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

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

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

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

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

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

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

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

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

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

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

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

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

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

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

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

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

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

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

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

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

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

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

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

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

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藏品丰富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

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

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

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

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

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

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

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

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

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

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壁画

(栩栩如生)(宏伟瑰丽)

结晶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然而,学生年

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

要接受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情况,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激活学习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

研究者。

教学要求:

(一)德育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语文知识目标:

1、字: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佛”的读音。

2、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句:能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或几句话。

4、段: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5、篇:让学生了解课文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文章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具体介绍了莫高窟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后指出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的意义。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并练习在写作上加以运用。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圈划点评,查寻资料,培养

学生的搜集、筛选资料和网上阅读的能力。

设计特色:利用多媒体,把莫高窟的情况、情景展示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面蕴藏着

许多珍贵的文物,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面

积不大的藏经洞。

板书:精妙绝伦的彩塑

宏伟瑰丽的壁画

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你们想亲眼去看一看吗?(想)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瞧一瞧

吧!

2、请同学们点击洞窟。(学生看录相,配有解说)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欣赏课文第2、3自然段

1、交流:同学们,你们在网上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那么,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自

由回答,如:精妙绝伦、惟妙惟肖、宏伟瑰丽……)

2、同学们,看到这么好的景物,你想不想介绍给大家呢?(想)有一位叔叔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

这位叔叔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代表这位叔叔向大家介

绍?(指名三人分读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

3、同学们,听了介绍后,你觉得叔叔哪一段介绍得特别好?

答案一:彩塑

(1)你为什么会觉得彩塑这一段介绍得特别好?

(2)(学生一边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一边出示批注。如: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真多啊)。这些彩塑个性鲜明(各个塑像各不相同),

神态各异,(神态也多种多样)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慈祥和蔼,多

么亲切),有威风凛凛的天王(真的很神气),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真是力大无穷,确实神勇)。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好大呀,师:

16米,你们知道有多长吗?你看,多么大呀!),他侧身卧着,眼睛

微(这字用得好,非常传神)闭,神态安详(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尊

尊惟妙惟肖(确实非常逼真地写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彩塑)的彩塑,游

人无不赞叹。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批注和画面,并适当表扬学生,如:你说得真好;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真会评价等)

师小结: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呀!其艺术造诣之精深、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那

我们能不能学着叔叔的样子也来介绍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呢?试试看。(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中除了这一段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介绍得也不错呢?

请大家读读课文,划划词语,看看画面,谈谈感受,写写批注,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答案二:壁画

(1)你觉得介绍壁画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

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

然风光的。(写得很具体)(词汇丰富,用词贴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

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

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些壁画真是造型生动,

形象优美)

(学生一边讲一边出示相应的画面)

(2)师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受到这儿的壁画真是栩栩

如生,十分逼真,多精美呀!你们愿意和作者一样也用生动的语言来

把这一段介绍介绍吗?(学生齐读)还有谁愿意来单独介绍的?(指名朗读)

(3)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都出自隋唐时期,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了,大家想想,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就已经能画出这

么宏伟瑰丽的壁画,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真是高

超啊,我们每个人来到这儿,都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课文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增强对课文的

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

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2.老师这儿还有几幅形象逼真的彩塑和壁画,(出示相关录相)你们看看,能不能学着这位叔叔的介绍也来描绘一下呢?让我们先一起

来看录相。你可以任选一幅。谁愿意先来试试?(指名回答)

