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XXXX ·文化广场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审定

审核

编制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 2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 (2)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 2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 3第五节使用仪器 ........................................................................................................ 6第六节监测方案 ........................................................................................................ 6第七节人员安排 ........................................................................................................ 7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7 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8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9)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址位于 XXXX ,场地南侧为 XXXX ,东侧为 XXXX 。整个项目包括综合公建 (包括购物中心、办公、酒店等及服务式公寓等。整体开挖深度为22.5米。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根据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1. 监测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 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土体及基坑相邻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 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全面的了解, 以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信息, 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 甚至调整施工工艺及设计参数。

2. 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 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建设单位对基坑监测的有关要求,本次基坑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1 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主要包括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的沉降监测。

(2 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支护

桩体内力监测;锚杆轴力监测。

(3 深层土体的位移监测:主要为基坑周边深层土体的位移观测。

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1. 基准点布点原则

(1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位置在基坑较远的视野开阔地, 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拟在距基坑较远的视野开阔地 50米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至少做 2个永久性的标志。

(2沉降基准点尽量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位置,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3临时工作点可借用市政点,相对稳定的现埋点。

(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 5米,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2. 基准点的埋设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并结合本工程周边建筑物分布情况,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以外预先合理埋设至少两个永久性高程基准点

BM1— BM2(埋设方法如示意图所示,组成该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每隔一个月对以上各点进行联测检核。

围内的道路上每 ???? 米左右设置一个。

(2 外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在外围建筑物的拐角或特征点部位。

(3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 , 每隔 ???? 米左右均匀布设在桩顶

梁上。

(4 桩后土体 (放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 , 可在桩后放坡部位顶端沿基坑边线每隔 ???? 米左右布设监测点。

(5 锚杆轴力监测点布设在张拉锚杆的锚头部位。

(6 地下水位监测点 , 可利用降水井监测。

(7 桩体内力监测点布设在桩体钢筋上。

(8 深层土体水平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外围开挖边线附近。

4. 观测点的埋设

(1 沉降观测:

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采用铁钉 1000mm 长, 共计 14个 (S1~S14 见图三。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φ25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 将直径24mm 、长度 10cm 的预埋件放入孔内, 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共计 19个(S1~S14 见图二。

(2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 , 采用φ22或φ25罗纹钢 , 预埋在桩顶梁上 , 共计 19

个 (1~33 见图二。

(3 桩后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 , 采用φ22或φ25罗纹钢 1000mm 长 , 钉入坡顶止水带上 , 共计 ???? 个 (1~????

(4深层土体位移观测:沿基坑布设测斜孔,孔深 23米,孔径 110mm ,孔内埋设

70mm 直径的滑动管道。共计 4个 (st1~st4 。 (5桩体内力监测点布设在桩体内外侧两根受力钢筋上,每根钢筋焊接 7个点,共计 6桩×2根×7=84个。

(6 锚杆轴力监测点共布设 ???? 层, 每层设置 1个锚杆应力环, 在锚杆张拉前进行安装,安装于锚杆的锚头部位。

第五节使用仪器

为确保本工程周边建筑物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精确提供观测数据,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 铟钢水准尺; 全站经纬仪 [型号 TOPCON GTS-332, 精度指标±2” ,

±( 2mm+2ppm·D];经纬仪(型号 T6; 数字式测斜仪。

第六节监测方案

1. 沉降观测

(1沉降基准点埋设稳定后,测设一条二等闭合水准路线,从而得到 BM1-BM2的高程,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的高程。

(2各个观测点,尽量采用不转点直接观测,也可采用闭合路线或附和路线法观测。如条件允许可连接成结点网。观测过程中遵循观测仪器、观测路线、观测方法、观测环境、观测人员五固定的原则。 (3观测精度::观测中误差取 0.5mm ,观测等级:二级,光学测微法。

2. 位移观测

(1 .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和桩后土体 (放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 , 使用全站仪监测。

