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血液疾病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血液疾病》的内容,具体内容: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1、红细胞疾病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3、出血性疾病

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等。

4、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血液病的前期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十种状况,需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

1、身体日渐虚弱,长叹"今不如昔",精神倦怠,肢体酸沉,少气无力,嗜卧懒动。

2、弱不禁风,经常感冒,或感冒经久不愈;常有低热,甚或高热。

3、头晕、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甚则晕厥。

4、面色苍白,萎黄,虚浮,唇舌淡无血色,结膜色淡;或见眼窝黯黑(俗称黑眼圈),或面色赤红紫黯而无光泽。

5、毛发枯槁不泽,脱发;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肤干燥皱缩,弹性较差;口腔糜烂,牙龈肿胀,舌面光剥无苔。

6、肌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紫斑块,轻微刺伤、划伤即出血不止,碰撞挤压,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

7、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月经过多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

8、胸骨、胫骨压痛,四肢关节疼痛或骨痛。

9、腹胀,肝、脾、淋巴结肿大。

10、血液及骨髓检查异常。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1、化疗期间:饮食应清淡、少渣、易消化和少刺激性,避免油腻、粗糙和带刺激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和消化道粘膜。

2、预处理前: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猪肉、牛肉、剔刺的鱼肉、剔骨的排骨等,还要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3、移植早期:此时患者胃口较差,宜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以半流质、流质为主,如牛奶、菜粥等,食物应严格无菌消毒(微波或高温)。

4、移植后期: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总之血液病患者饮食非常讲究,饮食要卫生,饭菜水果要新鲜,变质食品切勿食,避免感染从中来。不然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血液科诊治病种

血液科主要诊治病种及特色技术 ●主要收治病种:各类贫血、白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增多症、各种急 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紫癜性疾病、出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各类输血患者。 ●特色技术: 西医诊疗技术:常规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溶血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凝血全套等检测项目。在各类血液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及极危重症的抢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很好的疗效。 中医特色技术:科室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血液病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采用中医内治法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在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最大地减轻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内治法采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证型分别予以滋阴养血、益肾健脾、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中医治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营养不良性贫血等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血液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另辟蹊径,有简便廉验,作用安全迅速的优点,能为“不肯服药之人,无法服药之证”所接受。我科现已开展中药药物罐、穴位贴敷、中药熨包、中药封包、定向透药、中药足浴、艾灸等中医外治治疗。 对于大多数血液病的治疗,经典的西医疗法是在实验检查确诊后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强烈的联合化疗,疗效快,但毒副作用明显。

而中医治疗则是在望闻问切之后,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疗效较慢,而毒副作用小。我科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对于血液病重症患者的治疗大有可为,博采中、西医学体系之长,坚持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做到真正的优势互补,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输血量,并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节省医疗费用。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各种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时感觉到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表现为气促或气喘,严重时,患者只能端坐呼吸甚至伴有濒死感。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淤血所致。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源性呼吸困难包括: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夜间,患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感到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逐渐缓解;③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患者休息平卧时感到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询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及特点,评估呼吸困难的类型,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类型,有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咳嗽的时间及特点,痰液的性状和量。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疾病。 2. 身心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皮肤黏膜有无水肿、发绀;颈静脉充盈程度;体位、营养状况等。注意有无三凹征及哮鸣音。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有无奔马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表情,评估患者是否有恐惧或焦虑心理。 3. 辅助检查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动态评估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能更准确评估缺氧程度及酸碱平衡状况;胸部X线检查有利于判断肺淤血或肺水肿的严重程度。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与各种原因引起肺淤血及肺水肿有关。 2. 焦虑/恐惧━━与呼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或呼吸困难引起的濒死感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护理目标】 1. 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 2. 患者恐惧心理消失,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无明显不适。 【护理措施】 1. 嘱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着宽松衣服,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内加入适量乙醇。 3. 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防止患者着凉。 4. 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呼吸困难、缺氧的程度及其改善情况。 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7. 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8. 患者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定时翻身、按摩、拍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9. 适时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评价【.

