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设计风格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以现代主义为根基,通
过对当代社会、文化和科学积极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以达到超越
传统设计模式,实现艺术自由创新的一种设计思想。
它集合当代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元素,利用现象学的观念来重新定义设计,使之具有更
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首先,后现代主义设计拥有独特的色彩风格。
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简约
风格之外,后现代主义还把夸张的、艳丽的、生动的图形色彩加入其中,使得设计变得更具有表现力。
其次,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新元素的创意特性,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科技结合文化”
的涵义,以此来创造更具有时尚气息的设计风格。
例如利用数码技术
和新兴网络技术开发移动端以及客户端应用,把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
能够实现使用者最大限度的满足。
再者,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创造空间特色,空间分割、空间缝隙、空
间变形等,以这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力强、充满创意的后现代主义空
间风格。
同时,它也重视空间利用率,强调分割开的空间要灵活多变,让空间看起来更加简洁和整洁,同时又能兼容多种的使用需求,以满
足不同的审美要求。
最后,设计师在运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装饰,因为后现代主义着重于把简约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立足于当下,强调“简单更美”,使设计更加简洁大方,以此来表达后现代主义的
精神内涵。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设计将现代精神、文化和科学有机地结合,使之去传统现代主义设计的桎梏与束缚,以自由创造性的设计理念追求艺术极致,是给人以时尚、科技美学、审美感受的理想设计方式。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征

CHINA PACKAGING | ARTTHEOTY摘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简单的几何型风格和功能主义、技术至上论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设计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是对现代主义的觉醒、反叛和矫正。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隐喻和象征、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折衷的设计手段,从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创造性特点。
襄破锅: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特征;人性化设计;多元化;折衷主义【作者简介】1. 肖发展,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2. 樊宇翔,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8级环境设计1班,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风格特征■文/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肖发展樊宇翔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对工业社会的自我反省进入了高潮,对 300年工业文明和现代主义普遍不满,希望以新人文背景下的真实复杂 情感代替单一纯粹的功能主义审美形式,提倡以人的多元性发展来代替 科学逻辑所提供的单一选择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这种思潮 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觉行为,也是对文化艺术的积极超越和矫正。
试 图将技术生产方式从现代主义的逻辑中摆脱出来。
后现代主义(P o s t m o d e r n i s m ) 设计运动始发于建筑领域,因为建筑和设计与生活的距离 最近,对文化和思想变革的感受和反应也更加真实、敏锐和迅速。
从六十年代开始,年轻的建筑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冷峻和与人疏离 的风格产生厌倦,人们对密斯•凡德罗那种充分展示力度和刚性的火 材盒式建筑造型强烈不满,当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一种“国际式风格”的时候,人们充满压抑而无可逃遁。
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 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想。
“1977 年,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发表《后现代建筑的语言》,更直接地 宣称:‘现代建筑己经死亡’,并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话语体系作了系 统的探索[1]”。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一、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简约、纯净和简洁。
在极简主义设计中,颜色、形状、线条和材质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组合,以达到简洁、清晰和有力的视觉效果。
极简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二、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装饰和细节。
在装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富有装饰性的设计,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装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
三、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融合和混合。
在折衷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和风格来创造独特的设计。
折衷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
四、高技派高技派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风格,强调技术和未来感。
在高技派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来创造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高技派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五、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大众化和流行文化。
在波普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大众化的图像和色彩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波普艺术设计常常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六、环保主义环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环保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可持续性的设计。
环保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七、乡土风格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地域文化和传统元素。