(2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 在基坑开挖期间, 每天观测一次, 开挖结束后,应根据稳定情况适当减少观测次数,观测至基坑回填后结束。

3. 观测周期 :

(1沉降观测基准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2 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观测点,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发现变形过大,应增加观测次数,并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开挖结束后, 应根据稳定情况适当减少观测次数, 观测至基坑回填后结

束。

第七节人员安排

1. 测量总负责人 1人。

2. 沉降观测 1人,司尺员 2人。

3. 施工安装监测 1人,司尺员 2人。

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1. 观测限差 :

(1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

(2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不超过下表的各项规定:

2. 观测顺序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3.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由水准网环线闭合差 w (mm 计算每测站所测高差中数中误差 mw (mm : mW =±

]/[1L WW N

式中:

N ——水准环数

L ——相应线路长度

mw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允许值≤ 0.50mm

根据最小二乘法和统计检查原理对监控网的观测值进行平差计算,合理处理随机误差, 正确区分测量误差与变形信息,对观测点的变形进行分析及必要的物理解释, 通常采用变形绝对值作为曲线变化参数的主要控制指标。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对观测资料整理成册, 平差计算成果统计成表, 绘制时间——沉降曲线; 绘制时间——位移曲线,统计沉降量及位移量。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汇总技术说明报告。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1. 质量保证

(1在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确保质量。(2)选派熟练使用测量仪器的工作人员进场,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各监测项目的初始值,初始值的测试不少于 2 次。(4)监测数据应及时校核,如有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2.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应严格按照下列控制标准进行控制:(1)环境监测地

面沉降允许值 30mm。(2)外围建筑物沉降允许值 120mm. 外围建筑物倾斜允许

值 0.004xHgmm(Hg 为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 m (3)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预警值:支护桩顶水平位移 30mm,位移速率 3mm/天。支护结构墙体水平位移 50mm, 位移速率 3mm/天。(4)土体水平位移预警值:水平位移 40mm,位移速率 3mm/天。监测过程中,上述若有一项超出预警值,应及时通知业主,并积极配合业主及设计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11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2009-10-20

封面 XXXXXXX深基坑工程 监测方案 方案编制人:(签名实名制)时间 审核人:时间 审定人:时间 公司名称 XX年XX月XX日

方案编制基本要求 1.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建筑基坑及边坡工程实施现场 监测,监测单位不得与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相互隶属或同属一个上级单位等利益关系。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建设单位应向监测单位提供监测工作所需的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 (2)建筑基坑、边坡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3)建筑基坑、边坡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3.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4.监测单位编写的监测方案应与基坑设计方案对监测的要求相一致,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5.对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建筑基坑项目,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及监测单位在施工前,应邀请相邻房屋业主、市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

目录 1.监测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 (1)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2) 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 (2) 6. 监测频率、控制值、报警值及应急监测措施 (3) 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 (3) 8. 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 (4) 9.图件及表格 (4)

基坑监测方案

哈工大研究院怀来商住项目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江苏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项目 (2) 2.1监测项目及工作量 (2) 2.2监测工期 (2) 3.基坑监测项目管理机构 (2) 3.1项目组责任划分及成员选用原则 (2) 3.2设备配置表 (3) 4. 执行规程、规范及监测流程 (4) 4.1执行规范、标准及文件 (4) 4.2监测前准备 (4) 4.3监测工作基本流程 (4) 5. 基坑支护监测方法 (4) 5.1基点布设 (4) 5.2水平位移观测 (5) 5.3竖向位移观测 (6) 5.4巡视监测 (6) 6 .监测频率、报警值 (7) 6.1监测频率 (7) 6.2报警值的确定原则 (8) 6.3警戒值的确定 (8) 6.4报警 (9) 6.5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 7.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 7.1基本要求 (9) 7.2当日报表 (10) 7.3监测周报告 (10) 7.4总结报告 (11) 7.5信息反馈 (11) 8.基坑监测应急预案 (11) 8.1领导责任分工 (12) 8.2监测措施、报警 (12) 8.3监测人员、监测仪器、材料及其他物资准备 (13) 9.监测工期保证措施 (13) 10.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14) 10.1质量保证措施 (14) 10.2安全保证措施 (14)

