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

青蟹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彭张华一、青蟹养殖技术要点(一)养殖场地选择得当是成功的关键1.水质及底质:海水交换良好、风浪平静、无污染源的内湾中高潮区或高潮区,底质为泥沙底沿海和河口地区,最好有淡水源,盐度适宜范围8~26。
养殖塘主要理化指标:pH值控制在7.8~8.6,最适盐度8~26,溶解氧5毫克/升,氨氮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4毫克/升以下,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
2.水位和蟹池形状:池底以锅底形为好,挖中央沟和环沟,沟深0.5~1.0米、宽2~6米,沟滩面积比1∶3,沟渠与闸门相通。
进水闸处安装过滤网、排水闸处安装防逃网。
根据蟹的习性保持夏凉冬暖,池水保持在0.7~1.0米,最深可蓄水2米以上;池塘进排水便利。
3.防逃设施要完善:池塘的堤坝四周内侧设置油毛毡、塑片、水泥板、聚乙烯网片等防逃设施,高度为50厘米。
(二)选择优良苗种1.蟹苗来源有天然捕捞的苗种和人工培育的苗种,以天然苗种为主。
自然海区苗种4~11月均有,夏季苗发汛期5月初~7月底,秋季苗发汛期8月中下旬~10月底。
人工培育的苗一般在5~6月份。
2.质量要求人工培育的苗种大部分稚蟹变态为C4期后,规格5000只/千克以下,壳硬、色青、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甲壳宽10毫米。
3.苗种要选择浙江一带尤其是三门湾青蟹,具有“金爪绯钳、青背黄肚”鲜明特征,肉质细嫩、鲜美、有点甜。
该蟹苗螯钳饱满,螯黄钳红,呈椭圆形,甲壳青绿且有光泽;而广东福建等南方青蟹苗则螯钳尖长,呈暗红色、长方形,甲壳缺少光泽且有花斑。
一方面南方青蟹苗不适宜江浙一带养殖,尤其是冬季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无法正常越冬;另一方面该蟹养成品质不如浙江本地青蟹。
4.苗种放养前一定要严格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杀灭体表病菌。
可以用“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浸泡苗种15分钟,或用纯淡水浸泡15~30分钟,该场青蟹放养密度控制在4.5只/平方米。
青蟹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青蟹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提供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丰富人们的餐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蟹养殖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涵盖了青蟹的选种、放养、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取对青蟹养殖的全面了解。
正文:一、选种选择优良的青蟹品种是青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前提。
一般情况下,体型较大、肉质丰满、壳色均匀的青蟹品种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免疫力强、抗逆性好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保障青蟹的健康成长。
二、放养环境在进行青蟹养殖之前,需要先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
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或者养殖箱,池塘的水质要求清澈且稳定,氧气丰富,这样有助于提高青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
同时,在放养时还要根据青蟹的喜好选择适宜的沙质或泥质底质,以满足青蟹的生存和活动需求。
三、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青蟹养殖的关键。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中的溶解氧、PH值、温度、氨氮等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整或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更换水源等,保障青蟹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状况。
四、饲料投喂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对于青蟹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饲料时,要考虑青蟹的口感、口器适应性及消化吸收能力,一般来说,青蟹的饲料主要由浮游生物、微生物和人工饲料等组成。
根据青蟹的年龄和生长阶段,合理配比不同种类和比例的饲料,保证青蟹吃得饱合吃得好,促进其生长发育。
五、疾病防治青蟹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如白化病、贝母病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并遵循养殖管理规范,及时清理废料、杂草和死亡的青蟹等,以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另外,不同种类的疾病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合理使用。
总结:青蟹养殖作为一项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品种选种、放养环境、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多个因素。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青蟹作为一种珍贵的水生动物,在养殖业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环境管理、种蟹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科学、高效地进行青蟹的养殖,提高产量和品质。
