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讲义一轮复习
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提高讲义: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梳理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1)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²+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²+bx+c=0时,应满足a≠0.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²+bx+c=0(a≠0).其中ax²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5.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Δ=b²−4ac.典型例题例 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²+5x+m²−3m+2=0的常数项为0,则 m 的值等于( ).A. 1B. 2C.1或2D.0分析首先为保证( (m−1)x²+5x+m²−3m+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1≠0;;其次,根据题意,常数项为0,则m²−3m+2=0.解 B例2已知方程x²+bx+a=0有一个根是-a(a≠0),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恒为常数的是( ).A. abB. a/bC. a+bD. a-b分析将根代入方程,得a²−ab+a=0,提取公因式得到a(a-b+1)=0.解将-a代入原方程,得a(a-b+1)=0因为a≠0所以a-b=-1选 D.例3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9(x−1)²=(2x+1)²(用因式分解法)②x²−5x+2=0(用公式法)③y²−10y−10=0(用配方法)④(x+2)²−25=0(直接开平方法)解①9(x−1)²=(2x+1)²9(x−1)²−(2x+1)²=0[3(x-1)+(2x+1)][3(x-1)-(2x+1)]=0(5x-2)(x-4)=0x1=25,x2=4②x²−5x+2=0△=25-8=17x1=5+√172,x2=5−√172③y²−10y−10=0(y−5)²=35y1=√35+5,y2=−√35+5④(x+2)²−25=0(x+2)=±5x₁=3,x₂=−7例 4已知x²−x−1=0,求−x³+2x²+2014的值.分析 方法一,将 −x³+2x²+2014变形为含有 (x²−x )的形式;方法二,将 x²=x +1代入 −x³+2x²+2014逐次降幂.解 方法一 因为 −x³+2x²+2014=−x³+x²+x²+2014=x (−x 2+x )+x 2+2014⋯;又因为 x²−x −1=0,所以 −x 2+x =−1,将②代入①得原式= x ×(−1)+x 2+2014=−x +x 2+2007=−(−x 2+x )+2014⋯③;将②代入③得原式=-(-1)+2014=2015.方法二 −x 3+2x 2+2014=−x ⋅x 2+2x 2+2014又因为 x²−x −1=0,所以 x 2=x +1将②代入①得原式= −x (x +1)+2(x +1)+2014=−x²+x +2+2014=−1+2+2014=2015双基训练1. 方程 2x 2−1=√3x 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2.把一元二次方程(x+1)(1-x)=2x 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一般式是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3.关于x 的方程( (m −1)x²+(m +1)x +3m +2=0,当 m 时为一元一次方程,当m 时为一元二次方程.4.请写出一个根为x=-1,另一根满足-1<x<1的一元二次方程 .5.在方程 (x−1x+3)2−4(x−1x+3)+1=0中,如果设 y =x−1x+3,那么原方程可以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6.已知 6x²+xy −2y²=0,则Ixy 的值为 .7.关于x 的方程(1)ax²+bx +c =0;(2)x²−4x =8+x²;(3)1+(x-1)(x+1)=0;(4)(k²+1)x²+kx +1=0)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为( ).A. 1B. 2C. 3D.48.如果 (m +3)x²−m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A. m≠-3B. m≠3C. m≠0D. m≠-3且m≠09.已知方程 x²−2(m²−1)x +3m =0的两个根是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是 ( ).A. m=±1B. m=-1C. m=1D. m=01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 −1)x²+x +a²−1=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 ).A. 1B. -1C.1或-1D. 1211. 方程( (x −1)²−3(x −1)−4=0的较适当的解法是( ).A.开平方B.因式分解C.配方法D.公式法1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配方有错误的是( ).A.x²−2x −99=0化为 (x −1)²=100B.x²+8x +9=0化为 (x +4)²=25C.2t²−7t −4=0化为 (t −74)2=8116D.3y²−4y −2=0化为 (y −23)2=109 13.下面是李刚同学在一次测验中解答的填空题,其中答对的是( ).A.若 x²=4,则x=2B. 方程x(2x-1)=2x-1的解为x=1C.若 x²+2x +k =0的一个根为1,则k=-3;D.若分式 x 2−3x+2x−1的值为零,则x=1,214.若(x+y)(x+y+2)-8=0,则x+y 的值是( ). A. -4 或2 B. -2或 4 C.−32或3 D.3或-215.关于x 的方程 2²x²+(2k −1)x +1=( 有实数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当 k =12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B.当k=0时方程的根是x=--1C.当k=±1时方程的两根互为倒数D. 当 k ≤14时方程有实数根1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是方程 x²−20x +91=0的两个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27B.33C.27 和33D.以上都不对17.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25x²−36=0 ②2(x −1)²=x²−1③2x²−7x +3=0 circle4x 2+2(√2−1)x +3−2√2=018.关于x 的方程 (m −√3)x m 2−1−x +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19.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²+px +q =0的两根分别为 x₁=3,x₂=1,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²+3x +4=0 B.x²−4x +3=0C.x²+4x −3=0D.x²+3x −4=0 20.已知 x²+3xy −4y²=0(y ≠0),求 x−y x+y 的值.能力提升21.方程( (x−2)²=9的解是( ).A.x₁=5,x₂=−1B.x₁=−5,x₂=1C.x₁=11,x₂=−7D.x₁=−11,x₂=722.如果关于 x 的方程mx²−2(m+2)x+m+5=0没有实根,那么关于x 的方程(m−5)x²−2(m+2)x+ m=0的实根个数为( ).A.2个B.1个C.0个D.不确定23. 关于x的方程( (m−2)x m2−2−x+4=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24.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x²−2x−2=0.的值为零,求 x 的值.25.若分式x2−3x−4|x−3|−126. 若3x²−x−1=0,求6x³+7x²−5x+2014的值.27.试证明:不论m 为何值,方程2x²−(4m−1)x−m²−m=0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它的另一个根和 m 的值.28.已知方程2x²−3x−m=0的一个根是1229.已知关于x的方程kx²-2(k+1)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 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0?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0.当 k 取何值时,一元二次方程x²−(2k−3)x+2k−4=0(1)有两个正根.(2)有两个异号根,且正根的绝对值较大.拓展资源31.简单高次方程的解法(换元法、因式分解法).(1)x¹−x²−20=0(2)(x²−x)²−7x²+7x+10=0(3)(x-1)(x-2)(x-3)(x-4)=24(4)x³−x²−x+1=0(5)5(x2+1)x+1+6(1+x)x2+1=1732.用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1)2x²+40x−88(2)12(t+10)(30−t)33.已知关于x 的方程(m−2)x²−2(m−1)x+m+1=0有实数根,求m 的非负整数值.34.若关于x的方程ax²−2ax−3=0有实数根,求a 的取值范围.35.已知关于x的方程x²−2mx−3m²+8m−4=0.(1)求证:当m>2时,原方程总有两实数根.(2)若原方程的两根一个小于5,另一个大于2,求m 的取值范围.1.2,- √3,--12. x²+2x-1=0,1,2,-13.=1,≠14.x²+x =05.y²−4y +1=06. 12或 −237. B8. A9. B 10. B11. B 12. B 13. C 14. A 15. D 16. C 17.①x=± 65;②x ₁=1,x ₂=3; ③.x ₁= 12,x ₂=3;④x=1- √218.−√3 19. B 20. 53或0. 21. A 22. A 23. -224.x 1=√3+1,x 2=−√3+1 25. x=-1 26.201727. 因为 Δ=(4m −1)²+8(m²+m )=24m²+1>0 28.1,m=-1 29.(1) △=12k+4>0,则 k >−13且 k≠0.(2)不存在.理由如下:因为 1x 1+1x 2=0x 1+x 2x 1x 2=0 k=-1与 k >−13矛盾.所以不存在.30.(1) k>2且≠ 52;(2)32<k <2 31.(1)x =±√5;(2)x 1=2,x 2=−1,x 3=1+√212,x 4=1−√212;(3)x₁=0,x₂=5;(4)x=±1;(5)x =3±√172. 32.(1) 当x=-10时,有最小值-288;(2)当t=10时,有最大值200.33. m≤3,m=0,1,2,334.a≤-3或a>0.35.(1) 提示: Δ=16m²−32m +16=16(m −1)²;(2)m<0或 m >43.。
