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塑料用颜料培训》PPT课件

《塑料用颜料培训》PPT课件
• 加工成型稳定:180-250度
2021/6/10
6
PVC主要颜料
• 无机颜料:钛白粉、立德粉、氧化锌、铁黄、铁 红、镉红、铅铬黄、炭黑、铬铁黑等。
• 有机颜料:颜料黄13、颜料黄14、颜料黄83、颜 料黄93、颜料黄94、颜料黄95、颜料黄110、颜 料黄120、颜料黄151、颜料黄180、颜料黄191。 颜料橙34
2021/6/10
9
颜料红144
• 红色粉末,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具有优 异的耐晒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 合成:2,5-二氯苯胺重氮化,与3-羟基-2-萘 甲酰氯偶合,其产物(2摩尔)与2-氯对苯 二胺偶合。
2021/6/10
10
外观 色光 着色力/% 吸油量/% 水分含量/% 细度(通过80目筛)/% 耐晒性/级 耐热性/°C 耐酸性/级 耐碱性/级 耐迁移性/级
2021/6/10
14
聚乙烯对颜料的要求
• 耐迁移性,分散性好,牢度好,有一定的 耐热稳定性,与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 加工成型温度:150-220度
2021/6/10
15
主要颜料品种
• 无机颜料
行李包是聚氯乙烯加工制作而成的传统产品,聚氯乙烯被 用来制作各种仿皮革
2021/6/10
3
• 挤塑

挤塑又称挤出成型,是使用挤塑机(挤出机)将加热的树脂连续通过模
具,挤出所需形状的制品的方法。挤塑有时也有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并可
用于泡沫塑料的成型。挤塑的优点是可挤出各种形状的制品,生产效率高, 可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缺点是热固性塑料不能广泛采用此法加工,制品尺 寸容易产生偏差。
PVC
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 色泽鲜艳、耐腐蚀、 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 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来增强 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故其产品一 般不存放食品和药品。它是当今世界上深 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应用的一 种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

塑料配色色彩学

塑料配色色彩学
塑胶配色色彩学
2011.04.19
1
内容大纲
� � � � � � � � � �
色彩三要素-光、物体、观察者 CIE标准观测者 色彩三属性、色空间 色彩的混合 Munsell色彩系统、Ostwald色彩系统 色差、色度图、色变现象 色料 色料在塑胶应用上的特性 染料和颜料特性比较 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特性比较


8
CIE标准观测者

CIE标准观测者:于1931年采用67人的色彩感觉之测量平均值,称之为标准 观测者。其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此一装置为一黑箱,内有一白色荧幕,在 中央有一隔板。此荧幕正好对眼睛成20为视角(小面积判色法) 。在1964 年,为了因应大面积测色上之需要, CIE又制订了以100为视角的标准观测值 (大面积判色法) 。
色温( K)
0
2854 4800 6750 6500 7500 4000 4230
5
色彩三要素-物体

透射:当光照射到物体时,若物体为透明,则光波可穿透而过。 散射:光在介质中,若遇到粒子,则会改变方向。其转角则有关于(1) 粒子颗粒的大小、及(2)粒子与介质之相对折射率。 吸收:分吸收部分可见光波长之光能,转化为分子振动之能,而以较 低能量之光波释出。分子振动能的范围通常在红外线,为人眼所不 能感觉,而其余波长则仍可为人眼接收。 荧光:原理与吸收相同,但吸收之范围在紫外线区或低波长之可见光 区,而释出范围在可见光区,因而增加人眼所感受到的光线强度。
3
色彩三要素-光
可见光:人眼所能感受到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380nm~770nm 名 称 波长范围(nm) 补 色 红外线(infrared) 无 >770 红 (red) 630~750 青绿 橙 (orange) 595~630 青 黄 (yellow) 蓝 560~595 绿 (green) 490~560 红紫 蓝 (blue) 435~490 黄 紫 (violet) 黄绿 400~435 紫外线(ultrviolet) <380 无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

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

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那么如何使配色准确?如何在连续生产中使配色一致呢?配色的准确建立在选准确颜(染)料的基础上,颜(染)料选择建立在对制品所达效果的理解和对样品的观察上,理解和观察样品依赖于配色人员的经验与技巧。

第2节 塑料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

第2节 塑料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第二节简述塑料的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一、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初步配方的设计:1.1.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1.1.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塑胶颜料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1.1.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调整配方:1.2.1确定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配色技术基础知识

塑料配色技术基础知识

塑料配色技术基础知识配色原理颜色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红,橙,黄给人感到温暖和欢乐,因此称为“暖色”;蓝,绿,紫给人感到安静和清新,因此称为“冷色”。

颜色可以互相混合,将不同的原来颜色混合,产生不同的新颜色,混合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颜色色光的相加混合- 颜色色料混合- 颜色色料的相减混合颜色色光混合颜色色料的混合(相减混合) :颜色色料混合一般应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色料互相混合。

红色即是可让红色波长透过,吸收绿色及其余附近的颜色波长,令人感受到红色。

黄色,蓝色也是同样道理。

当黄,蓝混合时,黄色颜料吸收短的波段,蓝色颜料吸收长的波段,剩下中间绿色波段透过,令人们感受到绿色;同样,红,黄混合时剩下560nm以上较长的波段透过而成为橙色。

红,蓝色混合一起,成为紫色。

以红,黄,蓝为原色,两种原色相拼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分别有橙,绿,紫;由两种间色相拼而成的称为复色,分别有橄榄,蓝灰,棕色;此外,原色或间色亦可混入白色和黑色调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在原色或间色加入白色便可配出浅红,粉红,浅蓝,湖蓝等颜色;若加入不同份量的黑色,便可配出棕,深棕,黑绿等不同颜色。

