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商朝的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商朝的法律制度大概是什么?

商朝的法律制度大概是什么?

商朝的法律制度大概是什么?商朝的法律制度大概是什么?商朝立法思想:(1)、“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商王认为他的权利是上天授予的,他代表上天统治臣民,他的命令就是上天的命令。

例如《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2)、“天讨有罪,恭行天罚”:和夏朝“奉天罚罪”的立法思想是一致的。

例如《尚书·汤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商朝法律形式:(1)、习惯法(2)、国王的命令(3)、刑(4)、典(5)、彝很多方面与夏朝相同,请参考夏朝的内容。

不同的是“彝”:“彝”是常法,后来西周时周公告诫康叔,在统治商朝遗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时说“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

”这里的“彝”就是指常法。

商朝主要法令:(1)、《汤誓》:商汤讨伐夏桀前向商军将士释出的军令,首先宣布夏桀的罪状,然后要求他们奋力征讨夏桀,听从商王命令者有赏,不从命令者予以惩罚。

(2)、《汤刑》:以汤命名的商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汤刑并非汤所制定,而是后人为纪念先祖以其名命之。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制定以后多次修订。

比较明确的有两次:一次是商王盘庚迁都时修订;另一次是商王祖甲二十四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这时正是商朝社会秩序动乱时期。

(3)、《官刑》:《官刑》这一名称在《尚书》里早已有之,这里所讲的是商朝的《官刑》。

商朝的《官刑》是商朝惩办犯罪官吏的专门法律,主要内容有:三风十愆,也就是巫风、淫风、乱风中的十种罪过。

商朝刑法原则:(1)、“缵禹旧服,兹率厥典”:要求继承夏朝的旧制,遵从夏朝的旧典。

(2)、“建中于民,以义制事”:在人民中建立中常之道,用正义裁夺事务。

秦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你好。

1.秦国立法指导思想(一)法令由一统:两层含义,一是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这个统一的法律就是在战国时秦国法律基础上制定的秦律。

第二层含义是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这个思想的确立,一方面体现了封建统治的专制与独裁,一方面对于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制起了重大作用。

商朝的法律制度以牙还牙的公正原则

商朝的法律制度以牙还牙的公正原则

商朝的法律制度以牙还牙的公正原则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法律制度以牙还牙的公正原则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法律原则和执行方式三个方面来介绍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历史背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兴起和发展与商业的繁荣息息相关。

商朝时期,商人活跃于各地,为了维护商业秩序和社会稳定,商朝逐渐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二、法律原则商朝的法律制度以牙还牙的公正原则为核心,这意味着对犯罪者进行相应的惩罚,以实现公正和平衡。

具体而言,商朝的法律制度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1. 严明正义:商朝法律严格执行公正原则,对于犯罪行为不偏不倚地进行审判和惩处,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2. 保护生命财产权益:商朝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权益,对于侵犯他人生命和财产的行为给予严厉制裁。

3. 等级分明:商朝法律有着明确的等级分级,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分别进行裁判和处罚,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差异性。

三、执行方式商朝的法律执行方式以王权为核心,即由王室或父系家族掌握着最高的法律执行权力。

王室或宗族通过建立官职和设立法院的方式来进行法律的审判和执行。

1. 官职设置:商朝通过设立官职来组织法律的审判和执行工作。

这些官职包括律师、官僚、法官等,他们负责处理各类法律案件,保证了法律的有序进行。

2. 法庭审判:商朝的法庭审判采取严格的程序和证据要求,确保了公正的判决。

审判过程中,受害人和被告双方会进行辩护和辩论,以确保事实的清晰和质证的准确性。

3. 刑罚执行:商朝采取多种刑罚手段来执行法律,其中包括鞭刑、割耳等。

刑罚的执行由特定的官员进行,确保了刑罚的公正性和威慑力。

总结:商朝的法律制度以牙还牙的公正原则为核心,通过严明正义、保护生命财产权益和等级分明等原则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的执行由王室或父系家族掌握,通过设立官职和建立法庭等方式来进行。

商朝的法律制度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讲 商朝的法律制度

第三讲 商朝的法律制度

第三讲商朝的法律制度(约公元前16世纪一一公元前11世纪)商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