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哈工大研究院怀来商住项目总承包工程,由高层住宅楼、合院、高层办公楼、低层商业、地下车库工程组成,建筑面积约190419.09 平方米; 低层写字楼6栋:(T1#-T6#楼),建筑面积约7260.45;高层写字楼2栋:(T7#、T8#楼),建筑面积约为19495.9平方米;地下车库二约8027.89平方米;合院16栋:(S10#-S25#楼),建筑面积约为14965.86平方米。 高层住宅楼9栋:(S1#-S9#楼),建筑面积约为113680.99平方米;S27#大门,建筑面积约为60.4平方米;低层商业(S26#楼),建筑面积约为2896.08平方米;地下车库一约24031.52平方米。 本工程基础类型:筏板基础、条形基础;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防水等级:屋面I级、地下II级;合同质量等级:合格。 建设单位:怀来京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廊坊轩辕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张家口市京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北方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标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新兴产业园内,南临葡萄大道。

深基坑监测方案

佳惠·中央商厦 深基坑工程沉降、位移 监 测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东星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8月2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 (1) 三、基本原则 (2) 四、监测依据 (2) 五、监测项目内容 (2) 六、测试方法原理 (4) 七、监测工作布置 (5) 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6) 九、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6) 十、附图 (7)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怀化市黄金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兴建。建筑用地面积57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812.34平方米,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本建筑为框剪结构,地上二十五层,地下三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建筑总高度为99.900m。本工程位于怀化市迎丰中路与鹤城区太平巷交汇处 本工程由于设计负三层地下室,导致基坑与周边落差较高,最高处近16米,施工安全隐患较大;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四周均为居民区,安全风险较大,本基坑工程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长方行,占地面积约13000 m2,设三层地下室,结构正负零相当于黄海高程214.96m,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介于210.9~211.9m,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地面标高取-0.30~0.50 m。基坑底标高取边承台底标高(-13.8m),则基坑开挖深度16.80~18.80 m。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反映:基础以上主要由粉质粘土、卵石、强风化粘土岩、灰岩组成。 本工程地下水较丰富,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及生活用水组成,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场地地形起伏较小, 本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工程采用复合喷锚网(护壁桩+锚杆+井字梁)为主的支护方案。 基坑周边为道路和民用建筑。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1、针对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①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而且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流程较多,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②本项目基坑紧邻怀化市迎丰中路,车流量大,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当敏感,应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最新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编制内容及要求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10-20

封面 XXXXXXX深基坑工程 监测方案 方案编制人:(签名实名制)时间 审核人:时间 审定人:时间 公司名称 XX年XX月XX日

方案编制基本要求 1.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建筑基坑及边坡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不得与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相互隶属或同属一个上级单位等利益关系。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建设单位应向监测单位提供监测工作所需的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 (2)建筑基坑、边坡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3)建筑基坑、边坡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3.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4.监测单位编写的监测方案应与基坑设计方案对监测的要求相一致,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5.对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建筑基坑项目,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及监测单位在施工前,应邀请相邻房屋业主、市政、供

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 目录 1.监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监测频率、控制值、报警值及应急监测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图件及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变形监测合同范本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单位(甲方) 监测单位(乙方)

