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指从安全的角度研究人与机的关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定义:指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学科。
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人机结合面。
人机结合面:指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界面。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①人的因素: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②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③环境因素: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采光噪声④人机系统综合研究:整体、岗位、控制器、作业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研究方法:①实测法②实验法③分析法④调查研究法⑤计算机仿真法⑥图示模拟和模型模拟法⑦感觉评价法近期国内外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1工作负荷研究: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2工作环境的研究3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4信息显示5计算机设计6工作成效的测量与评定7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8人—机—环境系统中心理学的研究。
感觉评价法定义:运用人体主观感受对系统的性质、质量、特征等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方法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的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士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舒适。
)。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功效人机工程学:前者着眼于安全,侧重与人体的安全卫生,后者着眼于工作效率,侧重于用人保证机器,两者是人机工程学不同方向的应用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心理学的延伸和扩展。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10章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

通过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优化乘客座椅设计,提高 乘客乘坐舒适度,降低长时间飞行带来的疲劳感。
紧急逃生设施规划
依据人体测量数据和行为特征,合理布局紧急逃生设施,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
安全人机工程在航空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界面设计
航空电子设备的人机界面需符合人体视觉和操作习惯,提供清晰、 直观的信息显示和便捷的操作方式,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设备操作界面优化
简化设备操作界面,降低操作难度,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
安全人机工程在工作环境改善中的应用
照明和色彩管理
通过改善工作场所的照明和色彩,降低工人的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噪声和振动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和振动,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和舒适度。
通风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座椅设计
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 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舒适 度的座椅,减少长时间驾 驶的疲劳感。
操作界面设计
简化操作界面,使驾驶员 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快速、 准确地操作汽车的各种功 能。
安全人机工程在交通信号设计中的应用
信号灯设计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优 化交通信号灯的布局和颜 色,提高驾驶员的识别速 度和准确性。
信号时长设置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合 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长, 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 做出反应。
交通标志设计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优 化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 和字体,提高驾驶员的识 别速度和准确性。
安全人机工程在道路安全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线形设计
01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优化道路线形设计,确保驾驶员能够安
确保工作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和temperature control,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降低因 环境不适而导致的生产事故风险。
安全人机工程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与机的关系,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的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立足于安全,主要阐述保证人身安全所需人与机的相互关系。
它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也是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以人的安全作为立足点,以确保人在活动过程不受到伤害为目标,它主要阐述人和机之间保持怎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人机工程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一门学科。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人、机、环境、人-机关系、人-环关系、机-环关系、人-机-环境关系研究“操作方法”的课题做的实验:铁锹作业实验、砌砖作业实验、肌肉疲劳试验安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现代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测量方法、模型工作方法、调查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
完整的人机系统都有六种功能(输入输出、信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存、执行功能、信息反馈),这些功能是连续进行的,是由人和机共同作用实现的。
人机系统基本模式:由人的子系统、机器的子系统和人机界面所组成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结合对系统发生作用。
开环人机系统:指系统中没有反馈贿赂或输出过程也可提供反馈的信息,但无法用这些信息进一步控制操作,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没有直接影响。
如曹总普通车床加工工件;闭环人机系统:指系统有封闭的反馈回路,输出对控制有直接影响。
