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实验
过滤的实验报告

篇一: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三过滤实验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学全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和q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速度u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23u=dv/(ad?式中a代表过滤面积m,?代表过滤时间s,代表滤液量m.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现速度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
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压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q与时间?的关系。
在低雷诺数下,可用kozney的计算式,即:dq?31?pu???? 22d??1???ak?l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dp?pk??d?r??q?qe2q?qe3?q?12q?qe kk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q~q作图得直线。
读取直线斜率1/k和截距2qe/k值,进而计算k和qe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q1,则在?????及q1~q2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1q?q1?12?q?q1???q1?qe? kkq-q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k和qe.上表明q-q1和(???三、实验装置和流程1.装置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滤液计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
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
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mg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由供料泵管路循环。
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
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本实验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过滤实验

(2)打开过滤进水阀门,调节25L/h,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后,读取各测压 管中的水位值,并加以记录;
(3)增大过滤流量,使进水流量依次为50 L/h、100 L/h、150 L/h、200 L/h、250 L/h,重复步骤(2),进行读数和记录;
e L L0 *100% L0
三、实验装置
1、滤料层 2、承托层 3、水泵 4、水泵进水阀
5、过滤进水阀
9、测压管阀
6、过滤出水阀
10、反冲洗进水阀
7、过滤出水流量计 11、反冲进水流量计
8、放空阀
四、实验步骤
1、采用衡水头变滤速的过滤方法,过滤开始前,测定衡水位的水面高度, 并记录:
二、实验原理
(5)在过滤过程中,随滤料层截污量增加,滤层的孔隙度m减小, 水流穿过砂层缝隙的流速增大,导致滤料层水头损失的增加;
(6)均匀滤料层的水头损失(H)计算:
H
K(1 m)2
gm3
b (
d0
)2L0
1.75 g
1 m
m2
1 (
d0
)L0 2
2、反冲洗
(1)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以使滤料层短时间内恢复其工作能力;
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进一步深化理解过滤的基本机理; 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过滤 (1)采用单层均匀石英砂滤料进行过滤,过滤过程原水从过滤柱的
上部流入,依次经过滤料层、承托层、集水区,从滤柱的底部流出;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导言过滤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不同的过滤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过滤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混合物(由固体颗粒和溶液组成)、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棉、砂子、活性炭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2. 选择合适的过滤方法,如普通过滤、砂滤、活性炭滤等;3. 将过滤装置搭建好,并确保密封性;4. 缓慢倒入混合物,观察过滤效果;5. 收集过滤液和残渣,进行进一步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不同的过滤方法对实验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对不同过滤方法进行分析。
1. 普通过滤普通过滤是最常见的过滤方法,通过滤纸将固体颗粒拦截,使溶液通过。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溶液相对清澈的混合物。
然而,对于颗粒较小或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普通过滤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导致过滤速度缓慢或滤液中仍有颗粒残留。
2. 砂滤砂滤是一种常用的过滤方法,通过砂子的孔隙将固体颗粒截留,使溶液通过。
砂滤适用于颗粒较小、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
由于砂子的孔隙较小,能够有效地阻止颗粒通过,因此砂滤的过滤效果较好。
然而,砂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滤速度较慢、易堵塞等。
3. 活性炭滤活性炭滤是一种高效的过滤方法,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
活性炭滤适用于溶液中有机物较多的混合物,能够有效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
然而,由于活性炭的吸附饱和性,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活性炭,否则过滤效果将大打折扣。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的过滤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混合物。
普通过滤适用于颗粒较大、溶液相对清澈的混合物;砂滤适用于颗粒较小、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活性炭滤适用于溶液中有机物较多的混合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混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方法,以获得最佳的过滤效果。
未来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对不同过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过滤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过滤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并了解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过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表层过滤和深层过滤。
表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膜,而深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内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滤纸、漏斗、烧杯、橡胶塞等。
2.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内,使其与漏斗壁贴紧。
3. 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其自然下滤。
4. 若过滤速度过慢,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但要避免破坏滤纸。
5. 待过滤液完全通过滤纸后,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浊液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滤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悬浊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2. 过滤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浓度、过滤介质的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过滤速度。
3. 过滤后的滤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化工操作,如结晶、蒸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滤纸破裂或漏斗倾倒。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原理与实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李四. 过滤技术及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读者对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实验四 过滤实验

