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项目可研报告

合集下载

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城区集中供热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通过建设供热设施,将热能集中供应给周边的居民、单位和其他建筑物,以满足他们的冬季供暖需求。

这种供热方式相对于分散供热,具有热能利用效率高、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等优势。

因此,对于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以下是对该项目可行性的详细分析和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城市居民、单位和建筑物的供暖需求持续增长,集中供热可以满足大面积供热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2.技术可行性:城区集中供热技术成熟稳定,供热设备和管道系统可以满足供热需求,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3.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热可以实现余热利用,提高热能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

4.环境影响分析:集中供热减少了建筑物上燃煤和燃气锅炉的使用,减少了室外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三、项目投资和收益分析1.投资成本: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需要投资建设供热设施、管道网络和换热站等,投资规模较大。

2.收益分析:集中供热的运营收入主要来自用户的供热费用支付,市场需求大,可实现稳定回报。

3.投资回收期: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和运营收入预测,估计投资回收期在10年左右。

四、风险分析和对策1.政策风险:政府政策对供热行业的支持和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需关注政策的稳定性和变化。

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压力可能对项目的运营收入产生不利影响,需进行市场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3.建设和运营风险: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设备技术、工程质量、运维管理等都可能存在风险,需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基于以上分析,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投资回报,是一项可行的投资项目。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同时,建议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以降低项目运营风险。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语: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言】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目录】第一部分集中供热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集中供热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企业投资决议;9.……;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5)一、项目概况 (5)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8)四、结论和建议 (9)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11)一、项目背景 (11)二、政策背景 (12)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及理由 (14)第三章行业分析 (16)一、燃气锅炉的优势 (16)二、燃气锅炉项目的节能性分析 (17)三、城市集中供暖发展状况 (17)四、热用户的现状 (19)五、城市集中供暖的主要问题 (19)六、中国城市供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21)七、城市供热发展趋势 (22)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5)一、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25)二、场址选择 (25)三、建设条件分析 (26)四、场址评价 (27)第五章建设方案 (28)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28)二、技术方案 (28)三、设备方案 (33)第六章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 (34)一、总体布置 (34)二、公用辅助工程 (35)第七章节能节水方案 (39)一、编制依据 (39)二、节能措施 (39)三、节水措施 (42)四、项目能耗指标 (43)五、节能评价 (43)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45)一、环境保护标准 (45)二、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45)三、环境保护结论与建议 (47)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一、设计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48)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48)三、安全措施方案 (48)四、职业安全和劳动卫生预评价 (49)五、消防 (49)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53)一、项目建设管理 (53)二、项目组织机构 (53)三、人力资源配置 (54)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56)一、建设工期 (56)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6)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56)四、质量保证体系 (56)第十二章工程招标管理 (58)一、编制依据 (58)二、概述 (58)三、发包方式 (58)四、招标组织形式 (59)五、招标方式 (60)六、招标情况表 (61)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3)一、投资估算 (63)二、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68)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70)一、财务评价依据 (70)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 (70)三、收入估算 (71)四、成本费用估算 (71)五、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2)六、盈亏平衡分析 (72)七、敏感性分析 (73)八、财务分析结论 (74)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75)一、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75)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76)三、社会风险分析 (77)四、社会评价结论 (77)第十六章风险分析与对策 (79)一、风险分析 (79)二、风险评估 (80)三、风险防范对策 (81)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3)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83)二、建议 (83)第十八章附表 (85)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木垒县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2.项目拟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民生工业园3.建设性质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4.建设工期本项目项目建设期:12个月(2016年7月-2018年6月)。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需求逐渐增加。

而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排放污染高、设备维护难等问题。

相比之下,集中供热站能够集中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且设备维护更加方便,因此在城市供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集中供热站,该供热站将采用燃煤锅炉和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高效供热管道,为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集中供暖服务。

三、市场分析根据对本地区人口结构、气候特点、供暖需求等数据的分析,本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本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对供暖需求量大,且周边尚未有集中供热站的建设。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采用的煤炭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已在其他地区供热站的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本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供热设备采购、供热管道布设和工程建设费用等。

