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开天辟地(课堂实录)
《开天辟地》 课堂教学实录(S版二年级上册)

《开天辟地》课堂教学实录(S版二年级上册)一、谈话引入,解题。
同学们,小红是个爱听故事的孩子。
有一天,奶奶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一起读课题。
多么有气势的题目啊,再读。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开天劈地,感受气魄.(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读准字音,开始。
师:看同学们读得真投入,相信你一定能将这篇课文读好,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看。
(课件出示词语) 盘古巨人突然睁开一丈合拢停止稳固你能大声准确的读出这些词语吗?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同学们,好你来。
读得真响亮,现在老师把音节擦去,还能读出来吗?每个词读两遍。
看来,同学们的词语都掌握得很好,老师很高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和神奇的想象。
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你们想看吗?请看。
2.故事中,天和地最早是什么样的?指名答。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黑乎乎的,好像一个大鸡蛋。
什么叫“黑乎乎”,请大家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周围漆黑一团,就是黑乎乎。
来,你来说说闭上眼睛的感觉舒服吗?在这个大鸡蛋里,睡着一个巨人。
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勾画出盘古是怎样把这黑乎乎的大鸡蛋劈开的?2.出示:盘古一生气,抡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
看谁有火眼金睛,找出表示动作的词?什么叫抡起拳头使劲一砸,你就是盘古,你来演示一下。
照着他的样子我们来读读,读出开天辟地的气势,把盘古这个巨人的样子读出来。
咱们分组来比比,好吗?第一组先来,不错,第二组来。
读得真有力量,等会继续比。
4上13《开天辟地》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角斜镇沿口小学缪永祥赵云师:同学们上一课表现很好,老师相信这一课,大家会表现的更好。
对不对?生:(齐声)对。
我能行。
师:这一课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看看天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像上节课一样,我们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画出一幅幅神奇的图画。
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师: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生:我刚刚看见了……师:你就直接用朗读把你看到的这幅画面表现出来。
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提高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欢快,还要让学生通过深入思想展开讨论和评价,经历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在朗读中感悟,提高对文字的鉴赏能力)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印影件)生:哇!生: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生1:100年。
生2: 300年。
生3:10000年生4: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一百天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几十万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接着把这个变化读出来!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100天过去了,天升高——生:100丈师:地下沉——师: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生:1000丈师:地下沉——生:1000丈师:盘古也随着长高——生:1000丈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此时他有多高?(学生全部仰头使劲望)我们看得到吗.?生:看不到!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奇!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开天辟地》其次课时教学实录篇1执教:吴宁萍师: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生:(齐)记得!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
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
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
从今,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发现的样子。
【点评:开篇用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师:不错,成语用上了,内容也说得完整清晰。
但是给你提个意见,在你这段话前面加上“传奇”两个字:传奇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什么是“传奇”吗?生:知道,“传奇”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知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奇”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日呢?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尝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奇”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生:(齐)其次自然段。
师:是的。
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师:读完了?你发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四周混沌一片,“他一用劲翻身坐了起来”,顺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裂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你观察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洁画画。
