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分类、特点、应用等
丙烯酸磷酸酯 金属附着力促进剂

丙烯酸磷酸酯(acrylic acid ester phosphate)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附着力促进剂,它在涂料和涂层行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着重探讨丙烯酸磷酸酯作为金属附着力促进剂的深度和广度,以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1. 丙烯酸磷酸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丙烯酸磷酸酯是一种含有磷酸酯基团和丙烯酸酯基团的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涂层与金属表面的附着力。
通过控制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的设计,丙烯酸磷酸酯能够在涂料固化过程中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强大的附着力,从而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2. 丙烯酸磷酸酯的应用领域和特点在现实应用中,丙烯酸磷酸酯主要用于金属涂料、防腐涂料、油漆等领域,其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涂层的耐温性、耐化学性和耐候性。
由于丙烯酸磷酸酯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金属表面的性质和需求进行定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3. 丙烯酸磷酸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涂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丙烯酸磷酸酯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相关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望出现更多环保型、高效型的丙烯酸磷酸酯金属附着力促进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总结回顾:通过对丙烯酸磷酸酯作为金属附着力促进剂的全面评估,我们对其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丙烯酸磷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涂料和涂层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提高涂层的性能和附着力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丙烯酸磷酸酯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相信丙烯酸磷酸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为涂料工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以上就是对丙烯酸磷酸酯作为金属附着力促进剂的文章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丙烯酸磷酸酯作为一种金属附着力促进剂,在涂料和涂层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有机磷系阻燃剂的总类及特点

四、常用磷系阻燃剂生产与特点
3、卤代磷酸酯
Br Br Br
Br Br O Br O P O Br O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 量大面广, 多用途,阻燃剂方面逐渐被淘汰
四、有 机 磷系阻燃剂的种类与特点
4、磷酸酯类阻燃剂
• PEPA类阻燃剂
四、有 机 磷系阻燃剂的种类与特点 PEPA类阻燃剂的合成实例
四、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种类与特点
• 6、氧化膦及磷盐阻燃剂 • 四羟甲基硫酸鏻THPS(四羟甲基氯化鏻THPC)
CH 2OH
+
THPC
HOH 2C
P
CH 2OH
Cl
-
CH 2OH CH 2OH
O HOH 2C
-
CH 2OH
O
-
THPS
HOH 2C
P
+
CH 2OH O
S O
P
+
CH 2OH
CH 2OH
磷系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磷系阻燃剂具有无卤(低卤)、低烟、低毒的特性,效率高,在阻燃 剂领域倍受关注,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一些阻燃剂 相容性差、表面处理技术不够完善、有机磷系多为液体、挥发性大、 热稳定性有待提高。因此,对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 • • • • (1)加强开发带有多官能团的阻燃剂,如集P、N、Si 或B等于一体 (2)开发如兼具增塑、抗震、抑烟、抗静电、防鼠等多功能阻燃剂 (3)开发高效低毒、对材料性能影响小的阻燃剂 (4)重点解决磷酸酯类阻燃剂挥发性大、耐热性差、易迁移、不耐 水解以及与聚合物材料的相容性问题 • (5)发展高分子量含磷阻燃剂
亚磷酸酯
二乙基(羟甲基)磷酸酯

二乙基(羟甲基)磷酸酯
摘要:
1.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的概述