什么是免疫系统疾病

什么是免疫系统疾病 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能对身体起着防御保护的作用,减少身体发病的可能性,有些轻微疾病能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病菌,实现抗体治愈。免疫系统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大家说法不一,现在小编来介绍什么是免疫系统疾病吧。什么是免疫系统疾病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主要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寻常天疱疮、类天疱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等,其中常见者将分别于各系统疾病中叙述。 2.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该病多见于育龄女性,可以囊括所有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多器官系统受累,可有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可累及肾脏、血液系统、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等。 (2)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也是所以免疫系统疾病,并且多病发于中老年女性,而患上该疾病的患者则会出现关节破坏而日益严重的情况,最终会导致功能障碍或者是畸形。 如何增强体质 饮食平衡才是增强体质的关键,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挑食,本就体质不好,如果再挑食,那么身体就不会有充足的能量,或者是不能全面补充你身体所需的各项元素。体质差的人要有一个规律的作息习惯,特别是晚上不要熬夜,熬夜时很伤神的,时间长了会让你的身体更加的虚弱,不利于身体健康,即便是体质好的人如果长期的熬夜也会累垮自己的身体的,更何况是体质不好的人了。 免疫系统疾病有风湿疾病,皮肌炎、哮喘等,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专家提醒,免疫系统是对人体对病毒的防御机制,它能有效清除异物,减少外来细菌对人体内在环境的影响,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一、入院常规检查: 血常规+RET+BG+ESR+分片,尿常规,便常规+OB, 生化C11+肝功能全套,生化C1,乙肝五项,HCV,HIV,RPR,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集落培养,抗肿瘤药敏试验(肿瘤患者),心电图,胸片正侧位,腹部超声。 每周一、三、五复查血常规,白血病患者周一、五可加作分片,每周三复查生化C6、肝功全套、尿、便常规。贫血患者每周至少复查一次网织红。化疗后患者必要是天天复查血常规,化验提前开出来。二、疾病的专项补充检查: 贫血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形态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骨髓铁染色 尿常规,如尿潜血查尿rous试验 便常规+OB(连查3次),如阳性查消化道造影或内镜 风湿性疾病相关:ANA,ENA,免疫球蛋白+补体,ESR,ASO+RF+CRP 肿瘤标记物:CEA+AFP, CA125+CA199,PSA 网织红细胞升高查:Coombs试验,Ham实验 疑为PNH,查CD59 月经过多应妇科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集落培养骨髓活检T细胞亚群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选择检查:骨髓染色体CD55 CD59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NAP 骨髓铁染色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尿常规,如尿潜血查尿rous试验 Coombs试验,Ham实验,盐水试验,糖水试验,蛇毒溶血试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ANA,ENA,ANCA,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ASO+RF+CRP 结核相关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ESR 选择检查: 血红蛋白电泳G6PD过筛试验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血清高铁血红蛋白血清高铁白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血浆结合珠蛋白异丙醇试验冷凝集素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 肿瘤标记物:CEA+AFP, CA125+CA199,PSA 伴血小板减少查PAIgG,伴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症状及疑似DIC 时查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碎片,必要时肾穿刺活检和凝血、纤溶检查疑为PNH,查CD59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集落培养骨髓铁染色骨髓活检血NAP 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 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 风湿免疫疾病相关:ANA,ENA,免疫球蛋白+补体,ESR,ASO+RF+CRP

《医学免疫学》-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医学免疫学》 主讲教师:王悦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2、HLA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3、B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在免疫耐受中的角色分析 5、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阶段的生物学作用 6、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进展 7、抑制性T细胞的类型、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8、免疫耐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9、抗体应用于免疫治疗中之进展分析 10、对Th1、Th2、Th17细胞的效应及功能分工的认识进展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免疫系统的防御、致病双重功能及临床意义分析 一、免疫系统的含义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所组成。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伤害。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正常调理素等。这些物质的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强大,往往只是配合其它抗菌因素发挥作用。例如补体对霍乱弧菌只有弱的抑菌效应,但在霍乱弧菌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若再加入补体,则很快发生溶解霍乱弧菌的溶菌反应。 当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 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 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使之失

