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余映潮教学实录(最新整理)
《木兰诗》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完美版

《木兰诗》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1、美读:诗歌本来就是配乐歌唱的,教授本课时可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给文本配上适当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调动联想、想像,情景再现,化无声的文字为声情并茂的吟唱和动感的画面。
2、课本剧:在熟读文本并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课本剧,重点表演出征前购买征战用具时的紧张场面和战后归来的戏剧性场面。
(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品赏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的特点及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效果;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领悟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感受古代人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一)聆听——走近文本教师活动1、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2、导入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长廊中,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品行娴静、不慕荣利、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忠厚。
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她们会果断地脱掉女儿装,换上征战袍,跟男子一起并肩作战,保家卫国。
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呢?对!穆桂英、红娘子、梁红玉,花木兰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花木兰,去感受这位替父从军、家喻户晓的传奇式女英雄的故事。
3、板书文题、出处。
4、课件展示相关资料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于后魏。
这首诗产生于民间,后经文人加工润色,为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乐府诗集》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和汉乐府诗《焦仲卿妻》被誉为“乐府双璧”。
学生活动1、观看、感受电影《花木兰》片段。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木兰诗的课堂教学应该要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篇: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课堂实录 余映潮木兰诗课堂实录

《《木兰诗》课堂实录余映潮木兰诗课堂实录》摘要:(板受压迫地位低)师(语重心长地)是啊国确是妇女地位低,(教师板歧视教室静然又有举手)生木兰女扮男装是怕别人嘲笑不让她,(生举手)生我有问题男女其实性别差异很什么木兰打了十几年仗没有人发现木兰是女儿身呐【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下)二单元乐府诗这首诗直初语教材因它有着独到人艺术价值诗歌容对现许多成年人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不朽艺术形象木兰是闺少女又是金戈铁马巾帼英雄祖国要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又谢绝官职返回表现了淳朴与高洁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爱融合到了起木兰形象是人民理想化身她集了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优秀品质【学生分析】目前学生多是独生子对祖国概念多局限浅层对祖国要就是我选择这样理念般不理甚至还持怀疑态;对战争理也局限电影电视浪漫描写对木兰更是知甚少般只知道有木兰这样人多数并不了这首诗歌容鉴上述情况对祖国、战争理便是难还有对当代背景不了又成理不可逾越障碍还有他们次接触乐府诗至编排到册义更是要老师指导【二课实录】师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修辞方法塑造了生动感人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国古学神韵所因这首诗直作我们语教材其道理不言明(问题探究)师我这首诗遇到问题作保卫国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学们仔细我这问题另外你们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学们道助他(马上有学举手)生这是因那社会男尊女卑原因认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师有道理(板男尊女卑又有些学举手)生我认从军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要木兰父亲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师这学能够结合容谈很生古代我国是重男轻女这种紧急刻只能让男子出征因木兰要化装成男(教师板重男轻女男生急不可待举手)生古代女性都是受压迫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习惯因只能扮成男(板受压迫地位低)师(语重心长地)是啊国确是妇女地位低我到邹城孟庙从我们熟悉孟母择邻教子故事我们感受到孟母孟子成才费尽心思但是孟庙早就世孟子父亲庙规模宏有孟子父亲塑像而孟母庙其面矮简陋只有不起眼牌位因她是女(教师板歧视教室静然又有举手)生木兰女扮男装是怕别人嘲笑不让她(众笑)师也有定道理打仗让女人走开是不是对女性关爱?生异口声地说不是看只有今天国各方面是尊重和爱护妇女男学学习生活要关爱女学还有吗?(生举手)生我有问题男女其实性别差异很什么木兰打了十几年仗没有人发现木兰是女儿身呐?生我也有问题什么木兰不做官这不白打了那么些年吗?(问题探究二)师这两问题提得十分我们先问题谁回答?(下边有声议论几学纷纷举手)生打仗是艰苦战斗是激烈从将军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战斗频繁没有顾及这类生活事生寒光照铁衣这句子看出出征将士都是穿着铁甲衣那种铁甲衣都很肥很多电影都是这就掩盖了木兰女性特征因就很难发现生木兰是骑马兵因她准备征战用品候先买马马上很容易掩盖她女性特征师看都能够认真并积极思考这几学说都有道理我们二问题吗?