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中华医学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
001或J44。
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3.抗生素;4.呼吸支持.(四)标准住院日为10—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
101 或ICD10 J44.001);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4)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超声心动图;(2)肺CT;(3)腹部超声;(4)下肢超声。
(七)治疗方案。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
控制性氧疗;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5。
其他治疗措施。
(八)出院标准。
1。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不超过4h一次;2. 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3。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征求意见稿)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者坏疽者)(ICD-10:K43.9)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有明确体征:腹股沟区可复性包(肿)块。
患者通常无特殊不适。
长时站立或者出现包块较久时偶伴局部胀痛与牵涉痛。
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2.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疝块外形呈梨形或者椭圆,经腹股沟管途径突出;3.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疝块外形呈半球形,基地较宽,由直疝三角突出;4.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等其他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一周岁以内婴儿,可暂不手术;2.儿童腹股沟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可选择腹腔镜下修补);3.成人腹股沟疝需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或者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务必符合ICD-10:K43.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 天(指工作日)。
1.所务必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2.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1小时。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尘肺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尘肺病二、诊断依据: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1、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2、以X射线后前位胸片表现作为主要依据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排除其它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5、高仟伏胸部X射线摄片显示小阴影密集度至少达到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评价”的原则,制定本尘肺患者诊疗方案。
1、纤维支气管镜肺段灌洗治疗。
2、无创通气治疗。
3、以中医为主的十种综合治疗措施:①中药、②真气运行、③康复、④针灸、⑤足疗、⑥食疗、⑦中草药熏蒸、⑧理疗、⑨氧疗、⑩心理调整。
4、第一次心、肺功能评估。
5、支持、对症治疗。
6、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治疗反应选用抗菌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4周),系统住院日为84天(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尘肺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六、入院1-2天必须作的检查项目:1、立即送检痰涂片、痰培养和痰找抗酸菌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沉;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指端血氧饱和度、免疫功能检查。
4、高仟伏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6分钟步行距离测评。
6、心、肺功能评估。
7、血气分析、肺通气弥散功能、高分辨肺CT。
七、治疗方案: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情(4-8小时内)给予抗菌素。
2、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选择下列的其中一种方案:(1)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用大环内酯类;(2)喹诺酮类;(3)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4)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3、初始治疗第 2-7天检查及评估:(1)评估患者综合状况后,对适合肺段灌洗的壹期、贰期尘肺病患者和观察对象,进行第1次肺段灌洗治疗。
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Establish noble character.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2, 2022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首选治疗方案为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手术编码ICD-9-CM-3: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2.胎儿巨大;3.羊水过少;4.头盆不称;5.高龄初产;6.胎儿窘迫;7. 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手术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血生化5.输血前九项6.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为青霉素类或第一、二代头孢类;若过敏选用克林霉素或阿奇霉素2.术后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全麻;2.手术使用防粘连药;3.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2.术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2.切口无红肿;3.阴道流血少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患者原因入院3天后手术;2.因化验检查异常需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3.因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4.因新生儿转科,母亲提前出院;5.因皮内缝合不拆线提前出院;因竖切口、疤痕切口延迟拆线导致住院时间延长;6.术后出现发热及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1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控制体温。
3.营养脑细胞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大生化、凝血系列、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
(3)头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病脑出血者)(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___房间膈缺损___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_房间膈缺损_______________ (ICD10: _Q21.102__):诊断依据:根据__ ____________1.症状2.体征:心脏杂音性质3.心脏彩超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_______________1.缺损大小2.经济状况3.患者及家属意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_10-12____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___ Q21.102______________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4.术前准备__3__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三大常规2. 肝肾功、电解质3. 输血四项4. 胸片5.心脏彩超6.心电图选择用药:抗生素_第二代头孢_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_1-2_天手术日为入院第_3-4___天麻醉方式:_气管插管复合静脉_手术材料:_体外循环、补片__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_8-10___天必须复检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电解质3. 心脏彩超4. EKG5.胸片术后用药:抗生素___头孢二代_ 类,用药时间_5-7___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正常,胸片正常2.无明显胸闷、心悸、气喘3.伤口愈合Ⅰ/甲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__ __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ASD(VSD)___(ICD10:____ )拟行_ASD(VSD)修补_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__ __临床路径__ __临床路径3 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4 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ICD-10:K74.608+/K70.3+/K71.7+,K92.204)(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1.有呕血和/或黑便,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晕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2.内镜检查确诊为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
3.明确肝硬化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
1.一般治疗:纠正低血容量休克、防止胃肠道出血相关并发症、恢复血容量。
2.药物治疗: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及抗生素。
3.内镜治疗:控制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尽可能使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以防止其再出血。
4.三腔二囊压迫止血:药物控制出血无效及无急诊内镜或无TIPS治疗条件下使用。
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6.外科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疾病编码ICD-10:K74.608+/K70.3+/ K71.7+和K92.204)。
2.有呕血和/或黑便,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晕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住院流程是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该医院服务质量的窗口。
一般来说,住院流程是指每个患者从诊断及入院检查开始,到住院诊断治疗、结算出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总称。
只有每一个流程都顺利,住院才会顺利进行。
住院病人标准流程:
1、患者入院
患者应遵循医院住院相关规定,应准备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向入院科室报到,做好入院登记、住院登记。
2、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要登记入住,进行入住检查,提供及注册资料,与护士商议病情及治疗内容,并签署病情诊断及治疗协议。
3、治疗过程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安排的诊治,应配合诊治。
4、出院
在经过病情合理控制后,如患者情况好转,可当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根据规定填写通知出院表格,并交予护士站,实行出院手续。
5、结算
完成出院手续后,费用科应与患者沟通,了解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确定费用明细后,结算费用,完成结算程序,出院病人应领取结算单据并离开。
综上所述,住院标准流程包括入院、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治疗过程、出院、结算等内容,是一整套相互衔接、一定程序一定步骤的工作程序,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和管理,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安全,以便确保病人在正常住院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坏疽者)(ICD-10: K43.9)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
补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有明确体征:腹股沟区可复性包(肿)块。
患者一般无特殊不适。
长时站立或出现包块较久时偶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分为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2.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疝块外形呈梨形或椭
圆,经腹股沟管途径突出;
3.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疝块外形呈半球形,基地较宽,
由直疝三角突出;
4.排除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等其他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一周岁以内婴儿,可暂不手术;
2•儿童腹股沟疝仅做疝囊高位结扎(可选择腹腔镜下修补);
3.成人腹股沟疝需使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或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56_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43.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_2_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毒、艾滋病);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必要时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二代头抱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1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神经安定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3_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一般不用抗生素,除非患者属高危感染人群,如糖尿病、肥胖、高龄、化疗或放疗等可致人体免疫力低下的病情等。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无感染;
2•阴囊无水肿或血肿,无尿潴留等;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术后尽早下地,如腹壁缺损巨大或内科疾病不稳定者应推迟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不伴有梗阻或坏疽)(ICD-10: K43.9)
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 年龄:____ 门诊号:________ 住院号: 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曰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