工程变形监测 技术服务合同 发包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倾斜监测、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特签订本合同,以资信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变形监测 2、工程地点: 第二条工作内容 建筑物沉降监测、倾斜监测及基坑变形监测 8栋6+1洋房、8栋11+1小高层、2栋16+1高层、6栋31+1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倾斜监测,对2段总长约180m的基坑进行变形监测。沉降监测工作从结构施工开始,建筑物结构封顶后半年监测工作结束;倾斜监测从结构施工开始,建筑物结构封顶监测工作结束;基坑变形监测从基础底板浇筑施工开始至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监测工作结束。监测所需的观测点设置工作由乙方自行完成。 第三条技术要求 1、双方约定的监测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等,及其他相关国家技术规程、规范、标准,乙方应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执行。 2、如遇大雨、大雪、地震等特殊情况,监测方应及时对基坑、建筑物进行补充变形监测,向甲方汇报并提出合理建议。 3、在监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监测次数。 4、如遇特殊情况,如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时须立即进行逐日连续监测。 5、监测频率应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6、收方甲方委托书之日起,待建立监测点基准网,然后进行初始值监测,初次监测次数为2次。 7、监测单位所出具的资料必须满足规范及当地行政部门的要求。 第四条工程造价及付款方式 1、合同暂定总价为¥323,520.00元(大写:叁拾贰万叁仟伍佰贰拾元整) 2、本合同属于:全费用固定综合单价合同。合同监测次数为暂定量,最终结算按乙方实际完成且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的实际监测次数进行计算。全费用固定综合单价包括与工程监测相关的所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利润、税金、保险及所有不可预见费(如材料、设备涨价费等)、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监测次数(10%以内)的费用、政府规定乙方应缴纳的各种费用等一切费用,在实施过程中不再调整。 具体单价如下: (转下页)

基坑监测施工规划方案报审版本.docx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测依据 ........................................- 1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 2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3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 4 -六.基坑沉降观测 ....................................- 5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6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7-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 9-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10-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 12-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 160米,南北长约 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 3~ 36F/5 栋,地下室 2层, 相对标高± 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17.60m;占地面积约 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 ~12.80m。基坑周长约为 602m,基坑面积约为 2455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 +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 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工程名称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 建设单位东莞市奇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上海明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设计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基坑面积24550m2 基坑深度11.30~12.8m 挖土方量26 万 m3 安全等级一级 二.监测依据 (1)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 1 -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_secret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1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依据 三、监测目的 四、监测项目 五、监测方法 六、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 七、监测点布置示意附图 八、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十、监测仪器 十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 十二、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概况 按设计要求,***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安全等级为一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大于30mm。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 工法桩,安全等级为二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围护结构

最大水平位移≤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及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图纸及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站区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1),岩性为杂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本车站(含折返段)主体结构基底位于(⑥1)粉质粘土。出入口、风道结构基底位于(④ 5)淤泥质粉质粘土。 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主要为填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质土,土质松软,直立性差。 基坑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标准段及大小里程盾构井连续墙底插入⑦6粉土层以下的⑦5⑧1粉质粘性土中。风亭及出入口围护结构为SMW工法桩。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1.3m~2.1m(高程-0.3m~0.4m),赋存于第Ⅱ陆相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勘测期间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45m~2.2m(高程约-0.3m~0.5m)。 (三)现场条件 ***站(含折返线段)位于**市**区**道与**路交口以北、***道东侧,站址以西主要为**东里六层住宅(砖混结构),距基坑最近处约15m;站址东北边为**小区六层住宅,距基坑最近处约20m。车站范围内的地下管

基坑监测方案

南京市投资公司 江宁开发区IC设计园2号楼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 2007-4-13

