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1. 前言边坡工程是指地质灾害治理中对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工程性措施。
边坡工程在进行构筑时,需要对边坡的变形进行监测,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概述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工程的问题,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水平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水平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侧向位移情况。
(2)垂直位移监测:对边坡工程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的垂直位移情况。
(3)变形速率监测:对边坡工程的变形速率进行监测,了解边坡变形的速度情况。
(4)裂缝监测:对边坡工程的裂缝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边坡的裂缝问题。
3.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在边坡工程变形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全站仪监测技术、GPS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全站仪监测技术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全站仪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全站仪:首先在测量点附近设置好全站仪,进行水平校准和垂直校准。
② 观测目标:使用全站仪对边坡工程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下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③ 数据处理: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情况。
全站仪监测技术能够实现边坡工程的实时监测,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度高、数据处理简便等优点。
(2)GPS监测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测量的技术,适用于边坡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
GPS监测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 设置GPS测量点:在边坡工程的监测点附近设置好GPS测量点,确保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
如何进行边坡工程测量和监测

如何进行边坡工程测量和监测边坡工程测量和监测在土木工程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确保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既保护环境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边坡工程测量和监测。
一、边坡工程测量的目的边坡工程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边坡的几何形态和变形情况。
首先,需要进行边坡地形的测量,包括高程和平面坐标的测定。
其次,需要对边坡内的土体进行测量,以了解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
最后,还需要进行边坡的变形监测,以及对边坡上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测定。
二、边坡工程测量的方法1. 边坡地形测量边坡地形测量通常使用全站仪等先进的测量设备。
首先,需要选择测站点,并安置好基准点。
然后,通过测量仪器测定目标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值。
最后,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绘制出边坡的地形图和剖面图。
2. 土体测量对于边坡土体和岩石的测量,通常采用实地取样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取样,可以测定土体的含水率、容重、孔隙比等物理性质。
同时,还可以进行岩土试验,测定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3. 边坡变形监测边坡的变形监测一般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记录和监测边坡的位移、倾斜、沉降等变形情况。
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边坡工程监测的目的边坡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形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护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提供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设计的基础数据,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1. 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边坡的测量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边坡的变形特征和变形规律。
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参数,可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边坡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2. 预警和防护边坡监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到边坡的变形情况,当发现边坡发生大幅度的位移或倾斜时,可以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些预警系统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前言河道边坡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河道安全和保护沿岸农田、居民用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道边坡的变形问题是一个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测和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将就河道边坡变形监测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对象本方案主要针对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包括河道两岸的土地坡体、岸坡、支护结构等。
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防止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
三、监测方案1.监测方法(1)地面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全站仪、GPS、测量仪等设备进行定期的测量,了解地面的高程变化和位移情况。
(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摄影进行监测,获取河道边坡的整体情况,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
(3)局部监测:采用倾斜仪、应变片等设备进行局部监测,重点关注可能发生变形的部位,及时发现问题。
2.监测频次(1)地面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测量,每月进行一次监测点检查。
(2)遥感监测:每年进行两次遥感影像获取和分析。
(3)局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监测和检查。
3.监测指标(1)地面监测:主要监测地面的变形情况,包括高程变化和位移。
(2)遥感监测:主要监测河道边坡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比前后影像,发现明显的变形迹象。
(3)局部监测:主要监测可能发生变形的部位,关注河道边坡的局部变形情况。
4.监测技术(1)地面监测:全站仪、GPS和测量仪等设备。
(2)遥感监测: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和分析技术。
(3)局部监测:倾斜仪、应变片等设备。
四、监测方案实施流程1.监测点布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并进行标记。
2.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频次,定期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河道边坡的变形情况。
4.监测报告输出: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监测报告,并汇报给相关部门。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内容 和技术手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一、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v 1.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 v 2.监测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地面变形监测和
地下变形监测,物理参数如应力等参数监测,环境 因素如地下水、天气、地震因素的监测;监测的工 作量大,工种复杂,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必须是多 面手,对于不同的工作都能适应。 v 3.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 4.监测的周期较长,一般不少于2年或更长时间, 有时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主要平台:布设运输矿岩和设备的运输平台 •总体边坡角:从最下部台阶坡面的坡趾到最上 部台阶坡面的坡肩的联线的倾角.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 一、观测站的设置
❖ 1.观测线的设置 ❖ 观测线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控制点和工作点组成。 ❖ 控制点(基准点)应布设在滑体外稳定的地表或边坡上; ❖ 工作点(变形点)设置在滑体上。
用途: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 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3.近景摄影测量法 优点:摄影(周期性重复摄影)方便,外业省时省力; 能同时获得许多观测点的空间位置。 缺点:精度较低。 用途: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 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 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监测PPT课件

.
