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几何变换(旋转)
初三专题复习几何变换之旋转辅导讲义

几何变换之旋转【中考剖析:】内容要求考点旋转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图形旋转后求角度、线段关系、长度、周长、面积【专题结构:】一、旋转有关概念1、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的对应点.(如图)2、旋转问题应把握三元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3、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的,对应的旋转角度相等.二、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中心对称点,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如图)三、共顶点旋转模型(证明基本思想SAS)P'Q'QPODCBAO共顶点等边三角形共顶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等腰三角形四、旋转前后具有以下性质1、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对应点位置的排列次序相同3、任意两条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夹角都等于旋转角【例题精讲:】 一、对旋转的初步认识【例1】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11AB C ∆.⑴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11AB C ∆;(不要求写作法)⑵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用阴影表示出旋转过程中线段BC 所扫过的图形,然后求出它的面积.(结果保留)【巩固】在下图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出图象,并回答问题.π⑴先画出ABC ∆向下平移5格后的111A B C ∆,再画出ABC ∆以O 点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222A B C ∆;⑵在与同学交流时,你打算如何描述⑴中所画的222A B C ∆的位置?【例2】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 如果2AP =,那么'PP =______.【巩固】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矩形'''AB C D ,如果22CD DA ==,那么 'CC =_________.【例3】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45DAE ∠=︒,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连接EF ,下列结论:①AED AEF ∆∆≌; ②ABE ACD ∆∆∽; ③BE DC DE +=; ④222BE DC DE +=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③.D'C'B'D CB A二、大角夹半角模型在大角夹半角模型中比较常见的是90和 45, 120和 60.【例4】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CD 上,点F 在BC 上,15=∠EAD , 30=∠FAB ,=AD 3,求AEF ∆的面积.【巩固】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DC 延长线上,点F 在CB 延长线上, 45=∠EAF , 请问现在EF 、DE 、BF 又有什么数量关系?【例5】四边形ABCD 是由等边ABC ∆和顶角为120的等腰ABD ∆拼成,将一个角顶点放在D 处,将 60角绕D 点旋转,该60角两边分别交直线BC 、AC 于M 、N .交直线AB 于E 、F 两点,FEDCBA(1)当E 、F 分别在边AB 上时(如图1),求证:MN AN BM =+;【巩固】条件如例5,当E 、F 分别在边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求线段BM 、AN 、MN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6】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三、等边三角形的“Y ”字型模型【例7】如图,是等边内一点,若,,,求的度数.【巩固】如图,P 是等边ABC ∆中的一个点,2,23,4PA PB PC ===,则ABC ∆的边长是 .【例8】如图ABC ∆三边长分别是17BC =,18CA =,19AB =,过ABC ∆内的点P 向ABC ∆三边分别作垂线PD PE PF ,,,且=27BD CE AE ++,求BD BF +的长度.【例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30,60ABC ADC ∠=∠=,,AD DC =证明:222BD AB BC =+.P ABC ∆3AP =4PB =5PC =APB ∠PCBADCBA【课后作业:】1、如图,将边长为2的两个互相重合的正方形纸片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另一个绕点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若使重叠部分面积为433,则这个旋转的角度为多少?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F 是BA 延长线上的点,ADF ∆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 ∆,如果4AF =,7AB =. ⑴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⑵求DE 的长度.3、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交AD ,BC 于点E ,F ,2AB =,3B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4、正方形ABCD 中的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能与'CBP ∆重合,若4BP =,求点P 所走过的路径长.HA'CAOFEDA5、(2012•珠海)如图,把正方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正方形'''CD B A (此时,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点'A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B A 交AD 于点E ,连接'AA 、CE .