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超声检测3级人员资质要求

超声检测3级人员资质要求

超声检测3级人员资质要求超声检测是一项重要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

为了保证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从事超声检测工作的人员有着严格的资质要求。

以下是超声检测3级人员资质要求的详细描述。

一、基本条件:1. 年满18周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无色盲、色弱等视觉缺陷。

二、学历和培训:1. 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关工科专业优先考虑。

2. 参加并通过国家认可的超声检测培训课程,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

三、工作经验:1. 至少有2年以上超声检测相关工作经验。

2. 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超声检测数据和案例。

四、技术要求:1. 熟悉超声检测原理、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3. 具备准确分析和解读超声检测结果的能力。

4. 具备判断超声检测缺陷类型、大小和位置的能力。

5. 具备编写超声检测报告的能力,报告应准确、完整、规范。

五、职业道德:1. 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守工作秘密。

2.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3. 具备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保证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六、继续教育:1. 持续学习超声检测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2. 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通过评估并更新自己的资质证书。

总结而言,超声检测3级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历背景、相关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满足这些资质要求的人员,才能胜任超声检测工作,并为工业领域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超声检测技术要求1.1检测人员1.1.1超声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应符合NB/T 47013.1的有关规定。

1.1.2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金属材料、设备制造安装、焊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熟悉被检工件的材质、几何尺寸及透声性等,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能作出分析、判断和处理。

1.2检测设备和器材1.2.1仪器和探头产品合格证明超声检测仪器产品质量合格证至少应给出预热时间、低电压报警或低电压自动关机电压、发射脉冲重复频率、有效输出阻抗、发射脉冲电压、发射脉冲上升时间、发射脉冲宽度(采用方波脉冲作为发射脉冲的)以及接收电路频带等主要性能参数;探头应给出中心频率、带宽、电阻抗或静电容、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以及斜探头声束性能(包括探头前沿距离(入射点)、K值(折射角僻)等)主要参数。

1.2.2检测仪器、探头和系统性能1.2.2.1检测仪器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仪,其工作频率按-3dB测量应至少包括为0.5MHz〜10MHz频率范围,超声仪器个性能的测试条件和指标要求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测试方法按68/1 27661.1的规定。

1.2.2.2探头圆形晶片直径一般不应大于40mm,方形晶片任一边长一般不应大于40mm,其性能指标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测试方式按68/1 27661.2的规定。

1.2.2.3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1.2.2.3.1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包括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盲区(仅限直探头)和远场分辨力。

1.2.2.3.2以下情况时应测定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a)新购置的超声检测仪器和(或)探头;b)仪器和探头在维修或更改主要部件后;c)检测人员有怀疑时。

1.2.2.3.3水平线性偏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偏差不大于5%。

1.2.2.3.4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探头标称频率之间偏差不得大于±10%。

1.2.2.3.5仪器-直探头组合性能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32dB;b)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标称频率为5MHz的探头,盲区不大于10mm;对于标称频率为2.5MHz的探头,盲区不大于15mm;c)直探头远场分辨力不小于20dB。

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

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

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材料缺陷检测和结构健康监测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其在航空航天、船舶、桥梁、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相控阵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以规范和指导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首先,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需要明确超声检测的对象和范围,包括被测对象的材料、形状、尺寸等特征,以及需要检测的缺陷类型、尺寸、位置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和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需要规定超声检测的技术要求,包括超声波的频率、波束角、发射和接收方式等参数,以及检测的灵敏度、分辨率、定位精度等性能指标。

这些技术要求对于确保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另外,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还需要规定超声检测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包括设备的校准、检测的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步骤,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评定和判定标准。

这些操作流程和方法的规范性对于保证超声检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非常重要。

此外,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超声检测的环境条件和安全要求,包括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培训要求。

这些环境条件和安全要求的考虑对于保障超声检测的顺利进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遵循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指导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材料缺陷检测和结构健康监测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同时,相控阵超声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将推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声波探伤检测标准

超声波探伤检测标准

超声波探伤检测标准:原理、应用与发展一、引言超声波探伤检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对材料内部结构的声波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实现对材料缺陷、裂纹等问题的检测。

本文将从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读者对该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二、超声波探伤检测原理超声波探伤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一种方法。

当超声波遇到材料内部的缺陷时,如裂纹、气孔等,声波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变化,导致声波的能量衰减、反射或散射。

通过对反射或散射回来的声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确定材料内部缺陷的位置、大小和类型。

三、超声波探伤检测应用1. 金属材料检测:超声波探伤检测在金属材料检测中应用广泛,如钢铁、铝合金等。

通过对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复合材料检测:随着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内部缺陷的检测需求也日益突出。

超声波探伤检测可以实现对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高精度检测,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3. 压力容器检测:压力容器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设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超声波探伤检测可以实现对压力容器焊缝、壁厚等部位的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管道检测:管道输送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而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