正文:一、选址与池塘建设青蟹的养殖选址选择在滨海或河流间有盐碱地,营造适宜其生长的环境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并有良好的水质循环系统。
其次,应选择土质疏松的土地,并根据蟹塘的规划与设计量,以便灌溉与冲洗用水。
在蟹塘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地形状况,利用沟槽进行级调整,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确保蟹塘的排水通畅。
同时,充分利用梨树盖膜,可以解决塘底伏塘的问题,并节约用水。
二、青蟹的环境管理为了优化养殖环境,以提高养殖效益,需要对青蟹的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应进行适宜的塘底抽排以及水面增氧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洁与充氧。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蟹塘中有无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在蟹塘中添加适量的灵洁、维生素等相关加入剂,对蟹苗有良好的生理调节作用。
同时,合理设置光照和光照时间,以增加蟹的食欲和养分吸收能力。
三、种蟹与饲养管理3.1 种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种蟹是青蟹养殖的基础。
应该选取健康、体壮、未受过感染的雌蟹作为种蟹。
为了提高其产仔和孵化质量,种蟹应该达到成熟的龄期和体型。
在选购过程中,应严格审查种蟹的来源和健康状况,确保其没有携带寄生虫、疾病和其他病菌。
3.2 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青蟹的饵料特性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青蟹喜食多种饵料,如剩饭、面粉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蟹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适当增减饲养量,以达到高效的养殖效果。
此外,蟹塘水面在蟹苗放养之前要进行墒调整,保证水面的酸度、碱度、含氧量等达到最佳状态。
而蟹苗的放养数量应根据蟹池面积和种蟹密度合理控制,使得每只蟹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四、注意事项4.1 青蟹的疾病防治青蟹的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侵袭,如白节点病、软壳病等。
青蟹要怎么养

青蟹要怎么养青蟹的学名为锯缘青蟹,俗称虫寻、蝤蛑。
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梭子蟹科,青蟹属,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
不过要怎么养青蟹才是最好的呢?接下来就跟着店铺一起去看看吧。
青蟹怎么养1.投饵技术(1)饵料种类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因此,要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
常用饵料有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饵料。
其可食饵料的种类较多,可根据当地的实际资源情况选择,只要无毒无害、青蟹喜欢觅食的廉价饵料,都可作为保障供给的饵料源,但要求饵料必须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切不可投喂,否则会严重影响青蟹的健康生长。
(2)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如浙江沿海(温州、台州一带)5月~6月和9月~10月水温较适宜,青蟹的摄食量会增强,应多投饵;7月~8月高温期水温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后水温明显偏低,青蟹摄食量会减弱,则应少投饵。
在大水潮或潮涨时,青蟹摄食较多,小水潮或潮退后摄食量较少;大水潮换水后,水质好摄食增强,投饵量与平时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浊或天气闷热,食量就下降,这时要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寒冷,水温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动少或不活动,觅食少或不觅食,要注意少投饵或不投饵。
青蟹的摄食量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步增加,但日摄食量与其自身体重之比则会随体重增加而下降。
一般日投饵量与青蟹个体大小的关系和百分比为:蟹甲壳宽3厘米~4厘米,掌握其日投饵量占体重30%左右;5厘米~6厘米时日投饵量为20%左右;7厘米~8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5%;9厘米~10厘米时日投饵量为10%~12%;11厘米以上为5%~8%。
(3)投饵方法饵料要均匀地投放于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边设几处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饵量。
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青蟹是一种生长迅速且口感鲜美的淡水蟹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青蟹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生态养殖技术,并分点列出相关内容。
一、选址与造池青蟹的养殖需要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河流或者人工喷泉等水域。
选址时需要注意周边环境是否有化工厂、明渠排废水等,以免污染养殖环境。
造池是养殖的第一步,需根据青蟹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养殖池的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势和水源,确保池塘有一定的水深和空间。
另外,为了增加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环境,如水草等。