求:直线CE 是线段'AA 的垂直平分线.6、如图,四边形ABCD 中, 135ABC ∠=︒,120BCD ∠=︒,AB5BC =6CD =,求AD7、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O ,点E 在BD 上,AE 平分DAC ∠. 求证:EO AD AC-=2.P'DCBA8、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四、等腰直角三角形的“Y ”字型旋转【例1】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 135=∠APB ,2=BP ,1=AP .求PC 的长.【巩固】如图,在正方形ABCD 内有一点P ,且2=BP ,5=AP ,1=PC ,求BPC ∠度数大小和正方形ABCD 的边长.【例2】在ABC ∆中,90,,A AB AC D ∠==为斜边上任一点,求证:2222BD CD AD +=.【巩固】 D ,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满足135=∠DAE ,求证:222DE BE CD =+.【例3】四边形ABCD 被对角线BD 分为等腰直角ABD ∆和直角CBD ∆,其中A ∠和C ∠都是直角,另一条对角线AC 的长度为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巩固】如图,以ABC Rt ∆的斜边BC 为一边,在ABC ∆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 ,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 ,连结AO ,如果4=AB ,7=AO ,求AC 的长.DCBA五、三角形中的费马点【例4】若P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且 120=∠=∠=∠CPA BPC APB ,则点P 叫做ABC ∆的费马点.(1)若点P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费马点,且︒=∠60ABC ,3=PA ,4=PC ,则PB 的值为______,(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CB ,连接'BB ,求证:'BB 过ABC ∆的费马点P ,且'BB PC PB PA ++=.【例5】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AM 、CM . (1)求证:AMB ∆≅ENB∆;(2)①当M 点在何处时,CM AM +的值最小;②当M 点在何处时,CM BM A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3)当CM BM AM ++的最小值为时,求正方形的边长.【课后作业:】1、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a 2=BP ,a AP =,a 3=PC )(0a >.求:(1)APB ∠的度数.(2)正方形的面积.2、已知:2=PA ,4=PB ,以AB 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 ,使P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1)如图,当︒=∠45APB 时,求AB 及PD 的长;(2)当∠APB 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 的最大值,及相应∠APB 的大小.3、已知正方形ABCD 内一点,E 到A 、B 、C 三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62+,则此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几何变换(旋转)

第2讲几何变换——旋转典型例题【例1】C是线段AE上的点,以AC、CE为边在线段AE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CDE,△是等设AD的中点是M,BE的中点是N,连结MN、MC、NC,求证:CMN边三角形.Array【例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AKLM有一个公共点A.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以及线段BM,DK的中点是某正方形的顶点.L【例3】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在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AD DK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ECHDBA【例4】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 边的中点,Q 是AC 边的中点,R 为BC 边的中点,M 为RC 上任意一点,且PMS △是等边三角形,S 与Q 在PM 的同侧,求证:RM QS =.【例5】 ABCD 是正方形,P 是ABCD 内一点,1PA =,3PB =,PD =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Q⋅SMPCBAR D【例6】 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6PA =,8PB =,10PC =.求ABC △的边长.【例7】 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已知115AOB ︒∠=,125BOC ︒∠=,求以线段OA 、OB、OC 为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大小.【例8】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P 是ABC △内一点,3PA =,1PB =,2PC =,求BPC ∠.APC【例9】 如图,已知ABC △中,90A =o ,AB AC =,D 为BC 上一点,求证:2222BD DC AD +=.