3.同学们刚才说得真精彩,能试着把它写下来吗?这就作为我们

今天的作业。

四、作业

1.描述一幅彩塑和壁画。

浅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并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而莫高窟则具有图案艺术、飞天之美、中外音乐交流、中外舞蹈交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充满生命力的中国动物画、中外文物画交流、古代建筑、彩塑艺术、佛教尊像绘画、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十个方面的艺术价值,我将着重分析图案艺术、飞天之美、古代建筑、彩塑艺术等四个方面。 首先是图案艺术。见过莫高窟的都知道图案在石窟中有装饰,间隔,甚至营作气氛和空间感的作用。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有数不尽的图案,令人惊异于当时人的创造能力。而图案的美丑和变化,也能讲出一朝代艺术的盛衰,更使敦煌图案价值更上一层楼。其中第400窟的藻井图案,位于洞窟的窟顶,一般都画上十分精细的图案,有些更有飞天、神兽。而此图的藻井的团心是一隽金凤,外围四周是四条金龙。 飞天大概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中国的飞天与欧洲的天使,是古巴队老梦想驱动下的美丽艺术表现。而飞天不靠羽翼,衣袋飘举,其轻盈多姿,成为敦煌重要的艺术形象。飞天虽也是佛教神祗,但多而美,值得单独欣赏。还是第400窟中,飞天是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敦煌,是敦煌艺术中最生动活泼的形象,也是敦煌的象征,她的东传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及绘画技法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 敦煌莫高窟历史精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 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 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 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 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 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 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 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 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 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 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 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 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 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 作用?

《莫高窟》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小学王昕一、复习导入 1、讲故事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 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 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 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高窟》,整篇课文语言简洁清新,结构非常清晰,全文共446 个字,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课文是围绕一个总起句来介绍莫高窟的,“莫高窟是祖国西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一颗明珠,作者打个比方,多么形象生动。我们通常把香港比作“东方之珠”。由此可见,莫高窟的地位和价值多么像熠熠生辉的珍珠,多么珍贵! 3、除此之外,课文第一段还介绍了这颗明珠的位置和概貌,像这样开头就直接交代所写景物的位置和概貌,这是此类文章通常的写法。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西湖》《泉城》《黄山奇松》等都是这样。 4、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作者说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智慧结晶,又打个比方,多么生动形象。 5、为什么说它是一颗明珠呢?是一个艺术宝库呢?莫高窟里面到底都有些什

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感受莫高窟的神奇和魅力。 二、精读课文,感受魅力。 (一)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师:读完课文,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齐)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呢? (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力士”红色字体,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彩塑?生:排比句。 师:对了,课文先利用一个排比句让我们体会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彩塑。 3、(点击链接处,出示三尊不同神态的彩塑,引导学生观察彩塑的表情神态来辨认出他们分别是哪尊彩塑。) (1)师:看,这一尊彩塑他面带微笑,眉宇之间透露出慈祥与善良,这就是? 生:慈眉善目的菩萨。(课件出示文字) (2)师:瞧,这尊彩塑身披盔甲,两手叉腰,脚踩小丑,瞪大了眼睛怒视前方,浑身散发出不可忽视的王者风范,这就是?生:威风凛凛的天王。(课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分析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石窟的设计特点和文化由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了解。 难点:对于石窟艺术是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的理解。 关键:对佛教文化的简单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敦煌在哪里,以什么最著名呢? 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敦煌的知识探讨一下。首先把你们已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知识说说。 自由汇报后,预习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不甚了解和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教授新课 肯定同学们所做的努力,并赞扬学生找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们能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石窟文化的内涵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猜猜或想想它们的由来和制作,便引出探究质疑的过程。 在欣赏敦煌石窟的相关图片之中,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基础,有选择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分出教学的侧重点。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讨论 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约公元2世纪)传入我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

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近几年又有新的发现),窟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躯。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赏析 具体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佛教中所说的“西方净土”是指佛教居住的地方,佛经中说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故俗称极乐世界。虽然它并不存在,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向往。图版中表现的只是这一幅壁画的一个局部。它着重表现所谓极乐世界其乐无穷的景象。六个人组成的乐队分列两旁,中间一舞伎反弹琵琶,边弹边舞,姿态十分优美。整个画面用线简练、流畅、色调柔和,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的音、舞蹈和服饰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美术鉴赏之敦煌莫高窟 引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体鲜明的名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独树一帜。而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过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美的认识能力提高,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感情,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而莫高窟,则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延续千年的艺术。 一.莫高窟的雕塑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允许百姓出家为僧尼及营造经向,安置北周灭法时所破坏的佛教造像,提倡僧俗修造佛像,严禁官民毁坏佛教造像。使得佛教大肆发展起来,在唐代一度成为社会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敦煌莫高窟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隋朝开皇年间,政府派人来远处的西陲的敦煌莫高窟进行营造。

