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
评价庄子的小作文

评价庄子的小作文
《我眼中的庄子》
嘿,说起庄子啊,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哩!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公园,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鸭子在游来游去,那悠闲自在的样子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庄子。
你看那鸭子,啥也不想,就顾着自己在水里玩耍,该吃吃,该喝喝。
庄子不也就是这样嘛,追求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他才不管什么功名利禄呢,就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日子。
他的那些故事和言论啊,有时候听着让人觉得特别新奇。
感觉他好像总是能从一些我们想不到的角度去看问题。
就像那群鸭子,我们可能就觉得它们只是普通的鸭子,而庄子说不定就能从中看出什么人生的大道理来。
总之呢,庄子就是这么一个独特的存在,就像那在湖面自在嬉戏的鸭子,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他的思想和理念,虽然有时候我们不太能完全理解,但就是觉得很有趣,会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呢!这就是我眼中的庄子啦,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人呀!。
我喜欢庄子作文

《我喜欢庄子》
庄子,是一位特别了不起的古人。
我喜欢庄子,是因为他的想法特别有趣。
他说的那些话,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比如说,他讲过一只大鹏鸟,翅膀特别大,一飞就能飞好远好远。
我每次想到这个,就好像自己也能跟着大鹏鸟一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还有啊,庄子说要顺应自然,不要总是去强求一些东西。
这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不能太着急,要像小花小草一样,慢慢地长大,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庄子的故事和想法,让我觉得生活里有好多好多的奇妙等着我去发现。
我真的好喜欢庄子呀!
《我喜欢庄子》
我可喜欢庄子啦!
庄子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爷爷,给我们讲了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我听到他说的一个关于鱼的故事。
鱼在水里游得可快活了,庄子就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活呢?这可把我给逗乐了,也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不能随便就觉得自己知道别人的想法。
庄子还告诉我们,不要太在意那些功名利禄。
就像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多开心呀。
我们也应该像小鸟一样,过得简单又快乐。
我觉得庄子真的太厉害了,我会一直喜欢他的!。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以下是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第一篇】:我眼中的庄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
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
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
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
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
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
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
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
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
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
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
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
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
傲骨只外,还有和气。
凛凛之中,透着亲切。
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带着浓厚的浪漫。
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
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
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

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第一篇: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其文则汪洋,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鲁迅对庄子做出的评价,庄子的弟子魏牟则说庄子的思想“无南无北,奭shi然四解,瀹yue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道”。
