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请阅读全文,并逐段 请阅读全文, 请阅读全文 进行概括
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画中的故事情节 画中的故事情节 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画的背景和空间处理 画的背景和空间处理 作者资料积累的过程 作者资料积累的过程 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主旨 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主旨 画的遭遇
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 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 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 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他曾说过: 绘画的最大奇迹, 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 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即在形 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 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 没有截然的分界, 蒙娜丽莎》 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 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美的追求 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美的追求, 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美的追求,由 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 芬奇而登峰造极. 于达 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 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 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 冷漠使他十分伤心.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 1519年客死异国 冷漠使他十分伤心.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 终年67 67岁 终年67岁.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芬奇《最后的晚餐》
朱伯雄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 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能即席作 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 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 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他一心想把他的艺术和 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31岁时为大公的父亲 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31岁时为大公的父亲 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 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 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 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年法军入侵时被毁, 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 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 这就是《最后的晚餐》 如果说《最后的晚餐》 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 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蒙娜丽莎》 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 上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作品使达 上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 垂青史. 垂青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由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于1495-1498年之间创作的一幅壁画,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整幅画长约15米,宽约4.2米,在位于意大利米兰圣安东尼大教堂的“宗徒堂”中,占据着一面墙的正中央。
《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在伯达尼旅店与十二个门徒共进晚餐前,对十二个门徒说出的“今晚你将会离开我”的情景。
画中有耶稣坐在中央,左右围绕着十二个门徒,他们都在把手和杯子伸向耶稣,表达着他们的不舍,耶稣也在深情的看着门徒们。
画中使用了淡雅的色调,而且色彩的分布上突出了耶稣的神圣形象,他的身上穿着金色的外衣,背景中还有浅绿色的天空,再加上耶稣周围门徒们的投射光,给人一种神圣、宁静的感觉。
《最后的晚餐》融合了达·芬奇的绘画技法和他的科学观点,它不仅表现出精确的细节,而且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达·芬奇艺术风格的特点。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之一。
这幅壁画描绘了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上的场景,展现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描绘。
本文将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构图和艺术价值,并探讨它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5世纪末,是达芬奇在米兰圣玛利亚大教堂修道院的修道士餐厅内进行的。
这幅壁画长约4.6米,高约8.8米,占据了整个餐厅的一面墙壁。
达芬奇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湿壁画技法,这种技法使得画作更加持久耐用。
作品的构图非常精妙,画面中的人物被安排在一张长桌前,耶稣坐在中央,十二个门徒分列两侧。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透视和光影处理,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耶稣的形象被放大,身体呈三角形状,突出了他的重要性和威严。
而其他人物则通过姿态、表情和手势来表达各自的情感和个性。
《最后的晚餐》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巧,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刻的人物情感和宗教意义。
画面中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透露出各自的内心世界。
耶稣的面容慈祥而庄重,他的手势预示着自己即将被出卖和受难。
而门徒们的表情各异,有的惊讶、有的愤怒、有的疑惑,展现了他们对耶稣的言行的不同反应。
此外,画面中的细节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例如,耶稣和犹大之间的空间被一把刀切断,预示着犹大将要背叛耶稣。
而画面中的食物和餐具则象征着圣餐的仪式和耶稣的身体和血。
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幅富有宗教和象征意义的作品。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构图和绘画技巧成为了后来艺术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同时,它也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例如,巴洛克时期的画家卡拉瓦乔在他的作品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构图和光影处理,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总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作品。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
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
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
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
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
”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
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
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
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
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达·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
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
这时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
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 )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意大利的三大代表性人物,达·芬奇是集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植物学家、音乐家于一身的博学家和艺术家,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型通才。
他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杰作之一,其中包括著名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今天我们来详解一下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后的晚餐》这件旷世杰作的创作、保护、构图及人物背后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画家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该画尺寸是421X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达·芬奇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连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
《最后的晚餐》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作于1495—1497 油彩和蛋彩的混合材料 壁画 422*904cm 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格 拉契修道院
欣赏:
1、创作背景 2、艺术家 3、作品内容与形 式 4、艺术价值
你认为达芬奇为什么会有 如此巨大的成就?