隋代洞窟形制,多数承袭北朝的“支提”式,窟的中央作四方龛柱,方柱的前面和左右两面各凿一龛,龛中塑佛像。且佛龛加深,壁面趋于垂直,佛、罗汉、菩萨不再像北朝的那样身体过于前倾。塑像的尺寸加大,彩绘和塑造的结合更加讲究,色彩绚丽,造型丰厚圆润,一改北朝清癯瘦削型的旧观。莫高窟的塑像在数量上和内容的丰富性上虽然不及壁画,但它是礼拜对象,是洞窟的主体。泥塑比石雕、木雕和金属铸造,在制作工艺上有着更多的自由,所以,塑像显得格外细致、真实自然和生动活泼。而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菩萨、供养天均作少女形象,大都头梳高髻,腰系羊肠裙,袒胸露臂而赤足。端庄秀丽,温柔典雅。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关于女性美的高尚理想。而罗汉像的制作受礼仪规矩的限制较少,因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形貌和性格特征也较为显著而多样。天王、力士的形象则充分的发挥了唐代雕塑家善于根据生活感受和特定对象的性格、气质的要求而运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本领,充分体现出一种强力之美。 隋唐在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后,经济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隋唐时期的莫高窟大都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色彩绚烂,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加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管辖,加深了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大大发展。使隋唐时期的莫高窟佛像在民族进一步融合后,逐渐体现出了中原地区的特色,是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且由于内陆地区的统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各国使者的往来,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璀璨的时代,外来的艺术和中国民族艺术水乳交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为后人对那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依据。

优质莫高窟公开课教案

莫高窟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莫高窟》,让我们先来把词语复习一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莫高窟,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她那默认魅力。,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我一个问题。 4谁来告诉我莫高窟的迷人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彩塑、壁画、藏经洞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先来看下面的词语。(出示词语,指生读, 齐读 2.通过朗读,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3.现在老师将第二行词语放入句子中,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生读,齐读) 4.这些词语描写了彩塑的什么? 5.你还知道哪些4字词语是形容人都神态的? 6.出示菩萨、天王、力士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7.作者详细描绘了哪一尊彩塑?(出示图片)想象一下他在干嘛?指导朗读 8.莫高窟还有什么样的彩塑?(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9.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还有什么词语也是这个意思? 10.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把你对神态各异的彩塑的赞美之情带入朗读中齐 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度第三自然段 1.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什么?【宏伟瑰丽】 2.你从哪句话中得到的信息? 3.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能告诉我这句话在这起了什么作用吗? 4.那么莫高窟的壁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呢?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指生答 5.由此看来,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莫高窟的壁画究竟有多少呢?看看下面的资料 7.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壁画世界,去欣赏一下。 其中我们学过的《九色鹿》就是佛教故事之一,在敦煌壁画上也有! 8.(1)在这么多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2)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 (3)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成百上千的飞天!先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现在老师来变一个魔术,老师将这几行词语也变入句子中! a.谁来把这句话朗读一下? b.你从这些飞天中感受到她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c.那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这么多不同动作的飞天吗?【形态各异】 d.让我们通过朗读一齐感受一下这形态各异的飞天! e.这里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f.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动作的飞天吗?像作者一样,用4个字的词语来说一说不同形态的飞天! g.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h.带着你的想象和作者的介绍,再来读好这句话(指生读,齐读)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那为什么说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回答板书:彩塑精妙绝伦、壁画瑰丽宏伟、藏经洞珍贵文物。 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 2.交流前三种彩塑。 (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 (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 (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4) 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 3.交流卧佛 (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 (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正好是阶梯教室的长度16米) (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扰他。 (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美术文物考察结课论文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姓名: [ ] 班级: [ ] 学号: [ ]