南京市投资公司 江宁开发区IC设计园2号楼 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南京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江宁开发区南京IC设计园2号楼位于江宁区胜利路以北、挹淮街以西、董村路以南。该工程由南京市投资公司委托其控股的南京国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2号楼建筑面积约为22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3.55m。 本基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80m,自然地面相对标高-0.2~-0.5m,坑底相对标高-5.3m,基坑实际挖深4.9m左右。 根据本基坑的周边环境要求确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取1.0。 工程支护结构选型如下: 1、基坑ABCD段采用格栅式重力挡墙进行支护; 2、基坑DEFGHA段采用自然方坡支护形式; 3、坑内地下水采用排水沟加集水坑明排方式。 二、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一)、监测目的: 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 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 1.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2.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二)、点位布设: 1.沿圈桩顶每20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9个; 2.周围建筑物共布设25个沉降监测点; 3.布设4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孔深12m;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 (一)、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设计规范》(JGJ120-99)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二)、监测方法: 1.表面变形观测: 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1)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 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 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 按下式计算偏移值: l i=αi.S i/ρ 式中S i为端点A到观测点P i的距离,ρ’’=206265’’; 2)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按二级变形等级或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执行; 2.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深埋管测斜,沉降时,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导管的导槽下降或提升。测头传感器可以敏感导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出来。测

深基坑监测专项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项目 (2) 2.1监测项目及工作量 (2) 2.2监测工期 (2) 3. 基坑支护监测方法 (2) 3.1测点布设 (2) 3.2水平位移观测 (3) 3.3沉降观测 (4) 3.4支护桩内力监测 (4) 3.5锚索内力监测 (6) 3.6水位监测 (6) 3.7深层水平位移 (7) 3.8巡视监测 (8) 4 .监测频率、报警值 (9) 4.1监测频率 (9) 4.2报警值的确定原则 (10) 4.3警戒值的确定 (10) 4.4报警 (11) 5.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1) 5.1基本要求 (11) 5.2当日报表 (12) 5.3阶段性监测报告 (12) 5.4总结报告 (13) 5.5信息反馈 (13) 6.基坑监测应急预案 (14) 6.1监测措施、报警 (14) 6.2监测人员、监测仪器、材料及其他物资准备 (15) 7.监测工期保证措施 (15) 7.1进度保证 (15) 7.2修订进度计划 (16) 8.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16) 8.1质量保证措施 (16) 8.2安全保证措施 (16) 9.附件 (17)

1.工程概况 @@@@@@@@@@位于永城市芒砀路与光明路交叉口西北角,总建筑面积约39290㎡,项目包括1栋28层公寓楼及5层裙房,主楼为筏板桩基础,裙楼为承台桩基础。本工程内容为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基坑东西长约55m,南北57.3m,基坑开挖深度为8.9-9.8m,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18个月,基坑采用“桩锚+止水帷幕”联合支护结构。 场地北侧邻近一栋现有6层住宅楼,该楼基础为条形基础,下部为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桩深5.5m,桩径400mm,经计算按照本工程±0.00算,桩底标高为-8.0m,搅拌桩伸出建筑外400mm,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拟建基坑北侧地下室外墙距离距离用地红线12.6m,距离住宅楼边线12.8m。靠西侧有一污水管道,距离围墙1.5m。南北有一污水管道,管道埋深为1.5m,管径700mm,拟移除。北侧拟建一层临建距离地下室外边线6m。 场地西侧临两栋6层住宅楼,条形基础,埋深2.78m,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一个一层小作坊;一栋2层的商店,拟建基坑西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7.7m,距离建筑物9.5m。西北角处有一污水管道,距离北侧围墙3.4m,距离南侧已有建筑围墙2.6m。西侧靠中部及偏南部有3个污水井和一个自来水井距离地下室外墙6.0m左右,埋深大约在1.5m左右。 场地东侧为芒砀路,拟建基坑东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 2.7m,距离场地临时围墙5.7m,距离市政道路中心线36.0m。中部距离最外轴线14m有一天然气管道,埋深大约在1.5m左右。 场地南侧为光明路,拟建基坑南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用地红线 1.8m,距离场地临时围墙3.8m,距离市政道路中心线35.0m。中部距离建筑临时围墙9m处位移污水井,埋深大约在1.5m左右。靠西侧有一自来水管道拟移除。 本工程所在场地,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进行降水。 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复杂,容易受到基坑开挖影响,基坑一旦出现状况,则会带来严重后果。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一级,安全监测类别定为一级。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XX城市广场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XX检测中心 2011年4月