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8讲 二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意林数学思维方法讲义之八 年级: 九年级§第8讲 二次函数图象的应用(一)【今日目标】1、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中a,b,c 的作用):⑴a 决定__________。
①当__ 时,图象开口向上,当x=_________时,函数有最___值________;当x ﹥-a b 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当x ﹤-ab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
②当_________时,图象开口向下,当x=_________时,函数有最___值________;x ﹥-ab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当x ﹤-ab2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
③当|a |越大,图象开口越_____。
(2)a 和b 共同决定________。
①b=0时,对称轴为______;②a 和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___侧;③a 和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___侧。
简记为 。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_____的交点的位置。
当___ 时,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当___ 时,图象与y 轴负半轴相交;当___ 时,图象过原点。
(4)当__ _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_ 时,图象与x 轴仅有一个交点;当__ _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2、以二次函数图象为载体,通过对四大要素的理解,结合动点、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相似,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为框架、以方程为工具解决存在型问题、最值问题、图形形状问题等。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整体思想、构造思想等。
【精彩知识】题型一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例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①abc >0;②2a +b <0;③a +b <m (am +b )(m ≠1的实数);④(a+c )2<b 2;⑤a >1.其中正确的项是 (填番号)●变式练习: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y 轴正半轴相交,其顶点坐标为1,12⎛⎫⎪⎝⎭,下列结论:①ac <0;②a +b =0;③4ac -b 2=4a ;④a +b +c <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题型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本应用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 1=-x 2+2x +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2)求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 (3)x 取什么值时,抛物线在x 轴上方? (4)x 取什么值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5)若直线y 2=ax +b (a ≠0)的图象与该二次图象交于A (12-,m ),B (2,n )两点,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x 取何值时y 1>y 2?●变式练习:对于二次函数322--=mx x y ,有下列说法:①它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公共点; ②如果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1=m ; ③如果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过原点,则1-=m ;④如果当4=x 时的函数值与2008=x 时的函数值相等,则当2012=x 时的函数值为3-.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 【例3】 二次函数2y ax bx =+的图象如图,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m ++=有实数根,则m 的最大值为( )A .-3B .3C .-5D .9●变式练习:如图,已知抛物线y 1=﹣2x 2+2,直线y 2=2x +2,当x 任取一值时,;若y 1=y 2,记M =y 1=y 2.例如:当=0.下列判断:①当大于2的=1的x 值是或.其中正确的是 (填番号)题型三 二次函数图象为载体解决存在型问题、最值问题、图形形状问题等A D C B O x yA OB y x 【例4】如图,若抛物线y =-<n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1)中的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根据图像回答,当x 取何值时,抛物线的图像在直线BC 的上方?(3)点P 在线段OC 上,作PE ⊥x 轴与抛物线交与点E ,若直线BC 将△CPE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点P 的坐标.●变式练习:如图,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的图象经过A (2-,1-),B (0,7)两点. ⑴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对称轴; ⑵当x 为何值时,0>y ?⑶在x 轴上方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C ,D 两点(点C 在对称轴的左侧),过点C ,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E .当矩形CDEF 为正方形时,求C 点的坐标.【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把抛物线2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ax 2+bx +c (a ≠0).所得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AOM △∽ABC △?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4),OB =2,抛物线y =ax 2+b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求AM +OM 的最小值; (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与点O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 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 ⊥x 轴于点B ,AB =3,tan ∠AOB =34。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1.已知点C 是∠MAN 平分线上一点,∠BCD 的两边CB 、CD 分别与射线AM 、AN 相交于B ,D 两点,且∠ABC +∠ADC =180°.过点C 作CE ⊥AB ,垂足为E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AB 上时,求证:BC =DC ;(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AB 、AD 与BE 之间的等量关系;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MAN =60°,连接BD ,作∠ABD 的平分线BF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连接DO 并延长交AB 于点G .若BG =1,DF =2,求线段DB 的长.2.在ABC 中,60A ∠=︒,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 ,CE 交于点F .(1)如图1,用等式表示BE ,BC ,CD 这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东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BE CD BC +=.他发现先在BC 上截取BM ,使BM BE =,连接FM ,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证明CM CD =即可. ①下面是小东证明该猜想的部分思路,请补充完整:ⅰ)在BC 上截取BM ,使BM BE =,连接FM ,则可以证明BEF 与 全等,判定它们全等的依据是 ;ⅱ)由60A ∠=︒,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可以得出EFB ∠= °; ②请直接利用ⅰ),ⅱ)已得到的结论,完成证明猜想BE CD BC +=的过程. (2)如图2,若40ABC ∠=︒ ,求证:BF CA =.3.阅读资料,解决问题.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30页有这样一个思考问题:问题:如图,在ABC △中,DE BC ∥交AB ,AC 于点D ,E ,如果通过“相似的定义”证明ADE ABC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容易得出三对对应角分别相等,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容易得出AD AE AB AC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时如何证明“DE AE BC AC =”. 