人的子系统又分为S-O和O-R ;机的子系统分为C-M系统和M-D系统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人机界面的设计:主要指显示器、控制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学

(人机关系示意图)
人——
人 这里所谓的人(Man) ,是指活动的人体 ,即安全主 这里所谓的人
体,人应该始终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操纵物(机器、物质) 和控制环境的,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人是人与复杂的 外界之间相互作用链条上的决定一环,人也应该是他所 创造的并为他服务的任何系统的安全主导,其自身依靠 的科学基础都需要借用生理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 解剖学、卫生学、人类逻辑学、社会学等人体科学的研 究成果。
人机程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
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产品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就是 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作为 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 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人性化设计是以人机工程学 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从根本上说,人性化设计应该是功能 主义的,它是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前提下改进产品的外形设计以 达到符合人机工程的一般原理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从根本上 说,人性化设计应该是功能主义的,它是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前 提下改进产品的外形设计以达到符合人机工程的一般原理的设 计理念。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
眼点出发来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对在活动过程中的 人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 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也就是说, 在实现一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最大限 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科学对象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科学对象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复习选择、填空、简答、论述、计算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系统的构成: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处理和执行功能四部分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目的: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安全舒适3.产品功能尺寸设计: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4.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标准化准则、可调性准则5.人体尺寸的区域划分:安徽属于东南区6.人体测量数据选用的注意事项:人体主要尺寸的设计极限、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可调整的尺寸搞清该尺寸的适用范围、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应注意人体尺寸的变化7.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1)确定所设计对象的类型和适应度(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4)引用设计与身高的推算公式8.感觉依赖于输入信息的性质、强度和差异9.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差别阈限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10.感觉特征a.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b.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c.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
d.同时有多种信息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它信息。
e.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11.视力=1/最小视角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在人的三种视野中,注视范围最小,动视野范围最大。
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概论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安全人机工程学得研究对象是人、机和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耗氧量:人体用过循环、呼吸系统所能摄入的氧气量称为摄氧量。
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耗氧量。
人体在从事高度反正体力劳动时,循环、呼吸(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经1~2min后达到人体极限摄氧能力,这时,人体单位时间内的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耗氧量可以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海波高度、体能训练、劳动强度、持续时间等。
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1.最大最小准则2.可调性准则3.平均准则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地域性准则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7.标准化准则8.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9.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应度准则第三章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包括触觉、温度觉、痛觉)、味觉、运动觉、平衡觉、空间知觉以及时间知觉等。
感觉适应性:对感觉器官持续刺激,假若刺激强度固定,则作用时间的长短将决定该刺激是否能引起反应,时间过短不能引起反应:时间过长,反应逐渐减小,以致消失。
人能够产生视觉是由三个要素决定的:视觉对象、可见光和视觉器官。
视觉运动的规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2.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反响运动。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上限,而右下限最差。
安全人机工程学-人机系统

可检测如电磁波等一些人不能检测的 收信号,掌握标准困难,易出错;具有味觉、
物理量
嗅觉和触觉
在力量、速度、精确、操作范围、 肢体具有许多自由度,可在三维空间进行多
耐久性等方面远比人优越;对处理液 种运动,可进行微妙的协调,但人的力量、速
体、气体和粉状体等比人优越,但处理 度有限;可通过获取视觉、听觉、位移和重量