敦煌建筑艺术浅谈 摘要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孤岛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的枢纽,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后汉书上的记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魏书上又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于公元366年开始创建莫高窟,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一直到清代共十个朝代不断的兴建,其蕴含的建筑、美学知识不能不让我们加以深究。 关键词:建筑;花砖;建筑画;窟檐。 敦煌石窟是集建筑、彩塑、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建筑是石窟艺术的主体。莫高窟南、北区现存八百多个石窟中,主要形制有六大种类,即中心培柱式、禅定式、覆斗室、背屏式、涅槃窟和大佛窟。中心塔柱式窟源于印度的“支提”,意为塔庙,窟平面呈矩形,前部为传统的仿木构建筑人字披窟顶,后部中心有贯通窟形的类塔形中心柱,四周凿龛,彩塑佛像。掸窟源自印度“毗河罗”,意为寺庙,主室呈矩形或方形;正壁凿佛龛,塑佛像,四周绘壁画;顶部为覆斗藻井,主室两侧有僧侣打坐修行的禅室。这两种形制是莫高窟北朝时期,隋代以前的基本窟形。覆斗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窟形,也是莫高窟最多的窟形,约在三百个以上。背屏式是晚唐。五代、宋时期的基本窟形,系中西结合式,一般在室中心的佛坛后面有大型通顶的背屏,其佛坛源自中国庙宇殿堂的佛坛,而背屏则由中心培演化而来。这类洞窟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 涅槃窟和大佛窟是唐代根据造像规模和造像形态的特定需要而开凿的特殊窟形。涅槃窟俗称卧佛殿,莫高窟中有唐代的148、158两座,平面呈横长方形,窟中再造一横长方形高台,形如平床,上塑卧佛。窟顶作索顶,外形像殿堂,内形似棺材。大佛窟是根据容纳巨大立佛或倚坐佛之需而开凿的,下大上小,下部平面呈方形,上部逐渐缩小,呈锥体,顶呈覆斗形或圆穹形。莫高窟中有初唐96窟和盛唐130窟两处大佛窟。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可分为窟形、窟檐、古塔、建筑四个部分。 一、窟形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的形制并非千篇一律。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开凿洞窟的形制也各有不同,其主要形制有:中心塔柱式、禅定式、覆斗式、背屏式、穹窿式、涅槃窟、大佛窟和影窟等。 二、窟檐是指建筑在洞窟前面的“遮蔽性”建筑,多为木结构,上有彩绘。据记载,莫高窟当时开凿时,所有洞窟都有窟檐,层层叠叠,巍峨壮观。到了明清之际,由于自然和认为的破坏,大多塌毁了。现在唐宋时期的窟檐进村五座。 三、古塔塔式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建筑,是贮藏佛舍利(骨灰)、佛像、佛经的高大多层楼阁。佛塔多种多样,大小高低形制各异。莫高窟现存古塔多为墓塔。只有慈氏塔和成城湾的莲花塔是纪念性佛塔。

莫高窟时教案公开课

莫高窟时教案公开课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材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三段,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莫高窟,去感受她的魅力和风采。 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愿意来说一说,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莫高窟有彩塑,有壁画,还有藏经洞。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出示课件)你总结得真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莫高窟参观一下,先来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精读课文,感受魅力。 (一)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师:读完课文,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齐)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师: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呢 (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力士”红色字体,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彩塑 生:排比句。

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 窟》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题出示。 二、“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2)师生共同探讨: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3.殿堂窟。4.佛坛窟。 5.大佛窟(即涅磐窟)。 2、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不同时期的塑像各有特点。 (2)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佛北魏 (3)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隋 (4)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3、你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表现什么题材吗? 主要有故事画,如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等,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四、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 1