【例10】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CA CB =,P 、Q 在斜边AB 上,且45PCQ ︒∠=,求证:222PQ AP BQ =+.ADCBAQBCP【例11】 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满足EF BE DF =+,AE 、AF 分别与对角线BD 交于M 、N .求证:(1)45EAF ︒∠=; (2)222MN BM DN =+.【例12】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CD ⊥,2BC CD AD ==,E 是CD 上一点,且45ABE ︒∠=,AD α=.求CE 的长.EDCBADF【例13】 已知:ABC △中,120A ︒∠≥,P 是不与A 重合的定点,求证:PA PB PC AB AC +++>.【例14】 已知:如图,ABD △是等边三角形,ABC △中,BC a =,CA b =.问:当ACB ∠为何值时,C 、D 两点的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P CBA【例15】 已知ABC △,以其各边为底边,向ABC △的外部作等腰三角形ABD 、BCE 、CAF ,使顶角都等于120 ,求证:DEF △是正三角形.EBDAFC【例16】 已知:ABC △是锐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 、b 、c ,O 是ABC △内的一点,120AOB BOC COA ︒∠=∠=∠=,OA u =,OB v =,OC w =,DEF △是等边三角形,P 是DEF △内一点,PD a =,PE b =,PF c =. 求证:DEF △的边长等于u v w ++.【例17】 已知:三条平行直线l 、m 、n ,求证:存在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使顶点A 、B 、C 分别在l 、m 、n 上.作业1. 已知:ABCD 是正方形,O 是其中心,OEFG 也是正方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OG 、OE 分别交CD 、BC 于H 、K .求证:214OKCH S a =.2.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12∠=∠.求证:BE DF AE +=.3.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其内的一点,3PA =,4PB =,5PC =,求ABC △的面积.1FDEAC2B4.P 是等边ABC △内部一点,APB ∠、BPC ∠、CPA ∠的大小之比是5:6:7,求以PA 、PB 、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之比.5. 等边ABC △的边长a =,点P 是ABC △内一点,且222PA PB PC +=,若5PC =,求PA 、PB 的长.6. 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D ︒∠=,12BC CD ==,E 在CD 上,45ABE ︒∠=,若10AE =,求CE 的长.7. 如图,P 、Q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两点,使得45PAQ PCQ ︒∠=∠=.求PAB PCQ QAD S S S ∆∆∆++的值.E DCBA。
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九年级)-第13讲 旋转变换

第13讲 旋转变换知识纵横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变换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旋转角。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转动同样大小的角度,旋转变换前后的图形有下列性质: (1)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3)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都经过旋转中心。
例题求解【例1】如图,在ABC Rt ∆中,已知50,90=∠=∠B C ,点D 在边BC 上,BD=2CD,把ABC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m (0<m<180)度后,如果点B 恰好落在初始ABC Rt ∆的边上,那么m= 。
(2011上海市中考题)思路点拨 因B 点所落得边未确定,故需分类讨论。
【例2】如图,P 是等边ABC ∆内部一点,CPA BPC APB ∠∠∠,,的大小之比是5:6:7,则PB.PA.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从小到大)之比是( ) A 2:3:4 B 3:4:C 4:5:6D 不确定(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思路点拨 由于PA.PB,PC 没有构成三角形,所以需要作辅助线构造以它们为边的三角形,不妨实施旋转变换。
【例3】点B,C,E 在同一直线上,点A,D 在直线CE 的同侧,AB=AC,EC=ED,CED BAC ∠=∠,直线AE,BD 交于点F ,(1)如图①,若=∠=∠AFB BAC 则,60 _____________;如图②,若=∠=∠AFB BAC 则,90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③,若=∠=∠AFB BAC 则,α__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③中的ABC ∆绕点C 旋转(点F 不与点A,B 重合),得图④或⑤,在图④中,α∠∠与AF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在图⑤中,α∠∠与AF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结论证明。
七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第十八讲 平移、对称、旋转(含答案)