在乡土风格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地域性的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乡土风格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八、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抽象和自由表达。
在抽象表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抽象的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抽象表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绘画、雕塑等领域。
九、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创新和未来性。
后现代风格装修特点及元素

后现代风格装修特点及元素一、富有创意和独特性后现代风格强调创意和独特性,它通过独特的设计和非常规的材料使用来表达个性。
在后现代风格的装修中,可以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元素和设计,例如异形家具、非对称的墙面和独特的灯光装饰等。
这些创意元素使空间充满活力和艺术感。
二、多样化的材料和质感后现代风格的装修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质感,包括金属、玻璃、石头、塑料等。
这些材料的使用可以打破传统装修中对于材料的固有定位,使空间更具层次感和现代感。
此外,后现代风格强调质感的反差和变化,如光滑与粗糙、亮与暗等,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三、自然与人工的碰撞后现代风格倾向于融合自然和人工元素,创造出一种平衡的美感。
它结合了自然元素的纹理和色彩,如天然木材的纹理、石材的质感和植物的绿色。
同时,后现代风格也利用人工手法创造出独特而惊艳的效果,如人工砖墙、人造石材台面等。
这种自然与人工元素的碰撞,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并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四、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后现代风格注重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的运用。
通过合理的灯光布置和光线的把控,可以在空间中制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戏剧般的氛围。
同时,明暗对比的运用也可以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空间更加生动有趣。
五、多样化的色彩和图案后现代风格的装修善于利用多样化的色彩和图案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它可以运用大胆明亮的色彩,如红、橙、紫等,来突显空间的活力和艺术感。
同时,后现代风格也可以运用复杂而抽象的图案,如几何图案、抽象艺术等,来创造出独特的装饰效果。
总之,后现代风格的装修注重个性化、创新和独特性,它不拘泥于传统风格的束缚,融合了各种元素和风格,创造出一种非常规而个性化的风格。
在后现代风格的装修中,可以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元素和设计,如创意家具、多样化的材料和质感、自然与人工的碰撞、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以及多样化的色彩和图案等。
这些元素和特点都为后现代风格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性。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一、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指在设计中追求美的理念和原则。
这种理念强调以美的标准创造、评价和鉴赏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涵盖了艺术美学、功能美学和文化美学等多个方面,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1. 融合功能和美感设计美学强调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具有美感。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功能和美感融合在一起,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2. 体现个性和文化设计美学还强调个性和文化的体现。
设计作品应该反映设计师和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当地传统,以此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 追求创新和实验设计美学鼓励设计师不断追求创新和实验。
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开拓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空间。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
该风格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超越,提倡多元文化、多样性和反规范化,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1. 多元文化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段,表达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2. 反规范化和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传统的规范和结构,提倡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在视觉上打破常规的形式和结构,寻求新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此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
3. 多样性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样性和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和情感表达,创造出复杂、深刻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引发观者多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个人观点和理解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在设计美学中,强调了美的标准和原则,注重功能、个性和创新的融合。
而后现代主义风格则提倡对传统的反叛和挑战,强调多元文化、反规范化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

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软装风格剖析系列之——后现代装饰风格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后现代风格的设计理念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简述后现代风格

简述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艺术和文化形式,它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包括绘画、音乐、建筑、文学、电影等。
后现代风格的特点是打破传统的规范和界限,突破传统艺术的束缚,追求自由、多样和个性化的表达。
在绘画领域,后现代风格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摒弃了传统绘画的写实性和精确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自由和抽象的表现方式。
艺术家们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和自由性,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规范,以个人的感受和思想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在音乐领域,后现代风格的音乐作品常常具有复杂的声音结构和不规则的节奏。
它们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和谐和稳定性,追求音乐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音乐常常使用非传统的乐器和声音效果,以及实验性的创作方法,使听众感受到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