生木兰怕做官因她只会打仗生木兰害怕被皇帝知道那样她就犯了欺君罪弄不就得杀头因木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就是要快回逃离是非地生我认木兰十分思念人不愿再装下了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袍著我旧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十分高兴表现出木兰热爱生活美品质师说都有道理木兰是热爱生活但更重要条是怕犯欺君罪因她宁愿抛弃高官回到故里她平民生活她这种淡泊名利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因这是种幸福但这种幸福不是种简单概念而是种人生取舍她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平民她享受着平凡人幸福当然这我们也可以从各角理但有就是国要候挺身而出再困难留给己克我们从可以看出木兰可贵品质国要就是我人选择保卫国义不容辞这种牺牲精神是我们华民族所以远流长千古流传繁衍生息精神支柱值得我们人发扬光(问题探究三)师然而历史上不独有这巾帼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出些外历史上巾帼英雄例子吗?生(纷纷说)居里夫人终生追对科学探究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刘胡兰面对屠刀无所畏惧;穆桂英、佘老太君等杨女将;王昭君出塞;秋瑾了推翻清朝政府而牺牲;英国撒切尔夫人;师看性别不是成功障碍只要有信就能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战争是残酷木兰能够活着回享受和平幸福生活十分不容易(问题探究四)师古代描写战争诗歌有很多有很多学了打软盘上可以今天因学校有重要事情占用了微机室所以有那位学能给背诵下描写战争诗?生背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生又举手老师让他发言他说这首诗描写地是错误不应该算数)师很看出这学平善并且能够关键候用得上希望向他学习还有谁能背诵?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生秦明月汉关万里长征人还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阴山师这两学真不简单能够按容要背诵我们要平多积累才能运用如(问题探究五)师我们现也坐窗明几净教室安静真是种幸福然而我们平并不乎觉得这很平常可是世界并不太平现伊拉克就面临战争威胁你怎样看待目前伊拉克局势?(言既出学们立即跃跃欲试纷纷举手)生现发动战争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他是子承父业90年老布什就是打海湾战争总统现布什是继承他老子想法生伊拉克是世界上富翁他们国人收入是世界前列有着丰富石油打下伊拉克可以满足美国要可以不开采己国石油生伊拉克威胁是萨达姆总统他如90年(实际89年)不入侵科威特他就不会招致世界合国(概念有重复地方)对他进行制裁2001年美国遭遇911美国就到处茬先是打了阿富汗但没有到拉登是这次就到了萨达姆头上师刚才这三学分析都有定道理但是想想战争给谁带灾难?生(纷纷说)人民老姓师是啊每次战争给人民带灾难是痛苦每爱和平人都和平祈祷希望目前已十分贫困伊拉克人民远离战争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美英会就罢手吗?什么?生不能因美国和英国军事实力非常强现已开到红海地海航空母舰都已准备了他们怎么肯轻易罢手呢?师从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吸取怎样教训?生美国仗势欺人落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使国强起那样才不至挨打师说太精彩了师(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涉及到修辞方法也明白了道理只有国强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旦国有难每人都应当义不容辞挺身而出这样才能保卫我们和平生活木兰是古代巾帼英雄保卫国英勇坚毅我们树立了榜样【教学反思】、语新课改三纬落实知识与能力了了乐府诗基容学习了诗歌语言特色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程与方法两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是主体原则让学们运用主、探究、合作方法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引导评拨作用情感态与价值观通讨论让学生感悟到人与祖国关系明确人与国系从而树立了祖国强与富强而学习目标二、语新课改关人生关社会落实关人生人成长要国集体环境不断成长树立美人生态懂得人人生目标是以国繁荣前提关社会懂得强与弱关系明确古今外民族国矛盾冲突方法把课与课外结合起做到手观天下事。
第9课《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9课《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师: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我们先检查一下预习。
【投影展示重点字词、古今异义词】(师组织学生朗读,讨论。
略)老师:真棒!好,表扬咱们班的同学预习的工作做得特别的扎实。
好,我问同学们,《木兰诗》是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你读的时候觉得它跟我们平时读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呢?请说说。
学生:老师,我认为《木兰诗》与平常诗的区别就是,《木兰诗》感觉更加押韵一些。
老师:你是觉得它的音韵感特别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吧!学生:对,句与句之间,感觉都有许多联系。
老师:你的语感非常棒!请坐,还有吗?学生:老师,我认为《木兰诗》特别通俗易懂。
老师: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它是民歌,大部分语言很口语化。
现在我们来朗读。
今天我们第一次朗读的时候,这样,把咱们的手解放出来,嗯,拍桌子还是拍掌比较好?学生:拍掌。
老师:好!(老师示范拍手朗读)就这样,好不好?学生:好。
老师:这一次读,老师不要求大家有感情,只要读得准,读得快,读得流畅,还有,读得欢乐。
好,请把手拿出来,来“唧唧复唧唧”,预备,起——(生拍手朗读,师不断鼓励,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老师:很好。
老师还没教基本上都背下来了,因为它特别好背,朗朗上口,是吧?诗歌中有很多民歌经常用到的句式,比如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种叫什么?叫问答句。
(师板书)又比如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句叫什么?生:排比句。
师:对,民歌当中排比句特别多,现在也还保留着。
(师板书)又比如,你发现没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些句子也非常好背,因为它们的句式啊,回环往复,基本相同,是吧?这种我们称它为“复沓句”“复沓”!(师板书)所以你背的时候觉得真简单!还有朗朗上口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这叫什么啊?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一样的。
生:顶针。
师:对。
顶针句。
这也是让民歌朗朗上口的重要原因。
(完整版)《木兰诗》余映潮教学实录

