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优化建议

合集下载

精益求精如何改善产品设计质量

精益求精如何改善产品设计质量

精益求精如何改善产品设计质量精益求精,是指在创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改善,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质量。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通过精益求精的方法来改善产品设计质量,成为企业和设计师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一、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设计师和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用户的喜好、习惯和期望。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产品设计的方向和重点,提高设计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二、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产品设计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1.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操作和不必要的信息。

通过清晰的界面设计,用户可以更快地找到需要的功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迷惑和困惑。

2.直观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应考虑用户的习惯和心理预期,使用户可以轻松地与产品进行交互,并能够直观地理解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方式。

3.快速响应和稳定性:产品设计应保证快速响应用户的操作请求,并保持稳定的性能,避免崩溃和卡顿现象。

这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用户因为产品的问题而流失。

三、持续优化和反馈产品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持续优化和反馈是精益求精的理念之一。

1.迭代设计:产品设计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

设计师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等方法,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设计的质量和竞争力。

2.用户参与: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产品的改进至关重要。

设计师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和用户测试等方式,邀请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测试过程,从而改进产品的设计质量。

四、加强团队协作优秀的产品设计需要设计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协同工作,将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产品设计优化方案

产品设计优化方案

产品设计优化方案产品设计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不仅决定了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本文将针对产品设计的优化方案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用户研究与需求分析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开展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

通过与目标用户的深入交流和了解,我们能够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

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设计方向和效果。

二、人机交互优化在产品设计中,人机交互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用户的学习难度和使用成本。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需要重点优化人机交互,包括界面设计、操作方式、反馈机制等方面。

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收集,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人机交互设计。

三、外观设计优化产品的外观设计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购买欲望。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外观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

通过引入时尚元素和流行趋势,我们可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外观设计中,注意细节的处理和色彩搭配的合理性,确保产品的整体外观美观大方。

四、功能优化产品的功能是用户购买和使用产品的核心驱动因素。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需要关注功能的优化。

首先,应该明确产品的核心功能和卖点,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进行功能的筛选和优化。

其次,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在功能设计中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便捷的功能体验。

五、材料与工艺优化产品的材料和工艺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需要注重材料和工艺的优化。

选择适合产品形态和功能的材料,提高产品的强度和耐用性。

同时,选择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

六、可持续性设计优化在当今社会,可持续性已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产品设计中,需要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源消耗和可回收性。

09针对产品的合理化建议

09针对产品的合理化建议

09针对产品的合理化建议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能,我们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 产品定位: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定位,确保产品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购买偏好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以便在设计和推广产品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2. 功能优化:重视产品的核心功能,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及时修复已知的功能缺陷和问题,并持续进行功能改进和升级。

3. 规范化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使用可靠的设计工具和流程,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减少设计错误和问题。

4. 可维护性和可持续性:考虑产品的维护和升级成本,优化产品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方便后续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同时,关注产
品的环境影响,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制造工艺,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用户反馈:建立良好的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主动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以便及时改进和优化产品。

这些合理化建议旨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我们建议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产品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纳和实施这些建议,以实现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优化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的建议

优化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的建议

优化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的建议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设计和研发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许多企业在设计和研发流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以及浪费资源。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优化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

二、明确目标与需求在开始产品设计和研发之前,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明确产品的目标与需求。

这包括对市场调查、竞争分析以及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需求文档。

合理编制需求文档将有助于整个团队对产品功能进行准确定义,并避免后期修改所带来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三、建立协作与沟通机制为了保证团队各成员之间能够高效协作,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利用在线项目管理工具来跟踪任务进度并实时交流。

其次,在每周固定时间举行团队会议来分享进展情况、解决问题并取得反馈意见。

此外,建立一个集中的文档管理系统,以便团队成员能够轻松访问和共享项目相关资料。

四、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在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中应用敏捷开发方法是提高效率和灵活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几个可迭代的阶段,团队可以更加及时地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反馈。

