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__唐宋词研究___课程代码:07564
(完整word版)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大题汇总)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汇总)填空题26."曲子相公"指的是和凝。
27.贺铸的词集名是《东山词(东山寓声乐府)》。
28.晏殊《蝶恋花》“一场愁梦酒醒时”的下句是斜阳却照深深院。
29.《花间集序》的作者是欧阳炯。
30.被清人冯煦称作“北宋倚声初祖”的词人是晏殊。
31.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词牌名是《玉楼春》。
32.《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作者是张先。
33.《龙洲词》是刘过的词集名。
34.吴文英的号是梦窗。
35.《望海潮》(东南形胜)所吟咏的城市是钱塘(杭州)。
26.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7.《于湖居士长短句》的作者是张孝祥。
28.按每首词的字数多少可将词分为小今、中调、长调三种。
29.“词为艳科”是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30.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词牌。
31.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3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34.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指的是范仲淹的作品。
35.被苏轼评为“野狐精”的词人是王安石。
26.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词为艳科"这一概念。
27.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
28,《渔歌子》此词一名为《渔父》。
2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0.朱淑真的词集名是《断肠集》。
3.任二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32.“要眇宜修”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给词体特征的体性下的界说。
33.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
3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被宋代黄异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35.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2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李清照27.陆游词集名是《渭南词》28.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2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吟咏的是蟋蟀30.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中国民间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的“故国”指的是金陵33.“曲子“侧重强调词的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强调文学性为主34.《甘州遍》(秋风紧)的作者是毛文锡35.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26.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词为艳科”这一概念。
07564唐宋词研究

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2.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
诗馀是就词和诗的式特点。
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
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轼,缘由是苏轼在《与蔡景的,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
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则是就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
”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
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支流、余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
4.为庆元年间已经出现。
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泛声、虚声、散声也。
(从音乐的创作模式有关。
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唯一依。
唐。
王灼、朱熹与胡仔持这以乐府为中心,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
以七调和十二律而燕乐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2、词的音乐性的标志就是词《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2、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四字的意思大概是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
2、缪铖“细美幽约”。
出自缪铖的《论词》,他把词的特质和词的起源结合起来,是具有启迪《蕙心词话》。
他的词心词境说相当于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阅历等的综合反映。
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3、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地域的辽阔,在文化取向上就一直存在南北的不同。
南方文学的典范,词往往被称为“南词”。
在唐宋词人中,从其籍贯来考察,重要的词人或者说是在所有的词人中,占籍南方或在南方有仕履经历的,在总共800多人中,南方占了82%,其中浙江最多,其次是江西、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写得典雅奥 博,但过于胶着于写作对象,所以显得板滞。
07564唐宋词研究14真题选择题汇总.doc

