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樱花浅谈日本人的自然观

合集下载

论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多元象征意义

论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多元象征意义

论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多元象征意义作者:王思航来源:《大观》2016年第02期摘要:樱花在日本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日本人民来说,樱花有着多重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义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研究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研究日本文化。

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日本文化下樱花的象征意义进行了研究和分类。

关键词:樱花;日本文化;多元象征日本人民将樱花看做是春天降临的象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樱花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念。

日本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多次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和浸淫,并在不断的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人民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点。

有日本文化研究专家就指出,日本的民族性格主要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源于日本农耕文化的民族核心性格。

另一层次是受到多元文化影响的性格。

樱花文化就是在这两种性格特点的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

在当代日本人民的生活中,樱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甚至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本的文学、艺术、风俗、政治等各个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樱花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变迁。

一、樱花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文化符号是随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的,日本民族文化符号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并且日本是一个很善于借鉴和模仿的国家,能够很好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将其转化为自己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日本樱花文化的产生则标志着日本独立文化体系的形成。

在平安中期前,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是最大的。

中国人崇尚赏花,因此日本人也很注重赏花的风俗,但当时主要是赏梅。

平安后期,日本人开始由赏梅转变为赏樱花。

一开始,这种风俗还仅限于贵族当中,之后就逐渐平民化。

发展到后来,樱花成为了大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日本的诗歌、短剧中樱花都是重要的主题和内容。

樱花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日本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从樱花看日本文化

从樱花看日本文化

从樱花看日本文化作者:李小姝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6期摘要:樱花是日本民族和文化的一种象征。

日本被誉为“樱花之国”。

在日本,樱花作为一种风景,一种象征,甚至是一种精神,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樱花;日本文化;文化符号一、樱花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樱花是春天的象征,是春的季语,因此,樱花对日本人自然观的折射体现在与自然和樱花,以及樱花季节有关的许多词语上,如樱时雨、樱吹雪、樱前线、樱狩、樱田、樱茶屋、樱月、樱结、樱饭、樱汤、樱渍、樱灯笼、樱饼、樱酒、樱贝、樱色、樱鱼等。

这些词汇是日本民族语言中特有的现象,体现了日本人纤细的自然情趣和岛国特有的风土。

对于“樱花”(日语读作“さくら”)词源,有学者指出“さ” 在古语中表示“农耕神”、“谷物神灵”,而“くら”为“神灵安然依坐的神位”,因此“さくら”原义为“稻谷神灵所依之花”。

传说樱树是农神喜爱的地方,因此樱花时节,古代的日本人聚在樱花下,表达对农神的敬畏,占卜收成的好坏。

这种古代朴素的祭祀占卜活动演化为后来的“花见(赏樱)文化”。

可见樱花作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最早是作为农耕文化的象征与稻米耕作联系在一起出现的。

远古时期,樱花被当作秋天丰收的象征,每当樱花盛开,日本人都会围着樱花树载歌载舞。

在他们眼中,樱花繁花似锦的美实际上是农耕女神驾临人间,赐人丰收的外在形式。

这一将自然物与人类的审美直观直接联系的现象在早期的人类社会是十分普遍的。

二、樱花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观樱花花期甚短(约七日),盛开时花团锦簇,热烈灿烂,极为壮美,但一阵风吹来,满树樱花如雪般静静飘落。

樱花在美到极致时凋落,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击。

落花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这种瞬间的飘落之美与佛教的“短暂、无常、生死轮回”的思想相吻合,并在与日本人朴素的“哀”的思想相结合中得到深层次的表现。

人们悲叹生命短暂易逝,自然变化无常,从而愈加深刻的体会到“物哀”之感。

“物哀”(もののぁはれ)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

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生死观

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生死观

从樱花文化看日本人生死观绪论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一直以来与日本人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无时无刻的涌动着粉红色的樱花情节。

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在民族文化的象征中,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悠久的历史。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樱花除了报春,更为人们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