此外,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下一个迭代计划,以确保产品持续演进和优化。

五、鼓励跨部门合作通常情况下,产品设计与研发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

因此,鼓励跨部门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体效率和产出质量。

为此,可以设立跨职能团队,每个团队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这样的团队设置有利于知识共享、协同解决问题,并更好地理解各部门间的约束条件。

六、持续改进与学习优化产品设计和研发流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因此,在整个流程中不断评估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应定期进行回顾会议,总结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此外,组织内部培训也是提升团队技能和知识的有效手段,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前沿。

有利于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有利于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有利于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旨在为用户提供美观、实用且便捷的产品或服务。

在设计过程中,得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设计。

1. 确定目标受众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受众。

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

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调研,收集目标受众的反馈和意见,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 简洁清晰的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用户与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接触点。

因此,设计师应该注重简洁、直观和清晰的界面设计。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应该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功能和信息,并且操作流程应该是简单和直观的。

3. 考虑用户的使用惯和行为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惯和行为。

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可以帮助设计师针对性地优化设计方案。

例如,了解用户喜欢的视觉风格、使用惯和触控惯,可以帮助设计师提供更符合用户喜好的设计。

4. 合理利用空间和布局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可用的空间和布局。

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空旷的设计,要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信息量来合理分配空间。

使用合适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合理的对齐和间距,可以帮助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

5. 监测和反馈设计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设计师应该密切关注用户的反馈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用户调查、用户测试和分析数据,了解用户对设计的反应和满意度。

及时修复问题、调整策略,并持续改进设计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些合理化建议有助于设计师提高设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用户需求、简洁清晰的设计、利用空间和布局的合理、考虑用户习惯和行为以及持续监测和反馈都是关键因素。

精益求精如何优化产品设计

精益求精如何优化产品设计

精益求精如何优化产品设计精益求精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追求卓越的方法和理念。

通过精益求精,企业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设计,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探讨精益求精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应用它们来优化产品设计。

一、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只有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调查、竞品分析等方式来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方向和灵感。

二、使用原型设计原型设计是一种有效的精益求精方法,可以帮助产品团队在产品开发之前尽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原型设计可以帮助团队更清晰地理解产品的功能和交互方式,从而提前识别潜在的问题,并在早期的阶段解决它们。

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原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开发阶段的风险和改动成本。

三、用户测试和反馈用户测试和反馈是精益求精的重要环节。

通过让真实用户使用产品,并收集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可以及早发现产品的问题,并改进产品设计。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用户测试、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用户反馈。

这些反馈和意见可以帮助产品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的优化。

四、团队协作和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和持续改进。

团队成员应该鼓励和支持彼此,共同努力优化产品设计。

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交流和分享来促进团队协作和共同学习。

此外,团队成员应该有持续改进的心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以便在下一次产品设计中做得更好。

五、数据分析和迭代数据分析和迭代是精益求精的重要环节。

通过收集和分析产品的使用数据,可以了解用户行为和产品表现,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团队更客观地评估产品的性能和优化方向,进而进行迭代和改进。

六、合理管理项目时间和资源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正确管理项目时间和资源是精益求精的关键。

合理安排项目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分配人员和资源,可以提高开发的效率,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产品展示优化方案

产品展示优化方案

产品展示优化方案概述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产品展示的效果和用户体验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些优化方案,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展示的效果和吸引力。

优化方案一:清晰简洁的布局设计产品展示页面的布局设计是影响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让用户能够快速了解产品的核心特点和优势,布局设计应该简洁清晰,突出产品的主要信息。

以下是一些布局设计的优化建议:1.使用大标题和醒目的标语引起用户的注意。

标题应该能够准确地表达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吸引力。

2.采用清晰的网格布局,将产品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分块展示,避免信息过载。

3.使用高质量的产品图片,突出产品的外观和特点。

图片应该清晰、有吸引力,并能够展示产品的不同角度和细节。

4.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突出产品的关键特点和优势。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使信息更易于理解。