在建筑领域,后现代风格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非常规的形状和结构,突破了传统建筑的规范和限制。
建筑师们追求建筑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建筑作品。
后现代建筑常常追求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风格的文学作品常常具有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模糊的语言边界。
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顺序和逻辑,追求多样和混杂的叙事方式。
后现代文学作品常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碎片和片段,通过拼贴和混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在电影领域,后现代风格的电影作品常常具有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电影导演们追求影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通过超现实的手法和特效的运用,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电影体验。
后现代电影也常常涉及社会和政治议题,通过影像的符号和隐喻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
总的来说,后现代风格是一种追求自由、多样和个性化的艺术和文化形式。
它打破了传统的规范和界限,追求创新和突破,以个人的感受和思想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后现代风格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和文化体验。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设计美学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概念,它包含了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时间和文化的演变,设计美学也不断演变,其中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进行深度解释,探讨其内涵和影响,并分享个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观点。
【1. 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设计美学是对设计领域中所涉及的美学原则和理念的研究和探索。
它关注视觉、感觉和认知,以创造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产品、空间和体验。
在设计美学中,我们关注形式、结构、比例、颜色、材料和布局等因素的艺术与审美效果。
设计美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将最终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体验纳入考虑。
通过深入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设计美学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形式上也能提供视觉上的美感。
【2.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社会和文化思潮,对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对大众文化、历史、权力和多元性的重拾和关注,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传统规范和结构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碎片化和混乱性的追求。
它通过多样的材料、形式和表达方式来突破传统的线性和规范化思维方式,表达出混沌、多元和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实。
【3. 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联系】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设计美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而后现代主义风格注重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和反思。
两者都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结构,而是追求多元性、非线性和自由性。
在设计实践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理念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和固定的审美标准。
通过将后现代主义的混乱性和多元性应用于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作品,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传统的体验和感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提供了一种挑战传统的机会,通过突破规范和结构的限制,创造出独特而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设计风格————————————————————————————————作者: ————————————————————————————————日期:ﻩ后代现代主义与工业产品设计现代主义, 工业产品, 后代, 设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通过60、70年代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和新的设计风格的探索,工业设计领域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并存的真正多姿多彩的局面。
从那时至今,工业设计表现为两大主要特征:一是现代主义设计被否定、抛弃之后,设计师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
因而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软高技设计、极少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组合设计、曼菲斯(Memp his)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
我们把这些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统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
二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探索。
以往对于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已大打折扣,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
关注人和关注环境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主题。
“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此外,属于平面设计范畴的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进入80年代以后,尽管工业设计的主流仍以欧、美、日为代表,但是,包括“亚洲四小龙”等在内的亚、非、拉国家的设计也如日中天,令人刮目相看。
一、曼菲斯设计运动与意大利的工业设计从第八章我们知道,60年代意大利即已开始引导世界设计新潮流,到70年代独具特色的意大利设计甚至已逐渐取代斯堪的纳维亚之风,成为世界设计一个非常流行的风格。
80-90年代,意大利在保持其世界工业设计领先地位的同时,将其固有的设计传统与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就是轰动世界的曼菲斯设计运动的产生及意大利设计师多姿多彩的设计探索。
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有影响的组织——曼菲斯集团。
该组织在第一次会议期间,适逢电唱机上正播放著名歌星鲍勒•德兰(BobDglan)的歌曲“曼菲斯忧郁”(Memphis Blues),因而取名叫“曼菲斯”。
该组织反对一切固有观念,认为整个世界是通过感性来认识的,没有先验的模式。
索特萨斯认为,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不是结论而是假设,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它只是一个瞬间。
