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23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优质教案+阅读训练

23.童年的发现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语言的幽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 (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1828出生。
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
1852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
从1854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练习题及答案【导语】《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练习题及答案1.辨字组词。
梢()妨()构()稍()防()沟()迷()某()胞()谜()谋()抱()2.词语模仿。
哈哈大笑(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不自禁(含“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心所欲(含人体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十三课刷子李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书第⼆⼗三课刷⼦李课⽂ 《刷⼦李》是语⽂书五年级下册第23课,课⽂借⼀件极富戏剧性的⼩事窥见⼈物的⼤本领、⼤智慧。
店铺为五年级师⽣整理了语⽂课⽂《刷⼦李》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书第⼆⼗三课《刷⼦李》课⽂ 刷⼦李专⼲粉刷这⼀⾏。
他要是给您刷好⼀间屋⼦,屋⾥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般美。
最让⼈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完活,⾝上绝没有⼀个⽩点。
别不信!他还给⾃⼰⽴下⼀个规矩,只要⾝上有⽩点,⽩刷不要钱。
这是传说。
⼈信也不会全信。
⾏外的没见过的不信,⾏内的⽣⽓愣说不信。
⼀年的⼀天,刷⼦李收个徒弟叫曹⼩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绝活,⼀直半信半疑,这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三头⼀次跟师傅出去⼲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家新造的楼房刷浆。
到了那⼉,刷⼦李跟管事的⼈⼀谈,曹⼩三才知道师傅派头⼗⾜。
照他的规矩⼀天只刷⼀间屋⼦。
这楼房⼤⼩九间屋,得刷九天。
⼲活前,他把随⾝带的⼀个四四⽅⽅的⼩包袱打开,果然⼀⾝⿊⾐⿊裤,⼀双⿊布鞋。
穿上这⾝⿊,就好像跟地上⼀桶⽩浆较上了劲。
⼀间房⼦,⼀个屋顶四⾯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举,谁能⼀滴不掉?⼀掉准掉在⾝上。
可刷⼦李⼀举刷⼦,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划过屋顶,⽴时匀匀实实⼀道⽩,⽩得透亮,⽩得清爽。
有⼈说这蘸浆的⼿法有⾼招,有⼈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
曹⼩三哪⾥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点,和着琴⾳,每⼀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刷便在墙⾯啪地清脆⼀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道道浆,衔接得天⾐⽆缝,刷过去的墙⾯,真好⽐平平整整打开⼀⾯雪⽩的屏障。
曹⼩三最关⼼的还是刷⼦李⾝上到底有没有⽩点? 刷⼦李⼲活还有⼀个规矩。
每刷完⼀⾯墙,必得在凳⼦上坐⼀⼤⼉,抽⼀袋烟,喝⼀碗茶,再刷下⼀⾯墙。
此刻,曹⼩三借着给师傅倒⽔点烟的机会,那⽬光仔细搜索刷⼦李的全⾝。
千姿百态的帽子教案(5篇

千姿百态的帽子教案(5篇教案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帽子的历史、种类和特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 学会欣赏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帽子的基本种类和特点。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帽子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各种帽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帽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介绍帽子的历史、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帽子文化。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喜欢的帽子,并进行制作。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帽子种类2. 帽子特点3. 设计理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款独具特色的帽子,并简要说明设计理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帽子设计比赛,邀请家长参与评选,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教案二: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2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帽子的造型、色彩和材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会欣赏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帽子的造型、色彩和材质。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帽子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各种帽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帽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介绍帽子的造型、色彩和材质,让学生了解帽子审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23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围绕着童年的回忆展开,通过一系列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感受成长的乐趣。
2. 知识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认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分析短文中的主题与情节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把握情感表达•理解故事情节,总结主题•能够独立品味文学作品,体会情感共鸣2.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内在感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析故事情节,总结主题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作品,提炼主题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话题,引出童年回忆。
2.学生朗读诗歌《小时候》,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总结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入故事《23号小巷》,学生听故事后自由讨论情节,归纳主题。
3.小组展示,分享对故事的感悟。
第三课时1.整体复习,加深学生对诗歌和故事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情感的传递。
3.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经历。
五、课堂作业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撰写读后感。
2.写一篇关于童年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回忆。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炼主题,同时也增强了对童年回忆的认识和感悟。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教案的完整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