证明思路:过点E 作EF AB ∥交BC 于点F ,构造平行四边形BDEF ,得到DE BF =,从而将比例式中的DE ,BC 转化为共线的两条线段BF ,BC ,同时也构造了基本图形“”,得到BF AE BC AC=,从而得证.解决问题:(1)①类比资料中的证明思路,请你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已知:如图1,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 BD AC DC=.②运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填空:已知:如图2,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7AB =,4AC =,6BC =,则BD =__________.(2)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有相同的高或者相等的高,那么它们面积的比就等于底的比.请你通过研究ABD △和ACD 面积的比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已知:如图3,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 求证:AB BD AC DC=.4.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点O ,点A 在直线PQ 上运动,点B 在直线MN 上运动.(1)如图1,已知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 ∠的大小.(2)如图2,已知AB 不平行CD A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又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CED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CED ∠的度数. (3)如图3,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反向延长线相交于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则ABO ∠的度数为____(直接写答案)5.如图,已知 B (-1, 0) , C (1, 0) , A 为 y 轴正半轴上一点, AB = AC ,点 D 为第二象限一动点,E 在 BD 的延长线上, CD 交 AB 于 F ,且∠BDC = ∠BAC .(1)求证: ∠ABD = ∠ACD ;(2)求证: AD 平分∠CDE ;(3)若在 D 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 DC = DA + DB ,在此过程中,∠BAC 的度数是否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BAC 的度数?6.如图,已知BC 是⊙O 的弦,A 是⊙O 外一点,△ABC 为正三角形,D 为BC 的中点,M 为⊙O 上一点.(1)若AB 是⊙O 的切线,求∠BMC ;(2)在(1)的条件下,若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个动点,且∠EDF =120︒,⊙O 的半径为2,试问BE +CF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7.如图所示,在ABC ∆中,=60ACB ∠,,AE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交于点G ,求证:GD GE =.8.如图,在Rt △ABC 中,∠BAC=90°,AB=3,M 为边BC 上的点,连结AM.如果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AC 的中点处,求点M 到AC 的距离.9.如图,在ABC ∆中,60B ∠=︒,AD 、CE 分别是BAC ∠、ACB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试判断FE 和FD 之间的数量关系.10.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AD ,C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E.求证:AB+AC=2AE.【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1.(1)见解析;(2)AD ﹣AB =2BE ,理由见解析;(3)3.【分析】(1)过点C 作CF ⊥A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E =CF ,证明△BCE ≌△DC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2)过点C 作CF ⊥A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E =CF ,AE =AF ,证明△BCE ≌△DCF ,得到DF =B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3)在BD 上截取BH =BG ,连接OH ,证明△OBH ≌△OB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HB =∠OGB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到∠ODH =∠ODF ,证明△ODH ≌△ODF ,得到DH =DF ,计算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过点C 作CF ⊥AD ,垂足为F ,∵AC 平分∠MAN ,CE ⊥AB ,CF ⊥AD ,∴CE =CF ,∵∠CBE +∠ADC =180°,∠CDF +∠ADC =180°,∴∠CBE =∠CDF ,在△BCE 和△DCF 中,90CBE CDF CEB CFD CE CF ︒∠=∠⎧⎪∠=∠=⎨⎪=⎩,∴△BCE ≌△DCF (AAS )∴BC =DC ;(2)解:AD ﹣AB =2BE ,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C 作CF ⊥AD ,垂足为F ,∵AC 平分∠MAN ,CE ⊥AB ,CF ⊥AD ,∴CE =CF ,AE =AF ,∵∠ABC +∠ADC =180°,∠ABC +∠CBE =180°,∴∠CDF =∠CBE ,在△BCE 和△DCF 中,90CBE CDF CEB CFD CE CF ︒∠=∠⎧⎪∠=∠=⎨⎪=⎩,∴△BCE ≌△DCF (AAS ),∴DF =BE ,∴AD =AF +DF =AE +DF =AB +BE +DF =AB +2BE ,∴AD ﹣AB =2BE ;(3)解:如图3,在BD 上截取BH =BG ,连接OH ,∵BH =BG ,∠OBH =∠OBG ,OB =OB在△OBH 和△OBG 中,BH BG OBH OBG OB OB =⎧⎪∠=∠⎨⎪=⎩,∴△OBH ≌△OBG (SAS )∴∠OHB =∠OGB ,∵AO 是∠MAN 的平分线,BO 是∠ABD 的平分线,∴点O 到AD ,AB ,BD 的距离相等,∴∠ODH =∠ODF ,∵∠OHB =∠ODH +∠DOH ,∠OGB =∠ODF +∠DAB ,∴∠DOH =∠DAB =60°,∴∠GOH =120°,∴∠BOG =∠BOH =60°,∴∠DOF =∠BOG =60°,∴∠DOH =∠DOF ,在△ODH 和△ODF 中,DOH DOF OD OD ODH ODF ∠=∠⎧⎪=⎨⎪∠=∠⎩, ∴△ODH ≌△ODF (ASA ),∴DH =DF ,∴DB =DH +BH =DF +BG =2+1=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依照基础示例引出正确辅助线.2.(1)①ⅰ)△BMF ,边角边;ⅱ)60;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分析】(1)先得出结论;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ACB=120°,进而得出∠FBC+∠FCB=60°,得出∠BFC=120°,即可得出结论;②利用角平分线得出∠EBF=∠MBF ,进而得出△BEF ≌△BMF ,求出∠BFM ,即可判断出∠CFM=∠CFD ,即可判断出△FCM ≌△FCD ,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相关角的度数,进而判断出BG=CE ,进而判断出△BGF ≌△CEA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BC CD BE =+①如图1,在BC 上取一点M ,使BM BE =,ⅰ)BD 是ABC ∠的平分线,EBF MBF ∴∠=∠, 在BEF ∆和BMF ∆中,BE BM EBF MBF BF BF =⎧⎪∠=∠⎨⎪=⎩,()BEF BMF SAS ∴∆≅∆;ⅱ)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12FBC ABC ∴∠=∠,12BCF ACB ∠=∠, 在ABC ∆中,180A ABC ACB ∠+∠+∠=︒,60A ∠=︒,180120ABC ACB A ∴∠+∠=︒-∠=︒,1180()180()1202BFC CBF BCF ABC ACB ∴∠=︒-∠+∠=︒-∠+∠=︒, 18012060EFB ∴∠=︒-︒=︒;故答案为:ⅰ)ΔBMF ,SAS ;ⅱ)60;②由①知,60BFE ∠=︒,BEF BMF ∆≅∆,60CFD BFE ∴∠=∠=︒,∵BEF BMF ∆≅∆,60BFE BFM ∴∠=∠=︒,60CFM BFC BFM ∴∠=∠-∠=︒,60CFM CFD ∴∠=∠=︒,CE 是ACB ∠的平分线,FCM FCD ∴∠=∠,在FCM ∆和FCD ∆中,CFM CFD CF CF FCM FCD ∠=∠⎧⎪=⎨⎪∠=∠⎩()FCM FCD ASA ∴∆≅∆, CM CD ∴=,BC CM BM CD BE ∴=+=+;(2)如图2,在ABC ∆中,60A ∠=︒,40ABC ∠=︒,80ACB ∴∠=︒,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1202ABD CBD ABC ∴∠=∠=∠=︒,1402BCE ACE ACB ∠=∠=∠=︒, 80AEC ABC BCE ∴∠=∠+∠=︒,ABC BCE ∠=∠,BE CE ∴=,在ABC ∆的边AB 左侧作20ABG ∠=︒,交CE 的延长线于G ,40FBG ABD ABG ACE ∴∠=∠+∠=︒=∠.80AEC ∠=︒,80BEG ∴∠=︒,18080G ABG BEG BEG AEC ∴∠=︒-∠-∠=︒=∠=∠,BG BE ∴=,BG CE ∴=,在BGF ∆和CEA ∆中,4080FBG ACE BG CE BGF AEC ∠=∠=︒⎧⎪=⎨⎪∠=∠=︒⎩,BGF CEA ∴∆≅∆,BF AC ∴=.【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1)判断出CFM CFD ∠=∠,(2)作出辅助线,判断出BG CE =.3.