二、选种与苗种管理青蟹的选种是决定养殖成败的重要环节。
在选种时,应选择体形健壮、活力强的青蟹,避免选用身体畸形、有病虫害的蟹苗。
苗种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做好苗种的水质适应工作,将苗种放入养殖池前,先放入一个小容器中,让其逐渐适应养殖池的温度和水质。
其次,要注意保持养殖池中的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酌情添加必要的水质调节剂。
三、饲料与喂养管理青蟹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以满足青蟹的需要。
喂养时应坚持定点、定量喂养,避免大量剩余饲料造成水质污染。
饲料投喂的次数和量也需要根据青蟹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在青蟹处于幼虫期时,投喂次数可以适当增加,而饲料的量则应控制,以促进青蟹的生长。
四、病害防治青蟹在养殖过程中也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因此,病害防治也是生态养殖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青蟹病害有螃蟹软腐病、白斑病、败血症等。
预防病害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
定期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避免蟹苗感染病菌。
另外,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五、水质和水温管理水质和水温是青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蟹对水质和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青蟹的生长和存活。
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和充氧,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等。
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的养殖技术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
面积以2-5亩居多。
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
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种苗放养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
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
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
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最快10多天就可收获。
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最快,放养后18天**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
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
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
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
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
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
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
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
如由于种苗供应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放养要求,可以分批放养。
投饵技术一、饵料的种类青蟹以肉食性为主,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海草嫩芽和海藻类等)。
青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青蟹是一种受欢迎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且富含营养。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如何进行青蟹的养殖。
正文:一、引言青蟹被誉为“海鲜皇后”,广受人们喜爱。
其肉质鲜美、味道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青蟹养殖逐渐兴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青蟹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青蟹的养殖方法1. 场地选择青蟹养殖场应选在水质清洁、水流量大、土壤蓬松的地方,同时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适宜的生态环境既有助于青蟹的生长,也能保证养殖活动的高效运转。
2. 苗种选取选择健康、有活力的青蟹苗种非常重要。
苗种的选择应考虑外观特征如体长、体重等,同时还需注意苗种的性别比例以及种群的分布均匀性。
3. 池塘管理青蟹的养殖可采用池塘养殖方式。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定期的水质检测和水质调整,保持适宜的肥料用量和养殖密度,以确保青蟹的生长和发育。
4. 饲料喂养合理的饲料喂养是青蟹养殖不可或缺的环节。
喂养应注意搭配不同类型的饲料,保持养分的全面均衡,促进青蟹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5. 病虫害防治青蟹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定期巡视,及早发现疾病和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青蟹的健康生长。
