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血液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类型
MCV(fl)
大细胞性贫血
>100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80 <80
MCHC(%)
常见疾病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肝病 甲减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32 32~35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05
添加标题 化学毒物(苯)、 放射线、特殊药 物(烷化
02
添加标题 慢性炎症,肝、 肾疾病,结缔组 织病及恶性肿
06
添加标题 剂、保泰松、镇 痛药、氯霉素、 磺胺类、抗甲
03
添加标题 瘤病史。
07
添加标题 亢药、结核药、 降糖药、氨苯 砜等)接触史。
04
添加标题 饮食习惯、 营养状况等。
08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感染 中毒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性贫血
非缺铁
血清铁蛋白
铁幼粒细胞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清铁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骨穿
血红蛋白电泳
巨幼细胞贫血 : 测叶酸、B12水平 骨穿 大细胞性贫血 非巨幼细胞贫血 :查肝病、内分泌疾病
单击此处添加 大标题内容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多)网织红细胞(少) 溶贫
A再障
• 网织红细胞减少 • 骨髓增生低下 • 肝、脾不大
B PNH
C MDS
• 血红蛋白尿
•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溶 糖血 、试 蛇验 毒( 因酸 子、 )蔗
• 骨髓增生活跃
• 骨髓原始细胞 <30%
血液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血液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血液科常见病症是指一些影响人们血液系统功能的常见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中医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一、贫血的中医治疗方法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贫血主要与脾功能失常、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贫血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补益脾气、益气养血等。
1. 补益脾气:中医认为脾气是造血的重要脏器,当脾气功能减退时,容易导致贫血。
补益脾气的中药主要有党参、黄芪等,可以通过调节脾气功能促进新血细胞的生成。
2. 益气养血:中医强调气血的相互关系,气血充足有利于调节血液系统功能。
益气养血的中药主要有当归、山药等,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补充气血来改善贫血状况。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主要与气血不足、虚火上扰等因素有关。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养血止血、清热凉血等。
1. 养血止血: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与气血不足有关,因此补充气血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养血止血的中药主要有黄耆、川芎等,可以通过活血止血来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2. 清热凉血:中医认为虚火上扰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热凉血的中药主要有生地黄、丹参等,可以通过清热降火、凉血止血来改善血小板减少症状。
三、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白血病是一类由于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的血液恶性肿瘤。
中医学认为白血病主要与体内湿热、虚实两种病机有关。
治疗白血病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益气化瘀等。
1.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湿热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热解毒的中药主要有金银花、连翘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生。
2. 益气化瘀:中医认为体内气血不畅是导致白血病的另一个原因。
益气化瘀的中药主要有三七、当归等,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病情。
常见血液病急症及处理

六、治疗:
1.原则:1) PLT<30-50×109/L 2) 有出血倾向
2.糖皮质激素:首选 早期 足量 缓减
3.脾切除: 1)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 2)糖皮质激素维持量需大于30mg/d; 3)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征; 4) 51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1、感染 2、免疫因素 3、肝、脾脏因素 4、遗传因素 5、其他因素:与雌性激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1-2周前有病毒 感染史,并有鼻、皮肤、口腔等出血、瘀斑等,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内脏出血,严重为 颅内出血。
2、慢性型:出血较轻,青年女性为多,无脾 大。内脏出血少见。可因感染而出血加重。
1.粒细胞生成减少:
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细胞毒性药物损伤造血; 造血干细胞的疾病:AA、MDS、AML等
2、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免疫因素:粒细胞与抗粒细胞抗体结合,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免疫因素:病毒感染、败血症、脾功能亢进
3、分布异常
粒细胞分布紊乱: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 见于异体蛋白反应、内毒素血症。
急性型和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
鉴 别点 年龄 性别 发病前感染史
临床表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形态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寿命
病程
急性型
慢性型
多见于儿童
多见于青年
男女无差别
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前 2周常有病毒
无
感染史
出血较严重 内, 脏出血 出血较轻,以皮肤
较多见 多明显减少
粘膜出血多见 <20× 109 /L 中度减少,一般在
检验科临床血液学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检验科临床血液学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一、引言血液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领域,它通过检验血液样本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血液学疾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和检验指标。