同时,由于煤炭价格相对较低,且煤炭供应充足,供热成本较低,能够实现较好的盈利能力。

3.资源可行性本项目所需的供热煤炭、供热管道材料和人力资源等均能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充分获取,具备良好的资源保障条件。

五、风险及其对策1.政策风险由于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可能对煤炭燃烧产生一定的限制。

因此,项目方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对供热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转向清洁能源供热。

2.竞争风险随着集中供热站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引入其他竞争对手,加剧市场竞争。

因此,项目方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六、建议1.提高供热设备效率,降低碳排放,转向清洁能源供热,以适应环保政策的要求。

2.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获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3.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4.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供热站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提供更加高效、清洁的供热服务。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本文主要围绕集中供暖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展开,对相关的市场需求、技术现状、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二、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和严寒等极端气候的不断发生,集中供暖作为一种取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了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与传统的燃气供暖相比,集中供暖具有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向低碳生态转型的需求。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对于集中供暖工程项目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三、技术现状分析集中供暖技术主要分为地下供热和地面供热两种方式。

地下供热是将暖气管道埋于地下,并通过热站将供暖热水输送至居民家中,这种方式采用的较为普遍。

而地面供热则是将暖气管道直接铺设在地面上,然后通过水泵将热水输送至居民家中。

在技术现状中,虽然设备初投入较大,但后期用电成本低,便于管理且效能持久稳定。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集中供暖工艺将会越来越高效和环保。

四、环境影响分析集中供暖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燃烧设备的排放物,比如PM2.5等环境污染物。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厂商的排放标准和环保措施,设立必要的监测和治理系统,保障从生产到运输到安装和启用所有环节的环境质量稳定,降低污染性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分析集中供暖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仅为供热提供良好的条件,更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带来了可观的贡献。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集中供暖可望为投资方带来更高的收益率。

同时,集中供暖还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减少使用者的能源浪费,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六、总结综上所述,集中供暖工程项目经过市场需求分析、技术现状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后,得出结论:集中供暖工程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建筑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通过改进技术、完善管理和监控等方式,不断完善集中供暖工程,不断优化集中供暖的收益和效益,实现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取暖方式的目标。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集中采暖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模板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由于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2024-2024年)》的纲要,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现阶段深入开展集中供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推动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结构,提高新型城镇
化的质量,稳步推进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

1.2项目目的
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方式和经验,分析当
前集中供热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这些资料,综合分析集中供热项目的可
行性,为未来城市供热建设提供参考。

二、项目内容
2.1可行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集中供热技术的
发展方向;
(2)对当前城市集中供热技术、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特点,进
行系统的分析;
(3)综合分析集中供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建立集中供热项目的财务模型,确定项目经济效益。

2.2项目研究方案
针对上述内容,本次项目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1)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分析,包括供热技术、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的发展概况;。

