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_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隐藏了什么惊天秘密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隐藏了什么惊天秘密最后的晚餐是⼀幅画在位于意⼤利⽶兰的桑塔·玛利亚修道院餐厅墙上的壁画。
即使是在列昂纳多那个时代,⼈们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这幅画创作于1495年到1497年间,可是不到20年的时间,就开始污损,根据当时的记载,它有15x29英⼨⼤⼩,⽤蛋彩画法涂抹在⼲⽯膏上,在主要的涂层下⾯,是⽤微红的线条打下的结构草图。
《最后的晚餐》在表现门徒们对他们中有⼀个⼈出卖了耶稣⽽表现出惊讶表情的场景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没有任何另外⼀幅相同题材的绘画,能够这样丝丝⼊扣的把握细节。
那么在这样的杰作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惊⼈秘密呢?克⾥夫·普林斯和雷恩·⽪克奈特在他们的《圣殿骑⼠启⽰录》⾥有下列⼏点可以说明,作品中隐藏⼀些可疑的象征符号。
第⼀个秘密:约翰还是抹⼤拉?对画⾯作⼀番仔细的观察后,我们就会发现,耶稣的右⾯的⼈是⼀个⼥性的形象,或者说⾄少是雌雄同体,很多⼈都怀疑是玛利亚·抹⼤拉。
另外⼀点⾮常明显的是,耶稣和抹⼤拉的⾐服颜⾊是对应的。
耶稣穿着⼀件红罩⾐,披着⼀件蓝⽃篷;抹⼤拉穿着⼀件蓝罩⾐,披着⼀件红⽃篷。
⼀阴⼀阳。
普林斯和⽪克奈特甚⾄说这个⼈物的束腰外⾐已经烘托出了⼀个⼥⼈的胸部。
确实,列昂纳多不反对给画⾯⼈物赋予⼥性特征。
甚⾄给⼀些男性⼈物也画出了⼥性的形象。
例如,当您细致的观察达芬奇的著名画作《施洗者约翰》时,就会看到他⼏乎是⼀个雌性同体的形象。
第⼆个秘密:V和M的疑问与第⼀个秘密相关的是,为什么在《最后的晚餐》⾥,耶稣和约翰(或者说玛利亚·抹⼤拉)朝向不同的⽅向,摆成⼀个V字形,⽽他们的⾝体⼜组成⼀个字母M,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和什么符号有关吗?普林斯和⽪克奈特认为耶稣和约翰的形体符号恰恰说明,这⾥所谓的约翰实际上应该是抹⼤拉的玛利亚,V字形象征了神圣⼥性的符号(甚⾄是圣杯,毕竟,餐桌上没有圣杯的出现也是⼀件⾮常怪异的事),⽽字母M代表了玛利亚·抹⼤拉。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请阅读全文,并逐段 请阅读全文, 请阅读全文 进行概括
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画中的故事情节 画中的故事情节 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画的背景和空间处理 画的背景和空间处理 作者资料积累的过程 作者资料积累的过程 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主旨 画家在画中所表达的主旨 画的遭遇
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 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 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 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他曾说过: 绘画的最大奇迹, 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 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即在形 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 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 没有截然的分界, 蒙娜丽莎》 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 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美的追求 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美的追求, 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美的追求,由 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 芬奇而登峰造极. 于达 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 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 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 冷漠使他十分伤心.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 1519年客死异国 冷漠使他十分伤心.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 终年67 67岁 终年67岁.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芬奇《最后的晚餐》
朱伯雄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 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能即席作 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 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 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他一心想把他的艺术和 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31岁时为大公的父亲 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31岁时为大公的父亲 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 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 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 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年法军入侵时被毁, 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 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 这就是《最后的晚餐》 如果说《最后的晚餐》 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 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蒙娜丽莎》 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 上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作品使达 上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 垂青史. 垂青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最后的晚餐》是由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于1495-1498年之间创作的一幅壁画,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整幅画长约15米,宽约4.2米,在位于意大利米兰圣安东尼大教堂的“宗徒堂”中,占据着一面墙的正中央。
《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在伯达尼旅店与十二个门徒共进晚餐前,对十二个门徒说出的“今晚你将会离开我”的情景。
画中有耶稣坐在中央,左右围绕着十二个门徒,他们都在把手和杯子伸向耶稣,表达着他们的不舍,耶稣也在深情的看着门徒们。
画中使用了淡雅的色调,而且色彩的分布上突出了耶稣的神圣形象,他的身上穿着金色的外衣,背景中还有浅绿色的天空,再加上耶稣周围门徒们的投射光,给人一种神圣、宁静的感觉。
《最后的晚餐》融合了达·芬奇的绘画技法和他的科学观点,它不仅表现出精确的细节,而且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达·芬奇艺术风格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8课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教学目标1.欣赏达·芬奇经典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在构图、色彩、人物动态及面部表情丰富传神的美感、绘画技法上的审美特点,感受达·芬奇在这幅画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行为与邪恶势力的情感。
以此了解和感受艺术大师辉煌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在科学方面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崇敬大师和珍爱世界经典艺术的情感。
2.体会文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作用,文画对照,赏析画中人物的神态和心理。
说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
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我们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
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
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
