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简述舞蹈《中国妈妈》的人物形象塑造

简述舞蹈《中国妈妈》的人物形象塑造舞蹈《中国妈妈》通过舞台上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塑造出了一个坚强的中国妈妈的形象。
这位中国妈妈是一个朴实无华、慈祥而又坚韧的女性,她承受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但她始终坚守着家庭和母爱的职责。
在舞台上,中国妈妈的形象通过以下方面被呈现出来:首先,身姿方面。
演员们身着典型农村妇女的日常服饰,朴素的衣着打扮透露出妈妈的朴实无华,以体现出妈妈的形象和战争中的艰辛生活。
其次,表情和动作方面。
舞蹈中的动作、面部表情和手势等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妈妈的形象。
妈妈坚强而坚韧的表情、慈祥的微笑和坚定的眼神,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她的母爱和坚强。
最后,情感表现方面。
舞蹈通过音乐、灯光和演员的表演等手段,将观众带入到中国妈妈的世界中,让观众感受到她的痛苦、坚韧和母爱。
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中国妈妈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总体而言,舞蹈《中国妈妈》通过舞蹈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动作,塑造出了一个坚强的中国妈妈形象,展现了她的母爱、坚韧和牺牲精神。
作品赏析中国妈妈

《中国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当代舞蹈作品,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一群女学生们共同演绎的一部群舞。
作品名称是编导赋予的,能体现作品的中心思想“中国”、“妈妈”,这就是这部舞蹈所要表达的潜台词,也是观赏者展开联想,构建意象的基础。
舞蹈主要表现出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中国妈妈抚养一个日本遗孤的故事,整部舞蹈里都贯穿着丰富的面部表情,用表情表达了舞蹈中情感的变化,丰富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触动心弦,难以忘怀,朴实无华的动作体现了伟大母亲的辛劳与内心的挣扎,无论是接受遗孤的挣扎还是送行是的挣扎,都通过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作品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憎恨。
一群衣着简朴的中国妈妈弓着腰,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个方向迸发尖锐的控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控诉日军滔天罪行令人发指,而后又向后下腰,手捂颈部,让观众有窒息的感觉,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第二部分,接纳。
音乐嘎然而止,人群中出现一个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体蹲在地上,曲风一转,细腻而舒缓的音乐更显出女孩儿怯懦、可怜。
小女孩张开五指挥舞双臂,跪着向前挪动,充分体现了绝望与无助。
然而,她是侵华日军的孩子,她的和服上还沾着中国人的血,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
对于饱受家园洗劫、亲人被杀的中国母亲来说,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亲情和关爱,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遗孤。
二人拥抱的动作,骤然拉近了二人的距离。
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第三部分,养育。
在悠扬、轻快的音乐声中,妈妈把小女孩的手捂在自己的手中揉搓,而自己却瑟瑟发抖,这样的动作表现出对小女孩捧在手心里的疼爱。
母亲们插秧、割草,一起一伏,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动作贯穿整部舞蹈,表现出中国妇女勤劳能干。
中国妈妈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舞蹈赏析
《中国妈妈》是一部由中国舞蹈界的多位编导和演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创作的作品。
这部舞蹈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中国母亲和她的孩子为主要角色,通过他们的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首先,从舞蹈结构上看,《中国妈妈》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方式来呈现主题。
整个舞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幕,以舞台灯光渐亮,一位中国妈妈抱着她的孩子走上舞台为开端,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第二部分是舞蹈的高潮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展现了妈妈为保护孩子而与敌人斗争的场景,这一部分的舞蹈动作激烈而有力,音乐节奏紧张刺激,让观众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勇气。
第三部分是尾声,以舞台灯光渐暗,妈妈抱着孩子离开为结束,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一种平静和温馨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其次,从舞蹈技巧和表演上看,《中国妈妈》的演员们展现了高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她们以极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将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妈妈的勇敢和孩子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演员们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也十分到位,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情感。
