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讲解教程
桃园三结义故事概述

桃园三结义故事概述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之间的结义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因涿鹿之战而失去了父母,与叔父刘元起一起生活。
关羽是山西解良人,因不满当地豪强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家乡,四处流浪。
张飞是涿郡人,是一名豪门子弟,善于绘画和雕刻。
三人初次相识,是在涿郡的一座桃园中。
当时,刘备和刘元起受到了当地豪强的欺压,被迫离开涿郡。
在桃园中,三人相遇,彼此之间产生了共鸣,决定共同起义,对抗当地豪强。
于是,三人就在桃园中结义,共同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后,三人一起招募义兵,训练士卒,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声名远扬。
渐渐地,他们的声望传遍了整个中原,引起了曹操等诸侯的注意。
最终,他们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取得了胜利。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英雄传奇,更是一段忠诚、信义、勇敢和坚韧不拔的传奇。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伟大品质,他们为了正义而奋斗,为了民族大义而拼搏。
他们的精神风范,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教导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忠诚的品质,有勇敢的精神,有大无畏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奋斗。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信仰、忠诚、勇气和坚韧不拔的传奇。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英雄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更好地领悟到忠诚、信义、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对于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名著导读专题《三国演义》 PPT课件 3

二:鞭打督邮
三:孟德献刀
视频再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朱俊、孙坚 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过了很久,刘备才被 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 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 开始时痛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接着,见刘 备无礼物奉送,就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 害。张飞知道实情后,大怒,骑马来到馆驿,挣督 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一直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 拴住,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 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 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 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事后,刘关张三人往代 州投了刘恢。不久,参加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 功被任为平原令,开始有了一支人马。
曹操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投 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 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 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 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 地离开了曹操。(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 之后,所欲何往,所为何事,且听下节 课分解)
三国演义
第一课时 桃园三结义——孟德献刀
漳州立人学校高二语文组李瑞才
教学设想
一:故事梗概串联简介。 二:以经典情节串联故事。 三:视频再现。
刘 备曹 操诸 葛 Nhomakorabea亮 关 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算是《三国演义》小说中非常知名的故事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三人结义共谋天下大事,并成就了一番伟业,这种合作关系是当代人值得学习的!下面我们整理了一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帮助大家对桃园三结义的认知。
首先说三人的巧遇:有很多人评价说,刘关长三人竟然在非常巧合的状况下相遇了,并且三人一拍即合,还个个身怀绝技,这也太巧了吧!其实不然,我们首先说刘备,在该地贩卖草鞋,不是一日两日,这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结识英雄人物,而关羽之前由于诛杀了坏人,惩恶扬善,变成了一个通缉犯,因此隐姓埋名不会太张扬,也是默默寻找出路,在这种环境下,总有一天他们会显露身手,表达自己的一腔抱负,那么结实的时机就来了,我认为,刘关长三人的结识并非是某一天的一个巧合,而是迟早和必然,只要他们都仍然在同一个圈子里活动。