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洁净无瑕,。

樱花之所以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之后,随即凋落的壮烈。

“樱花七日”,樱花从开花到凋零大约只有七天,十分短暂,却也十分绚烂。

日本人认为人活着,就要像樱花盛开时一样绚烂,即使死去,也该像樱花凋零一样,果断离去,不带一丝杂念死去,在日本人眼中死是无常的,不知死亡何时会来临,所以珍惜活着的时间,努力创造生命的光芒,也正因为如此,日本人也能坦然面对死亡。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它代表着的是整个日本民族,体现出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所在。

即使是在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樱花依然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

对日本人而言它不仅仅是春日来临的象征,更是象征着日本大和民族的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生而绚丽,死则凄美。

日本人对樱花的认识不仅仅是简单的喜爱,而是上升到一种文化的传承。

把樱花尊为国花,在文学作品中歌咏樱花,将樱花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日本人有着一种浓厚的樱花情结。

然而,樱花深受日本人喜爱的原因是,它能使日本人对于生与死这种人生问题的思考。

日本人由樱花的花开花落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然而他们却并不一味的感时伤逝,反而从樱花凋零之美的永恒中领悟出“生与死并非是对立的存在,死则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思想。

最后由对这种瞬间美的追求引伸出樱花精神的生死观:人应当像樱花一样,活得绚丽,死得凄美,在人生的最巅峰毫不留恋地死去,才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樱花既是日本的国花,也是代表着日本大和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日本人团结的民族精神,代表着日本人对生死观的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

樱花文化浅论

樱花文化浅论

樱花文化浅论樱花,作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每年春天,樱花绽放的美景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多个角度探讨樱花文化的深度和影响。

首先,樱花文化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

在古代,樱花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用来祈祷丰收和祈愿吉祥。

在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樱花常常被描绘为美丽而短暂的存在,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这种对樱花的崇拜和赞美,不仅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美的追求。

其次,樱花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许多经典的日本文学作品中都有樱花的描写,如《源氏物语》中的“樱花飞落之夜”和夏目漱石的小说《樱桃园》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樱花的描绘,传达了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此外,樱花还成为了许多艺术形式的灵感,如绘画、音乐和舞蹈等。

樱花的美丽和独特的姿态,使得它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为日本文化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除了文学艺术,樱花文化还在社会风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人会举行盛大的赏花活动,这就是著名的“赏樱”文化。

人们会聚集在公园、庭院或者河岸边,欣赏樱花的美景,品尝美食,举行野餐和聚会。

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欣赏美景的方式,更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同时,樱花还成为了日本人热衷于拍照和记录生活的重要元素,人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最美的樱花景点,留下美好的回忆。

樱花文化还对日本的经济和旅游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日本,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

不仅如此,樱花的盛开也成为了商家推出各种相关产品的契机,如樱花茶、樱花糕点、樱花酒等等。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樱花的热爱,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总结起来,樱花文化作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

从古代至今,樱花一直以其美丽和短暂的存在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浅析日本人的自然观

浅析日本人的自然观

( 一) 庭院的设计 。 日本人注重人和 自然的和谐。 即使是建筑或庭 院, 在E l 本也为要保持 自然 的样子而努力 。 欧美的 庭院 内树木 、 石头都按照几何学整q  ̄ i i t i t。 与此不 同的是 , E l 本传统 的庭 院是重现 自然 的一部分 的风
喜欢 随着风飘舞 的落樱 , 这 也体 现了 E l本 人独特的 审美观 ,喜欢 闲寂和哀愁 。 秋季也是 E l本人喜爱 的季节 , 因为这个 时节在 京都等地 , 随风落 下的红色枫 叶是大 自然赋予 E t 本
庭院是像这样采用 自然景色 的一部分 , 这个 E l本庭 院的样式到现在也一直有 。 随着时间 的推移 , 庭 院的样式也在改变 , 但是 日本人热爱 自然 的心却始终没有变化 。 ( 二) 赏花和赏月
糕 、栗子 、 柿 子等各样食品 ,在月下度 过中秋 的夜 晚 ,这在 E l本被 称作 “ 月见” 。赏月 的习俗是 从平 安 时代开 始的。 从那 时起 , 满月的夜晚开赏月的宴 会 ,作诗作歌 ,欣 赏音 乐 ,游 玩。
在试图理解美德伦理与法则伦理的关系的过程中麦金太尔就已经指出为使这种关系可以理解所需提供的语境是一个由为获得共同的善的共同筹划所构成的共同体因此必须同时承认一类有助于获得这种善的品质和另一类破坏这种共同体形成所必需的关系的行为
第2 3 卷
第6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樱花在 日本 , 是象征春天 的花 。 赏樱花更是 E l 本人生活 中不可缺少 的乐趣 。在樱花未散 的时候 , 在樱花树下喝酒 ,吃东西 ,唱歌 , 这样 的活动在 日 本 叫做 “ 花见 ” 。赏樱 花是从前就有 的活动 ,对于