7
边坡工程施工监测的内容
序号 监测内容
第 21 节
地表位移、裂 缝
监2 测 内3 容4 与 方5 法
地下位移、裂 缝
地声 应变 地下水位 孔隙水压力 河、库水位 泉流量 降雨量
6
地温
地震
2020/12/29
监测方法 前方交会法、视准线法、水准法、
测距三角高程法等 近景摄影测量法 测缝法 GPS法 测斜法 沉降法 重锤法 测缝法 量测法 应变计量测法 水位自记仪法 压力计量测法 量测法 量测法 雨量计法 记录仪法 地震仪法
监 优点,适用于边坡变形的中、长期监测。 测 •电测法一般采用二次仪表监测,将电子元件制作的传感 内 器埋设于边坡变形部位,通过电子仪表测读,并将电信 容 号转换成测读数据。 与 •电测法技术先进,仪表灵敏度高,监测内容广,但受环 方 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选用电测仪表时要结合具体的 法 监测环境,保证监测仪表的长期稳定性和监测成果的可
.
监测仪器和仪表 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自动全站仪等
陆摄经纬仪等 游标卡尺、测缝仪、伸缩自记仪等
GPS接收机等 测斜仪、多点倒锤仪、倾斜计等
下沉仪、收敛仪、水准仪等 重锤、坐标仪、水平位错计等 三向测缝仪、位移计、伸长仪等
声发射仪、地震仪等 管式应变计、位移计、滑动测微计等
地下水位自记仪等 孔隙水压力计等 水位标尺等 三角堰、量杯等
•GPS已经在许多重要工程的变形监测中得到应用
2020/12/29
.
12
仪表监测法(1)
•采用精密仪表监测边坡地表及深层的位移、沉降及倾斜、
第 裂缝相对变化、地声、应力应变和环境因素等。 2 •按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仪表监测法(简称机测法) 节 和电子仪表监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种方法都具有仪
[工学]第9章 边坡工程监测
![[工学]第9章 边坡工程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074099320b4e767f5acfce37.png)
方法
点位 中误差 (mm) 测角 中误差 (″ ) ±1.0 ±1.8 ±1.8 ±2.5 交会 交会 边长 角(˚) (m)
±3
±5
≤200
≤250
30-120
60-120
±2
±3
≤500
≤500
70110 60120
±1.8
±2.5
±2
±3
≤500
≤700
40-140 60-120 40-140
淮 海 工 学 院
11
2019/1/29
仪表监测法(1)
第 2 节 监 测 内 容 与 方 法
•采用精密仪表监测边坡地表及深层的位移、沉降及倾斜、 裂缝相对变化、地声、应力应变和环境因素等。 •按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仪表监测法(简称机测法) 和电子仪表监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种方法都具有仪 器便于携带、监测精度高、测程可调、监测成果直观等 优点,适用于边坡变形的中、长期监测。 •电测法一般采用二次仪表监测,将电子元件制作的传感 器埋设于边坡变形部位,通过电子仪表测读,并将电信 号转换成测读数据。 •电测法技术先进,仪表灵敏度高,监测内容广,但受环 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选用电测仪表时要结合具体的 监测环境,保证监测仪表的长期稳定性和监测成果的可 靠性。
2019/1/29
淮 海 工 学 院
20
监测方案的优化工作
第 3 节 监 测 技 术 设 计
•在确定监测方法方面,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及监测环 境,选择相适应的监测方法,仪器监测和宏观监测相结合, 人工直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 •在监测仪器使用方面,做到电子仪表和机械仪表相结合,仪 表精度高、低相结合,统筹考虑安排。 •在监测内容方面,应根据工况与边坡的空间形态,选择关键 的监测部位,合理布置监测网点;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力 求表部和深部相结合,几何量和有关物理参数监测相结合。 •在确定观测精度方面,应结合边坡工程的监测项目、设计要 求、监测方法、监测部位等要素,参考现有的有关技术规范 和规程。 •在确定观测周期方面,应主要根据边坡体处于不同变形发展 状态和不同监测手段的性质确定或灵活调整。参数监测相结 合。
边坡工程监测方案

边坡工程监测方案一、概述边坡工程是指山体、河流、公路、铁路、城市地质和土木工程等的交叉工程。
边坡是地表土壤或岩石的一个斜面,它必须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原定的位置上,以便支撑附近其他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
边坡工程监测是为了掌握边坡工程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发展中的问题,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监测目的1. 监测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2. 监测地下水位,判断其对边坡工程稳定性的影响;3. 了解自然因素对边坡工程的影响,包括雨水、地震、地质构造等;4. 监测工程运行状况,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监测内容1. 形变监测:包括边坡的垂直、水平和横向位移、变形速率等;2. 应力监测:测量边坡内外的应力变化,包括地表压力、岩石裂缝变化等;3. 地下水位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深度、变化情况,判断其对边坡工程的稳定性的影响;4. 雨量监测:监测降雨量、降雨强度,及时发现雨水过多造成的边坡冲刷;5. 温度监测:测量地表和边坡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6. 