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大师在构图上的特点,能结合文中神态和心理描写,看图讲述这幅画所展示的故事,领会大师讴歌正义鞭挞邪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图文了解大师如何生动地展开人物心理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故事的寓意。
2.难点:图文对照,赏析表现耶稣和犹大两人神态与心理的语句,把握作品正义与邪恶对立的主旨。
教学过程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
重点读描写犹大和耶稣神态和姿态表现出来。
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袋,我们也能通过达人不同的右呼应。
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对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之一。
这幅壁画描绘了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上的场景,展现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描绘。
本文将介绍《最后的晚餐》的背景、构图和艺术价值,并探讨它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最后的晚餐》创作于15世纪末,是达芬奇在米兰圣玛利亚大教堂修道院的修道士餐厅内进行的。
这幅壁画长约4.6米,高约8.8米,占据了整个餐厅的一面墙壁。
达芬奇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湿壁画技法,这种技法使得画作更加持久耐用。
作品的构图非常精妙,画面中的人物被安排在一张长桌前,耶稣坐在中央,十二个门徒分列两侧。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透视和光影处理,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耶稣的形象被放大,身体呈三角形状,突出了他的重要性和威严。
而其他人物则通过姿态、表情和手势来表达各自的情感和个性。
《最后的晚餐》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巧,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刻的人物情感和宗教意义。
画面中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透露出各自的内心世界。
耶稣的面容慈祥而庄重,他的手势预示着自己即将被出卖和受难。
而门徒们的表情各异,有的惊讶、有的愤怒、有的疑惑,展现了他们对耶稣的言行的不同反应。
此外,画面中的细节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例如,耶稣和犹大之间的空间被一把刀切断,预示着犹大将要背叛耶稣。
而画面中的食物和餐具则象征着圣餐的仪式和耶稣的身体和血。
这些细节的运用使得《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幅富有宗教和象征意义的作品。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构图和绘画技巧成为了后来艺术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同时,它也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例如,巴洛克时期的画家卡拉瓦乔在他的作品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构图和光影处理,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总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作品。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
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
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
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
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
”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
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画家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
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
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资。
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达·芬奇说了停笔的原因。
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
这时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
后来米兰大公来看芬奇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赏析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 ——1519 )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意大利的三大代表性人物,达·芬奇是集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植物学家、音乐家于一身的博学家和艺术家,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型通才。
他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杰作之一,其中包括著名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今天我们来详解一下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后的晚餐》这件旷世杰作的创作、保护、构图及人物背后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画家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该画尺寸是421X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构图时,达·芬奇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连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
《最后的晚餐》题材取自圣经故事。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整理版]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赏析[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43cb5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3.png)
《最后的晚餐》赏析摘要:“最后的晚餐”是耶稣神话中颇为重要的一个,有关这一故事的绘画作品也有很多。
其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副。
而历来对它的评价也最为丰富,本文将从几个细节对《最后的晚餐》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细节出现的原因做出探讨。
关键字:《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文艺复兴正文:最后的晚餐,在基督神话中为最重要的故事,历来为画家们描绘。
在比较详细的西洋美术史上,足足可以列举几十副著名的《最后的晚餐》。
莱昂纳多•达•芬奇(Lanonardo da Vinci,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太才艺术家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的代表,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典范。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直是像先知那样地展望未来,为艺术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不知疲倦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最后的晚餐》创作时间大约为1495-1498年,现存于意大利米兰的多明尼加修院的圣母感恩礼拜堂的餐厅墙壁上。
它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的辉煌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关于这副画的鉴赏与评论早已多不胜数,本文也将选取两个小的方面谈一下对这副画以及对达•芬奇的看法,也许观点不够独到,但也算是对大师及其作品研析的一点体会吧。
一这副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居于画最中间的耶稣,他说完了那句话之后,摊开了双手,并垂下了眼帘,眼神淡然。
有很多评论说这是一个“悲伤的姿势”。
但我觉得,这时耶稣的心态该是古井水般波澜惊不起。
这一点,不仅是从画中门徒的手足无措以及惊恐之余仍握紧卖主钱袋的犹大,在表现手法上应与中心人物耶稣形成鲜明对比的需要,同时也在说明着这样一个事情——“如果生命预告死亡,将会有什么表情?”③既然已经注定,而作为世人所谓悲剧中主角的神——甚至只是一个智慧渊博的人,都会这样淡定的吧。