2.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的性质与特点
3.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的应用领域
4.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的制备方法
5.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的环保与安全问题
正文:
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简称DEHP,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磷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油状液体,不溶于水,但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
其分子式为C16H22O7P,分子量为358.30。
DEHP 具有以下性质与特点:首先,它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被广泛用于防火材料中。
其次,它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可用于润滑油、润滑脂等产品中。
此外,DEHP 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用于防水材料中。
DEHP 的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用于聚氯乙烯、聚醚和硝化棉的阻燃剂,同时也可用于润滑油、防水材料、农药和医药等领域。
DEHP 的制备方法通常是通过二乙醇胺和三磷酸酯反应而成。
首先,将二乙醇胺和三磷酸酯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乙基(羟甲基) 磷酸酯。
然后,通过精馏等方法,对产品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DEHP。
然而,DEHP 也存在环保与安全问题。
研究发现,DEHP 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磷酸酯前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phosphates-药学学报

Vaccinia
HCV
virus (HEL) (Huh-5−2)
Punta toro virus (Vero)
112
87
183
100
> 70
100
Influenza A/H3N2 subtype (MDCK)
9
> 100
Influenza B (MDCK) 9
> 100
细胞毒性 /μmol·L−1
MCC
0.03
CC50 /μmol·L−1
CEM/0 (HIV-1)
174
21
SI (CC50/ EC50) CEM/0
(HIV-1)
267
1 313
司他夫定 (3, stavudine, logP = −0.59) 是一个具 有选择性的抗 HIV 药物, 与齐多夫定相比较, 该药物
齐多夫定 (5, zidovudine) 对 HIV 逆转录酶具 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它在体内经过相关酶代谢为三
关于磷酸酯前药已经有很多综述文章报道。有 关于药物转运[2]、药物代谢物安全性[1]和磷酸酯药物 的保护基团及代谢副产物毒性的综述[3, 4]等。本综述 以药物结构修饰和优化为准线, 从药物的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安全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三 个方面介绍磷酸酯前药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1 磷酸酯前药的分类
· 622 ·
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13, 48 (5): 621 −634
目前上市的磷酸酯前药主要有抗病毒药阿德福 韦酯 (adefovir dipivoxil) 、泰诺福韦酯 (tenofovir disoproxil) 等。还有一些药物分别处在不同的临床 研究阶段 (图 1)。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

二、有机磷农药的分类
• 1、剧毒类:LD50<10mg/kg 吸磷 甲拌磷、对硫磷、内
• 2、高毒类:LD50:10─100mg/kg 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
甲基对硫磷、
乐果、乙
• 3、中度毒类:LD50:100─1000mg/kg 硫磷、敌百虫
• 4、低毒类:LD50:1000─5 Nhomakorabea00mg/kg 马拉硫磷 (LD50: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的有害物质、有毒 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五、检测方法