目录 目录 (1) 1 监测依据 (2) 2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2) 3 监测的具体措施 (7) 4 监测周期和频率 (9) 5 监测仪器设备、技术要求与精度要求 (11) 6 监测报警 (11) 8 资料成果提交 (13)

1 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8、设计单位的要求 2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监测的目的:受工程地质条件、临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在开挖及维护期间,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进行施工。 根据相关规范和支护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如下: 1.基坑坑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测点布置:沿基坑坑顶设置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布点。 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具体监测布置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使用基康BGK-2800-GSDM全球星位移测量系统。我们只需确定要监测的点,并且在测点上建立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尽量不受干扰,将接收器放置在不同测点记录观测前后的数值,对比算出水平及垂直位移量。测点数目不限。 建议测点建立标准观测墩,现浇混凝土桩或者钢管,安装基面>300mm直径的方台或者平台,量程不限。

深基坑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1) 四、基坑支护方案 (1) 五、监测目的及要求 (2) 六、工程地质概要 (2) 七、监测内容 (3) 八、监测频率 (8) 九、测试主要仪器设备...................................... - 11 - 十、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 11 - 十一、监测人员配备........................................ - 14 - 十二、监测资料的提交...................................... - 15 -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CENTER工程,本子项为通风中心;工程号为HB1001,子项号为VX。建设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南岸乡。 通风中心长58.60m,宽33.10m,建筑高度(室外地坪至女儿墙)为22.900m,消防高度(室外地坪至屋面面层)为22.200m,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占地面积1956.19㎡,建筑面积4298.00㎡。 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Ⅰ类建筑。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基坑 1-2交A-B,1-2交E-F,开挖的基坑深度较大约为8m,放坡系数80°,近似垂直开挖,如破坏后果较严重,因此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1。 基坑其他位置地势相对开阔,无相邻建筑等级评定为二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0。

基坑监测方案及预算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 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月十四日

地下室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及费用预算 ㈠、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夷山市茶场新区,基坑采用管井降水,支护体系采用放坡与土钉墙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深度8.6-9.2米。 ㈡、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计算出和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现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对工程设计经验安全系数的动态诠释,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需条件。在预先周密安排好的计划下,在适当的位置和时刻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监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程师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使施工处于最佳状态,在实行“信息化”施工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可达到以下目的: 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围护结构开挖面积大,深度变化大,支护型式多样化,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较复杂,施工周期长,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围护结构稳定安全。 2、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内部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3、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围护结构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将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稍一疏忽或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跟踪掌握在土方开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镇江万达广场 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之11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二0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简况2 二、监测目的、依据、原则3 三、监测内容及代表照片4 四、监测实施5 五、测量精度6 六、仪器设备7 七、测量周期7 八、预警报告7 九、预防措施、应急措施以及质量安全措施8 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应用体会12 一、工程简况 镇江万达广场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地处庄泉路东侧,庄泉东路西侧,北府路北侧,黄山南路西。镇江万达广场地块总面积约为8万平方M,总建筑面积约38.88万平方M,地上面积约30万平方M,地下面积约8.88万平方M,分为写字楼、公寓、商业及酒店等。公寓由3栋酒店式公寓和商业用房组成,其中公寓31层,面积7.47万平方M,框剪结构;商业用房2—3层,面积4.17万平方M,结构埋深约4M;商务区由2栋写字楼及购物广场构成,2栋写字楼26层,面积5.07万平方M,均为框剪结构;裙房购物广场5层,面积8.57万

