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读后感
中国的出路在思想——读《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有感

大程度 上代表 ?因为我们可 能有 埽中 起码 的共识 ,
人
人不 同,人和人 的思维方式 小同 ,有 可能 教育 、l 文化 域 都 会 令 一 种 思 维 模 式 产 生 变 异 。 如 何 确 证 代 表 中 目 的 这 种 被批 判 的 思维模 式 在研 究 生学 历和 文 盲群 体里 都 是 存 的 ,这 是 一 个 需 要 证 明 的 问题 。 但 是 作 者 说 “ 个 民 族 和 一 个 人 通 常 只 能 有 一 种 思 维 模 式 , 不 可 能 有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一
上 的思维模 式 ” 。这个 论断 显得有些 霸道 了,说一 个人 只 能有 一 种 思 维 模 式 或 许 是 可 以 成 立 的 , 但 说 一 个 民 族 不 可 能有 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思维模 式 ,作者 就需要 阐释 ,但 是从 引言开始 ,作者 就回避 了这 个批判 的基础 ,因此 后面 的批判 ,就令读者始终存 疑,不能百分百信 服。 在 第 一 章 , 该 书 旗 帜 鲜 明地 批 判 了解 释 中 国落 后 的 三 种主流 说法 ,并提 出落后 的根 本性原 因在 于中 国的传统思 维模式—— 模糊 、僵 化 、守 旧,从而导致 了中 国人 不善于 思考和 学习 ,缺乏创 新能力 。作者 同时以 日本为镜 ,阐述 了 日本 学 到 了西 方 思 考 问题 的 方 式 、方 法 ,故 而 发 展 成 世
旦 在 人 群 中 形 成 定 的 、主 流 的 维 爿 , 忱 能
为人们 的主 体思维 结构 ” 。但 是埘 r 种 1休心绯 ,— 这 J 是 如 何 形 成 并 固化 为 中 国传 统 的 、 一 贯 的 、 迎 的 心 绯
式 ,作 者 却 没 有 作 阐 释 和 解 析 , 故 而 在 立 论 他 仃 偏 岘 之 处 。 读 者 可 能禁 不 住 想 问 :作 者 如 何 确 定 j 所 批 削 的 c 维 模式 即 是 真 正 代 表 中 闺 的 思维 模 式 ?如 果 代 , 义 彩
开启理性化思维科学--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思维科学

开启理性化思维科学--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思维科学
——楚渔先生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后感
罗同兵(贵州大学哲学系主任哲学博士)
楚渔先生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很刺激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更启发中国人的民族智慧。
在《写在前面的话》中,楚渔先生就打碎我们的“历史悠久的天朝上国”幻觉。
中国近百多年来一直是被宰杀的羔羊,如此大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人口,被周边小国肆意虐杀。
很多人费解,我却觉得很正常。
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中国人确实该杀,侵略者肆无忌惮的杀戮和奴役都无法唤醒愚蠢的中国人。
可见我们已是无可救药了。
现在日本人依然管中国人叫猪。
中国人却依然以礼相待。
按人家的逻辑就是,中国人乐意猪这个称呼,那猪之于人就该被屠杀灭种。
劣等生物不配占有广袤土地,丰富资源!大好河山怎么能给一个乐于当猪的民族呢? 你把中国人当人他都不高兴呢!
中华文明史上,多少学人对此咄咄怪事不断追问。
顾炎武痛极无奈地从“亡国”之痛中区分出个“亡天下”来。
天下,据当今学者解释,是个价值共同体。
那么,国呢?如果一种价值,无论哪个族群一旦认同了它,就必将沦为亡国奴,这种价值观能是正常的人类脑子想出来的么?换句话说,这个价值共同体还有点人的理性思维能力么?
