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心脏离体灌注缺血-再灌注模型

合集下载

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后适应模型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

离体小鼠心脏缺血后适应模型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
Ur mq 0 5 u i 83 0 4,Chi a) n
Ab ta t sr c :Ob e t e j ci :Toe po et e p si i t fa mo s d lo s h mi o to dto i g i a g n v x lr h o sb l y o u emo e fic e c p s c n iinn n L n e — i d rfp ru e e r n n e t aet eefc n my c r il n a cin a e ,rp ru in a r y h aij r o f ef sd h a ta d i v s i t h fe to o a d a fr to r a e e f so rh t mi n y g i u
前 后 不 做 任 何 特 殊 处 理 ; 白对 照组 持 续 离体 灌 流 , 加 任 何 干 预 。采 用 三 苯 基 氯 化 四 氮 唑 染 色 的 方 法 确 定 梗 死 空 不
心 肌 面 积 , 同步 记 录全 程 心 电 图 , 集 灌 流 液 , 定 冠 状 动 脉灌 流量 。 结 果 : 血后 适 应 组 再 灌 注 1 0r n心 肌 并 收 测 缺 2 i a 梗 死 范 围 为 ( 6 1 . ) , 对 照组 的 (2 1 3 3 明显 减少 ( 00 ) 缺血 后 适 应 组 心 律 失 常 积 分 为 (0 2 2 . 土2 7 较 4.± .) Pd .5 ; 1. ±2 5 , 缺 血 再 灌 注 组 ( 2 2 17 低 ,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 0 0 ) 再灌 注后 1 0ri 间 冠 脉 血 流 量 无 . )较 1. ± . ) 但 P .5 ; 2 n2组 a
Z HANG in f J a —a,M A —o g,YANG — i g t i Yit n Yi n ,e n a

小鼠缺血再灌注

小鼠缺血再灌注

小鼠缺血再灌注(实用版)目录1.小鼠缺血再灌注的背景和意义2.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3.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4.小鼠缺血再灌注的结论和展望正文一、小鼠缺血再灌注的背景和意义小鼠缺血再灌注是指在小鼠体内某一部位发生缺血后,再通过灌注使其恢复血流。

这一过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模拟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过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通过研究小鼠缺血再灌注,可以深入了解缺血后再灌注对组织和器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1.实验动物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制备缺血模型:将实验组小鼠放入灌注装置中,通过调整灌注流量和时间,使小鼠某一部位(如心肌、脑组织等)发生缺血。

3.观察缺血程度: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评估小鼠缺血程度。

4.再灌注操作:在观察到缺血程度达到预设值后,恢复灌注流量,使缺血部位重新获得血流。

5.观察再灌注效果:通过检测生理指标,评估再灌注对小鼠的影响。

三、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缺血发生后,小鼠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

再灌注后,这些指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不同缺血时间和程度的小鼠,再灌注后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缺血再灌注对小鼠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缺血带来的损伤。

2.缺血时间和程度的不同,再灌注的效果有所差异,提示再灌注治疗需要个体化。

四、小鼠缺血再灌注的结论和展望总之,小鼠缺血再灌注实验为研究缺血后再灌注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型。

通过对这一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技巧及TTC染色方法探讨

建立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技巧及TTC染色方法探讨
危 险 区 分 别 为 ( 95± . ) 、6 . 5 . 0 9 % (0 7±1 1 % , 0 0 ; 验 组 梗 死 面 积 为 (2 24 . ) , 手 术 组 无 心 肌 梗 死 形 . ) P> .5 实 3 . 07 % 假 - 成。结论 采 用 本 方 法 制 作 小 鼠心 肌 IR模 型 成 功 率 高 , / 且操 作 简单 , 伤 小 。 创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 章编 号 :022 6 2 1 )00 4 - 10 — X(0 0 4 -0 20 6 3 关 键 词 : 鼠 ; 肌 再 灌 注 损 伤 ; 物 模 型 小 心 动 中 图 分 类 号 :5 14 / 4 . t
1 1 实验 动 物 野 生 型 C 7 I 6雄 性 小 鼠购 买 于 . 5BV
Jcsn实验室 ( 国缅 因州 BrH ro)共 3 , ako 美 a a r, 0只 其 b
中 2 只用于建 立 IR模 型 ( 验组 ) 1 为假手 术 0 / 实 ,0只 组。所 有的实验操作获得美 国俄亥 俄州立大 学动物保 护和使用 机构 的许 可 , 且符合美 国国立 卫生研究 院 并 相关实验动物使用和保护指导 ( I 52 , 9 率 和致死 率在世 界范 围 内呈增 长趋势 ¨ 。心 肌缺 血再 灌 注 (/ 动 物 模 型 IR) 的成功 建立 为缺血 性心 脏病治 疗提 供必 需 的实验方 法 , 其模 型 复 制 方 法 目前 有 两 种 : 呼 吸机 支 持 无 胸 腔 外 结 扎 和 呼 吸 机 支 持 改 进 的 心 脏 原 位 结 扎 法 . 。2 0 4 0 8年 1 2月 一 0 9年 1 20 2月 , 研 究 结 合 本 使 用小 鼠呼 吸机 , 心 肌 IR模 型 的手 术 技 巧 和 注 对 / 意 事项进 行简述 , 以期熟 练掌握 手术 方式 , 快速 准确 地建 立 高存 活率 动物 模 型。

