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05--第五章统计指数
社会统计学第5章 统计指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三)根据指数的对比性质,统计指数分 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1、动态指数是将不同时间上的同类现象 水平进行比较的指数,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 变化情况。
2、静态指数包括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 况指数。
通常所说的指数大多为动态指数。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因素分析例题
p1q1 886800 132.02% p0q0 671700 p1q1 p0q0 886800 671700 215100(元)
p0q1 865680 128.88% p0q0 671700 p0q1 p0q0 865680 671700 193980(元)
价格综合指数为:
I p
p1q0 690750 102.84% p0q0 671700
销售量综合指数为:
Iq
p0q1 865680 128.88% p0q0 671700
结论∶与2001年相比,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平均上涨 了2.84%,销售量平均上涨了28.88%
帕氏指数(例题分析)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一、概念、特点 二、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三、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一、概念、特点
(一)概念: 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相对数。
(二)特点: 先对比,后综合(平均)
二、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计算公式:
Iq
iq p0q0 p0q0
I p
ip p0q0 p0q0
二、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1、综合地反映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进行因素分析:分析在现象总体的变动中, 各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第五章习题

一、判断题1、统计指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的相对数()2、加权指数是计算总指数广为采用的方法,个体指数也是一种加权数()3、利用指数体系理论,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4、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编制中只起到过渡或媒介作用()5、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可以使用非全面资料,所以也有代表性误差。
()6、使用非全面资料条件下,平均指数法可以理解为是综合指数法的一种变形形式()7、指数体系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前提()8、指数因素分析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分析在分组条件下,总平均数受各组平均水平和次数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9、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10.帕氏价格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表明计算期实际销售的商品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减了多少销售额。
()11. 拉氏价格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说明消费者为了维持基期的消费水平或购买同基期一样多的商品,由于价格的变化将会增减多少实际开支。
()12.以基期总值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最为常用,以计算期总值加权的调和平均指数最为常用。
13.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14.某商店商品销售额报告期和基期相同,报告期商品价格比基期提高了10%,那么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减少了9%。
二、单选题1、按指数的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①个体指数和总指数②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③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④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2、运用编制统计指数的方法主要目的在于()①建立指数体系②进行因素分析③解决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情况④研究事物变动的趋势和规律3、综合指数法是计算总指数的()①唯一的方法②最科学的方法③重要方法之一④最不理想的方法4、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①确定被比对象②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③确定对比基期④计算个体指数5、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①都固定在基期②都固定在报告期③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④采用基期和报告期交叉6、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比去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比去年上升①25%②37.5%③20%④12.5%7、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①10%②7.1%③7%④11%8、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为134.2%,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所以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为()①139.36%②129.23%③71.76%④39.36%9、某商店商品销售额报告期和基期相同,报告期商品价格比基期提高了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量比基期()①提高10%②减少了9%③增长了5%④上升了11%10、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8%,产量增长8%,在这种条件下,生产总费用()①增加了②减少了③没有变化④难以确定11.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计量经济学第五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Sum squared resid
3509.647
Schwarz criterion
7.043282
Log likelihood
-207.2041
F-statistic
1159.176
Durbin-Watson stat
0.95846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
0.211441
Mean dependent var
106.2101
Adjusted R-squared
0.197845
S.D. dependent var
8.685376
S.E. of regression
7.778892
Akaike info criterion
表5.8 某地区消费Y与收入X的数据(单位:亿元)
Y
X
Y
X
Y
X
55
80
152
220
95
140
65
100
144
210
108
145
70
85
175
245
113
150
80
110
180
260
110
160
79
120
135
190
125
165
84
115
140
205
115
180
98
130
178
265
130
185
95
140
12.14285
Sum squared resid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指数(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五章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D.各种动态相对数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A.有限总体B.无限总体C.简单总体D.复杂总体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A.商品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劳动生产率指数D.职工人数指数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产量指数B.销售额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总指数D.平均指数9.综合指数包括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C.指数体系D.个体指数和权数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数量指标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数量指标15.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是A.销售量B.销售额C.销售价格D.数量指标16.单位产品成本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A.单位产品成本B.总成本C.产量D.质量指标17.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都固定在基期B.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C.都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18.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C.假定期D.任意时期19.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C.假定期D.任意时期20.Σp1q1 ̄Σp0q1表明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21.Σp0q1 ̄Σp0q0表明A.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B.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22. Σp0q1/Σp0q0表示A.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B.在报告期价格的条件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物价变动程度D.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19.零售物价增长3%,零售商品销售量增长6%,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 % 24.