《木兰诗》教学实录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开课:生齐读课文)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
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一(屏显,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中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期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生(找答案后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中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师:我们这节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
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
我刚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有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6ng"。
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读这个音。
好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
“机杼”,读读(屏显)机杼(zhu)可汗(ke)(hdn)鞍蒋(an)(ian)辔(pei)头燕(yan)山胡骑(j)朔(shuo)气金柝(tuo)策勋(xun)赏赐(ci)1旧时蒙( chang溅溅(jian)啾啾(ju)霍霍(huo)(生读)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
朗读,要进入情境。
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
“唧唧复唧唧,天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
然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余映潮《木兰诗》(七下8课)课堂实录

余映潮《木兰诗》(七下8课)课堂实录一、以“导读”切入课文教学(屏幕显示)《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二、朗读课文,明确段意1.把重要的字词发音读准确机杼(zhu)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朔气金柝策勋赏赐溅溅啾啾霍霍旧时裳2.第一次朗读。
要进入情境。
3.第二次朗读,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是写什么呢?4.我发现了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马上就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学生朗读第一节。
老师概括段意:“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学生朗读第二节。
老师概括段意:“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学生朗读第三节。
老师概括段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学生朗读第四节。
自己概括段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学生朗读第五节。
自己概括段意:“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学生朗读第六节。
自己概括段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学生朗读第七节。
自己概括段意:“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大家的聪明在哪儿呢?聪明在发现规律了,从规律里面能够提炼出段意。
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
三、选段品析,介绍写作手法(屏幕显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这节诗分几个层次?——三个。
你们要品析这一段写出了哪些内容,还要品析哪些字用得特别的美,特别精致……(学生思考做批注发言评点)(屏幕显示)表现了:征途之遥征战之勇军旅之苦百战之烈十年之艰——字字千金,惜墨如金师:1.请大家积累一个“戎”字。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戎”就是军队、军事,由于这个含义,就有了“兵戎相见”这个成语,就是打战。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激趣:师:今天来到利津实验二校,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很高兴,不过......生:(脸上充满好奇)师:(充满怀疑地语气)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生:(齐声洪亮地)有。
师:(怀疑地语气)那么,一会课堂上敢回答问题吗?生:敢。
师:上课。
师:(聊天式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生: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
那么大家有愿意和我交朋友的吗?生:(纷纷地举起了手)师:(走到同学中间,和学生握手,然后深情地)老师最近刚刚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带来了她的照片,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新朋友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相信,这位新朋友的传奇故事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教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的图片)生:(观后议论纷纷)花木兰。
师:(抓住时机)你们了解她的情况吗?生1:花木兰代父亲从军。
生2: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花木兰的故事拍成了动画片,另外,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说的就是花木兰的故事。
师:(多媒体展示花木兰祠)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