思维科学--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发人深省的思考——读《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 ”之所 以成其 为 “ ”,就在于它 不是就事论 事 学 学 地发 只言片语 ,而是要探 本溯 因地 建一套普遍 有效 的言说 体 系 。这 个体 系 就 叫理 论或 思想 。 “ 想 ”不 同于 “ 思 思 考 ”的根本之处在 于 “ 思考 ”可 以是 随意 的、零 散的 、个 别 的,而 “ 思想 ”则是专 门的、系统 的和一般 的 ,所 以, 人人都能 “ 思考 ”,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具有 “ 思想 ”。 正 因为 “ 思想 ”是 体 系 性 的 东西 , 要 想 具 有 ,就 非 常
切 下 降 了 。 明 白 了 这 一 点 , 至 少 有 助 于 我 们 理 解 下 面 这 个 似乎不 可理喻 的事 实:西方 的某些大 学 ,仅一个 学校就 能 出 几 位 乃 至 几 十 位 诺 奖 得 主 , 而 我 们 一 个 人 口数 和 知 识 分 子 量 皆 居 世 界 第 一 的 国 家 , 竟 然 从 没 一 位 公 民 获 此 殊 荣 ( 味 深 长 的 “ 平 奖 ”除 外 ) 。 意 和 闲 扯 了这 么 多 , 就 以 下 面 的 结 论 打 住 :一 个 人 若 想 成 强 者 , 可 以无 思想 ,一 个 民 族 如 欲 为 强 国 ,必 须 有 思 想 , 所 以 , 中 国 的 出路 在 思 想 。
地 略 利 ,I 曲办 义化那种 性 书义地 热爱智慧 。 町非 刈 J作 行 的 述 根 本 观 点 , 我 表 示 原 则 上 赞 同 。 作 为
I 1 ,我 也 柯 类 似 的 感 受 和 看 法 。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 I 作 彳 然 I储 , 似 【 有 “ ” 无 “ ” , 有 “ ” 无 人 】 实 虚 用 “小 ” , 所 以 就 仃 '所 渭 的 “ 史 哲 分 ” , 成 了 有 广 文 “ ” 厄 “ ” 的 谋 略 之 淡 ,有 “ 考 ” 无 “ 想 ” 的 只 术 思 思 我 们 多郜 以 “ lg ”作 为 词 尾 , 而 这 个 “ 1g ”源 出 -oy 一 oy 丁希 腊 人 的 lg s o o ,我 们 音 译 为 “ 各 斯 ” 。 在 希 腊 人 那 逻 里 , l g s 本 义 虽 是 “ 说 ” 或 “ 语 ” , 但 它 不 是 乱 oo 的 言 话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心得体会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心得体会前些天回了趟老家,在北京火车站买了楚渔先生写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仔细看了看,觉得很受启发。
楚渔认为,关于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的根源,主流的解释有三种,而这三种解释都是错误的。
第一种解释,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
楚渔认为,从西方封建专制统治来看,西方封建社会中世纪(从476年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黑暗统治对思想的禁锢,比中国更为严重,并且充满血腥。
而在中国,不管哪个朝代,多数情况下,只要不造反,佛教、道教、基督教,你爱信什么就信什么,你爱拜什么神就可以拜什么神,你说地球围绕月亮转也没人管你。
总体上来看,中国人的思想、信仰和言论还是比较自由的。
所以,中国落后的原因不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
第二种解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楚渔认为,从纵向看,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谈不上多大的阻碍作用。
汉唐两代盛行儒家文化,并未影响其昌盛繁荣。
从横向看,唐代的强盛让儒家文化逐渐传播到东北亚和东南亚各国,其中日本和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但这并影响到日本和韩国的发展。
自1868年“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经过50年的时间日本就成为经济五强;二战后,由于战败等原因日本国民经济又处于瘫痪,但也只经历了二三十年,日本科技和经济照样高速发展。
韩国经济20世纪70年代开始腾飞,2005年就被确认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汉江奇迹”。
所以,将中国的落后归因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是错误的。
第三种解释,社会制度和体制问题。
楚渔认为,苏联以前采取的是社会主义体制和制度,到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经济已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到1960年,苏联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超级强国。
再如德国,一战失败后,德国是一个烂摊子,希特勒1933接手德国总理后,纳粹德国只用了3年时间,把失业率降为零,把这个当时全世界财政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已经破产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经济、科技和军事强国。
继往开来新思维科学--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继往开来新思维科学--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读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给我的感受田杰(教授深圳青年学院副院长)思维科学的兴起在中国有一个过程,文化大革命之后,为了繁荣科技文化事业,全国上下掀起一阵“文化”浪潮,以此带动国人观念的革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维科学的概念首先由钱老提出。