优化方案二:多媒体展示除了文字和图片,使用多媒体内容可以更生动地展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吸引力。

以下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优化建议:1.制作产品演示视频:通过展示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用动态的图像和声音吸引用户的关注。

视频应该简洁明了,注重产品的关键特点和优势。

2.添加用户案例和评价:向用户展示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其他用户的评价,以增强产品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3.使用动画效果: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例如淡入淡出、滚动等,使页面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优化方案三: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为了让用户能够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提供详细产品信息的优化建议:1.详细的功能描述:详细列出产品的各项功能和特点,使用户能够清楚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用途。

2.技术规格和参数:提供产品的技术规格和参数表,以便用户对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3.使用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提供产品的使用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产品和解决问题。

4.支持与联系信息:在展示页面上提供支持与联系信息,以便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联系到客服或销售人员。

关于优化产品设计的建议

关于优化产品设计的建议

关于优化产品设计的建议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设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优化产品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业绩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的卓越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产品设计的基础,通过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可以有效地指导产品设计的方向。

在进行用户研究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获取用户反馈和需求:1. 用户调查:向用户发放问卷或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用户对现有产品的评价和期望。

2. 用户观察: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的问题和不便之处,发现改进的切入点。

3. 原型测试:制作初步产品原型,邀请用户进行测试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设计。

三、简化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的简洁性和易用性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户界面应该尽可能减少复杂的操作和冗余的功能,提供直观、简洁的交互界面。

以下是一些简化用户界面的建议:1. 精简操作步骤:简化操作流程,减少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操作次数和等待时间。

2. 明确标识重要功能:突出显示和标识出产品的关键功能,以便用户更容易找到并使用。

3. 提供辅助功能:通过引导、提示和帮助文档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使用产品时所需的辅助信息。

四、注重用户体验优秀的产品设计不仅关注功能的实现,还要注重用户的感受和使用体验。

以下是一些提升用户体验的建议:1. 人性化设计:根据用户的心理和使用习惯,进行人性化的界面设计,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人性化关怀。

2. 响应速度优化:提高产品的响应速度,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 多渠道交互: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渠道,如语音、手势、触控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关注细节产品设计中的细节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差异化。

以下是一些关注细节的建议:1. 配色和排版: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和排版风格,使产品界面更加美观、舒适,并与品牌形象相一致。