可以说,庄子是我们智慧的开发者,文学的引路人。
走向逍遥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地的一位读书人,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孟子、惠施同时。
庄子家境贫寒,早年曾出任过漆园吏,后来不再出仕,布衣终生。
在中国古代,“士之失仕尤农之失耕”,不入仕途,没有俸禄,便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生活的困苦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维持生存,庄子钓过鱼,编织过草鞋,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靠借贷度日。
他住在穷街僻巷,看起来面黄肌瘦,显得非常疲惫。
庄子不入仕途是入仕无门的缘故么,虽是一个没落贵族,在他一生中却不乏进阶为官、食禄千钟的机会,像他这样富有才华又周游过列国的人,是各国网罗拉拢的对象是完全可能的,显然他并不是入仕无门。
而是自愿放弃仕途的,追究原因要看他处曾的情境。
能仕而不仕,自愿放弃仕途,这是典型的隐士行为,后人往往据此认为庄子是弃世的隐士。
不入仕途的原因是品格高洁,尘埃富贵。
但庄子弃仕并非弃世,他不入仕途不能说明他没有救世的愿望,和一般遁迹山林、与世隔绝的隐士不同,庄子始终生活在人群之中,他不但和朋友、弟子探讨人生的各种问题,还周游列国,频繁与各国君主会晤交谈。
从庄子与楚威王使者对话中,一句“宁生而曳尾涂中”可以看出庄子不入仕途不是因为不想为,而是考虑到生命之虞不敢为,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说明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保全生命待时而出的权宜之计,他是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所以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士有道德而不能行,惫也”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当人用世之心不泯,无法忘却尘世时,那么即便他回归自然,独处山林,在远离尘嚣的高山丛林,依然不能彻底摆脱痛苦的侵扰。
庄子随笔300字

庄子随笔300字庄子随笔300字【第一篇】:庄子中华上下五千年,关于庄子,我们熟悉不过了。
他作品名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
家贫,曾借栗于监河侯,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略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子,一个不朽的人物。
庄子随笔300字【第二篇】:我看庄子这个世界很纷乱,我们要避免伤害,不是要将自己变成倚天剑屠龙刀,而应该像庖丁的刀一样,游刃于其间,避实就虚。
从纷乱的世界当中,找出世界的缝隙,从缝隙里享受自己的自由。
庄子追求的是自我的认同,宋荣子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庄子认为还不够,因为在庄子看来内外是一体的,我们不是要跳出这个世界,而是要像鱼一样生于水而不知水。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很讨厌关于庄子高大上的讨论,各种思想,各种主义,在我看来,庄子就是村里一个讲故事的老头,他教我看人看自己。
一切平常心待之,乐天随性。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对人带有成见,做自己,不自贱,不乱搞。
遇到困难,寻物理,从人本出发,聆听天籁。
庄子随笔300字【第三篇】:浅谈对庄子的看法作为中国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传承并发扬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儒家、法家等其他哲学思想派别的独特思想。
他留下的传世著作《庄子》虽然有些偏激与消极之处,但其诗意盎然,哲理宏博,恢诡谲奇,汪洋恣肆,暗示性无边无涯,涵盖面无穷无尽,不但表达了他特殊的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葩。
我眼中的庄子

浮生若梦,化作千风庄子,素来给人以超脱凡尘之感。
倘若将庄子比做世间之事,便只有清风云烟能显示出他的一分神韵。
庄子其人,既不像孔子那般追求入仕为官治天下。
也不似接舆那般狂放自恃,凤歌笑孔丘。
他如一丝清风,不为凡尘所扰。
他看透了一切却又看淡了一切,平生所念不过“逍遥”二字,“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而已。
吾将曳尾于涂中悉知官场阴暗的庄子不愿卷入纷争,终日垂钓于濮水。
他不似姜太公那般期待上钩的愿者,他只愿守护着自己那方明镜台,逍遥于山水之间。
楚王使大夫二人前往请庄子“以境内累矣”,庄子并未做出许由洗耳那般激烈之举。
他持竿不顾淡淡道“吾将曳尾于涂中”。
官场纵然表面繁华似锦,可实际却比满是污泥的河沟更为肮脏。
庄子是风,怎会像神龟一般囿于庙堂之上呢?不如相忘于江湖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影响下,人们追求的幸福,莫过于相濡以沫,岁月静好。
而庄子却说: “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海水总要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忘记曾经的彼此。
庄子深知“中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这便是庄子所要追求的平淡。
台湾女作家简媜曾写道“无需更多言语,我必与你相忘于江湖,以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做锦衣华服,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
”我想,这或许比相濡以沫,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也更接近于庄子所言的“逍遥”吧。
于生无所恋,于死有所怀庄子身处于战国时期,烽火连天,马革裹尸,人人皆处于险恶的战争世界,生既是苦,即是痛。
所以庄子认为生未必乐,死未必苦。
