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试题_15599

自然地理学习题绪论和第一章地球一、名词概念解释解释1.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P282.太阳黑子:在太阳光球层发生的太阳运动,是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3.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d5h48min46s P274.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d6h9min9.5S P275.光年:光行驶一年的距离6.天文单位:是一个长度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7.经度: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P338.次生自然地理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P29.原生自然地理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P210.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P31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12.日地平均距离:地球轨道间的平均半径1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P2814.太阳日: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P2415.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6.月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17.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P31二、填空题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椭球体。

P19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慧云、慧发,慧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

P154.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左偏转。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2.生物多样性:3.流域:4.气候变化:5.垂直地带性:6.地质循环:7.净辐射:8.地转流: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为什么说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充分开放和物质微弱开放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11一.名词解释401.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

衡量的标准是土壤中水、热、气、肥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均、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程度。

2.生物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流域:每条河流和水系从一定的陆地范围内获得水量补给的集水区。

4.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它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5.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低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分化。

6.地质循环: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包括水循环、岩石循环和构造循环三个次级循环。

7.净辐射:在某段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能量收支的差值。

地面净辐射指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8.地转流:当海水沿着压力梯度力方向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大致垂直于洋面坡度绕涡旋流动的海流。

二.简答题60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水量平衡方程的含义: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输出系统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陆+P洋=E陆+ E洋。

其含义是:由于就多年平均来说,△S趋于零,所以,输入系统的水量等于输出系统的水量,即大陆总降水量P陆与海洋总降水量P洋之和等于大陆总蒸发量E陆与海洋总蒸发量E洋之和。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湿润系数k= P / E来表示,式中P 为,E为。

2、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三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这三力是指、和惯性离心力。

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多样性。

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雨、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

5、要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一是,二是。

6、在北半球低气压中心为气旋,气流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多天气。

7、潮汐类型可以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三种类型。

我国渤、黄、东海以及不规则半日潮为主。

8、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是月份;海洋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在月份。

9、对策者采用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的种群生态适应对策,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能力。

10、山谷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
从。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为。

12、自由大气的空气水平运动分和两种,是与实际大气风相似的一种达到暂时平衡的风。

1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多样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雨和
雨四种。

15、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辐射干燥指数k= R / (L·r)来表示,式中R为,L为。

16、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与,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

17、海陆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
从。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上的烙印。

3、土地的结构土地结构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土地单位部结构四个方面。

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结构,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

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结构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

4、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

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

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5、风化作用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

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2、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自然地理考试习题一、不定向选择3*5=151、矿物硬度:矿物受到刻划、研磨等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械强度,称硬度。

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间连接力的强弱,连接力越强,抵抗外力作用的强度就越大,硬度也就越高,反之硬度越低。

德国莫氏选择了10种常见矿物,将硬度从小到大排列,分为10级,这就是莫氏硬度计。

通常,可将矿物硬度分为软、中、硬和极硬。

2、植物首先出现于哪个地质年代?太古代晚期,海洋里出现了一些原始单细胞细菌和藻类生物;元古代开始后,藻类植物大发展,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动物。

3、中生代:许多地方气候变干燥,喜湿润的孢子植物出于不适应这种干燥、冷热多变的环境而逐渐衰退,而更能适应各种环境的裸子植物迅速发展,因此中生代又称裸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以种子繁殖,但种子裸露没有果实包裹,苏铁、银杏和松柏类是其代表。

4、大气层:大气层不均匀,尤其在垂直方向上,其分子组成、化学和物理性质、温度和运动状况、荷电等分布不均匀,所以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成分、密度、电离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5、水汽凝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二是要有凝结核。

6、辐射类型: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7、气压系统: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区统称为气压系统。

8、雪线: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雪线的高度与气温成正比,与降水量成反比,受地形影响,一是坡度影响,二是坡向影响。

9、流水地貌的沟谷:是沟谷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形洼地,小的仅长10余米,大的可达数十公里。

按期发育程度可分为细沟、切沟、冲沟、坳沟。

10、植物土壤:酸性土植物(ph<6.5),生长在酸性较大的土壤上的植物,如我国南方红壤、黄壤上的芒箕、马尾松、垂穗石松。

碱性土植物(ph>7.5),如生在我国荒漠的珍珠猪毛菜,戈壁藜、尖叶盐爪爪。

中性土植物(ph6.5~7.5),如红叶草、猫尾草等以及阔叶林的许多植物。

二、名词解释3*10=301、晶质矿物:凡组成矿物的质点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都称为晶质矿物。

2、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3、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可以在一结晶构造中以各种比例互相置换,但不破化其结晶格架。

4、同质多象:指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5、海侵层位:指海水向大陆方向侵入形成的地层及其位置,其特点是沉积物颗粒自上而下由粗变细。