但它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致于家喻户晓,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下面,让我们拿起笔,写下这位朋友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师:《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前学诗的体会,来畅谈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诗?生3: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4:理解诗意,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生5:了解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根据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两个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把握内容,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师:《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需要同学用心去读,下面同学就大声地自由地读通全诗。
《木兰诗》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导语: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首乐府民歌。
这是一首乐府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认识木兰的形象。
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品的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样一首乐府诗歌,不论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生面对节奏感强的《木兰诗》,兴趣还是非常高的,比较喜欢诵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物分析能力,应该能结合课文具体文字对人物进行评价。
学生疑惑: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体现在哪里。
学习目标:通过把自己“浸泡”在作品氛围中,调动起体验和想象,理解诗句含义,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
学习过程:第一板块: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背诵《木兰诗》。
第二板块:按照木兰的行踪,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在哪里。
第一环节:学习导入:我的学生告诉我,说木兰是一个英雄。
你认为是不是?那木兰的英雄气概究竟体现在哪里?咱们一起重走木兰走过的路,去发现一下真实的木兰。
第二环节:寻找木兰的行踪。
按行踪寻找木兰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学实录著名语文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开课:生齐读课文)师:读得好听,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学习。
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一(屏显,全班齐读。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中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期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上面这段话在哪里呀?生(找答案后齐声):在课文前面的“导读”中。
师:对,拿起笔,把里面的四字短语圈下来。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齐说导读中四字短语的奥秘,内容:代父从军,故事的特点:传奇色彩,主人公:中帼英雄,这首诗,它的典型性,是家喻户晓,木兰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师:大家看这些语言写得多精致多美好!师:我们这节课,是诗歌选段品析课。
我们还是先从朗读开始。
我刚刚才听到大家的朗读,有一个字没有读准确,“旧时裳”,“裳”就是指古时候穿的衣服下裙叫“裳",读ch6ng"。
你们到了初二,还要学到《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读这个音。
好起来,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
“机杼”,读读(屏显)机杼(zhu)可汗(ke)(hdn)鞍蒋(an)(ian)辔(pei)头燕(yan)山胡骑(j)朔(shuo)气金柝(tuo)策勋(xun)赏赐(ci)1旧时蒙( chang溅溅(jian)啾啾(ju)霍霍(huo)(生读)师:我们开始朗读这首诗吧。
朗读,要进入情境。
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
“唧唧复唧唧,天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师示范)这样,我们就读出它的味道来,再比如,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示范)表现的是一种气魄,一种战争的氛围。
然然后,亲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
开始吧一一(生体会读)师:好的,再来读。
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么呢?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们马上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这样来做:每读一段就停下来,老师插一句话,然后你们继续读。
好,“唧唧复唧哪”,读生:“唧即复即,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师:这一段的段意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生做笔记)师:好了,第二段开始了,“问女”,读。
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生做笔记)师:“东市买骏马”,读。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来概括。
征战远行啊!好,下面就该你们说了,你们读一段,然后马上告诉我,一起说这段的段意是什么。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土十年归。
”师:说出来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多聪聪明啊,怎么就知道是这两句呢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那;题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师:哪一句?生:“愿驰干里足,送儿还故乡。
”师:更加聪明了,“爷娘闻女来",读。
