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语文最新复习提纲

湖北大学语文最新复习提纲
湖北大学语文最新复习提纲

语文考试题型

一、单选二、多选三、默写四、经典作品赏析五、论述(六选三)

n 语文复习提纲

一、《诗经》

(1)对诗经的认识(p1);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

2、表现手法:风、雅、颂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指土风歌谣,是各地民歌;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贵族宴饮、享乐的音乐,是被视为典范的音乐,即为正声;

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共40篇,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手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手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4、《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传统。

(2)有关意境的理论(p297-298);

意境:意(情、志、理)与境(物象、环境、景物)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充满情感活动的审美空间。是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意象组合而呈现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氛围、一种画面、一种情调、一种韵味;意象:泛化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和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具有个别的、局部的意义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意境创造的三大规律: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神形兼备

情景交融: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核心元素,情中含景,敬重含情,情景必须相融相化

虚实相生:“实”是可视可感的具体事物、环境;“虚”是隐藏在“实”后面的情思意念。虚实相生一方面要化虚为实,使人的心态物化,将无形的情思用有形的景象来表现。另一方面要以实生虚,托物言志,化景物为情思。

形神兼备:意境是神与形的统一体。形:指人和物的外在形式,神:指人和物的品格、精神、风骨等本质特征。

(3)背诵《诗经&黍离》。

二、《老子四章》

(1)把握“道”的性质:宇宙本体、自然无为(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去人为的干涉)、辩证、璞(没有经过外界雕饰的)。P5

三、《论语四则》

(1)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礼;P6-7

(2)礼的多元内涵(p319);礼本义指祭神的器物和仪式,早在周代,便已经产生“规范”、“礼治”的引审义。春秋时代,儒家高度推崇礼,以“克己复礼”的思想旗帜,与墨、道家等展开热烈争鸣。汉代以后,统治阶级最终选择儒学作

为理论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学对周礼的推崇由一家一派的学术倾向转变为全社会的文化倾向。汉儒全身心地发掘、整理先贤著作、思想,对“礼”做出了更明晰的阐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成为判定社会成员一切言行是否适宜的统一尺度。礼作为全体成员都自觉自愿受其制约的行为规范,其可接受性基础在于,礼并非社会强加给人的外在的规章法则,而是切合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的内在情感满足方式。

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信条被具体化为从治国理家,求道问学一直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精细守则。

(3)礼的性质;(礼的本质:等级)

(4)如何理解仁与礼的关系;(仁是道德要求,礼是行为手段;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克己复礼即为仁;)

(5)背诵《论语四则》。

四、《春江花月夜》 P8

(1)诗歌主题:男女相思。(大背景、宇宙(人生)思考、相思);

(2)体现哲理思亲的诗句;

(3)背诵此文。

五、《长恨歌》

(1)人物形象。唐明皇前后期的变化,杨贵妃前后形象的差异;

(2)“道士寻妃”“仙山寄词”的情节作用:使情节完善,突出杨贵妃形象(忠贞不渝),凸显主题(由政治事件向爱情诗转移);

(3)背诵此文。

六、《超然台记》

(1)全文主旨,带给我们什么思考与启示。

文章的主旨:游于物之外就无往而不乐

苏轼仕途坎坷,宦海浮沉,却始终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对生活始终持一种乐观、旷达的态度。人生在世,难免有苦恼、失败和困顿。身处逆境或遭遇不幸,人如果不善于自我解脱,没有一点旷达的胸怀,难免会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而苏轼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如何对待和处理人生问题,尤其是逆境和困境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久的丰碑。

七、《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1)有关知音的故事:(除本文外,还有羊角哀和左伯桃(百度百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34880223.html,/view/1405441.htm);荆轲与高渐离;陆抗跟羊祜;管仲和鲍叔;上述知音故事https://www.360docs.net/doc/034880223.html,/z/q146366277.htm);(2)知音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超越等级身份);道家文化(代赡双亲,以琴交友))。