其次,我们来说说结义的条件。
刘备胸怀大志,并非是简单的织席贩履之徒,一旦遇上合适的帮手,便一定会自立门户打下一片江山,那么也就是说,结义的条件便是有能人能助刘备一臂之力,要么兵马钱粮、要么武艺超群,关羽和张飞二人,正式如此!张飞是当地的富户,在饿殍遍野的时代,还有肉吃,这是相当难得的,而张飞不缺肉吃,也不缺酒喝,酒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东西,试想大家连饭都吃不饱,怎舍得将粮食拿来酿酒呢?张飞资助以钱财帮助刘备成就大事,这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而关羽和张飞二人的武艺更是不用多说,正是刘备一直苦苦寻找的得力帮手,在这种状态下,刘备还不赶快下手,
- 1 -。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故事概括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故事概括《桃园三结义的那些事儿》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那个超有名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话说呀,那时候有个卖草鞋的刘备,这刘备长得挺有特点,耳朵大得哟!然后呢,还有个卖枣的红脸大汉关羽,那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哈哈。
再有个就是屠户张飞啦,长得黑不溜秋但力气超大。
有一天呀,刘备在街上卖草鞋呢,看到关羽把一个欺负人的家伙打得屁滚尿流,刘备心里就想:哇塞,这人厉害呀!而张飞呢,在旁边卖肉,也看到了这一幕,也觉得关羽挺牛。
后来刘备和关羽就聊上了,这一聊可不得了,发现彼此都有大志向。
这时候张飞凑过来了,粗着嗓子说:“嘿,你们俩在这嘀咕啥呢?”刘备就说:“我们在谈天下大事呢!”张飞眼睛一亮,说:“哎呀,我也喜欢谈这个!”于是呀,三人就越聊越起劲。
张飞这人豪爽,一拍大腿说:“走,咱去我家喝酒去!”到了张飞家,他们就开始喝酒吃肉,喝着喝着,刘备就说:“咱不如结拜为兄弟吧,以后一起干大事!”关羽和张飞一听,都觉得这主意好。
然后他们就找了个桃园,准备结拜。
张飞还特意找了几匹红布,说要弄得喜庆点。
结拜的时候呀,刘备先说:“我刘备……”关羽接着:“我关羽……”张飞最后喊:“我张飞……”哈哈,那场面可热闹了。
从那以后呀,这三人就真的像亲兄弟一样,一起打天下。
他们经历了好多好多的事儿,有胜利也有失败,但他们的感情一直都没变。
哎呀呀,这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一直流传下去哟!。
桃园三结义故事解说

桃园三结义故事解说
嘿,今儿个咱就来讲讲那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想当年啊,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好汉,那可真是不一般呐!
刘备,那可是胸怀大志的人,一心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
关羽呢,威风凛凛,武艺高强,就像那战场上的猛虎!张飞更是个急性子,勇猛无比,好似一阵旋风!
话说有一天,刘备卖着草鞋,偶然间遇到了关羽和张飞。
这一见啊,就像那干柴碰到了烈火,立马就有了感觉!刘备就说:“咱仨这么投缘,为啥不结拜为兄弟呢?”关羽和张飞一听,那敢情好啊!
于是乎,他们就来到了桃园。
那桃花开得正艳啊,就好像是为他们的结拜在庆祝呢!他们摆上祭品,郑重其事地磕了头,发下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誓言,那可真是掷地有声啊!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就像亲兄弟一样,一起闯荡天下。
遇到困难,他们从不退缩,互相扶持,这不就是真正的兄弟情吗?这不就跟咱平日里结交的铁哥们儿一样吗?
他们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打过多少硬仗啊!可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勇往直前。
这样的兄弟情义,难道不让人佩服吗?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你说,要是咱也能有这样的兄弟,那该多好啊!。
【读书札记】《三国演义》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读书札记】《三国演义》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刘备见又来了个想投军的,不由得上下打量来人,只见这个人身躯魁梧,枣红脸上一双丹凤眼、一对浓眉,长长的胡须一直飘到胸前,又英俊又威风。
刘备赶紧过去邀请这位红脸大汉同桌饮酒,并请问他的姓名和来历。
红脸大汉自我介绍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第二天,张飞叫人杀牛宰羊,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刘备、关于、张飞三人一同来到桃园,对天盟誓,结为生死兄弟。
按照年龄,刘备为长兄,关羽是二弟,张飞排行老三。
结拜完毕后,三人在桃园中痛饮起来。
六年级:zyx qq129495814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算是《三国演义》小说中非常知名的故事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三人结义共谋天下大事,并成就了一番伟业,这种合作关系是当代人值得学习的!下面我整理了一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帮助大家对桃园三结义的认知。
首先说三人的巧遇:有很多人评价说,刘关长三人竟然在非常巧合的状况下相遇了,并且三人一拍即合,还个个身怀绝技,这也太巧了吧!其实不然,我们首先说刘备,在该地贩卖草鞋,不是一日两日,这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结识英雄人物,而关羽之前由于诛杀了坏人,惩恶扬善,变成了一个通缉犯,因此隐姓埋名不会太张扬,也是默默寻找出路,在这种环境下,总有一天他们会显露身手,表达自己的一腔抱负,那么结实的时机就来了,我认为,刘关长三人的结识并非是某一天的一个巧合,而是迟早和必然,只要他们都仍然在同一个圈子里活动。