因而,曼菲斯开创了一种反对一切固定模式的开放性设计,开创了丰富多样的当代意大利设计局面。
曼菲斯认为功能不是绝对的,它在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产品是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
因此,曼菲斯的设计尽力去表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的不同情趣,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材料、装饰和色彩的独特观念。
曼菲斯的设计师不大关注材料本身的物质作用,而关注材料本身的肌理、色彩等,因而他们也十分重视装饰。
在装饰方面,曼菲斯并无一定的秩序和模仿,既有生硬粗糙的,又有柔和淡雅的;既表现出古典风味,又存在有科幻味道。
在色彩方面,曼菲斯同样不遵守传统的色彩观念及搭配,不分主调色和背景色,并置不同色块,使色彩相互干扰产生颤动,从而造成一种愉快、诙谐的效果。
曼菲斯的设计作品甚多,可谓五花八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多半是试验性的。
索特萨斯的代表作是1981年设计的一个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塑料贴面材料,颜色鲜艳,很像一个抽象的雕塑品,几乎不具备书架的功能(图9-8)。
同样,他在这一年设计的Casablanca餐具柜(图9-9),也有类似特点。
作为曼菲斯重要成员,80年代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年轻设计师马都顿(Matteo Thum),其设计作品滑稽幽默,但做工严谨、精致。
他设计的一系列名为“裸鸟(Rore birds)的大壶,将动物鸟的造型与建筑结构造型巧妙结合,生动而有意趣,给人想象而令人愉快,形成了所谓“微型建筑式样”的风格(图9-10)。
他在1985年与安德勒•尼拉(Andrea Lera)合作设计的“芝加哥论坛”立式台灯是微型建筑式样风格的代表作,被国际设计界广为运用,成为一种流行的设计风格(图9-11)。
设计师马丁•伯顿(Martin eBedin)在1981年设计的“超级”灯,以半圆形作为灯的外形轮廓,配以6种颜色的圆筒形灯插口,使人联想到太阳发出的多彩光芒(图9-12)。
彼特•歇尔(Peter Shire)于1981年设计的“Brazil”桌子,简直就像用彩色三角积木板搭成的玩具,色彩艳丽,而造型奇特,有一种极端的临时感和不稳定感,已失去了传统家具观念的特征。
除曼菲斯设计运动以外,意大利的其他设计师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有许多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迥然不同的精彩之作。
如马内奥•波特(Mario Botta)在1982年设计的第二(Second)椅子,直线圆角的金属结构减少到无以复加,曲面的金属网座面,配以冷静的黑色,整个椅子简洁、高雅而功能突出,极具现代风格和金属美感(图9-13)。
又如1989年由德•帕斯(De Pas)、杜乌彼罗(Dvrbino)和罗玛兹(Lomazzi)三人设计的“尼斯湖水怪”(Nessie)吊灯,怪异的造型真有点像蜿蜒的“水怪”,但二上三下的5个灯泡却为房间提供了不同角度的光线,具有极好的使用功能,成为意大利灯具设计史上的经典作品。
再如被誉为意大利设计新星的马西姆•罗萨•格尼(Massimo LosaGhini ),于1992年设计了一个带扶手的沙发椅,他把这一作品称为“妈妈”,意味着这一沙发能给人以保护感、温暖感和舒适感,就像躺在妈妈怀里一样(图9-14)。
总之,意大利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世纪之交表现出更多地把设计当成文化和艺术来处理,当成哲学来思索、品味,当作符号来表达,因而与其他国家的设计师相比,意大利设计师更富激情、更好探索、更重品位。
这一切,也就决定了意大利能走在世界工业设计的潮头。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设计风格及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简直就是“群雄并起”,精彩纷呈,归纳起来,荤荤大者,有如下几种:1、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
到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应当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
高科技风格这个术语也于1978年由祖安•克朗(Joan Kron)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两人的专著《高科技》中率先出现。
高科技风格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任佐•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家里查•罗杰斯于1977年设计的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1986年设计的位于伦敦的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就是高科技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的部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如1984年意大利设计师马内奥•波特(MarioBotta)设计的金属椅子,利用闪亮的金属条构成有节奏的直线纹路,体现了金属材料本身独特的质感(图9-15)。
1987年英国设计家诺尔曼•福斯特设计的小几,面板是厚实的透明玻璃,而下面是铮亮的金属结构支撑架,透过玻璃台面可以将其精致而简洁的结构一览无余,体现了高科技的典型特征(图9-16)。
而日本设计师Shigera Uchida 于1989年设计的August(八月)椅子,以铁结构的工业铸件、螺丝轴等作为其构成语言,采用工业产品的装配方式,简单而冷峻,工业化、机械化的痕迹十分显著,将高科技风格发展到了极致(图9-17)。
高科技风格的实质在于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和机械部件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2、过渡高科技风格过渡高科技风格,又称“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和调侃,具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
它常以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然后进行肆意嘲弄,通过荒诞不经的细节处理,表现设计师对工业化、高科技的厌恶和困惑。
这种风格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代表作有:1983年由杰拉尔德•库别斯(GeraldKuipers)设计的桌子,以金属桌子框架加上厚玻璃台面构成严肃的高科技风格结构。
而在桌子台面下加了一块夹瑕疵的大理石,对于严肃的整体来说,有着莫名其妙的象征意味,在极端不协调中带有看似漫不经心的调侃色彩(图9-18)。
1985年由朗•阿拉德(RonArad)设计的“混泥土”音响组合,其设计的构思及细节处理使人匪夷所思。
在其设计中,混凝土成为音响设备的基本材料,无论是音箱还是唱盘座都以混凝土构成,粗糙异常,与精细的音响设备形成古怪的对比,在其看似荒诞不经的设计中,表现了设计师对高科技和工业化的嘲笑和讥讽(图9-19)。
1987年由加塔诺•皮斯(Gaetano Pesce)设计的小茶几,完全采用钢铁结构,有着明确的高科技特征,而钢铁的桌面四面破烂不堪、参差不齐,露出底下的钢丝结构,好像被破坏的半成品一样(图9-20)。
实质上,过渡高科技风格所带有的讽刺特征,是蓬克文化(Punk)和霓虹灯文化(Neon Calture)的体现。
它只是更具个性化、艺术化的设计风格,带有更多的表现色彩,自然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和认同。
3、极少主义风格极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的设计风格。
其特征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少到不能再少的风格。
这种风格是受米斯•凡•德•罗“少则多”的思想和影响发展而来的。
这种风格的工业产品,特别是家具,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的表面处理特点。
1984年成立的意大利“宙斯”设计集团(the zeusgroup)是极少主义风格最有代表性的组织,而法国设计家菲力普•斯塔克(PhilipStarck)是极少主义风格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设计的折叠式桌子,简单的圆桌面加上简单的折叠脚架,再配以单纯而高雅的黑色,简而精,极其耐看(图9-21)。
从本质上就,极少主义风格是从现代主义设计中派生出来的设计风格,但是,它与现代主义设计又有明显的区别。
它具有现代人所喜欢的简洁、精细、现代的风格特征,也迎合了现代人高节奏生活所追求的求简、求精、求快捷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