请阅读全文,并逐段
进行概括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名画《最后的晚餐》
第1—2段,介绍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题材出处;创 作背景,为画面人物各自不同表情做铺垫。 第3—8段,介绍画面的构思(画面设计);画中的故事情 节\人物的表情动作 第9段,介绍背景与空间的处理(画法); 第10—11段,介绍有关资料的收集(人物形象选择);作 者资料积累的过程 第12段,介绍这幅画的意义所在;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主旨 第13-14段,介绍画作的损毁、抢救及原画大小等情况。画的 遭遇
思想价值
艺术价值
•这幅画的创作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画中的故事情节 •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画的背景和空间处理 •鉴赏评论 •艺术作品 •的方法
•作者资料积累的过程 •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主旨 •画的遭遇
着重介绍了什么?
着重介绍的是画面的构思。
作者是怎样介绍名画的构思的?
在着重介绍画面构思的时候,先用“他对称地 设计了两边各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说明构 思的总体特点; 然后把12个门徒分为4组,每组3人,按照“左 边”“右边”“中右”“ 中左” 的次序,一 组一组地介绍,着重介绍有犹大在的一组; 再介绍“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最后指出, “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 不是孤立的”,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原 则。
画家作画时,是怎样表现人物不同的神 态和心理活动的。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整理版]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43cb5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3.png)
《最后的晚餐》赏析摘要:“最后的晚餐”是耶稣神话中颇为重要的一个,有关这一故事的绘画作品也有很多。
其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副。
而历来对它的评价也最为丰富,本文将从几个细节对《最后的晚餐》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细节出现的原因做出探讨。
关键字:《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文艺复兴正文:最后的晚餐,在基督神话中为最重要的故事,历来为画家们描绘。
在比较详细的西洋美术史上,足足可以列举几十副著名的《最后的晚餐》。
莱昂纳多•达•芬奇(Lanonardo da Vinci,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太才艺术家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的代表,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典范。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直是像先知那样地展望未来,为艺术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不知疲倦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最后的晚餐》创作时间大约为1495-1498年,现存于意大利米兰的多明尼加修院的圣母感恩礼拜堂的餐厅墙壁上。
它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的辉煌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关于这副画的鉴赏与评论早已多不胜数,本文也将选取两个小的方面谈一下对这副画以及对达•芬奇的看法,也许观点不够独到,但也算是对大师及其作品研析的一点体会吧。
一这副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居于画最中间的耶稣,他说完了那句话之后,摊开了双手,并垂下了眼帘,眼神淡然。
有很多评论说这是一个“悲伤的姿势”。
但我觉得,这时耶稣的心态该是古井水般波澜惊不起。
这一点,不仅是从画中门徒的手足无措以及惊恐之余仍握紧卖主钱袋的犹大,在表现手法上应与中心人物耶稣形成鲜明对比的需要,同时也在说明着这样一个事情——“如果生命预告死亡,将会有什么表情?”③既然已经注定,而作为世人所谓悲剧中主角的神——甚至只是一个智慧渊博的人,都会这样淡定的吧。
预知死亡,不再只是宗教的训示;预知死亡成为达芬奇绘画世界中生命的必然结局。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上达·芬奇《最后的晚餐》ppt课件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名画《最后的晚 餐》?
• 第1——2段,介绍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的题材出处; • 第3——8段,介绍画面的构思; • 第9段,介绍背景与空间的处理; • 第10——11段,介绍有关资料的收集; • 第12段,介绍这幅画的意义所在; • 第13-14段,介绍画作的损毁、抢救及大小 等情况。
作者为文时,是怎样再现名画的神韵的 。
• 为了能够尽量再现名画的神韵,作者在介 绍画面的构思时,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 合的表达方式。如在介绍犹大的时候,先 说明“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 然后通过细致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再 现了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对耶稣的介绍 也是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
画家作画时,是怎样表现人物不同的神 态和心理活动的。
达· 芬奇《最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 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 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 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 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 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能即席作词谱曲, 自己伴奏自己歌唱。他一心想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 世界,光彩照人。31岁时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 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 ,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 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 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蒙娜丽 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作品使达· 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着重介绍了什么?