而对于自己的生死,庄子更视其为大梦一场“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备矣。
”可即使生无所恋,庄子仍推行他“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看淡物欲与生死,顺应自然,融于天地万象之间。
庄子如风,没有人能左右他的去留,纵使下一秒就归于虚无,他也乐知天命,逍遥于天地之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的迷人之处还在于他敏捷的思想,善辩的口才和幽默的性格。
庄子的作文

庄子的作文关于庄子的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庄子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庄子的作文1《庄子》有篇,名《秋水》。
——题记庄子在我这里,是个极其浪漫的人,浪漫到神秘。
我倾慕他的浪漫,却无法很好地解释他的神秘。
我对他一知半解,就像隔了一层“厚障壁”。
透过这“厚障壁”,我朦胧中窥探他的品性——幻想着能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庄子之思为“广”。
井底之蛙囿于浅井,以尽情攀缘蹦跳自得,如此满足于生活的常态。
在偶然间,被巨鳖告知以海的广阔,从而认识到自己所处之处的渺小,与目光的浅短。
河伯囿于黄河以秋水灌河,两岸难以相视自得,如此满足于自己所认为的“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在偶然间望洋向若而发觉其无端之广阔,不由兴叹自己目光短浅,过于自满。
“广”是相对而言,对于井中蛙与河伯,所处之浅井与所掌之黄河,其实已经足够“广”。
对于他们短浅的认识,是没有必要太过苛责的。
庄子之所谓“广”,是在此基础上,或依次为步点,推广出去的,所合适于更广大事物的“广”,从而伸张为意义上更长远的目光。
庄子之思为“辩”。
“辩”或为“辨”,既为辩论,意为辨证。
于濠水之上,庄子与惠子辩“知鱼之乐”。
既有“辩”,则有“辨”。
庄子以儵鱼出游从容,辨得鱼为乐。
惠子问其怎知鱼乐。
了然,这一辨,庄子是成功的,这一辩又注定胜辩。
“辨”,从事物的本质去推出,“辩”以“辨”得的结果来做基础,因而也是基于本质来说的。
循其本而溯其源,辨而有思,辩而有道。
庄子之思为“空”。
不是说什么东西或什么内容也没有;相反,是集大成,聚广物而为“空”。
在庄子的“空”当中,事物是明晰的,事理是浅近的,任一所谓复杂的,繁驳的,都足以分解为浅显的,易懂的。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眼中的庄子作文一对于庄子,我知之甚少,起初认识庄子是在李商隐的《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记忆里的庄子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逍遥自由。
?庄子饱读诗书,在楚国范围内贤名远播,以他的才干去谋一份差事其实并不难,但是他一生嫉恨权贵,从没委屈自己的心志来改变穷极困顿的局面。
庄王曾盛情邀请他出山,他却以水田之龟自居来表达追求自由、远离纷争的愿望,在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
“庄周梦蝶”——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差距,“安知鱼乐”——与时人惠子的精彩辩论。
?浅读过一点《庄子》后,我更喜欢庄子的真,喜欢其高妙奇瑰,恣肆汪洋。
大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小如蝴蝶款款而飞。
他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
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庄子就能用锐利的眼光看穿生死的本质,的确难能可贵。
在《庄子》中,他杜撰了一个《髑髅之乐》的故事,借髑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把生看成是一种痛苦,把死看成是一种休息。
他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再看他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这是一个多么潇洒另类的庄子啊!当然,庄子的生死观是建立在他的哲学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此,我们除了顺其自然,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节哀自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可茫茫红尘中,有几人能做到和庄子那样呢?第一次知道《庄子》并非是在什么书香盈室的图书馆里,也不是在什么哲学或者文学杂志上,而是在一本被多数“学者”所看不起的所谓“络文学”中,是一本《神游》让第一次我窥见了一种奇妙的,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自那时起我便对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名叫庄周的人感到一丝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正是因为好奇我拿起了《庄子》,而拿起后便再没舍得放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以下是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
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
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
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
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
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
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