2. 图标和按钮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图标和按钮,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PL线問題
C C
由於公母模分於成品R角上, 為了避免公母模分模不準而引起成 品產生斷差,所以建議將成品分於 公模的R角向內縮0.03mm。
母模 公模
Section
Target user profile
▪ Loves to Share, Keep in Touch, Stay on Web ▪ Novelty Adventure, Enjoy Travelling & Fun ▪ Graphical Style: Elegant, Low Key Luxury
斜销行程问题
▪ 产品卡勾设计时,如有下图情况,需计算有无干涉问题。拐角处两卡勾 ,斜销向后运动时存在碰撞的风险,卡勾位置选择时要预留足够的行程 空间。
斜销A 斜销B
1.3.1機構問題-無法脫模
From
To
無法脫模
取消一条肋
2.肉厚問題
▪ 肉厚問題:
▪ 對于肉厚大于基本肉厚0.6的肋,需提出減肉處理; ▪ 對于肉厚小于0.4mm的,不利于塑料充填,需考慮 ▪ 增加肉厚以避免成品陰影; ▪ 對于成品肉厚過渡區域,需做分化面; ▪ 不同材料缩水率和流动性有所不同,对于易缩水材料,肋厚取小
破孔靠破等;
1.1.1機構問題-簡化機構
From
注:卡勾由斜销成型简化为母模成 型,简化模具結構,降低模具制造
成本
To
母模成形
1.1.2機構問題-簡化機構
From
注:卡勾由滑块成型简化为母模成 型,简化模具結構,降低模具制造
成本
To
母模成形 母模成形
1.1.3機構問題-簡化機構
From
注:简化滑块机构,使模具制造更 简单
1.4mm…)。但是由于产品结构的需求或局限,需要对产品局部做掏胶处理。这就造成了 局部掏胶的地方与产品原本的料位形成一个落差。无论掏胶后落差值的大小,都会影响产 品在注塑成型的流动性。掏胶的面积及落差值越大,塑胶原料的流动性就越慢,那么产品 的表面就会形成一个我们通常所说的薄胶印。 2. 解决薄胶印的方法
斜销行程=卡勾值+安全值1+斜销厚度+安全值2 安全值1:斜销脱离卡勾时前端距卡勾的距离,一般>=0.5MM 安全值2:斜销脱离卡勾时后端距其他机构(如RIB,BOSS等)的距 离,一般0.5MM左右 例如,卡勾0.5MM,斜销厚度L,则斜销行程 S=0.5+L+0.5+0.5=L+1.5MM ,若斜销厚度最小能做到4.0MM则S最 小值为5.5MM,为保证斜销强度,建议S>=6MM
薄胶印修改3D的要求
解决薄胶印修改3D的要求及规范:
① 有外观面要求的掏胶区域最薄的料 位保证≥ 0.8mm。否则外观面的薄 胶印明显程度为很难降低。
② 料位落差值大于等于 0.2mm的情
况,掏胶区域周边可做≥R10mm
的圆角面过渡;
③ 料位落差值在0.3mm或以上的 的情况,掏胶区域周边做斜面过渡。
On core
To 1º On core
注:减小公模拔模角度以增加公模 脱模阻力,防止开模时产品被母模
带走
3.2粘模問題-粘滑塊
From
To
3.3粘模問題-粘斜銷
From
產品上加一條肋,在其右側放一 方銷,以防止粘斜銷.
To
3.4粘模問題-粘公模
取消此紅色肋
From
注:适当减少肋的数量,降低产品 脱模阻力
2.1.1肉厚問題-縮水
From
注:肉厚大于基本肉厚0.6的肋,需 減肉處理
To
Keep
2.1.2肉厚問題-縮水
注:对于局部肉厚过大的区域,建议做如下減肉處理
From
To
1.2mm 1.0mm
2.1.3肉厚問題-縮水
From
1.9mm
To
0.8mm R0.5
0.55mm
2.1.4肉厚問題-縮水
合理
From
To
10mm
6mm
1.2.4機構問題-行程不足
修改前
修改后
此处骨位做斜顶会铲胶需减平到扣位边, 方便做斜顶,斜顶行程最少6mm距离。
斜销行程计算方法说明
▪ 一般产品内侧卡勾采用斜销成型,斜销运动时需要一个后退行程,此后退行程内不可有结构于斜销干 涉,关于斜销行程(卡勾后需预留的空间)计算如下:
To
Add R0.5mm
6.1.2強度問題-模仁類
产品结构
A 更改前
模具结构 尖角
更改后
R0.20
如圖所示﹐成品上此A處在模仁上會有尖角(共有兩處),建 義在此處倒一R0.20的圓角,如右圖的模仁示意圖所示
6.1.3強度問題-模仁類
2.30mm
0.35mm
A
Section A-A
A
如圖Section A-A所示,此處有尖角
To
R2.5 整周 R2.0 整周 整周
模具強度問題
模具強度問題: ▪ 模具強度不足,成型時易變形;小面積插靠破,容易產生毛邊; ▪ 模仁/斜梢/滑塊容易斷裂,是由于模仁/斜梢/滑塊之間拆分后 模具鐵位
過薄,容易斷裂或變形,需建議修改成品或更改機構;
6.1.1強度問題-模仁類
From
增加模具強度
Angle >=1.5º >=2.0º >=3.0º >=3.5º >=4.5º
3.5º
注:对有表面处理要求的面,拔模时要参考相关标准
8.2 拔模問題
A B
倒鉤 拔模分析A
拔模分析B 倒鉤 如右側圖示﹐紫色面在母模側存在倒鉤。
Next
拔模问题
▪ 完成产品设计后进行拔模检测,以消除产品上存在的倒扣面(公母模开 模方向,斜销、滑块分模方向)
產品設計優化建議
(模具製造和成型工藝方向)
2012.03.02
問題點概述
本項目是針對產品結構中的不合理設計,影響模具開發所 給出的建議。
常見的問題點如下﹕
1.機構問題
6.強度問題
2.肉厚問題
7.R角問題
3.粘模問題
8.咬花問題
4.頂出問題
9.抛光問題
5.加工問題
10.變形問題
1.機構問題
▪ 機構問題: ▪ 1.1 斜銷與肋干涉,一般建議將肋減肉處理; ▪ 1.2 斜銷與斜銷干涉,一般建議改變一支斜銷的方向; ▪ 1.3 斜銷與Boss柱干涉,一般建議斜銷移位或改變方向; ▪ 1.4 斜銷運動方向有倒勾,一般加減肉處理,類同于1.1; ▪ 1.5 斜銷行程不夠,一般建議改變方向,或改變機構方 式,如改為
6.1.4強度問題-模仁類
B B
Section B-B 如圖Section B-B所示,此處在模具上會形成0.26X3.09mm的薄片
D2001-BTM-2 Back
6.1.5強度問題-模仁類
修改前
Sec A-A
修改后
如上圖所示﹐產品Boss距產品側壁太近﹐在模仁上 產生鐵料太薄﹐建議在Boss與側壁間做肋﹐避免鐵料太 薄﹐修改后如右圖示。并且在此Boss孔內有一台階﹐為 方便加工﹐建議將其做平。
6.1.6強度問題-模仁類
F向視圖
放大 尖角
如上圖的紅色面和藍色面之間﹐會 使公模仁產生尖角
F向視圖
7.1 R角問題-倒勾取消
From
To
取消R角
R0
倒勾
8.1拔模問題
From
To