《莫高窟》教案(1)

---------------------------------------------------------------范文最新推荐------------------------------------------------------ 《莫高窟》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学生自主搜集与莫高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莫高窟超建筑和绘画艺术的了解。 3、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 5

教学难点: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考一考大家,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2、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欣赏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认读识记生字莫、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范文最新推荐------------------------------------------------------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遇到生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问、查、拼 3、出示生字,自主选择不认识的字来记忆。 4、评议,正音。 5、猜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不误一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写字: 3 / 5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壁画美术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 窟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从建筑艺术看敦煌莫高窟[摘要]:敦煌莫高窟,一座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营建与艺术沉淀的建筑,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宗教或者艺术的范畴,它是多元化的集合体。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出了无数的理论着作。但是很多人提到莫高窟,最先想到的是壁画,殊不知这一伟大创举在建筑方面也有它独特的成就。这里就莫高窟建筑方面的艺术进行简单赏析。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建筑建筑画艺术 石窟艺术首先是一种造型艺术,敦煌在建筑艺术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国式的审美风范。而建筑艺术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石窟建筑本身。二)、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 一、石窟建筑本身 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在看建筑时,首先关注的是建筑是否实用,而不是是否美观。石窟这一形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方面对佛教艺术的渗透与改造。洞窟的形制取决于它的功能,在印度,石窟既是僧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又是礼拜活动的场所。因此,僧房窟出现的较多,即使是在以礼拜为主的支提窟中,往往也在旁边开小禅房,用于起居生活。而在中国,现存石窟用于生活、起居的较少,而用于礼拜的较多,体现在石窟形制上的改变就很明显。敦煌石窟形制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中心塔柱式石窟 外建史的学习让我对印度支提窟有了一定了解,因而在看莫高窟介绍时并不费劲。这是较早流行的礼拜窟,它的形制来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支提窟中心是一座佛

塔。而在莫高窟,其特点是石窟轴线的后部中心有方形塔柱直达窟顶,顶的前后坡面上塑出圆形椽子,以及和椽子相交的檩枋。这种中心塔柱式石窟虽然源于印度石窟中的支提窟,但是其内部装修形式已经中国化了。有些洞窟还在人字形屋顶两端与山墙交接处安置了木制的斗拱。我们都知道,斗拱,以及前面提到的檩枋、椽子等,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2)禅窟 这种石窟形制同样来源于印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印度的僧房。主要用于僧人打坐诵经。主室顶部凿成四坡覆斗形,顶绘华盖藻井,四角垂璎珞,覆斗的四坡满绘天空诸神灵、鬼怪及飞禽走兽之属,奔腾飞扬,色彩绚丽,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很多装饰与建筑形式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故宫最为经典),在印度僧房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动。 3)佛龛覆斗顶石窟 从名字就可以大致猜想到石窟的形制,关键词是佛龛、覆斗顶。窟室为方形平面,后壁开龛,龛形随朝代的不同而有显着变化。主室顶部通禅窟一样为四坡覆斗形,顶部有方形宝盖,装饰尤为精细,色彩鲜明艳丽。而所谓覆斗顶也是来源于中国式的斗帐形式。 4)佛殿式石窟 一般为大型石窟,主要特征是大覆斗顶下有一马蹄形中心大佛坛,佛坛上有7-9身大型塑像。洞窟规模宏大,甚为壮观。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之外,莫高窟还有其它洞窟形制,就不一一列举。总结起来,洞窟大致形制都是起源于印度,形式追随功能,是符合实用原则的。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因素,成为了独具中国艺术特色的建筑。藻井,斗拱,覆斗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中心校蒋小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

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 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 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材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 2. 1 2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莫高窟有彩塑,有壁画,还有藏经洞。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出示课件)你总结得真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莫高窟参观一下,先来欣赏精妙绝伦的 彩塑。 二、精读课文,感受魅力。 (一)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 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 3 (1 生:慈眉善目的菩萨。(课件出示文字) (2)师:瞧,这尊彩塑身披盔甲,两手叉腰,脚踩小丑,瞪大了眼睛怒视前方,浑 身散发出不可忽视的王者风范,这就是? 生:威风凛凛的天王。(课件出示文字) (3)师:再看,这尊彩塑满身的肌肉,粗壮的四肢,充满了力量,这就是谁?

