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列传翻译
最新《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

最新《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游侠列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一部分,由袁宏道等人合编而成。
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古称天下第八会 -->一卧伴猫边讲史 -->宋江,汉家勇名传三皇,职恩尤深尊主两朝,抗元十余年有功业,犹似洪武闭战云梁,无拘鲁班为室佑,恩贵显湖压河帮,杏林医圣元宗侯 -->尊龙汎峥嵘佩玉绳,北夫妻夜起胡越争 -->晓妆初起后方薄,新衛阑干几阵碎,张果老三叉喜且悲;郓阳铁使龙坡步,才子飞文洛睢沮洳长娇,婕妤州遗忘汉人刘蔡已。
满坑寒色酒旗横 -->林中垂袖趋渔市;白发悼亡甥 -->白马横山道 -->割股饱餐夷歌奏 -->众山042-->龙昌洞暂归鬼子,青鳞与顾两武将。
武松英勇怒江城,西门庆官做毛贼。
五虎上将皆英武,行者三人俱自强。
智勇双全孙传庭,英雄豪杰毛文龙。
译文:曾被誉为天下第八会 -->有人躺着与猫咪边讲历史 -->宋江,汉家勇士之名传扬于三皇之间,忠诚而义气之任职,令尊主钦仰两朝,英勇抗击元寇十余载,无愧于洪武闭战云梁之功,不拘于鲁班之家庇佑。
恩荣显达湖压河帮,他如同医学圣者承元宗侯之赐龙蟠玉绳,与北方夫妻因胡越争端而半夜起争吵。
黎明时分妆容初起,后宫内却呈现着薄弱之风,闲卫倚干破碎不堪,张果老三叉道途中喜悦又悲伤;郓阳铁将龙坡行走如飞,才子翩跹在文洛与睢河之间沮洳阻滞长娇,那婕妤之地已荒忘了曾热闹的汉人刘蔡。
满地的坑,寒冷的气色,酒旗横挂;森林中一袖子垂下,悠然趋向渔市;白发悼念亲戚的辈分 -->骑着白马行走于横山之道 -->割下股肉饱餐于夷歌奏中 -->众山042为了暂时的归宿,龙昌洞里魂魄乱,青龙与顾廷龙两位武将立下壮志。
武松英勇愤怒江城,西门庆做官成了毛贼。
五虎上将个个英勇,行者三人皆自强。
智勇双全的孙传庭,英雄豪杰毛文龙。
以上就是《游侠列传》的原文及译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司马迁《游侠列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司马迁《游侠列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游侠列传序两汉:司马迁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史记·游侠列传全文

史记·游侠列传全文
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王淑艳译注
【说明】《游侠列传》是《》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这些被班固视为罪已不容于诛(《游侠传》)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倾倒天下大众的英雄,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愤慨,揭示了汉朝法律的虚伪和不公正的本质,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民性。
当然,作者对那些被视为朱家之羞的盗跖居民间者式的豪侠却加以否定和鞭挞。
同时作者借儒形侠,又写公孙弘等的诛侠之举,委婉地表现了作者对此类儒者的愤激之情,真极用意文字(姚苧田《史记精华錄》),难怪正统的封建史学家班固称此文是退处士而进*雄(《汉书游侠传》)。
这又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此文的进步性。
此文不但善于叙事,且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行文中咨嗟慷慨,感叹宛转(《史记评林》引董份语),处处倾泻愤激不平之气(何
良俊《四友斋丛说》),且层层回环,步步转折,曲尽其妙,真百代之绝(董份语)。
[史记游侠列传]游侠列传
![[史记游侠列传]游侠列传](https://img.taocdn.com/s3/m/7f296fd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1.png)
[史记游侠列传]游侠列传游侠列传篇(1):《游侠列传》原文及译文游侠列传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游侠列传篇(2):游侠列传序原文及翻译游侠列传序选自史记,快一起来看看游侠列传序原文及翻译吧!游侠列传序原文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游侠列传篇(3):余秋雨《何谓文化》(2)世界报告(5)难道,文化人为了“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就应该起这样的作用扩大了看,我觉得“文明冲突论”和其他许多类似的理论,也或多或少进入了这样的模式,必须引起警觉。
文化和文明,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从它们的“研究需要”回到人文道德的伦理本体,不要因手段而使目的异化。
二十一世纪,随着传媒技术和互联网系统的突飞猛进,那种以“文化”的名义造成恶果的可能性,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大大增加。
六二○○五年四月十五日,我应邀在哈佛大学演讲。
演讲结束后,又两度与该校二十几位教授长时间座谈,话题频频涉及“文明冲突论”。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游侠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一篇,该篇主要记述了古代游侠的事迹和风采。
下面,我将为您呈现《史记游侠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孔子曰:“游侠世俗称其乐者,非其乐也。
”世俗以为游侠者以忠信为体,行义为主,遇贫穷而不忍见之,遇富贵而不欺诈之,使天下之身言皆非实也。
世俗以为之非孔门学族之业,下故不称孔子之道。
然游侠之业,厥务儒者未明。
或问召宜生、白贲相应者是也。
叔仲贵于行义,然累吴君以黄金百镒。
甯敖好贾,然不蚤行者不与之言。
公孙敬好进善,然收留客有术。
颛顼、高阳之君贵射,射者善与之为伍。
鲁无道,孔子恶之,然自许以天下可规,不以道蔽也。
不乐微行,乐正义能行己之道者,故谓之游侠。
微行,不可已也。
于予与其信其梦也,不如信吾所闻。
游侠不前后乎曲曲文公。
说者曰:“知君不及游侠远矣,远矣。
”知君之可知也,游侠之可知也,为其下也。
使人信君之诺兮!亦智乎告以游侠兮!世俗尚之。
故周、召之闵其臣如载。
天子尽命行之,言必实。
彼必许之以权,虽将极辟,人从焉;必许之以声,虽将弊困,人从焉。
直求以逐羊,开然适理。
竹箦击壤,群公不易。
故世俗称为游侠者,实游侠居焉。
世俗称为自尕者,实自尕居焉。
孔子所载,周亚夫之事也。
趋群公之事,取百家之议。
自史以迄今,不相逾越,数万语,辄不离是,臣愿得以蔽曲予。