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
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 来睡觉?”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
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悟出道理
童年发现关于胚 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 产生疑问 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 继续追问 激发兴趣
痴迷思索 大胆猜想 发现规律 发现有时会给人带来被
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大勇 胆于 求探 知索
随堂练习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胚(p√ēi pī)胎 天赋(fù wǔ)
√ 痴(zhī ch√ī)迷
23.童年的发现
导入 大家有没有听过《童年》这首歌?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来看看他在童年有什么发现?
资料
作者简介
生平介绍:费奥多罗夫(1828—1903), 俄国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他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 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 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国抒情风 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
初读感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在九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在几年后的生物课上,得知“我”的“发现”和科学 家的观点一致时,“我”因情不自禁地笑出声而被老 师惩罚的故事。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 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刷子李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刷子李生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刷子李》课文生字浆(jiāng),傅(fǔ),屁(pì),袱(fú),馅(xiàn),诈(zhà),捏(niē)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派头:气派。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衔接: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诈:欺骗。
难堪:难为情。
发怔:发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刷子李》多音生字1缝的多音字(fèng、féng)一、(fèng)裂缝1.雨水从天花板的裂缝中漏下来。
2.花瓶经仔细检查发现有裂缝。
3.我得把墙上的那条裂缝填补好。
4.它后面的消音器已有一条裂缝。
5.地板朽坏了,墙壁也满是裂缝。
二、(fèng)天衣无缝1.事情全都做得天衣无缝。
2.接合处几乎天衣无缝。
3.当然这套系统也不是天衣无缝的。
4.听起来我们的计划好像天衣无缝。
5.这样一来,“巫术”就天衣无缝、毫无破绽了。
三、(féng)缝补1.你们肯让我试着替你们缝补吗?2.一支缝补针刺进他的心窝、结束了他的痛苦的生活。
3.看上去我只配替你烧饭,缝补衣服,帮你收拾行李上路。
4.她又是煮饭,又是缝补,又是洗涮,并且总是乐呵呵地,善意地做这一切。
5.她把他裤子膝部的洞眼缝补好了。
2发的多音字(fā、fà)一、(fā)发现1.他发现很难避免灭顶之灾。
2.我发现他的话特别激励人。
3.我到头来发现,她非常好。
4.我发现这个工作枯燥无味。
5.我发现他对谁都大吹大擂。
二、(fā)发达1.舞蹈课使她腿部肌肉发达。
2.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3.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
4.人的脑垂体中间部是不发达的。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含
答案人教统编版
知识点梳理
本课主要内容是围绕童年时代的纯真与发现展开,通过描写童年时代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1.童年时代的特点
–纯真、天真无邪
–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
–充满幻想与梦想
–对人性和事物的看待更加纯粹
2.发现与探索
–童年是一个充满发现的时期
–通过与自然和人交往,孩子们逐渐认识世界和社会
3.对童年的思索
–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宝贵
–成人应当珍惜童年时光,保持童心
同步练习
1.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描述作者在课文中对童年的感悟和发现。
答案: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回忆和描写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他对童年纯真与天真的怀念与感悟。
作者发现,在那个纯真的年代里,他曾感受到许多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好情感和瞬间的感动,这种感动和美好留存在他的心中,无法忘怀。
2.描述一下你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美好记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或
感悟?
答案:(略)
3.你认为童年时期的天真与纯真能够给人成年后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
响?
答案:(略)
以上就是本课的知识点梳理和同步练习。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更好地领会童年的纯真与发现之美,珍惜和保持内心的童心,让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确拼读,将汉字写在括号里。
(10分)
fàn wéi hé xùqiān míng gōng diàn jīn mài
()()()()()
二、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分类。
(12分)
字斟句()眉()目秀()览群书大()晚成
()人忧天深()远虑容光()发神()妙算
表示外貌描写:_____________ 表示历史故事____________
表示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 表示好品质:____________
三、请用“——”标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6分)
1、在像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我们班勇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
()()
2、坚苦的环境才能锻练人。
()()
3、当五大州倾听东方声音的时侯,我娇傲,我是中国人。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4分)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无论……都……
1、()天气多么炎热,运动员()坚持训练。
2、()这项试验失败了许多次,()他不灰心丧气。
3、在被软禁的那段日子里,钱学森()没有低头,()更加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4、()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写作文时()可能会无话可说。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
(4分)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穿着用厚厚的兽毛做的长靴子,拿着渔叉,坐上雪橇出发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回忆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填空。
(8分)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__________________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_______________,完全_________________,颜色真红得可爱。
2、由成语《视死如归》,我们会想到曹植写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我们从“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中能读出诗人杜牧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4、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七、阅读。
(26分)
(一)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地向前伸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5分)
单薄()卷烟()好似()
2、找近义词。
(1.5分)
面目——()镇定——()破旧——()
3、这一段描写了牺牲的老战士_______________。
一个“______”字形象地突出了他衣服的单薄,而“___________”正是军需处长被冻死的原因。
(3分)
4、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军需处长的外貌和神态,与题目“丰碑”有什么联系?(2分)
(二)志向
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
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他的家乡——河北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
在那时,大钊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的清政府的种子。
他渐渐长大,当地人民反抗的斗争,在他的心灵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lào yìn),一种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
天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
凝神)。
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gǎn
xiǎng)啊?”
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
要富强,不受外国欺!”
后来,大钊在天津法政学校读书,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增加)。
当时的学生,有各
种各样的思想,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
有的想做个名士,游山玩水,乐活一生;有的想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的糊里糊涂混日子。
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
他胸怀大志,(寻求寻找)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他和同学们在二起交谈,用他的思想帮助和( qǐ fā)了一些同学。
当时在那样
的花花世界里,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
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
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材,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
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
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准确的词语。
(3分)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分)
“一尘不染”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体会意思。
(4分)
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苗一般。
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概括说说李大钊的志向是什么?为了实现他的志向,他是怎么做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
(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要求:在你身上,一定发生过许多有意思的故事,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
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一定的顺序,生动具体地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