生:强壮勇猛的力士。(课件出示文字) 4、同学们,菩萨有菩萨的特点,天王有天王的气魄,力士有力士的个性,你 们能读出他们不同的神态特点吗?一起将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5、师:如果说,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一闪而过的话,那么卧佛的镜头就是特写了,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卧佛”的句子读一读。(幻灯片出示卧佛图片) 特写了什么呢? (长 6、, 7 8、师:看到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使人不得不赞叹我国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让 我们带着自豪感来读读这一节。(齐读) 师:读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了,请同学们合上书本,看着这些彩塑,试着向游人们介绍一下它们。(幻灯片出示让学生隐读)

2019—2020年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上册《莫高窟》教学设计.docx

18莫高窟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8) 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板书:明珠

《莫高窟》教学设计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使用地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注重年段教学目标,以中段年段目标为依据,以段的教学为重点,按照“认知——实践——迁移”的流程让学生明晰所学的知识或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实行所学知识或方法的使用实践,学会迁移使用。 教学内容分析: 《莫高窟》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凝练,介绍了我国西北甘肃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描绘出举世闻名的民族瑰宝莫高窟的雄奇壮丽,向我们展示了西北这颗明珠的璀璨,热情赞美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文章结构明显,为总分总结构。第一句总领全文,末段总结全文,中间两段分别介绍彩塑、壁画,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课文中那些生动形象的词语,过渡句的使用,排比句的使用,赞美了莫高窟的美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很值得积累和学习。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识字的方法已经有多种方法,具备初步的理解水平,能够借助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试着体会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基本掌握总分段落的构段特点,但像自己如何架构总分段落还有一些困惑,尤其是对本文这种总写——分写——特写——总写的构段方式还不曾了解,教学时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点面结合的总分构段方式,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积累词语和句子,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使用。教学目标: 1、能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宏伟瑰丽等词语,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莫高窟的美,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1、能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宏伟瑰丽等词语,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教学难点: 能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宏伟瑰丽等词语,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 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敦煌莫 高窟导游词1000字,欢迎阅读参考!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00字(一) 大家好!我是来自“绝不一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袁,大家可以叫我小袁或者袁导。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莫高窟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还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云门石窟、甘 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参观时,要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注 意安全 。大家还要注意,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请不要触摸,也不要用强光照射。谢谢配合! 我们现在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一个僧人经过此地,发 现金光闪闪,如现万佛,于是便开凿国第一个洞窟。日后又有很多法师凿窟修禅。原 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因“漠”与“莫”发音相同,因而现在叫“莫高窟”。 请大家抬头看,整个崖壁上都是整齐排列的洞窟,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像蜂巢一样。这些洞窟的开凿先后共经历了十个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规模。到元朝 以后,这里就禁止开窟了。后来这里还成为游牧地区,慢慢地衰落了。又经过了几百年,敦煌的经济又开始恢复,莫高窟也重新被人们注意。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藏经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扫时发现了 藏经洞,里面有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但清政府腐败无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险家以不 正当的手段抢走了,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游客朋友们跟紧了,我们要进洞窟了。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颜料与空气 长时间接触容易氧化褪色,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景区每天会选择不同的石 窟向游客开放。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243号窟。洞内比较暗,请大家小心脚下,跟着我 的手电筒光向正前方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 度式样的袈裟,头扎扁圆形发髻,可见我们北魏时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不

敦煌莫高窟教案

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