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火等级
防火等级对应的耐火时间

防火等级对应的耐火时间以防火等级对应的耐火时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B1级防火等级(耐火时间不少于0.5小时)B1级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明火的作用下,其表面燃烧时间不超过0.5小时。
这意味着B1级建材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给人们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
二、B2级防火等级(耐火时间不少于1小时)B2级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明火的作用下,其表面燃烧时间不超过1小时。
相比于B1级建材,B2级建材的耐火时间更长,具有更好的防火性能。
在火灾发生时,B2级建材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给人们更多的逃生时间和救援时间。
三、B3级防火等级(耐火时间不少于2小时)B3级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明火的作用下,其表面燃烧时间不超过2小时。
相比于B1和B2级建材,B3级建材的耐火时间更长,能够有效地抑制火势的蔓延。
在火灾发生时,B3级建材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和救援时间,增加火灾扑救的成功率。
四、A1级防火等级(耐火时间不少于3小时)A1级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明火的作用下,其表面燃烧时间不超过3小时。
A1级建材是最高级别的防火材料,具有最强的耐火性能。
在火灾发生时,A1级建材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为人们提供更长的逃生时间和救援时间,大大提高了火灾扑救的成功率。
五、A2级防火等级(耐火时间不少于4小时)A2级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明火的作用下,其表面燃烧时间不超过4小时。
A2级建材的耐火时间相对较长,能够有效地抑制火势的蔓延,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在火灾发生时,A2级建材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和救援时间,增加火灾扑救的成功率。
六、A3级防火等级(耐火时间不少于6小时)A3级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明火的作用下,其表面燃烧时间不超过6小时。
A3级建材具有很强的耐火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火势的蔓延,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在火灾发生时,A3级建材能够为人们提供更长的逃生时间和救援时间,提高火灾扑救的成功率。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建筑分类是对建筑物的性质、主要用途、结构形式和高度等方面进行划分和分类的过程。
建筑耐火等级则是对建筑材料和结构在火灾条件下能够承受火焰、烟气和热辐射的能力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的标准。
建筑分类常见的是根据建筑物的主要用途进行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可以将建筑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住宅建筑:包括住宅、公寓、别墅等用于人居住的建筑物。
工业建筑: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等用于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建筑物。
商业建筑:包括商场、超市、酒店、办公楼等用于经营商业活动的建筑物。
教育建筑:包括学校、大学、图书馆等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建筑物。
医疗建筑:包括医院、诊所、养老院等用于医疗服务和健康照顾的建筑物。
文化建筑:包括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用于文化艺术活动的建筑物。
体育建筑:包括体育馆、运动场等用于体育运动和比赛的建筑物。
交通建筑: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用于交通运输的建筑物。
特殊建筑:包括监狱、精神病院等特殊用途的建筑物。
建筑耐火等级是根据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和建筑结构的防火措施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划分的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耐火等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一类建筑:指能够在火灾条件下保持完整、稳定和正常使用功能的建筑。
一类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承重构件材料一般为不燃材料,如钢材、石材、砖混结构等。
二类建筑:指能够在火灾条件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建筑,但结构可能发生破坏。
二类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承重构件材料一般为难燃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类建筑:指在火灾条件下可能出现烟雾、火焰和热辐射等较大程度的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保证人员疏散。
三类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承重构件材料一般为普通材料,如砖砌结构、木材结构等。
四类建筑:指在火灾条件下可能出现较大程度的火灾危险和人员伤亡,无法保证人员疏散。
四类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承重构件材料一般为危险材料,如易燃材料、薄壁结构等。
防火等级划分标准

防火等级划分标准防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其他可燃材料的防火性能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防火等级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五个等级。
不同的防火等级对应着不同的防火性能,也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A类防火等级是指不燃性材料,具有最高的防火性能。
这类材料在火灾发生时不易燃烧,不易产生烟雾,也不易导致火势蔓延。
因此,在建筑物的防火隔离、防火墙、防火门等关键部位,通常会选用A类防火等级的材料,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次,B类防火等级是指难燃性材料,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
这类材料在火灾发生时虽然会燃烧,但燃烧速度较慢,烟雾较少,火势也不易蔓延。
在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家具、电气设备等方面,通常会选用B类防火等级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
其次,C类防火等级是指可燃性材料,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这类材料在火灾发生时容易燃烧,产生大量烟雾和火势蔓延,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因此,在建筑物的室内装修、家具、电线电缆等方面,应尽量避免选用C类防火等级的材料,以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再次,D类防火等级是指易燃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
这类材料在火灾发生时极易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和火势蔓延,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建筑物的使用场所、储存场所、生产场所等关键部位,应严格禁止选用D类防火等级的材料,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E类防火等级是指无防火性能的材料,属于非建筑材料范畴。
这类材料在火灾发生时极易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和火势蔓延,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在任何建筑物和场所中,都应严格禁止使用E类防火等级的材料,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防火等级的划分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者、施工单位和使用者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符合相应防火等级的材料,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大楼防火等级划分标准