樱花与日本文化

樱花与日本文化

题目(中) 日本樱花的美学形象姓名与学号贾静琦 3130000512 指导教师刘国柱年级与专业 13级法语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日本樱花的美学形象摘要: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

作为日本的国花,自平安时代起,樱花就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信仰的承担者,樱花又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本文通过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樱花文化的美学形象的形成和转变,来考察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樱花美学内涵的不同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日本樱花文化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情趣的了解。

关键字:樱花;美学形象;美学文化;美学内涵一、原始神道的影响——盛开之美日本人对四季自然景致变迁的敏感源于弥生时代的农耕文化。

较低的劳动生产力和靠天生存的状况促成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形成了占卜农成凶吉与祭祀农神的习俗。

这种朴素崇拜的起源可能是因为樱花盛开之时正合农时令节,正如谚语“三月樱花,五月菖蒲”所指,樱花通常是在阴历三月开放,平均气温适中(摄氏12度左右),稻田水温较高,不必担心冷空气的袭击,此时种植能保丰收,而樱花开放时有无风雨等天气现象也往往预兆着一年收成的好坏。

因此与日本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樱花也成为了古代日本人一种占卜的手段。

从樱花(sakura)的词源来看,“sa”是指农耕之神,“kura”是指神座。

传说农神在农耕之时下山,耕种过后又回到山上。

樱树是农神喜爱的地方,因此樱花时节,古代的日本人聚在樱花下,表达对农神的敬畏,占卜收成的好坏。

这种古代朴素的祭祀占卜文化活动演化为后来的“花见(赏樱)文化”。

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樱花的美学意义逐渐产生了。

在春色烂漫的日子,面对锦簇盛开、漫山遍野的樱花,人们大都会联想到美好与丰收。

因此,人们将樱花和繁荣、美丽联系在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

每当樱花盛开,日本人都会围着樱花树载歌载舞。

在他们眼中,樱花繁花似锦的美实际上是农耕之神驾临人间,赐人丰收的外在形式。

这一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审美直观直接联系的现象在早期的人类社会是十分普遍的。

樱花主题自然教育论文

樱花主题自然教育论文

樱花主题自然教育论文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花之一。

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日本,来欣赏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

樱花以其美丽的花朵和短暂的绽放期而闻名,象征着短暂而珍贵的生命。

然而,樱花不仅仅是美丽的花朵,还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

通过探索樱花主题自然教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樱花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保护意义,以及如何将樱花文化融入自然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好地参与保护和传承。

首先,樱花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只能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才能茁壮成长。

在日本,樱花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京、大阪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樱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樱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不稳定,使得樱花的开花时间提前或推迟,严重影响了樱花观赏的体验。

此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也给樱花的生长造成了压力,让人们越来越不能真正感受到樱花盛放的美景。

因此,樱花主题自然教育应该注重宣传樱花的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展示樱花种植的气候和土壤要求,让人们了解樱花对环境的依赖。

同时,可以借助科普知识,向大众普及气候变化对樱花开花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其次,樱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朵,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樱花就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樱花赏。

每年春天,日本各地会举办盛大的樱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樱花赏是日本人民的传统文化,代表着对生命、美和短暂的敬畏。

樱花主题自然教育可以通过介绍樱花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了解樱花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通过展览和活动,向人们介绍樱花赏的传统习俗,如赏花、野餐和赏月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演讲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樱花在文学、绘画和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引领人们在赏花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樱花的内涵。

最后,樱花的保护也是樱花主题自然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分析日本人的自然观

分析日本人的自然观

3532014年9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日本是一个岛国,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在固定土地上从事农耕稻作,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环境中生活,养成了完全顺从自然、同化于自然的习惯,不会把大自然看做是人类的对手。