(1)①证明见解析②4211(2)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如图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然后说明ADB EDC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完成证明;②设BD x =,然后利用(1)的结论和已知条件即可完成解答; (2)过点D 作AB ,AC 的垂线,垂足为M 、N ,过点A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H ;先利用角平分线定理说明DM DN =,然后再利用等面积法得到11:::22ABD ADC S S AB MD AC DN AB AC =⋅⨯=△△和11:::22ABD ADC S S BD AH OC AH BD DC =⋅⋅=△△,从而得到::AB AC BD DC =,即AB BD AC DC=. 【详解】(1)①证明: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1E ∠=∠,又∵AD 平分BAC ∠,∵12∠=∠,∴2E ∠=∠,∴AC CE =,又∵34∠=∠,∴ADB EDC △∽△, ∴AB BD CE DC =, ∴AB BD AC DC=. ②设BD x =,∴6DC x =-,又∵AB BD AC DC =, ∴746x x=-, ∴4427x x =-,∴1142x =,42x 11=.(2)过点D 作AB ,AC 的垂线,垂足为M 、N ,过点A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H ,∵AD 为BAC ∠的角分线,∴DM DN =,11:::22ABD ADC S S AB MD AC DN AB AC =⋅⨯=△△, 又∵11:::22ABD ADC S S BD AH OC AH BD DC =⋅⋅=△△, ∴::AB AC BD DC =, ∴AB BD AC D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其中运用等面积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做辅助线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1)不发生变化,∠AEB =135°;(2)不发生变化,∠CED =67.5°;(3)60°或45°【分析】(1)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知∠AOB =90°,再由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得出∠BAE =12∠OAB ,∠ABE =12∠ABO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A D 、BC 交于点F ,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得出∠AOB =90°,进而得出∠OAB +∠OBA =90°,故∠PAB +∠MBA =270°,再由A D 、BC 分别是∠BAP 和∠ABM 的角平分线,可知∠BAD =12∠BAP ,∠ABC =12∠ABM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F =45°,再根据DE 、CE 分别是∠ADC 和∠BCD 的角平分线可知∠CDE +∠DCE =112.5°,进而得出结论;(3)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EAO =12∠BAO ,∠EOQ =12∠BOQ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 =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详解】解:(1)∠AEB 的大小不变,∵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AOB =90°,∴∠OAB +∠OBA =90°,∵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BAE =12∠OAB ,∠ABE =12∠ABO , ∴∠BAE +∠ABE =12(∠OAB +∠ABO )=45°, ∴∠AEB =135°;(2)∠CED 的大小不变.延长A D 、BC 交于点F .∵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O,∴∠AOB=90°,∴∠OAB+∠OBA=90°,∴∠PAB+∠MBA=270°,∵A 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BAD=12∠BAP,∠ABC=12∠ABM,∴∠BAD+∠ABC=12(∠PAB+∠ABM)=135°,∴∠F=45°,∴∠FDC+∠FCD=135°,∴∠CDA+∠DCB=225°,∵DE、CE分别是∠ADC和∠BCD的角平分线,∴∠CDE+∠DCE=112.5°,∴∠CED =67.5°;(3)∵∠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EAO=12∠BAO,∠EOQ=12∠BOQ,∴∠E=∠EOQ-∠EAO=12(∠BOQ-∠BAO)=12∠ABO,∵AE、AF分别是∠BAO和∠OAG的角平分线,∴∠EAF=90°.在△AEF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故有:①∠EAF=3∠E,∠E=30°,∠ABO=60°;②∠EAF=3∠F,∠E=60°,∠ABO=120°(舍弃);③∠F=3∠E,∠E=22.5°,∠ABO=45°;④∠E=3∠F,∠E=67.5°,∠ABO=135°(舍弃).∴∠ABO为60°或45°.故答案为:60°或4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1)见解析;(2)见解析;(3)∠BAC的度数不变化.∠BAC=60°.【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量代换可得结论;(2)作AM⊥CD于点M,作AN⊥BE于点N,证明△ACM≌△ABN即可;(3)用截长补短法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证明△ABD≌△ACP,由全等性质可知△ADP是等边三角形,易知 BAC 的度数.【详解】(1)∵∠BDC=∠BAC,∠DFB=∠AFC,又∵∠ABD+∠BDC+∠DFB=∠BAC+∠ACD+∠AFC=180°,∴∠ABD=∠ACD;(2)过点A作AM⊥CD于点M,作AN⊥BE于点N.则∠AMC=∠ANB=90°.∵OB=OC,OA⊥BC,∴AB=AC,∵∠ABD=∠ACD,∴△ACM≌△ABN (AAS)∴AM=AN.∴AD平分∠CDE.(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BAC的度数不变化.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CD=AD+BD,AD=PD.∵AB=AC,∠ABD=∠ACD,BD=CP,∴△ABD≌△ACP.∴AD=AP;∠BAD=∠CAP.∴AD=AP=PD,即△ADP是等边三角形,∴∠DAP=60°.∴∠BAC=∠BAP+∠CAP=∠BAP+∠BAD=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采用合适的方法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6.(1)60°;(2)BE+CF的值是定值,BE+CF=3.【分析】(1)连接BO,由AB是切线可以得到∠ABO的度数,由△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OBC 的度数,然后得到∠BOC,根据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得到∠BMC的度数.(2)作DH⊥AB于H,DN⊥AC于N,连结AD ,OD,如图2,根据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得AD平分∠BAC,∠BAC=60°,则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H=DN,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得∠HDN=120°,由于∠EDF=120°,所以∠HDE=∠NDF,接着证明△DHE≌△DNF得到HE=NF,于是BE+CF=BH+CN,再计算出BH=12BD,CN=12DC,则BE+CF=12BC,于是可判断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ABC边长的一半,再计算BC的长即可.【详解】(1)解:如图,连接BO,∵AB是圆的切线,∴∠ABO=90°,∵△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CBO=90°-60°=30°,∵BO=CO,∴∠BCO=∠CBO=30°,∴∠BOC=120°,∴∠BMC=1BOC602∠=︒(2)解:BE+CF的值是为定值.理由:作DH⊥AB于H,DN⊥AC于N,连结AD,OD,如图2,∵△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BAC=60°,∴DH=DN,∠HDN=120°,∵∠EDF=120°,∴∠HDE=∠NDF,在△DHE和△DNF中,∴DHE DNFDH DNHDE NDF ∠=∠⎧⎪=⎨⎪∠=∠⎩,∴△DHE≌△DNF,∴HE=NF,∴BE+CF=BH-EH+CN+NF=BH+CN,在Rt△DHB中,∵∠DBH=60°,∴BH=12BD,同理可得CN=12 OC,∴BE+CF=12DB+12DC=12BC,∵3∴BC=23∴3∴BE+CF3【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7.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在AB 上截AF AD =,连接FG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GD=120AGB ∠︒∠=︒60,,证明ADG AFG ∆∆≌,得GD=GF ,AGD AGF ∠=∠=60°,可证得BGF BGE ∆∆≌,即可得GF=GE=GD.【详解】证明:在AB 上截AF AD =,连接FG ,∵AE 平分∠BAC ,∴∠EAC=∠EAB ,又∵AG=AG ,∴ADG AFG ∆∆≌,GD GF ∴=,AGD AGF ∠=∠ ,∵60ACB ∠=︒,AE,B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111802211802120AGB CAB CBA CAB CBA ∠=︒-∠-∠=︒-∠+∠=︒, ∴60AGD AGF BGF BGE ∠=∠=∠=∠=︒,∵BGF BGE BG BG GBF GBE ∠=∠⎧⎪=⎨⎪∠=∠⎩()BGF BGE ASA ∴∆∆≌,∴GF GE = ,∴GD=GE.【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8.