Ptn.# Depth MT-11000 0004~0010 MT-11010 0015~0020 MT-11020 0029~0035 MT-11030 0040~0045 MT-11040 0060~0065
2.2.1肉厚問題-薄膠印
From
To
R1.5
15°
R0.8
2.2.2肉厚問題-薄膠印
From
To
加斜面
2.2.3肉厚問題-薄膠印
From
To
R2mm
2.2.4肉厚問題-薄膠印
Sharp
From
To
R0.3
加斜面
30°
解决薄胶印的说明
1.产生薄胶印的原因 一般我们所有产品结构料位厚度的设计都为均匀的厚度(如料位为1.0mm、1.2mm、
▪ 產品結構有配合要求的特徵結構工程師需對產品做拔模,产品表面有外 观处理的(如咬花等),参照规格表拔模。
9.1 PL线問題
最大分模線示意
0.26
粉色面為公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區域
左下圖為成品此處R角最大分模線 示意圖,由於成品上曲率及R角大小的 不同,造成成品此處R角分模線上下相 差0.26mm,給分模帶來不便,現建議 修改成品,具體方案詳見下頁:
From
To
R 0.0mm
R 0.2mm
5.2.2加工問題-公模R角
增加R角﹐方便公摸加工.
加工R角和加工深度H的关系最大 加工深度H<=5d (d为刀具直径)
所以我们做结构时倒R角的大小要 同时考虑所做特征的深度,以利 于模具的加工
R0
From
To
R2.5
5.2.3加工問題-公模R角
From
作如下之修改為了補強模仁 鐵料及防止成品縮水。同時 為了加工方便。
斜面的角度需≥170°,如图为型 号PRD-S100底壳外观面有薄胶印 及修改3D的例子。
(设计NG) (设计OK)
2.3.1肉厚問題-尖角
From
to keep
0.2m m 0.5m m
2.3.2肉厚問題-尖角
From 尖角
To C0.5
3.1.1粘模問題-粘母模
母模2º保持不變
From 2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