第十八讲平移、对称、旋转趣题引路】如图18-1,已知△ABC内有一点M,沿着平行于边BC的直线运动到CA边上时,再沿着平行于AB的直线运动到BC边时,又沿着平行于AC直线运动到AB边时,再重复上述运动,试证:点M最后必能再经过原来的出发点证明设点M运动过程中依次与三角形的边相遇于点A1,B1,B2,C2,C3,A3,A4,B5,….易知△AC2B₂≌△A1CB1≌△A3C3B.按点M平移的路线,△A C2B2可由△A1CB1平移得到;△A3C3B可由△AC2B2平移得到;△A1CB1可由△A3C3B平移得到,此时,A3应平移至A4,所以A4与A1重合.而这时的平移方向恰与点M开始平移时的方向一致,因此从A3平移到A1的过程中必经过点M,这表明在第七步时,点M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图18-1知识拓展】1.平移、对称和旋转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常用的三种图形变换方法,它们零散地分布在初中几何教材之中.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以看成是平行移动而形成,这里的平行移动,就是平移变换.2.一般地,把图形F上的所有点都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形成图形F'.则由F到F'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由此可知,线段平移可以保持长短、方向不变,角、三角形等图形平移保持大小不变.将平面图形F变到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F',这样的几何变换简称为对称,它可使线段、角大小不变.3.将平面图形F绕着平面内的一个定点O旋转一个定角a到图形F',由F到F'的变换简称为旋转.旋转变换下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变,两直线的夹角不变,且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4.运用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能够集中图形中的已知条件,沟通各条件间的联系.例1 已知:如图18-2,△ABC中,AD平分∠CAB,交BC于D,过BC中点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C.求证:2ACAB=CG=BF.图18-2解析直接证三角形全等或者用角平分线定理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注意到要证式的形式,条件中又有角平分线和中点,如果能切分BF、CG,使分出的两部分一部分是AB的一半,余下的是AC的一半,问题就解决了.由中点,我们不难想到中位线,两条有推论效力的辅助线(EH和EI)就产生了,H、I切分了BF、CG,由平行线性质∠1=∠2=∠3=∠4=∠6,再由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切分后的结论不难证明.略证过E作AC、AB的平行线交AB、AC于H、I,由平行线性质及已知条件得,∠1=∠2=∠3=∠4=∠6, ∴EI =GI ,EH =FH .∵E 为BC 中点,EH ∥AC ,EI ∥AB , ∴EI =2AB =BH ,EH =2AC=CI , ∴EI =GI =2AB=BH , FH =EH =2AC=CI . 由于BF =BH +FH , CG =GI +CI , ∴2ACAB =BF =CG .例2 如图18-3,E 是正方形ABCD 的BC 边上的一点,F 是∠DAE 的平分线与CD 的交点,求证:AE =FD +BE .图18-3解析 表面上看所要证等式的各边分布在正方形不同的边上,欲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可能.但我们可以将某一条边作适当的延伸,使等量关系转移(比如证某两个三角形全等,中位线的关系等).此题中可将FD 延长至G ,使得DG =BE ,于是易证△AGD ≌△AEB ,则将AE 与AG ,BE 与GD 联系了起来,转而只需证明AG =GF ,即只要证明△AGF 为等腰三角形即可,由∠1=∠2,∠3=∠4及AB ∥CD 即证得.略证 延长FD 至G 使DG =BE , ∵△ADG ≌△ABE ,∴AG =AE ,GD =BE ,∠1=∠2. 又∵ ∠3=∠4, ∴∠1+∠4=∠2+∠3. 由于DC ∥AB ,∴∠DFA =∠2+∠3, ∴∠1+∠4=∠DFA , ∴GF =AG .即GD +DF =BE +FD =AE .例3 已知∠MON =40°,P 为∠MON 内一点,A 为OM 上一点,B 为ON 上的点,则△PAB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求∠APB 的度数.图18-4解析 如图18-4,若在OM 上A 点固定,不难在ON 上找出点B (B 为P 关于ON 的对称点P ''与A 点的连线与ON 的交点),同样若在ON 上B 点已固定,则点P 关于OM 的对称点P'与B 点的连线与OM 交于A ,因此A 、B 应为P'P ''与0M 、ON 的交点,这时可求得∠A .解 作P'为P 关于OM 的对称点,P ''为P 关于ON 的对称点,连接P'P ''分别交OM 、ON 于A 、B 两点,则△PAB 周长为最小,这时△ABP 的周长等于P'P ''的长(连接两点间距离最短).∵OM P P ⊥',ON P P ⊥''垂足分别为C 、D , ∴∠OCP =∠ODP =90°. ∵∠M O N=40°,∴∠CPD =180°-40°=140°.∴∠PP'P ''=∠P P ''P'=180°-140°=40°.由对称性可知:∠PAB =2∠P',∠PBA =2∠P '', ∴∠APB =180°-(∠PAB -∠PBA )=180°-(2∠P'-2∠P '')=100°.例4 如图18-5,在ABC 中,BC =h ,AB +AC =l ,由B ,C 向∠BAC 外角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D 、E , 求证:BD ·CE =定值.图18-5解析 BC =h 是定值,AB +AC =l 是定值,要证BD ·CE 是定值,设法使BD ·CE 用h ,l 的代数式来表示,充分利用DE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再利用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总复习《几何三大变化—旋转》讲义

求:(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顺时针旋转 ,与直线 交于点N.在直线DN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MON= .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Q分别是抛物线 和直线 上的点,当四边形OBPQ是直角梯形时,求出点Q的坐标.