关于这段佳话,世人可能不太知晓的一段插曲是,钱老很看重哲学,为了搞清楚思维科学方面的概念理论,和武汉大学的张守刚老师有多番探讨。
我看了楚渔这本书我不经回想起曾经的故事,感慨万千。
思维科学的研究为何不得深入?在楚渔先生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中国人的惯有思维模式根本不是思维科学开拓发展的沃土。
科学的思维模式是发展思维科学的根基。
中国人的思维僵化混乱,停滞在原始思维层面,如何叫国人从事思维科学的研究呢。
一个概念一个理论,如果从根本上无法理解和探求,何谈深入研究。
如果一个学科没有普遍的认同,何谈建立。
智者的呐喊尽数淹没于愚钝之中。
楚渔先生的这本书,好就好在,他为浑浑噩噩的国人大开方便之门。
以一种最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国人错误是什么,何为正确?通篇没有段阐释何为客观,何为科学,可只要你用心领悟,读完全书,必对此等概念有明晰认识。
很多愚昧学者对作者发难认为他从没有讲清楚全书的基本概念——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区别。
我现在越俎代庖一番,替作者向这些余人解释下。
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只有一点细小的区别。
思维方式可以是自觉的应用,思维模式是下意识、潜意识、心理层面。
我们的某些学者对待新事物,新说法总是过分严谨。
挑刺的眼光看楚渔先生的著作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思维科学--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思维科学。
刚一拿到书,信手翻着看,以为是一本哲学类书籍,对于我来…

《中国人地思维批判》读后感常州市翠竹中学张琴刚一拿到书,随手翻翻,以为是一本哲学类书籍,对于我来讲,哲学类书籍一般很少看,自认为此类书籍不仅枯燥,而且难懂,很少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但手中地这本“中国人地思维批判”我不但完整地读完了,而且还经常反会体制(如前苏联),而是在于思维地落后.“中国人地主流思维仍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地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地,思维是模糊地,对事物地认识也是模糊地.以上几种所谓模糊最突出地是概念地模糊.概念一模糊,就很难清晰地认识未知世界,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地思维弱点.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所以,概念模糊也为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和诡辩术留下了空隙.”“中国人在中华文明未成熟时期所具有地很强地创造力,在现代中国人身上几乎看不到.”“西洋人兼具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地能力,不但使他们地艺术流光溢彩,也能向科学地未知领域不断扩展.”……远.族,中国人是按照戏剧地方式来思考问题地;美国旅行家乔舒亚说中国人旅游是为了照相,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中国人旅游好像是为了去那里做那些事,而不是去欣赏美景等例子,指出了中国人过于注重表面地东西,而忽视本质地东西.正如台湾学者孙隆基在其《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一书中所下地结论:中国人地心远远比大脑发达.美国人理查德在他《思维版图》一书中说:中国哲学地目标是道,而不是发现真理.相反地是,希腊哲学家们最关注地却是物质世界地本质.面对同样一种状况,在传统地中国人地思维里,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地地答案.而最为有趣地是,这两种答案居然都很正确.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大丈夫能屈能伸等诸如此类,你很难说谁对谁错.答案地选择,得根据当事人态地思维模式.其后主要笔墨则用于指出该思维模式地种种弊端危害.而对于这种传统地思维模式是如何在中华民族地历史中形成地,似乎缺乏思考与探讨.二、本书较多采用地是横向比较地思维方法,缺乏纵向比较.一个简单地问题,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曾经在秦汉唐宋直至明清创造了无比辉煌地物质和精神文化,长期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落后地状况出现在近现代,其原因是否可仅仅归咎于传统思维模式?任何思维模式皆利弊并存,非独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不过是在特定历史阶段或特定范畴内(如人文或科技),利地方面多还是弊地方面多地问题.对于我们而言,改造我们地思维模式并非意味着彻底改变我们地传统思维,更多地应该是扬弃吸收,寻找到符合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社会特点地思维模式.而这个改造过。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知行合一的蓝本

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属于会经济、文学艺术无所不谈无所一个陷阱。
人一旦进去,和进了那种逻辑思维不是很强的人,对不精,信息量很大,形成了强有迷宫一样,怎么也绕不出来。
”与思维有关的书籍也不是很感兴力的冲击波。
这导致国人很难形成具有抽象概趣。
不过,也有破例的时候。
记楚渔先生在开篇的第一章括能力的理性思维。
楚渔先生还得很多年前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里,首先提出:“中国的历史,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最大曹文轩的《思维论》,随手翻看从宋代以后就由盛转衰,一直到近弱点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模糊、了几页,竟然被吸引了,于是毫年,千余年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落混乱、僵化。
这导致中国人不善不犹豫地买了,回家后兴致勃勃后局面。
