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高效人工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青蟹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青蟹作为一种珍贵的水生动物,在养殖业中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青蟹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环境管理、种蟹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科学、高效地进行青蟹的养殖,提高产量和品质。
正文:一、选址与池塘建设青蟹的养殖选址选择在滨海或河流间有盐碱地,营造适宜其生长的环境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并有良好的水质循环系统。
其次,应选择土质疏松的土地,并根据蟹塘的规划与设计量,以便灌溉与冲洗用水。
在蟹塘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地形状况,利用沟槽进行级调整,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以确保蟹塘的排水通畅。
同时,充分利用梨树盖膜,可以解决塘底伏塘的问题,并节约用水。
二、青蟹的环境管理为了优化养殖环境,以提高养殖效益,需要对青蟹的生长环境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应进行适宜的塘底抽排以及水面增氧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洁与充氧。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蟹塘中有无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在蟹塘中添加适量的灵洁、维生素等相关加入剂,对蟹苗有良好的生理调节作用。
同时,合理设置光照和光照时间,以增加蟹的食欲和养分吸收能力。
三、种蟹与饲养管理3.1 种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种蟹是青蟹养殖的基础。
应该选取健康、体壮、未受过感染的雌蟹作为种蟹。
为了提高其产仔和孵化质量,种蟹应该达到成熟的龄期和体型。
在选购过程中,应严格审查种蟹的来源和健康状况,确保其没有携带寄生虫、疾病和其他病菌。
3.2 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青蟹的饵料特性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青蟹喜食多种饵料,如剩饭、面粉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蟹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适当增减饲养量,以达到高效的养殖效果。
此外,蟹塘水面在蟹苗放养之前要进行墒调整,保证水面的酸度、碱度、含氧量等达到最佳状态。
而蟹苗的放养数量应根据蟹池面积和种蟹密度合理控制,使得每只蟹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四、注意事项4.1 青蟹的疾病防治青蟹的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疾病的侵袭,如白节点病、软壳病等。
海水养殖青蟹苗的人工授精技术

海水养殖青蟹苗的人工授精技术海水养殖青蟹苗的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介入的方法,帮助青蟹繁殖、繁衍后代的技术手段。
青蟹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繁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人工授精技术在海水养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海水养殖青蟹苗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具体内容。
1. 人工授精的背景和意义人工授精是养殖业中常用的一项技术,通过人工操作,将精子和卵子结合,进一步提高繁殖效率和品质。
对于海水养殖青蟹苗来说,由于其繁殖能力较弱,单纯靠自然交配难以保证繁育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
而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人为干预,确保养殖青蟹苗的种群繁衍。
2. 人工授精的步骤与要点(1)选材:首先需要挑选出健康、发育良好的雄性和雌性青蟹。
通过观察外部特征、性腺发育情况,以及对其生殖腺进行解剖查看,判断其适宜的繁殖阶段。
(2)取精:对于雄性青蟹来说,首先需要将其暴露在适宜温度和盐度的水中,激发其性欲。
然后,用带有无菌盐水的注射器或特殊的取精针朝着青蟹的生殖孔注入无菌盐水,通过适宜的刺激,青蟹会自动排出精液。
(3)取卵:对于雌性青蟹来说,同样需要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中,激发其性欲。
然后用适宜的工具轻轻按压雌性青蟹的腹部,促使其排出卵黄。
(4)授精:将取得的精液倒入取卵的容器中,然后将取得的卵黄与精液混合均匀,让精子与卵子结合。
为了增加受精的机会,可以适当调整卵精比,以提高受精率。
(5)孵化:将授精后的卵黄适当地放置在特定的培养箱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盐度,在观察孵化过程中需保持稳定,避免温度和盐度的剧烈波动。
3. 人工授精技术应注意的问题(1)卫生环境:在进行人工授精时,需要保持环境的卫生干净,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影响授精结果。
(2)操作技巧:进行人工授精时,需要掌握合适的操作技巧,避免对青蟹造成伤害,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温度和盐度:授精过程中,温度和盐度的控制非常关键。
需要尽量模拟蟹类的自然繁殖环境,以提高受精和孵化的成功率。
青蟹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