风速监测:观测周边风速和风向,判断风对边坡的影响;7. 地质构造监测:对地质构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对边坡工程的影响;8. 视频监测:安装摄像头对边坡进行持续监测,记录并观测边坡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方法1. 定点监测:安装传感器在边坡关键点,通过连续监测数据,实现对边坡的实时监测;2. 定时监测:固定监测周期,进行全面检测,得到较为准确的监测数据;3. 长期监测:保持长期监测,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4. 现场监测:安排专业人员对边坡现场进行监测,观察地质因素和自然因素对边坡工程的影响;5. 远程监测:通过网络、卫星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测,及时获得边坡的运行状态。
五、监测数据处理及应对措施1. 数据处理:收集、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形成监测报告;2. 分析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化、定性化分析,判断边坡工程的稳定性;3.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修缮、加固、增设排水设施等;4. 预警处理:及时发布边坡预警信息,避免边坡工程发生危险;5. 提高监测水平:不断改进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精度和及时性。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监测和预警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监测和预警边坡变形监测和预警是测绘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工程的不断扩大,边坡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监测和预警。
1. 引言边坡工程是指在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山体或土堤进行切割和开挖,以便满足城市发展和工程需求。
然而,由于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边坡面往往会发生变形和滑坡等不稳定现象,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这种背景下,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边坡变形监测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2.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边坡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测量和遥感监测两种方法。
现场测量通过安装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的变形监测。
这种方法对于关键部位的变形监测效果非常理想。
然而,由于需要人力和设备进行现场观测,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且只能监测到特定点位的变形情况。
相比之下,遥感监测技术则通过卫星、无人机等设备获取大范围的影像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以获取边坡的变形情况。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范围广等优势,成为现代边坡变形监测的主流方法。
3. 遥感监测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可以获取到边坡的全局变形情况,包括变形区域的分布、范围和速度等。
这对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工程安全性评估非常重要。
其次,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影像数据和三维模型,进一步揭示边坡变形的微观细节,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边坡的变形机理和演化规律。
此外,遥感监测技术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建立边坡变形数据库,分析边坡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边坡变形预警技术边坡变形预警是指在边坡发生变形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以预防和减轻灾害发生的技术。
测绘技术在边坡变形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建立边坡变形的预警模型,识别出变形的警戒阈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监测实施和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
一. 监测工作的实施 1.地面位移监测工作 ●地面选点及布臵 ●监测点制作 ●量测实施 ●资料汇总及报表形成 2.地下位移监测和滑动面测量 ●钻孔 ●元件埋设及初始量测 ●量测实施 ●资料汇总及报表形成 3.环境因素监测 ●地下水位长期观测 ●降雨量统计 ●其它,如地温及地下水浑浊程度和化学组份的变化及流量 ●声波测试 ●振动测试 ●其它测试的实施
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 建筑物变形特征; 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 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 用途:用于已有滑动迹象的病害边坡的监测; 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 趋势; 仪表观测的补充。