八、《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1)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是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P11

(2)主人公悲剧人物形象(p295-296)。(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节=典型人物+人物描写=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情节:第一次借粮是全村吃了3天的清水煮萝卜“为了李家寨男女老少的生计李铜钟拖着沉重的假腿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去公社借粮”,第二次借粮是全村人眼看着就要断粮把榆树皮吃光的时候,“你把帽子给我”李铜钟沉声说到:“只要反右倾能反出粮食,反出吃的,这右倾帽子我戴一万年。”回来的时候他晕倒在了好汉坡,他很想永远这样躺下去,不再起来,可是他想起来还有几百号

人在等着他,于是他吞了几口雪挣扎着爬了起来。

作者将在极左年代里,那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敢于直言、敢于批评错误路线、敢于为人民请命,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生命的人的优秀品质,集中的放在了李铜钟的身上。

1、吹牛浮夸和春荒的典型环境、提示了李铜钟悲剧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这个社会环境与大雪纷飞的自然环境一起,对李铜钟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2、李铜钟的形象随着情节的展开步步升华,他的为人、为“官”、无不具有悲剧色彩。

九、《白色鸟》

(1)诗化小说的特征(不重情节,追求画面、意境、氛围、感觉);P12 (2)你自己是否认同诗化小说的审美追求,并说出理由。P12

何立伟的小说《白色鸟》具体分析散文化小说的审美追求:

一、清新灵动的诗意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文本首先是作为语言符号存在的,小说文体的秘密在于对语言的创造性地应用,作家借助他对语言的创造性应用,将他的情感体验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十、《听听那冷雨》

(1)本文写作背景:

文革后期(1974年),两岸完全隔离;

本文写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25年背井离乡的经历积淀成了悠远而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思,在这篇文章里他将满腔的乡愁,放置到宏阔的文化和历史空间来抒发,是热情显得深沉。文章以“听雨”为线索,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的勾勒出一个在冷雨中孓然一身独行的游子形象,委婉地表达出漂泊异乡着浓郁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表现出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由衷的赞美,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故土情结和中国意识。

(2)为甚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文化乡愁。(象征手法,刻画出对祖国深深热爱的游子形象);

(3)本文在艺术上的特征。(句式长短错落、双声语韵、通感、相声)。

首先,有抒情主人公与作品的整个氛围营造了一个悠远深广、迷离温馨的思乡意境。通过雨中悠远的情思,作家吧对少年生活的回忆、中国大陆古老的文明、古诗画的意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感受汇集在一起,唱出一曲委婉悠长的歌。其次,联想绮丽而自然多变,P14

十一、《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学精神》

(1)三个方面:

1、崇尚自然,关注生命;

2、热爱祖国,关注民生;

3、珍视真情,关注人伦。

华师在线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基础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欧阳修。 2、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柳永。 3、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秦观。 4、《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 6、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7、李白诗歌特征的有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丰富、词彩瑰伟绚丽、感情奔放豪迈。 8、刘大魁、姚鼐、方苞属于桐城派散文家。 9、《苦恼》、《变色龙》属于契诃夫小说代表作。 10、老舍、吴组缃、沈从文属于中国现代小说家。 1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的形象特征为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1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14、《赞美》一诗的作者是穆旦。 15、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16、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1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18、《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驳论点。 20、《庄子》最富有浪漫色彩。 21、穆旦是九叶诗人的代表诗人。 22、《苦恼》、《舞会以后》、《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23、戴望舒、艾青、徐志摩属于现代诗人。 24、陶渊明诗歌特征的有质朴自然、冲和平淡的特征。 25、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歌行体。 26、《世说新语》三则中讲述了周侯、王恺、石崇、王徽之、戴安道的故事。 27、《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 2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兼怀子由”,“子由”是指苏辙。 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语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30、《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 31、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专科起点本科)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A、《大同》 B、《秋水》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白 B、辛弃疾 C、杜甫 D、王安石