07564唐宋词研究(14-18年真题汇总)单项选择题1.《扬州慢》这一词牌的首创者是BA.李白B.姜夔C.周邦彦D.苏轼2.冯延已的词集名为DA.《浣花词》B.《漱玉词》C.《清真词》D.《阳春集》3.张元干的号是CA.淮海居士B.于湖居士C.芦川居士D.清真居士4.贺铸的字是DA.英成B.飞卿C.耆卿D.方回5.《蝶恋花》"天何处无芳草”的作者是BA.柳永B.苏轼C.宋祁D.晏殊6.《念奴娇》(大江东去)一词的写作地点是CA.密州B.扬州C.黄州D.颍州7.邓广铭完成的重要词学著作是BA.《东坡乐府笺》B.《稼轩词编年笺注》C.《人间词话》D.《蕙风词话》8.秦观的籍贯是AA.高邮B.合肥C.绍兴D.钱塘9.王沂孙所作的词有DA.《定风波》(万里黔中)B.《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C.《解连环》(楚江空晚)D.《眉妩》(渐新痕悬柳)10.《摸鱼儿》(买陂塘)的作者是AA.晁补之B.晁说之C.晁冲之D.晁端友11.张先《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的下句是AA.无数杨花过无影B.杜鹏声里斜阳暮C.乱分春色到人家D.淡烟流水画屏幽12.被宋人称为词中"渭城三叠”的词作是BA.《八六子》(倚危亭)B.《兰陵王》(柳阴直)C.《瑞龙吟》(章台路)D.《鹊桥仙》(纤云弄巧)13.被苏轼称为“野狐精”的词人是BA.周邦彦B.王安石C.朱敦儒D.贺铸14.《六丑》(正单衣试酒)写的花是CA.桃花B.杏花C.薇花D.梨花15.朱淑真所作首句为“独行独坐”的词的词牌名是BA.《满江红》B.《减字本兰花》C.《六州歌头》D.《念奴娇》16.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相关的人物是BA.大周后B.小周后C.花蕊夫人D.西施17.柳永《乐章集》中字数最多的一首词是DA.《河传》B.《扬州慢》C.《六州歌头》D.《戚氏》18.蒋捷的词集名为AA.《竹山词》B.《花外集》C.《山中白云词》D.《白石道人歌曲》19.《风入松》(听风听丽过湾明)的作者是CA.姜夔B.史达祖C.吴文英D.蒋捷20.“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所化用诗句的作者是AA.杜甫B.杜牧C.李白D.李商隐1.“山谷道人"指的是CA.王国维B.苏轼C.黄庭坚D.贺铸2.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南宋__年间就已出现了。
自考专升本《(广东)唐宋词研究》知识点汇总(拼音版)

第一编词学论略【客观题】★1.作为一种介于诗与曲之间的文体,“词”这一名称是直到北宋中叶才逐步稳定下来的,词的异称有曲子、长短句、诗馀。
2.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3.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南宋时期词名已通行。
★4.“长短句”之称实际上标志着词已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特点。
称词为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5. 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就已经出现。
6. 作为后起的声诗--词,在各种名称之中,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7.“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其时与后来词体关系不大,只是言说一种创作方式而已。
北宋中后期,“倚声”一词运用渐广。
8. 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
代表人物苏轼。
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他的以诗为词,初步改变了词为小道的传统看法。
他将词定位为“诗之苗裔”。
9.诗源《诗经》说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据,主张词源于《诗经》。
代表人物张鑙 ( 锱zi)★10.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代表人物:王灼、朱熹、胡仔。
★11.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此说也以音乐演唱为考察轨迹打包不局限于燕乐。
吴梅认为词体的形成与乐府的流变有密切关系。
12. 六朝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本色风格而溯源至六朝。
依据是六朝乐府风格与传统词风的相似。
朱弁的《曲洧旧闻》也认为“六朝风华靡丽之语,后来词家之所本也。
”13. 隋唐以来,填词所倚之曲为燕乐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14.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的“胡夷”指的是边疆和国外,主要是西域一带。
“里巷”指的是中国民间。
5. 倚声填词的功臣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一帮文人。
自考唐宋词研究(一)

自考唐宋词研究1. 研究背景- 唐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自考唐宋词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对唐宋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考唐宋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唐宋词的艺术魅力,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结合。
2. 研究内容- 自考唐宋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 唐宋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 自考唐宋词在当代的意义和影响。
3.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唐宋词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唐宋词的历史演变和文学特点。
- 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唐宋词作品,找出其异同之处,探讨唐宋词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唐宋词的数量、主题、风格等信息,揭示唐宋词的发展趋势和特色。
4. 研究成果- 对唐宋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唐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分析了唐宋词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揭示了唐宋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意义。
- 探讨了自考唐宋词在当代的意义和影响,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结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5. 研究展望- 自考唐宋词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待深入探讨的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 未来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唐宋词研究,推动唐宋词的传承和创新。
- 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音乐学、艺术学等,探讨唐宋词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和价值。
通过以上对自考唐宋词研究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唐宋词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结合作出更大的贡献。
自考唐宋词研究试题及答案