第四种情况是各测点移动向量方向与大小的变化无一 定规律,则可以认为岩体滑动不是整体滑动,而是有 两个或多个滑落体,如果每个滑落体有足够的观测点 (不少于3个),且分布在滑体的上、中、下不同部位, 亦可按上述方法分别求得滑动面。
5.边坡滑坡预报
1.滑坡地点的预报 2.滑坡体形态和规模的预报 3.滑体发生时间的预报 *初始期 *恒速变化期 *加速变化期(速度-时间曲线)
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 GPS的特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 优点: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 观测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观测; 可同时测定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和速度; 在测程大于10km时,精密优于光电测距仪。 缺点:价格贵。 用途: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 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3.近景摄影测量法 优点:摄影(周期性重复摄影)方便,外业省时省力; 能同时获得许多观测点的空间位臵。 缺点:精度较低。 用途: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 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 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
3.分析报告 一般分析报告中应含以下内容: ●工程地质背景 ●施工及工程进展情况 ●监测目的、监测项目设计和工作量分布 ●监测周期和频率 ●各项资料汇总 ●曲线判断及结论 ●数值计算及分析 ●结论及建议
§9.6 露天开采边坡监测
露天开采是国内外矿山开采的普遍形式。露天矿边坡安全 和排土场的安全至关重要。 矿山边坡是一种临时性或半永久性边坡,设计较为保守。
2.前方交会法
应使用J2级以上的经纬仪以全圆观测法测定水平角,水平角 测量的各种限差不能低于四等三角测量的限差要求。 高程测量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3.观测程序
(1)观测站联测。 (2)正常观测。 警戒观测:若发现观测点累计下沉量达20mm时,可 认为边坡开始滑动,需进行全面观测。全面观测包括测 点的高程和平面位臵测量。 滑动期观测:一般1-3个月进行一次水准测量,3 -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滑坡后观测:包括观测点平面位臵、高程及滑体的 大小、滑落时间等。并在滑坡区平面图上表示出滑动面、 裂缝位臵、凸起、凹陷等变形发生的部位,时间及有关 测量数据。
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地表变形 位移和沉降 监测内容: 2.地声 地音量测 3.地下变形 4.应变 5.水文 位移和沉降
观测地下水位 观测孔隙水压 测泉流量 测河水位
测降雨量 测地温 地震监测
6.环境因素
监测方法: 1.简易观测法 2.设站观测法 3.仪表观测法 4.远程监测法
(一)简易观测法
(二)设站观测法
要点: ●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 ●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臵固定观测站; ●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 1.大地测量法 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 双边距离交会法。 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距法。 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 量程不受限制; 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十; 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测线剖面图
测 区 平 面 图
2.滑落面及其确定方法
第一种情况,观测点的移动向量大致相同,其方向有规 律,说明滑坡是以整体进行,滑动面大致是圆弧形。
第二种情况,各移动量大致 相等,且方向相同,说明滑 体可能是以整体形式沿平面 结构面发生。
第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各移动向量都是大致水平 方向,结合结构面的埋藏 特征,说明边坡破坏可能 属于倾倒破坏。
智利丘基卡玛塔铜矿位移-时间图
速度-时间曲线图
再见
1-控制点 2-工作点 3-观测线 露天矿边坡观测线的布设
观测站(变形区域)应布臵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段。 观测线的条数取决于滑坡范围(监测范围)的大小、边坡 岩石力学性质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至少三条。 对特征点进行专门监测,当发现有移动时,可在其上、下、 左、右增设观测点,以便准确确定边坡移动范围。 水准基点不需要建立严格统一的高程控制系统。可以每2~ 3个台阶在非移动区建立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 为确定工作点的矿区统一高程值,可用等外水准进行各组 水准基点间的连测。 如果采用交会法观测,则观测点的布设可以更加灵活,观 测线上也可不布设控制点。
二、露天矿边坡观测方法
1.导线法