最新版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项目概况 (1)二、报告编制依据 (3)三、编制范围 (3)四、编制原则 (4)五、技术经济指标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第三章热负荷 (21)一、供热范围 (21)二、供热面积及热负荷 (22)三、供热总体规划 (29)四、建设规模确定 (31)第四章供热方式及主设备选型 (32)一、供热方式 (32)二、供热介质、参数及连接方式 (34)三、供热厂主设备选型 (35)四、热力系统 (38)五、机械化运煤除灰渣系统 (53)六、供热厂主设备选型 (59)七、燃料供应 (62)第五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64)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64)二、建设条件 (65)第六章工程方案 (68)一、供热厂总平面布置 (68)二、厂区工程方案 (72)三、热力站和热力管网 (98)第七章项目节能措施 (126)一、节能措施综述 (126)二、工艺节能措施 (127)三、给水排水专业节水节能措施 (127)四、电气专业技能措施 (128)五、各系统监测与控制 (130)六、其他节能措施 (131)第八章环境保护 (132)一、烟气治理 (132)二、噪声控制 (134)三、废水治理 (137)四、灰渣处理 (137)五、生活垃圾 (137)六、厂区绿化 (137)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39)一、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139)二、消防 (142)第十章项目管理与招投标方案 (146)一、项目管理及人员编制 (146)二、项目招投标 (149)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154)一、建设工期 (154)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54)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155)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156)一、编制说明 (156)二、投资估算 (159)三、资金筹措 (161)第十三章经济效益分析 (162)一、编制依据 (162)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62)三、收入估算及税金 (162)四、运行成本估算 (163)五、利润总额及分配 (165)六、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66)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167)一、社会效益 (167)二、环境效益 (167)三、节能效益 (168)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169)一、结论 (169)二、建议 (170)附表:附表1 总投资估算表附表2 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4 销售收入、增值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7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8 资产负债表附图:附图-01 **镇镇供热体系现状图附图-02 **镇镇供热区域划分图附图-03 供热厂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一)附图-04 供热厂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二)附图-05 供热厂热力及水处理系统图附图-06 供热厂原则性燃烧系统图附图-07 主厂房±0.000层设备布置图附图-08 主厂房+6.000层设备布置图附图-08a 运煤层平面图附图-08b A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8c B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8d C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8e D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9 主厂房布置剖面图附图-10 供热厂水平衡图附图-11 供热管线布置图第一章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县**重点镇集中供热工程(二)项目建设单位县**(三)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镇中心区南部,厂区北侧为**路,西侧为**古路,东侧为**庄村。

集中供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金筹措方案
评估项目资金筹措的可行性,包括自有资金、贷款、政府资助等。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识别项目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社会效益评价
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放物 对空气、水、土壤的影响。
社区影响与参与
分析项目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如居民 生活质量、就业机会等。
文化与历史遗产保护
技术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集中供暖系统的效率、可靠性 和安全性将得到提升,降低运营成本。
3
规模化发展
集中供暖项目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提高供暖效率,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03
项目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项目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供暖系统的能效高、排放低, 同时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
集中供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录
• 项目背景 • 项目市场分析 • 项目设计方案 • 项目实施方案 • 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项目风险评估与对策 • 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01
项目背景
集中供暖的必要性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1
集中供暖能够实现能源的集中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
01
本地竞争者
当地已有的供暖企业或个人是小 型的分散供暖,技术水平较低, 但数量众多。
02
跨地区竞争者
03
新兴技术竞争
来自其他地区的供暖企业可能具 有规模优势和先进技术,但需考 虑运输和运营成本。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清洁能 源供暖方式如地热、空气源热泵 等也逐渐兴起。
市场趋势预测
1 2
环保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对环保的 要求越来越高,清洁能源供暖将是未来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城市国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豪特热力设计二○一五年一月编制人员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朱颖技术负责人:王旭东豪特热力设计院长:体祥技术负责人:佟英龙项目负责人:明编制人员:金蕾晶晶隋丽梅高斯博吕婧丁世馨媛媛目录附表 (IV)附图 (V)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研究围 (1)1.3城市概况 (2)1.4城区总体规划简介 (4)1.5供热规划简介 (5)1.6原可研批复情况说明 (6)1.7建设的必要性 (6)1.8主要设计原则 (7)第二章热负荷 (8)2.1供热现状 (8)2.2设计热负荷 (8)2.3全年热负荷 (12)第三章供热方案 (14)3.1供热方案 (14)3.2锅炉选型 (14)3.3锅炉选型结论 (17)第四章建设条件 (18)4.1电力供应 (18)4.2燃料供应 (18)4.3厂址选择 (18)4.4气象条件 (19)4.5交通运输 (19)4.6供水水源 (19)4.7排水条件 (20)4.8通讯系统 (20)4.9工程地质 (20)第五章工程设想 (22)5.1厂区总平面布置 (22)5.2燃煤运输 (23)5.3燃烧系统 (24)5.4热力系统 (25)5.5主厂房布置 (27)5.6除灰渣系统 (27)5.7化学水系统 (28)5.8供、排水系统 (29)5.9电气系统 (30)5.10锅炉热工自控系统 (34)5.11土建部分 (35)第六章热力网 (42)6.1供热介质和供热参数 (42)6.2热力网型式和敷设方式 (42)6.3热力网与用户连接方式 (44)6.4水力计算及水压图 (44)6.5热力网运行调节方式 (46)6.6保温防腐及管件 (47)第七章热力站 (48)7.1热力站的设置原则 (48)7.2换热站规模及数量 (48)7.3热力站原则性系统 (50)7.4热力站主要设备 (50)7.5换热站补充水系统 (53)7.6换热站电气设计 (54)7.7换热站土建设计 (56)第八章环境保护 (58)8.1设计依据及相关标准 (58)8.2环境现状 (59)8.3环境影响评述 (60)8.4环境防治措施 (61)8.5结论及建议 (63)第九章节约能源 (64)9.1项目投产后节能效益 (64)9.2节能措施 (64)9.3项目节能评价 (65)第十章消防、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66)10.1应遵循的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66)10.2劳动安全及卫生的防护原则 (66)10.3防措施 (67)10.4职业病形成的途径及种类 (69)10.5对职业病的治理措施 (70)第十一章生产组织定员 (73)11.1劳动组织及管理 (73)11.2人员配置 (73)11.3人员总计 (76)第十二章工程实施条件和进度 (77)12.1工程实施条件 (77)12.2工程实施进度 (7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78)13.1投资估算 (78)13.2经济评价 (78)第十四章招(投)标 (81)14.1招(投)标依据 (81)14.2本工程招标围及项目 (81)14.3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 (82)14.4招标投标工作的拟安排 (82)第十五章结论 (83)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3)15.2结论 (83)附表附表1:热网水力计算表附表2:投资估算表附图第一章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双城市国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集中供热工程1.1.2 建设单位双城市国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1.3 建设地点双城市东郊经济技术开发区1.1.4 建设规模新建两台91MW往复式热水锅炉房,建设高温一级管网59586米,换热站51座,实现供热面积260万m2。