功率可大可小;可以根据目的设计 适于功率小于 100 W 的轻巧的作业;人是综 必要的功能,避免浪费;功能简单的机 合整体,有多种功能,需要补充能耗,还必须
器速度快而且准确;新机器从设计、制 适应处理必要功能以外的时间;必须采取绝对
造到运转需要一定时间
安全措施;需要教育和训练
专用机械的用途不能改变,只能按 程序运转,不能随机应变;比较容易进 行改造和革新
柔软物体则不如人
感等信息控制运动器官灵活地操作
按预先编程可进行快速、准确的数 具有抽象、归纳能力以及模式识别、联想、
据处理;记忆正确并能长时间储存,调 发明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善于积累经验并运
出速度快;反应速度快;学习能力较低, 用经验判断;记忆力有限;需要反应时间;具
灵活性差
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灵活性强
33
图2-9 Price决策图
34
3. Sheffield法 Sheffield法是由英国Sheffield大学在对海军的舰艇控制系 统进行设计时所开发的一种功能分配方法。它在分配过程中共 需要考虑100多项决策准则,将其分为8组,其中不仅考虑了人 机能力特性,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考虑了人员的作业设计、社会 性、训练、安全等因素,另外还包括自动化的精度、费用等。 它的主要流程如图2-10所示。
2
2.2 人机系统类型及功能
安全人机工程学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以安全为目标,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的特性的研究,机的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研究,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3.生理节律性:人体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
4.人机结合面(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人们称这个面为人机界面。
5.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1)改进作业方法,合理使用体力:1、2、3、4(2)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6.克服单调感,合理调节作业速率p1147.疲劳发生机理:(1)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2)糖原耗竭机理(3)中枢变化机理(4)生化变化机理(5)局部流血阻断机理7.显示器设计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显示装置的设计,尤其是数字认读的显示装置的设计应尽量使读数准确。
简单性原则:应使传递信息的形式尽量直接表达信息内容,尽量减少编码错误。
一致性原则:应使显示器指针运动的方向与机器本身或者控制器运动方向一致。
排列性原则:( 1) 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尽可能放在视野中心3°范围之内(2)当显示器很多时,应按它们的功能分区排列,区与区之间应有明显界限。
(3)显示器应尽量靠近,以缩小视野范围。
(4)显示器的排列要符合人的视觉特征。
8.疲劳动态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9.作业过程中人的代谢过程:ATP-CP系列:CP+ADP Cr+ATP需氧系列:葡萄糖或脂肪+氧氧化磷酸化A TP乳酸系列:葡萄糖(糖原)糖酵解ATP+乳酸10.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广泛地运用了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主要研究人、机和人机界面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使人机系统达到高功效和安全地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5、听觉特性 (1)人耳构造和听觉过程(见图3-8,图3-9) 将声能有骨膜经放大传达到相当于鼓膜面积1/20 的卵圆窗,继而传给前庭阶的液。传到前庭的每 一个振动,都使一定量的液体从前庭向耳蜗的前 庭阶移动,并使听细胞受到刺激,转化成神经脉 冲,经听神经传给大脑,这就是听觉过程。 (2)听觉特征 可听范围 (见图3-10) 能感觉到的频率范围16-20000Hz,最佳2020000Hz,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感受的上限逐 年连续降低。
表3-4
听觉 触觉
反应时间随感觉通道的变化
味觉
视觉 嗅觉 咸味 甜味 0.446 酸味 0.523 苦味 1.082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T (秒 )
0.115 ~ 0.182
0.117 ~ 0.201
0.188 ~ 0.206
0.200 ~ 0.370
0.308
表3-5
动作部位 握取 手 旋转 脚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3-6 学 ︵ 第 三 章 ︶
图3-7a 几种常见视觉错误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 3- 7 b
一系列视错觉图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
3-7c
视 错 觉 图
二、人的反应时间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1、定义 2、影响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
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 (见表3-4) 与运动器官有关 (见表3-5) 与刺激性质有关 (见表3-6) 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见表3-7) 与刺激数目的关系 (见表3-8) 与颜色的配合有关(见表3-9) 与年龄有关(见表3-10) 与训练有关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 感觉 深部 感觉 平衡感 觉
感觉 器官
眼 耳 鼻 舌 皮肤及 皮下 组织 肌体 神经 及关节 前庭 器官
适宜刺激 光 声 挥发和飞 散的物质
鉴别 报警、 联络 报警、 鉴别 鉴别 报警
被唾液溶 解的物质
物理或化学物 质对皮肤作用 物质对肌 体的作用 运动和位 置变化
表3-2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5、听觉特性 (2)听觉特征 方向敏感度 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先后和响度差别 可判定声源的方向。频率越高,响应对于 方向的依赖程度越大。 掩蔽效应 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 掩蔽。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 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
精细工作
安装收音机、 电视机 印刷机、钻井机、 机床旁工作 包装、粗磨 黑板、开汽车
25~35(多 为30~32)
40~60
中等粗活 粗 远 活 看
50以下 50~150 150以上
至80 30~250 250以上
坐着或站着 多为站着 坐着或站着
(3)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2
人的神经系统结构
2、感觉的基本特征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感觉可以说是一切知识源泉,是人们认 识世界获得信息的门户,也是各种复杂 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和 发挥大家的感知能力,对减少和防止事 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 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变化的一种组织或 器官。感觉器官是机体内的感受器,如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前庭器官等。
第一节 人的生理特性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一、人的感知特性