超声波探伤检测可以实现对管道焊缝、腐蚀等问题的检测,为管道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四、超声波探伤检测发展趋势1. 高精度与高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超声波探伤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检测速度,实现高效、快速的检测。

2. 多功能化:为满足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检测需求,超声波探伤检测设备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如多频率、多角度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发具备更多功能的检测设备,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 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超声波探伤检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光超声检测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激光超声检测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激光超声检测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1. 噪声等效位移(NESD):不大于4×10-7 nm (W/Hz)1/2
2. 检测带宽上限:20~200 MHz;
3. 检测带宽下限:20~100 KHz;
4. 激光超声检测灵敏度:可测量脉冲宽度10ns、脉冲能量10mJ激光,在厚度为10mm 以上铝板中热弹模式下所激发的超声波在试件底面反射的纵波和横波,且信噪比高于15dB。

5. CW激光源功率: 不小于400 mW,同时需要具有能够支持更大功率外置激光器的拓展能力。

6. 测量距离: 不小于100 mm
7. 聚焦:手动或自动
8. 聚焦深度: 1mm以上
9. 光斑尺寸:10 ~ 750 μm
10. 模拟输出: AC信号(50 ohms BNC) 正比于位移;DC信号正比于目标反射光
11. 电源要求: 220V, 50 Hz
12. 售后服务:要求制造厂商在中国大陆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建有维修及技术支持中心。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检查方法】动脉: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

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

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

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

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

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

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

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和规格

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和规格

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和规格硬件技术要求和规格:1.超声探头:系统应配备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以获取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2.机身设计:系统机身应该紧凑轻便,易于携带和操作。

3.显示屏:系统应该配备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以便医生观察和分析超声图像。

4.数据存储和传输:系统应该具备存储和传输超声数据的功能,方便医生进行后续分析和诊断。

5.扫描模式:系统应具备包括B模式、M模式、彩色多普勒模式、脉冲多普勒模式等多种扫描模式。

6.频率范围:系统应具备广泛的频率范围,以适应不同部位和深度的超声检查需求。

7.图像处理:系统应具备高级图像处理技术,以改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8.可扩展性:系统应支持可选配的附件,如3D/4D成像、心电图连接等。

软件技术要求和规格:1.操作系统:系统应该使用稳定和可靠的操作系统,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2.用户界面:系统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操作效率。

3.图像获取和处理:系统应具备高效的图像获取和处理功能,保证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4.图像分析和诊断:系统应具备自动分析和诊断功能,提供对超声图像的量化分析和临床指导。

5.数据管理:系统应提供数据的管理和备份功能,便于医生对病例进行追踪和统计。

6.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系统应具备与其他医疗设备的良好兼容性,如PACS系统、DICOM标准等。

7.更新和维护:系统应支持软件的更新和维护,及时跟进新技术和新疾病的诊断需求。

总之,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规格包括硬件方面的超声探头、机身设计、显示屏、数据存储和传输等要求,以及软件方面的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图像处理和诊断、数据管理、兼容性等要求。

这些要求和规格的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应用广泛。

由于其检查不侵入、无放射性、易操作、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为了能够保证超声检查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设备的检查准备1、确定病患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部位及病史。

2、对设备进行检查:开机自检,接电源、探头等。

3、选择最佳的探头及功率,探头必须在清洁干燥状态下使用。

4、检查设备的灵敏度、深度范围、分辨率、增益等参数是否设置合适。

(二)检查操作规范1、进行检查前,必须向病患清晰地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2、病患进入检查室后,必须依照操作规范采取适当的体位或体位转换(如晨尿检查泌尿系)。

3、超声检查必须在全息状态下进行,尽量避免局部检查。

4、设置合适的探头频率及功率,使检测到的图像清晰、有适当的对比度,保证对病患的安全。

5、必须进行初始化操作,在可见的屏幕上调节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优化图像质量。

6、检查时,要详细了解病变的特性,包括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关系等。

7、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技师姓名、设备型号、探头型号、检查结果、诊断、建议等必须进行书面记录。

8、在检查结束后,将设备根据操作要求进行消毒。

9、将检查结果及诊断及时告知患者,并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

总之,准确和规范的超声检查技术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操作能力,通过良好的操作规范,可以有效的降低误诊率,保证病患的诊治质量。

因此,医疗机构要重视医护人员超声检查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以达到规范操作、科学诊疗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检测技术要求
1.1 检测人员
1.1.1超声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应符合NB/T 47013.1的有关规定。

1.1.2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金属材料、设备制造安装、焊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熟悉被检工件的材质、几何尺寸及透声性等,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能作出分析、判断和处理。

1.2 检测设备和器材
1.2.1仪器和探头产品合格证明
超声检测仪器产品质量合格证至少应给出预热时间、低电压报警或低电压自动关机电压、发射脉冲重复频率、有效输出阻抗、发射脉冲电压、发射脉冲上升时间、发射脉冲宽度(采用方波脉冲作为发射脉冲的)以及接收电路频带等主要性能参数;探头应给出中心频率、带宽、电阻抗或静电容、相对脉冲回波灵敏度以及斜探头声束性能(包括探头前沿距
离(入射点)、K值(折射角β等)等)主要参数。