1.1.5 编制依据a.《双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b.《双城市城区供热规划》(2003-2020年)c.《锅炉房设计规》GB50041-2008d.《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CJJ34-2010e.《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736-2012f.《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g.《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h. 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的第2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勘查设计招标办法》2003年6月12日i. 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j. 其它有关规及规程1.2 研究围本工程供热研究围为双城市国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锅炉房、一次网、热力站,包括热负荷的统计、建设条件、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等。

1.3 城市概况1.3.1 双城市区概况双城市位于省南部,处在省会市区西南30公里。

西北、北部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市相望;东、东南与、五常市接壤;南、西部以拉林河为界,与省榆树、扶余两市为邻。

区域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85公里,全区土地面积3112平方公里。

现状人口21万,其中常住人口16.9万,常住流动人口4.1万。

双城市是市南部区域性中心,是以加工工业、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中等城市。

双城市交通条件优越,不仅有京哈、拉滨铁路贯通南北,而且有102国道、哈前、哈五公路从境通过,距市太平国际机场30公里。

北可至市等省大中小城市,南可达、、、等国许多大中小城市,交通区位条件极佳。

1.3.2 经济概况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增长13.5%;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6.5亿元,增长3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3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9亿元,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2.3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608元、11529元,分别增长16%和15%。

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行列。

1.3.3 资源概况耕地总面积3374946亩,其中灌溉水田面积86140.2亩,旱田3273878.4亩,菜田14927.4亩。

牧草地264492.7亩,其中天然草地260429.9亩,人工草地4062.8亩。

未利用土地总面积690007亩,其中荒草地47249.7亩,盐碱地1128亩,沼泽地7004.8亩,沙地1770.8亩,其它未利用土地11148.7亩。

双城市属资源贫乏区,已探明和开采的矿产资源有五种:石油分布在临江、水泉、杏山、万龙等乡镇,在白垩地层1200-1500米之间,储有工业价值的原油。

天然气分布在永胜乡至市太平区之间。

据石油勘测部门探明储油面积1500平方公里,储量达3700万吨,按每年开采50万吨计算,可开采70年,前景十分可观。

目前已打井194眼,年开采量达10万吨。

石英砂(建设用砂)主要分布在拉林河流域,年开采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双城市建筑市场的主要建筑材料。