e = L − L0 ×100%
(2)
L0
式中: L ——砂层膨胀后厚度(cm); L0——砂层膨胀前厚度(cm);
膨胀度 e 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冲洗效果。而反冲洗的强度大小决定了滤料层的膨胀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一)实验装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过滤和反冲洗水来自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容积(图 中未注出)为 2×1.5×1.5m,高出地配和孔隙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 本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表 2 滤层反冲洗实验记录表
序 测定 次 反冲洗流量 反冲洗强度 膨胀后砂层厚度
号
数
Q(ml/s)
(cm/s)
L (cm)
砂层膨胀度
e = L − L0 % L0
1 2 1 3 平均 1 2 2 3 平均 1 2 3 3 平均 1 2 4 3 平均 1 2 5 3 平均 1 2 6 3 平均 反冲洗前滤层厚度 L0=
m = Vn = V − Vc = 1 − Vc = 1 − G
VV
V
Vγ
(1)
式中:m ——滤料孔隙(率)度(%); Vn——滤料层孔隙体积(cm3); V ——滤料层体积(cm3) Vc ——滤料层中滤料所占体积(cm3); G ——滤料重量(在 105℃下烘干)(g); γ——滤料重度(g/cm3)。
滤层截污量增加后,滤层孔隙度 m 减小,水流穿过砂层缝隙流速增大,于是水头损失 增大。为了保证滤后水质和过滤滤速,当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层进行反冲洗,使滤料 层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作能力。反冲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 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可用式(2)计 算。当反冲洗速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根据滤料居膨胀前后的厚度 便可求出膨胀度(率)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过滤实验,让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滤纸、砂子、水、砂糖溶液、玻璃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砂子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一个含有砂子的水溶液。
2. 将砂糖溶液倒入一个玻璃烧杯中。
3. 将玻璃漏斗放入玻璃烧杯中,用滤纸将漏斗底部盖住。
4. 先将含有砂子的水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过程。
5. 再将砂糖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糖溶液通过滤纸后的情况。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和碰撞。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处理实验废液,注意环保。
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现象,这是因为砂子的颗粒较大无法通过滤纸的微孔,从而实现了砂子和水的分离。
而砂糖溶液能够通过滤纸,因为砂糖分子较小可以通过滤纸的微孔,实现了砂糖溶液的过滤分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为以后更复杂的分离实验打下基础。
科学小实验一 水的过滤和净化

2、把滴水盖安装在滤水器 上,然后把滤水器倒悬xuán 在水杯上方;
3、按小石粒、滤布、砂、 炭粒、小石粒、大滤布的顺 序依次从下往上放材料入滤 水器中;
4、把混水倒入滤水器。
科学小实验(一):
最后出来的水真的很干净!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有了许多新发明,江河湖水通过它 可以直接喝,在户外探险、野外生存等方面都非常有用。
科学小实验一 水的过滤和净化.ppt
每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时,看到的是清清的水。 而江河里的水,却是混浊zhuó的,大家知道自来 水厂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变干净的呢?
原来水厂用过滤净化的办法:经过取水、沉淀diàn、 过滤、吸附fù 、消毒杀菌、最后达到净化的效果。
科学小实验(一):
今天我们做的水过滤
实验五过滤实验