”这里,我们不能不思于思考和学习,创造能力低。
这地咬着牙开始“啃”起来。
《思忖:一个泱泱大国,落后于西方的里,我不妨冒一下断章取义的危维论》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接着,楚渔先险,引用楚渔先生书中的一段原艺术思维,对一系列重要的艺术生从历史的纵横来追根寻源,并且话:“我们还要强调一下:仅在命题进行了哲学上的重新审视,以诸多翔实鲜明的实例,条分缕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并着重阐明了艺术思维多种范式析、抽丝剥茧地逐一否定了“中国就比犹太人总数还要多好几倍。
共存的历史与现状。
这样的一次落后根源”的主流说法——即两千但我们的思想和科技成果比以色阅读对于我本身来说,是一个重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专制统治,列如何?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惭要突破。
其实,因为涉及哲学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社愧。
”如此看来,我们还真是需思维方面的知识点是我的薄弱和会制度和体制问题,最后,顺理成要好好地反省一番了。
欠缺之处,所以我往往有意识地章地引出“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人们确实很容易犯一个连自想弥补一下。
比如萨特的《存在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这一观点。
己都意识不到的错误,那就是缺与虚无》《释梦》、柏拉图的如果我们长时间接受一些习以为常乏对世界、对事物、对自己的正《柏拉图对话集》、尼采的《查的观念,乍听到这样的说法,难免确认识,或流于盲从,或流于习拉斯图拉如是说》、张建永的会有些惊讶,甚至以为作者是不是俗,或流于狭隘。
十八般武艺下金蛋——读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不 得 不 说 , 这 一 直 是 国人 内心 的一 个 巨大 的 遗 憾 和 伤 痛 。 对 于 一 支 总 人 数 居 世 界 第 一 、数 字 达 4 0 万 人 的 庞 大 科 研 20
一
自身的角度上进 行追 问,尖 锐地从人 的思维的层面 凹答 了
方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 中国人之于 结果的关注往 往人 J对过 的追寻 。I 对 于 过 程 的 体 验 则 需 要 倾 注 正确 的 逻 辑 方 法 。 以 清 洁 _作 为 厂 例 , 它 是 一 项 需 要 使 用 工 具 的 体 力 劳 作 。擦 窗 之 抹 布 , 拖 地 之 拖 把 , 扫 地 之 扫 帚 ,吸 尘 之 吸 尘 器 , 收 集 垃 圾 之 垃 圾 箱 。清 洁工具分类 五花八 门,满足 了小 同的清洁需要 。而
从 小 学 开 始 , 学 生 被 教 育 的 是 如 何 接 受 知 识 、 背 诵 已 知 的 结 论 ,而 不 是 去 学 习如 判 断 命 题 的 正 误 以及 论 证 命 题 的 合 理 性 。 学 生 需 要 花 费 大 部 分 的 时 问 去 应 对 各 种 各 样 的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读后感
作者:陈龙
摘要:楚渔先生《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在扉页题有如下文字:如果你把了解的所有知识和周围人的话语都撇在一边,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与你原先认识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也许,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才更加真实。
短短的文字不掩思想的锋芒,透射出作者敏锐、犀利的思想。
这段文字高度涵盖了现象学的主要思想,深刻表达了胡塞尔搁置判断、海德格尔抛弃前见、梅洛?庞蒂回到前意识的世界的思想内涵,颇有佛教量论”现量”之意。
楚渔先生《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在
扉页题有如下文字:如果你把了解的所有知识和周围人的话语都撇在一边,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与你原先认识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也许,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才更加真实。
短短的文字不掩思想的锋芒,透射出作者敏锐、犀利的思想。
这段文字高度涵盖了现象学的主要思想,深刻表达了胡塞尔搁置判断、海德格尔抛弃前见、梅洛?庞蒂回到前意识的世界的思想内涵,颇有佛教量论”现量”之意。
通读完全书,感慨系之,这里谈两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点,我认为楚渔先生《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应该在一个大背景下来看待其价值。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按照梁启超的说法,大致经历了三个层面的学习,曰:器物、制度、文化。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国人以为,西人不过是挟”船坚炮利”之便,若我有
此坚船利炮则一定会国富民强,一雪国耻。
于是,有了洋务运动。
可是,甲午海战,号称东亚第一雄师的北洋水军却败得一塌糊涂,惊醒了国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能解决国家实际问题。
于是,一批一流人才,透过技术层面转而探讨西学的内在价值,看到了西方实用的技艺背后必有非实用的理论为其先导,因此,有的学者大量的翻译引进西方的政治理论、哲学著作,如严复;有的直接从政治制度的层面希望通过制度的变革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如杨度。
这一思潮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国共之争。
然而,制度也并没有完全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依然落后挨打。
