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文字版课堂实录1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执教者:易华阳第一教时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可远古时候,他们不知道天圆地方,又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不知道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于是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这一切归为神仙的安排,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
你们听过神话故事吗?生;后羿射日师:真不错。
生:嫦娥奔月师:对生:精卫填海师:也对师: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现在让我们阅读其中的一个神话----《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点评:从神话故事导入)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快点打开书来读一读,读好后同桌检查生字是不是都会读了。
生:(自己读课文,同桌互读。
)(点评:初读课文化时不到5分钟,时间稍嫌不够;“自己读课文”与“同桌互读”这两个小环节属于同一层次的训练,建议中间增加一个检查反馈的环节,一方面是发现学生在“自己读课文”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反馈给学生一个正确朗读的示范。
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同桌互读”,扩大训练面,效果可能更好一点。
)师:不会读的或读不好的有没有?(用小黑板出示四组词语:1抡起猛劈顶蹬倒2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3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4血液滋润肌肤混沌)生:血液师:谁当小老师来带同学读。
生:带读第一组(抡起猛劈顶蹬倒)生:带读第二组(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轻与重是反义词。
生:我发现清与浊是反义词。
生:上升与下降是反义词。
师:谁来带读第三组词语。
(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师:课文中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组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个吗?生:……..师:谁来带读第四组词语。
(血液滋润肌肤混沌)学生齐读。
师:我刚才听到一位同学读xue,应该读第四声xue。
《盘古开天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范文(精选3篇)

《盘古开天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范文(精选3篇)《盘古开天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回答: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八仙过海、哪吒闹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过渡: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1页。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读了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引导:谁干了一件什么事?盘古开天地的事情。
问题:怎样开天地?为什么要开天地?)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一边听思考刚刚碰到的问题,还要一边想象课文中的神奇画面。
3、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听完这篇课文,你们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圈出生字。
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学生自读)板书:混沌(hùndùn)抡(lūn)起(qǐ)猛(měng)劈(pī)缓缓(huǎnhuǎn)浊(zhuó)蹬(dēng)一(yī)丈(zhàng)逐渐(zhújiàn)倒(dǎo)四肢(sìzhī)肌肤(jīfū)辽阔(liáokuò)血液(xuèyè)宗(zōng)创造(chuàngzào)黑暗(hēiàn)上升(shàngshēng)下降(xiàjiàng)奔流(bēnliú)不息(bùxī)茂盛(màoshèng)滋(zī)润(rùn)2、请全班同学齐读一遍生字。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混沌一片。
有一个巨人在这混沌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他就是盘古。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开天地的神奇故事。
(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二、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师:大家都读完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谁来读一读?(生举手,师点名读)师:读得不错,声音很响亮。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师:接下来,我们再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同桌互读)三、精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知道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吗?生:盘古是用斧头劈开天地的。
师:没错,那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呢?生:因为天地混沌一片,黑乎乎的,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
师:很好。
那盘古劈开天地后,又做了什么?生:盘古怕天地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那盘古这样顶天立地了多久呢?生:不知道。
师:课文中有写哦,大家再仔细找找。
(生再次阅读课文)生:盘古这样顶天立地了很久很久,直到天地成形。
师:对啦,那在这个过程中,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
师:具体变成了什么呢?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师:同学们找得真仔细!那从盘古身体的这些变化,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盘古很伟大,他为了创造世界牺牲了自己。
生:我觉得盘古很无私,他把自己的身体都奉献给了世界。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搜集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课题1.师生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揭示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及时正音。
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3.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悟1.交流初读感受。
2.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勾画出让自己感到神奇的语句。
3.交流勾画的语句,并认真品读,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伟大。
四、总结拓展1.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宇宙,进一步感受神奇的变化与盘古的无私奉献,升华情感。
2.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浏览各民族创世神话,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第二课时一、指导学生练习复述故事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三、让学生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四、仿照第四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
可以从下面的话题中选择一个接着写,也可以自己确定内容1.“公园的景色真美呀。
”2.“超市里,商品的种类真不少。
”3.“我们的校园可美啦!”课堂实录师:老师来到武汉之前,就知道武汉有座黄鹤楼。
不管是……还是美丽诱人的神话传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神话故事的天地。
师:告诉老师,谁开天地?生读课题。
师:谁干什么?生再读课题。
师:多好的课题,我们一读就很明白。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一、教学准备在进行《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具体的准备工作包括:1.教材准备–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并熟悉课文内容。
–准备好课文《盘古开天地》的课本原文,方便教学引用。
2.教学环境–确保教室整洁,黑板书写清晰,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
–确保教室内的视听设备正常运作,方便使用多媒体资料。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学辅助工具,如PPT、教学录音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核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二、教学过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文讲解–首先,教师阐述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
3.课文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习语、成语等语言现象,拓展学生的认知。
4.语言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将进行教学反馈与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1.学生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听写、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课文的掌握程度。
3.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明确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四、教学心得在本节《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代神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