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张健发;马依彤;杨毅宁;高晓明;刘芬;向阳【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后的心肌保护措施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成年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后适应、I/R、假手术3组,每组20只.后适应组采用开胸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缺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后适应;I/R组为同期开胸完成I/R,在结扎冠状动脉前后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假手术组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的方法确定缺血心肌范围[缺血心肌重量(AI)/左室重量(LV)]以及梗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重量(AN)/AI],并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最小速率(dp/dtmax、dp/dtmin).结果:缺血后适应组与I/R组小鼠AI/LV、AN/AI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AN/AI明显小于I/ R 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血清CK、LDH、AST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缺血后适应组MAP、LVSP、dp/dtmax、dp/dtmin明显升高而LVEDP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恢复冠脉血流的早期施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鼠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酶的水平,并改善心功能的恶化.【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30)002【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缺血后适应;小鼠【作者】张健发;马依彤;杨毅宁;高晓明;刘芬;向阳【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540.47尽管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其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心力衰竭的主要疾病之一[1]。

血管再灌注实验报告

血管再灌注实验报告

血管再灌注实验报告1. 引言血管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 是指血液供应阻断后再恢复供应。

血管再灌注实验常被用于研究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探讨可能的保护措施。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动物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2-26g,年龄8-10周。

2.2 实验组织心脏组织。

2.3 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以下组别:- 对照组(Sham):动物接受手术操作,但没有缺血再灌注处理。

- 缺血再灌注组(I/R):动物在缺血30分钟后再进行1小时的再灌注。

- 预处理组(PreC):在缺血前15分钟,给予预处理药物。

2.4 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1. 手术动物采用深度麻醉并固定在手术台上。

2. 通过胸骨处切口,暴露心脏。

3. 用缝线将冠状动脉结扎。

4. 结扎30分钟后,解开缝线并进行1小时的再灌注。

5. 收集心肌组织样本。

2.5 组织损伤评价方法1. 心脏组织样本定量化。

2. 彩色素沉淀法(TTC staining) 观察心脏梗死面积。

3. 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

2.6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 进行组间比较,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3.1 心脏梗死面积变化通过TTC染色观察心脏梗死面积的变化,在I/R组中心脏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 < 0.05),而在预处理组中心脏梗死面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组织结构观察使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发现I/R组心肌细胞出现明显的坏死和水肿,而预处理组心肌细胞结构相对完整,坏死和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4. 讨论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

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和心肌组织结构损伤。

然而,在预处理组中给予药物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组织结构保持较好。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
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组织血液供应不足,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

为了模拟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采用离体心脏或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案,仅供参考:
材料:
体外或动物模型(例如,离体心脏、大鼠或小鼠)
模拟心肌缺血的缺氧/低氧环境
组织染色剂(如TTC染色剂)
生理盐水或PBS缓冲液
透明贴膜
步骤:
制备缺氧/低氧环境。

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
体外模型:将心脏取出后置于含有缺氧/低氧气氛的培养皿中。

动物模型: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氧气供应中断等方式诱导心肌缺血。

确认心肌缺血程度。

使用心肌缺血标志物(如心肌细胞色素C释放)或可视化方法(如TTC染色)确定心肌缺血的程度。

对缺血心肌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如再灌注)来减轻心肌缺血造成的伤害。

分析结果。

通过对处理后的心肌组织进行染色或其他实验方法来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的实验方案因具体实验目的和条件而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根据实验目的、研究问题和实验条件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