预知死亡,不再只是宗教的训示;预知死亡成为达芬奇绘画世界中生命的必然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 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
在所有门徒中,圣.约翰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 主人的话。约翰形容俊俏雌雄难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身份也一直是个谜,众说纷 纭。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把水果刀,就在叛徒犹大的背后,偶然中对准了犹大的肋部。 那把握着刀的手却难以确定是谁的,有人说是约翰的,有人说是彼得的,还有人说是耶稣 的,这也是这幅画的秘密之一。就连耶稣身后的一个半月形的窗户亦包含着一个数学的和 占星术的谜。
作品简介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圣 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 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 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 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 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 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 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 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 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 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 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
创作过程
达·芬奇没有采用一般的处理方法来对待它。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人感觉房间随画 面作了自然延伸。图可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我们可以看到,越靠近 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而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 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 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想.就好象一个双耳失聪的人,虽然他听不到声音,但是依然可以从说话人的动作姿态以 及口形中揣度说话的内容!”达·芬奇是这样主张的,他也这样做到了。在这幅画中发挥 的淋漓尽致!在这静止的油画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没有任何动作的呆板的人,相反,从 每个人的不同神态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人物的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整件事的全过 程,耶稣是怎样镇静的说出那句让人震惊的话,菲利普是怎样一跃而起,犹大当时有怎样 的心理活动…
让我们从画中人物的各种反应及表情来看看达·芬奇是怎么样构思这一题材的。
历史价值
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 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上得到了空前 有效的体现。
“一幅人物画的成功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从他们的姿势中觉察他们的思
他所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 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为了完成犹大这个人物形象,达·芬奇可谓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 了很久,最后选取了院长作为模特儿,他和达·芬奇要塑造的人物犹大一样都很贪婪金钱, 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达·芬奇的作品 的。
画面中的所有人物,他们惊恐,愤怒,唯肖。我们仿佛能透过表情看到他们的内心活动。这是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 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所以才能通过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 的心理活动并将其表现出来。这是在他之前一些画家的《最后的晚餐》所不能比拟的。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 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
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 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 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
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 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神情平静,作出忧愁状。火性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位 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而犹大,听了耶稣的话后,他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 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紧握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即使没有钱袋我们也可以 通过达·芬奇绘画的特点找出这个罪恶的叛徒。
最后的晚餐赏析
作 者:达·芬奇
作者简介: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 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1519年5月2日卒于法国昂布瓦斯附 近。 小时候的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感兴趣,在学习数学时经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 在音乐方面,达·芬奇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 弹自唱,在为米兰公爵演奏竖琴时,还自制乐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乐师。达·芬奇体 格健壮,爱好各种体育活动,善训马,曾力挽狂奔之马,。在辩论中,能使最强的对手甘 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书写作画。 达·芬奇爱好颇多,但绘画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却无与 伦比,每日放学回家扔下书包,便拿起画笔,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画面上,被人称为小 画家。 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del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 代中期个人绘画风格逐渐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还从事 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 他的代表作。 1500年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 《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1507年再去米兰 ,并服务于法国宫廷。1513 年移居罗马,1516年又到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死 后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 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 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画面内容
左边一组是由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买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
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对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 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
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个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 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