尾连续两次都用上,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10. 回文:回文又叫回环是一种修辞格。
它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11. 句式: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12.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13. 倒装句:定义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14. 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是一种类似排比,但比排比自由的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7993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汉语修辞学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2.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任何修辞活动,任何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和作为修辞主体——作者的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分不开的。
4.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
5.成语具有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6.整句和散句是从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7.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
8.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9.双声指两个字的相同,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0.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的方法、手段。
11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
12.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
13.“作为交换,四岁的悠悠也将充当北京动物园的上门女婿。
”包含的修辞格是。
14.仿词是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份,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
仿词可分为仿词和仿词两类。
15.根据形式的不同,引用可以分为三类,“黄老说,巴金是个十分重友谊、重情义的汉语修辞学试题第 1 页共8 页人。
”属于。
二、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每小题2分,共20分)1.“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
A.浇灭B.扑灭C.吹灭 D.毁灭2.“夜深入静,万籁俱寂,一片明净的灯光热情而温柔地抚着我”是。
A.比喻 B.拟人C.拟物 D.对偶3.《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B.借喻C.暗喻D.借代4.“孟蓓气得直瞪对面的辛小亮。
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
”其中的“像……像……”属于。
A.明喻B.暗喻C.表比较D.表不确定5.“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
A.具体代抽象B.部分代整体C.专称代泛称D.特征代本体6.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
A.直接、缩小夸张B.直接、扩大夸张C.间接、夸大夸张D.间接、缩小夸张7.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的“道是无晴却有晴”属于。
A.语义双关B.对象双关汉语修辞学试题第 2 页共8 页C.谐音双关D.风景描写8.下列诗句是整句。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这是血和泪的控诉,这是火和钢的自白”,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属于。
A.严对正对B.宽对正对C.宽对反对D.宽对串对10.下列句子是比喻。
A.你长得太像你哥了B.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似的C.像这样的动物,要保护好D.粮食堆得山似的三、分析题(共20分)(一)指出下列一段话在语音上的修辞特色。
山溪时不时发出各式各样的韵律,丁丁冬冬,哗哗啦啦,有的低沉委婉,有的缠绵细密,有的高昂激奋,就像一支多声部的乐曲,撒落在这绿盈盈的山间谷底。
(二)按要求变换句式。
1.北京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完成的《侠女十三妹》是一部根据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有关章节改编的讲侠客除暴扶弱的动人故事的影片。
(改为短句)改为:汉语修辞学试题第 3 页共8 页2.把死的变成活的,把臭的变成香的,让丑的不再丑,痛苦也变成欢乐,生活变得像座花园一样。
(改为整句)改为:(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格,并分析修辞效果1.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是暗下来了。
2.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汉语修辞学试题第 4 页共8 页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语境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说明语境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2.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设问句和反问句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五、改错题(20分)1.小王的思维活动是敏速的。
"敏速"是生造词,语义不清,应改为"敏捷"或"敏锐"。
2.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
语义不切合。
应把"高明"改为"高深"、"丰盛"改为"丰富"。
高明"与"高深"都有程度高的意思,但"高明"一般指见解或技能,"高深"用于知识的掌握。
"丰盛"与"丰富"都有多的意思,但"丰盛"只用于物质方面,"丰富"适用范围广,指人的感情可用"丰富",不能用"丰盛"。
3.不久,他们来到青松矗立,翠竹挺拔,百花怒放,四处飘香,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汉语修辞学试题第 5 页共8 页碑前。
句子臃肿,理路不清。
可改为:不久,他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周围青松矗立,翠竹挺拔,鲜花怒放。
4.这几天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改为"空无一人"。
意义用反了。
5.我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放在天天能面面相觑的床头。
把"面面相觑"改为"看见"。
"面面相觑"是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用此不合适。
6.一时间他成为新闻人物,并且他的打扮、待人接物,种种都为青年人所效尤。
把"效尤"改为"模仿"。
"效尤"属贬义词。
7.他办事很老练,这件事他也处理得珠圆玉润,叫各方面都满意。
把"珠圆玉润"改为"恰到好处"。
"珠圆玉润"是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8.他坐得更端正,俨然是一位凯旋归来的将军。
"凯旋"有"归来"的意思,不简练,删去"归来"。
9.太阳从东方升起了,汽车从车库开出来了,孩子从家里走出来了,问题从这里冒出来了。
排比句的各项不仅结构相同相似,还要意思相关,语气一致。
这几句意思毫无联系,显得不论不类。
10.当小号奏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战土们最熟悉的歌曲时,全场都情不自禁地随着介绍人的要求唱起歌来了,那场面真是感人啊!前后照应不周,自相矛盾。
"情不自禁地"与"随着介绍人的要求"是自相矛盾的,故宜删一留一。
试卷代号:7993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汉语修辞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汉语修辞学试题第 6 页共8 页1.2.修辞学发凡 3.知识素养4.修饰点染巧妙配合5.整体性凝固性6.结构形式7.顺装句倒装句8.双音节化9.声母叠韵10.格式化 11.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了解他12. 巧妙13. 拟人 (或"比拟") 14.相类相反 15.意引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2.B3.B4.D5.B6.B7.C8.C9.B10.D三、分析题(共20分)(一)指出下列一段话在语音上的修辞特色。
运用了双声词、叠韵词、摹声词、叠字、四字格等,使表达节奏鲜明、铿锵悦耳,具有声律美,而且具体真实,形象生动。
(二)按要求变换句式。
(6分)1.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完成的《侠女十三妹》是一部讲侠客除暴扶弱的动人故事的影片,它是根据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有关章节改编的。
2.改为:把死的变成活的,把臭的变成香的,让丑的变成美的,把痛苦变成欢乐,把生活变得像座花园一样。
(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格,并分析修辞效果。
(8分)1.答:第一个复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火"。
第二个复句中的后一个分句使用明喻,本体"她"喻词"像"喻体"树叶"。
第三个复句中使用借喻的修辞方式,直接以喻体"夏天"代替本体"青春",以喻体"晚霞"代替本体"剩下的岁月"。
整个句子显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的,如闻其声。
2.答:"日出"两句既是引用,又是比喻, "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是比拟。
整个句子显得形象自然,富有文采,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具有极浓的抒情气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语境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说明语境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
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境、对象、场合、时间、话语的具体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
举例(略)2.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准确朴实;(2)简洁有力(3)新鲜活泼;(4)生动形象汉语修辞学试题第7 页共8 页3.设问句和反问句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
区别:(1)设问句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思考,反问句主要是表示强烈的语气或情感;(2)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3)设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句末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举例(略)4.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使用比喻一定要出现喻体,使用比拟不出现拟体,被比拟的事物和用以比拟的事物已经融为一体。
举例(略)汉语修辞学试题第8 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