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至汤时商人的实力己较强大。

汤首先灭葛,继之又征服了不少部族。

此时正值夏桀暴虐,民怨沸腾,汤于是举兵伐夏,灭之。

汤在亳(今河南濮阳)建立了商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可靠文字可考的王朝。

商朝多次迁都,约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第二十代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故商朝又称殷或殷商。

此次迁都至商朝覆亡,273年不再迁都,政治经济有较大发展,在二十三代王朝武丁时趋于鼎盛。

此后,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对奴隶和平民的盘剥和压迫更为残酷。

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剧,至纣王时,周文王的继承者武王兴兵伐纣,商朝在“前徒倒戈”下为周朝所取代。

一、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商朝奴隶制国家的确立和发展,使由来已久的神权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史载殷商奴隶主贵族极端迷信鬼神。

《礼记·表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所谓听命于神,是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

甲骨文的卜辞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殷商统治者每遇大事,必须先行占卜,以求消灾降福。

在上帝和王权之间的中介则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行动,说明巫史知识高于一般人,为人所信服,他们是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也拥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另外,以天命、祖命宣布王命,将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相结合,使神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是商朝神权政治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统治者将其祖先与上帝基本上合而为一,具有深刻的政治对于此后的封建法制也有重要意义。

二、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一)《汤刑》及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目前所见商代的甲骨刻辞没有关于商代立法活动的记载。

但是,从文献记载来看,商代统治者已经进行了立法活动。

商代的立法包括:1.《汤刑》从文献记载来看,《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整个商代一直适用。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晋书·刑法志》记载,“夏后氏五刑之属三千,殷因于夏,有所损益。

商朝的法律制度与刑罚执行商代的法律法规与刑罚实施

商朝的法律制度与刑罚执行商代的法律法规与刑罚实施

商朝的法律制度与刑罚执行商代的法律法规与刑罚实施商朝的法律制度与刑罚执行商代的法律法规与刑罚实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实证记载的王朝,其法律制度与刑罚执行方式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

在商朝统治下,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刑罚实施也体现了当时的刑讯手段和刑罚制度。

一、商朝的法律制度商代的法律制度主要依据商王的旨意进行,体现了王权至上的统治观念。

商代法律具体包括土地法、户籍法、刑法、礼法等多个方面,其中刑法是其中重要的法律组成部分。

首先,商代的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

在商代社会,盗窃、谋反、诸侯侵犯领土、不孝等行为都被规定为犯罪行为,其刑罚包括剖、斩、刑、杖、焚、鞭等。

这些刑罚的执行方式往往与犯罪行为的情节和被害人的地位有关。

其次,商代的法律制度还规定了法官和司法程序。

商代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审判和执行刑罚,这些官员在王的授权下行使权力。

商代的司法程序相对简单,往往以听从王的旨意为基础进行审判。

另外,商代法律还强调了家族责任和世袭制度。

商代的法律中,如果家族成员犯下了罪行,整个家族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体现了家族和领土的一体化。

此外,商代的法律制度中还存在世袭制度,即父亲的职位和财产可以世袭给子女,为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

二、刑罚的执行方式商代的刑罚执行方式主要体现了刑讯手段和刑罚制度。

刑罚执行中常采用的一种刑讯手段是“剖”,即将犯人的腹部进行剖开,用以逼迫其供认。

这种残酷的刑讯手段被广泛使用,目的是为了以威吓和恐惧来维持社会秩序。

此外,商代的刑罚制度除了对个人进行刑罚外,还存在对家族进行刑罚的情况。

商代的法律制度中,如果某一家族成员犯了罪,整个家族都会因此受到处罚,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秩序起到了维护和激励的作用。

总结起来,商朝的法律制度与刑罚执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

在商代统治下,法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可执行性,刑罚执行方式也体现了当时的刑讯手段和刑罚制度。