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
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
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
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
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
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
傲骨只外,还有和气。
凛凛之中,透着亲切。
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
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
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
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
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
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尔还会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
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
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他们只把庄子当作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
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墨翟太平庸,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王诩太迷信,惠施太势利。
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
斯人已去,虽死犹生。
一阵自由清风,拂过柳梢,柳梢微微地扬起头,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掠过池塘,湖水淡淡一笑,在湖面悄悄留下一串涟漪,随后跃进山谷,留下一串的芬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不知何时,手中的书页也被它轻轻翻过,我的视线停留在……是他吗?是他跨越二千年的风雨来到这儿吗?他依旧那么放荡不羁、逍遥自在。
他悄悄来过这儿,却又匆匆地溜走,是又在追逐自己的梦中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吗,还是在寻找那只梦幻的鲲鹏?他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
既无对活着的渴望,也不曾表达对死亡的厌恶畏惧。
当他夫人过世之时,他敲着瓦盘歌唱,来欢送妻子的离别,或许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面对生死,待之淡然,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他一生穷困潦倒,然而他不以为苦。
贫困使他更加参透世事,贫困被他赋予别样的色彩。
他安于其中,乐于其中。
当曹商访秦回国时,便讽刺他的穷困潦倒,他却不以为然反讽曹商为得富贵,丢弃尊严,失其人格,为秦王舔痔疮去了。
就“治痔疮”一事,他词锋锐利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因人们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的可怕。
追求欲念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因此迷失了人格和情操便是为人所不齿的。
话似不雅,却令人拍案叫绝。
他放浪形骸,自然直率,在贫困中活出了洒脱,活出了自由。
当命运之神,将权力的光环照耀他时,他却悄然逃避了。
当他濮水边钓鱼时,楚威王派人请他做官,他却不为所动。
他说宁愿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中爬的乌龟。
在纷扰的斗争中,自由被蒙了一层淡淡的尘。
他拂去尘埃,摒弃朝中的尔虞我诈,诗意的生活着。
人生本来有很多困扰,死有时让人畏惧,贫穷有时消磨人的斗志,权利优势改变人的信仰,而他超越了这一切。
如一阵自由的清风,淡看人世。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上面的文段是记载在《秋水》中的故事,表现出了庄子那无与伦比的清洁精神与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世人心中的庄子形象。
但我是个市井小童,目光浅短,看不到名家圣人眼中的庄子。
我看到的庄子只不过是个消极、悲观、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而已。
在鲍鹏山教授的《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里,鲍教授认为庄子是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不重权,孤独的游走于月色下,做那高尚的守月人。
鲍教授还将庄子与姜太公作对比,意在体现出庄子不贪慕世俗权力的高尚品格。
我不敢说鲍教授说得不对,我只是知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心中的庄子并不如鲍教授说的那样伟大。
在我看来,庄子和姜太公除了在学识上有一拼之力外,其它方面就是大大的不如姜太公了。
世俗的权力并不污浊,污浊的是人心。
权利本无对与错,只是人们强行给他戴上了一顶污蔑的帽子而已。
姜太公八十多岁仍直钩钓鱼,只为钓来周文王。
难道他就真的名利熏心,为了那些世俗权力后的荣华富贵而等待吗?他贪图的远非那浅薄的荣华富贵可比,他贪图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
他把权力当作了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工具,他将权利看作为为百姓寻找幸福安康的力量。