青蟹的正确养殖方法有哪些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
青蟹是人们喜欢吃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青蟹应该要怎么养。
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青蟹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青蟹的生活习性1.栖息习性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
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
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
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侧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2.栖息环境条件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7~37°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
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 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6.5‰~33‰,最适盐度12.8‰~26.2‰(比重1.010~1.021)。
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

该养殖场的技术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选用高质量的苗种
与信誉良好的苗种供应商合作,选用健康、优质的青蟹苗种。
案例三:某养殖场的技术改进与成效
2. 加强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采用生物净化、物理过滤等方法保持水质的稳 定和适宜的营养盐含量。
3. 合理投喂饲料
根据青蟹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 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 冬饲养技术
2023-11-05
目录
• 饲养技术概述 • 青蟹的生物特性与环境需求 •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要点 • 饲养技术的风险与挑战 • 饲养技术案例分析
01
饲养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是一种在人工控制环境下,利用大棚设施,高 密度养殖青蟹的方法。
大棚搭建
使用塑料大棚保温,棚高 至少5米,覆盖材料选用 透光率高、抗风雨侵蚀的 塑料薄膜。
放苗前的池塘消毒与肥水
池塘消毒
放苗前需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 毒剂。
肥水
消毒后3-5天开始肥水,可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等,以促进藻 类繁殖,培养天然饵料。
放苗密度与种苗选择
放苗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确定放苗密度,一般每亩可放养1000-2000只幼蟹。
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动水产养 殖业的发展。
饲养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青蟹大棚高密度越冬饲养技术起源于20世纪末,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发 展成熟。
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增加,青蟹大棚高密度越 冬饲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该 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青蟹高效人工养殖技术

青蟹高效人工养殖技术青蟹个体大,肉味甘美,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用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商品价值,早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行人工养殖,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养殖青蟹的技术,欢迎阅读。
青蟹高效人工养殖技术1、苗种放养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
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
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
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
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
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
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
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 以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
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①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
拟穴青蟹室内水泥池高效人工育苗技术

2021.2拟穴青蟹俗称青蟹,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
青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高档海产品。
我国是青蟹的重要产区,自江苏沿海向南的东南沿海均是其自然分布区,同时也是人工养殖的主要区域。
我国具有120多年的青蟹养殖历史,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青蟹人工暂养活动。
近年来,我国青蟹人工养殖年产量保持在14万吨以上,养殖面积为50万亩左右,年产值达220多亿元。
若按每亩放养2000只蟹苗计算,则每年苗种需求量在10亿只左右,而目前采用人工苗的养殖量仅占5%。
由此可见,青蟹养殖产业在我国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人工养殖的青蟹主要依靠从海区中捕捞野生苗。
由于野生苗种具有数量和质量不稳定、规格不一致、易携带病菌等缺点,故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这大大限制了渔民的养殖热情和养殖产业的发展。
因此,开展青蟹人工苗种培育工作,对于促进青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国学者已经开始尝试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破了繁育关键技术,但苗种培育的稳定性还不强,还不能实现规模化稳定出苗。
本研究利用室内水泥池开展拟穴青蟹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涉及种蟹培育池的准备、种蟹的选择与培育、孵化与布幼、幼体培育、出苗5个技术环节,具有种蟹成活率高、抱卵率高、幼体规格统一和健康等优点,这对我国青蟹苗种繁育和养殖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1.种蟹培育池准备选择两个室内半埋式水泥池(底面积为20~30米2,池深为1.5~1.8米)作为种蟹培育池,1号池用来培育种蟹,2号池用来培育抱卵蟹;每个培育池中4/5的底面积铺设厚度为10~15厘米的沙子供种蟹栖息,1/5的面积作为饵料区,饵料区和沙子间设置堤坝;在沙子上为种蟹设置隐蔽物(PVC 直通管、三通管或弯头),利用新鲜海水清洗沙子和隐蔽物,安装充气装置并将气头埋设于沙子中;在培育池上方安置遮阳网,以保持培育池中较暗的光线;向培育池中注入盐度为25~29的海水,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引言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野生种群资源,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 准备锯缘青蟹繁殖场地在进行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之前,首先需要准备适合的繁殖场地。
以下是准备锯缘青蟹繁殖场地的步骤:•选择合适的土地:选择平坦且土质疏松的土地,避免积水和盐碱地。
•配备合适的设施:建造鱼塘、育苗池等必要的设施,并配备合理的水源和排水系统。
•确保水质和环境:保持适宜的水质,包括水温、盐度和pH值等,同时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选择合适的种贝种贝的选择对于成功人工育苗至关重要。
以下是选择合适的种贝的要点:•选择健康质量好的种贝:种贝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没有明显的疾病或损伤。
•选择合适大小的种贝:根据育成目标确定合适的种贝大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种贝。
•注意种贝的性别比例:根据养殖需求,合理控制种贝的性别比例,以提高养殖效益。
3. 种贝养护与繁殖种贝养护和繁殖环节是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种贝养护与繁殖的关键点:3.1 养护•提供适宜的饵料:根据锯缘青蟹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饵料,如鱼饵、贝类、虾类等,确保种贝获得充足的营养。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充氧,避免发生水质问题。
•控制种贝密度:合理控制种贝的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竞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3.2 繁殖•诱导授精:通过调节温度、盐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诱导雌性种贝产卵,同时加入适量的雄性种贝进行授精。
•孵化管理:将受精卵移入孵化箱或育苗池中,并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促进卵的孵化。
•幼虫喂养:孵化后的幼虫需要适时提供合适的饵料,如鱼饵、浮游生物等,供其摄食,促进生长发育。
4. 幼蟹育成与饲养成功孵化出幼蟹后,需要进行幼蟹的育养与饲养。
以下是幼蟹育成与饲养的重要步骤:•适宜的养殖密度:根据孵化箱或育苗池的大小和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幼蟹的密度,以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竞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青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试验