(生画“凿”和“斧”)师:“凿”是干什么的?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4上13《开天辟地》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角斜镇沿口小学缪永祥赵云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齐读:《开天辟地》),这是一篇神话故事。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注意要把每一句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生:读好了。
师:好。
这儿有几个词语看一下(出示词语),老师看谁读得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身感悟,检查学生对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生1:混沌清浊血液滋润生2:混沌清浊血液滋润师:很好,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这组词语,他们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有三点水。
(从字的构件上来认识这组词语拥有一个共同的偏旁:三点水)师:对,“混沌”这个词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模糊一片。
师:对,你把课文里的句子读一下。
(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模糊成一团,看不清楚,这就叫—-生:(齐说)混沌。
师:我们再看“清”、“浊”,想想你看过的东西哪些是清的,哪些又是浊的呢?生1:水是清的。
生2:(插嘴)污水是浊的。
师:对,我们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清浊。
生:(举手要讲话)。
师:你想要说什么?生:老师,这个词里面的两个字是一对反义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对这是一对反义词。
同学们,鼓励他。
师生:(鼓掌)师:看第三个词,读什么?生:血(音同雪)液。
师:这个字还有个读音。
生:血(音同写)。
师:读xiě的时候是口语,流血了。
师:最后一个词,齐读一下。
生:滋润。
师:好,同学们,学习生字,我们要善于找到规律,有时候可以抓住这些字的结构和偏旁。
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在本上写两遍,看清楚每一个笔画。
生:(写生字)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师:好多同学写得不错,现在你们能把课文读通吗?生:能。
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

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篇1一、激情导入师: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很多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哪些?生:后羿射日生:嫦娥奔月……师:大家喜欢神话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想听吗?老师讲完后,大家要评一评。
(音乐伴奏,老师讲故事)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师:故事讲完了,大家来评一评。
2、师:故事讲完了,谁告诉大家,故事讲哪位神仙?生:盘古。
3、师:讲它的什么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4、师:读故事与听故事可不一样,请大家看准字音(生读课文)5、指生读课文6、师:同学们,生字朋友跑到黑板上,请认真看好,认识的同学请抢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师:我们再读课文,要求有感情,你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
2、师:你们认真读书的神情令老师感动,谁能将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有关段落)⑴ 第2段: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师:天地刚分开是怎样一种情景(课件:“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师:这个句子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生:近义词。
生:反义词。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用心读,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⑵ 除此之外,还有哪段是描写天地分开的情景?第3段:师:盘古头顶天,脚踩地,你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吗?生:顶天立地师:是呀,顶天立地的盘古累的倒下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伤心师:下面就请你带着伤心的感情去读一读。
⑶ 盘古倒下了,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喜欢第4段的请起来读一下生读(随机打断学生,相机进行指导)师: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朗读的方法,边读边想,就会有感情,你想不想试一试?伴着音乐,想象画面。
生读师: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的时候,脑中出现什么画面?生:辽阔的大地师:他看到辽阔的大地,你还看到什么?(生说)3、师:盘古就在我们身边,面对身边的事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4、让我们一起端起课本,齐读最后2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开天辟地》教学实录-最新学习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开天辟地》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你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吗?生摇头师:老师告诉你,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知道这个神话吗?生:知道师: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上可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生齐读题目师: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生拖着读师:这样是读不出力量的,你听我读。
范读生齐读,很有力量。
师: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师:同学们,课文读过了吗?还想再读吗?生:想师:那就捧起书,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地放声读一读。