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B、戊戌变法之前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张巡、张籍、南霁云 B、许远、张巡、南霁云 C、张巡、许远、于嵩 D、张巡、许远、雷万春 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吃掉它,像门下的客人一样。

B.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他们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的。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以为没有谁比得了自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12、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 A、《繁星》 B、《寄小读者》 C、《春水》 D、《虹》 13、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文学研究会”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14、《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 A、抒情散文 B、游记散文 C、记事散文 D、议论散文 15、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 A、《雾》 B、《灭亡》 C、《家》 D、《春》 16、《箱子岩》一文叙述的是()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考试题库

1.例文《××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正文是:"现将《××市国家税务局金税工程考核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由此可以将该通知归类于(B) A、指示性通知 B、批示性通知 C、知照性通知 D、事务性通知 2."请示事项"是请示正文的核心,它应该(ABC) A、实事求是 B、具体清楚 C、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见 D、语气坚决 3.向上级领导机关写报告汇报工作时,可在其中顺便将自己难以解决问题请求领导帮助解决。标准答案:错 4.某单位请示A问题,但上级机关发现B问题更为严重,更需要及时解决,于是在行文时搁置了A问题,而给B问题做了明确的批复。标准答案:错 5.XX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2002年度增值税专用发票清理工作的通知是一典型的指示性通知。标准答案:对 6.我们不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也获得了启示,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A) A、这是一个递进句 B、这是一个并列句 C、这是一个因果句 D、这是一个条件句 7.竞选是"毛遂自荐"。撰写竞选演讲稿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注意内容的客观性,又要开展合理的想象,对某些材料进行典型的艺术加工。标准答案:错 16.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否则就是"先斩后奏",不符合规定。标准答案:对 17.调查报告写作时,一般先摆出观点,再叙述事实。标准答案:错 18.制度的制定强调摆事实、讲道理。标准答案:错 20.写作调查报告的一条毋庸置疑的准则是( B ) A、罗列事实 B、用事实说话 C、用观点说话 D、条列观点 21.批复的正文一般由(BCD)部分组成。 A、主送机关 B、批复依据 C、批复事项 D、执行要求标准答案: 22.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上行文。在这种公文中行文机关(C) A、可以要求上级对报告的质量表明态度 B、可以借此机会要求上级对某个问题作出答复 C、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3.《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5.“在水一方”象征着: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6.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7.《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共有11篇。 8.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10.《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11.“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1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墨家 13.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墨家。 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出:《道德经》 17.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是:老子 18.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孟子

19.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庄子》 20.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庄子》 21.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 )为主。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顶真 )的修辞手法。 24.“欲摘故纵,请君入瓮”是( 孟子 )惯用的论辩手法。 25.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史记》。 28.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李将军列传》 2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0.《上邪》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上邪”的意思是“天啊”。 31.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古诗十九首 3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编集的《文选》。 33.《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游子羁旅之情;思妇感伤之怀。 34.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使用了(比兴)手法,以鸟兽眷恋乡土的本性比拟怀恋故乡的感情。 36.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3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出: (南朝)江淹的《别赋》 3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应用文写作计划范文

篇一:学习《应用写作》计划 学习《应用写作》计划 谢景钺 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文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用。作为彼此交往、处理事务、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重要载体,掌握好应用文写作也就成为适应时代要求,谋求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我以《现代应用写作》为学习教材,制定了为期50天的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提升个人应用写作综合能力。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按照整体提高、化整为零、重点突破、合理分配、循环学习的科学方法,循序渐进,依次达到学写、会写、写好的目标,掌握各类应用文写作。 二、基本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基本目标 在50天内,基本掌握各类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能,达到根据具体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这两类常用文的写作技能。 (二)主要任务 1.了解现代应用文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用。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鞭策自己,坚定学习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信念。 2.初步掌握经济文书和规章文写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要求写出规范的经济文书和规章文。 3.基本掌握信函文书、专业文书和申论写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照要求进行紧扣主题,结构清晰,表达通顺的信函文、专业文和申论。 4.熟练掌握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写作。深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照要求写出规范可用的行政公文和事务文。 三、实施措施 (一)全面梳理,总体把握。(第1天) 学习第一章内容,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用,认识应用文的广泛性、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对学习应用文的重视程度,梳理现代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应用文知识结构。 (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第2~20天) 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是最常用的两种现代应用文,因此,要将这两种应用文作为训练重点。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填空、问答)