庄子和姜太公一样有经天纬地之才,安国富民之能,他也一样有无可比拟的权利在面前。
但他拒绝了,他怕,怕权利的污浊将他弄脏。
在世人看来,他不留恋世俗的权力,是高洁的代表。
但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有能力让别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他却因怕权力背后的污浊而选择逃避。
他逃走逃出了一个高风亮节之名,但他有想过那些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百姓,有想过他这一走,百姓又要承受多少年的痛苦吗?怕被污浊就选择隐世,那么就不会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就不会有护宋保宋的岳飞。
如果人人在权利面前都选择隐身,那么现在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呢?毛泽东主席比之庄子如何?若毛老人家也学着庄大圣人避世去著书立说,不知道鲍教授有没有机会在《百家讲坛》上神采飞扬,有没有机会去评论庄大圣人的人生观了?鲍教授在《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说:“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这里的“他”自然是指庄大圣人,这种“你烂,我比你更烂”的处世之态在当时的社会除了他,恐怕也没有几个想得出来。
庄子这么做算什么,他很了不起吗?如果人人都“以烂为烂”,那么只能说“这个世界在疯狂”。
一个有治世安民之才的人,想的不是国家与民族,却只知道一味的逃避。
最可恨的是,还有一群人对着他极力追捧,对着世人夸夸而谈,从他的文章中读出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的,大肆歌颂。
这仿佛让我懂得,逃避也能获得鲜花与掌声,逃避也是我们中国人值得夸耀的美德。
鲍教授从庄子的文中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而我看到的除了荒唐还是荒唐,这也许就是上流人士与市井小童的区别所在。
试问,一个市井小童又怎能从教人一味逃避现实的文中读出高风亮节呢?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难道我们真的会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吗?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么我们就再走一条路出来。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想到庄子,我心里是怀有无比的敬意和钦佩的,但始终又有些凄迷苦楚夹杂着,让我好似哽咽着一口火烈到让人窒息的泪,但咽下去的却是寒澈脊髓的冰。
我看到的庄子好像是一团火,一团埋藏在暗无边际的海底的却终不肯熄灭的火;我看到的庄子好像是一头死去的神象,灵魂躲藏在蚂蚁体内仰天长啸;我看到的庄子是一条横亘冥海的巨鲲,却渴望一翼九万里的翱翔自在!庄子是弱小中潜藏的伟大,是沙砾中的磅礴世界,是浊世中的谪仙他落魄但安然,他无功但至圣! 伟大的人也是极端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主宰一切,一手执矛一手握盾,自我伐戮着!但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痛苦坎坷着,就因为他们是时代的觉醒者和代言人,他们的所见所想都剥开表象直指本质,因此,他们注定是痛苦的!庄子亦如此!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庄子是一个消极避世的隐者,从他的散文和他的思想主张中,很少会找到孔子的仁爱礼德,也很难找到孟子的家国天下,他极力的避开这些,全身心的回归自然,他是蝴蝶,是鹏鸟,是游鱼,因为只有化身自然万物,他才心神自在,逍遥安然。
但这真的是庄子的全部吗?是的,伟大的人都是都是极端的人,他们拥有绝对的是非观,他们也是情感属性最热烈最敏感的群体。
所以,庄子的消极退避,庄子的自在安然,庄子极力追求的逍遥而无所侍的精神境界,甚至于到了最后的,我入蝶之梦还是蝶入我之梦的恍惚难辨,都是他在污浊的现实中求而不得,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归宿。
庄子有怒,有悲,有苦,有求不得,有爱恶欲,这是他在那个风云激荡,浊浊乱世之中的无奈和凄苦。
正因为他的这些强烈的情感倾向让他风骨铮铮,节操高洁,目空权势利禄,就像饮醴泉栖梧桐的凤凰目空猫头鹰抓下的腐鼠一样,也因为他的这些情感倾向让他被浊世束缚的躯体有了化身鲲鹏的奇想,这是需要如何强大的灵魂和思想才能做到。
置身于一个浩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渺小的个体本来很难不被时代拘束,同化。
但经历过这些的庄子却是真的明悟了超然了,他就这样跳出了这个乱世棋盘,如同旁观者一般品察世事万端,感悟大道自然,最后为亡妻击缶而歌的通脱,都给后人留下一颗哲思深厚,顺和明达的菩提心!他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自己自在奇异的灵魂。
他的存在,是几千年等级森严,礼教禁锢的封建社会中最让那些被禁锢压抑的人渴求的火炬!庄子,一个神一样的凡人,一个凡人一样的神。
他的率性自在,他的超然通达,他的顺天知命,都融入在他那汪洋恣肆,奇异雄浑的文字中,并终将渗透到一代又一代后人的精神骨血和灵魂中!永难为时间所销蚀!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庄子。
从三个角度切入。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
“那是最美好的时期!那是最堕落的时期!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没有开化的岁月!那是信仰坚定的时代!那是怀疑一切的时代!那是阳光明媚的季节!那是黑夜深重的季节!那是满怀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绝望的冬天!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直入天堂!人们直堕地狱!总而言之,那个时代与现在极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