平方M,框架结构,结构埋深约10M。酒店区由五星级酒店及商务酒店和独立酒楼及裙房组成,五星级酒店主楼20层,主楼面积为2.14万平方M,酒店裙房为4层,面积1.41万平方,地下二层,商务酒楼为9层,0.78万平方M,独立酒楼为5层,面积为0.42万平方。整体地下室为两层,局部一层,面积约8.88万平方M。以上拟建工程基坑面积约为54840平方M左右,周长约为1173.8M。基坑开挖深度在4.5到13.7M之间不等,基坑南侧采用悬臂桩的支护形式,基坑北侧采用放坡土钉和支护桩加两层锚索相结合的支护桩形式,桩间挂网喷浆。两侧采用排桩加两层支撑的支护形式,两侧CD、CM、NO及PQ段采用自然放坡的支护形式,其余两段均采用放坡支护形式。 二、监测目的、依据、原则 2.1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围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周围道路动载力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会引起基坑的倒塌和对周围道路及管线的破坏。因此应对基坑在开挖期间进行必要的监测,及时提供基坑及周围附属物的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2.2监测依据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完整版)深基坑监测方案

************工程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2014年10月17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目的及要求 (1) 3、编制依据 (2) 4、工程地质概要 (2) 5、监测内容 (3) 6、监测频率 (7) 7、测量主要仪器设备 (9) 8、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9) 9、监测人员配备 (14) 10、监测资料的提交 (14)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设计单位:**************** 5、勘察单位:**************** 6、监理单位:***************** 7、施工单位:***************** 8、结构形式:***************** 深基坑支护采用如下方案: 1.1 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东侧采用钢筋砼排桩支护,北侧采用锚杆加土钉墙支护(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2、监测目的及要求 2.1.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

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2.深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 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被护土体的稳定性,首先要防止破坏或极限状态发生。破坏或极限状态主要表现为静力平行的丧失,或支护结构的构造产生破坏。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多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支护结构物和被支护土体的过大位移将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倾斜和开裂。如果进行周密的监测控制,无疑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3、编制依据: 3.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3.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3.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7) 3.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99) 4、工程地质概要: 4.1本基坑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4.2拟建场地浅层土层成份复杂,基坑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对场地内的障碍物作进一步查明并给予清除,以确保围护体和坑内加固等正常施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一)工程简介 (2) (二)地层岩性 (3) (三)气象 (3) (四)地下水 (4) 三、施工部署 (4) (一)人员部署 (4) (二)监测管理程序 (4) (三)测量检测部署 (4) 四、深基坑监测要求 (5) (一)监测要求 (5) (二)、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5) (三)、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6) 五、监测方法 (6) (一)监测仪器及要求 (6) (二)巡视检查 (6) (三)监测点的布置 (7) 六、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7) 七、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7) 八、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8) 九、作业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8)

十、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8) 十一、应急预案 (9) (一)应急救援部署 (9) (二)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预防 (11)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实施方案(总包版)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

————————————————————————————————作者:————————————————————————————————日期:

术措施--- 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 监控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1.1基坑工程概况 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如图1-1所示,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现火车南站,北侧为现火车站南站北广场,北广场北侧为南站西路;场地南侧隔永达路为宁波市盆景园,东西侧均为现有铁路轨道。2号线车站位于火车站(地下一层)南北联系通廊的地下,呈南北走向。2号线有效站台位于国铁站场中心,2号线站台中心线轨面相对标高为-21.25m。

技术措施--- 图1 铁路南站站位置图 2号线铁路南站设置在铁路南站下方,为33.3米宽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车站上方为国铁出站厅,即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标准段为四柱五跨砼框架式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外包宽度为43.7m,站中心底板埋设为21.16m,车站净长为249m。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18.9~24m。二号线宁波南站共设置出入口4座,风亭8座。并与规划中的地铁四号线换乘。 1.2地质状况 1.2.1工程地质 ①1层:填土(meQ) 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石径一般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

xx工程 监 测 方 案 监测单位: 日期:二O一五年五月五日

xx工程 监测方案 方案编写: 方案校核: 方案审核: 技术负责: 监测单位:xx 日期:二O一五年五月五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简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工程设计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基坑监测目的及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监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监测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基坑监测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监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周边环境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支撑结构体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竖向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地下水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现场目视巡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监测频率及报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监测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