循环系统常见名词解释

循环系统常见名词解释 1.心力衰竭(心衰):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发心室充盈不足和射血能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1)左心衰竭:由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所致,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临床上最常见. (2) 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3)全心衰:左心衰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右心衰竭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竭。 2.心律失常:指心脏内的冲动起源、频率、传递顺序及冲动在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中任何一环发生异常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 生改变,称为心律失常。 3.心动过速:简称速脉,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成为速脉。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体温升高1℃,成人脉率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4.心动过缓:简称缓脉,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称为缓脉,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功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5.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6.期前收缩(早搏):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称为早搏。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

7.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为二联律。 8.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为三联律。 9.脉搏短绌(绌脉):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绌脉,,常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 10.洪脉:当心排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 11.细脉(丝脉):当心排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则脉搏若而小,扪之如细丝,称为细脉,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 12.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主要由心室收缩强弱交替出现引起,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4.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15.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官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16.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冠心病常见类型。 17.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梗是冠心病严重类型,男性多于女性。 18.阿托品化:抢救有农药(多为有机农药)中毒时,使用阿托品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 概述 一、基础知识; (一)、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 动脉血:鲜红色。HbO2 静脉血:暗红色。Hb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 餐后血浆:较混浊 (3)粘滞性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 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 血浆PH 7.35~7.45。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体内有酸碱对。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 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 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水 血浆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1、红细胞(RBC) (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数量: 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①:.悬浮稳定性 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测定方法:血沉(ESR)。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②: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的定义是红细胞膜对低渗Na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这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当脆性大时,抵抗力小,易溶血;当脆性小时,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它分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 0.9%NaCl溶液。 (4)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5):红细胞的生成: ①: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②: 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的缺少使得人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VitB12、叶酸的缺少使得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 ③: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a)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b)作用: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②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a)直接作用: 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红细胞生成增多。 (b)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Rbc 男>女 2、白细胞(WBC): 白细胞的数量是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109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如:皮肤、黏膜和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唾液、泪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内非特异性反应 包括: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的巨噬细胞) 局部炎症反应: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现象,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作用。 脓液(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细胞)的出现表示正在克服感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针对特定病原体。 2、抗原:指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就 是任何一个能引发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标志。(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由于他们含有特异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引起体内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抗原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2)举例:病毒、细菌、花粉、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等 3、抗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 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 1 / 6学习交流文档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Y型的(2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 (1)分布部位:血液、体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 (2)产生抗体的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能合成但不分泌(称受体) 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并分泌到体液中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3)抗体特点:与特异抗原结合,每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4)作用方式: 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举例: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 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4、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在(胸腺)发育成熟叫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可能在(哺乳动物骨髓)中发育成熟叫B淋巴细胞。 5、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淋巴细胞以此为依据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的MHC是相同的,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 2 / 6学习交流文档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心脏检查 一、视诊、触诊、叩诊心脏 【学习要求】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与方法 ?掌握正常心脏视诊、触诊、叩诊 ?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 【内容精要】 基本概念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心包摩擦感: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为主,于心动周期的收缩和舒张期可触及双相的粗糙摩擦感。见于急性心包炎。 ?靴型心:左心室增大时,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型。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或高血压性心脏病。 ?二尖瓣型心:当左心房与肺动脉段增大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型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心。 一、视诊 ?心前区隆起 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骨与肋间的局部隆起,为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肥厚挤压胸廓所致。常见于先心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直径2.0~2.5cm。 ?心尖搏动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略向上,为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向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当左、右心室均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但常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重度右室肥大致心脏顺钟向转位,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剑突下搏动:可能是右心室收缩期搏动,也可能为腹主动脉搏动产生。鉴别搏动来自右心室或腹主动脉的方法有二种。一是深吸气后搏动增强为右心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二是用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则冲击手指掌面。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多见于右心室搏出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二、触诊 ?心尖搏动:用触诊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比视诊更为准确。触诊感知的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即心室收缩期的开始,有助于确定S1。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一般情况下触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以听到杂音。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心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扪及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期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 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先天性、老年性) 胸骨左缘第 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 胸骨左缘 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 胸骨左缘第 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 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风湿性) 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狭窄(风湿性与非风湿性)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血液科名词解释

