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技术世界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 技术与设计 1走进技术世界(共25张PPT)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二、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技术 发明
综合性
技术 革新
马丁·库帕
技术发明
从无到有
技术革新
从有到优
综合性
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台灯的革命???
胶合板流线型台灯
几何灯具
Sisifo创意台灯
灵感来源于物理电路图的台灯
又转又跳还变色的磁悬浮灯
水晶球会漂浮在空中并 缓慢的旋转,可以时刻变 换色彩。球体采用镂空设 计,旋转时向外投射点点 光斑,撒向墙面如同满天 星夜。
DIY Babele 堆叠灯
Mike Warren 自己制作出一些半 圆形木块,经过建 模、搭建,内部隐 藏有灯泡,不同方 式的摆放都可以收 到不同的效果。
我们可以如何对现有物品进行革新呢?
(1)加一加 铅笔+橡皮=带橡皮头的铅笔, 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功放+电视=卡拉OK机。
(2)减一减 信件直接印上邮票,就不须再贴邮 票了;隐形眼镜就让镜片减薄,减 小,再减去镜架;一个乐队用唱片 代替既减少了开支,又方便点歌。
(9)代一代 曹冲是用石头等量替代大象,餐巾纸代替手帕等。
我们可以如何对现有物品进行革新呢?
(10)搬一搬 利用振动原理,可产生振动,振动输送, 利用激光,制成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光防伪。
(11)反一反 正反可穿的衣服,汽车的反光镜,电动机反过来用就成了发电机。
(12)定一定 药水瓶已印上刻度,贴上标签,注明每天服用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服用几 格;交通路口的红绿灯。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目 录 Contents
一、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二、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三、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四、知识产权及其保护
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
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

走进技术世界教案教案标题:走进技术世界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探索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2. 基本的技术概念和原理。
3.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技术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2.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
3. 技术示例和案例研究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现代技术产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对技术的认识和看法,并汇报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定义和范畴,并给出相关的解释和例子。
3. 展示一些技术产品或发明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和科学知识。
知识传授(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技术概念和原理,如电路、编程、机械原理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示范,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的实际应用。
实践活动(25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和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装简单的电路、编写简单的程序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10分钟):1. 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之前的认识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的技术知识,并组织相关的科技创新比赛或展览。
2. 邀请科技专家或企业代表来学校进行科技讲座或实践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和手册,评估他们对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3. 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对技术应用和创新思维的掌握情况。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_PPT幻灯片

第一台计算机
集成电路
电脑的运用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
代,同时对航空、航天、通信以及家用电 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 深刻影响?
贝尔于1876年3月申请了电话的专利权
13~15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
蒸汽机
电的运用Leabharlann 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
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 络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都说明了技 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结论
回顾技术发展的历程,人们通常认为,技 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 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 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 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 总和。这就是技术的内涵。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含义不同:科学属知识体系,技术属应用体系。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类不具有商业性,技术类具有
商业性。 任务不同:科学是回答问题,技术是解决问题。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例子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试举例说明。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1952年,国家 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昆虫生态学研究室、委派中国生态 学奠基人马世骏先生带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根治蝗灾的办 法。在中央政府和有关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科学家们对 蝗虫的繁殖、迁飞、天敌以及危害区的地理环境。旱涝灾情等因素 做了详尽调研,并调动国内有关科研力量反复进行科学试验、从湿 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调控着手,提出了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制定“改 治结合,根治蝗害”的方案,采用“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 技术进行灭蝗,成功地使大面积蝗灾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走进技术的世界课件

•
•
A.创新性原则
C.可持续发展原则
B.经济性原则
D.实用性原则
•
2、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交流电一般额定电压是220V、频率 是50HZ,这体现家用电器的设计符合了() A.科学性原则 C.技术规范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 •
•
如图所示为一款带手把的碗.手把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设计的( A. 经济原则 B. 美观原则 C. 实用原则 D. 技术规范原则
)
•
•
•
•
4、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 •
1.人机关系的含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 相互关系,这种人与物品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
如我们在计算机上操作,我们就与计算机发生了关系,这就是
“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
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农民用锄头锄地 人 鱼翁在河边用鱼竿钓鱼 机
•
•
A.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C.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完成
B.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D.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2、设计的分类
• •
分类: 设计分为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等 区别(目的不同):
•
•
•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强调技术的不同目的。
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色彩、造型、听觉效果、情感。更强调感官需 要的目的。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包括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等。
2、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
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小孩越来越聪明)
走进技术世界课件.ppt

技术与社会
从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得知,人类社会的发 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 有取决于人类自身、劳动工具以及劳动对 象。其中劳动工具的改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这一点就与技术有着莫大的联系。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技术对社会作用 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什么样子的 ?
没有电脑,数码投影,电灯等设备 没有书本,笔,纸,等文具 没有黑板桌椅板凳等 大家身上穿的各种服装也没有了,甚至连大家的 教室,教学大楼都没有了
可以想象,离开了技术,我们将一无所有,人类就 又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那将是一 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技术与设计1
走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世界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 技术的价值
二 技术的性质
三 技术的未来
1.1 技术的价值
1. 技术与人: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
技术的产生 满足人的需求
解放人
发展人
技术上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A)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 染、缝制技术
(B)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 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技
节马技术弹
术
育战术
技技
术术
十项超级技术的作用
眼镜,他们的理由是,眼镜虽然简单, 但价值很大。它的发明,使眼睛有缺 陷的如、老年人,能够对这个世界更 加亲近。避免了由40岁以下的人统治 世界局面的发生。眼镜的发明,还给 人类一个很大的启示:人类自身生理 的缺陷,可以通过智慧发明来加以弥 补。
十项超级技术的作用
高一通用技术 1.1走进技术世界课件 地质版

小结
• • • • 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技术的内涵。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 技术的一些性质:1具有目的性
2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3技术具有实果形式
科学成果一般 表现为理论、 概念、定律、 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 不具有商业性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任务
认识世界, 有所发现。 回答: “是什么” 和“为什 么”的问 题 改造世界, 有所发明。 回答:“做 什么”和 “怎么办” 的问题
与生产的 关系
不直接 发生联 系
(二)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 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 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 制约。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技 术 的 双 重 属 性
1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 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2
社会属性: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 是有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 生发展和应用要收社会条件的制约。
(一)技术的自然属性
1、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2、“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 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 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 之国”。几千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 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 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 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 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 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 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 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时效性:是指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能起到的作用。 综合性: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 两面性:新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同时,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给人类带来危害。 三、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科学
技术
含义不 同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客观规律
技术是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C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该系统收费使用“电子货币”体现创新性 C、该系统专利属收费站所有 D、电动栏杆控制系统解放了人
6、申请或获得专利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①撰写请求书,②递
交专利文件,③审核,④实批准,⑤领取专利证书,正确的顺
序是()A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成果依法享有的财产权。 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与有关权利、集成电路布图 设计、地理标记、生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等 二、专利及其作用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 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独 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1)专利具有三个特性 独占性:专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专利申请方法简介 1、准备专利申请文件 2、撰写请求书 3、递交专利文件 4、审核 5、批准 6、缴纳相关费用,领取专利证书
1、宁安(南京南——马鞍山东——安庆)高铁的开通,给当
地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既节省了时间,人也不
A 用那么辛苦。这说明技术具有(
)
A、解放人的作用 B、发展人的作用
C、限制人的作用 D、保护人的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2、手机二维码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购物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