点M 到AC 的距离为2【解析】【分析】利用图形翻折前后图形不发生变化,从而得出AB=AB′=3,DM=MN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分割前后不发生变化,求出点M 到AC 的距离即可.【详解】∵△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AC 的中点处,假设这个点是B′,作MN ⊥AC ,MD ⊥AB ,垂足分别为N ,D ,又∵Rt △ABC 中,∠BAC=90°,AB=3,∴AB=AB′=3,DM=MN ,AB′=B′C=3,S △BAC =S △BAM +S △MAC , 即12×3×6=12×MD×3+12×6×MN , ∴MD=2,所以点M 到AC 的距离是2.【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发现DM=MN ,以及AB=AB′=B′C=3,结合面积不变得出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过点F 作FH BC ⊥,FG AB ⊥,垂足分别为H 、G ,根据角平分线,可得点F 是ABC ∆的内心,则有FG FH =,继而根据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可得FDH FEG ∠=∠,从而可得FDH FEG ∆∆≌,继而可得FE=FD.【详解】FE=FD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F 作FH BC ⊥,FG AB ⊥,垂足分别为H 、G.F 是BAC ∠,ACB ∠的平分线AD 、CE 的交点,F ∴为ABC ∆的内心,FG FH ∴=.60B ∠=︒,()1602FAC FCA BAC BCA ∴∠+∠=∠+∠=︒, 又60FDH B BAD BAD ∠=∠+∠=︒+∠;60FEG BAD FAC FCA BAD ∠=∠+∠+∠=︒+∠,FDH FEG ∴∠=∠,又GH FH =,FDH FEG ∴∆∆≌,FD F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10.详见解析【分析】延长AE到M,使ME=AE,连接CM,求出AC=CM,求出DM=M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延长AE到M,使ME=AE,连接CM,则AM=2AE,∵CE⊥AE,∴AC=CM,∴∠M=∠CAD=∠DAB,∴AB∥MC,∴∠B=∠MCD,∵AB=AD,∴∠B=∠ADB,∵∠ADB=∠MDC,∴∠MCD=∠MDC,∴MC=MD,∴AM=2AE=AD+MD=AB+AC,即AB+AC=2AE.【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DE=EC,有一定的难度.。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2__整式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2 代数式代数式的定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公解幂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法则:(a m)n=a mn(m,n是正整数)积的乘方法则:(ab)n=a n b n(n是正整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 m÷a n=a 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零指数幂的意义:a0=1(a≠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整式的除法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题型一整式的加减运算例1 已知与是同类项,则a b 的值为. 例2 计算:(7x 2+5x -3)-(5x 2-3x +2). 题型二整式的求值例3 已知(a +2)2+|b +5|=0,求3a 2b 一[2a 2b -(2ab -a 2b )-4a 2]-ab 的值.例例5例例7例8例9A.解析:第二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第三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题型四:幂的运算法则及其逆运用 例1 计算2x 3·(-3x )2= .例2 计算[a 4(a 4-4a )-(-3a 5)2÷(a 2)3]÷(-2a 2)2.3313a x y --533b y x -85a +题型五: 整式的混合运算与因式分解例3 计算[(a -2b )(2a -b )-(2a +b )2+(a +b )(a -b )-(3a )2]÷(-2a ).例4 分解因式. (1)m 3-m ; (2)(x +2)(x +3)+x 2-4.例5 分解因式a 2-2ab +b 2-c 2.例6 (1)已知x +y =7,xy =12,求(x -y )2; (2)已知a +b =8,a -b =2,求ab 的值.15.(2011•临沂,2,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ab )2=2a 2b 2B 、(a+b )2=a 2+1C 、a 6÷a 2=a 3D 、2a 3+a 3=3a 316.(2011泰安,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a 2+4a 2=7a 4B .3a 2-4a 2=-a 2C .3a ×4a 2=12a 2D .2222434)3(a a a -=÷17.(2011四川眉山,2,3分)下列运箅正确的是( ) A .2a 2﹣a=aB .(a+2)2=a 2+4C .(a 2)3=a 6D .3)3(2-=-19.(2011•南充,11,3分)计算(π﹣3)0=.20.(2011四川攀枝花,3,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2+3=5 B 、a 2•a=a 3C 、(a 3)3=a 6D 、327=-3中考真题精选21.(2011泰安,5,3分)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m 2-16=(m -4)(m +4)B .m 2+4m =m (m +4)C .m 2-8m +16=(m -4)2D .m 2+3m +9=(m +3)22.(2011•丹东,4,3分)将多项式x 3﹣xy 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x (x 2﹣y 2)B 、x (x ﹣y )2C 、x (x+y )2D 、x (x+y )(x ﹣y )4.(2011天水,4,4)多项式2a 2﹣4ab +2b 2分解因式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2(a 2﹣2ab +b 2)B 、2a (a ﹣2b )+2b 2C 、2(a ﹣b )2D 、(2a ﹣2b )25.(2011江苏无锡,3,3分)分解因式2x 2﹣4x+2的最终结果是( ) A .2x (x ﹣2)B .2(x 2﹣2x+1) C .2(x ﹣1)2D .(2x ﹣2)26.(2011•台湾5,4分)下列四个多项式,哪一个是2x 2+5x ﹣3的因式( ) A 、2x ﹣1B 、2x ﹣3C 、x ﹣1D 、x ﹣37.(2011台湾,24,4分)下列四个多项式,哪一个是33x +7的倍式( ) A .33x 2-49B .332x 2+49C .33x 2+7xD .33x 2+14x10.(2011梧州,6,3分)因式分解x 2y ﹣4y 的正确结果是( ) A 、y (x+2)(x ﹣2)B 、y (x+4)(x ﹣4)C 、y (x 2﹣4)D 、y (x ﹣2)211.(2011河北,3,2分)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a +a 3=-a (1+a 2) B .2a -4b +2=2(a -2b )C .a 2-4=(a -2)2D .a 2-2a +1=(a -1)213.(2011,台湾省,25,5分)若多项式33x 2﹣17x ﹣26可因式分解成(ax+b )(cx+d ),其中a 、b 、c 、d 均为整数,则|a+b+c+d|之值为何?( ) A 、3B 、10C 、25D 、2914.(2011浙江金华,3,3分)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是() A .x 2 +1 B.x 2+2x -1 C.x 2+x +1 D.x 2+4x +415.(2011浙江丽水,3,3分)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的是( ) A 、x 2+1 B 、x 2+2x ﹣1 C 、x 2+x +1D 、x 2+4x +4综合验收评估测试题1一、选择题l. 在代数式-2x 2,3xy ,,,0,mx -ny 中,整式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2. 二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 .x 的次数是0B .x 的系数是0 C. -1是一次单项式 D .-1是单项式 3.4.5. 6. 7. 8. C .m ≠-1,n 为大于3的整数 D .m ≠-1,n =5二、填空题9. -mx n y 是关于x ,y 的一个单项式,且系数是3,次数是4,则m =,n =. 10. 多项式ab 3-3a 2b 2-a 3b -3按字母a 的降幂排列是.按字母b 的升幂排列是. 11. 当b =时,式子2a +ab -5的值与a 无关. 12. 若-7xy n +1 3x m y 4是同类项,则m +n .13.多项式2ab -5a 2+7b 2加上等于a 2-5ab .b a 3xy -三、解答题1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m =-l ,n =.综合验收评估测试题2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a 3)2的结果是 ( ) A .a 5 B .a 6 C .a 8 D .a 9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2·a 3=a 4B .(-a )4=a 4C .a 2+a 3=a 5D .(a 2)3=a 5 3.已知x -3y =-3,则5-x +3y 的值是 ( ) A .0 B .2 C .5 D .8 4.若m +n =3,则2m 2+4mn +2n 2-6的值为 ( ) A .12 B .6 C .3 D .05.如图15-4所示,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 )A .(a +b )2=a 2+2ab +b 2B .(a -b )2=a 2-2ab +b 2C .a 2-b 2=(a +b )(a -b )D .(a +2b )(a -b )=a 2+ab -2b 2 6.下列各式中,与(a -b )2一定相等的是 ( )A .a 2+2ab +b 2B .a 2-b 2C .a 2+b 2D .a 2-2ab +b 0 7.已知x +y =-5,xy =6,则x 2+y 2的值为 ( ) A .1 B .13 C .17 D .25 8.