血液科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 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2、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与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3、PIE综合征:嗜酸性细胞增多的肺浸润,就是指以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与嗜酸性细胞肺部 浸润为特征的多种临床表现,常病因不明。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就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 淋巴结肿大、咽痛,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5、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就是指微循环内广泛性纤维蛋白沉积与血小板聚集,并伴有继发纤溶亢进的一种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6、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7、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可达30×109/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中毒性颗粒与空泡。骨髓中无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畸形,无染色体异常。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常见原因有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出血、溶血等,去除病因后血象变化能恢复正常。 8、Even’s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9、血管性血友病:就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 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抗原缺乏或结构异常为其特点。 10、干细胞(stem cell):就是人体的起源细胞,其特点为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与多向分化 的潜能。 11、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就是经过大剂量放化疗或其她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而后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后者重建正常造血免疫的一种治 疗手段。 问答题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该克隆细胞的酸溶血试验(Ham实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试验)与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CD59的各系血细胞。(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RA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可阳性,早期髓系细胞相关抗原(CD13、CD33、CD34)表达增多,造血祖细胞培养可出现集簇 增多、集落减少,可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阴性等。(3) Famconi贫血(FA)又称先天性AA:就是一种遗传性干细胞异常性疾病。(4) 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与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5)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本病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就是红细胞骤然下降,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注意卫生,保护隔离;对症治疗包括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2) 药物治疗: ①雄激素:丙酸睾丸酮50~100 mg/d,肌内注射,6个月以上;康力龙2~4 mg,3次/日,1~2年;大力补(17去氢甲基睾丸酮)15~30 mg/d,6个月以上;安雄40 mg,每日2~4;达那唑0、4~0、8g/d,6个月以上。②中药。 (3) 重型再障:①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兔ALG(或ATG)5~10 mg/(kg?d),猪ALG(或ATG)15~20 mg/(kg?d),马ALG(或ATG)5~40 mg/(kg?d),加氢化可的松100~200 mg,掺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疗程4~10天。环孢素A(CSA)一般剂量为3~10 mg/(kg?d),分2~3次口服,或调整剂量使血浓度 在200~400 μg/L。用药至少2个月,小剂量长期维持对减少复发有利。大剂量甲泼尼龙 (HD-MP):20~30 mg/(kg?d),共3天,以后每隔4天减半量直至 1 mg/(kg?d),30天后根据病情决

血液科出科考试

血液科2016年11月出科考试(血液内科) 姓名:邹玲 分(120分钟) 1.成人骨髓穿刺首选的穿刺部位是(B )(A1型题分数:1分) A.胸骨B.髂前、髂后上棘C.脊骨D.胸骨E.胫骨 2.哪一项不符合慢性溶血性疾病(E )(A1型题分数:1分) A.有高胆红素血症 B.常见肝脾大 C.可有右上腹剧痛 D.可有溶血危像 E.脾切除均有效 3.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增加主要见于(C )(A1型题分数:1分) B.海洋性贫血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D )(A1型题分数:1分) A.脾切除 B.长春新碱静脉滴注 C.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输浓缩血小板 5. 微量残留白血病是指,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时体内仍有(D )个白血病细胞。(A1型题分数:1分) 以下 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实验室检查最主要诊断依据是(A )(A1型题分数:1分) A.酸溶血试验(Ham氏试验)阳性 B.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增高 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异常 7.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高热首先考虑(A )(A1型题分数:1分) A.继发感染 B.高核酸代谢 C.细胞溶解 D.深部组织出血 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8. 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E )(A1型题分数:1分) A.红细胞寿命缩短 B.造血原料缺乏

D.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E.白血病克隆抑制正常造血干细胞 9. 诊断溶血性疾病最可靠的指标是(D )(A1型题分数:1分) A.网织红细胞增高 B.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C.尿胆原增高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 10.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E )(A1型题分数:1分) A.白细胞<4×10/L,粒细胞<2×10/L B.白细胞<3×10/L,粒细胞<2×10/L C.白细胞<3×10/L,粒细胞<1×10/L, D.白细胞<2×10/L粒细胞<1×10/L E.白细胞<2×10/L,粒细胞<×10/L 11. 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浸润所致贫血是(A )(A1型题分数:1分) A.多发性骨髓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2.无尿是指24h尿量不超过(C )(A1型题分数:1分) 13.在下列诊断机体缺铁的指标中,哪项最早出现异常(c )(A2型题分数:1分) A.血清铁 B.血清铁蛋白 C.骨髓铁染色 D.转铁蛋白饱和度 E.总铁结合力 14.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C )(A1型题分数:1分) A.寄生虫感染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伤寒 D.过敏性疾病 E.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5.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可见于下列疾病,但应除外( B)(A1型题分数:1分) A.过敏性紫癜