长方形AEFG的宽长 将长方形AEFG绕点A顺时针旋转15°得到长方形AMNH(如图2),这时BD与MN相交于点O.(1)求 的度数; (2)在图2中,求D、N两点间的距离;
(3)若把长方形AMNH绕点A再顺时针旋转15°得到长方形ARTZ,请问此时点B在矩形ARTZ的内部、外部、还是边上?并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总复习——几何三大变化——旋转
轴对称、平移、旋转是平面几何的三大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含点、线、面)整体绕一固定点旋转一个定角,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决定。经过旋转,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在初中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旋转变换的知识,是中考数学的必考内容。
结合2011和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下面九方面探讨旋转变换:(1)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构造旋转图形;(3)有关点的旋转;(4)有关直线(线段)的旋转;(5)有关等腰(边)三角形的旋转;(6)有关直角三角形的旋转;(7)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旋转;(8)有关正方形的旋转;(9)有关其它图形的旋转。
为4;③ ∠AOB=150°;④ ; ⑤ .其中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旋转类几何变换

旋转类几何变化一、几何变换——旋转旋转中的基本图形利用旋转思想构造辅助线⎧⎨⎩(一)共顶点旋转模型(证明基本思想“SAS”)等边三角形共顶点共顶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等腰三角形共顶点等腰三角形以上给出了各种图形连续变化图形,图中出现的两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此模型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边与角的转化二、利用旋转思想构造辅助线(1)根据相等的边先找出被旋转的三角形(2)根据对应边找出旋转角度(3)根据旋转角度画出对应的旋转的三角形三 、 旋转变换前后具有以下性质:(1)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对应点位置的排列次序相同(3)任意两条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θ.考点一 旋转与最短路程☞考点说明:旋转与最短路程问题主要是利用旋转的性质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同时与旋转有关路程最短的问题,比较重要的就是费马点问题,涉及费马点问题,视学生程度进行选择性讲解。
【例1】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AM 、CM 、EN . ⑴求证:AMB ENB ∆∆≌⑵①当M 点在何处时,AM CM +的值最小;②当M 点在何处时,AM BM C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⑶当AM BM CM ++的最小值为31+时,求正方形的边长.ENMDCB A【例2】 阅读下列材料对于任意的ABC ∆,若三角形内或三角形上有一点P ,若PA PB PC ++有最小值,则取到最小值时,点P 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
①若三角形内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120︒,这个内角的顶点就是费马点②若三角形内角均小于120︒,则满足条件120APB BPC APC ∠=∠=∠=︒时,点P 既为费马点 解决问题:⑴如图,ABC ∆中,三个内角均小于120︒,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ACE ∆,连接CD 、BE 交于点P ,证明:点P 为ABC ∆的费马点。
【精】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29 几何变换

专题29 几何变换阅读与思考几何变换是指把一个几何图形1F 变换成另一个几何图形2F 的方法,若仅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这种变换称为合同变换,平移、对称、旋转是常见的合同变换.l图3图2图1F 1F 2F 1F 2F 2F 1α1.平移变换如图1,如果把图形1F 上的各点都按一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图形2F 后,则由1F 到2F 的变换叫平移变换.平移变换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2.对称变换如图2,将平面图形1F 变换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图形2F ,这样的几何变换就叫做关于直线l (对称轴)的对称变换.对称变换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其对称轴是连结各对应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旋转变换如图3,将平面图形1F 绕这一平面内一定点M 旋转一个定角α,得到图形2F ,这样的变换叫旋转变换,M 叫旋转中心,α叫旋转角.