本文旨在介绍血液学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进行疾病鉴别诊断。
二、白细胞疾病的鉴别诊断白细胞疾病是血液学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白细胞增多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通过血象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原因。
1. 白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白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常见的白细胞增多症包括感染性病变、炎症性疾病、白血病等。
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可以通过以下特征进行鉴别诊断:(1)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增多症类型,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血象中中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的上限,伴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等特征。
根据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原因包括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除了血象检查,还可以通过嗜酸性粒细胞颗粒染色、骨髓穿刺等进一步鉴别诊断。
(3)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白血病等。
血象中淋巴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可以通过镜检来鉴别诊断,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则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常见的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药物反应等。
根据血象检查结果,可以通过以下特征进行鉴别诊断:(1)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减少症类型,常见于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血象中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的下限,伴有粒细胞核左移和粒细胞功能异常等特征。
进一步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和其他相关检查可以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血液病急症汇总

血液病急症汇总血液病是一类涉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虽然血液病症状和治疗方案因疾病类型而异,但在一些急性状况下,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血液病急症及其处理方法,以提供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参考。
一、白血病急症白血病是一种由于异常白细胞的过度增生导致的血液病。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以下急症:1. 白血病相关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细胞进攻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
治疗方法包括输血、使用免疫制剂和镇痛药物。
2. 白血病相关群集头痛:白血病细胞在脑膜中增殖可能导致头痛。
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和脑脊液检查确认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化疗药物或放疗。
3. 白血病相关肺炎:白血病患者由于免疫抑制,更容易感染肺部。
急症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广谱抗生素、氧疗和支持性治疗。
二、淋巴瘤急症淋巴瘤是一类起始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在以下情况下,可能出现急症:1. 高钙血症:淋巴瘤细胞释放大量钙离子,导致高血钙。
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输液、使用利尿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2. 淋巴瘤肺部浸润:淋巴瘤细胞侵袭肺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
急诊处理包括氧疗、抗菌药物和肺炎相关治疗。
3. 淋巴瘤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淋巴瘤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急症处理包括脑部放射治疗、化疗和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类由于骨髓异常造成的疾病,可能出现以下急症:1. 冲动性骨髓增殖:这种情况下,骨髓中的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血小板剂和放血疗法。
2. 骨髓增殖引起的贫血:骨髓过度增生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导致贫血。
急症处理包括输血和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3. 骨髓增殖相关感染:由于免疫系统受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更容易感染。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免疫增强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病的急症处理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常见血液病介绍ppt课件

.
2
贫血
• 面苍白,面黄, • 口唇苍白,结膜苍白 • 勺状甲 • 镜面舌 • 心慌气短 • 水肿 • 乏力 • 毛发干枯无光泽
.
3
贫血
.
4
勺状甲
.
5
镜面舌
.
6
毛发干枯
.
7
急性白血病
• 发热 • 贫血 • 出血 • 感染 • 胸骨压痛 • 外周血出现原幼细胞 • 肝脾肿大
.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监测LDH,胆红素,网织红细胞等。
.
30
羟基脲– 慢粒,真红,血小板增多症
• 化疗药 • 注意检测血常规。 • 一般与碳酸氢钠,别嘌呤醇一起口服,嘱
患者多喝水。 • 长期服用诱发MDS及白血病。
.
31
血浆---出血
• 新鲜冰冻血浆:为单采获得的血浆或全血 采集后6~8小时内在4℃离心制备的血浆迅 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冰冻状态 一直持续到应用之前。使用时融化,融化 后等于新鲜液体血浆。其中含有全部的凝 血因子及血浆蛋白,200mL的本制品含血浆 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 凝血因子0.7~1.0IU/mL。
.
9
骨髓
.
10
出血
.
11
脑出血
.
12
肝脾肿大
.
1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血小板减少 • 出血 • 皮肤,月经 ,消化道,咳血,口腔,鼻
腔。 • 血常规可见血小板减少,为良性病。 • 激素,丙球 TPO 等治疗
.
14
血小板减少
.