夏朝与商朝的司法制度

夏朝与商朝的司法制度

夏朝与商朝的司法制度
夏朝与商朝都是中国古代的王朝,它们的司法制度有一些共同点,但也有一些区别。

夏朝的司法制度:
1. 法律制定:夏朝的法律由统治者颁布,通常以王的口令形式传达给人民。

2. 刑罚制度:夏朝的刑罚制度相对简单,以各种形式的徒刑为主,如流放、杀戮等。

夏朝人民也相信神明的力量,因此还有一些祭祀活动与刑罚相关。

3. 审判程序:夏朝的审判程序相对简单,通常是由统治者或其代表进行审判,以快速解决案件。

但是,没有详细的诉讼程序和确立法庭机构。

4. 冤假错案处理:夏朝没有明确记载有关冤假错案处理的信息。

商朝的司法制度:
1. 法律制定:商朝的法律也是由统治者制定,并由王的名义宣布。

商朝的法律相对严格,被施以笞刑、徒刑以及死刑等严厉处罚。

2. 审判程序:商朝的审判程序相对严谨,通常会有职业法官来负责审判。

商朝注重证据的收集和证人的作证,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3. 记录与标准:商朝特别注重案件的记录和归档,以便后来的审判和诉讼参考。

此外,商朝还制定了一些法律标准和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人民遵守法律。

4. 冤假错案处理:商朝对冤假错案的处理相对重视,有专门的司法官员负责审查和处理此类案件。

虽然夏朝和商朝的司法制度都有诸多限制和不完善之处,但它们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司法制度之一,对后来的王朝和司法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商朝的法律制度血统与宗法的统治

商朝的法律制度血统与宗法的统治

商朝的法律制度血统与宗法的统治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法律制度血统和宗法制度的统治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家法律制度和家族宗法制度两个方面分析商朝法律制度的血统与宗法的统治。

一、国家法律制度血统商朝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法律制度,对于王室和贵族阶层来说,这些法律规定起到了统治和约束的作用。

商朝的国家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朝实行了君主制度,国王拥有最高权威。

国家法律由国王和国家贵族制定和执行,国王拥有最终的裁决权,同时也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其次,商朝建立了刑法制度。

刑法制度在商朝的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了刑罚的种类和执行的程序。

对犯罪行为进行了规范,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商朝的法律制度还包括土地和财产的规定、商业交易的法规以及家族继承和亲属关系的法律规定等,这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规定,有效地维护了商朝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总的来说,商朝的国家法律制度是以君主制为基础,通过刑法、土地财产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等综合手段来统治与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这一法律制度为商朝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宗法的统治在商朝社会中,宗法制度是社会组织和家族传承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的一部分。

宗法制度在商朝的统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朝的王室和贵族层面实行了宗法制度。

王室和贵族通过家族的血脉和家族的法权来确定继承和权力的传承。

这种宗法制度确保了家族的统治地位,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商朝的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宗法制度通过家族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

家族法规规定了家族内部的继承问题、分配财产的原则、亲属关系的处理等,对于家族成员的行为起到了约束的作用。

再次,商朝的宗法制度还表现在宗庙祭祀等方面。

宗庙祭祀是宗法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祭祀活动来维系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强调家族的传承。

商朝的法律与刑罚司法制度与赏罚之道

商朝的法律与刑罚司法制度与赏罚之道

商朝的法律与刑罚司法制度与赏罚之道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法律与刑罚司法制度,以及赏罚之道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以商朝法律体系为主线,讨论商朝的刑罚制度、司法程序以及赏罚方式。

一、刑罚制度商朝刑罚制度早期严厉,主要侧重于对于各类犯罪行为的打击。

基本的刑罚手段有:笞刑、剥夺财产、流放、流刑、禁闭、酷刑以及死刑等。

这些刑罚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和程度,以确保公正和有效的执法。

1. 笞刑(chī xíng):对于轻微的违法行为,商朝法律规定了笞刑,即鞭打犯人。

笞刑主要用于人身伤害或者轻微的财产犯罪。

2. 剥夺财产:商朝对于严重的财产犯罪采取了剥夺财产的刑罚措施。

这种刑罚形式可以追溯到商代诸侯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悖法行事的个人或者家族将失去部分或全部财产。