• 着重介绍的是画面的构思。
作者是怎样介绍名画的构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晚餐
(选自杨红樱作品《最后的晚餐》当晚霞映红了小河水,当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当鸟儿叽叽喳喳地飞回了树林,蚱蜢也该进晚餐了。
蚱蜢跳到小河边,一边吃着鲜嫩的青草,一边欣赏着又圆又红的落日。
蚱蜢吃饱了,绿色的、有点透明( )肚子胀( )鼓鼓的,他心满意足( )跳了跳:“这顿晚餐吃得真舒服啊!”
“当然舒服。
”一只蟾蜍来到他的跟前,“这可是你最后的晚餐呀!”
蚱蜢不明白蟾蜍的意思:“怎么会是最后的晚餐?”
蟾蜍张着大嘴笑起来:“因为我还没有吃晚餐。
”
蚱蜢一听话不对,赶紧说:“这青草很好吃的,你快吃吧!”
“我不吃青草。
”蟾蜍朝蚱蜢跳过来,“你蚱蜢比青草好吃多了。
”
蚱蜢跳起来想逃,蟾蜍比蚱蜢跳得更高,在空中就把蚱蜢吃掉了。
“你吃饱了吗?”不知什么时候,一条蛇已悄.(qiāo qiǎo)然爬到蟾蜍身边。
蟾蜍一看是蛇,吓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吃得很饱,因为这是最后一顿晚餐。
”
蛇逼近蟾蜍,蟾蜍撑着他长长的后腿,飞快地跳跃着,蛇在后面紧追不舍。
只觉得一阵旋.(xuán xuàn)风刮过,一只鹰从天上俯冲下来,挡住了蟾蜍的逃路。
“你也要吃我?”蟾蜍已无路可逃。
鹰说:“蟾蜍不合我的胃口,我喜欢吃的是蛇。
”
蟾蜍以为有了一线生机:“蛇就在我后面,你快去吃他吧!”
蟾蜍趁机想逃走,鹰用他那像铁钩一样的爪子抓住蟾蜍,向蛇扔过去:“请你吃晚餐吧!”
蛇受宠若惊:“你不吃我了?”
“废话!”鹰说,“我会放弃你这么可口的晚餐吗?”
蛇更不明白了:“那你为什么还让我吃蟾蜍呢?”
“如果连最后一顿晚餐都不让你吃,我不是太残忍了吗?”
死到临头,蛇心里十分悲伤,可他还是一口吞掉了蟾蜍。
“现在该我吃晚餐了!”
老鹰扑过来,用利爪抓住蛇,一口一口地把他吃掉了。
“吃得好饱啊!”鹰展开翅膀,飞向天空。
“砰”的一声枪响,鹰应.( yìnɡyīnɡ )声落地。
提着猎枪的猎人拾起中.(zhōnɡzhònɡ)弹的鹰,脸上乐开了花:“好肥的鹰啊,我可以吃到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1、用“√”给文中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2分)
2、选择恰当的“的、地、得”填在第三自然段的()里。
(3分)
3、给短文第18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分)
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2分)
(1)、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
()
(2)、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5、按要求填空。
(2分)
如果连最后一顿晚餐都不让你吃,我不是太残忍了吗?
(1)、改为陈述句:。
(2)、判断。
在()里打“√”或“×”。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鹰很善良,在吃蛇之前还不忘让蛇吃晚餐。
()
6、短文第14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有()、()、()。
从这些动词可以体会到。
(2分)
7、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链条,叫食物链。
你能找出
文中的食物链吗?(3分)
()—()—()—()—()—()
8、读到“死到临头,蛇心里十分悲伤,可他还是一口吞掉了蟾蜍”时,你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3分)。
棉花小学校汤勇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