大学语文 一、填空题 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 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P2 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10.《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P7 1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P10 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P12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P11 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P13 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P8 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P7 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P16 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P16 20.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P16 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26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P26 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 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P28 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P29 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30。 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P30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P31 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P31 30.儒、道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 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P33 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P34 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P34 34.战国中后期,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P35 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P35 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 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P48 38.《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P50 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P51 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P51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精彩试题(1)

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庄公 B 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 D《秋水》 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若 D河伯与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一文中孔子认为“”、“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2016尔雅大学语文测验答案

2016尔雅大学语文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1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C)。 A、 背诵 B、 书写 C、 语感 D、 文采 我的答案: 2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C)。 A、 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B、 要有历史的语境 C、 关注“整体语境” D、 把握主体视角 我的答案: 3“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社会生活”是(C)的观点。 A、 康德 B、 萨特 C、 维特根斯坦 D、 尼采 我的答案: 4一般认为,张爱玲的成名作是(C)。 A、 《半生缘》 B、 《小团圆》 C、 《倾城之恋》 D、 《金锁记》 我的答案: 5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他的(D)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A、

B、 泛爱众 C、 人道 D、 非暴力 我的答案: 6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C)的檄文治愈了头疼病。A、 杨修 B、 嵇康 C、 陈琳 D、 王粲 我的答案: 7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D)。 A、 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B、 批判个性的解放 C、 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D、 对她自身的讽刺 我的答案: 8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D)。 A、 《金锁记》 B、 《半生缘》 C、 《琉璃瓦》 D、 《第一炉香》 我的答案: 9“口香糖主义”是形容一个文学作品(D)。 A、 有思想 B、 无主题 C、

