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课程设计设计

合集下载

辽阳制冷工程课程设计

辽阳制冷工程课程设计

辽阳制冷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制冷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辽阳制冷工程的特点,以及其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制冷工程相关的物理概念,如温度、压力、热量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制冷工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制冷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式,进行制冷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制冷工程的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冷系统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制冷工程的兴趣,认识到其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关注制冷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规范操作和工程伦理。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完成制冷工程课程项目,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制冷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制冷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制冷原理与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剂的性质与选择-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制冷循环的物理过程及其效率分析2. 辽阳制冷工程案例分析- 辽阳制冷工程的应用领域及特点- 典型制冷系统设计及其运行参数分析- 制冷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优化与调试3. 制冷工程实践操作- 制冷系统模拟软件的应用- 制冷系统实验装置的搭建与调试- 实际制冷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4. 制冷工程相关软件与工具- 制冷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的操作方法- 制冷系统性能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制冷工程图纸的绘制与解读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制冷原理与制冷循环系统基本概念学习第二周: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学习第三周:辽阳制冷工程案例分析与应用第四周:制冷系统模拟软件的学习与操作第五周:制冷系统实验装置的搭建与调试第六周:制冷工程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第七周:制冷工程相关软件与工具的学习第八周:课程总结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1. 制冷原理与制冷循环系统:第三章制冷原理与第四章制冷循环系统2. 辽阳制冷工程案例分析:第五章制冷工程案例3. 制冷工程实践操作:第六章制冷系统实验4. 制冷工程相关软件与工具:第七章制冷工程设计与计算软件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用于讲解制冷原理、制冷循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东南大学制冷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制冷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制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制冷原理及制冷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2. 了解制冷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掌握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

3. 掌握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制冷剂选型、设备选型、系统布局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制冷原理分析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提出优化方案,提高系统效率。

2. 能够运用制冷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一个小型制冷系统的设计,并进行性能分析。

3. 能够熟练使用制冷相关软件,如CAD、REFPROP等,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与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制冷领域新知识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制冷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制冷基础知识,对制冷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制冷系统设计,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制冷原理及制冷循环:包括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制冷循环的基本类型,如蒸气压缩循环、吸收式循环等,重点讲解制冷剂在循环中的作用及循环效率的影响因素。

教材章节:第一章 制冷原理及制冷循环2. 制冷系统关键部件:详细介绍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分析各部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制冷系统关键部件3. 制冷系统设计:讲解制冷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制冷剂选型、设备选型、系统布局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制冷系统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制冷系统设计4. 制冷系统性能分析:介绍制冷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分析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制冷系统效率的途径。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

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冷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学习制冷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理解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制冷剂的选择原则,理解其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制冷循环中各个组件的作用,绘制简单的制冷循环图。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制冷设备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能够运用制冷剂的特性表,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应用于特定制冷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其选择环保制冷剂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科学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旨在使学生掌握制冷原理及设备的基本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阶段,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制冷原理。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成果评估标准。

二、教学内容1. 制冷原理概述- 制冷的基本概念与制冷循环- 制冷剂的物性与选择原则2. 制冷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主要组件的结构与功能- 不同类型制冷设备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 制冷循环的实际应用- 热泵原理及其在空调、热水器等设备中的应用- 冷链设备中的制冷技术,如冷藏、冷冻等4. 制冷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制冷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 制冷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与注意事项5. 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环保制冷剂的种类及其特性-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环保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剂的基本概念第二周:制冷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主要组件的功能第三周:制冷循环的实际应用,探讨热泵技术及其应用第四周:制冷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五周:环保制冷剂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关注制冷行业的发展动态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中关于制冷原理及设备的相关章节,结合实际应用和环保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拓展,确保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础工作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作用,并解释其热力学特性。

3.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制冷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或实物演示,分析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正确解读系统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原理,计算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功率消耗。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制冷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模拟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调制冷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对节能减排的重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空调制冷系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物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注意引导他们从直观的操作体验上升到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概述:包括制冷剂的选择、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基础知识,以及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与制冷剂”2. 制冷循环关键部件:深入讲解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制冷系统关键部件”3.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探讨制冷剂的压力-温度图、焓-熵图,以及制冷剂在系统中的状态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制冷剂及其热力学性质”4. 空调制冷系统的能量转换与效率:包括能效比(COP)的计算,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因素分析。

低温与制冷课程设计

低温与制冷课程设计

低温与制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低温与制冷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冷剂的性质与选择标准。

2. 学生能够描述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过程。

3. 学生能够了解并解释制冷设备中能量转换和传递的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制冷循环图,并进行基本的故障诊断。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制冷系统组件的安装与调试技能。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制冷系统,评估其能效和环境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制冷技术及环境保护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制冷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制冷技术的学习中,形成节能环保的责任感和对科技进步的尊重态度。