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ma +mb -c =m (a +b )-cB .(a -b )(a 2+ab +b 2)=a 3-b 3C .a 2-4ab +4b 2-1=a (a -4b )+(2b +1)(2b -1)D .4x 2-25y 2=(2x +5y )(2x -5y ) 9.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 A .-a 2+b 2 B .-a 2-b 2 C .a 2+b 2 D .a 3-b 3 10.如果(x -2)(x -3)=x 2+px +q ,那么p ,q 的值是 ( )A .p =-5,q =6B .p =1,q =-6C .p =1,q =6D .p =5,q =-622222212(52)3(2)2m n mn m n mn mn m n ⎛⎫+---- ⎪⎝⎭1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10m =2,10n =3,则103m+2n=.12.当x =3,y =1时,代数式(x +y )(x -y )+y 2的值是 . 13.若a -b =1,ab =-2,则(a +1)(b -1)= . 14.分解因式:2m 3-8m = . 15.已知y =31x -1,那么31x 2-2xy +3y 2-2的值为. 16.计算:5752×12-4252×12= .17 18192021 22(1)m 2n (m23.已知a ,b 是有理数,试说明a 2+b 2-2a -4b +8的值是正数.24.先化简,再求值:(a +b )(a -b )+(4ab 3-8a 2b 2)÷4ab ,其中a =2,b =1.25.(1)计算.①(a -1)(a +1);②(a -1)(a 2+a +1);③(a -1)(a 3+a 2+a +1);④(a -1)(a 4+a 3+a 2+a +1). (2)根据(1)中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3)根据(2)中的结论,直接写出下题的结果. ①(a -1)(a 9+a 8+a 7+a 6+a 5+a 4+a 3+a 2+a +1)=; ②若(a -1)·M =a 15-1,则M =; ③(a -b④(226(1) (2) (3) (4)(5)答案:1.D 解析:不是整式,故选D . 2.D 解析:x 的次数是1,系数是1;-1是单项式.故选D .3.C 解析: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故选C :4.D 解析: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故选D .5.6.B . 7.2n +38.910 1112137b 2. 142×=1.15 50πa 2+100ab .答:美化这块空地共需资金(50πa 2+100ab )元.点拨:根据题意,可以先求出建造花台及种花所需费用,再求出种草的费用,两者相加即为美化这块空地共需的资金.ba1314π4a ⨯参考答案1.B2.B[提示:选项A :a 2·a 3=a 5;选项C :a 2和a 3不能合并;选项D :(a 2)3=a 6.] 3.D[提示:5-x +3y =5-(x -3y )=5-(-3)=8.]4.A [提示:2m 2+4mn +2n 2-6=2(m +n )2-6=2×32-6=12.]5.6.7.8.9.10111213141531(x -3y )2-216] 17181920] 21+1)(2x -1)-=20002-(200022(x +y -8)2.232)2≥0,∴(a -1)=a 2-b 2+b 2-25n -2+…+a 3+a 2+a +1)=a n +1-1. (3)①a 10-1 ②a 14+a 13+a 12+a 11+…+a 3+a 2+a +1 ③a 6-b 6④32x 5-126.解:(1)各层对应的点数依次为:4,8.12,16,20,24;所有层的总点数依次为:4,12,24,40,60.84. (2)4n . (3)2n (n +1). (4)第24层. (5)有,第25层.。
中考数学一轮综合复习同步讲义(第8课三角形认识)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08课 三角形认识知识点:⎪⎪⎪⎪⎩⎪⎪⎪⎪⎨⎧⎪⎪⎪⎪⎪⎪⎩⎪⎪⎪⎪⎪⎪⎨⎧⎪⎪⎩⎪⎪⎨⎧镶嵌问题:边形每个内角公式:正边形每个外角公式:正边形对角线条数:;外角和:边形内角和公式:多边形外角性质:;内角和:外角和:三边关系定理:,性质:角平分线:,性质:中线:,性质:高线: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定义:三角形n n n n在三角形中,两内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公式:在三角形中,两外角平分线形成的夹角公式:在三角形中,一内角一外角形成的夹角公式:三角形沿某条直线折叠,顶点落在形内公式: (∠BDA 、∠AEC 与∠A 的数量关系) 三角形沿某条直线折叠,顶点落在形外公式: (∠BDA 、∠AEC 与∠A 的数量关系)课堂同步:1.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c b a c b a c b a c b a -+-+-----++,结果是( )A.0B.2a+2b+2cC.4aD.2b-2c2.已知ΔABC 中,周长为12,)(21c a b +=,则b 为( ) A.3 B.4 C.5 D.6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和8,且第三边长是奇数,那么第三边的长度为( )A.7 或5B.7C.9D.7 或94.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20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 )A.30°B.60°C.90°D.120°5.若一个多边形共有十四条对角线,则它是( )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6.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E,F 分别为边BC,AD,CE 的中点, 且S △ABC =4cm 2,则S 阴影等于( )A.2cm 2B.1cm 2C.12cm 2D.14cm 2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如图,在钝角△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C 、BC 的中点,且DA=DE,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1=∠2B.∠1=∠3C.∠B=∠CD.∠B=∠18.如图,∠1、∠2、∠3、∠4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A.∠1+∠2=∠3+∠4B.∠1+∠2=∠4-∠3C.∠1+∠4=∠2+∠3D.∠1+∠4=∠2-∠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一种三角形都能铺满地面;(2)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3)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的组合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之间组合;(4)一个正五边形和两个正十边形的组合能够铺满地面.A.0B.1C.2D.310.等腰三角形中,若底边长为6,则它的腰长x 的取值范围是 ;若等腰三角的周长为18,则它的腰长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2、3 和x ,且此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则x 的值是__________13.三角形中,若最大内角等于最小内角的2倍,最大内角又比另一个内角大20°,则此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14.在四边形ABCD中,∠A=900,∠B:∠C:∠D=1:2:3,则∠B=______,∠C=______,∠D=_____15.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0,则边数为______,它的外角等于______1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图示的方法叠在一起,则图中∠α等于______度.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ABC中,∠A=360,∠B=720,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度。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

2023年中考复习讲义几何初步与尺规作图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性质:若C是线段AB中点,则AC=BC=12AB;AB=2AC=2BC.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5.垂线的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二、角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角平分线(1)定义: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2)性质: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AOC=∠BOC =12∠AOB,∠AOB=2∠AOC =2∠BOC.3.度、分、秒的运算方法:1°=60′,1′=60″,1°=360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4.余角和补角1)余角:∠1+∠2=90°⇔∠1与∠2互为余角;2)补角:∠1+∠2=180°⇔∠1与∠2互为补角.3)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方向角和方位角:在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应先说北或南,再说偏西或偏东多少度,而不说成东偏北(南)多少度或西偏北(南)多少度.当方向角在45°方向上时,又常常说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三、相交线1.三线八角1)直线a,b被直线l所截,构成八个角(如图).∠1和∠5,∠4和∠8,∠2和∠6,∠3和∠7是同位角;∠2和∠8,∠3和∠5是内错角;∠5和∠2,∠3和∠8是同旁内角.2)除了基本模型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稍难一些的平行线加折线模型,主要是下面两类:做这类题型时,一般在折点处作平行线,进而把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如上图:2.垂直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4.