生巡视听学生朗读。
师:看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读书有这样认真、专注的劲,相信你一定能将这篇课文读好。
谁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师:你真小心,一个很容易读错的词你都读正确了,真不错。
(板书:混沌)知道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生:搅在一起师: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生:天和地搅在一起。
师:对,天和地搅在一起那种状态就叫混沌,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
(板书:一团)谁来接着往下读,读完开天辟地的段落。
师: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开天辟地。
再指明读,引导最后一句话的读法,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就要读几遍。
(板书:化生万物)师: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生: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师:恩,说的很清楚,一听就明白了。
谁再说说看。
生:这篇课文说了恨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天辟地(学生说这个词的时候觉得不太顺口) 师:开天辟地可以说成开辟天地,生:开辟了天地,最后他倒下了,身躯化成了万物。
《开天辟地》教学实录

《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曙光小学缪琼教学分析: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指导书写。
理解有关词语。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4、了解神话故事丰富想象力的特点,初步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指导书写。
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四个词语,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吗?(出示词语“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四个字而且中间都包含“天、地”两个字。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关于“天地”,古往今来,人们对其奥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今天,科技发达,我们可以这样了解天地奥秘。
(相机出示火箭升空及卫星巡视图片)。
而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低下,很多事情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所以人们总以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自然,这神秘力量就是神,(板书“神”)而那些关于神的故事,则被称为神话。
(板书“神话”)这类故事一般都充满大胆绮丽的想象,寄托着祖先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关于天地的美丽而动人的神话故事。
(板题 13开天辟地)请大家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辟”是个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将左右写匀称了。
师:请读课题,“辟”也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就说是“开辟天地”。
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呀,让我们再次有力地读一遍。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3开天辟地-苏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3开天辟地苏教版师:读了那么多遍课文了,觉得这篇课文写得神不神啊?生:神师:说心里话。
生:神师:哪神哪?这样我们再来读读好不好?既然你们都读过那么多遍了,我就想听听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用不用自己再回忆一下,在下面再读一遍?生:不用。
师:那好,那我们就请几个同学我们分自然段来读一读。
我也检查一下好不好?从你开场。
依次一个人一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把书翻开。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准,很流利,一片混沌孕育在这个大蛋里。
这两个生字都读准了,我们向他学也来读读好吗?传说〔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没有觉得很神的地方?生:我感觉一片混沌,像个巨大的鸡蛋挺神的。
师:具体说说怎么样神法啊?生:感觉这个世界在没开辟之前,可黑了,可圆了。
不知道都有什么玩意。
师:有没有意思这个天地?而且最神的是它的形状像什么?生:鸡蛋师:难不成能孵出小鸡来吗?生〔笑〕啊,很神是不是?还有什么神的地方吗?生:我觉得这一个自然段里有一个很神的地方是天地不分,一片混沌。
师:你说得太理性了。
说感觉,怎么神啊?他刚刚说天地的形状像鸡蛋似的,哎哟很神奇。
生:因为天地不分哪,咱们现在的天地离得很远,但是原来的天地没有分,像个圆圆的大蛋师:也没有天也没有地生:也没有人师:有人类吗?生:我觉得天地的天创者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蛋里,我觉得难道盘古是小鸡吗?生笑师:有没有趣?鸡蛋里面孕育着谁啊?生:盘古师:像小鸡似的,是不是?那是人类的老祖宗。
有意思!很神,对不对?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别急孩子,这句话可能比拟长,不大好读是不是?来,我们在下面都读读这句话。
自己读自己的。
师:好,就读读这句,谁再来读一读刚刚那一句。
生:大约过了……圆东西。
师:什么?混混沌沌。
再读一遍,别急。
生再读于是……圆东西。
师:读书的时候像教师这样把书拿起来放到身前,好吗?谁再读读这句话?另一生再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不好?〔好〕像她这样,我们向她来学习学习,一起来读读行吗?〔行〕看谁能学得好,甚至能超过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天辟地》课堂实录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
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
(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师: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不要看别人哦!开始!(生用各种动作表示“大”)师:你觉的谁表演的最像?生:第二个同学最像。
师:像在哪里?生:她用她的身体把“大”的意思做出来了。