• • • • • • • 1、 波谱法 2、 色谱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4、 气相色谱法( GC) 5、 酶抑制法 6、 酶联免疫法( EL ISA) 7、速测卡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 基本构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 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 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 • 工作原理: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 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 ,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 由 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 同的分配系数,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 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 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 通 过检测器时, 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 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三、理化特性
• 大多呈油状液体,易挥发,常有似大蒜样臭味。
•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对光、热、氧及酸稳定。
• 在碱性溶液中分解、解毒。
• **例外:敌百虫在碱性液中变成敌敌畏,毒性增 加
四、作用机理
代谢方法:
(1)氧化:增毒(一般在肝内)
(2)水解:减毒
四、作用机理
磷酸酯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磷酸酯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磷酸酯酶(phosphat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的酶,它能够催化磷酸酯的水解反应,去除磷酸基团。
磷酸酯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DNA修复以及骨骼和牙齿的钙化等。
因此,磷酸酯酶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一、磷酸酯酶的分类磷酸酯酶是一类酶,其名称中的“酸”指的是它能够催化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磷酸酯酶根据其作用的底物种类和催化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碱性磷酸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双酯酸、核苷酸、核酸以及磷脂酸等底物的水解反应。
这类酶具有高亲和力和良好的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实验室领域。
2. 酸性磷酸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单酯酸的水解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这类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于工业和研究领域。
3. 磷酸二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磷酸二酯的水解反应。
这类酶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信号转导、DNA修复、能量代谢等。
4. 磷酸三酯酶:这类酶主要催化磷酸三酯的水解反应。
这类酶在调节脂肪代谢和脂肪组织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磷酸酯酶的结构和功能磷酸酯酶的催化机制是通过阳离子、氢键和亲水效应实现的。
其催化基团通常包括亮氨酸、天冬氨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残基,这些残基在催化过程中与底物的磷酸基团形成氢键和离子对,从而使磷酸基团脱离底物分子。
此外,大多数磷酸酯酶还包含金属离子辅助催化,如锌、镁等离子。
磷酸酯酶的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结构域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域是磷酸酯酶底物结合域和酶活性中心。
磷酸酯酶底物结合域是磷酸酯酶与底物分子结合的结构域,它决定了磷酸酯酶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
而酶活性中心是磷酸酯酶催化反应的结构域,通常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且需要金属离子的辅助催化。
三、磷酸酯酶的应用磷酸酯酶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领域,磷酸酯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糖尿病治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等方面。
有机磷杀虫剂(磷酸酯类杀虫剂)

1941年 Schrader合成八甲基焦磷酰胺 (八甲磷),具强内吸性。
➢ 1944年,拜耳(Bayer Co.) Schrader合 成E605
➢ 1951年,拜耳Schrader合成1059 ➢ 50-60’s 品种最多,以后新品种合
成变慢
3
发展趋势:
高毒向低毒化发展
毒性低
发展不对称结构 手性特征,拆分定向合成
DDVP 1.2×10-2(mm/Hg柱) 有熏蒸作用
3911 8.4×10-4
有一定熏
1605 3.78×10-5
蒸作用
敌百虫 7.8×10-6
无
乐果 8.5×10-6