1.2.2检测仪器、探头和系统性能
1.2.2.1检测仪器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仪,其工作频率按-3dB测量应至少包括为0.5MHz~10MHz频率范围,超声仪器个性能的测试条件和指标要求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测试方法按GB/T 27661.1的规定。

1.2.2.2探头
圆形晶片直径一般不应大于40mm,方形晶片任一边长一般不应大于40mm,其性能指标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测试方式按GB/T 27661.2的规定。

1.2.2.3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
1.2.2.3.1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包括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盲区(仅限直探头)和远场分辨力。

1.2.2.3.2以下情况时应测定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
a) 新购置的超声检测仪器和(或)探头;
b) 仪器和探头在维修或更改主要部件后;
c) 检测人员有怀疑时。

1.2.2.3.3水平线性偏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偏差不大于5%。

1.2.2.3.4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探头标称频率之间偏差不得大于±10%。

1.2.2.3.5 仪器-直探头组合性能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32dB;
b) 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标称频率为5MHz的探头,盲区不大于10mm;对于标称频率为2.5MHz的探头,盲区不大于15mm;
c) 直探头远场分辨力不小于20dB。

1.2.2.3.6 仪器-斜探头组合性能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42dB;
b) 斜探头远场分辨力不小于12dB。

1.2.2.3.7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

1.2.2.3.8 仪器和探头组合频率的测试方法按JB/T 10062的
规定,其他组合性能的测试方法参照JB/T 9214的规定。

1.2.3试块
1.2.3.1标准试块
1.2.3.1.1标准试块是指具有规定的化学成分、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及和形状的材料块,用于评定和校准超声检测设备,即用于仪器探头系统性能校准的试块。

本部分采用的标准试块为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制CSK-ⅠA、DZ-Ⅰ和DB-P Z20-2。

1.2.3.1.2 CSK-ⅠA试块的具体形状、尺寸见本部分,DZ-Ⅰ和DB-P Z20-2具体形状、尺寸见JB/T 9214。

1.2.3.1.3标准试块的制造应满足JB/T 8428的要求,制造商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并确保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比较其所制造的每一标准试块与国家标准样品或类似具备量值传递基准的标准试块上的同种反射体(面)时,其最大反射波幅差应小于等于2dB。

1.2.3.2对比试块
1.2.3.2.1对比试块是指与被检件或材料化学成分相似,含
有意义明确参考反射体(反射体应采用机加工方式制作)的试块,用以调节超声检测设备的幅度和声程,以将所检出的缺陷信号与已知反射体所产生的信号相比较,即用于检测校准的试块。

1.2.3.2.2对比试块的外形尺寸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试块厚度与被检工件的厚度相对应。

如果涉及到不同工件厚度对接接头的检测,试块厚度的选择应由较大工件厚度确定。

1.2.3.2.3对比试块应采用与被检材料声学性能相同或相
似的材料制成,当采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或等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1.2.3.2.4 不同被检工件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人工反射体
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应符合本部分相关章节的规定。

1.2.3.2.4 对比试块的尺寸精度在本部分有明确要求时应
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参照JB/T 8428的规定。

1.2.4 耦合剂
1.2.1.1 耦合剂透声性应较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
化学浆糊、甘油和水等。

1.2.1.2耦合剂污染物含量的控制
1.2.1.2.1镍基合金上使用的耦合剂含硫量不应大于
250mg/L。

1.2.1.2.2奥氏体不锈钢或钛材上使用的耦合剂卤素(氯和氟)的总含量不应大于250mg/L。

1.2.5 超声检测设备和器材的校准、核查、运行核查和检查的要求
1.2.5.1 校准、核查和运行核查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应使探头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1.2.5.2 校准、核查
1.2.5.2.1 每年至少对超声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
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盲区(仅限直探头)、灵敏度余量、分辨力以及仪器的衰减器精度,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测试要求应满足1.2.2.3的规定。

1.2.5.2.2 每年至少对标准试块与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与
机械损伤,进行一次核查。

1.2.5.3 运行核查
1.2.5.3.1 模拟超声检测仪器每3个月或数字超声检测仪器每6个月至少对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运行核查并记录,测试要求应满足1.2.2.3的规定。

1.2.5.3.2 每3个月至少对盲区(仅限直探头)、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进行一次核查并记录,测试要求应满足1.2.2.3的规定。

1.2.5.4 检查
1.2.5.1.1 每次检测前应检查仪器设备器材外观、线缆连线和开机信号显示等情况是否正常。

1.2.5.1.2 使用斜探头时,检测前应测定入射点(前沿距离)和折射角(K值)。

1.2.5.5 校准、核查和运行核查时的注意事项
校准、运行核查和检查时,应将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如抑制或滤波开关等)均置于“关”的位置或处于最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