三、青蟹养殖的注意事项1. 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青蟹养殖的关键。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水质监测,及时调整水质指标,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有利于青蟹的生长。
2. 饲养管理青蟹的饲养管理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投喂频次,根据青蟹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饲料配比,确保其养分摄入的均衡性。
3. 疫病防控疾病是影响青蟹健康和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养殖场的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处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保青蟹健康成长。
4. 经营管理养殖青蟹还需要合理的经营管理。
定期进行销售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和推广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青蟹的养殖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就能取得丰收的结果。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技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殖方式,因为青蟹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水质、饲料、疾病防治等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水质。
青蟹生长需要清澈、富含氧气的水质,因此需要选择水质好的地方进行养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温,青蟹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30℃之间。
青蟹养殖需要注意饲料的选择。
青蟹喜欢吃小鱼虾、蚯蚓等小型生物,因此需要选择适合青蟹的饲料。
同时,还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青蟹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青蟹养殖还需要注意疾病防治。
青蟹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菌滋生。
青蟹养殖需要注意市场需求。
青蟹是一种高档海鲜,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养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青蟹的品质和口感,提高青蟹的品质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青蟹养殖技术需要注意许多方面,包括水质、饲料、疾病防治等等。
只有注意这些方面,才能保证青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蟹的养殖技术
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
面积以2-5亩居多。
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
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种苗放养
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
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
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
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
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快10多天就可收获。
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快,放养后18天即可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
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
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
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
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
养6-7.5只为宜。
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
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
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
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好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
如由
于种苗供应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放养要求,可以分批放养。
投饵技术
一、饵料的种类青蟹以肉食性为主,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海草嫩芽和海藻类等)。
用来作为青蟹饵料的有:小型的贝类(如蟹守螺、红肉兰蛤、中国绿螂、鸭嘴蛤、偏顶蛤、牡蛎或陆地的蜗牛等),以及小鱼、小虾、小蟹等。
实践证明,用蟹守螺和牡蛎做饵料,饲养效果很好。
每年8-10月,蟹守螺很肥,青蟹**爱吃,经常投喂,青蟹的
卵巢成熟快,肉肥满,质量好。
但一般多采用鱼、贝的混合饵料。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饵料种类,并要求饵料新鲜。