所言迅疾蓄,执直而柔,君子可夺舟也。
或美之,或恶之,不可不辞。
凡其辟王者之事,斯成也。
皆悬之难者也,其告之恶者也也。
迅疾之声么,所以谏上无口,悔人莫之肯听者也。
周亚夫御戎夫之卒,闻罢兵於内,将之於外。
使人看之,谓其村悬落,长吏免之。
厚衣重帐,入见於君曰:“前为汉之时,闻秦杀如羊然。
彼时吾贫而不能从事,故自为奋发。
今闻汉诛卫,吾闻汉诛之漆身,或斧之断臂,或缟之断首。
吾,汉将也!有汉将诛,愿王试1. 孔子曰:“游侠世俗称其乐者,非其乐也。
”这句话是孔子对游侠的评价。
游侠虽然被世俗看作乐于行侠之事,但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乐趣所在。
司马迁《游侠列传序》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游侠列传序》原文译文赏析《游侠列传序》是司马迁的一篇文章,下面将对其进行原文及译文赏析。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所著有《史记》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中,有一篇名为《游侠列传序》的文章,下面是该篇文章的原文和译文:《游侠列传序》原文:豫让将为侠义,佩玉以为信。
假玉无完荣,逐隐斯世迁。
出言交以智,退身居以贞。
未见富贵时,谁知贫贱险。
人无取闲愿,天有陷溺心。
独步实淹留,孰云机势均。
延陵欺母后,楚胥入汉巾。
忽露异质性,权省风波津。
善骑射非干,佞幸各以勤。
风本起倒悬,英名彰古今。
群俗习惯移,圣贤留可衷。
陈寕推诗道,大数出才人。
琴心剡若磨,石网犹不镌。
轹函辞尊俎,贾迹大户门。
数赐窦车辚,频设赵鼓矜。
顾机是儿戏,篇籍残千顷。
秋草溪桥赏,春花园里亲。
为君琴瑟意,料理卷舒纶。
《游侠列传序》译文:豫邦的让将军本身就以侠义闻名,佩戴着玉佩以示其忠诚。
虽然这块玉佩不完美,但是他把这块玉佩一直随身携带着。
他言谈之间宽厚有智,行动之间自处高洁。
尚未得到富贵的时候,谁会知道贫贱的危险。
人们未曾得到休闲之愿,而天却时常有危险陷溺之心。
他独自一人留连在游人繁忙的世间,谁能说这不是命运的安排呢?当延陵在母亲死后不顾一切地入侵国家,将国家推到危机中时,楚胥(楚国公子胥)纵身投奔汉王,挂起巾帼降服于汉王,为其效力。
他突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华,成功地处理了风波与困难。
善于射箭不仅仅是充满了技巧,而是聪明才智的展示。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间,奸诈与阴险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都非常努力。
贤者本来应该受到尊重和赞扬,但是在这个世间,他们常常被忽视。
当风向发生变化时,英名会赫然在世。
当社会的习惯发生改变时,圣贤始终保持其真实的内心和真实的本质。
陈寕埋头修炼诗书之道,骄傲地担当起了大器。
他的心灵如同琴瑟一样光滑,犹如磨石一般光亮,没有瑕疵。
他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追求的方向,不顾他人的眼光与评价。
《游侠列传序》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游侠列传序》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游侠列传序》是《史记·游侠列传》的前序。
游侠,是指重诺守信言必信,轻生取义的人,即侠客、剑侠等。
在文中,司马迁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布衣之侠高贵品质,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露强烈不满,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深化主题。
反复咏叹以增加抒情性。
而字里行间充满作者的爱憎态度。
是为史记名文。
作品原文:游侠列传序韩子曰(1):“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2),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3),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4),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5),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6),伊尹负于鼎俎(7),傅说匿于傅险(8),吕尚困于棘津(9),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10)、孟尝(11)、春申(12)、平原(13)、信陵(14)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史记 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世主,功名俱著()春秋,固无可言().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侠列传翻译
鲁国的朱家与刘邦是同一时代的人。
鲁国人都用儒教来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
他所收留和救活的有名人物有几百个,其余被救的普通人说也说不完。
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炫耀他对别人的恩德,只怕再见到那些受过自己好处的人。
他救济别人的困难,首先从贫贱的开始。
他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衣服连一处完整的花纹都没有,吃饭时没有两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挽軥的小牛。
他一心为别人的危难奔走,超过自己的私事。
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等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
从函谷关往东,没有谁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
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
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
他小时候内心狠毒,稍有不快时,亲自杀的人很多。
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之徒犯法抢劫不断,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本来就数也数不清。
但总能恰逢上天相助,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令大了,反而转变操行,抑制自己,用恩德报答那些对自己不满的人,多施恩于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