一、配色着色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旋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作用
碳黑对橡胶的增强作用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21
其他
耐迁移性,耐溶剂性
可溶性染料迁移较大
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 耐酸耐碱
毒性
自身结构、重金属离子 杂质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22
3
颜色的三属性
色调 饱和度 明度 三者关系:三要ຫໍສະໝຸດ ,缺一不可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4
颜色的三属性-色调
色调 ( H )-又称色相( HUE):
通常所说的红,橙,黄,绿,蓝等. 光源的色调取决于幅射的光谱组成对肉眼所产生
的色知觉; 物体色调的取决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的
光谱反射率对人的颜色视觉所产生的综合效果.
7
物质对光的作用
散射 吸收 反射 透射 荧光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8
颜色的合成
基色
孟塞尔颜色系统 红(R)﹑黄(Y)﹑绿(G)﹑蓝(B)﹑紫(P)
自然颜色系统 黄(Y)﹑红(R)﹑蓝(B)﹑绿(G)
三基色 红(R)﹑绿(G)﹑蓝(B)
颜料三基色:黄﹑青﹑紫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9
颜色的合成
颜色混合
人们不仅对单色光产 生色觉﹐而且对几种 单色光的混合光也可 以产生同样的色觉
颜色混合定律只适用 于色光的混合﹐而不 适用于染料﹑颜料的 混合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0
CIE-三刺激值
CIE XYZ表色系统的依据是理论与实验认为所有颜色都可用光的 三原色混合而成。任何物体的颜色都取决于照明光源,物体本身 的光学性质以及观察者的颜色视觉。CIE规定了CIE标准光源和 CIE标准色度观察者以及一个用数字来表示颜色的体系。这就是现 代测色配色技术使用的表色系统——CIE标准色度学系统,这个系 统规定任何物体的颜色都可用X,Y,Z三个数值来表示,三刺激 值由下列公式计算(以不透明物体为例)。
X= kΣs(λ)R(λ)X-(λ) △ (λ) Y= kΣs(λ)R(λ)y-(λ) △ (λ) Z= kΣs(λ)R(λ)z-(λ) △ (λ)
式中,k是归一化常数;s(λ)是CIE标准照明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 布;X-(λ)、y-(λ)、z-(λ)是CIE标准色度观察者颜色匹配函数,均可 查表而得。剩下的只有分光反射率 R(λ)需要实际测量,为精确测 量物体颜色,必须利用分光光度测量法来求得物体的分光反射率, 这一工作用光谱光度仪来完成。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6
配色中的其他因素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7
耐光牢度、耐候性
着色剂的耐光牢度
着色剂分为1-8级
颜色浓度影响
浓度高,耐光牢度好。
冲淡色
白色颜料钛白粉 高浓度下,耐光牢度降低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8
热氧老化
不同塑料基体,影响不同
聚丙烯:多数着色剂可以轻度提高热氧稳定 PC:多数着色剂可以使之降解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1
色差及其计算
计算色差值△E,按一定的色差公式,计算出 两样品间的色差。可以理解为这一色差值反应 了两个不同的色刺激在大脑中产生的颜色感觉 上的差别。
CIE-LAB色差计算公式
△E*ab=[(△L*)2+ (△a*)2+ (△b*)2]1/2 △L*ab:亮度差 △a*:红度-绿度差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
颜色的基础知识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2
颜色的定义
定义:
颜色是大脑对透射在视网膜上不同性质的光线进行辨认的 结果.
性质-人的主观感受
颜色如同花的香味,都不是它们的物理性质,而是一种生理 感觉,要证明它们存在,必须通过观察者的亲身感受.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饱和度( C )-色度(saturation chroma)
通常所说的颜色的艳度。 可见光谱的单色光是饱和度最高的颜色,光谱色渗
入白光的成份越多,就越不饱和。 物体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的反射光谱幅射的选择
性程度,物体颜色中的灰色成分越大,则饱和度越 小。中性灰,黑色,白色饱和度为0。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5
颜色的三属性-明度
明度( V )又称色值(lighting value)
表示有多少光从物体进入我们的眼睛。 物体的光反射率越高,它的明度就越高。 白色物体的明度最高,而黄色物体比蓝色物体通常
具有更高的明度,同时还要取决于物体颜色的深浅。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6
颜色的三属性-饱和度
原因
金属离子催化作用 光敏化作用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9
成型收缩率
影响塑料的结晶
促进结晶
颜料分子的对称度
分子结构具有对称性的颜料使收缩率变大
颜料的晶形,颗粒大小
颜料晶形各向异性 颗粒大小在一定范围成型收缩率最小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20
力学性能
影响塑料的结晶
一般提高结晶度
填充作用
跟其他无机填料类似
着色剂在基体中的分散
颜料:微米、亚微米级分散 染料:溶解,分子级分散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5
配色管理和仪器
配色工程师:
根据经验,不能数字化
分光光度计:
用来测定各波长对完全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不能直接求 得色度值或色差,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 其他各种数值
色差计:
制作一块具有与人眼感色灵敏度相等的分光特性的滤光片, 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容易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 个色差值。
△b*:黄度-蓝度差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2
配色基础知识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3
配色概念
概念 配色就是将着色剂分散于基体中,在红、黄、 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 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 色的色彩。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4
配色因素
着色剂
颜料,染料
基体
塑料,底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