自考唐宋词研究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词人被誉为“词中之龙”?A. 李白B. 苏轼C. 辛弃疾D. 杜甫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A. 李煜B. 苏轼C. 柳永D. 欧阳修答案:B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哪位女词人的名句?A. 李清照B. 花蕊夫人C. 鱼玄机D. 薛涛答案:A4.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哪个时期的作品?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答案:B5. 下列哪位词人不是婉约派的代表?A. 柳永B. 秦观C. 辛弃疾D. 周邦彦答案:C二、填空题6.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中“______”被誉为“词中之帝”,其作品以豪放著称。
答案:苏轼7. “______”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女性情感的佳作。
答案:《漱玉词》8.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他的代表作之一“______”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
答案:《青玉案·元夕》9. 唐代词人温庭筠的“______”是一首描写女性美丽和内心情感的著名词作。
答案:《菩萨蛮》10. “______”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情的笔触著称。
答案:《雨霖铃·寒蝉凄切》三、简答题11. 简述唐宋词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唐宋词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唐代是词的兴起期,以温庭筠、李白等为代表,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和女性美。
北宋是词的鼎盛期,以苏轼、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也有婉约派。
南宋则是词的延续期,以辛弃疾、陆游等为代表,词作多表达爱国情怀和个人感慨。
12. 描述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答案: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女性视角著称。
她的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同时,她的词作也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怀念。
唐宋词研究_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07564

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唐宋词研究》是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名作的基本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
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
最新-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20195642 精品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07564
篇一:考场专用自考笔记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资料自考自考小抄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2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
诗馀是就词和诗的点。
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
所谓。
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
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则是就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
”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
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
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泛声、虚声、散声也。
(从音乐作模式有关。
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为尊词王灼、朱以乐府为中心,认为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
以七调和十二律而成八十四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四字是王国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四字的意思大概是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
一、选择题。
(每题1分)
2.韦庄的词集是()B
A《》B《浣花词》 C《》 D《阳春集》
5.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西湖在()D
A.杭州
B.苏州
C.
D.颍州
6.被称为“今代词手”的是()D
A. B. C.黄庭坚 D.秦观
11.南乡子写的是()的风光。
C
A.江苏
B.福建
C.广东
D.
12.青鸟不传云外信,下一句是()D
A. B. C. D.丁香空结雨中愁
13. 芳心苦(杨柳回塘)这是一首咏()花的词。
B
A.梅花
B.荷花
C.柳花
D.杨花
14.《评本朝乐章》的作者是()A
A. 晁补之
B.晁冲之
C.
D.
15.下列是张炎的词的是
A. B. C. D. 解连环(楚江空晚)
16. 王沂孙词集名为()B
A.《竹山词》
B.《花外集》
C.《山中白云词》
D.《白石道人歌曲》
17.姜夔的自渡词是()A
A.扬州慢
B.河传
C.六州歌头
D.六丑
18.苏轼的记梦词是()B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永遇乐(明月如霜)
D.念奴娇•赤壁(大江东去)
19.
20.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的作者是()
A. 蒋捷
二、多选题。
(每题2分)
1.
2. 下列属于北宋的词的是
A. B.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下列是辛弃疾的词的是
A. B.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C.水龙吟(闹花深处)D.祝英台近(宝钗分)E.
4. 沁园春(斗酒彘肩)中()挽留。
ABC
A.苏轼
B.白居易
C.林逋
D. E
5.
三、填空题(每题1分)
1.《忆江南》(春去也)的作者是——
刘禹锡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陈廷焯称()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张先
4. 南唐二主中比较早的是——
李璟
5.
6.《断肠词》是——的词集。
朱淑真
7.“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的词牌名——
思远人
8.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是——的词。
冯延巳
9. 晏几道的词集是《》。
小山词
10.