15
淋巴瘤
•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 颈部,腋下,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发热,盗汗,体重减轻 B症状。 • 活检取病理为金标准。
常见血液病的护理

(4)皮肤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 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 方法,促进止血。避免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尽 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 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 (5)鼻出血的护理:少量出血可用于棉球或1:1000肾 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促血管收 缩达到止血。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作后鼻孔填塞, 压迫出血部位促进凝血。嘱病人不要用手挖鼻痂,可 用液状石蜡滴鼻,防止黏膜干裂出血。
(5)肛周护理,急性白血病易发生肛周感染 或脓肿。睡前便后用1:5O0O高锰酸钾溶液 坐浴,每次15-20分钟,女性病人特别注意会 阴部的清洁。(6)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 充含盐饮料,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发热时 每日液体入量在3000ml左右为宜。(7)寒战与 大量出汗的护理:寒战时全身保暖,并饮用较 热开水。大量出汗时注意更换内衣,减少不适。
2.按照细胞形态学分类,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分成3种亚型: L1型:原始淋巴细胞体积较小。此型预后较好; L2型:原始淋巴细胞较大,形态不很一致; L3型:原淋细胞较大,形态较一致。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成7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骨髓中绝大 多数为原粒细胞,预后较差;急性粒细胞白血 病成熟型(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急性粒-单核细胞型(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病(M5);急性红白血病(M6);急性巨核细胞白 血病(M7)。
呼吸、循环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严 重贫血可诱发心绞痛、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由 于胃肠道缺血缺氧,消化液分泌减少及胃肠蠕 动功能紊乱,多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胀、腹泄或便秘。肾脏、生殖系统缺氧,可 出现多尿、低比重尿、蛋白尿及性功能减退, 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或继发性闭经等。
血液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血液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血液科是专门研究血液疾病的医学领域,涉及到血液及其相关器官的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医学知识。
一、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降低,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或质量异常,进而引发疾病的一种状况。
贫血的病因复杂,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感染、出血等。
1. 诊断要诊断贫血,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
通常会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根据贫血的病因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遗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 治疗治疗贫血的方法因贫血类型和原因而异。
通常会采用血液制剂进行补充,如输注红细胞悬液或血浆制品。
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是必要的。
对于遗传性贫血,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更复杂的治疗。
二、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白血病是一类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骨髓生成的白细胞无限制增殖,而功能失常。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 诊断白血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血液细胞分析、骨髓穿刺、染色体分析等。
根据白血病的发展速度和细胞类型,可将其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2. 治疗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
对于慢性白血病,常规治疗为干扰素和靶向治疗药物。
三、血栓病的诊断与治疗血栓病是指体内血液凝结的病理性形成,引起血管阻塞或止血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类型包括静脉血栓病和动脉血栓病。
1. 诊断血栓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D-二聚体、超声多普勒、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这些检查可以确定血栓的部位和情况,进而进行治疗的选择。
2. 治疗治疗血栓病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溶解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血液疾病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血液疾病》的内容,具体内容: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
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
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1、红细胞疾病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3、出血性疾病
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等。
4、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血液病的前期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
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十种状况,需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
1、身体日渐虚弱,长叹"今不如昔",精神倦怠,肢体酸沉,少气无力,嗜卧懒动。
2、弱不禁风,经常感冒,或感冒经久不愈;常有低热,甚或高热。
3、头晕、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甚则晕厥。
4、面色苍白,萎黄,虚浮,唇舌淡无血色,结膜色淡;或见眼窝黯黑(俗称黑眼圈),或面色赤红紫黯而无光泽。
5、毛发枯槁不泽,脱发;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肤干燥皱缩,弹性较差;口腔糜烂,牙龈肿胀,舌面光剥无苔。
6、肌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紫斑块,轻微刺伤、划伤即出血不止,碰撞挤压,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
7、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月经过多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
8、胸骨、胫骨压痛,四肢关节疼痛或骨痛。
9、腹胀,肝、脾、淋巴结肿大。
10、血液及骨髓检查异常。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1、化疗期间:饮食应清淡、少渣、易消化和少刺激性,避免油腻、粗糙和带刺激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和消化道粘膜。
2、预处理前: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猪肉、牛肉、剔刺的鱼肉、剔骨的排骨等,还要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3、移植早期:此时患者胃口较差,宜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以半流质、流质为主,如牛奶、菜粥等,食物应严格无菌消毒(微波或高温)。
4、移植后期: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总之血液病患者饮食非常讲究,饮食要卫生,饭菜水果要新鲜,变质食品切勿食,避免感染从中来。
不然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使病情加重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