二十世纪初,有学者乃从文化层面开始探讨中西差异,探讨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鲁迅等人更是从国民性批判的角度,对国人进行的无情的思想精神鞭挞,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其实仍是此大背景下的继续探讨。
我们知识分子百年间,引进这个学习那个,弄来太多
外国人的洋理论,有什么成效么?我们的国家现状一次比一次糟糕。
可见知识分子之害祸国殃民。
楚渔先生不是知识分子,他的书也不是什么理论专著,可他却提出了治国救民的良方。
楚渔先生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传统的思维模式”,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最大弱点是:模糊、混乱、僵化。
他认为:”思维模式是环境和文化造成的,但是,一旦思维模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习惯,就和原来的文化失去了有机的联系,文化对思维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少,反而是思维模式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思维模式开始主宰文化了”.因此,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实际上,通过楚渔先生的大作,我理解他所指的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是特指宋明以后,中国人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认知心态与认知方法。
这种认知心态和认知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是中国文化优于西方,
因而出现了殷海光先生所说的”价值迷和事实盲”.这也就暴露出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根本缺陷,即容易混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认知的独立性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换言之,就是一般学者较为普遍言及的中国传统中逻辑、知识论的意识不发达,缺乏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
楚渔先生所批判的中国人不求真、不精确的精神就是和这个缺陷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就是胡适之先生早在民国初年就批评的”差不多先生”主义。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十九世纪末,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如俞樾、王闿运等人,面对西学的刺激,其言论中仍无视,乃至漠视西洋文明所取得的成绩,顽固地不加区别地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明。
俞樾反对学习西洋文明,主张以中国”拙”的精神文化来制西洋”巧”的物质文明,他说:”彼挟其心计之巧,技术之工,以炫吾之耳目,而吾不为之动,则彼固索然而返矣。
即或决命
于疆场,彼之利器足以伤我者不过数百人耳,数十人耳。
吾赏罚信必,号令严明,千百为辈,如墙而进,彼奈我何?故曰,惟拙可以制巧”.王闿运反对西洋轮船大炮的理由是:”火轮者,至拙之船也,洋炮者,至蠢之器也。
船以轻捷为能,械以巧便为利,今夷船煤火未发,则莫能使行;炮须人运,而重不可举,若敢决之士,奄忽临之,骤失所恃,束手待死而已”.他们的言论正代表了这种楚渔先生称之为”模糊、混乱、僵化”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危害。
从学理层面来看,从认知心态与认知方法的角度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思想的缺点,梁启超、翁之镛两位先生分别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就已经做了检讨。
然而,时隔这么多年,鲜有人接着前贤的思考继续深入研究,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直到现在,楚渔先生这部大作出来,才接着这些先贤的思考继续展开了对中国人思维模式盲点的批判。
这也正是楚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批判
的。
第二点,我认为楚渔先生的大作提出了很好的探讨中国人思想缺陷的视角,即是从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角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想史研究课题。
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关于中国人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研究,在我有限的阅读来看,是比较缺乏的。
中国人注重意义世界、人文世界的建构,尤其儒家,基本上是一种朝向意义建构的人文活动,基本上全是假大空的废话。
比较缺乏对客观事物深入细致的客观化的、科学化的研究,不像西方文明,重视一种手术室里的解剖行为,故而产生了精确化的科学技术。
概言之,楚渔先生所指的从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人思想的缺陷,可以从两个角度再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一是就作为认知手段的思维方式而言,可以具体去探讨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方式,诸如:”类比思维”、”联系性思维”、”具体性思维”、”演绎思维”
等;二是就作为建构哲学系统的方法之思维方式而言,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甚为多样、多元,不一而足,诸如:”身体思维”、”隐喻思维”等。
如果我们学界能够以对楚渔先生这部作品的研讨为契机,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思维方法,认知态度、认知方法的研究,乃至对于中国人素质、素养的提升,都会取得积极的成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