1、人的感知反应过程 人机系统 (见图3-1) 人的神经系统结构(见图2) 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感觉反映的是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整体属性。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 觉,也就不可能有知觉。对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的感觉越丰富,对事物的整体反 应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2、感觉的基本特征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表3-1) 从人的感觉阈限来看,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 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表3-2) 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 眼睛只接受光刺激,耳朵只接受声刺激。人的感觉印 象80%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6%来自其他器官。 同时有多种视觉信息或多种听觉信息,或视觉与听觉 信息同时输入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 它信息,如果同时输入的是两个强度相同的听觉信息, 则对要听的那个信息的辨别能力将下降50%,并且只 能辨别最先输入的或是强度校大的信息。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 产生适应现象。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5、听觉特性 (2)听觉特征 可听声音的强度(见图3-11) 听阈指在某频率下,仍能够听到的该纯音的最小声级的分 贝数,也称听力。 图3-11表明: ①在800-1500Hz这段频率范围内,听阈无明显变化; ②低于800Hz,可听响度随着频率的降低而明显减小; ③在3000-4000Hz之间达到最大的听觉灵敏度,在该频率 范围内灵敏度高达标准指的10倍; ④超过6000Hz灵敏度继续下降,大约在17000Hz,减至标 准值得1/10; ⑤除了200-5000Hz之间有一段谷值外,开始感觉疼痛的极 限声强几乎与频率无关; ⑥在1000Hz时平均听阈值为10-12(Wm-2)。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4、人的视觉及其特性 (2)视觉的基本参数 波长和强度效应 视角(见图3-3) 视角是确定被观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 的相交角度,视角的大小与观察距离及被观测物体 上两端点直线距离有关。 视力 视敏度是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 体的能力,医学上视敏度即为视力。 视野(见图3-4,图3-5 ) 视野(静视野)是指当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时所能 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眼球自由转动(动视野) 视距(见表3-3) 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色觉
(4)视觉运动规律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 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 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至下,顺时针 进行。 对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 迅速、且不易疲劳。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 察率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 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操作中一般不 需要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 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 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红、 绿、黄、白。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于辨认的 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等。
暗适应与亮适应 (见图3-6) 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暗适 应;对光适应的过程叫亮适应。 亮暗的频繁变化,眼睛不能很快适应,不仅 增加了眼睛的疲劳而且观察和判断容易失误,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对比感度 人眼刚刚能辨别到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 的最小亮度差称为临界亮度差,其与背景亮度 之比成为临界对比。临界对比的倒数称为对比 感度。 视错觉 (见图3-7a,图3-7b,图3-7c ) 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 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前进
表3-1
刺激及感觉反应
识别特征 形状、大小、位置、 远近、色彩、明暗、 运动方向等 声音的高低、 强弱、方向和远近 辣气、香气、臭气 甜酸、苦辣、咸等 触觉、痛觉、 温度觉、压觉 撞击、重力、姿势等 旋转运动、直线 运动和摆动等 调整 作 用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感觉 种类
(2.2-5.7)×10-8J 1×102J/m2
9.13×10-6kg·J/m2· s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3、知觉的基本特征 人的知觉一般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 觉,运动知觉与社会知觉等,它们有 如下共同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 (见图3) 知觉的理解性 (见图4)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见图5)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3
知觉的整体性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4
知觉的理解性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5
人头托盘双关图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4、人的视觉及其特性 (1)人眼的构造 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 同完成,眼是视觉的感受器官。 眼球的基本结构(见图6) 眼球的水平解剖图 (见图3-2)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角膜、玻璃体、 瞳孔、晶体、聚焦在视网膜的中央窝。 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及杆体细胞接受光 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经由视神经 传导到各视觉中枢。
人体主要感觉阈值
感 觉 阈 上 限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感觉
下
限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温度觉 振动觉
(2.2~5.7)×10-17J 1×10-12J/m2 2×10-7kg/m3 4×10-7(硫酸试剂摩尔浓度) 2.6×10-9J 6.28×10-9kg · 2· J/m s 振幅2.5×10-4mm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
图3-8 人耳的构造
安 全 人 机 工 程 学 ︵ 第 三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