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广西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
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
充满信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
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
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读即可。
广西大学物理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618)量子力学和(836)普通物理参考书目为:1.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2.程守洙《普通物理学》关于考研英语考研英语几乎就是考阅读,做了历年的试卷后我越发觉得如果不能真正的读懂文章,那么阅读题目是很难做对的,而想要读懂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读懂文章中的长难句,这是需要训练的,真题就是很好的训练素材。
做完阅读题后,可以先不要急着对答案,把文章中的长难句和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试着自己翻译出来(可以借助词典),翻译完后再看看你先前的答案,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让你想改答案的,此时再去看看书后面对整篇文章的解析(而不是题目的解析),主要看你翻译的和解析翻译的差别,有没有理解上的偏差,进而再次思考自己的答案,并确定自己最终的答案,再对后面的答案,此时应该仔细揣摩自己做错的原因,仔细理解出题人的思路和其对文章的理解方式,找出与自己的思路的不同之处,下次做题尽量向他们一样思考。
新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如愿以偿考到自己期望的学校,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我秉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信念终于熬过了这段难熬却充满期待和自我怀疑的岁月。
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在这期间,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成功上岸,这样的想法,充斥在我的头脑中太多次,明知不可想这么多,但在休息时,思想放空的时候就会凭空冒出来,难以抵挡。
这对自己的心绪实在是太大的干扰,所以在此想跟大家讲,调整好心态,无论成功与否,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到最后,总不会有那种没有努力过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遗憾。
总之就是,付出过,就不会后悔。
在此,我终于可以将我这一年来的所有欣喜,汗水,期待,惶惑,不安全部写出来,一来是对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做一个回顾和告别,再有就是,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可以给大家以借鉴的作用。
无论是心态方面,考研选择方面,还是备考复习方面。
都希望可以跟大家做一个深入交流,否则这一年来的各种辛酸苦辣真是难吐难吞。
由于心情略微激动了些,所以开篇部分可能略显鸡汤,不过,认真负责的告诉大家,下面的内容将是满满的干货。
只是由于篇幅过长还望大家可以充满耐心的把它看完。
文章结尾会附赠我的学习资料供各位下载使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441)出版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曹顺庆主编.中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娄兆文等.自然科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18。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业专业基础(初级).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
师曾志.现代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吴平、芦姗姗.编辑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业专业基础(初级).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业专业实务(初级).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625)高等数学和(825)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参考书目为:1.《高等数学》(第一、二册),四川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四版2.《力学》,漆安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3.《电磁学》,梁灿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关于英语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
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
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
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最后对于完形、新题型、翻译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这些自然也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时间段和模块来说一下我自己英语复习的方法。
用书: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木糖英语真题解析Part 1:考研准备–7月初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无论你现在几月份,只要你开始准备考研你就必须要学英语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应该都知道,英语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提高的科目,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长期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1、阅读:以前看过一篇经验贴,有一句话记忆犹新:阅读生万物。
对的,阅读搞“好”了,完型,新题型,翻译,甚至作文都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研究阅读的:暑假之前,我只研究了1998–2004的阅读,这七年的阅读用来打基础。
1998-2001年阅读是每年五篇,之后都是四篇。
一天一篇总共32篇,做了两遍。
步骤如下:Step1单词短语先把一篇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找一个本子,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全都记下来(只要第一眼看过去不熟悉的我就记下来)。
Step2全篇翻译阅读单词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全文翻译阅读了。
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很多人都是只翻译的长难句,而我的建议是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应该要全文翻译。
因为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而且全文翻译对于后面的翻译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翻译题并不是只有长难句,往往越短的句子越难翻。
Part2 7月初–9月初暑假期间这段时间可是黄金时期,不用上课,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哦。
翻译我是听了网课,暑假我听了做题方法,然后就是一天翻译2-3个真题的句子,两天就能翻译完一年的真题,我先是不看答案,自己去翻译;然后看着真题,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就是听讲题视频。