旋转变换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例题与求解【例l 】如图,∠AOB =045,角内有点P ,PO =10,在角的两边上有两点Q ,R (均不同于O ),则△PQR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黄冈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作P 点关于OA ,OB 的对称点,确定Q ,R 的位置,化折线为直线,求△PQR 的最小值.BAOP【例2】如图,P 是等边△ABC 的内部一点,∠APB ,∠BPC ,∠CP A 的大小之比是5:6:7,则以P A ,PB ,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之比(从小到大)是( )A. 2:3:4B. 3:4:5C. 4:5:6D.不能确定(全国通讯赛试题)ABCP解题思路:解本例的关键是如何构造以P A ,PB ,PC 为边的三角形,若把△P AB ,△PBC ,△PCA 中的任一个,绕一个顶点旋转060,就可以把P A ,PB ,PC 有效地集中在一起.【例3】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B =2∠C ,求证:AB+BD=CD.(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证明,实质都利用AD 翻折造全等.ACBD【例4】如图,六边形ABCDEF 中,AB ∥DE ,BC ∥FE ,CD ∥AF ,对边之差BC -FE=ED -AB=AF -CD >0,求证:该六边形的各角都相等.(全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设法能将复杂的条件BC -FE=ED -AB=AF -CD >0,用一个基本图形表示,题设条件有平行条件,考虑实施平移变换.A FEDC B【例5】已知Rt △ABC 中,AC=BC ,∠ACB =090,∠MCN =045(1) 如图1,当M 、N 在AB 上时,求证:222MN AM BN =+(2) 如图2,将∠MCN 绕C 点旋转,当M 在BA 的延长线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天津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图2图1N MA B C C B A MN222MN AM BN =+符合勾股定理的形式,需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可将△ACM 沿直线CM 对折,得△DCM . 连DN ,只需证DN=BN ,∠MDN =090;或将△ACM (或△BCM )旋转.【例6】如图,∠DAC=012,∠DBC=024,∠CAB=036,∠ABD=048,求∠DCA 的度数.(日本算术奥林匹克试题) 解题思路:已知角的度数都是12的倍数,0362460+=,这使我们想到构作正三角形.CD AB能力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将△ABC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A B C ''',则B AA'∠的度数是_______.(泰安市中考试题)ABCAB CPyx BAOC(第1题) (第2题) (第3题)2.如图,P 是等边△ABC 内一点,P A =6,PB =8,PC =10,则∠APB =_________.3.如图,直线143y x =与双曲线2(0)k y k x =>交于点A ,将直线143y x =向右平移92个单位后,与双曲线2k y x =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 若2AOBC=,则k =______________. (武汉市中考试题)4.如图,△ABC 中,∠BAC =045,AD ⊥BC ,DB =3,DC =2,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5.如图,P 为正方形内一点,若::1:2:3PA PB PC =,则∠APB 的度数是( ). A. 0120 B. 0135 C. 0145 D. 0150(第6题)(第5题)(第4题)D'OACB ABDC PABDCD A'6.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把边BA 、CD 分别绕点B 、C 同时逆时针旋转060,得四边形A BCD '',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 BCD ''为菱形;②12ABCD A BCD S S ''=正方形四边形;③线段OD '的长为31-.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7. 如图,A ,B 两个电话机离电话线l 的距离分别是3米,5米,CD =6米,若由L 上一点分别向A ,B 连电话线,最短为( ).A. 11米B. 10米C. 9米D. 8米8. 如图,在△ABC 中,∠BAC =0120,P 是△ABC 内一点,若记x PA PB PC =++,y AB AC =+,则( ).A. x y <B. x y =C. x y >D. x 与y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l第8题图第7题图CBDAC B A P9. 如图,已知D 是△ABC 中BC 边的中点,过D 作DE ⊥DF ,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EF +>.(天津市竞赛试题)FDBCAE10.如图,△ABC ,△A B C '''其各边交成六边形DEFGHK ,且EF ∥KH ,GH ∥DE ,FG ∥KD ,A B C '''0KH EF FG KD DE GH -=-=->. 求证:△ABC ,△均为为正三角形. (“缙云杯”邀请赛试题)GD H K AC'B'11.如图,已知△ABC 中,AB=AC ,P ,Q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AP=PQ=QB=BC ,求∠PCQ .