6、背斜:一般是向下凸曲,核心部为老岩层,向外部岩层时代越来越新。

7、标准化石:生存时间短、演化快、分布地区广、个体数目多的生物类型形成的化石。

8、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f表示,其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9、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保持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10、铁铝化过程:出现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1)、全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2)、持续高温,土壤细菌和真菌活动强烈,死亡植物迅速彻底的分解,产生有机酸很少(3)、植被繁茂,生物量较大,有机质主要分布于活体之内,地面及土壤中有机质不多,生物循环作用旺盛(4)、母质排水条件良好,有利于淋溶过程11、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尘埃、水滴等质点内部的电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因而向四面八方发射同样波长的电磁波,称为散射。

12、梯度风: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种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称为梯度风。

13、赤道低压带:地球表面,赤道附近,终年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向外流散,导致气柱质量减小,在低空形成低压,称赤道低压带。

14、极地高压带:两极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导致气柱质量增多,形成高压,称为极地高压带。

15、侵蚀模数:河流泥沙主要是水流从流域坡面上冲蚀而来,每年从流域地表冲蚀的泥沙量通常用侵模指数表示。

侵模指数是指每平方米流域面积上,每年被侵蚀并汇入河流的泥沙重量。

16、暂时硬度、永久硬度:由于加热煮沸后水中失去一部分Ca2+与Mg2+,这部分Ca2+与Mg2+的数量称为暂时硬度。

当加热煮沸后,仍然溶在水中的Ca2+与Mg2+,造成硬性的硬度,叫永久硬度。

17、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18、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具有压力的地下水。

19、短日照植物: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间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夜间长的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较长,开花越早。

例如,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大多属于此类。

20、长日照植物: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形成发芽。

光照时间越长,则开花越早。

生在纬度超过60地区的植物多数是长日照植物。

21、顶级群落: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利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又称演替顶极。

三、简答10*4=401、请简要回答主要造岩矿物石英的主要理化性质。

91答:石英是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

成分是SiO2,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长石,占地壳重量的12.6%。

其晶体多为六方柱及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上有明显的横纹;在岩石空洞中常形成晶簇。

花岗岩类岩石中呈无晶形颗粒状;石英脉中多呈致密块状。

化学性质稳定,硬度大,广见于酸性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

根据结晶程度,可大致将石英分为两大类:(1)、晶体:颜色不一,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端口是脂肪光泽,性脆,比重2.5~2.8(2)、隐晶体:主要由SiO2胶体溶液沉淀而成,具脂肪光泽或腊状光泽,半透明,贝壳状断口。

2、请简要回答什么是矿产资源,其有什么特点,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119答:矿产资源是指赋存在地壳中的、具有开采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有用岩石、矿物和元素的聚集体。

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人类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可以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矿产资源的特点:数量的有限性、分布的不均运性、赋存状态的复杂性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合理的经济模式、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寻找新的矿源、开发替代资源3、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7答:(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4)、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其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5)、参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6)、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4、等温线是什么?其疏密、弯曲、走向各表示气温变化的什么特征和受什么因素影响?204答: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温线间距和排列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水平气温分布特点。

等温线稀疏表示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差异悬殊。

单位距离内气温的变化值称为水平梯度。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的因素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多。

等温线沿东西向平行排列,表示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

气温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5、请简要回答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235答:(1)、海洋是大气热能的贮存库:海洋吸收了进入地表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再以其它形式输送给大气,成为大气运动的直接能源。

另外,为大气提供大部分的水汽来源。

(2)、海洋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海水温度层结教大气稳定得多,海洋热交换有对流、湍流、涡动、涌升等,具有热“惰性”,加热慢,冷却也慢,所以既是大气巨大的热量贮存库,又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

(3)、海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消纳所: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湍流交换,大约有一半进入了海洋,海洋对缓解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

(4)、海洋是热量输送和转换的主要通道:海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能够调节南北气温。

其次,洋流对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也有明显的影响。

6、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298答: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

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总的说来,是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和下渗等损失后,剩余的雨水在流域上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再经过河槽汇聚,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固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流域蓄渗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在降水开始之后,地表径流产生之前的降水损失过程,大部分的降水损失于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

(2)、坡地汇流阶段:坡地汇流过程中,沿程不断接收来水,又有下渗与蒸发,以及地形的影响,是不稳定流。

(3)、河网汇流阶段:此阶段表现为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是径流形成过程的最终环节。

7、海洋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保护海洋资源354答:海洋资源可分为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采取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限制污染物排入海洋的数量等措施的同时,还必需加强对环境污染所引起的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保护方法的研究,以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8、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发育的?554答:影响土壤的自然因素有五种,即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五种因素各具特点,性质不同,但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

母质因素:提供矿物质,决定质地、孔隙、养分和酸度等理化性质生物因素:加入有机质,促进结构形成,增强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气候因素:输入水分和热量,控制母质风化和植物生长,影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地形因素:影响母质、生物和气候因素,控制物质和能量在不同地形部位的分配时间因素:影响母质、生物、气候和地形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深度,产生内部层次的分化9、简述红树林海岸的演变过程?437答:红树林形成后,阻滞了波浪和潮流对海岸的冲刷,促进了淤积作用,使林下泥滩不断淤高,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逐渐疏干、变淡,红树植被也渐渐被半红树植被所代替,地面长草。

原来的盐沼泥滩变为坚实的土壤和泥炭层,此时红树林海岸便转化为滨海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