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救了别人的生命之后,却不自夸功劳,但狠毒依然附着在他的心上,表现出瞪着眼睛看人的样子。
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喝干杯中酒。
人家承受不了这么大酒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
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
郭解姐姐发怒说道:“凭借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
”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侦察到凶手的去处。
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
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
”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
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展开双足而坐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
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注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免除他。
”以后每到他服役时,有好多次都轮空了,县中官吏没找他。
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
于是,他就袒衣露膊,去找郭解谢罪。
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
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
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勉强听从郭解的劝解。
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
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且别和好,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
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各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
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
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愿为郭解分其负担,接郭解隐藏的亡命者到别处去供养。
待到汉武帝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时,郭解家贫,不符合资产标准,但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
当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
”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
”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
为郭解送行的人共出钱一千余万。
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椽,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
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杨县椽的头。
从此杨家于郭家结了仇。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
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曾有坐骑。
后来又杀死杨季主。
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人在宫门下给杀了。
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诏令捕捉郭解。
郭解逃跑,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自己逃到临晋。
临晋籍少公平素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求见,顺便要求他帮助出关。
籍少公把郭解送出关后,郭解转移到太原,他所到一个地方就把自己的情况事先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
官吏追逐郭解,追踪到籍少公家里。
籍少公自杀,口供断绝了。
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凡是郭解所杀的人,都在大赦之前。
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
官吏以此责问郭解,而郭解确实不知道凶手。
杀人的人竟也绝迹不见,不知道是谁。
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平民郭解以侠的身份作威作福,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
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从此以后,行侠的人特别多,但都傲慢无礼没有值得称道的。
但是关中长安的樊仲子、槐里赵王孙,长陵的高公子,西河的郭公仲,太原的卤公孺,临淮的儿长卿,东阳的田君孺,虽然行侠却能有谦虚退让的君子风度。
至于象北道的姚氏,西道的一些姓杜的,南道的仇景,东道的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之流,这些都是处在民间的盗跖罢了,哪里值得一提呢!这都是从前朱家人的耻辱。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形貌赶不如普通人,说的话也无可取。
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才能好的还是差的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引用郭解的名字来提高自己的名声。
谚语说:“如果一个人以美好的名誉来作为自己的容貌,哪还有衰老终结的时候呢?”唉,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