精心整理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学生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301班整理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周慧红等板块一——读成一句话师:(指着预先写好的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生:都是有三点水。
师:恩,很会观察,那么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生: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分不清楚什么和什么。
师:你说得很好,文章里的原句你把它读出来。
生: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师:连成一团,看不清楚,这就叫做“混沌”(生齐说),再看“清”、“浊”,想一想,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
生:水是清的,脏的东西放到水里是浊的。
师:脏的东西混在水里,水它还是水啊。
生:但是不是干净的水。
师:对了,把刚才的话纠正一下,很干净的水——了。
血生:纷纷举手。
师:都有自信,咱们就不读了。
读课文啊,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
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吗?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想一想,《盘古开天地》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请同学默读课文,很快的找出来。
生:默读课文。
师:你说。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和她找的一样的请举手(全部找这句),咱们一起读这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是的,这句话就概括了整个童话的主要内容。
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
请同学认真地读成刚才那一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你说。
生:创造。
师: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
请大家注意观察“创”字什么旁?生:立刀旁。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3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师:如果又让你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读成什么字?生1:巨大生2:变化师:是的,巨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在读下面文字时要读出“巨大的变化”。
明白吗?来,谁来读?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
找一个至今没读到过的同学。
你读!生:(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轻轻走到学生面前,指导朗读)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生再次读,感觉还不是很到位)师:你想啊,这温柔的风慢慢地迎面吹来,这美丽的云朵在悄悄地向前挪动。
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再读!(生有感情读)师:慢点,我们一起读!“他呼出的气息”预备读-----(生齐读本句)师:往下读--------生:(齐读)“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这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一生读)师:全体男孩子读!预备起----(全体男生读)师:谁接着往下读?生: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起!(生齐读本句)师:他的血液---------生: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师: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啊!不要把他读成“潺潺流动”的小溪。
谁读这句话?你读。
一生读(读了后半句)师:完整地读出来!生:读句子。
师:你仿佛看到江河水滔滔向前,一起读!(学生齐读本句)师:他的汗毛-----------生接着齐读他的汗水-----------生接着齐读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投影不能显示)好,那么我们就看着课文,老师读“变成了”、“化成了”;全体男孩子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女孩子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教师引读(略)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出示投影)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4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生(齐读)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生:(一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全体女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你们读!生:(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男孩子,你们就是重而浊的东西。
你们读下半句。
生(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男同学,你们就是轻而清的东西,一起读。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女同学!生:(女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从这一句话党中,尤其是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是何其的艰难!生:我从“缓缓”和“慢慢”两个词语中看出盘古开天地很用劲!师:也用了很长时间。
刚才有个同学在底下读成了“暖暖”上升,是“暖暖”吗?生:是“缓缓上升”。
师:暖暖和缓缓有什么区别?生:缓是绞丝旁,暖是日字旁?师:继续往下读,看看天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象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出一幅又一幅神奇的画面。
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师:谁来,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
生:我刚刚看见了……师:你就直接用朗读把你看到的这幅画面表现出来。
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印影件)生:哇!师:自己看着这幅画,再去读读这句话。
生: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生:100年。
生:300年。
生:10000年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一百天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接)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文字版课堂实录师:课前你们预习过课文没有?生:预习了。
师:那咱们上课之前轻松一下,玩个游戏,好不好?生:好!师:说反义词,想到就说,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做反义词游戏:冷——热,天——地,上升——下降,黑暗——光明,紧张——放松,伤心——高兴。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高兴和轻松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牛郎织女》《葫芦娃》《嫦娥奔月》等动画片中主人公)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
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
谁来读一读课题?(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由熟悉的神话引出陌生的神话,学习就在这兴奋中轻松开始了。
)师: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老师来考考你!(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师:读的很准确,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跟身体有关。
师: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
(出示: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
)(指名读,师提示“血液”的“血”的字音。
)师:知道一丈有多长?生:(听去学生回答)师:其实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丈。
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谁来自信的读读课文。
(生举手踊跃,指名5名学生接读课文)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还要边读边想,想象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读课文,师纠正个别字音。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字!生:棒!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
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创造。
教师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好在哪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师:你们是一样的,相信我们随着深入的学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心句的认识入手开始走进这一篇神话故事,看似平淡无奇的环节,但却犹如一棵树的根基,托起了整节课的教学。
)师: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
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生: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先把它写上。
(板书问题)生:盘古之前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师:这个问题还可以问得更加清楚一些。
就是说,盘古在创造之前——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师:这个问题很好,我也写在黑板上。