( 2 ) 水质 管理 :①定 期泼洒微 生物 制剂 和底质 改
良剂 。一般 在苗 种入 池前 3 ~7 天全 池泼 洒光 合细 菌 l 0 毫 升/ 米。 ( 菌液 浓度 l 0 亿个/ 毫升) ,以后 每隔 7 ~ 1 0 天 泼洒 5 毫升/ 米。 。沸石 粉在 养殖 期 间每 隔 1 ~3 0 天泼 洒 l 0 0 ~1 5 0 克/ 米。 。② 在 阴 雨天 、 高温 季节 或 在 台风、暴雨过后及 时开机增 氧 。
基金项 目: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项 目( 2 0 1 2 ) ,温岭 市水产 试验 与推 广项 目( 2 0 1 2 ) 。
— 囡 堕I 拦 旦 堡全
出来 。
5 . 试验塘 的青 蟹成 活率、平均规格 、亩产量 、亩
产值 高于对照塘 ( 见表 1 、表 2 )
表1 放 养青 蟹夏 苗模 式试 验塘 和对 照塘 对 比 塘 号 总 放养 量 总起 捕量 成活 率 商 品蟹 平均 亩产 量 亩产 值 ( 只) ( 只) ( % ) 规格 ( 克) ( 千克) ( 元)
设 置一道 P V C 主 管 ,再 以短边方 向每 间隔 4 米设置 一
道P V C 支管 ,其 中 P V C 主 管直 径 5 0 毫米 ,高 出滩面 8 0 厘 米 ;P V C 支管 直径 2 0 毫 米 ,高 出滩 面 l 5 厘 米 。在 P V C 支管上 每间隔 5 0 厘米 钻一个 出气 孔 ,孔 径 0 . 6 毫
4 . 养殖模 式 ( 见图 1 )
( 3 ) 防病措施 :①清 除过 多淤 泥 ,晒 塘 。经过养 殖试验发现清 除过多淤 泥 、晒塘是预 防青蟹病害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蟹高效人工养殖技术
锯缘青蟹简称青蟹,俗名叫鲟。
广东称膏蟹,台湾、福建叫红鲟。
浙南地区叫蝤蛑,菲律宾称泥蟹。
由于它的头胸甲呈青色,前侧缘具9个侧缘齿呈锯齿状,故由此得名锯缘青蟹。
青蟹个体大,肉味甘美,是我国著名的-种食用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商品价值,早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行人エ养殖,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青蟹苗种放养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是人エ育苗。
ニ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
三是捕捉天然蟹种。
人エ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
在人エ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エ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
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
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
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