虽然有时候会受到台风、地震和火山的侵袭,但日本人只是对其感到恐惧和敬畏,丝毫没有萌发语气斗争的念头。

这些也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衣食住所表现出的自然观首先,日本和服多采用印花和色彩都很注意和自然的和谐,根据季节来选择和服的颜色和图案。

比如春天是绿意盎然、百花盛开的季节,嫩绿色和浅葱色就是和服的主色调,图案主要采用樱花等。

初夏,则选用棣棠色和藤色等,盛夏,穿着蓝色或绀色等颜色的单衣,图案多选用朝霞和百合等。

而且,和服采用了比较宽松的设计,和服的袖、襟、裾都能够自由开合,这一点真是为了适应适合日本这个典型的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除了和服之外,日本人的日常服装长期以来都是以棉麻类植物纤维作为服装的主要材料,比如说日本人平时穿的“浴衣”也是纯棉质地的。

其次,日本料理选用的材料也会注意根据季节来选用不同的食材。

春季吃鲷鱼,初夏吃松鱼,盛夏吃鳗鱼,初秋吃鲭花鱼,秋季吃刀鱼,深秋吃鲑鱼,冬天吃鲫鱼。

而且日本料理的烹饪特点:一是“生”,日本料理中很多菜以生吃为主,比如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

二是少用调味料,重视食物本身的味道。

同时,做好的日本料理在装盘时也不会忘记自然。

它注重食物的自然颜色的搭配,配菜的装饰也突出季节的特点。

最后,在住的方面,和式住宅的设计风格上,喜欢自然形态、讲究自然情趣,不喜欢对抗自然的高大建筑,也不希望通过住宅来夸耀人的力量,来征服自然,而是要与自然协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和式的建筑也多以纯自然的木质材料为主从庭园到茶室,从神社到普通住宅,无不体现着这个原则。

传统的和式内部风格简洁,变化不多,色彩也较单纯。

在木材、纸张等天然材料所营造出的特殊的气息中,长方形的线条,自然的色调与植物柔和的色彩给人以自然的幽静和美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
课题名称从樱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出题

张福旺
课题表述(简述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完成课题的条件、成果形式等)
课题背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作为日本代表性的景物为日本人所喜爱。

可以说樱花融入了日本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与其说樱花的外表吸引了日本人,不如说它内在的魅力更为日本人所珍视。

日本自古以来流传着“花数樱花,人推武士”的说法。

日本人喜爱樱花,正是因为人的生命就像樱花一样,刹那的绚丽之后黯然散落。

基于这样的生死观,日本人将樱花般灿烂的生死作为自己生命的理想。

目的及意义:日本人是怎样思考生死的?这是讨论日本民族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论文通过日本人对樱花的看法,对日本人的死生观念从正面的考察分析。

从樱花来分析日本人怎样思考、怎样对待死亡的生死观。

这不仅有助于大家更好的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还有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

主要内容:本文先阐述日本文化里的樱花,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形象及影响;接着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论述,最后论述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关联。

完成课题的条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论文。

成果形式:毕业论文
课题来源其他课题类别毕业论文
该课题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阅读与论文相关书籍,其中中文书籍不少于十本,日文书籍不少于五本。

主要参考文献:[1]杨烨.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学理论(16),2010.
[2]周平等.日本风情录[M].东方出版中心,1999.
[3]王永娟.樱花的国度:日本文化的面貌与精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
[5]李兆忠.日本人的樱花崇拜.世界知识(7),2008.
[6]王炜.简论日本武士的死与名誉[J].日本学刊,2008(02).
[7]郝祥满.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J].世界民族,2006(03).
[8]川口雄市.桜を最も愛した日本人.法曹(715),2010.
[9]志村有弘.日本人と桜.大法輪75(5),2008.
[10]西尾一知衛桜と日本人愛知学泉大学・短期大学紀要(41),2006.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

学院意见
同意立题()
不同意立题()教学院长签名: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
________日
注:1、此表一式三份,学院、教研室、学生档案各一份。

2、课题来源是指:1.科研,2.社会生产实际,3. 其他。

3、课题类别是指:1.毕业论文,2.毕业设计。

4、教研室意见: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就该课题的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及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