邻补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邻补角既包含位置关系,又包含数量关系,数量上两角的和是180°,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的一个角不能称为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对邻补角.5.对顶角1)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四、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间的距离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性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五、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第06讲分式方程(讲义)(原卷版)-2024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06讲 分式方程目 录一、考情分析 二、知识建构考点一 解分式方程题型01 判断分式方程 题型02 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题型03 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类型一 分组通分法 类型二 分离分式法 类型三 列项相消法 类型四 消元法题型04 错看或错解分式方程问题 题型05 解分式方程的运用(新定义运算)题型06 根据分式方程解的情况求值题型07 根据分式方程有解或无解求参数题型08 已知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参数 题型09 已知分式方程有整数解求参数考点二 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型01 列分式方程题型02 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类型一 行程问题 类型二 工程问题 类型三 和差倍分问题 类型四 销售利润问题考点一解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增根的概念: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方程的增根.1.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根本区别: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也是判断分式方程的依据.2. 去分母时要把方程两边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记得不要漏乘整式项.3. 分式方程的结果还要代回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中,只有最简公分母不是零的解才是原方程的解.4. 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也是使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的根,它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5. 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使分式方程无意义的根,检验是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6. 分式方程有增根与无解并非是同一个概念.分式方程无解,需分类讨论:可能是解为增根,也可能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无解.题型01 判断分式方程题型02 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解分式方程方法:先通过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最后需要检验整式方程的解是不是分式方程的解.题型03 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类型一分组通分法方法简介:如果整个方程一起通分,计算量大又易出错,观察方程中分母的特点可联想分组通分求解.类型二分离分式法方法简介:每个分式的分母与分子相差1,利用这个特点可采用分类分式法求解类型三列项相消法方法简介:根据分式方程的结果特点,依据公式“1n(n+1)=1n−1n+1”化积为差,裂项相消,简化难度.类型四消元法方法简介:当方程中的分式互为倒数,或不同分式中的分母互为相反式,或方程中分子、分母的二次项与一次项分别相同时,可考虑用换元法.题型04 错看或错解分式方程问题+1,其中x=先化简,再求值:3−xx−4⋅(x−4)+(x−4)解:原式=3−xx−4=3−x+x−4=−1题型05 解分式方程的运用(新定义运算)题型06 根据分式方程解的情况求值由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解法是:①根据未知数的范围求出字母的范围;②把使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到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中,求出对应的字母系数的值;③综合①②,求出字母系数的范围.题型07 根据分式方程有解或无解求参数已知分式方程的解确定字母参数,首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用含字母参数的代数式表x,再根据解的情况确定字母参数的取值. 同时要注意原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不能为零.题型08 已知分式方程有增根求参数依据分式方程的增根确定字母参数的值的一般步骤:1)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由题意求出增根;3)将增根代入所化得的整式方程,解之就可得到字母参数的值.题型09 已知分式方程有整数解求参数考点二分式方程的应用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审:理解并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基础数据;列:找到所列代数式中的等量关系,以此为依据列出方程;解:求解方程;验:考虑求出的解是否具有实际意义;+1)检验所求的解是否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2)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答:实际问题的答案.与分式方程有关应用题的常见类型:题型01 列分式方程【例1】(2022·云南·中考真题)某地开展建设绿色家园活动,活动期间,计划每天种植相同数量的树木,该A.1.4−x=8 1.4+x=8 1.4−2x=8 1.4+2x=8题型02 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一行程问题【例2】(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师生去距学校45千米的吴玉章故居开展研学活动,骑行爱好者张老师骑自行车先行2小时后,其余师生乘汽车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张老师骑车的速度.【变式2-1】(2023青岛市一模)小李从A地出发去相距4.5千米的B地上班,他每天出发的时间都相同.第一天步行去上班结果迟到了5分钟.第二天骑自行车去上班结果早到10分钟.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1.5倍:(1)求小李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有一天小李骑自行车出发,出发1.5千米后自行车发生故障.小李立即跑步去上班(耽误时间忽略不计)为了至少提前5分钟到达.则跑步的速度至少为多少千米每小时?类型二工程问题【例3】(2023重庆市模拟预测)为方便群众出行,甲、乙两个工程队负责修建某段通往高铁站的快线,已知甲队每天修路的长度是乙队的1.5倍,如果两队各自修建快线600m,甲队比乙队少用4天.(1)求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各修路多少米?(2)现计划再修建长度为3000m的快线,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来完成.若甲队每天所需费用为1万元,乙队每天所需费用为0.6万元,求在总费用不超过38万元的情况下,至少安排乙工程队施工多少天?【变式3-1】(2023·重庆渝中·重庆巴蜀中学校考一模)重庆市潼南区是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为全市人民提供了新鲜多样的蔬菜.今年,区政府着力打造一个新的蔬菜基地,计划修建灌溉水渠1920米,由甲、乙两,而乙施工队单独修建这个施工队合作完成.已知乙施工队每天修建的长度是甲施工队每天修建的长度的43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比甲施工队单独修建这项工程需要的天数少4天.(1)求甲、乙两施工队每天各修建多少米?(2)若甲施工队每天的修建费用为13万元,乙施工队每天的修建费用为15万元,实际修建时先由甲施工队单独修建若干天,再由甲、乙两个施工队合作修建,恰好12天完成修建任务,求共需修建费用多少万元?类型三和差倍分问题【例4】(2022·广东深圳·深圳中学校考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的喜欢.某商家两次购进冰墩墩进行销售,第一次用22000元,很快销售一空,第二次又用48000元购进同款冰墩墩,所购进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1)求该商家第一次购进冰墩墩多少个?(2)若所有冰墩墩都按相同的标价销售,要求全部销售完后的利润率不低于20%(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每个冰墩墩的标价至少为多少元?【变式4-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某中学为了让学生体验农耕劳动,开辟了一处耕种园,需倍,用300元在市场上要采购一批菜苗开展种植活动.据了解,市场上每捆A种菜苗的价格是菜苗基地的54购买的A种菜苗比在菜苗基地购买的少3捆.(1)求菜苗基地每捆A种菜苗的价格.(2)菜苗基地每捆B种菜苗的价格是30元.学校决定在菜苗基地购买A,B两种菜苗共100捆,且A种菜苗的捆数不超过B种菜苗的捆数.菜苗基地为支持该校活动,对A,B两种菜苗均提供九折优惠.求本次购买最少花费多少钱.【变式4-2】(2021·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某超市节前购进了甲、乙两种畅销口味的粽子.