其次,我们来说说结义的条件。
刘备胸怀大志,并非是简单的织席贩履之徒,一旦遇上合适的帮手,便一定会自立门户打下一片江山,那么也就是说,结义的条件便是有能人能助刘备一臂之力,要么兵马钱粮、要么武艺超群,关羽和张飞二人,正式如此!张飞是当地的富户,在饿殍遍野的时代,还有肉吃,这是相当难得的,而张飞不缺肉吃,也不缺酒喝,酒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东西,试想大家连饭都吃不饱,怎舍得将粮食拿来酿酒呢?张飞资助以钱财帮助刘备成就大事,这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而关羽和张飞二人的武艺更是不用多说,正是刘备一直苦苦寻找的得力帮手,在这种状态下,刘备还不赶快下手,与二人结义?而张飞、关羽二人也看中了刘备的身份、志向和气度,必然也觉得此人非池中之物,定成大事,因此结义的条件都算是完备了。
桃园三结义的相关内容:大概是公元185年,因为结义时刘备28岁,刘备于公元161年出生。
地点:涿郡,即今天的首都北京。
人物:刘备、关羽、张飞。
事件:三人义结金兰,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
背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桃园三结义(课堂PPT)

刘备看到2个弟弟都被吴国杀害了,十分生气,不顾诸葛亮的强烈反对,发
动全国兵力攻打吴国,结果实力不足,反而被吴国打败。刘备十分懊悔,在退兵
的路上生病去世了。
23
问题:
1、桃园三结义是那3个人结拜为兄弟?
2、身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满脸钢须,声 音像洪钟,威势像奔马,这是形容谁的长相?
3、身高九尺,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 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这是形容谁的 长相? 4、关羽使用什么兵器?
桃
园
三
结
义
尚 宇
轩
1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灾荒连连,老百姓生活的非常困苦。
2
忍无可忍的巨鹿百姓头裹黄巾,组成黄巾军,在张角的领导下,发起了“黄
巾大起义”,杀的官兵连连大败。
3
黄巾军起义后不久,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的宗旨,变成一股土匪,到处杀人、
放火、抢东西。
4
黄巾军要来攻打幽州了,太守刘焉十分害怕,下令张贴榜文,招募抵抗黄
14
张飞是个直性子的人,能遇到刘备和关羽,十分高兴,于是提议:“我家后 院有一大片桃园,我们去桃园结拜为兄弟吧!”刘备和关羽十分高兴的同意15了。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设了祭品,焚了三炷香,一起发誓结为兄弟,从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心协力,救济百姓,报效朝廷。
16
三人之中,刘备年龄最大,是大哥,关羽是二弟,张飞年龄最小,是三弟。
什么名字。
8
黑脸大汉说:“我叫张飞,字翼德,喜欢交结天下的英雄豪杰。” 9
白脸的年轻人也急忙自我介绍道:“我叫刘备,字玄德,是汉朝皇帝的远 房叔叔,如今朝廷面临危机,我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才忍不住叹了口气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讲解教程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三十多种,《三国演义》演绎了近一世纪的雄心壮志,“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的故事至此已尽,但其中的历史人物却会千古流传被人铭记。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
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
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
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线装藏书馆:三国演义(大开本)(套装全4卷)》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全书着重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三十多种。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现在人们看到的《三国演义》。
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
至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新刊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依旧是二百四十则'只是已经改为二十卷。
同样是明朝万历年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原有的。
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则,在回目上,将单句改为偶句。
至清朝康熙年间。
毛纶、毛宗纲父子以《李卓一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为基础,同时又参考陈寿的《三国志》等作品,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大篇幅修改。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
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
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应。
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