3. 流放(liú fàng):对于部分犯罪行为,商朝采取流放的刑罚。

流放意味着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远离家族和社会,以及与其相关的所有利益。

4. 流刑:对于严重犯罪,商代法律规定了流刑的刑罚。

流刑是将犯人流放到更为边远的地区,纵然犯人身陷困境,同时还允许犯人的家人随同流配。

5. 禁闭(jìn bì):对于某些特定的犯罪行为,商朝采取禁闭的刑罚。

禁闭意味着将犯人关押在特定的场所,以限制其自由。

6. 酷刑(kù xíng):商代刑罚手段的严重形式之一是酷刑,主要用于重大的刑事罪行。

常使用酷刑的罪行包括谋杀、奸淫、叛乱等。

7. 死刑:商朝对于某些最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谋反、叛乱以及恶意杀人等,采取了死刑的刑罚。

死刑是对于最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给予的极刑手段。

二、司法程序商朝的司法程序在保障法律公正执行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确保审判程序的公正与思辨性。

司法程序主要包括:立案、侦查、审判、执行四个阶段。

1. 立案:当有犯罪行为发生时,商朝将立案进行记录,包括受害人的陈述,目击证人的证言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据。

【2018-2019】商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推荐word版 (1页)

【2018-2019】商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推荐word版 (1页)

【2018-2019】商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商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
广大朋友们,关于“商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
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1、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受天命、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2、刑名:(刑名从商:历朝历代的刑名均沿袭商朝的,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多)(1)死刑,即大辟。