免疫系统疾病

第七十五章免疫系统疾病简介 一、免疫系统疾病分类简介 1.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后天继发于感染、癌、代谢病、营养不良或物理及化学等因素,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综合征。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超敏反应性疾病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组织成分引起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的组织器官免疫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有器官特异性,如桥本甲状腺炎;非器官特异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两大类疾病。 4.同种免疫病系由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5.淋巴增殖病由于淋巴细胞在其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发生转化形成的克隆性疾病。有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等)及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等)。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简介 1.免疫抑制疗法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环孢霉素一A、FK506、单克隆抗体(如抗CD3、抗CD4抗体,抗TNF—a单克隆抗体等)等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殖病及移植排斥反应 等。 2.免疫调节、增强及免疫替补疗法采用特异或非特异免疫球蛋白、胸腺素转移因子、干扰素、IL一2、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菌制剂(如oK一432、卡介苗、胸壁酰二肽等)、化学合成药物(如左旋咪唑)等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 3.免疫重建采用骨髓移植、胎肝移植、胎儿胸腺组织移植等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病及血液病等。 第七十六章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在发育、分化或代谢等方面存在异常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临床以反复严重感染为主要特征。由于易伴有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督功能失常,因而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于同龄正常人群。其免疫缺陷可表现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体液与细胞免疫联合缺陷、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及补体缺陷。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X连锁无丙种球蛋自血症X连锁婴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又名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或Bruton病,由性联隐性遗传。其缺陷在X染色体的长臂(Xq21.3—22),由于编码B细胞酪氨酸激酶的基因缺失或突变,使B细胞发育停滞于原B细胞和前B细胞阶段所致。本病仅见于男孩。 【诊断】 1.临床表现在出生4~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IgG的保护作用消失,患儿开始反复发生严重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有化脓性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亦可发生脑膜炎、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患儿淋巴结发育不良,扁桃体小或缺如,虽反复发生感染,淋巴结及脾脏均不肿大。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少于2 500mg/L,IgG少于2 000rag/L,IgA、IgM、IgD和IgE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源性呼吸困难: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体循环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缺氧有关 心前区疼痛: 1、疼痛:心前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炎症累及心包有关。 心悸: 1、不舒适:心悸:与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有关。 心源性水肿: 1、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卧床过久。营养不良有关。 晕厥(心源性): 1、有受伤的危险:与晕厥发作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 1、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下降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3、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肾血流灌注不足,钠水潴留有关。 急性心力衰竭: 1、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有关。 2、焦虑、恐惧:与病程长、丧失劳动能力和突发的病情加重致极度呼吸困难及窒息等,监护室的抢救设施和抢救时的紧张气氛对病人的影响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淤血呼吸道内大量泡沫痰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心律失常: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2、焦虑:与严重心律失常至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和疗效不佳。缺乏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绞痛、脑栓塞、猝死。

风湿性心瓣膜病: 1、活动无耐力:与心瓣膜病致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焦虑:同上。 3、有感染的危险:与肺淤血及风湿活动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活动。 心绞痛: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乳酸及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末稍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3、焦虑:与心前区疼痛及对预后的忧虑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有关冠心病的知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发生缺血性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全身氧供不足及卧床时间过久有关。 3、恐惧:与剧烈胸痛产生濒死导致病人怀疑自己生存危机,及监护室环境,创伤性抢救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不适应卧床排便,饮食少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猝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细胞受损有关。 2、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受损有关。 3、焦虑:与感到疾病的威胁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急性心包炎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包纤维蛋白性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及肺组织受损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大量心包积液妨碍心室舒张充盈有关。 4、体温过度:与感染有关。 5、焦虑:与住院影响工作,生活及病情重有关。 缩窄性心包炎 1、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不足有关。 2、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原发性心肌病 1、气体交换受损:与心力衰竭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病变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4、体液过多:与心力衰竭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