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妺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这一段,可以用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一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雄兔脚脚扑朔”,读一一生:“雄兔脚扑明,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师:说起来一一生:“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大家聪明在哪儿呢?就聪明在发现规律了,老师说了三句,你们们找了四句,从规律里面能够提炼出,哦,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两句诗,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的《木兰诗》教学中,只有你们这个班发现了这个秘诀,(学生笑)没有任何人发现,是真的,不信,你们去查,所以,谢谢大家!师:好,继续,开始我们的选段品析:第一个片段:“万里赴戎机”,读起来!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土十年归。
”师:看(大屏幕显示)!这六句诗的层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起说,几个层次?生:三个。
师:这一节的内容与结构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要把它读得深刻一点,读出它的文学味道,读出这一节诗语言表达的精练之美,然后你们要品析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你们要析哪要字思後别的美呼、特别的精致呀先思考一会儿,再说话吧吧。
(生思考,做批注。
)师:真好!用笔来记录自己的思考。
下面,我们可以说话了。
生:首先,在这一节诗里,我抓到了这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是“万里”,第二个词是“飞”,第三个是“百战”,然后是“十年”。
找到了一个好句子是:“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
首先,从“万里”这个词体会到的是木兰代父从军,弃赴战场的路途遥远。
“关山度若飞”中的“飞”字用得也很好,写出了木兰去征战的行程之快吧。
师:那样一种英姿!好,继续说。
生:“寒光照铁衣”,从中我感受到了,既然是寒光,我觉得它指的是晚上的月光。
而“铁衣”,下面的注释中解释说是“古代人穿的铠甲”,也就是说写出了他们征战的艰难,连晚上都得穿着铠甲睡觉。
后面那一句中“将军百战死”的“百战”和后面一句中的“壮士十年归”中“十年”是写战事时间的漫长,并且这里所写的十年,并不是实指的十年,可能是指比十年还要多,写出了木兰代父从军的艰难。
师:百战之苦哇,十年之艰呀!就这样用简短的句子写出来了!生:我和刚才的同学找的一样,就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若飞”的这个“飞”字是指像飞一样跨过一座座山,那就是说这个战事是非常紧急的。
师:这个“飞”字,不仅仅是表现战事很紧张,形势很紧张,它表现的是一幅极其美好的画面,英姿飒爽,奔腾向前。
没有任何危险能难得住她,没有关隘、山头能够难得住她。
“关山度若飞”呀,任何险峻的关隘山头都很轻松地过去了,这就写出一种气概。
生:我找到的是“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
我找到了最喜欢的两个字,就是“传”和“照”,这两个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战地的艰难,也突出了木兰这次替父从军打仗的辛苦。
师:对,这两句诗就是特写镜头:“朔气传金柝”写的是声音,“寒光照铁衣”写的是色彩。
“朔气传金柝”写的是动景,“寒光照铁衣”写的是静景。
多优美的表达,而且它的取材,写的是夜间的军营生活,就从这个角度来表现征战的艰苦。
继续说,请你来。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段的最后一节诗。
“壮士十年归”,“十年”体现的是木兰打仗的艰苦,再联系上文,是“将军百战死”这句话表明了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丧生。
我认为这句话衬托了木兰的勇气。
师:对,“将军百战死”,写的是战争残酷;“壮士十年归”,写的是英雄的凯旋。
这句话的意思是、军和士兵们有的牺性了,有的荣归故里。
生:我想说的是“万里赴戎机”这句,它的意思就是不远万里弃赴战场。
我觉得这句话就说明了木兰弃赴战场时信念的坚毅、坚定。
师:远征,再远征。
无所阻拦。
“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斗,不远万里去战斗。
到哪儿去战斗呢?燕山,胡胡骑,鸣啾啾,那个地方有侵略者呀。
师:好,我们来系统地梳理一下。
三土个字的精练之美,到底美在哪里?承上而启下,注意下面的四字短语,(屏幕显示)表现了“征途之遥”,“征战之勇”军旅之苦”“百战之烈”“十年之艰”",可谓“字字千金”。
三十个字写了漫长的军旅生活、战争生活、战斗生活,太美了!太精致了!这就是三十个字,六句诗的魅力。
这六句诗,两两对称,对偶精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都是对偶的。
“飞"”字用得特别精彩,写出了战事紧迫,行军神神速,表现了木兰跃马驰骋、勇敢矫健的英雄形象。
一个字写出了这样丰富的内容,这就叫作语言的表现力。
师:好,请大家关注下面的学习内容:积累一个“戎”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戎”就是军队、军事,由于戎有兵器、军队的军事含义,就有了“兵戎相见”这个成语,就是打仗,我和你兵戎相见;“投笔从戎”,指的是文人不写文章了,而去打仗。
你看看抗日战争的时候,有很多抗日的将领都是投笔从戎;“一身戎装”,写的是军人穿的军服;“戎马生涯",就是说这一辈子是在打仗里里过来的。
“我马倥偬”,即这一辈子就在战斗里面,感觉忽然就过去了;“万里赴戎机”,“戎机”就是战争就是战斗,就是军事。
大家看,“戎”字很古老,但是并没有远离我们。
师:还要积累一种修辞知识一互文,大家要做笔记。
上下句或者若干句,它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兼顾、补充的,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就是,将军们有的战死了,壮士们们有的回来了。
就这样互相地交错补充,或者说是互相渗透。
大家翻到课文练习二,这里都是互文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并不是说到东市专门买马,到西市专门买鞍鞯,这几个句子是相互渗透补充,是说往各个方向去买来了参军的用具。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是打开我房间的门,这里看一看,那里坐一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就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来理云鬓帖花黄。
句子与句子之间,彼此交错,互相补充。
明白了吧?好,还有一个积累,四字词语。
就是这一段文字,我们用文学的语言来评价它,它表达特点是什么呀?惜墨如金,墨是什么呀?生:墨水。
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呀?生:字。
师:对,文字,文字用得极其精练,就像金子一样的宝贵。
舍不得用,为什么舍不得用呀?生动动的描述在后面呢。
《木兰诗》,如果我们把它看成写女英雄的诗歌,那就错了。
女英雄是娇美的女儿呀,还要回到她女儿的生活里去去。
她是一个既能战斗、又热爱和平的人物形象。
师:继续我们的学习,你们说,下面是应该品析哪一个片段呢?生:“爷娘闻女来”。
师:那么聪明呀,是不是呢?生:是,(大屏幕显示)哇(屏显)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