分析: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课程性质属于科学探究与技术应用。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课程目标强调知识掌握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课程旨在通过具体的制冷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同时通过实验和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能够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效的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制冷基本概念:包括温度与热量传递的基础知识,制冷剂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教科书章节:第一章“制冷技术基础”2. 制冷循环原理:讲解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过程(压缩、冷凝、膨胀、蒸发),介绍制冷循环图,分析循环中能量转换和效率。

教科书章节:第二章“制冷循环与设备”3. 制冷设备与组件:介绍常见的制冷设备结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并解释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教科书章节:第二章“制冷循环与设备”4. 制冷系统设计与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制冷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能效和环境影响评估。

教科书章节:第三章“制冷系统的设计与优化”5. 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安排制冷系统模型搭建、调试和性能测试的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

制冷课程设计完整版

制冷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制冷循环热力计算.............................................. - 1 -1.1设计要求................................................ - 1 -1.2热力设计计算............................................ - 1 -1.2.1制冷循环计算...................................... - 2 -1.2.2 供热循环计算...................................... - 3 -2.压缩机的选择.................................................. - 4 -2.1压缩机型号的选择........................................ - 4 -3.蒸发、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 5 -3.1室内机.................................................. - 5 -3.2室外机.................................................. - 9 -4.制冷工艺管路及阀件........................................... - 14 -4.1管路设计............................................... - 14 -4.2节流阀................................................. - 16 -4.3截止阀手动膨胀阀....................................... - 17 -4.4 浮球阀................................................. - 17 -4.5热力膨胀阀............................................. - 17 -4.6 电磁四通阀............................................. - 18 -5其它辅助设备................................................. - 18 -5.1贮液罐................................................. - 18 -5.2气液分离器............................................. - 18 -5.3过滤器................................................. - 18 -5.4干燥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课程设计环节代码:051202课程设计环节名称: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英文名称: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urse Design课程设计周数:2周学分:2适用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与环节:制冷原理及设备、制冷与空调装置、换热器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教学后进行的为期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目的1、有助于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的内容;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制冷原理及设备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制冷设备设计问题的能力。

3、学习制冷设备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

三、课程设计方式指导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工作量以及实际条件,进行恰当选题,使学生能按照设计任务要求,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培养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计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本设计布置了多个设计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每位学生选择一项不同的题目。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一)设计方法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制冷设备设计方法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任务、掌握设备计算和设计方法;适当安排时间,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训练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要求如下:1.综合运用制冷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掌握制冷装置设计的相关步骤,主要设备设计和选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制图纸的方法。

3.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的制冷系统,了解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以及掌握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1.理解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2.掌握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

3.了解常见的制冷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能够分析简单的制冷系统,判断系统中的问题。

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6.掌握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2.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

3.常见的制冷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制冷剂的选择原则以及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制冷系统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冷技术。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制冷技术基础》。

2.参考书:制冷技术相关论文和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动画、制冷设备实物图片等。

4.实验设备:制冷实验装置、制冷剂样品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制冷技术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制冷技术知识的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瘦鱼生产冷库设计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李芃2014年6月14日目录1.工程概述1.1建库地点:西安,纬度:34o18’;1.2此冷库属鱼类生产性冷库,其生产能力如下:1)冻结能力:按每昼夜二次计,30吨/日;2)冷藏库容量:冻结物冷藏间为250吨;1.3制冷剂工质:氨1.4冷库概况本冷库采用的是氨制冷系统,设有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制冰间、冰库和穿堂及制冷压缩机房、变配电间等,主要功能室对鱼类的冻结加工与储藏;2.设计依据储存食品:鱼类(瘦鱼).设计参数1)室外设计参数根据需要,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邻室计算温度若对两个库房之间或库房与其它建筑物之间进行传热计算时,则应以邻室计算温度代替室外温度。

若邻间是冷藏间时,则按其设计库温来计算;若邻间为冷却间或冻结间时,则应该取该冷间空库保温的温度,即:冷却间按10℃,冻结间按-10℃计算;若该冷间地坪下设有通风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计算。

对于两用间的计算温度可这样确定,进行本房间热量计算时,室内温度取低库温值;作为其他库房的邻室时,则取高库温值。

3)冷间设计温度=-23℃冻结间:tn=-18℃冻结物冷藏间:tn常温穿堂:t= 30℃c4)进货温度与出货温度计算货物耗冷量时需确定进货温度。

进货温度按下列规则选取:a)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35℃,经冷却的按4℃计算。

b)冻肉:从库外调入的为-8℃~-10℃;非外库调入的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时货物的温度(肉体中心温度按15℃)计算。

c)新鲜鱼虾按整理鱼虾用水的水温计算;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按15℃计算。

货物的出货温度根据冷库的规模、产品品种以及产品冷加工工艺要求等来确定,无具体要求时下列数据可参考:肉类从冷却间出库时温度可按+4℃计,肉类鱼类从冻结间出库时的温度可按15℃计,冷却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0℃计,冻结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18℃计。