若产量增加,而生产费用不变,则单位成本指数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25.某企业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50%,产品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 % %26.若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A.增长15%B.增长5%C.增长%D.下降5%27.假如播种面积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而平均亩产量却增长5%,则总产量报告期比基期A.增长B.下降C.没有变化D.无法确定28.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基础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D.个体指数29.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联系表现在A.在一般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B.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C.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D.在同度量因素固定条件下, 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30.若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A.基期总额B.报告期总额C.假定期总额D.固定权数31.若将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所用的特定权数是A.基期总额B.报告期总额C.假定期总额D.固定权数32.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3.按个体产量指数和基期总产值计算的产量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4.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指标体系B.指数体系C.综合指数D.总指数35.我国现行的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主要采用A.个体指数的形式B.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形式C.综合指数形式主义D.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形式36.某市1991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1995年增加到15600万元.这四年中零售物价指数提高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 % %37.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38.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绝对差额等于各因素变动绝对差额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39.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A.平均数指数B.个体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40.固定构成指数反映A.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B.总体各组水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C.总体平均指标的综合变动D.总体总量指标的综合变动41.结构影响指数的计算公式为42.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43.某厂1997年单位产品成本比1996年提高了%,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96%,则该厂总平均单位成本A. 提高%B.提高%C.下降4%D.下降%44.两个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形成的指数称为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B.加权调和平均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综合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指数按照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组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2.综合指数包括A.总指数B.平均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销售量指数B.职工人数指数C.产量指数D.销售价格指数E.单位成本指数4.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A.销售价格指数B.销售额指数C.单位成本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E.可变构成指数5.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平衡作用B.权数作用C.媒介作用D.同度量作用E.比较作用6.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A.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B.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C.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D.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A.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都采用基期的对应指标为同度量因素111000000110110111000111....f f x f f x D f f x f f x C f f x f f x B f f x f f x A ∑∑∑∑∑∑∑∑∑∑∑∑∑∑∑∑7.编制综合指数要掌握的两个要点是A.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经济现象总体进行综合B.确定指数化因素C.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D.选择编制指数的方法E.明确指数的经济意义8.已知某商业企业基期销售额为100万元,报告期销售额比基期增长14%,又知道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销售额为112万元,则通过计算可以知道A.销售量增长12%B.价格增长12%C.由于价格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万元D.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E.由于销售量变化使销售额增加20万元9.公式Σp1q1 ̄Σp0q1的经济意义是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C.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综合反映价格和销售量共同变动的绝对额E.综合反映由于多种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10.下列公式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A.∑p1q0 ∑pqB.∑q1p1 ∑qp1C.∑p1q1 ∑pq1D.∑q1p0 ∑qpE.∑q1p1 ∑qp11.下列公式中属于派氏指数的有A.∑p1q0 ∑pqB.∑q1p1 ∑qp1C.∑p1q1 ∑pq1D.∑q1p0 ∑qpE.∑q1p1 ∑qp1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数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E.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13.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和区别表现为A.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B.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C.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D.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也有区别E.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14.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应用的一般法则为A.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B.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C.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D.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E.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采用权数的时期可以采用不同时期15.在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A.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连乘积B.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代数和C.总量指数(对象指数)等于其因素指数的比值D.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连乘积E.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其因素指数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和16.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哪些指数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结构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17.在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标准是A.经济含义合理B.数学等式成立C.计算方法简便D.计算资料易取E.对比基期固定18.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固定结构指数D.结构影响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19.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关系表现为A.可变构成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固定结构指数B.固定结构指数等于结构影响指数乘以可变构成指数C.固定结构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结构指数除以结构影响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等于可变构成指数除以固定结构指数20.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时可以A.对总量指标进行因素分析B.对平均指标进行因素分析C.对相对指标进行因素分析D.从相对数方面进行因素分析E.从绝对数方面进行因素分析21.指数因素分析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A.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B.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C.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D.简单现象因素分析E.复杂现象因素分析22.适用于非全面资料编制的总指数是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23.设表示产量;P表示价格,则在实际工作中下列式子哪些是正确的A.∑p1q1 ∑pqB.∑q1p1 ∑q1pC.∑pq1 ∑pqD.∑qp1 ∑qpE.∑q1p1 ∑qp1三、填空题1.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统计学练习题