实验五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过滤是具有孔隙的过滤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砂滤是一种最主要的应用于生产实验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杂质,而且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及有机物。
本实验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进行清水、原混水及经混凝后的混水的过滤实验及反冲洗实验。
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深化理解滤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掌握反冲洗方法。
4. 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反冲洗的工作过程。
5. 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冲洗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快速过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
要想过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需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滤前投加混凝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要进行冲洗。
少数情况下,虽然水头损失未达到最大允许值,但如果滤池出水浊度超过规定要求,也需进行冲洗。
冲洗强度需满足底部滤层恰好膨胀的要求。
根据运行经验,冲洗排水浊度降至10~20度以下可停止冲洗。
快滤池冲洗停止时,池中水杂质较多且未投药,故初滤水浊度较高。
滤池运行一段时间(约5~10 min或更长)后,出水浊度开始符合要求。
时间长短与原水浊度、出水浊度要求、药剂投放量、滤速、水温以及冲洗情况有关。
如初滤水历时短,初滤水浊度比要求的出水浊度高不了多少,或者说初滤水对滤池过滤周期出水平均浊度影响不大时,初滤水可以不排出。
为了保证滤池出水水质,常规过滤的滤池进水浊度不宜超过10~20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 过滤装置(如图5-1所示) 1套2. 浊度仪 1台3. 200mL烧杯2个,取水样测浊度用。
4. 20mL量筒1个,秒表一块,5. 2米钢卷尺1个,温度计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测定 次 反冲洗流量 反冲洗强度 膨胀后砂层厚度
号
数
Q(ml/s)
(cm/s)
L (cm)
砂层膨胀度
e = L − L0 % L0
1 2 1 3 平均 1 2 2 3 平均 1 2 3 3 平均 1 2 4 3 平均 1 2 5 3 平均 1 2 6 3 平均 反冲洗前滤层厚度 L0=
实验四 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掌握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计算方法和水头损失变 化规律;(2)掌握反冲洗滤层时水头损失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滤是具有孔隙的物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常用的过滤方 式有砂滤、硅藻土涂膜过滤,烧结管微孔过滤,金属丝编织物过滤等.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水 中细小悬浮颗粒杂质、而且细菌病毒及有机物也会随浊度降低而被去除。本实验按照实际滤 池的构造情况。内装石英砂滤料或陶瓷滤料、利用自来水进行清洁砂层过滤和反冲洗实验。 为了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生产上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常采用 0.5mm 和 1.2mm 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细滤料(或粗滤料)有时过多或 过少现象.为此应采用一套不同筛孔的筛子进行筛选,并选定 d10、d80 值,从而决定滤料级 配。在研究过滤过程的有关问题时,常常涉及到孔限度的概念,其计算方法为
2. 开大反冲洗转子流量计,变化反冲洗流量依次为 500 L/h、750 L/h、1000 L/h、1250 L/h、 1500 L/h。按步骤 1 测出反冲洗流量和滤层膨胀后的厚度 L。 3. 改变反冲洗流量直至砂层膨胀率达 100%为止。测出反冲洗流量和滤层膨胀后的厚度 L, 记入表 2。 4.按步骤 1-3,再重复做两次。 注意事项: 1.反冲洗滤柱中的滤料时,不要使进水阀门开启度过大,应缓慢打开以防滤料冲出柱外。 2.过滤实验前,滤层中应保持一定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过滤实验时测压管中积存空气。 3.反冲洗时,为了准确地量出砂层厚度砂层过滤水头损失实验结果整理 1. 将过滤时所测流量、测压水头填入表 1。 2. 以流量 Q 为横坐标,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制实验曲线。
表 1 清洁砂层水头损失实验记录表
滤速
序 测定 次 流量 Q
号
数
(ml/s) Q/W (cm/s)
36Q/W (m/h)
1
实测水头损失
测压管水头 cm
e = L − L0 ×100%
(2)
L0
式中: L ——砂层膨胀后厚度(cm); L0——砂层膨胀前厚度(cm);
膨胀度 e 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冲洗效果。而反冲洗的强度大小决定了滤料层的膨胀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一)实验装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过滤和反冲洗水来自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容积(图 中未注出)为 2×1.5×1.5m,高出地面 10m。
滤层截污量增加后,滤层孔隙度 m 减小,水流穿过砂层缝隙流速增大,于是水头损失 增大。为了保证滤后水质和过滤滤速,当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层进行反冲洗,使滤料 层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作能力。反冲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 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可用式(2)计 算。当反冲洗速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根据滤料居膨胀前后的厚度 便可求出膨胀度(率)
m = Vn = V − Vc = 1 − Vc = 1 − G
VV
V
Vγ
(1)
式中:m ——滤料孔隙(率)度(%); Vn——滤料层孔隙体积(cm3); V ——滤料层体积(cm3) Vc ——滤料层中滤料所占体积(cm3); G ——滤料重量(在 105℃下烘干)(g); γ——滤料重度(g/cm3)。
hb
ha
h= hb- ha (cm)
2 1
3 平均
1
2 2
3 平均
1
2 3
3 平均
1
2 4
3 平均
1
2 5
3 平均
1
2 6
3 平均
hb 最高测压管水位值; ha 最低测压管水位值。 (三)滤层反冲洗实验结果整理
1. 按照反冲洗流量变化情况、膨胀后砂层厚度填入表 2。 2. 以反冲洗强度为横坐标,砂层膨胀度为纵坐标,绘制实验曲线。
(cm)
六、实验结果讨论 1.滤料级配和孔隙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 本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根 1个 1块
6根 1组 各1个
四、实验步骤 (一)清洁砂层过滤水头损失实验步骤 1. 开启阀门 6 冲洗滤层 lmin。 2. 关闭阀门 6,开启阀门 5、7 快滤 5 分钟使砂面保持稳定。 3. 调节转子流量计,使出水流量约 50L/h,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后,记下滤柱最高最低 两根测压管中水位值。 4. 增大过滤水量、使过滤流量依次为 100、150、200、250、300L/H 左右,分别测出滤 柱最高最低两根测压管中水位值,记入表 1 中。 5. 量出滤层厚度 L。 6.按步骤 1-5,再重复做两次。 (二)滤层反冲洗实验步骤 1. 量出滤层厚度 L0,慢慢开启反冲洗进水阀门 6,调整反冲洗转子流量计为 250L/h,使 滤料刚刚膨胀起来,待滤层表面稳定后,记录反冲洗流量和滤层膨胀后的厚度 L。
8
1
来自高位水箱 10
200
200
200
200
100 200
2
9 4
5 3
6 7
图 6-1 过滤试验装置示意图 1. 过滤柱 2. 滤料层 3. 承托层 4. 转子流量计 5. 过滤进水阀门 6. 反冲洗进
水阀门 7. 过滤出水阀门 8. 反冲洗出水管 9. 测压板 10 测压管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1.过滤柱 有机玻璃 d=100mm L=2000mm 2.转子流量计 LZB—25 型 3.测压板 长×宽 3500×500m2 4.测压管 玻璃管 Φ10×1000mm 5.筛子 孔径 0.2—2mm,中间不少于 4 档 6.量筒 1000m1,l 00ml 7.容量瓶、比重瓶、干燥器、钢尺、温度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