(北京市竞赛试题)PQAB C12.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3)A -,(4,1)B -. (1) 若(,0)P x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 AB 的周长最短时,求x 的值;(2)若(,0),(3,0)C a D a +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当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短时,求a 的值;(3)设M ,N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0)M m 和(0,)N 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试题)yxOAB13.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分别以两腰AB ,CD 为边向两边作正方形ABGE 和正方形DCHF ,设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l 交线段EF 于点M ,EP ⊥l 于P ,FQ ⊥l 于Q ,求证:EP=FQ.(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lM LP Q NC HFEGA DB14.如图所示,已知Rt △ABC 中,AB=BC ,在Rt △ADE 中,AD=DE ,连结EC ,取EC 中点M ,连结DM 和BM .(1)若点D 在边AC 上,点E 在边AB 上且与点B 不重合,如图1,求证:BM=DM ,且BM ⊥DM ; (2)如图2中的△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小于045的角,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不成立,请举出反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广州市中考试题)图2图1MEMACBBCAEDD15.如图,在△ABC 中,∠BAC =045,AD ⊥BC 于D,若BD =3,CD =2,求△ABC 的面积.(山东省竞赛试题)23BCAD。
几何变换

C B AC H B A O C B AD F CNE B A 初一(下)拓展课数学竞赛讲义(六)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是把一个几何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几何图形的方法。
对称、平移、旋转变换是几何变换中的基本变换。
1、对称变换:如果把一个图形变到它关于直线l 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变换叫做关于直线l 的对称变换,又称反射变换,直线l 称为对称轴,我们常选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作为对称轴来解题。
例1、 已知:⊿ABC 中,∠A<60°,试在⊿ABC 的边AB 、AC 上分别找一点P 、Q ,使BQ+QP+PC 最小。
例2、 在⊿ABC 中,AH 是高,已知∠B AC = 45°,BH = 2,CH = 3求⊿ABC 的面积。
2、旋转变换:把图形绕定点O 转动角度α得到图形的变换称为旋转变换,点O 称为旋转中心,α叫做旋转角,若α=180°,这种特殊的旋转变换叫做中心对称变换,这时旋转中心叫做对称中心。
旋转性质有:(1)在旋转变换下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变。
(2)在旋转变换下两直线的夹角不变,且对应直线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例1、 设O 是正三角形ABC 内一点,已知∠AO B = 115°,∠B OC = 125°,求以OA ,OB ,OC 为边构成的三角形的各角。
例2、 设E 、F 各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和DC 上的点,∠EAF = 45°,AN ⊥EF 于N 。
求证:(1)AN=AD ;(2)EF AB S S AEF ABCD :2:=∆正方形O C B A OB C D A F C B E A D M N 3、平移变换:把几何图形沿某一确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的变换。
例:已知:四边形ABCD 中,AD=BC ,E 、F 分别是AB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EF 、B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M ,N 两点求证:∠AME =∠B NE练习:1、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AP B ,∠B PC ,∠CPA 的大小之比是5:6:7,则求以PA ,PB ,PC 的长为边构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从小到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几何变换——旋转
典型例题
【例1】C是线段AE上的点,以AC、CE为边在线段AE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CDE,
△是等设AD的中点是M,BE的中点是N,连结MN、MC、NC,求证:CMN
边三角形.Array【例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AKLM有一个公共点A.求证: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以
及线段BM,DK的中点是某正方形的顶点.