观测点埋设10~15d后进行 1)观测站的控制点与露天矿基本控制网点(平面与高程)进行联 测,平面联测工作可按5”小三角或5”导线要求进行,高程联测按 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 2)观测站控制点联测后,即可按露天矿I级导线和露天矿I级高程 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测量,首次观测需要独立进行两次,如果两 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均符合露天矿I级导线的精度要求,高程闭 合差均不大于± 35 L (L为导线总长,k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原 始数据。
(三)仪表观测法
特点:监测的内容丰富,精度高,测程可调,仪器便于携带; 可以避免恶劣环境对测试仪表的损害; 资料直观可靠,能连续观测。 用途:适用于中、长期监测 内容:用精密仪器仪表对变形斜坡进行地表及深部的位移、倾 斜(沉降)动态,裂缝变化及地声、应力应变等物理参数 与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 分类 : 按所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仪表观测法(简称机测法) 和电子仪表观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类。
一、监测设计的原则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 ●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二、测点布点原则
监测点的布臵一般有以下 三个步骤: 1、测线布臵 圈定主要的监测范围; 估计主要滑动方向,按滑动方 向及范围确定测线; 选取典型断面,布臵测线; 再按测线布臵相应监测点。
二. 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
1.监测的报表 ●监测日报表(如表6-2); ●阶段性报表(如表6-3); ●监测总表(如表6-4)
2.相关图件 ●各监测项目时程曲线(如图6-4); ●各监测项目的速率时程曲线; ●地表位移变形矢量图(如图6-5)和等值 线(如图6-6); ●各监测项目在各种不同工况和特殊日期 变化发展的形象图(如图6-7,图6-8)
(四) 远程监测法
远程监测法特点:远距离无线传输。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 全天候观测; 省时、省力、安全。 缺点:传感器质量不过关; 仪器的组装工艺和长期稳定性较差; 运行中故障率高; 很难适应野外恶劣的监测环境; 数据传输有中断; 数据可靠度难以使人臵信; 价格昂贵。
(五)边坡工程监测仪器简介
说明: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测线可采用十字型布臵; ●测线十字型布臵时,深部位移监测孔通常布设在主滑方向上;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放射型布臵更适用。 ●测线放射型布臵时,在不同方向交叉布臵深部位移监测孔。
2、监测网形成: 考虑平面及空间的展布,各个测线按一定规律形成监测网; 监测网的形成可能是一次也可能分阶段形成; 监测网的形成不但在平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空间上的展布。 3、局部加强,加深加密布点: 可能形成的滑动带; 重点监测部位和可疑点。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朱宝训 测量与国土信息系
9.3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内容和技术手段
一、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1.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 2.监测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地面变形监测和 地下变形监测,物理参数如应力等参数监测,环境 因素如地下水、天气、地震因素的监测;监测的工 作量大,工种复杂,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必须是多 面手,对于不同的工作都能适应。 3.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臵要随之变动; 4.监测的周期较长,一般不少于2年或更长时间, 有时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观测内容包括: (1)边坡面上移动值的大小和分布,移动的过程和规律; (2)滑动面位臵、形状、滑体的大小、滑动方向; (3)边坡移动对坡顶及其附近各种建筑物的危害程度; (4)加固措施的效果。
主要平台:布设运输矿岩和设备的运输平台 总体边坡角:从最下部台阶坡面的坡趾到最上部 台阶坡面的坡肩的联线的倾角.
倾斜计示意图 位移计示意图 固定型倾斜计示意图 水压计量测示意图 钻孔伸长计示意图
倾 斜 计
§9.4 监测方案设计
边坡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监测内容--测什么; ●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 ●施测部位和测点布臵--测哪里; ●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 ●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三、边坡工程监测周期与频率 施工的初期爆破阶段:1次/1~2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 施工阶段:1~2次/周;(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 运营阶段:1次/2月,雨季:1次/2月。 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