最后,从舞蹈主题上看,《中国妈妈》通过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这部舞蹈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历史,更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中国妈妈》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舞蹈作品,它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呈现了战争中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希望。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舞蹈《中国妈妈》赏析
《中国妈妈》是中国一首非常受欢迎的舞蹈歌曲,由马丁·布兰克编曲,歌曲勾起人们无限的美好回忆,里面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舞蹈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内涵:
首先,舞蹈节奏动感十足,便于人们跟随着节奏灵动转换,动作丰富多彩,可以营造完美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充分体验这份热情的温暖。
节奏的波动及其自然自由,更能激发人们沉浸在自然氛围中,表达出对生活的期待、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其次是舞蹈内容,真情实感,能够充分展示出孝心的深深敬意以及亲情的深沉感觉;舞蹈运用深沉的表情表达出中国妈妈的无私的背景,从而体现出了中国妈妈的关爱——把孩子当自己的命运把关,忘我而细心地呵护着孩子们。
最后,它有着很多教育意义,它鼓励我们尽力回报社会,培养敬畏孝顺之心;它提醒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家庭,孝顺父母,承认父母的权利;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体会出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
总之,《中国妈妈》是一首充满家庭爱与自然美的舞蹈歌曲,它能够让观众看到父母们的辛苦照顾,激励我们不要忘记对父母的感恩。
只有真正坚持感恩,我们才能懂得走出人生的心事,做一个人做一个家庭,追随美丽的梦想,实现心中的美好。
分析剧目《中国妈妈》的情感体现

分析剧目《中国妈妈》的情感体现一、对剧目《中国妈妈》的介绍舞蹈《中国妈妈》是由著名编导王舸、韩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十几位20左右女同学共同演绎完成的。
《中国妈妈》第一次获奖是2007年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金奖、第二次获奖是2009年在第五届CCYV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得银奖。
剧目《中国妈妈》讲述着在抗日时期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婴的感人故事。
剧目开始以冷色的灯光、深沉的音乐营造抗战时期那种意境、氛围,使观众感受到愤怒、憎恨的情绪。
剧目讲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家人的生死离别是人们从心底不想面对的。
当日本人离去时却遗留下来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人们把对日本人的憎恨,全部都发泄给这个还不明白事理的孩子。
可当孩子流漏出那无助的表情,中国女人与生俱来的爱也不由自主的从心底流漏出来。
她们从憎恨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心底接受了这个孩子,母爱的伟大胜过一切因素。
母亲博大的胸襟包容了那个给侵略“我们”的民族,她们的伟大、开朗、豁达使这个孩子在没有任何的阴影下健康的成长。
当孩子长大时,“母亲”却选择让她离开回到自己的国家。
那种母子分离是那么的不舍,尽管它是敌人遗留下来的孩子,但是在“母亲”的心底已经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离去,骨肉分离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剧目《中国妈妈》没有华丽的服装,而是用日常生活的衣服站在舞台上表演。
没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去吸引观众们的眼球,而是把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用舞蹈动作美化呈现在舞台之上。
然而仅仅是这样,当我们看到这个舞蹈时,给我们心灵上带来的撞击不仅仅是如此。
整个舞蹈朴实无华,却让我们潸然泪下。
我们所体会到的是那真实情感,母爱的伟大。
她是那么的慈祥、和蔼,用她那毕生的心血来抚养着孩子,她们用行动将善良诠释至极。
二、从三方面分析剧目《中国妈妈》的情感体现(一)从《中国妈妈》的剧情变化方面分析剧目《中国妈妈》剧情可以简单分为四段:抗拒、接纳、抚养、离别。
我们可以通过这四个情绪的变化来感受它其中的情感。
舞蹈_中国妈妈_赏析_刘培培

人 文 论 坛166INTELLIGENCE舞蹈《中国妈妈》赏析河南城建学院 刘培培摘 要:舞蹈《中国妈妈》讲述了中国妈妈用母亲博大的胸怀,摒弃民族之恨,接纳和抚养了无辜的日本小孤女的故事。
本篇论文就从舞蹈内容、情感表现、音乐等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
关键词:中国妈妈 欣赏 分析舞蹈《中国妈妈》用独特的视角和舞蹈的语言为观众展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讲述了中国妈妈用母亲博大的胸怀,摒弃民族之恨,接纳和抚养了无辜日本小孤女的故事。
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私、大爱无国界的赞歌。
热情赞颂了中国妈妈这一拥有着世间最博大无私的爱心的光辉形象。
舞蹈内容实在,通俗易懂,音乐与舞蹈动作完美结合,情感表现贯穿剧情,使得这部舞蹈广受欢迎,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
一、舞蹈内容实在,通俗易懂主要表现在服饰和动作上。