L
【例3】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在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
AD DK =.求证:HBD △也是等边三角形.
【例4】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 边的中点,Q 是AC 边的中点,R 为BC 边的中点,
M 为RC 上任意一点,且PMS △是等边三角形,S 与Q 在PM 的同侧,求证:
RM QS =.
E
C
H
D
B
A
Q
⋅
S M
P
C
B
A
R
【例5】 ABCD 是正方形,P 是ABCD 内一点,1PA =,3PB =
,PD =求正方形ABCD
的面积.
【例6】 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6PA =,8PB =,10PC =.求ABC △的边长.
D
【例7】 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已知115AOB ︒∠=,125BOC ︒∠=,求以线段OA 、OB 、
OC 为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各内角大小.
【例8】 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P 是ABC △内一点,3PA =,1PB =,
2PC =,求BPC ∠.
A
P
C
如图,已知ABC △中,90A =,AB AC =,D 为BC 上一点,求证:2222BD DC AD +=.
【例9】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CA CB =,P 、Q 在斜边AB 上,且
45PCQ ︒∠=,求证:222PQ AP BQ =+.
A
D
C
B
A
Q
B
C
P
【例10】在正方形ABCD中,已知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满足EF BE DF
=+,AE、AF分别与对角线
BD 交于M 、N .求证:
(1)45EAF ︒∠=; (2)222MN BM DN =+.
【例11】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CD ⊥,2BC CD AD ==,E 是CD 上一点,
且45ABE ︒∠=,AD α=.求CE 的长.
E D
C
B
A D
F
【例12】 已知:ABC △中,120A ︒∠≥,P 是不与A 重合的定点,求证:
PA PB PC AB AC +++>.
【例13】 已知:如图,ABD △是等边三角形,ABC △中,BC a =,CA b =.问:当ACB ∠为
何值时,C 、D 两点的距离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P C
B
A
【例14】 已知ABC △,以其各边为底边,向ABC △的外部作等腰三角形ABD 、BCE 、CAF ,
使顶角都等于120︒,求证:DEF △是正三角形.
【例15】 已知:ABC △是锐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 、b 、c ,O 是ABC △内的一点,
120AOB BOC COA ︒∠=∠=∠=,OA u =,OB v =,OC w =,DEF △是等边三角
形,P 是DEF △内一点,PD a =,PE b =,PF c =. 求证:DEF △的边长等于u v w ++.
E
B
D
A
F
C
【例16】 已知:三条平行直线l 、m 、n ,求证:存在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使顶点A 、B 、
C 分别在l 、m 、n 上.
作业
1. 已知:ABCD 是正方形,O 是其中心,OEFG 也是正方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OG 、
OE 分别交CD 、BC 于H 、K .求证:21
4OKCH S a =.
2.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12∠=∠.求证:BE DF AE +=.
3.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其内的一点,3PA =,4PB =,5PC =,求ABC △的面积.
1
F
D
E
A
C
2
B
传播优秀Word 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4. P 是等边ABC △内部一点,APB ∠、
BPC ∠、CPA ∠的大小之比是5:6:7,求以PA 、PB 、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之比.
5. 等边ABC △
的边长a =,点P 是ABC △内一点,且222PA PB PC +=,若
5PC =,求PA 、PB 的长.
6. 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D ︒∠=,12BC CD ==,E 在CD 上,
45ABE ︒∠=,若10AE =,求CE 的长.
7. 如图,P 、Q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两点,使得45PAQ PCQ ︒∠=∠=.求
PAB PCQ QAD S S S ∆∆∆++的值.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