此外,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动物伦理审批程序进行动物实验。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及心肌梗死面积评价方法学比较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及心肌梗死面积评价方法学比较
心肌梗死面积数据 比传统方法准确性更高。
与 传统方法
相 比, 改 良方法能够更加稳定 、 有效地制备小 鼠心肌缺血再 灌注模型 。此外 , 采用质 量权重 法计算 的 【 关键词 】 心肌缺血 ; 再灌注损伤 ; 小 鼠 ; 模型 , 动物 ; 心肌梗死面积
Co m pa r i s o n o f me t h ods f o r e s t abl i s hi ng m ous e my o ca r d i a l i s c h e mi a /r e pe r f us i o n m ode l a nd a s s e s s i n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Mo l e c u l a r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S c i e n c e s , Mi n i s t r y f o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B e i j i n g ey K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L i Z f i a n ,G u o L j i u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T h i r d H o s p i t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V a s c u l a r Me d i c i n e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M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a n d R e g u l a t o r y P e p t i d e s , Mi n i s t r y f o H e a l t h ,

异甘草素减轻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异甘草素减轻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稿日期:20180115 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tshw201502046);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XDA12040320);
烟台市双百计划人才项目. 作者简介:刘敬(1991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王振华(skywzh@ytu.edu.cn),副教授,博士,从事自由基生物医学和食品营养学研究.
Radnoti离 体 心 脏 灌 流 装 置 (美 国 Radnoti公 司);4SADInstruments多道生理仪(澳大利亚 Pow erlab);流 式 细 胞 仪 (艾 森 生 物);匀 浆 机 (华 利 精 工);AR-2140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 -托 利多仪器有限公司);HC-3018R型高速冷冻离心 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1精 密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医疗器械厂). 13 材料与试剂
第 32卷第 1期 2019年 1月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JournalofYanta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andEngineeringEdition)
Vol.32No.1 Jan.2019
文章编号:10048820(2019)01002005
doi:10.13951/j.cnki.371213/n.2019.01.005
1 材 料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 SPF级昆明小鼠,体重 30±5g,由济
南朋 悦 实 验 动 物 研 究 中 心 提 供,合 格 证 号:SCXK (新)2009-00101.将小鼠置于可自由饮水和饮食 的 12h光照 /12h黑暗的适宜温湿度环境中,所有 动物操作均遵守实验准则. 12 仪器与设备
研究和阐明线粒体参与 I/R损伤的机制,对心肌 I/ R损伤线粒体保护新途径的发现和减轻 I/R损伤, 改善心梗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心脏离体灌注缺血-再灌注模型
(2013/6/20 廖翔)
一.材料
1. 所需液体:K-H液(NaCl 118, NaHCO3 24, CaCl2
2.5, KCl 4.7, KH2PO4 1.2, MgSO4 1.2, Glucose 11, EDTA 0.5 (in mM))、低分子肝素溶液(500IU/ml)、戊巴比妥钠液、碳酸氢钠液、盐酸液。

2. 取鼠:标准C57小鼠(20-25g)。

3. 物品:
∙手术剪、血管钳 1套,用于开腹、开胸
∙眼科剪、眼科镊 1套,用于开胸后取心、剔除心缘纤维组织
∙小圆培养皿 2个,培养皿内加4°K-H液,先后装取出的心
∙1000ml烧杯 2个 +小转子,一个用于配制H-K液,一个装双蒸水,清洗灌注仪器
∙500ml烧杯 1个,用作废液缸。

∙50ml烧杯 1个(用于少量的药物灌注)
∙吸管 2个,分别滴加碳酸氢钠液、盐酸液
∙持针器1把,夹持带针7号线
∙尖镊2把,夹持主动脉
∙大镊子1把,持物
∙1mL注射器 2个,分别用于注射麻药、肝素
∙5mL注射器 1个,用于加CaCl2液
∙50mL注射器1个,用于加K-H液
∙5mL注射器针头自制灌注针 1个(用于挂小鼠心脏,尖端磨平,距针尖2mm出磨出刻痕以便打结固定)
∙6号线(用于固定心脏)、带针7号线(用于结扎LCD)
∙氧气罐(95% O2 +5% CO2)
∙20X20cm泡沫板1个+大头针4枚,用于固定麻醉后的小鼠
∙泡沫盒1个,装冰块
∙橡皮泥,用于固定挂心脏的自制注射器
4. 仪器:手术显微镜、langendorff离体灌注装置(灌注系统、恒温装置、灌注泵)
5. 另外准备手套、口罩、棉签等
注:现在差的物品有:尖镊2把(夹持主动脉)
二.操作方法:
1、打开离体灌注装置,设备自检。