D、 无个性 我的答案: 10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B)。 A、 清朝中期 B、 明清之际 C、 宋元之际 D、 两宋之际 我的答案: 11“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B)。 A、 《庄子》 B、 《吕氏春秋》 C、 《论语》 D、 《老子》 我的答案: 12《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A)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A、 道 B、 物 C、 俗 D、 己 我的答案: 13《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是(D)的演讲。 A、 希特勒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丘吉尔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题答准不内线封密 c.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威海职业学院 2011 d.向下级机关或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威海市技术学院—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3.在经济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所指的对象称为()。 a.标的 b.酬金 c.价款 d.数量 《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b) 4.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 a.总结 b.报告 c.决定 d.请示专业:国贸年级:2010 5.下面对简报报头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是套红印刷 b.位于首页间隔横线以下试题说明: c.位于首页间隔横线以上 d.间隔横线一般为红色 1.本试卷满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6.邀请对方参加纪念会、座谈会等活动时使用的礼仪文书是( )。 2.本试卷共3页,六个大题。 a.欢迎词 b.邀请书 c.请柬 d.慰问信 7.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上级机关可以下列哪一文种回复()。 a.通知 b.报告 c.函d.通告 8.某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鉴定,为表庆贺,我们可拟写一份()。 a.祝词 b.答谢词 c.贺词 d.欢送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共10分) 9.以敬语作信的结尾收束全文,正确的格式为()。 1.海尔洗衣机买卖合同中合同的标的为。 a. “祝”、“此致”等词语居中 2.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时使用的文种为。 b.“健康”、“快乐”等祝语后加感叹号 3.从行文方向上看,批复属于。 c. “祝”、“此致”等,要提行,空两格写 4.介绍信的主要特点是。 d.“祝”、“此致”等词语偏右 5.初步的、还未成熟的或比较粗略的计划,我们称之为。 10.期复性、单一性是下列哪种文种的特点()。 6.公告的语言特点为。 a.汇报 b.复函 c.请示 d.批复 7.通过与群众接触、了解影响经济指标完成因素的来龙去脉,这种方法称为。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如果观点正确,请在对应题号的方 8.写总结的目的是。 9.完整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组成。 10.在合同中最容易引起纠纷的条款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签发人是发文机关的名称。 2.报告为办件。 3.求职信的结尾无需写祝颂语。 4.在公文写作中,主送机关一概不可省略。 1.下面对签发人的描述错误的是()。 5.调查问卷的问题排列顺序为由易到难。a.下发公文需标识b.上报公文需标识 6.广告语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传诵。 c.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 d.批准发出公文的机关领导人的姓名 7.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 2.下面属于上行文行文规则的是()。 8.市场预测报告允许有关资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a.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b.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 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 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大学语文应用文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浅谈 作者:张丽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 摘要:重视和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对推进大学教育改革,实现大学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现状,本文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应用文;写作;教学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言承载功能和社会交际功能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人才意义重大。而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在实现社会需求方面,具备高度的实践性、操作性。而现实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育者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使应用文写作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化状态;有的虽然认为重要,但只把应用文写作作为工具,把应用文教条化,方式方法不得当,导致力气费了不少,成效却是寥寥,学生往往存在“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状况,应付个考试勉强凑合,一踏入工作岗位之后,就让同事、领导头疼,甚至被问“你大学有没有上,你语文有没有学”。 要改变这种尴尬现状,就要从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思想上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破除“无用论”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从教学的角度讲,应用文写作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大学语文需要提高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连基本的交流沟通工具都不能掌握,何谈人文素养?从应用的角度讲,比较现实直接的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就要用到应用文,总不能每次都是现学现用、急学急用。再说,毕业后总归要踏入社会,有各种交往。应用文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不是说只有秘书、文职才用,学生将来去到一个生产性、技术性岗位就用不到了,即使到生产性的岗位上也有计划书、总结要写。教育者要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出发,不仅要扭转自己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克服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不能因为“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而放弃应有的努力。“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不做,永远都做不到。做了,才能在做的过程中逐步的摸索、反思,才能有做好的可能。何况,必须要学的东西,早晚要学要用,就不如早学早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作为教育者,应该教的如 果你在学校里不教或者不教会你的学生,而要让你的学生毕业了去到社会上被人批评之后再学,就不是合格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如果教师教的时候不好好学,却要到社会上碰壁之后再学,则不是聪明的学生。 二、实践中做到“三个统一“,注重实际效果 1.要注重应用文写作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适应其工具性要求,基础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如基本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必须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全面、准确、扎实的掌握。适应其人文性的要求,一定要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实用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最终能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加强学科间横向知识的渗透,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写作者思想修养、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知识技巧等因素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讲授写作理论、写作技巧,还要注重政治思想修养、思维能力、认识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复习题纲 一、题型: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名词解释10分 4、问答题20 5、作文30 二、复习资料 1、选择题来源于教材文学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常识,古代 文学的作家作品知识,可给学生范围,主要在教材前十讲,此题不宜复习,亦可拉开得分距离。 2、填空题范围亦在前十讲,如汉字的演变、六书、现代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等, 内容较简单,另外,可告诉学生,高适《燕歌行》欧阳修《蝶恋花》黄庭坚《登快阁》考诗词填空。 3、名词解释 1.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是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的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4.《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5.修辞: 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表达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郑庄公 B 郑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刘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大同》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大同》一文中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练习题库