大楼防火等级划分标准大楼防火等级划分是根据建筑的防火性能和应对火灾的能力而设立的分类制度。
具体标准可能根据国家、地区和建筑法规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性的防火等级划分标准的详细介绍:1. 国际一般性标准:Class A:具有最高防火等级,建筑结构和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耐火性非常高。
Class B:具有较高的防火等级,比Class A稍低,但仍然具备很好的火灾抗性。
Class C:一般防火等级,建筑结构和材料在火灾条件下有一定的抗性,但不如Class A和B。
Class D:较低防火等级,建筑结构和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耐火性较弱。
2. 美国NFPA 标准:Type I:具有最高的防火等级,包括耐火结构和非耐火结构的建筑。
Type II:耐火结构建筑,但非耐火结构的防火性能较差。
Type III:一般耐火结构建筑。
Type IV:建筑结构主要由不燃材料构成,提供较高的耐火性。
Type V:一般建筑,主要由木材或其他可燃材料构成。
3. 中国建筑设计防火分类标准:甲类:耐火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
乙类:部分耐火结构,主要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住宅楼等。
丙类:一般建筑,主要用于小型居住建筑。
4. 欧洲EN 标准:Class A1:非可燃建筑材料。
Class A2:基本非可燃建筑材料。
Class B:有限可燃性。
Class C:可燃性。
这些标准通常考虑建筑的结构、材料、消防设备等因素,以综合评估建筑在火灾条件下的表现。
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建筑师和设计者需要遵循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建筑符合所设定的防火等级标准。
建筑物防火等级与分类范本(2篇)

建筑物防火等级与分类范本建筑物防火等级是指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适应于不同场所和用途的防火要求的等级划分。
根据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防火要求等级,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和管理规定。
接下来,将介绍建筑物防火等级的分类范本。
一、标准分级范本: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要求,建筑物可以按照防火等级进行标准分级。
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主要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个等级。
1. 一级防火等级:一级防火等级适用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建筑物,如政府机关、重要企事业单位等。
这类建筑物要求具有较高的耐火性能和良好的防火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2. 二级防火等级:二级防火等级适用于一般的办公楼、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
这类建筑物要求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和防火隔离措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三级防火等级:三级防火等级适用于较低的火灾危险性建筑物,如轻钢结构房屋、部分厂房等。
这类建筑物要求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和基本的防火防护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扩散的控制。
4. 四级防火等级:四级防火等级适用于非常低的火灾危险性建筑物,如一些临时建筑、露天活动场所等。
这类建筑物要求具有较低的火灾危险性和基本的防火防护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火灾的控制。
二、功能分级范本: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功能分级。
建筑物的功能分级主要包括住宅类、办公类、商业类、工业类和特殊用途类五个类别。
1. 住宅类:住宅类建筑物主要用于居住功能,包括住宅楼、别墅、公寓等。
这类建筑物要求具有一定的防火分隔功能和安全疏散通道,以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办公类:办公类建筑物主要用于办公功能,包括写字楼、商务楼等。
这类建筑物要求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和防火隔离措施,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商业类:商业类建筑物主要用于商业功能,包括商场、超市、酒店等。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防火高度及特殊建筑规范耐火等级一、二级:1.公共建筑≤24M/居住建筑≤9层(住宅建筑除外)2、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只能设置在一~三层, 独立建造时, 不应超过三层。
3.、地下、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耐火等级三级:1.≤24M、最多允许五层(住宅建筑除外)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只能设置在一二层货独立建造的2层建筑。
3商店、学校、电影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
4地下、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耐火等级四级:最多允许两层(住宅建筑除外)学校、食堂。
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院等只能设置在一层。
防火等级简介UL 94*总体可燃性UL94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可燃性能标准。
它用来评价材料在被点燃后熄灭的能力。
根据燃烧速度、燃烧时间、抗滴能力以及滴珠是否燃烧可有多种评判方法。
每种被测材料根据颜色或厚度都可以得到许多值。
当选定某个产品的材料时, 其UL等级应满足塑料零件壁部分的厚度要求。
UL等级应与厚度值一起报告, 只报告UL等级而没有厚度是不够的。
塑料阻燃等级由HB, V-2, V-1向V-0逐级递增:HB: UL94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
要求对于3到13 毫米厚的样品, 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钟;小于3毫米厚的样品, 燃烧速度小于70毫米每分钟;或者在100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V-2: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60秒内熄灭。
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V-1: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60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0: 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 火焰在30秒内熄灭。
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建筑物的消防等级(还是防火等级)是如何分类一、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建筑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1、按使用性质分为三大类: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防火等级、火灾危险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耐火等级、防火等级、火灾危险性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①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一般说来: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②防火等级
防火等级主要是说建筑保温材料,分为A级不燃型,B1级难燃型,B2级可燃型,也称阻燃型,B3级易燃型。
③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其中甲类:
1、闪点小于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不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
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
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
一级防火等级标准

