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药学本科中药制剂分析考试大纲
中药制剂分析大纲

中药制剂分析是研究中药制剂检测方法和制订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药制剂分析对象:成品、半成品、原辅料及包装材料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影响疗效和质量的成分分析内容:鉴别原料、 一般质量要求检查、 杂质检查、卫生学检查、含量测定 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显微鉴别法、外观检测检测分析条件:确切有效成分、对照品、检测方法、质量标准中药制剂分析意义:1、保证药品质量合格,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2、有效监控生产工艺、检测药品质量中药制剂的杂质:指能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药物质量的物质。
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或ppm 表示。
生理灰分:中药经粉碎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则其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烬而残留,由此所得灰分为“生理灰分”,一般是不挥发无机盐。
总灰分:中药经粉碎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得到的灰分,即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炽灼得到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成为酸不溶性灰分。
重金属检查法硫代乙酰胺法⑴、原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显色的重金属限量检查。
干扰物的排除方法a.供试品中微量高价Fe3+存在干扰:弱酸性溶液中Fe3+氧化H2S 析出S ,产生混浊影响检查。
排除:加入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使Fe3+还原为Fe2+。
b.供试品为铁盐(大量的Fe3+)Fe3+在HCl 溶液中能形成配位化合物用乙醚提取Fe3++HCl →[HFeCl6]2-(黄色) 或水层加氨试液调至碱性,残存的Fe3+可用KCN 掩蔽, 按第三法检查。
硫化钠法⑴、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以Na2S 为显色剂, 使Pb2+与S2-作用生成PbS 的混悬液, 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所呈颜色比较, 不得更深。
⑵、适用范围 适用于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但能溶解于碱性溶液的药物中重金属的检查。
砷盐检查法A 、古蔡氏法Gutzeit (法定方法)1、原理:① AsO33-+3Zn+9H+→AsH3↑+3Zn2++3H2O砷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② AsH3+2HgBr2→2HBr+AsH(HgBr)2 (黄色) AsH3+3HgBr2→3HBr+As(HgBr)3 (棕色) As5+反应速度慢,需将As5+转化为As3+故加入碘化钾、酸性氯化亚锡还原剂,将5价砷还原为3价砷AsO43-+2I-+2H+ → AsO33-+I2+H2O AsO43-+Sn2++2H+→ AsO33-+ Sn4++H2O I2+Sn2+→ 2I-+Sn4+ 4I-+Zn2+→ [ZnI4]2- Sn2++Zn → Sn+Zn2+S H CONH CH pH O H CSNH CH 2232235.3+−−−→−+++++↓−−→−+H PbS H S H Pb 222(色斑,干扰试验) ↓↓−−−→−↑↑−−→−+---Hg ,HgS HgBr SO ,S H H O S ,SO ,S 222232232干扰物的排除a、供试品是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排除方法:加入浓硝酸处理b、供试品是铁盐(Fe3+)干扰:Fe3+能消耗还原剂(KI、SnCl2), 并能氧化砷化氢。
专升本考试大纲2023年山西中药化学

专升本考试大纲2023年山西中药化学
**
一、中药化学基本概念
1.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质量控制。
二、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1. 各类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
2. 各类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3. 中药材的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关系。
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影响因素。
2.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及操作技术。
3. 提取与分离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四、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
1. 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及鉴定方法。
2. 结构测定对中药质量评价的意义。
五、中药制剂分析
1. 中药制剂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及其制定原则。
3. 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六、常见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举例
1. 常见中药材的分析过程及结果解释。
2. 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1.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关系。
2. 不同类型中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特点。
3. 药理作用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中药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中药学》考试大纲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的概念。
2、熟悉下列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集注》。
二、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1、熟悉道地药材的含义。
2、了解植物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3、熟悉炮制的含义。
4、熟悉炮制的目的。
5、熟悉五种炮制大法。
三、中药的性能1、熟悉四气的含义。
2、掌握五味及其作用。
3、掌握四气五味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4、熟悉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5、掌握归经确定的依据。
6、掌握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7、熟悉升降浮沉的含义、临床意义及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8、掌握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9、掌握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
10、掌握毒药与毒性的含义及引起毒性的原因。
四、配伍与应用1、掌握配伍的目的。
2、掌握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
3、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4、掌握妊娠用药禁忌。
5、了解服药禁忌。
6、熟悉用量的含义。
7、熟悉确定用量的依据。
8、掌握特殊的煎药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9、掌握服药方法。
五、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2、解表药的分类。
3、掌握下列药物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4、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辛夷、藁本、苍耳子。
5、熟悉下列药物的用法:香薷、荆芥、辛夷。
6、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
7、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掌握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薄荷、蝉蜕、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9、熟悉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升麻、蔓荆子、淡豆豉。
10、了解下列药物的用法:葛根。
11、掌握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
自考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药物分析大纲

