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

单元一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课时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要点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课件展示1、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文本具体语言材料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实物投影,集体评价,自由读、指名读,集体纠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自由读、讨论、交流、读思结合、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情感。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背诵重点段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要用心抒情,我笔写我心,我心道我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教师板书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中国)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你读了课题后,从课题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信息:“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

疑问:“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3.提问:你对肖邦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把课前预习搜集的有关肖邦的生平资料给大家读一下: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大量的去阅读有关他的东西,如有关他的书籍、报刊、杂志、网页等,或他的作品等。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分析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分析

课文简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肖邦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即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句话成了全文的一条情感主线。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第二部分(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第三部分(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第四部分(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确定突出肖邦的特点是爱国。

作为音乐家,才华横溢也是他的特点,但作者切入点是爱国。

围绕中心,作者选取了这些事例:忍痛离国时的满怀悲愤;师生送别时对祖国的无限依恋;彻夜工作时对祖国的思念;与世长辞前的深情嘱托。

肖邦的爱国之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

从“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回首”——“悲愤欲绝”——“日夜思念”“彻夜地作曲、弹琴”——“紧紧握着”“喃喃”……从被迫离开到十八年的异乡漂流,从日夜牵挂到最后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肖邦的一颗心始终如一地牵挂着祖国的命运,他将自己的音乐化为战马,化为呐喊,鼓舞着波兰青年投身革命,为祖国而战。

学习课文,一是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从“满怀悲愤”“不得不”,可以看出肖邦多么想留在自己的祖国啊,可是不行,他不得不走,一是他不肯向沙俄低头,二是他的父母师友让他出国深造,不能让这位音乐天才在国难里埋没。

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一生,以至于肖邦临死前,这样想: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②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完后,我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来到法国巴黎。

他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工作。

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忧虑。

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结果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被肖邦的这种爱国情怀震撼了。

从始至终祖国是他唯一的牵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达,他就算死,也要和祖国永远在一起。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精神啊?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和肖邦一样,为了自己的祖国,无论做出哪种牺牲都心甘情愿。

郑成功就是其中一位这样的爱国志士。

当时,祖国的宝岛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领,并且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

郑成功得知这一消息,发誓要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便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与荷兰侵略者大战九个月,终于取得胜利。

到达台湾后,他还教高山族使用农具,让爱国青年办起了学校,给台湾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他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

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像那些爱国英雄一样,发愤图强,用我们丰富的知识和领先世界的创新技术回报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兴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名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了解并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家国情怀。

3. 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教案内容: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脏吗?那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适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再次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点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5.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6. 交流展示: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进行个人或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共同回味课文的美妙之处。

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复印件或投影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用纸和笔。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国情怀的相关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力量。

2. 引导学生展开对祖国文化的探究,比如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3.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肖邦你留之际的请求所包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授课过程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检查预习1、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悲愤欲绝:绝:气息终止,死。

十分伤心,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告别。

和人世永别了。

指去世。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指导。

1、自学提纲你认为课文体现了肖邦怎样的精神?课文的哪些句子和段落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说说自己的体会。

2、自学,交流A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B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C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2023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2023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2023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2023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1745字)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__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

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预习内容】(一)我会读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雾霭疾驰催人奋起呐喊消逝肺结核病雾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与世长辞(二)我会填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表达了()。

(三)我的搜集我搜到了有关肖邦的资料。

听一听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四)我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1、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2、想象此时肖邦在想些什么?四、课堂检测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

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六年级上语文课本剧-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课本剧-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课本剧-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怀着亡国之恨流亡异国他乡,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时间 1830年11月的一天地点维斯瓦河畔人物肖邦(波兰的音乐家)父亲母亲埃斯内尔(肖邦的老师)弟弟西莱姐姐斯卡同学米卡菲比安扎古尼马夫第一幕(幕启。

肖邦离开了家,在家门口亲人来为他送行。

父亲孩子,你在外一定要小心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音乐,将来为祖国效力。

肖邦(感动地)父亲,我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母亲(含着泪水)肖邦,你这一走,我真放心不下你。

我在家听不到那悦耳的钢琴声,太孤单了。

肖邦(泪流满面)母亲,别担心,我已经20岁了,别这样天天为我担忧,你保重身体,等儿子回来,为你演奏更多的美妙乐曲。

西莱(天真地)哥哥,早点回来和我玩游戏!肖邦(摸着弟弟的头)姐,你马上也来巴黎吧,和我一起学习。

斯卡不了,我已经准备工作了。

肖邦再见!我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波兰,与沙俄作斗争。

(幕落第二幕(幕启。

马车快速地离开华沙。

在城郊,被一大群人拦住。

马夫驾!驾!吁!吁!……肖邦先生,前方有一大群人拦住我们的去路。

肖邦(将头探出车窗,仔细盯着前方)原来是我的老师与同学。

(肖邦下了马车。

埃斯内尔肖邦,你要离开华沙了,我们特地为你送行。

埃斯内尔(鼓了鼓掌)开始吧!(同学们开始演奏《即使你远在他乡》。

同学们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不会将你淡忘;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的山水也为你歌唱;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的花儿为你开放;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的大门也向你开敞……肖邦(惊讶地)老师,这首乐曲我咋没听过?扎古尼老师昨天熬了夜,才将这首曲子作好。

(肖邦哭了。

埃斯内尔(紧紧握住肖邦的手)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点了点头。

埃斯内尔(捧过一只银杯,深情地)这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是波兰的象征,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祖国波兰,波兰是不会灭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阅读理解
【语段一】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咏唱()溢满()疾驰()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

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回答问题:
⑴、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__”的词句。

⑵、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用下列字各组两个词语。

弥()()眠()()奔()()
愤()()辞()()复()()
疲()()逝()()
2、根据拼音组词。

脏zāng ( ) 盛chéng ( ) 发fā ( )
zàng ( ) shèng ( ) fà ( )
3、认真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

⑴、从“为了生计”这个词组,你可以想象得到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四处奔波”这个词组,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肖邦“疲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肖邦“忧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话,表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紧握着”和“喃喃地”这两个词同时用来形容弥留之际的人,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作者这样用词的用意是________
4、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写法上,这段文字对全文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