一级防火等级标准
一级防火等级标准是指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之一,是最高等级的防火等级。
一级
防火等级标准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材料的防火等级要求:一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在装修和装饰方面需要选用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如A级防火等级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隔火焰和烟气的蔓延,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二、建筑结构的防火等级要求:一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需要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保持结构的稳定,防止建筑物倒塌。
建筑结构的防火等级要求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构件的设置和防火封闭的要求。
三、消防设施的防火等级要求:一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这些消防设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发现火灾并进行扑救,保障人员的安全。
四、人员疏散的防火等级要求:一级防火等级的建筑物需要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疏散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疏散设施要保持畅通,方便人员疏散。
总的来说,一级防火等级标准是对建筑物防火性能的最高要求,需要建筑物的
各个方面都符合一定的防火标准。
只有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达到一级防火等级标准,才能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防火、防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都需要严格按照一级防火等级标准进行,确保建筑物的防火等级符合要求,提高火灾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建筑物耐火等级耐火, 建筑物, 等级第一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
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第二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板、屋顶、楼梯等。
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其燃烧性能取决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称为不燃烧体(以前也称非燃烧体)。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等构件都属于非燃烧体,常被用作承重构件。
2.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
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
3.燃烧体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
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构件都属燃烧体构件。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
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2.耐火极限的概念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1)材料的燃烧性能。
材料的燃烧性能好,构件耐火极限就低。
(2)构件的截面尺寸。
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3)保护层的厚度。
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1)失去完整性。
(2)失去绝热性。
(3)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3.1.2.1。
高层民用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见表3.1.2.2。
第三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划分基准和依据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通常用耐火等级来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
一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是由一两个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所有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即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物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
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它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的,可适当提高其耐火极限要求,否则反之。
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各耐火等级的建筑物除规定了建筑构件最低耐火极限外,对其燃烧性能也有具体要求,因为具有相同耐火极限的构件若其燃烧性能不同,其在火灾中的情况是不同的。
二、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选定条件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主要是使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耐火性能,从而实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
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建筑物的重要性。
2.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
3.建筑物的高度。
4.建筑物的火灾荷载。
三、火灾危险性分类(一)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或者加工的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五类,见表3.1.3.1。
(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按物品在储存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五类,见表3.1.3.2。
第四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的选择一、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在设计新厂房时,要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慎重地选定厂房的耐火等级。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与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相适应。
例如,甲、乙类生产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丁、戊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四级。
在层数方面,如果采用的是一、二级耐火等级,因其防火条件较好,可对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厂房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甲乙类生产厂房来说,除生产上必须采用多层者外,最好采用单层建筑,但严禁将甲乙类生产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丙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虽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但其层数,按照疏散和灭火的要求,不应超过二层。
丁、戊类生产厂房在选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时,可以建到三层,以适应当前中、小城市消防设备的灭火能力。
从减少火灾损失出发,对各类生产的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墙间的占地面积也要有不同的限制,根据火场经验,甲类生产在采用一级耐火等级单层建筑物时,防火墙间的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多层可为3000平方米。
其他类生产,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占地面积都要符合表3.1.4.1要求。
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库房是物资集中的地方,在设计库房时,要按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储存要求,慎重地选择库房建筑的耐火等级,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其他防火技术措施。
《建规》中的具体要求见表3.1.4.2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见表3.1.4.3。
四、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和耐火等级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将其分为两类。
并规定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见表3.1.4.4。
(三)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1.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2.4的要求2.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与所属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所、燃煤锅炉房(单台蒸发量不超过4T且总蒸发量不超过12T)的防火间距按上表的规定执行。
3.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如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2500平方米,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4米,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上表的规定。
4.燃油、燃气锅炉房及单台蒸发量超过4T/h且总蒸发量超过12T/h的燃煤锅炉房,其防火间距应按表3.2.2.5的防火间距执行。
(四)厂房的防火间距1.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2.5的规定。
2.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2.2.5的规定,但单层.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表3.2.2.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的要求执行。
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米,甲类厂房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明火地点是指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散发火花地点是指有飞火的烟囱或室外砂轮.电焊.气焊(割).非防爆的电气开关等固定地点。
3.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表3.2.2.3的规定,但高层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米。
4.除高层厂房和甲类厂房外,数座厂房的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时,可成组布置。
组内厂房之间的间距:当厂房高度不超过7米时,不应小于4米;超过7米时,不应小于6米。
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3.2.2.5的规定。
5.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厂外铁路线中心线-------30米厂内铁路线中心线-------20米厂外道路路边-------------15米厂内主要道路路边-------10米厂内次要道路路边-------5米第三节消防车道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就在于一旦发生火灾后,使消防车顺利到达火场,消防人员迅速开展灭火战斗,及时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
一、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和工厂、仓库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1.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选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超过80m2.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3.工厂、仓库应设置消防车道,一座甲、乙、丙类厂房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时或一座乙、丙类库房的占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如有困难,可沿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米的平坦空地。
高层工业建筑(高架仓库)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4.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应设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且宽度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
一个堆场、储罐区的总储量超过表3.2.3.1的规定时,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6m且能供消防车通行的平坦空地。
5.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
6.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7.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
8.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X15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9.消防车道应尽量短捷,并宜避免与铁路平交。
如必须平交,应设备用车道,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二、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1.高层民用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