四、简答题。
(每题6分)
1.分析《定风波》(自春来)中的思妇形象。
答案:
1、以代言方式展示出一独特女性,有世俗阶层的性格。
2、通过女性口吻,可见她与以前一味愁眉紧锁、身体倦怠、苍白的怨妇不同,而是具有新性格的女性;
3、她敢于直陈对方的薄情,后悔当初没有留下对方,表现出纯洁无瑕的爱情追求;
4、她的理想是过平凡但不失情趣的家庭生活:一个事文墨、一个做针线,相互厮守,共度美好时光。
2.分析《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的主题。
答案:
1、本词主题是通过民间情事表达物是人非、旧情难叙的失落与伤感。
2、上片写去年元夜,花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丽、欢娱。
3、下片今年元夜时,虽然月与灯依旧。
但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对比强烈又通俗自然。
3.分析周邦彦《齐天乐•秋思》(绿芜凋尽台城路)的艺术特色。
答案:
60岁重游荆南而作,别有韵味地抒发羁旅情。
1、上片绘殊乡晚秋景象:秋天是衰芜之景,景中有羁旅之悲。
以起句为基调,从室外的萧索到室内无聊。
时光匆匆感在其中。
2、下片抒思乡情:改用故人相望思念我;“渭水”化贾岛诗,暗指汴京;为醇酒美蟹而醉,但“愁斜照敛”(一天又过/人生已暮)。
流露出人生沧桑感。
3、层次极清,化用典故,自成境界;风格沉郁苍凉,也是总结一生。
4.分析武陵春(风住尘香)的叙事过程。
5.分析念奴娇•赤壁(大江东东去)的写景特色。
答案:
1、上片主要写自然景象,下片评史抒情,转向战争景象及寄情于江月情景。
2、起笔意境开阔,感慨深沉,凌云健举,包举有力(收尽浩浩长江与千古风流);
3、进而描绘赤壁壮观景象,动荡之势也暗合人世纷争;
4、歇拍总括景象,顺利接续到历史。
五、应用题。
(每题15分)
1.分析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的心理描写特色。
(附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
答案:
1、本词写思妇怀人,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去揭示蕴含的。
“相忆”即主题;“长相忆”则更强化了痛苦心理。
2、全词贯穿着对思妇内在心理的直接描写。
起句不仅确立了“长相忆”的心理基调,也设定“忆”的环境;“柳丝”句通过写外景表现心理;歇拍回忆分别情景。
下片又回到今情,并转而写室内;煞拍写梦醒。
“长相忆”的痛苦层层递进。
3、心理描写灵活多样。
宣泄心情,怅然若失地怀远是基本心理;还通过比拟写思妇的心理
外化,如“柳丝袅娜春无力”“香烛销成泪”也是“以我观物”,主观色彩更浓。
此外,无论是主观色彩的情景还是客观环境的撷取,都烘托或反衬了情感。
2.分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的比兴手法。
(附词: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答案:本词借香草美人比兴,构成整体象征蕴含——
1、上片咏春:①从伤春到惜春、留春直到怨春层层展开,比兴也从起句贯穿:风雨驱春中暗含国运风雨飘摇;怕花开实忧“落红”,对衰败的痛惜不言而喻;②象征意义的丰富复杂:“春且住”的挽留是断喝,也是绝望中抱怨呐喊,“天涯芳草”句有多义,芳草(使春)迷归路仍不恤人情,决意离去。
自然怨春。
③歇拍有深意也有歧义。
“怨春不语”有千言万语的孤愤(无用、无效、无益);“算只有”句,无情的蜘蛛和在网絮殷勤、徒劳地留春(或小人误国(得志小人乱春)/或即时娱春(怨而无用,只能自乐,皆通即可,不必胶柱质实)
2、下片咏史:写怀抱与心态。
①换头追思陈皇后遭妒,借司马相如复得宠的历史作反比,暗含现在纵千金买赋,情向谁诉?可见心境是(对宋孝宗)失望;②以玉环飞燕的悲剧“怨而且怒”地警告乱国者;③煞拍“闲愁最苦”绾结各种情感;最后以景结情也是象征笔法。
“斜阳”句:国危在即,命运。
(春:孝宗/朝廷/国家)/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