这样下来一天我大概用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
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多久翻译完的,这个你可以看看视频。
Part3 9月–11月中旬1、阅读①9月–10月中旬:近十年阅读开始第二遍过程跟第一遍差不多,不同的是一天研究两篇,翻译全文变成翻译长难句,重心在分析题目方面。
关于做题的技巧什么的,后面我还会讲。
②10月中旬-11月中旬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是把近十年的阅读又重复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单词短语没什么大问题了,重点是分析题目。
3、单词从9月份开始我的单词记忆还是真题+单词书+app 就不详细的说了。
4、完型新题型我是十月份开始一天一篇交叉的做的。
对于完型来说很多人说平均分都是2/3分,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的完型真的很简单,不用特意去准备,前期短语搭配背好了,这个时期完型做的真的很顺利。
Part4 11月中旬–12月中旬1、阅读2、近三年的真题,12篇阅读,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
第一遍(20天,12月初就能结束)方法还是做题,分析题目;单词短语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单词,没有一个读不懂的句子。
这个时候已经背了将近20年的单词短语了,两本单词书,几千个单词,所以再看这些真题里的单词就简单多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更不用花太多时间,阅读翻译的话我就只翻译得我不太懂的句子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还是全文口译。
第二遍(10天12月15左右结束的)继续做题分析题目,记忆单词短语长难句。
第三遍(4天)一天一年把这四年的真题阅读又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
(825)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关于选择大于努力的择校问题:谨慎!谨慎!!再谨慎!!!考过之后再交流,好像是一个幡然醒悟的过程。
有多少人一味的追求名校,到最后黯然伤神。
我始终强调的一点,考研不是重在参与,而是如愿以偿。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学校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例如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想考211985,那么其他学校我一律不考虑然后我把所有有我这个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列出来,圈定想去的地方,缩小学校范围,然后定几个心仪的学校,查往年的分数线、录取率、参考书目、真题(ps,不要问我这些信息哪里找,拒绝伸手党。
)。
我定完学校就已经五月份了,相信有很多同学看到有的说考研不要开始太早,会疲惫甚至放弃,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我要来纠正这一点,你复习周期和你的考研学校是有关系的,五月份开始是有点晚了的。
我本科的一个同班同学,暑假开始前,考研单词已经刷三遍了,她最后如愿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说认清你自己,如果你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复习周期就短一些;如果你是个坚定、耐得住孤独的人,我会说越早开始越好。
现在回到学校问题,查完上面我说的分数线之类的,你这时候心里大概就又一个数了,定了3-5个院校,你看看真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有的学生喜欢,有的不喜欢。
如果你说,学姐,我就是想考北大,我emmmmmmmmm,我只能鼓励你加油了!再来说说专业课,我在复习的时候没少花时间复习专业课,而且也很惧怕这一门。
最后分数还算理想,也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重点复习专业课笔记。
对于在职同学或跨专业同学来说,想办法搞到专业课笔记是十分重要也是必须的。
因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膨胀,书本上的知识也有过时或遗漏的,导师出题会基本上按照笔记上的知识点出,比如:等,都是常考的点,专业课笔记可以将该科目系统的总结,补充出你没有接触的新知识点,使你了解该导师所接受的答题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你理顺该科目的体系,增加阅卷人对你的好印象。
如果借不到笔记,可以用托熟人,尽量确认考试出题范围。
上面通过研究分析历年考题摸规律的方法很不精确,而且一旦命题教师更换,可能吃大亏。
广泛地咨询该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助于了解最新情况。
最好的方法还是打听出命题教师,然后争取旁听其授课。
近几年考研专业课就变难了,导致大家的分数普遍不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我很注重专业课的复习,从4月份就开始看,4月到6月啥事都没干,就把教材都过了一遍(只看考点),教材用的是本科课程用的教材,并且做完了研教新版的练习题。
7月初到9月中旬自己整理完了笔记还有一些自己薄弱部分的课后题等等,同步整理了错题,到后期经常做错题集里的题目,把自己不熟悉的题型翻来覆去地练习,直到只需要很少甚至不需要思考的时间,就能下意识地解题,这样就可以安心上考场了。
9月份剩余的时间做了历年真题,10月份还做了做一些拔高的题,但好像作用并不大。
总体做完历年真题后我总结了一些常考点和比较有特点的考点,分享给大家:都是在各高校真题中出现过的原题,各位学弟学妹千万注意!!!讲到做题,其实公共课也是如此,公共课政治多看看李凡《政治新时器》里的解析,里面的解析都是根据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解析的,多体会一下出题者的出题思路,对于大家是很有帮助的。
英语的阅读技巧方面,我主要还是靠做题,《木糖英语真题手译》总结很多的解题思路总结出一个阅读套路,能够轻松快速地找到定位句,选出正确答案,里面的解题方法确实对我很有帮助。
所以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掌握了解题技巧对提高做题效率真的是非常有帮助的,然后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归专业课上来。
其实专业课的套路很多,个人觉得研教新版的那一套题很好,我觉得讲解的思路很清楚,每一章解析后面都配有其他年份的同类型的真题题目,能够通过以复习知识点马上做相应的真题来及时巩固知识点。
还有就是有时间的话背答案很有用,因为每年都会有原题,背下来的话在考试时可以为你节省不少的时间。
专业课看难度都不大,真正难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有的题目,同时要保证正确率,所以做题速度和时间分配真的很重要!我惧怕的点就在这儿,整个11月我都一直在模拟,买了模拟卷,隔天模拟一套,时间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多一秒都不行。
刚开始真的做不完,超时20分钟是常事,往后面会越来越好,我觉得模拟卷的难度比真题大,用它来模拟一方面可以帮你找做题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心态,如果在考场上真的遇到难题,心态可能就不会像第一次遇做难题那么糟糕了。
做完了12套以后,我对专业课的恐惧少了很多。
技巧永远也替代不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选拔考试必然体现考试的难度、深度与一般意义的考试不同。
有些同学一直比较注重技巧的学习,但是在过度追求技巧的过程中,却忘记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知识积累。
考试确实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否能够把这些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还要取决于你个人能力和知识的积累,只有基础提高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还是建议大家买一本正版的真题集锦做一做,我用的研教新版习题集这本书权威解析,真题解析特别详细,每一章解析后面都配有其他年份的同类型的真题题目,能够通过以复习知识点马上做相应的真题来及时巩固知识点。
覆盖了专业课所有的知识点、重要的题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