死刑处决方法很多,包括斩、戮;炮烙;醢;脯;劓殄。

(2)肉刑:对犯罪者施以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

包本括墨刑、劓刑、刖刑、宫刑
3、罪名:舍弃墙事、不吉不迪、暂遇奸宄。

4、继承立法: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

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制。

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制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5、监狱:圉,囹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军事法规 严格军法,惩治“不从誓言”罪。
(四)行政法规——“官刑”
五、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中央最高审判机构改称为司寇。 司寇以下,设“正”、“史”等审判 官,地方与基层的审判官则称“士”与 “蒙士”。 司寇对于重大案件的审判必须奏请商 王批准,商王掌握生杀予夺和决定诉讼胜 负的勾决权。
2.主要刑罚 (1)死刑 斩、戮。古代称生杀曰斩,死斩曰戮。 炮烙。在铜柱上涂油,下面用炭火烧 热,令有罪者行其上,堕入炭火烧死。 醢。也叫“菹醢(zǔhǎi)”,即把犯罪者 捣成肉酱。
脯。即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剖心。即剜心。 劓殄(tiǎn)。即族诛。 焚炙、刳剔。焚炙用火烧死。刳剔即 剐,将犯罪者剖开,挖空身体和割肉离骨。
据甲骨卜辞记载:戈地有羌奴若干越 狱逃亡,抓回的二人被宰割处死。 安阳小屯曾有带械具的陶俑出土。男 俑拲在身后,女俑拲在身前。(拲音 “拱”,指拷双手的木制刑具) 《周礼· 秋官· 掌囚》说:“上罪梏(gù ) 拲而桎”,其中的“梏拲”,则是头戴项 枷,手带的囚犯的形象反映
(二)审判制度 1.重案与疑案的审理 商代重要案件的审理一般要经过三级, 即史与正的审理,大司寇的审理,以及三 公参听的再审,最后报请商王批准。
对疑难案件的审理持慎重态度,主张 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定案。如公认案件有 疑点,就采取赦免的方针,但必须和同类 典型案例相比较,然后才能作出终审判决。
主张审判依据事实,有犯意无实据, 不认为是犯罪。所谓“有旨无简不听”。 在量刑时,可重可轻者,主张从轻; 可宽可严时,主张从宽。即“附从 轻”“赦从重”。
(二)民事法规 1.所有权 商朝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是 土地和奴隶。商朝的土地实行奴隶主贵族 国有制形式,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商王享 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
商王土地所有权的表现形态: 一是分赐,二是征收赋税。 领受土地的贵族只有使用权,没有所 有权,土地不能买卖,同时还要向国王缴 纳赋税。
除土地外作为财产形态存在的工具、 牲畜、房屋、生产物等,依然实行家庭所 有制,由家长支配与掌管,其他成员不享 有财产的所有权。
(2)肉刑 墨刑。即黥刑,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 特殊的标志之后,再染以墨色的刑罚。 劓刑。割鼻子。 剕刑。也叫刖刑,即断足的刑罚。 宫刑。即男子去势,女人幽闭的刑罚。
(3)徒刑 是将犯罪者拘系,罚使其劳作的刑罚。 只是一种附加的自由刑。 (4)流刑 即流放。悔改后仍可返还原处。当时 流放只适用于奴隶主贵族。
(三)居民之法 据《尚书· 序》“咎单作民居”。 咎单是商汤时的司空官,曾奉命制定 “明居之法”,即丈量土地、划分居住区 域及安置百姓的法规。
(三)车服之令 商汤为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曾下车 服之令。 在任命官吏与罢黜官吏的车马服饰上 作了区别规定。这表明商朝已存在区别身制度 商朝法律明确地规定了一夫一妻制。 商朝允许男性王族在一夫一妻外,大 量纳妾。商朝国王的妻子分为后、娣、嫔、 妃、妾,只有后一人算妻,余皆为婢。
在奴隶主贵族之间,还盛行以姐妹随 嫁的媵嫁制度。 由于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和影响,对于妇女则严格限制一嫁而终。
3.继承制度 商朝初期和中期,王位继承是兄终弟 及与父死子继并行,兄终弟及为主,父死 子继为辅,无弟然后传子。
(一)刑事法规 1.罪名 (1)不孝罪 《吕氏春秋》引《商书》“刑三百,罪莫 大于不孝”。
(2)矫诬天命罪 (3)舍弃穑事罪 (4)不从誓言罪
(5)不吉不迪(不按正道办事) 颠越不恭(狂妄放肆,不恭敬国王) 暂遇奸宄罪(违反法纪,奸诈作乱, 即不敬罪、诈伪罪、内乱罪和谋反罪,凡 犯此罪者,不仅诛杀本人连子孙都要斩尽 杀绝,一个不留)
第三讲 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思想
(一) “王权神授” (二) “天讨”与“天罚”
二、法律形式
(一) 不公开的刑书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左传· 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 作汤刑”。 《汤刑》是商继夏制《禹刑》后而 制定的一部不予公布的刑书。 “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二 )誓
(三)王与权臣的命令、文告
三、主要法律
(一)汤刑 《左传· 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 汤刑”。 “汤刑”是商代不成文刑书,也是商 朝法律的总称。
(二)官刑 是商朝惩治国家官吏犯罪、违纪与失 职行为的专门法律,带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但却采取刑事制裁的方式加以处理。 《尚书· 伊训》:商汤“制官刑,儆于 有位”,反映了奴隶制商代很早就懂得了 运用法律管理吏治的必要性。
(6)臣下不匡罪(君主如有犯“三风十愆” 之一者,臣下不进谏,不规观,不能阻止者,谓 之“不匡”,处以墨刑) (7)不有功于民罪(禁止大有工事劳役于民) (8)弃灰于街罪
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 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 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 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 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也。”
《史记· 殷本纪》“自仲丁以来,废嫡而 更立诸弟子,弟子或相争代立,比九世, 乱,于是诸侯莫朝”。 至第11王武丁起,商朝的嫡长子继承 制最后确立,替代了兄终弟及制,始立太 子制。
这个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私有制 的发展,私有观念进一步加强。政治权力 与物质财产的嫡长子继承制,因有利于统 治的延续,故成为历代相沿的定制。 继承制度,身份继承是核心,王位一 经确立,土地、财物、臣妾、奴婢,便尽 其所得了。
但是“凡作刑罚,轻无赦”。即凡是 已经判处刑罚的,罪虽轻,也要执行,决 不宽免。
2.天罚与神判 在神权政治法律思想的支配下,商朝 的宗教意识与审判处罚紧密相连,形成了 “天罚”与“神判”制度。
3.监狱制度 商朝因袭夏制把监狱仍称之为“圜 土”。把专门关押要犯的狱,称之为“囹 圄(lí ngyǔ)”。 商朝为有效地镇压奴隶与平民的反抗, 在全国各地遍设监狱,并对逃狱的奴隶规 定了严厉处罚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