师:原来“大”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对不对?这样的形状跟大字差不多。
这叫象形。
再看这位同学在那里不停地用手大幅度晃动,你觉得是不是“大”?生:我觉得她也能表现大,因为她把手势表现得这样扩大,也能表示“大”。
师:当然喽,这就叫意会。
一个“大”字,让我们四(4)班的同学一演,就那么丰富。
用掌声送他们下去。
师:我在这个“人”的上面加一横,这是什么字呢?生:天。
师:这一横代表什么呢?生:代表天空。
师:(板书:天)好,咱们就来说说天。
生:天是蔚蓝的。
生: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看我在这个“人”的下面加一横,认识这个字吗?生:不认识。
师:这个字呀后来作了演变,它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板书:立)生:立。
师:下面这一横表示什么呢?生:下面这一横代表大地。
师:这个人就站在了大地上(板书:地)我们简单地聊聊“地”,你觉得“地”怎么样?生:地非常的厚。
生:地非常的大,而且很辽阔。
生:地上面有很多生物。
生:地的颜色是很多的。
生:我觉得地上有许多稀奇的植物。
师:广袤的大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当然,地不经意的一抖动,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生:因为有个神话叫《开天辟地》,那个人代表盘古,他手托起的是天,踏着的是地。
师: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人本来就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生活的。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
(板书:开天辟地)一起读。
生:开天辟地师: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生:神话故事。
师:对,它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它主要讲什么呢?生:主要讲了盘古开辟了天地,后来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说得真好,既简练又清楚。
这个《开天辟地》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来的,像这样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
(板书:创世神话)这创世神话是怎样千古流传下来的呢?生:应该是一代一代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师:比如说爸爸妈妈讲给谁听?生: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师:孩子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后又讲给谁听?生:又讲给孩子听。
师:对呀。
一代一代这么传下去,我讲你听,你讲他听,这叫什么呀?生:流传。
师:嗯!这种方式就叫口耳相传。
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开天辟地》的故事,我听了一遍就记住了。
于是我就讲给我的小伙伴听,他们也记住了。
我做妈妈了,我就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一听也记住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等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以后讲给你们的孩子听呀?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口耳相传讲故事,首先我们进行第一轮讲述,就讲我们熟悉的《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到前面来讲。
生:我想讲盘古站起来之后开天辟地的样子。
生:我想讲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的样子。
生:我想讲盘古临死时身躯化成万物的样子。
生:我想讲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样子。
(四位学生按故事的先后顺序到台前排列)师:第一轮口耳相传讲故事就要开始了,请你们评出这四位讲述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位。
(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师:同学们,第一轮讲述结束了,你最喜欢谁的讲述?生:我最喜欢听最后一位同学的讲述,她讲得不仅有动作有表情,而且声音很好听。
师:依你理解口耳相传最关键的是讲,但不一定全部靠嘴巴讲,还要配以什么?生:还要配以动作,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
生:我最喜欢第二个同学讲的故事,因为他讲的绘声绘色,很生动,而且动作也很优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个同学讲的故事,因为他讲的声音有高有低的,动作也很刚强,显示出了盘古的阳刚之气。
生:我最喜欢第三个同学的讲述,因为他讲的那段很全面,而且吐字很清晰。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四位同学,因为他们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所以让我们觉得听神话故事是一种享受。
师:你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生:我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最有意思。
师:噢!你对这个大神的开天辟地最感兴趣。
(板书:神)生:我对盘古开天辟地后身躯化成万物这段感兴趣。
(板书:化生)生:我对盘古开天辟地时头顶天脚踏地感兴趣。
生:我对宇宙混沌一片感兴趣,因为我想看看地球还没有开辟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课文中告诉我们:宇宙还没有分开之前像什么?生:像个大鸡蛋。
师:你对混沌的蛋感兴趣?生:是的。
师:(板书:蛋)师:你觉得这个蛋有意思在哪里?生:我觉得这个蛋很大很大,而且混沌一团。
师:那混沌一团会是什么样的呢?生:乱七八糟的。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神秘,而且课文里没有仔细地描写,我对它很感兴趣。
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生:蛋清在上面,蛋黄在下面,盘古睡在中间。
师:混沌一团是啥样的呢?生: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里面有一些烟雾在缭绕。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看来这不是一般我们所见的大鸡蛋,它是一只神奇的宇宙蛋,那么混沌一团,没有光,没有声音,可以说无规无序。