注意灌注压调零;配制K-H液,调pH为7.4左右(7.35-7.43),加入灌注装置恒温至37°,运行灌注泵,排空灌注系统的气泡。

加适量K-H液于小圆培养皿中放于冰块上(4°),打开显微镜,将需要使用的工具摆放到位。

2、小鼠称重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65mg/kg)进行麻醉,予以普通肝素(300IU/kg)肝素化,待小鼠麻醉完全后,固定小鼠于泡沫板上。

迅速开腹,迅速开胸,切断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取出心脏,立即放入4°K-H液中(此过程<15s),冲洗掉残留在主动脉内的血液,寻找升主动脉,镊子夹住升主动脉血管壁并固定于自制针头,插入灌注针至主动脉瓣上方,6号丝线结扎后,迅速移至灌注装置上,用K-H液灌注,整个灌注期间用医用氧气进行鼓泡式氧合。

必要时可切开右心耳,使冠
状动脉回流液得以充分引流。

灌注压维持在60-80mmHg左右,冠脉流速维持在1.8-2.5ml/min左右(具体使用恒压模式或是恒流模式可依据具体需要,小鼠灌注一般采用恒压模式)。

3、
3.1(局部缺血)待心脏跳动稳定30min后,用带针7号线于距左心耳下缘2-3mm处进针,平行进针于垂直于肺动脉段中点处出针,垫适量棉球或35/1 mm塑料管后结扎LCD[1]。

结扎时间30min,30min后剪开结扎线,观察心脏再灌状态30min-60min。

3.2(全心停灌)待心脏跳动稳定30min后,关闭灌注泵30min,停灌过程中注意心脏的保温、保湿[2]。

30min后打开灌注泵,观察心脏再灌状态30min-60min。

注:缺血-再灌注期间可根据实验具体需要在左心室放入测压球囊,或在心脏表面接电极测心电图。

三.讨论(注意事项)
1、K-H液的配方报到较多,具体配方应根据实际实验要求而定,特别是配方中的CaCl2的用量争论较大,1.5-2.5 mmol/L都有报道。

一般而言,如研究心律失常Ca离子的浓度可适当高些(2.0-2.5mmol/L),研究心功能有文献报道更提倡用改良K-H配方(CaCl2 1.5-2.0mmol/L)。

2、开胸、取心脏、挂心脏一系列操作应尽快迅速,开胸到心脏浸入4°K-H液中的时间应不超过15s,开胸到心脏挂上灌流装置的时间90s内为佳,不超过2min。

3、稳定的可用于实验的小鼠心脏的纳入标准,一般而言,稳定后小鼠心率应大于350次/分,心律齐,左室压力为80mmHg左右。

实际上,有时候即使取心脏速度稍慢但是稳定后的心脏扔可达到以上标准时我们认为该心脏仍可用于实验。

4、K-H液应现配现用,我们在实验中发现K-H液放置过久可致pH变化,配置过程中试剂应充分溶解以防沉淀形成,其中CaCl2尤其易产生沉淀,在实际工作中配置K-H液时我们一般边搅拌液体边依次加入各试剂,特别的最后加入CaCl2。

四.原方法全文:
1. Animals were anesthetized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pentobarbital (50 – 60 mg/ kg); and then they were tracheotomized, int ubated, and ventilated with a small animal ventilator (SAR-830/ P; CWE, Ardmore, PA, USA). The tidal volume and ventilation rate were 0.5 –0.6 ml and 100 – 120 strokes per min, respectively. Thoracotomy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third inter-coastal space of the left side, and the pericardium was opened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12 – 14). Then, 7-0 silk threads were passed around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using a tapered needle. Electrodes were placed to record the second limb electrocardiogram (ECG) through experiments. The artificial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ligation of LAD.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confirmed by regional cyano-sis and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the ECG. Reperfusion was induced by releasing the ligation and confirmed by a rapid color change in the surface of the myocardium. The arrhythmias were observed and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s dur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was analyzed.[1]
注:本方法主要根据该文献修改
2All hearts were subjected to a 30 min stabilization period, 10 min global ischemia followed by 30 min reperfusion. Hearts which demonstrated contractile or other abnormalities during stabilization period were discarded. [2]
五.参考文献
1. Lai Z F, Shao Z, Chen Y Z, et al. Effects of sasanquasaponin on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in
mouse hearts[J].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4, 94(3): 313-324.
2. Yue Y, Qu Y, Boutjdir M. Protective role of protein kinase C epsilon activation in ischemia–reperfusion arrhythmia[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6, 349(1): 432-4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