模拟试题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的发文字号由三部分组成,放在第一位置的是〔D〕 A.年号 B.顺序号 C.拟稿部门代字 D.发文机关代字 2.报告要以具体的事实和确实的数据作主要内容,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A 〕 A.叙述 B.说明 C.夹叙夹议 D.议论 3.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称为〔A〕 A.指导关系 B.领导关系 C.隶属关系 D.平行关系 4.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所用的公文是〔B〕 A.请示 B.函 C.报告 D.申请书 5.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的公文,称为〔D 〕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通知 6.应对所收公文负有实际办理或有答复责任的主要受文机关,称为〔A 〕 A.主送机关 B.抄报机关 C.抄送机关 D.承办机关 7.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才是国家行政公文的〔B 〕 A.撰稿人 B.法定作者 C.审稿人 D.签发人 8.公文拟稿人把公文拟写完成,此文稿称为〔C 〕 A.标准稿 B.讨论稿 C.草稿 D.定稿 9.计划主体(或内容)的“三要素”是指〔B 〕 A.目标、措施、时间 B.目标、措施、步骤 C.任务、办法、责任人 D.目标、指标、效益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1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填错、不填均无分。 10 . 下级机关的领导口头汇报工作时,作为依据的文字材料是汇报提纲。 11 . 简明扼要地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方面信息的简报称为动态性简报。 12 .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使用的公文叫通告。 13 . 公文标题要求明确,集中,简明。 14 . 行为规则是规约性公文正文的核心部分。 15 . 公文标题用于揭示公文的主要内容,是公文主题的高度概括。 16 . 调查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情况的真实可靠和判断的准确无误。

大学语文第二版复习资料.docx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序二篇》 序文:I 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近日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天与人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变型与原型或人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Z屮。道家、儒、佛教都对“天人合一”有自己的理解。 1、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答: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2、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 答: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吋,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儿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其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 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王蒙多年前即提倡“作家学者化”,其实优秀的作家开讲学问,也是别具风格的:不是高头讲章,却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 语言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对语言的研究甚至引发了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全球性转向。王蒙的演讲当然不是从哲理层血的全方位探讨,但他从社会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谈, 紧紧结合社会、人生的实际,颇有独具只眼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增强社会的批判力,还是自觉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本文对青年朋友都是大有裨益的。 讲演稿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具有针对性、情感性和通俗性的特征。讲演稿的体例讲演稿的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开头语。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岀下文。有六种形式:A.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B.概括讲演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C.从讲演题目谈起;D.从讲演缘由引起;E.从另件事引入正题; F.用发人深思问题开头。 第二部分: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A.记叙性讲演稿。以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生活画面描述行文;B.议论性讲演稿。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论据,用逻辑方式行文,用观点说服听众;C.抒情性讲演稿。用热烈抒情性语言表明观点,以情感人,说服听众,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 第三部分:结语。是讲演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常用总结全文,加深印象;提出希望,给人鼓舞;表示决心,誓言结束;照应题目,完整文意等方法在激动人心的结语中结束全文。 1什么是讲演? 答: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试卷 共 8页第 1 页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说家。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大学语文》试卷共 8页第 1 页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每小题2分,共30分) 答题栏 1.[A] [B] [C] [D] 6.[A] [B] [C] [D] 11.[A] [B] [C] [D] 2.[A] [B] [C] [D] 7.[A] [B] [C] [D] 12.[A] [B] [C] [D] 3.[A] [B] [C] [D] 8.[A] [B] [C] [D] 13.[A] [B] [C] [D] 4.[A] [B] [C] [D] 9.[A] [B] [C] [D] 14.[A] [B] [C] [D] 5.[A] [B] [C] [D] 10.[A] [B] [C] [D] 15.[A] [B] [C] [D] 1.《大同》一文选自()。 A.《论语》B.《孟子》C.《礼记》D.《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A.狄、卫、齐、曹B.宋、郑、楚、秦 C.齐、曹、宋、郑D.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A.七言排律 B.七言歌行 C.古题乐府 D.新题乐府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叠字夸张对偶比喻 B.夸张对偶比喻对比 C.反复对偶比喻夸张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大学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