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高一(II)部文理分科指导意见及分科志愿填报
2014年高考自愿填报指南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果高效的搜集资料志愿准备中,搜集资料是其中不可或缺且繁杂的一环。
哪些资料需要提前了解,哪些资料需要重点关注,从什么途径去搜集资料……都是首次接触志愿考生与家长的“难题”。
当搜集的一大堆资料摆在面前时,如何将其有序整理更是会让一些考生和家长“头痛不已”。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资料搜集与整理也可以“化繁为简”,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
Step1:哪些资料需打包 志愿填报,就是根据考生的意愿,以自己的高考分数为参考标准,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将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合理排序,以增大录取几率。
简而言之,志愿填报就是选择大学与专业,那么资料搜集是不是只针对大学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来说,志愿填报所需搜集的资料由四部分组成。
其一,由教育部和教育部联同其他部委发布的一些招生政策,比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暂行规定》等。
这些招生政策适用面广且具有稳定性,不会频繁进行修改与调整,因而考生和家长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搜集和整理。
其二,由各省(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招生政策。
目前我国高考报名、考试和招生录取等工作是按省份为个体独立进行的,因此各省(区、市)根据本省考生的情况、往年的录取情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等会制定不同的招生政策。
这些招生政策在各省(区、市)名称不一,但大体以《招生工作规定》《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等为名。
这类政策一般于每年高考前发布,其内容组成也较稳定,一般包括考生的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加降分相关规定,投档模式等与考生志愿填报密切相关的信息。
但与上一年相比常有一些调整,比如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的变更、录取批次的设置、录取进程的安排等。
所以针对此类资料,考生和家长可以简单浏览前一年的内容,了解其大体构成,待本年度新政策发布后再进行核实。
其三,由高校发布的招生政策,这以《招生章程》为主。
2014填报志愿

3.投档不一定意味着录取,如果录不到所报的专业,又 不服从其他专业,那就会被退档。如果投档A志愿,但最 后被退档,是不会再检索B、C志愿的,只能寄希望于第 二组志愿(概率很小),如果也不成功,就只有等待征 集志愿或落入下一批次了。
张三总分680分,属于高分,他心仪的大学是北大或 清华,但他误以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所以第一批本科第 一组志愿填报如下:
高校。定位过高,落选的几率就加大。平行志愿可高报,
愿要有梯度。一般三个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为10分左右。
高分的考生不按志愿投档,先投档到分数要求高的专业。
2、知己知彼 知 己;自己的成绩排位、身体条件、兴趣、特长
和志向。 知 彼: 充分估计周边同等水平同学报考的情况, 参考所报学校去年投档的最低排位。
掌握信息是填报志愿的基础。相关信息:高校办学 信息、录取信息。
办学信息:办学条件、特色、社会声誉。 录取信息:去年上线人数、投档最低分、录 取平均分,计划完成情况。 4、形成梯次 注意填报好第一组志愿。
第一组志愿要注意形成梯次。
实行平行志愿提高了“冲高”填报的机会。填报 第一志愿组时:
A志愿可以适当 “冲一冲”,填报自己心 仪、向往又比自己成绩稍高些的院校; B志愿则要相对 “稳一稳”,填报与自己 成绩相当或稍后些的高校; C志愿则应该 “保一保”,以能确保录取为 出发点,填报往年报考人数较少,计划较 多的高校。
(二)完全平行,风险加大
填报院校属同一层次,没有梯度,如A志 愿无法投档,其他两个志愿投档机会也会减 少。
(三)专业挑剔,易被退档
考生专业志愿不平衡,填报专业比较挑剔, 特别是填报专业不服从,极容易被高校退档。
(四) 退档考生,落差较大
按照我省2010年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统计,第一 批第一志愿组投档率在92%左右, 二A第一志愿组投 档率在92%以上,二B第一志愿组的投档率也在80% 以上(比2009年提高了20%)。而且由于不再对同一
关于2014高中招生志愿填报的说明

关于2014高中招生志愿填报的说明填报时间:6月13日上午,英语考试结束后半小时内(10:30至11:00)填报地点:考生文化考试的考场内,在封闭状态下完成。
填报要求:1.考生一次性填报志愿,经考生本人亲笔签名后生效。
2.考生可根据实际分别选择艺体特长生志愿、文化课指标生志愿、文化课统招生志愿、择校生志愿及职业学校志愿。
3.选报每一类志愿时,所有考生可以从“五莲一中”、“五莲中学”、“五莲一中和五莲中学”三种志愿任选其一选报。
4.填报的每一类志愿下方都有相应的“志愿服从调剂者涂黑”选项,若对本类志愿服从调剂就涂黑,否则就不涂。
5.艺体特长生志愿只是前期参加相应科目特长生考试的同学选择,其他同学不用填写。
录取办法:按照两处规范化高中均衡发展的原则,采取尊重志愿、发展特长、优秀学生奖励、指标生划片倾斜的录取方法,较好地形成高中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良好格局。
录取时间为6月30日前。
录取的先后顺序为艺体特长生、文化课指标生、文化课统招生和择校生。
同类志愿录取顺序依次为单志愿、平行志愿和志愿服从调剂考生。
各类志愿均按考生学业成绩、考生志愿和居住区域进行录取和调剂。
①艺体特长生录取。
按照专业成绩1:1.2的比例确定各学校艺体特长生资格名单,然后根据文化课在招生控制分数线上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同时确定统招生和择校生名单。
未被录取的艺体特长考生可参加普通高中文化课类录取。
②文化课指标生录取。
按指标生招生计划1:1的比例划定录取分数线,在线上分别对优秀学生、各初中学校所分指标生,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和调剂。
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的,可降低40分,若仍录不满的,其差额转为普通统招生计划。
③文化课统招生录取。
指标生录取结束后,按照艺体特长统招生和指标生录取后的剩余统招计划数1:1的比例,分别划定统招生录取分数线,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④择校生录取。