⑷溶解度:多数难溶于水,有些水溶性较大,
如敌百虫、甲胺磷、乐果
与选择溶剂有关 与加工剂型有关
敌百虫(154g/L水) 晶体,可溶性粉剂 E605(24mg/L水,25℃)与有机溶剂互溶
三唑磷、稻丰散、二嗪农、喹硫磷可 引致稻褐飞虱再猖獗。
6
作用机制
➢ 主要是抑制动物体内神经组织中 AchE 或chE的活性,破坏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
二、化学结构、理化性状及异构 化现象
R1O 烷氧基 CH3O或R2O 胺基 NH2-
苯(氧)基
C2H5O-
O
苯氧硫甲基
H3CS
O
异丙硫基C3H7S- n C3H7SR3:强酸性基 -CH=CCl2,直接连
25%EC 亚胺硫磷 甲苯
二氯甲烷 溶解度低,25%EC 水(25mg/L) 25%WP 溶解度与内吸有关 内吸磷 水溶性 60ppm 异内吸磷 水溶性2000ppm易渗入植物
(5)异构化现象
不对称双键的立体异构现象
双键>C=C<所连接的原子序列:
磷酸酯抗燃油

磷酸酯抗燃油随着电力工业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投建愈来愈多,调节系统工作介质的额定压力也随之升高,而矿物油的自燃点为350℃左右,增加了油泄漏到主蒸汽管道(>530℃)而导致火灾的危险性,为了保证机组安全运行,调节系统的控制液多用抗燃油.一,磷酸酯抗燃油的基本概念磷酸酯抗燃油是应用较普遍的一种,通常只有叔磷酸酯才适合做抗燃液压油,抗燃油必须具备难燃性,良好的润滑性和氧化安全性,低挥发性和好的添加剂感受性。
二,磷酸酯抗燃油的分类分类:磷酸酯抗燃油可分为芳基磷酸酯,烷基磷酸酯和芳基—烷基混合磷酸酯三种。
三,磷酸酯抗燃油的性能密度;磷酸酯抗燃油的密度大于1,一般为1.11—1.17间。
粘度:芳基结构对磷酸酯的粘度影响较大,三芳基磷酸酯的粘度大于相同分子量的三烷基磷酸酯。
酸值:酸值高能加速磷酸酯的水解,缩短油的使用寿命,故酸值愈小愈好,新油的酸值与含烷全酯化产物的量有关。
优良的抗燃性:磷酸酯作用在于其切断火源后,会自动熄灭,不再继续燃烧。
挥发性:三芳基磷酸脂有低的挥发性,有侧链时愈是变低。
抗燃油挥发性能比汽轮机油好。
润滑性和抗磨性:三芳基磷酸酯常用作润滑剂的抗磨,添加剂,许多机械,轴承和泵采用其做润滑剂后,使用寿命都比用矿物油长。
抗腐蚀性:三芳基磷酸酯的腐蚀性很小,中性酯不腐蚀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膜还能保护金属表面不受水的作用。
水解安全性:磷酸酯是一种合成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其水解性能与分子量及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润滑系统应用抗燃油要特别注意水解安全性。
四.磷酸酯抗燃油的应用及监督电厂用抗燃油的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应按DL—Y571—95标准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一)新油验收①新油以桶装形式交货,按GB7595方法进行。
②实验用油应是每个桶所取油样混合后的样品。
如发现油受污染,应逐桶取样,核对牌号标志。
④所取样品均应保留一份,以备复查。
(二)运行中的取样①常规监督实验,一般从冷油器出口,油管路入口,旁路再生装置入口或油箱底部取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酯
磷酸酯是磷酸的
酯衍生物,属于磷酸
衍生物的一类。
磷酸
为三元酸,因此根据
取代烃基数的不同,
又可将磷酸酯分为伯
磷酸酯(磷酸一酯、烃基磷酸)、仲磷酸酯(磷酸二酯)和叔磷酸酯(磷酸三酯)其中R=C 8~C 18,它取决于所用的醇或烷基酚的种类和结构,是影响磷酸酯类表面活性能的重要因素。
三酯是中性化合物,单酯
和双酯则是强酸。
1磷酸酯的基本结构及分类•1.1、阴离子型
(RO)2PO(OM) (RO)PO(OM)
2
单酯双酯
R为烷基、烷芳基、聚氧乙烯化烷基或烷芳基、聚二乙二醇等,M为K、Na、NH2、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
这是一类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磷酸酯。
•1.2、非离子型
化学通式为:OP(OR)
3
R为烷基、烷芳基及聚氧乙烯化烷基或烷芳基。
这类磷酸酯的主要用途作乳化剂、抗静电剂、增塑剂、消泡剂等。
•1.3、两性离子型
主要是卵磷酯及其衍生物,这类化合物在自然界
所有生命有机体中都可以
发现。
它一般是由连接两
个脂肪酸基和一个含有胺
的磷酯基的甘油酯组成,
可能存在两种片构体,其
中发现最早和来源最广的
是大豆和蛋黄中的卵磷酯。
其通式为:
2磷酸酯的性能
各种化学纤维加工时常采用磷酸酯作为油剂,由于单烷基磷酸酯和双烷基磷酸酯各自的性能不同,酸性磷酸酯和磷酸酯盐性能不同,应用时要根据产品单、双酯含量和比例加以平衡和选用。
•溶解性未中和的磷酸酯溶解度很小,中和后溶解度大增。
•表面张力磷酸酯的表面张力与憎水基的类型、碳链长短、正异构、取代数有关。
•泡沫性磷酸酯的发泡力与烷基链长短关系较大,与烷基的取代数有关。
•去污力磷酸酯的去污力与烷基链长短、烷基的正异构及取代数均有密切的灭系。
•化学稳定性阴离子型磷酸酯对于酸、碱都比较稳定。
•生物降解性降解速度一般
3磷酸酯的合成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是将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醇、烷醇酰胺、乙氧基化脂肪醇或烷基酚等,与磷化剂,如P205、POCl3、PCl3、聚磷酸等,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的。
因为磷酸是三元酸,所以酯化产物中可舍有单酯、双酯或三酯,一般是各种酯的混台物。
•1、以五氧化二磷为磷酸化剂化学反应式见式如下
ROH+P
20
5
——>ROPO(OH)2+(RO)2PO(OH)