有的同学说对大神盘古开天辟地感兴趣,你们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有意思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显示课文片段)生:他开天辟地的时候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描写的很仔细,所以我对这段感兴趣。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对作者的描写感兴趣,开天辟地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有意思?生:我觉得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神的神力很强,我觉得大神很有意思。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神的神力的话,用什么来形容?生:身强力壮。
生;我觉得应该是神力无比。
生:力大无穷。
生:法力无边。
师:好!看来这真是一个超凡的大神。
还有一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段也很有意思呀?生:我对他的身体随着天的变化和地的升高而变化感兴趣。
生:我对大神产生了几分敬意。
师:只有几分敬意?生:很多敬意。
师:那你说一句话来赞美他。
生:我觉得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盘古创造的。
师:感谢得好!你看他顶着天,立着地,用一个成语就是?生:顶天立地。
师;他既像一个巍峨的巨人,又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或者说简直就是一根擎天柱。
还有同学认为这化生很有意思,它有意思在哪儿呢?生: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人没有这样的神力,我觉得很有意思。
生:我觉得他的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那么盘古的眼睛该有多大呀!师: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了。
是呀,盘古垂死化生以后,化成了天地万物。
(播放大自然景色录像)师:你们觉得盘古垂死化生以后,化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生:化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师:还是无规无序的吗?还是无规无则的吗?生:不是。
师:它那么的美丽,充满生机,那么的有规有序。
盘古真的很伟大!同学们,当我们看着这神奇的蛋,说着神开天辟地的故事,看着这神开天辟地化生以后的景象,你们觉得这神话故事有意思吗?生:有意思。
师:喜欢神话故事吗?生:喜欢。
师:这神话故事和你以前读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生:它是人们编出来的。
生:我觉得神话故事篇幅很长,而且都和神有关,很神奇;童话故事都是写植物呀,动物呀!师:(板书:神奇)生:神话故事都是一代一代人传下去的。
师:神话故事里的角色,譬如盘古是怎样的?生:他是威力无边。
师:(板书:超凡)当盘古化生成天地万物,你读到这里还觉得怎么样?生:还让人们勇于探索,好像包含一种感情在里面,让我们展开无尽的想象。
师:用这样的话来说,故事的结局很圆满,也很浪漫。
(板书:浪漫)这只混沌的宇宙蛋,这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以及垂死化生的神奇浪漫为神话故事产生出无尽的想象空间,神话真的很伟大。
我们把这个神话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可以吗?我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尤其有英雄气概。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行第二轮讲述,我请一个孩子来讲,要讲得很有英雄气概,你们推荐一个。
(掌声有请同学上台演讲,这位被推荐的同学把故事讲得非常棒。
)师:如果我们创建一个神话故事团,那你一定是——生:团长。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开天辟地》的故事是谁创造出来的呢?生:是我们的祖先。
生:是我们的人类。
师:那就让我们把时光倒流,来到很久很久以前。
(显示远古时代的场景)师:地球上有了人类,人们在地球上生活,他们去森林里打猎,在江河里捕鱼,去草地上放牧,在大地上舞蹈。
忽然有一天,他们意识当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世界上,这天和地是哪儿来的呀?这世界是哪儿来的呀?这万事万物又是哪儿来的呀,于是先民们就大声地问天空——生:这天是哪儿来的呀?师:他看着天上的朵朵白云大声地问着——生:这天是哪儿来的呀、这地是哪儿来的呀?师:他们看着这天上的太阳,百思不得其解地高声问——生:这太阳又是哪儿来的呀?师:他们看着江河疑惑不解地问——生:山河是从哪儿来的呀?师:他们对着高山大喊——生:江河是哪儿来的?高山是哪儿来的呀?师:然后他们还要问自己——生:我们是哪儿来的呀?师:于是先民们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或许在这世界还没有开始之前是一个大鸡蛋,或许在这个大鸡蛋里面有一个英雄大神,他的名字叫盘古——生:也许他正睡在里面,有一天醒来把大地开辟了,头顶天,脚踏地处在天地之间。
师:也许盘古死了,这天上的太阳——生:是他的左眼。
师:明媚的月亮——生:是他的右眼。
师:是呀!这天上的风和云呢?生:是他呼出的气;他的声音是轰隆隆的雷霆。
师:同学们,先民们就是这样也许、也许……想象着、想象着,于是有那么一天有了《开天辟地》的故事,代代相传,传到我们这儿,我们也知道了——生:“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想象怎么样?生: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觉得很伟大。
生: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师:多么神奇、多么浪漫,而且想象是那么的合理,你看这口中呼出的气——(显示最后一段文字)生:(学生齐读)变成了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生:变成了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生: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生: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生:变成了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生: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师:筋脉——生: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生:变成了万顷良田。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生: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你看咱们的先民们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把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和自然作比较了,让我们现在读起来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先民们真的太伟大了!同学们,读着我们汉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起其他的创世神话?读过吗?生:读过,我读过印度创世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