根据择校生计划划定录取资格线,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额满为止。
2014新高考说明

11.中国人民大学 8 12 华中科技大学 7 13. 天津大学 7 14. 南开大学 6 15.中国农业大学 6 16. 中南大学 6 17.北京师范大学 5 18.东南大学 5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 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筑学、水利 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数学、历史 学 农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 作物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 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高三10月高三4月
高三6月
学考 学考 学考/高考1 学考 学考 学考 学考 高考1 高考1 学考 高考1 高考1 高考2 高考2 高考1 高考2 高考2 高考2 高考2
高考 高考 高考2
技术
生物
学考
高考1
高考2
学考/高考1
问题3
7门选考科目中选哪3门计入高考总分? 建议考虑的层面:兴趣、特长、专业、师资。
奉化中学2014级
高考方案解读与实施策略介绍
2014级的高一学生,高考有以下变化:
1、高中将不分文理科。 2、高考计分改为“3+3”形式。
即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语文、 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每科150分的分值不变。 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 总分。另外三门科目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 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 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考试时间的变化。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选择高考志愿有很多原则需要把握,但最起码应该从个人实际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选择,尤其重要的是选好每批次的第一志愿。
在实际进行志愿填报时,家长总有很多困惑,有的家长还存在志愿填报误区。
在填报志愿时还要摒弃一些影响我们决策的惯性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就按成绩报志愿。
认为分数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先确定孩子分数的位置,然后选择孩子“够得着”、“不吃亏”的学校。
这样的填报方式看似合理,但专家提醒,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还要看考生的意愿和个人情况。
不能像进商场买东西,我能考540分,我就要进最低录取分是540分的专业。
填志愿应该理智,不要高,不要低,要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才能提供自己施展才能的平台,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在价值。
在医学院校咨询专场上,几乎所有医学院的招办老师都特别强调:学生要报考医学院,必须对医学有兴趣,否则很难完成学业。
大学的学习是与就业关系更密切的专业性学习,很多专业知识如果不是兴趣所在会觉得非常枯燥。
而且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今后就业也会觉得为难。
所以专家建议考生,选择志愿时要尽量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让正在或者即将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高考生们在专业选择时犹豫不决。
我们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整理了未来在全球最走俏的十个专业,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全球最吃香的十个专业1.本土服装品牌代表人物:丁世忠——2009年胡润富豪榜43位,资产150亿元。
去二三线城市的大街上走一走,我们看到的越来越多是本土的消费品牌。
除了安踏、特步、361度、李宁等体育服饰品牌,雅仕和卡宾等也纷纷向乔治·阿玛尼和杰尼亚等品牌发起挑战。
这些原本在十几年前扮演西方品牌的外包制造者角色的工厂,慢慢开始自主创新建立自己品牌。
虽然创新程度有待加强,自然界的规律却慢慢被打破了。
“小鱼”们学会了“农村包围城市”,从二三线城市出发包围“大鱼”们直至吞噬。
相关专业:服装设计等。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举个例子,比如吉林大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重点大学,但是他曾经合并了很多学校,这些合并的学校中,有的就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学校。如果你非要冲着吉林大学的名气报考,一不小心被分配到某些合并的学校中去,那真是得不偿失。二本三本专科学校中这样的陷阱会更多,这些我将会在《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的其他文章中为大家列举。
2、再说拨云现日高考志愿导图中的第二个元素——院校
每一个分数段都会对应着一批学校,这些学校中既有综合性大学(比如南京大学,文理兼收什么专业都有),又有理工类大学(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类的大学),还可能有特色性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学什么的),而且没有国家统一的排名,让家长往往很难取舍。再就是在选择大学时,还有很强的技巧性,这一点也是众多家长难于把握的。
个问题,高健老师和我特意撰写了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系列文章为您介绍填志愿的方法、技巧及最新政策,并设计了《高考志愿填报导图》供大家参考。
从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高考志愿填报就是根据考生的分数选择出适合的学校,再根据孩子的未来职业规划选择出自己想学的专业和自己想就读的地域,然后这四个因素交叉匹配,就选择出来最适合我们孩子的志愿来了。
3、再一个就是地域