3.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制冷剂的选择:氨有以下优点:氨价格低廉且易于取得,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单位制冷量大,比较适用于大中型冷藏库制冷系统。

3.2供液方式的确定表制冷供液方案对比系统采用氨泵供液,能保证供液稳定且效率较高;氨液进入冷却设备选择采用“下进上出”式,主要由于“上进下出”式的系统很难做到均匀分配。

融霜采用热氨-水融霜。

冷却水系统选用循环水系统,以自来水做补水。

各个房间的冷却方式冰库与冻结物储藏间均用定排管为冷却设备,库内空气自然对流循环。

冻结间采取搁架排管冻结间,并设轴流风机。

冻结间采用手推车进出货,其中鱼盘的尺寸为长600,宽400,高100(单位毫米).手推车设计采用六层,每层八个鱼盘,为二乘四排布。

4.库房耗冷量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耗冷量1Q1Q =)(n w t t a F K -•• 式中: a —-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w t ――维护结构外侧计算温度 ,C o ; n t —-库内设计温度,C o ;F —-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2m ; 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 /2m K •K =1R =∑++ii n w λδαα1110R —-围护结构的总热阻, 2m W K /•;w n a a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放热系数,W /2m K •;i δ—-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厚度,m ; i λ—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传热系数,K m W •/;计算对流换热系数无防风设施的屋面、外墙的表面: w a =W 2m K •,R =2m W K /•; 顶棚上为阁楼或有房屋和外墙外部紧邻其他建筑物的外表面n a =12W /2m K •,R =2m W K /•; 冻结间、冷却间设有强力通风装置时:n a =W 2m K •,R =2m W K /•; 冻结物冷藏间有鼓风的冷却设备时: n a =12W /2m K •,R =2m W K /•; 冷间无送风的冷却设备时: n a =W 2m K •,R =2m W K /•; 地面下为通风架空层: w a =W 2m K •,R =2m W K /•;1). 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各种围护结构的热阻计算如下表2).冷库建筑平面布置图如下 分别计算冷藏间2和冷冻间1。

a) 冷藏间2墙体①,④:结构构造层名称厚度δ(m)导热系数(W/m·k)热阻(m²·k/w)总热阻(冰库外墙1. 1:3水泥砂浆抹面0.020.930.021505 4.2417 3.902712062. 混合砂浆砌墙面0.240.8140.294843. 1:3水泥砂浆抹面0.020.930.0215050.0020.1740.0114940.0030.4650.0064525.稻壳0.58(0.53)0.1513.84106(3.50099)6.预制钢筋混凝土板0.0351,570 2.23E-057.1:2.5水泥砂浆抹面0.020.930.021505 3.02221.钢筋混凝土护面层0.08 1.570.0509552. 1:3水泥砂浆保护面0.0150.930.0161290.0020.1740.0114940.0030.4650.0064524.软木0.20.07 2.8571435. 1:3水泥砂浆保护面0.0150.930.0161290.0020.1740.0114940.0030.4650.0064527. 1:3水泥砂浆找平0.040.930.0430111. 1:3水泥砂浆抹面0.020.930.021505 2.39712.混合砂浆砌砖墙0.120.8140.147423. 1:3水泥砂浆抹面0.020.930.0215050.0020.1740.0114940.0030.4650.0064525.软木层0.150.07 2.1428576. 1:2.5 水泥砂浆抹面0.020.930.0215050.0020.1740.011494 6.23460.0030.4650.0064522.水泥砂浆找平0.030.930.0322583.钢筋混凝土 板0.035 1.2790.0273654.稻壳0.90.1515.9602655.杉木企口板平顶0.020.1160.172414屋顶1. 二毡三油油毡 沥青外墙4. 二毡三油 油毡沥青地坪3. 二毡三油 油毡沥青3. 二毡三油 油毡沥青冻结间内墙4. 二毡三油 油毡 沥青外墙,由上边计算可知墙体热阻为2/m k W g , 墙体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无防风设施的屋面、外 墙的表面w a =W 2m K •,R =2m W K /•;墙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冷藏间为冷排管式,没有设风机,冷间无送风的冷却设备时: n a =W 2m K •,R =2m W K /•; 总的热阻1R =2/m k W g ; 墙体②该墙是内墙,墙体热阻为:2/m k W gn a =W 2m K •,w a =W 2m K •总的热阻为:2R =2/m k W g ; 墙体③该墙与穿堂相邻,墙体热阻为:2/m k W g ,w a =12W /2m K •,n a =W 2m总的热阻为: 3R =2/m k W g 顶棚热阻为R =2/m k W g , w a =12W /2m K •,n a =W 2m 总的热阻为 c R =2/m k W g 地坪热阻为R =2/m k W g ,n a =W 2m 总的热阻为 f R =2/m k W g b) 冻结间1 墙体①,④:墙体热阻为:2/m k W gw a =12W /2m K •,n a =29W /2m总的热阻为: 3R =2/m k W g ; 墙体②墙体热阻为:2/m k W gw a =12W /2m K •,n a =29W /2m K •,总的热 阻为:1R =2/m k W g ; 墙体③该墙是内墙,墙体热阻为:2/m k W gw a =29W /2m K •,n a =29W /2m K •总的热阻为:1R =2/m k W g ; 顶棚热阻为R =2/m k W g , w a =12W /2m K •,n a =29W /2m 总的热阻为 c R =2/m k W g 地坪热阻为R =2/m k W g ,n a =29W /2m 总的热阻为 f R =2/m k W g计算围护结构耗冷量时,取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为室外计算温度。