前面章节及第三章综合指标一、选择题(不用做)1、杭州地区每百人手机拥有量为90部,这个指标是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A、左偏分布B、右偏分布C、对称分布D、无法判断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 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B 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C 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D 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有关,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4、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A、50元B、80元C、120元D、210元5、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A 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 甲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 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D 不能确定哪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6、若单项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增加常数9,而次数都减少三分之一,则其算术平均数A、增加9B、增加6C、减少三分之一D、增加三分之二7、与变量值相同计量单位的是A 全距B 调和平均数C 平均差D 标准差E 离散系数F 算术平均数8、与变量值同比例变化的是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全距E 标准差F 平均差G 标准差系数9、人口普查中以每个常住居民为调查单位,下面属于标志的是A 性别B 年龄C 男性D 人口总数E 未婚10、对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平均支出B 年龄C 年级D 体重E 学生总数二、思考题(不用做)数值平均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位置平均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的确定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二、计算题1、已知甲小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7岁,标准差为12岁,现对乙小区居民年龄进(1)计算乙小区居民的平均年龄;(2)比较甲乙两小区平均年龄的代表性大小;2) 3、已知甲单位职工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保留2位小数)(标准差系数以百又已知乙单位职工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6万元/人,标准差为1.65万元/人,判断哪个单位职工的劳动生产差别大。
第五章 统计指数

ppq ∑ p = I ∑p q
1 0 p
q pq ∑ q I = ∑p q
1 0 q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p q I = 1 pq ∑ p1/ p
p 0
∑p q I = 1 pq ∑ q1/ q
q 0
(二)加权平均指数编制(weighted average index) index) 加权平均指数编制( 2. 加权平均指数的分类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根据个体指数计算总指数时,用基期价值作为权数时 一般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计算式 p1 q1 ∑ p0 q0 ∑ p0 q0 p0 q0 Ip = Iq = ∑ p0 q0 ∑p q
§5.2 总指数编制方法
一、总指数编制基本问题:简单指数 总指数编制基本问题:
1. 简单综合指数(simple aggregate index) ) 基本原理 计算式 ∑ p1 , I = ∑q1 质量指标指数 Ip = q p0 数量指标指数 ∑ ∑q0
思考:简单综合指数的缺陷?如何改进? 思考:
基本原理 计算式 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缺陷
p1 ∑p 0 Ip = n
q1 ∑q 0 Iq = n
思考:简单指数中存在的缺陷?如何改进? 思考:
3. 对简单指数的评析和改进 思路:采用加权指数(weighted index) index) 运用综合法编制指数 应考虑被比较的复杂现象总体是否同度量、怎样 同度量的问题 方法:加权综合指数 运用平均法编制指数 应考虑被比较各种现象的重要性程度是否相同、 怎样衡量的问题 方法:加权平均指数
Ip =
1 0 0
q0 + q1 p +p ) q1( 0 1 ) ∑ 2 2 Ip = Iq = q0 + q1 p +p p0 ( ) q0 ( 0 1 ) ∑ ∑ 2 2
统计指数 简答题

第五章 统计指数 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指数其主要作用是什么广义上的指数:最初:凡是反映现象变动的情况的相对数就叫指数;后来拓宽为: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叫指数。
狭义上的指数:是用来反映复杂现象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即就是用来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由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作用:(1)可用来分析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2)用来分析复杂现象变动中,受各种构成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可进行因素分析)利用指数分析法;(3)可以用来分析总平均数变动中受组平均数和总体构成的影响情况。
2.综合指数的一般编制原则是什么编制数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数时,加入有关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3.综合指数与平均式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式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对同一资料、同一目的,它们的计算结果和经济内容完全相同。
区别: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不同。
对销售量和价格指数而言,当掌握的是基期和报告期的销售量及价格资料时,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当掌握的是销售量或价格的个体指数以及基期或报告期的销售额资料时,用平均式指数公式计算;4.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式指数应用的一般规则是什么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基期总量指标(00p q )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式指数;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报告期总量指标(11p q )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式指数。
5.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它与平均指数有什么区别平均指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即由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相对比的所形成的指数。
平均指数:是已知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来测定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的。
平均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数不同:平均指数是对个体指数求平均数的;而平均指标指数是反映平均数的变动情况的。
6.在平均指标指数因素分析中,应编制哪几种平均指标指数为了分析平均数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原因,需计算以下三个指数:可变构成指数;固定结构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统计学作业题目

统计学作业
第六章
抽样调查
1、某工厂有 1500名职工,从中随机抽取 50名职工作为 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调查结果如下表: 月工资 (元)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职工人数 4 6 9 10 8 6 4 3 (人)
要求:①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 ②以 95.45% 的可靠性估计该厂职工的月 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
3、解: 甲市场的平均价格 比乙市场要高,其原因 4.05 在于价格较高的乙、丙 1.35(元 / 斤) 3 品种的销售量占总销售 量的比重甲市场(占 xf 1 . 2 2 1 . 4 1 1 .5 1 67%)要高于乙市场( x乙 2 11 f 占50%)。 5 .3 1.325(元 / 斤) 4
4820 4940 5040 5140 5242 5346
甲 国
3190 3290 3400 3620 3800 4000
试计算:①以 1995 年为基期甲、乙两国各自产量的年 平均增长速度(保留两位小数);②2000年后按此速度, 两国同时增长,甲国产量要在哪年才能赶上乙国?③ 如果甲国要在 2006 年赶上乙国的产量,则 2000 年后每 年应增长百分之几? 统计学作业
统计学作业
4 、某企业为调查其生产的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 根据过去的资料,该企业该类机械零件合格率曾有 过 99% 、 97% 和 95% ,现要求误差不超过 1% ,抽 样估计的可靠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个零件 进行检测?