同等资历的学校,沿海地区的录取分数要愿填报主要是分数决定一切,没有分数就没法研究高考志愿填报,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这种想法?如果有,我告诉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根据孩子的高考分数,分尽其用,给孩子做一个最好的选择。孩子考多少分,我们家长帮不上什么忙。孩子考400分,我们就要发挥400分的最大作用,分尽其用;孩子考600分,我们在填报志愿时选择600这个档的学校中最好的学校与专业。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4】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4】60问:为什么说平行志愿并非真平行?答:这从上面所介绍的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与办法中就可看出。
平行志愿是湖南省首创并从2002年就开始实施的,不过,当时称之为并列志愿;江苏省与浙江省是分别从2006年、2008年开始实施的。
他们关于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均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如何遵循志愿?那就是平行志愿在投档时并不是任意进行,而是有严格的先后排列之分的;平行志愿有字母标识的,投档即从A到B,再从B到C……,而不是反之;平行志愿没有字母标识的,即在机读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先后顺序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Z”字型排列,即在机读志愿卡平行志愿栏中,最上一排的左边为①、右边为②,第二排的左边为③、右边为④……;或者是左边为①、中间为②,右边为③……。
这个排序就是投档的先后顺序,并且只给了每个考生一次投档机会。
由此可见,平行志愿并不是真正的志愿平行,他是有着严格的有先后排列之分的。
照此看来,人们把他定义为平行志愿A、B、C……,或者把他定义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都无关紧要。
那么,什么东西至关重要呢?在高考招生录取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或步骤)必不可少且很关键。
一个是省级招办向学校投档,另一个是高校的专业录取。
在省级招办向学校的投档过程中,其投档的原则(或模式)至关重要。
如果投档的原则(或模式)是“志愿优先看分数”,则填报志愿的设置必然是排序志愿,即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如果投档的原则(或模式)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则填报志愿的设置必然是平行志愿,即平行志愿A、B、C……。
同时大家还要知道,平行志愿对于单个考生的投档办法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这就充分说明,平行志愿不仅有着严格的先后排序之分,而且在若干个平行志愿中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并不是有若干次投档机会。
所以说平行志愿并非真平行。
61问:平行志愿怎样按分数投档优先?答:平行志愿按分数投档优先,即是将同一科类某批次线上填报了平行志愿的考生按招投总分(高考成绩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分数较低、排序在后的考生。
2014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权威版)

2014年高考填报志愿指南(权威版)高考升学是一个人学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当前的高考制度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并很大程度影响未来的就业,因此,在高考升学选择中,必须分析自己的选择与未来学业发展、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结合职业规划选定报考地域、学校和专业。
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首要任务是信息收集。
(一)分类收集信息,提高填报科学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一个人做选择的关键取决于获得的信息,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实际上你占有的信息多少以及质量高低就决定你报志愿的科学与否。
就像买衣服的时候,如果你只有一件衣服可买,基本没有什么选择,当然可能风险很大,也许买得好,也许买得不好;当你有很多选择、有很多件衣服可以买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更适合你的,但同时也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太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风险。
那么当有太多选择的时候怎么办?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就是说要以获取信息的质与量为基础。
我们从信息使用价值的角度将所获得的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信息是必用信息,指必须要用的信息,比如现在有8所学校、10类专业可能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是可以参考的;第二类是参考信息,也叫备用信息,备用信息就是在必用信息选择都不成功的情况下,还需要有一些扩展的信息,比如我选择做警察,那就要将警官类院校列入必用信息,但最终可能会因身体、政审等其他因素而不能被录取,这个时候选择备用信息,可能跟警官院校不一定完全对等,但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法律类的高校,那么这类高校可以成为备用的选择;第三类是无效信息,这部分信息需要剔除,不用考虑,否则考生会因有太多的选择而迷失方向。
因此,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就会将很多无用信息淘汰掉,只在必用信息和备用信息中进行筛选,学校、家长和学生要学会进行这种分析。
必用信息、备用信息、无效信息怎样进行区分,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主要有两点:第一,从外部来看,所选择的专业或学校其未来可选择的行业会有哪些,我们有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行业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