已知购进甲种粽子的金额是1200元,购进乙种粽子的金额是800元,购进甲种粽子的数量比乙种粽子的数量少50个,甲种粽子的单价是乙种粽子单价的2倍.(1)求甲、乙两种粽子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该超市准备再次购进甲、乙两种粽子共200个,若总金额不超过1150元,问最多购进多少个甲种粽子?【变式4-3】(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扫地机器人具备敏捷的转弯、制动能力和强大的自主感知、规划能力,深受人们喜爱.某商场根据市场需求,采购了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已知B型每个进价比A型的2倍少400元.采购相同数量的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分别用了96000元和168000元.请问A,B两种型号扫地机器人每个进价分别为多少元?类型四销售利润问题【例5】(2023梁山县三模)某商场计划销售A,B两种型号的商品,经调查,用1500元采购A型商品的件数是用600元采购B型商品的件数的2倍,一件A型商品的进价比一件B型商品的进价多30元.(1)求一件A,B型商品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该商场购进A,B型商品共100件进行试销,其中A型商品的件数不大于B型的件数,已知A型商品的售价为200元/件,B型商品的售价为180元/件,且全部能售出,求该商品能获得的利润最小是多少?【变式5-1】(2023银川市二模)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商品,甲种商品共用了2000元,乙种商品共用了2400元.已知乙种商品每件进价比甲种商品每件进价多8元,且购进的甲、乙两种商品件数相同.(1)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每件进价;(2)该商场将购进的甲、乙两种商品进行销售,甲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60元,乙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88元,销售过程中发现甲种商品销量不好,商场决定:甲种商品销售一定数量后,将剩余的甲种商品按原销售单价的七折销售;乙种商品销售单价保持不变.要使两种商品全部售完后共获利不少于2460元,问甲种商品按原销售单价至少销售多少件?。
2023年中考苏科版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与练习-轴对称图形

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与练习轴对称图形【课标要求】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了解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3.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4.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5.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要点梳理】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_____;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那么称这个图形是______,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线段是_____图形,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性质:_______________;判定:_______________4.角是_____图形,对称轴是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判定:______________5.等腰三角形是_____图形,对称轴是____________;性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7.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规律总结】1.图形的轴对称与图形的平移.旋转是近两年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在试题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考查的形式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与其他知识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综合的解答题也时有出现,分值在5~12分左右;2.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有时需要结合题目条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解决问题;3.轴对称知识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是折叠问题,此类问题常常需要联系全等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并结合方程思想来解题,故解题时一定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4.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要运用其轴对称的本质特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3.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D.圆4.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0,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点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A.20 B.25 C.30 D.355.如图,△ABC中,∠A=36°,AB=AC,BD平分∠A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2∠A B.BD=BCC.△ABD是等腰三角形D.点D为线段AC的中点第4题第5题第6题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Q=PQ,PR⊥AB于点R,PS⊥AC于点S,PR=PS,则下列结论:①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②AS=AR;③QP∥AR;④△BRP≌△QSP.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在矩形ABCD中,连接BD,将△BCD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BDE,BE交AD于点O,BE恰好平分∠ABD,若AB=2,则点O到BD的距离为()A .B.2 C .D.3第7题第8题第9题8.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A落在CD边上的点A'处,点B落在点B'处,若∠2=40°, 则图中∠1的度数为()A B C D E F A .115° B .120° C .130° D .140°9.图1为某四边形ABCD 纸片,其中∠B=70°, ∠C=80°. 若将CD 叠合在AB 上,出现折线MN, 再将纸片展开后,M.N 两点分别在AD.BC 上,如图2所示,则∠MNB 的度数为( )A .90°B .95°C .100°D .105°二、填空题10.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80°,则它的顶角是______.1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和面积分别是5cm.20cm 2,则它斜边上的高是___cm12.如图,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F 点处,已知CE=3cm ,AB=8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cm 2.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13.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12,点F 是AD 上一点,将△CDF 沿CF 折叠,点D 落在点G 处,连接DG 并延长交AB 于点E .若AE =5,则GE 的长 . 14.如图,过边长为4的等边△ABC 的边AB 上一点P ,作PE ⊥AC 于E ,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 时,连PQ 交AC 边于D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5.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BC 和△DEF (顶点为网格线的交点),以及过格点的直线l .(1)将△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两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2)画出△DEF 关于直线l 对称的三角形.(3)填空:∠C+∠E=________________.16.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60°,∠C=45°.(1)求证:AB=BD;(2)若AE=3,求△ABC的面积.17.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1)求证:AD=BE;(2)求∠DOE的度数;(3)求证:△MNC是等边三角形.18.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8cm,AB=6cm,先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1)求证:AG=C’G.(2)如图(2),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EN交AD于点M,求EM的长.19.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点E.F分别在矩形的边AB.AD上,将矩形纸片沿CE.CF折叠,点B落在H处,点D落在G处,点C.H.G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若AB=6,AD=4,BE =2,求DF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