生:宇宙后来是什么样子的?生:没有人类的宇宙是怎么样的?生:盘古是从哪里出来的?师: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盘古这个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
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什么样啊?赶快从书上找一找。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的。
师:对啊,什么叫做混沌?生:非常乱。
生:乱七八杂。
生:看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
我们看看字典上对创造是怎么来理解的。
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字典上的意思。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哪个解释?生:1。
师:是不是理解了创造的意思了?生:理解了。
师:我们把它擦掉。
师: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生:第2自然段。
生:2——4自然段。
师:对,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写盘古怎样创造的。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师: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生: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让天和地分开了。
师:他是怎么做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说得很好。
你们知道什么叫抡起吗?生:就是拿起。
师: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咱们读读,做做,感受一下。
孩子们,做做什么是拿起?(生做拿起的动作)师:读读书上的语句,做做盘古的动作。
(生做动作,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
师:你感受到了斧头的重。
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抡起大斧头跟拿起大斧头不同。
抡起是这样子的(生做动作),拿起是这样(生做动作)。
师:好,他做出了抡的动作。
生:要是拿的话,怎么可以劈开呢?师:抡的目的是为了——生:把很硬的东西分开。
师:他感受到了,这个“抡”字多用劲啊!从一个“抡”字上,我们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很用力。
带着这种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师: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我看到了,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就是盘古。
盘古抡斧猛劈的时候,他会想?生: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劈开。
师:多有决心啊,就带着这份力量和决心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朗读也是有方法的。
陈老师的方法是在对关键字的理解中渗透的,看似不经意,其实匠心独运。
)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生: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师:能用第二个“清”组个词吗?生:清楚。
生:清淡。
师:清淡是指吃的东西。
这句话中的“清”我们还可以组什么词?生:清水、清澈。
师:对,我们用组词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陈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生: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轻和重是反义词,清和浊也是反义词,上升和下降也是反义词,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真棒!火眼金睛,一下字就发现了四组反义词。
还有发现吗?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告诉我们?生:很慢。
师:刚才有同学们发现了四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
我们在读时候就要关注这些反义词。
这次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要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看到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女生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男生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地是重而浊呀,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师: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生:混沌一片。
师: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混沌,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用这样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想到什么词儿没有?生:力大无穷。
师:还有吗?你想想,天地被劈开了——生:一鸣惊人。
师:盘古是为了出名吗?这个成语确实不好概括。
一把斧头劈开了天地,我们可以说盘古在开——生:开天辟地。
师:前所未有的壮举,来,咱们把这个词写在书上。
(学生做记录)师: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否发现。
(生自由朗读)师:发现了吗?盘古什么样的动作?这个动作用哪个成语来表示?生:顶天立地。
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你的心间,我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这个自然段的旁边。
(生书写)(“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这两个词语也许就是从《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吧,所以,把这两段的内容浓缩为这两个词语十分重要,我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这词和这场景会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师:盘古顶天立地,直到天地成形他才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生:没有。
师:他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回答。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叫这个自然段的——生:中心句。
师:真棒!你们已经学会了抓住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了。
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桌同学合作,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
(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生:很神奇。
师:是啊,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
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变化,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看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再看看图片,就觉得怎样。
(师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师:眼前出现画了没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云,雪白的云。
师:他看见了云的颜色。
生:我看到了风在刮,把云吹到空中飘荡。
师:真好!他看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生:我看到一幅遗憾的画面,因为盘古呼吸的风越来越大,最后成了龙卷风。
师:可能是盘古生气的时候。
同学们看到了云是那样的洁白而轻盈。
生:我想这样的云是一朵吉祥云。
师:它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它会像孙悟空的筋斗云。
师:多神奇啊,那就把我们的感受带进这句话里,通过你的读让这洁白的轻盈的云呈现在我们面前。
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句)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生: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我感觉到这云在随风飘荡,你们看,风一吹,这云就越飘越远了(师范读)。
老师用什么表示云越飘越远了?生:轻的。
师:你能让眼前的云飘远吗?我们来试试。
我读身体的部分,大家读变化。
(师生接读第四自然段,朗读到位。
)师:刚才我听到了女同学的声音很美。
咱们来读读这段话吧,让陈老师和大家都能看到这飘动的云。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眼前要出画。
而且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
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读读其他句子?请大家继续朗读,待会儿把你看到的最美的景象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自由练读)师: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画了没有?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辽阔的大地。
师:一望无际。
生:我看到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好吗?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师:我想到了润物细无声,你们见过雨露没有?生:见过。
师:伸出你的小手,这就是一片绿绿的叶子,上面滚动着一颗露珠,什么样啊?生:圆圆的。
师:圆圆的雨露,像什么啊?生:洁白的珍珠。
师:美吗?生:美。
师:那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来,在你的掌心,就托着这样的雨露,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
(生读)(“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在这样温馨的提醒中,谁还能忍心大声读书呢?)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好像看到了火红的太阳,皎洁的月亮。
师:能通过你的读让这太阳和月亮呈现在我们眼前吗?(生读: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师:太阳光芒四射,月亮温柔如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