5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 5000 只,随机抽取 1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测得结果是:平均寿命为 45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0%概率保证下 ,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区间。若概率保证程 度提高到 95% ,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 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统计指数 课堂练习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总指数 2、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哪个做同度量因素: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 )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3、 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A )下降3% (B )上升3% (C )下降2.91% (D )不变 4、 编制单位成本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应采用:
(A )报告期销售量(B )基期销售量 (C )基期销售价格 (D )报告期销售价格 5、 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 6、 最常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是:
(A )∑∑=
0q
p q p k k q
q (B )∑
∑=
00001
q p k q p k q
p
(C )∑
∑=
0001
q p k q p k p p (D )∑
∑=
1
1111
q p k q p k p
p
7、 以某一固定时期作分母而计算出来的指数是:
(A )环比指数 (B )定基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质量指标指数 8、 ∑∑-
00
01p q
p q 表示:
(A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B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C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D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9、 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销售价格下降了3%,则销售量:
(A )增长8% (B )增长1.94% (C )增长8.25% (D )增长1.85% 10、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指数因素分析法可分为: (A )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
(B )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C )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D )综合指数分析和平均指数分析
11、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
(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 )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12、下列各项中属于指数的是:
(A )人均粮食产量 (B )平均价格 (C )发展速度 (D )人口数
二、多项选择题:
1、 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指数因素分析法可分为:
(A )简单想象因素分析 (B )复杂现象因素分析
(C )两因素分析 (D )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E )多因素分析
2、 下列哪些指数属于派许指数:
(A )
∑
∑0
001q p q p (B )
∑∑1
11q
p q p (C )
∑
∑0
010q p q p (D )
∑∑0
1
11q
p q p (E )
∑∑0
11q
p q p
3、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 )工资总额指数 (B )产量指数 (C )单位成本指数 (D )劳动生产率指数 (E )原材料单耗指数 4、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 )销售额指数 (B )总成本指数 (C )职工人数指数 (D )价格指数 (E )利润指数
5、 某企业报告期销售收入为120万元,比基期增长9%,又知00q p k q ∑为150万元,则: (A )销售量增长36.25% (B )销售价格下降20% (C )销售量下降36.25% (D )销售价格上涨20% (E )因销售量的变动,使得销售收入减少30万元
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 )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C )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 )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E )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7、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
(A ) 若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报告期 (B ) 若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基期 (C ) 若同度量因素是质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基期 (D ) 若同度量因素是质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报告期 (E ) 若同度量因素是平均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基期 8、 某企业某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去年的98%,则该指数是:
(A )总指数 (B )个体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 )质量指标指数 (E )环比指数
9、下列哪些指数是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划分的:
(A )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 (D )定基指数 (E )个体指数 10、以下属于平均指标变动分析指数体系的项目有:
(A )个体价格指数 (B )可变构成指数 (C )结构影响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E)个体数量指数
三、计算题:
列出计算表,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下列分析:
(1)工资总额变动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该工种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
(2)工资总额变动中各组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3)工资总额变动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4)该工种总平均工资变动中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5)各组工人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
计算题答案: (1) 工资总额变动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该工种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 (2) 工资总额变动中各组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3) 工资总额变动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各组工资标准
变动的影响;
(4) 该工种总平均工资变动中各组工人人数构成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资标准变动的影响; (5) 各组工人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中,该工种全部工人人数变动的影响和各组工人人数构
成变动的影响。
(1)
∑∑∑∑∑∑⨯
=
1
0110
0100
11f x f x f x f x f x
f x
133.12% = 104.55% ⨯ 127.33% 387500 = 53140 + 334360 (元)
(2)
∑∑∑∑∑∑⨯
=
101
110
11f x
f x f x
f x f x
f x
133.12% = 118.80% ⨯ 112.05% 387500 = 220000 + 167500 (元)
(3)
∑∑∑
∑∑∑∑∑⨯
⨯
=
1
111
10
0100
11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133.12% = 104.55% ⨯ 113.64% ⨯ 112.05% 387500 = 53140 + 166860 + 167500 (元)
(4)
)/(
)/(
1
1
1
1
1
1
1
1∑∑∑∑∑∑∑∑⨯=f
f
x f f x f
f x f f x x x
127.33% = 113.64% ⨯ 112.05% 145.4 = 72.5 + 72.9 (元)
(5)
∑
∑∑∑∑∑⨯
=
1
10
0100
10f x f x f x f x f x
f x 118.80% = 104.55% ⨯ 113.64%
220000 = 53140 + 16686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