同时,根据《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查取围护结构两侧温度差修正系数。

首先,需要确定各个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 ,公式如下: 式中:i R ----各层材料的热阻,2/m k W g i S ---各层材料的蓄热系数,2/()W m C ⋅︒ 经过计算,各个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 都大于4;然后,查下表可得围护结构两侧温度差修正系数。

具体的计算结果如下表:a) 冷藏间2 b) 冻结间1.货物耗冷量2Q一般,食品进库时的温度比库内的温度要高,对于活性食品,在冷加工贮藏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需氧呼吸(为放热反应),这就形成食品向周围空气不断地传递热量,这种在单位时间内食品向库内空气放出的热量就叫货物放热量。

食品在冻结过程中放热,是分三个阶段:显热—潜热—显热进行的,因各种食品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具有不同的含热量值。

所以,在设计中,一般均以食品冷加工或贮藏前后的焓差,温差或果蔬的呼吸热平均值作为计算基础。

2Q =a Q 2+b Q 2+c Q 2+d Q 2式中:a Q 2——食品放热量;b Q 2——食品包装材料和承载工具的热量;c Q 2——食品冷加工过程的呼吸热;d Q 2——食品冷藏过程中的呼吸热;而本设计中不考虑c Q 2、d Q 2,因为是鱼类分配性冷库,没有呼吸热流量这一项。

则:式中: 'G ——冷间每天进货量,kg 。

冻结间按设计的冷加工能力计算;冷却物冷藏间当存放果蔬时不大于库容量的8%,存放鲜蛋时不大于库容量的5%;冻结物冷藏间当有外库调人货物时,应按库容量的5%计算,无外库调入货物,冻结量较少时可按冷库每日的冻结量入库,但不应大于库容量的5%。

21h h 、——货物进出冷间的焓值kg kJ ,可根据货物的品种和初、终温度查食品焓值表,见《制冷装置设计》表2-2-8; τ——货物冷加工时间,s ;B ——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的重量系数,见《制冷装置设计》表2-2-9 bC ——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的比热,K kg kJ ⋅,参考《制冷装置设计》表2-2-101t ——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冷间时的温度,C ο2t ——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在冷间内降温终止时的温度,一般为库房设计温度,C ο;a) 冷藏间2'G :该冷库不从外地调入货物,所以'G 为冻结库的冻结量,30t/d;进库温度1t :取冻结间终止时的温度,-15℃; 出库温度2t :取冷藏间的设计温度,-18摄氏度; B :查表得:;b C :取铁皮类的比热,Kg ·k.1h :根据《制冷技术与应用》附表12查得:瘦鱼在-15℃时的焓值为:Kg2h :瘦鱼在-18℃时的焓值为:5KJ/Kg=30(14.25)*1000300.60.4231000360024360024-⨯⨯⨯*+⨯⨯=. b) 冻结间1'G :'G 为冻结库的冻结量,30t/d;进库温度1t:按15℃计算;出库温度2t :取冻结间的终止温度,-15℃; B :查表得:;b C :取铁皮类的比热,Kg ·k.1h :根据《制冷技术与应用》附表12查得:瘦鱼在15℃时的焓值为:Kg 2h :瘦鱼在-15℃时的焓值为:Kg12122'()*1000'()*1000b G BC t t G h h Q ττ--=+=30(318.614.2)*1000300.60.4230100036002436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