二、投饵量投饵量的多少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青蟹在水温18℃以上时摄食旺盛,到25℃时达**峰,水温降至13℃以下时,摄食量大为减少,降到9℃左右时停止摄食,水温超过30℃摄食量也明显降低。
据有人试验,以小鱼为饵料,青蟹在25℃时的摄食量为体重的17%-20%。
因此在投饵前,要检查青蟹对前次投饵的觅食情况,酌情增
减饵料。
饵料投放过少会影响蟹的生长发育,投放过多则浪费饵料,且易造成水质变坏。
综上所述,应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潮汐等不同情况进行投饵。
一般在4-8月间,气候条件较好,蟹的摄食量**。
另外,在大潮期换水后,蟹
的摄食量更大,应增加投饵量一倍;如遇雨水过多,池水混浊,蟹不便
摄食,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闷热时,蟹的食欲也会减弱;天气寒冷,水温降到9℃以下时,可以停止投饵。
三、投饵方法根据青蟹多为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一天应分两次投饵,早晨5点左右投放一次,投放量为一天投饵量的40%左右;晚上19点再投放一次,投饵量为60%左右。
饵料要投放在池的四周,不能投在池的中央,且要均匀,以免蟹争食引起钳斗而伤亡,还便于检查饵料的食情况及残饵的清理工作。
有的饵料要处理后才能投放。
若用鱼虾做饵料,要求不能变质发臭,以免影响水质和蟹的健康。
大鱼要切碎后投放,壳厚的螺或双壳类要打碎壳后才投放,壳薄的小贝,如红肉兰蛤、短齿蛤、鸭嘴蛤、偏顶蛤、中国绿螂等可投放带壳的活体,这样可避免蟹吃不完而影响水质。
管理措施
饲养期间的管理工作很重要,关系到青蟹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必须要有专人负责,严格管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保持适当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水质是否适当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青蟹的生活和生长发育。
若水量不足,则含氧量低,水温变化大,对蟹的生长不利。
为了使青蟹长得好,必须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因此要勤换水,并控制水位。
1、换水:一般每隔2-3天换水一次,若天气不好时,可适当延长,但**多不能超过7天,以免水质变坏,影响蟹的生长以致生病死亡。
也不需要天天换水,这样反而使水不易澄清,妨碍蟹的摄食。
换水要根据潮汐情况,但不要选择中午阳光太强时进行,以免造成新旧水体温差太大,**好是在早晚进行较合适。
还要控制进水量,不要太猛,以免增加水的混浊度。
换水时要注意盐度,新注进的海水和原蟹池的水盐度相差不要太悬殊。
排水时不要排干,要保持有20厘米水位,否则进水后泥浆会
把蟹淹没,时间稍长就会使蟹窒息。
下雨后要换水一次,防止水质变坏。
2、控制水位:根据青蟹的生活习性,其在不同的季节对水深的要求不同。
冬季一般在退潮时保持水深30厘米左右,涨潮时保持在1米左右。
寒潮来临时要提高水位,夏天炎热时水位增至1.5-2米,若放养密度大时,水位还要相应提高。
**好在蟹池中投放一些江蓠,既可遮荫又可改良水质,还可做饵料。
二、经常检查5-9月间蟹的活动频繁,容易逃走,特别是天气闷热时。
所以要经常检查池堤、竹箔(或竹篱芭)、网片,尤其闸门是否有缺口和漏洞,每收获一次后就要全面检修堤闸一次。
三、观察蟹摄食情况和清除残饵主要观察投放饵料是否适量和蟹的生长情况,以及卵巢的发育程度,并及时清除残饵,以免使水质变坏,影响蟹的生长。
清除残饵的方法是:一般在排水时进行,用六齿耙或锄头在有残饵的地方搅拌,将贝壳捞起,让污泥浊水及残饵随水流流出池外。
四、注意天气变化天气的突变对青蟹的威胁很大,特别是暴雨,会使池水盐度突变,有时会造成全池蟹都死亡。
因此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好与当地气象部门经常联系,提前做好准备,控制水位,以保证蟹的正常生活。
五、病害防治由于气候的关系,如突然下雨,会引起海水盐度变化,使蟹的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突然的变化,以致产生一些疾病。
在蟹的卵巢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症状是雌蟹的卵巢组织腐烂,同时也会引起步足呈类似卵巢的颜色,广东群众常把呈白色的称为白芒病,呈粉黄色的称为黄芒病。
步足基节有颜色后,折断基节流出粘液,其颜色与表面观察的颜色一样。
若池水过淡,步足基节和腹节部位水肿。
发现病蟹后,要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传染,并及时调节池水比重。
另
外对寄生在蟹腹脐的蟹奴和藤壶,要及时剔除。
收获
青蟹在饵料充足和管理周到的情况下,经20-40天的饲养(指150克以上的蟹苗),可达到**肥满度,若是交配的雌蟹,卵巢已充满于头胸甲前侧缘,有的在头胸甲后缘、心区、肠区及腹节的基部,都充满卵子,此时即可捕捞上市。
根据群众的经验,认为在头胸甲前侧缘还留有火柴粗的空隙时,收获较合适,如果卵巢成熟过度,蟹容易死亡,不便存放和运输。
一、收获方法青蟹的收获是采用轮收轮放的形式,即边收获边放种苗。
收获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青蟹在涨潮时集中在闸门附近、企图逃走的习性,进行收获;二是在退潮后放干水进行收获。
1、蟹网捕获法:在温暖季节,潮水初涨时,青蟹常逆着潮水游到闸门处,俗称玩水。
可根据青蟹这种生活习性,使用蟹网在闸门口进行捕捞。
蟹网由木框和网片构成,呈四方形,有一手把,网的大小视闸门的大小而定。
这种捕捞法效果较好。
2、蟹笼捕捞法:蟹笼是用竹篾编成,呈长方形,其高度和宽度与闸门的高度和宽度基本相等,涨潮时将蟹笼放在闸门处,然后打开闸板,放水入蟹池,蟹即逆流而来,进入笼中,待蟹笼装满蟹或者平潮后,方可将蟹笼提起,在起笼前要先关好闸板。
3、退潮干池收获法:这种收获法多用于大收获。
在退潮时开闸排水,池水排得差不多干时,人下池捕捉,所使用的工具是六齿耙和一个椭圆形的小捞网。
操作时从蟹池的一边开始,将六齿耙顺蟹池慢慢地耙动,遇到蟹时,将蟹捞起,用捞网接住,倒入木桶内,再继续耙动。
这种方法效果也较好,但在捕捉时,易被蟹钳伤,要特别小心。
二、运输出售将捕起的青蟹投放木桶后,要放上一些绿色树叶,可防止蟹互相钳伤,**好将蟹及时绑起来,装入竹箩中。
若需长途运输时,在夏天每天将蟹泡入海水中数分钟,这样可以保持3-4天不致死亡;冬天运输时竹箩上要铺席包和稻草,以免蟹受冻,而且蟹口朝箩中间,以免寒风直接吹入口中,使蟹死亡。
冬天这样装运,青蟹离水后每天要适当喷洒一些海水,这样能存活6-7天,但不能将蟹直接浸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