舞蹈一开始便给大家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这些从老妈妈身上朴素的服饰、头上典型农村劳动妇女发髻、因辛苦劳作而略弯的腰背以及齐耳短发、身着和服的小姑娘就可以看出来。
其二表现在动作上,一群老妈妈出场就用苍老有力的手坚定的直指前方,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
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
身着和服的小女孩用膝盖跪行不时跌倒的身影简单而真切的表现出在战争中日本小孩子的无助、可怜。
其中有一位母亲伸出手来,慢慢的摸向她的头,却被其她母亲们打了回来,一个 “打”一个简单的“退步”一个快速的“转身”,把老妈妈内心对敌人仇恨和对小女孩母爱的复杂与纠葛清晰的摆放在了舞台上。
她们的“指”“吐”“踹”几个简单的生活动作也将内心的愤怒推向了高潮。
她们一层一层的拥抱小女孩,展示出母爱的伟大最终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生死。
这些都是用简单易懂的肢体语言清晰的将舞者心理变化表达出来,这既是舞蹈的魅力所在,也是这部舞蹈作品广受欢迎的成功之处,这是语言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二、情感贯穿主线《中国妈妈》的最大成功就是它所体现的感情,那样深刻,那样真实,让人忍不住感动到流泪,思想主题与艺术手段结合得十分自然。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姓名:学号:群舞《中国妈妈》这讲述的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
整个舞蹈里都贯穿这丰富的面部表情,用表情表达了舞蹈中情感的变化,丰富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触动心弦,难以忘怀。
朴实无华的动作体现了伟大母亲的辛劳与内心的挣扎,无论是接受遗孤的挣扎还是送行是的挣扎,都通过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妈妈》是一个让人看了就会觉得心疼与心醉的舞蹈。
在处处的平华却不平凡的表演中,把观众带进了舞蹈的情感中去。
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
成功的的反映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炫目的舞美灯光。
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的服饰(朴素的棉袄),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亲近与苍凉。
默默的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
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
从憎恨到接纳再到养育最后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
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
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遗孤,彰显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
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动与静、立与跪、下蹲与抱起,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
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群舞《中国妈妈》中不同的力量特性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延伸,在时空中显现,表现为时间上的绵延性和空间的扩展性。
在舞姿体态中,它是指人体线条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极限性的的延长或者缓慢拉长;在舞者的心理感觉上,它是一种想象的、虚幻的力,支配着舞蹈者的状态。
笔者通过对舞蹈《中国妈妈》这部作品的创作情感背景的了解,深入探索本作品中的情感与力的延伸,从舞蹈审美的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为我国舞蹈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力”的流畅性诠释出舒展、和缓的情感鉴赏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鉴赏舞蹈作品中的审美升华,观众在鉴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在审美体验与直觉上能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审美升华。
舞蹈鉴赏也是一个审美再创作过程,通过艺术作品和形象直达本质力量的根源,从而让人们产生美感,精神愉悦。
舞蹈作品的精神核心为主题意境,这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妈妈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颂扬的是中国妈妈跨越国界的伟大母爱。
所以,整部舞蹈作品的主题和灵魂就是“母爱”,从开始的憎恨到怜悯、接纳、养育再到最后的生离死别,都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去进行。
在舞蹈表演中,编创者用一些日常的生活手势来展现主题意境,比如右手握拳,食指向前,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脚步也随着食指方向顿步向前,这些日常的动作表现出了对侵略者的憎恨、愤怒和敌视;再如,五指颤抖着展开,再做出抚摸的动作,母爱在这里真正开始传达,这是对日本小女孩的轻抚,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为了化解小女孩心中的恐惧和冰凉,中国妈妈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地搓着小女孩的小手;中国妈妈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来养育这个小女孩;小女孩已经长大,但是中国妈妈的劳作并没有停止。
小女孩捧着妈妈的手放到自己脸上,然后接替妈妈继续劳作,这是一种命的延续,也是一种爱的延续,是主题升华的表现。