这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方法,约有70%的磷酸酯采用此法生产,优点是简单易行,反应条件温和不需特殊设备,反应得率高,生产成本低。
本法生产的主要关键是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比。
反应主要生成单酯和双酯,尚有少量的三酯和未反应物,如五氧化二磷比例越高,组成越复杂,据文献报道,反应除生成单烷基磷酸酯、双烷基磷酸酯外,还有大量的聚磷酸酯生成
2、以三氯氧磷为磷酸化剂
化学反应式见式如下
本法可得到单、双和三酯的混合物。
可采用的
催化剂为Lewis酸,如A1C1
3、BF
3
、FeCl
3
、ZnCl
2
、
TiCl
4
等。
通过控制原料的摩尔配比、不同温度及采用不同的催化剂,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可得到单烷基酯、双烷基酯和三烷基酯。
在醇大量过量且反应温度较高时,有利于生成三酯。
此反应转化率较高。
工业上三酯的制备均采用此法。
但是POCl;具有腐蚀性,且有HCl产生,需减压除去。
3、以三氯化磷为磷酸化剂
化学反应式见式如下
本法主要制备双烷基磷酸酯,纯度可达90~
,反应步骤多,操作繁琐,95%。
反应中用到Cl
2
且需拙真空除去产生的HCl。
4、以聚磷酸、焦磷酸为磷酸化剂
化学反应式见式如下
此法是获得纯度较高的磷酸单酯最有效的方法,可获得90%以上的单酯产物,反成转化率高,反应条件温和,一般反应温度为60-700C,反应时间15 h,反应比较容易控制,易于操作。
缺点是产物中含有大量磷酸,要用合适的溶剂萃取提纯。
5、磷酸与醇反应
磷酸与酚直接进行酯化合成磷酸酯,可获得单、双和三酯。
此工艺合成路线仍处r实验和研究阶段,以合成单烷基磷酸酯为主,催化剂大多采用对甲苯磺酸、无机金属化合物等。
几种磷酸化剂中,P
20
5
和聚磷酸在工业上是
有应用价值的,两种反应均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易行,而且清洁无污染。
P
20
5
用于合成单、双酯
的混合物,聚磷酸多用于二合成单酯含量高的产
品;用P
20
5
合成的产品抗静电性和润湿性能好,
用聚磷酸合成的产品助溶性好。
根据不同的性能需求,需要选择台适的磷酸化剂。
4、磷酸酯的分析测试
•红外光谱法
主要用于磷酸酯的结构定性分析,根据化台物的特征吸收峰,推知含有哪些官能团,从而帮助确定和验证有关磷酸酯的类型。
很多样品,对照标准光谱,还可对样品的品种和整体结构定性。
红外光谱法用于定量分析由于干扰因素较多,受到定限制,但有时也可进行观察和估计。
•电位滴定法
磷酸酯常为单酯和双酯的混合物(也含有少量尉作用的醇),由于两者性能不同,在合成工艺中要加以控制,在应用时要加以选择。
电位滴定法常用于合成时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考察。
•气相色谱法
烷基磷酸酯(酸性)用重氮甲烷甲酯化后,再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单双酯含量及疏水基的碳原予数分析。
5、磷酸酯的应用
5.1、日用化学工业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工业清洗剂、织物抗静电剂、滚体透明洗涤剂和干洗型洗涤剂。
(1)洗涤剂
磷酸酯由于价格高,不单独作洗涤剂,仅作为洗涤剂组分而应用。
优点是对强碱性组分稳定(不会变色),除灰性能优良.在其他组份高浓度、高温溶液中具有可溶性,良好的洗涤去污性、中等的泡沫性及很低的皮肤刺激性等。
因此使磷酸酯成为洗涤剂配方中重要的组份,用于重垢洗染剂,多种硬表面清洗剂,如金属清洗剂、地板清洗剂、船舶清洗剂及各类民用清洗剂的配方。
(2)渗透剂
磷酸酯在碱溶液中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其润湿作用与溶液pH值无关。
选择适当的憎水基团进行必要的乙氧基化后与磷酸化试剂进行磷酸酯化可制备出优良的耐碱渗透剂。
在碱溶液中磷酸酯润湿性优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国内外优良的渗透剂郁采用磷酸酯配方,如巴斯夫公司的渗透剂Leophen系列,国内OPE渗透剂等。
(3)抗静电剂
磷酸酯作为抗静电剂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它可用于水溶液体系,也可用于疏水体系中。
5.2、成化纤油剂
烷基磷酸酯在化纤油剂的应用很广泛。
无论是涤纶、腈纶、锦纶、维纶、氯纶、丙纶等,还是长丝或短丝,国内外油剂配方中都离不开磷酸酯这一组分。
所使用的磷酸酯亦是五花八门,各取所需,如腈纶油剂使用单烷基磷酸酯盐;锦纶油剂采用POE(8)辛基醚磷酸钠、POE(8)油醇醚磷酸钠;维纶油剂用烷基磷酸酯三乙醇胺盐;氯纶油剂采用醇醚磷酸盐;涤纶长丝油剂采用C
烷基磷酸酯,
12-14
也有采用壬基酚醚磷酸酯的。
为了解决高速纺油剂的渗透性,异构醇也被大量采用;丙纶油剂多采用醇醚磷酸酯盐或烷基磷酸酯羟乙基盐等等。
5.4、化妆品及医药工业
含磷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透明胶冻化妆品的溶化剂、护肤膏与护肤液的乳化刘。
稳·医用化妆品生产中,为了提高药效成份及香料的溶解度,必须加入一定的增溶剂。
烷基磷酸酯类的毒性小,又耐酸、耐碱、耐菌、亲水、亲油,且易被生物代谢。
是应用广泛的增溶剂系列。
某些磷酸酯类具有抗癌、抗肿瘤的活性,目前已开发的药有数十种。
5.4、农药和造纸工业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乳化力极强,稳定性好,起泡性低,对农药乳化性优越,不仅可以抗菌杀虫,还可用作除草剂。
在造纸工业中可作为废纸的脱墨剂,涂料纸和涂层液的分散稳定剂。
5.5、塑料皮革工业
磷酸酯类皮革加脂剂作为一种新型产品以其优良的应用性能和易生物降解性,成为目前皮革化学品的研究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