砖瓦用粘土分布较广,已探明储量为785.4万立方米,保有储量为565.2万立方米,是红砖生产的主要原料。

矿泉水是省不可多得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公正乡、五家镇、农丰镇,储量丰富。

双城市三面靠水,松花江位于北部,流经四个乡镇,流程全长65公里,拉林河围绕南、西边境,流经七个乡镇,流程全长135公里。

双城市水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一部分为境地面径流量,另一部分为过境的江河水。

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区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3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0.3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16.4%。

1.3.3 气象概况双城市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春季回暖快、多风、易干旱;夏季短促而炎热,雨水较多;秋季凉爽早霜;冬季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 4.2℃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4.2℃极端最高温度:34.5℃极端最低温度:-40.0℃一月份相对湿度:71%七月份相对湿度:73%冬季日照率68%年平均室外风速 3.4m/s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采暖期平均温度:-9.4℃采暖期天数:176天最大冻土深度195cm1.4 城区总体规划简介1.4.1 城区总体规划年限城区总体规划年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1.4.2 城区总体规划围城区总体规划分为三个层次:1)规划区:是指双城区行政辖区,3112平方公里;2)中心城区:是指主城区、联兴乡、新兴镇、周家镇、五家镇、公正镇、东官镇、幸福乡、乐群乡乐群村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24平方公里;3)主城区:是指东至京哈高速,西至哈大高铁,北至航校机场,南至102国道,总面积51.39平方公里。

1.4.3 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至2030年,规划双城区区域总人口151万人,城镇化水平64%。

其中:至2015年,规划人口为96.7万,城镇化水平为38%;到2020年,规划人口为107.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1%。

1.5 供热规划简介《双城市城区供热规划》(2003-2020)是2003年12月编制的。

规划近期为2003年-2006年,规划远期为2007年-2020年。

1.5.1 原规划热负荷近期规划供热面积为230.0万平方米,远期规划供热面积为413.0万平方米。

近期采暖面积综合热指标为62W/m2,远期规划综合热指标为58.5W/m2。

近期规划采暖最大热负荷为142.6MW,采暖平均热负荷为89.15MW,最小热负荷42.14MW。

远期规划采暖最大热负荷为241.61MW,采暖平均热负荷为151.01MW最小热负荷71.27MW。

1.5.2 规划热源根据双城区热负荷发展的情况,近期规划拟在东路开发区路北作为热源选择,建设1台12MW抽气式和1台12MW背压式汽轮机配3台75t/h蒸汽锅炉,远期在近期热源的基础上再扩建2台75t/h蒸汽锅炉和1台12MW背压式汽轮机。

1.5.3 规划热网近期规划蒸汽网:蒸汽网主干线从电厂西南出口沿公路向南至解放路,沿解放路向南至乳品公司,向东至娃哈哈食品。

近期规划采暖热水管网:热水主干线从电厂西南出口沿路向西至和平大街,一路支线沿和平大街穿越解放大街,进入老城区西南隅;另一路支线沿和平大街向北至新兴路,沿花园大街向北至新城区。

远期规划蒸汽网:远期规划的蒸汽主干线与近期完全相同。

远期规划采暖热水管网:由于远期规划的供热面积已经延伸至铁北,因此在新城区锅炉房出口穿越铁路向西北新建一条热水管线,该管线主要承担铁北区的供热负荷。

1.6 原可研批复情况说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双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黑发改能源[2004]62号文件同意双城市国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双城市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其建设规模为3台75t/h 循环流化床次高压蒸汽锅炉、1台12MW背压式供热机组、1台12MW 双抽式供热机组、1台58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