最后一个动作送别,无论内心多么不舍,但是中国妈妈还是伸出右手食指指向远方,这个重复的动作让中国妈妈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妈妈》舞蹈鉴赏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它围绕着“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全舞,每一个阶段都真实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不忍、接受、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母爱复杂的情感变化;全舞大致分为四个小部分:憎恨(抗拒)、接纳、养育、送行。
四个部分舞蹈充分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母亲的伟大精神,使中国妈妈的形象扣入人心。
舞蹈的开头,中国妈妈用有力的动作表达对日本人的憎恨,那直指前方的手,苍老却坚定的举着,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对中国妈妈来说,那是不可饶恕的黑暗与血腥以及无法忘却的痛苦与悲伤。
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却让痛苦,愤怒直达人心。
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当那个日本小姑娘抱着头出现时,中国妈妈开始了心灵的挣扎,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
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
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
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让我忍不住朦胧了视线。
一片静默中,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
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
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
尤其是那漫天大雪中,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我并不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并不能看懂表演者的舞蹈动作的好坏,事实上,我从来和艺术搭不上边。
但《中国妈妈》显然是一个成功的舞蹈,它所体现的感情,那样深刻,那样真实,让我忍不住感动到流泪,虽然只有短短的8分多钟,但凸显的主题思想与贴切的艺术手段结合得十分自然,整个舞蹈看上去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清楚,艺术表现饱满真实,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舞者所想要表现的复杂、丰富的情感变化:愤怒、宽容、复杂、依依不舍……在这个舞蹈里.无论是在动作上,表情上,还是情感表现上,表演者都完美的用脸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细腻的塑造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成功的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伟大、最本真淳朴的胸怀,和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珍视,使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了我们的感情。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没有炫目的舞美灯光,也没有用字幕表述来阐释作品的内容。
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亲近与苍凉。
默默的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
憎恨、接纳、养育、送行。
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随着变化得跌宕起伏。
在激昂、舒缓、快速、深沉的音乐变化中,让人不但在视觉中得以震撼,也在听觉中完全的溶入整个故事里。
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丝丝相扣,这种音乐在情绪上同步进行的方式,使舞蹈各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
整个舞蹈作品朴实无华,却把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心,一颗真挚、温暖的心,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舞蹈所体现的感情。
因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所以我们才更知中国妈妈的不易与伟大。
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将善良诠释到极致。
当她走近我们,我们看见她是那么的苍老,额上深刻着的皱纹,写着老人一生的辛劳。
压弯的身躯诉说着老人生活的沉重。
黝黑的皮肤透出老人生命中的艰涩。
但她依然是那样慈祥,那样开朗,那样幽默,那样豁达,让人难以忘怀。
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
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
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
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
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
没有高超的舞蹈技巧,没有刻意的展示。
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
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动与静、立与跪、下蹲与抱起,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母爱,总是这样的伟大与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