⾃考药学专业(独⽴本科段)药物分析⼤纲福建省⾼等教育⾃学考试药学专业(独⽴本科段)《药物分析》课程考试⼤纲第⼀部分课程性质与⽬标⼀、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分析学是⼀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门学科。
其主要运⽤化学、物理化学或⽣物化学的⽅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法。
药物分析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定量分析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法;(⼆)以⼋类典型药物的分析为例,围绕药品质量的全⾯控制,讨论如何从药物的结构出发,运⽤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法进⾏质量分析的基本⽅法与原理;(三)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法;(四)以代表性的⽣化药物和中药制剂为例,概论其质量分析的特点与主要⽅法;(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法;(六)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法与新技术。
⼆、课程⽬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考⽣掌握我国药典中常⽤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法以及操作技能,应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药典,具备独⽴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作能⼒。
同时,培养考⽣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法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以达到本考试⼤纲所要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药物分析学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强烈的药品全⾯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 能够胜任药品研究、⽣产、供应、使⽤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标绪论⼀、学习⽬的与要求了解全⾯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熟悉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判断药品质量依据、内容及全⾯控制药品质量的意义。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基本稳定,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强识别、区分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能力。
Ⅱ、《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著作。
着重了解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四部经典著作、金元四大家及其所代表的学派。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内容,掌握病、症、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包括阴阳的含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关联性等属性特点。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包括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
熟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概念,熟悉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的含义。
第三章藏象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
掌握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掌握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
掌握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掌握五脏心、肺、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熟悉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主要功能。
了解脑、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
第四章气血津液熟悉精的基本概念。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分类、功能和气的运动。
掌握四种气的生成、分布、主要功能。
熟悉气的运动形式。
熟悉血的基本概念。
掌握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和津液的功能。
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掌握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熟悉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第六章体质熟悉体质的概念。
了解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

吉林省专升本考试【中药学专业】专业【中药学】科目考试大纲2020-03-28 10:08一、考试内容中药学知识点难易程度及所占比例知识点难易程度知识点所占比例了解部分约占5%熟悉部分约占15%掌握部分约占60%应用部分约占20%1.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掌握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争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学术价值。
(2)熟悉主要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
(3)了解主要本草著作的载药数目及分类依据。
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掌握道地药材的含义及确定因素;常见道地药材举例。
(2)掌握植物类药材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叶、花、果实与种子、根及根茎、皮)的一般采集期。
3.中药的炮制(1)掌握中药的炮制的目的。
(2)掌握中药的炮制的含义。
4.中药的性能(1)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和确定依据。
(2)掌握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特征,四气、升降浮沉的作用。
(3)熟悉四气、归经的临床意义。
(4)了解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
5.中药的应用(1)掌握“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
(2)掌握并应用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3)掌握煎药时特殊煎法。
(4)熟悉“剂量”的含义。
6.解表药(1)掌握解表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麻黄、桂枝、荆芥、羌活、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防风、桑叶、葛根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4)了解白芷、牛蒡子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7.清热药(1)掌握清热药在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的共性。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白头翁、山豆根、地黄、牡丹皮、青蒿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3)熟悉天花粉、夏枯草、龙胆草、鱼腥草、红藤、射干、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与特殊用量。
【自考大纲】02974 中药学(一)

02974 中药学(一)Ⅰ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中药学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后续课是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Ⅱ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自学过程中,让应考者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16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药物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5种较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作参考。
Ⅲ课程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能使应考者明确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与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的概念。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应考者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熟悉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道地药材的概念。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了解:道地药材的概念;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最新黑龙江自考“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2012年自考“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100803)专业(基础科段)(专科)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304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中药药剂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中药学专业学时:7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它专业课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生产实际和临床用药也密切相关。
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业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三、课程的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3.5学时)(一)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常用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及有关法规的性质、特点和使用方法。
熟悉《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剂型的分类方法;GMP和GLP的相关知识。
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1学时)1、《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2、《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和概念3、《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中药药剂学的发展(1学时)1、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2、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第三节药物剂型的分类(0.5学时)l、按物态分类2、按制备方法分类3、按分散系统分类4、按给途径与方法分类第四节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0.5学时)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2、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3、根据原方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4、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第五节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0.5学时)l、药典及药典外药品标准2、药品管理法规(三)考核知识点1、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2、药物剂型的选择基本原则3、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4、药典、部颁药典及有关法规的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四)考核要求l、识记(l)记住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2)记住药物剂型的选择基本原则(3)记住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2、理解(l)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2)药物剂型的分类第二章中药调剂(0.5学时)(一)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介绍了中药调剂相关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药学本科《中药制剂分析》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熟悉常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整理、制是稿制剂质量标准打下一定的基础。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发展迅速。
该课程内容要求考生结合我国中药制剂分析的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质量意识。
自学用书:《中药制药分析》,梁生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版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2.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
3.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课程内容】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3.药品质量标准。
4.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
5.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内容。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目的要求】1.掌握如何建立中药制剂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2.熟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荧光鉴别、可见一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3.了解中药制剂的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课程内容】1.性状鉴别。
2.显微鉴别和一般理化鉴别。
3.光谱鉴别方法:可见一紫外光谱法、荧光法、红外光谱法。
4.色谱鉴别方法: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重金属、砷盐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2.熟悉《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的检查项目及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
3.了解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4.了解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
【课程内容】1.《中国药典》中规定的一般杂质检查项目。
2.《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特殊杂质检查项目。
3.农药残留量的检查方法。
4.黄曲霉毒素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
2.掌握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3.熟悉气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4.了解双波长、三波长、差示、导数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1.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样品处理。
3.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双波长、三波长、差示、导数、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4.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精密度、线性范围、选择性、回收率。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中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醌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2.熟悉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3.了解其他成分(有机酸类、环烯醚萜苷类、香豆素类、单萜及二萜类、多糖类)的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1.含生物碱类中药制剂的分析: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
2.含黄酮类中药制剂的分析:黄酮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黄酮类成分的分析。
3.含三萜皂苷类中药制剂的分析:三萜皂苷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析。
4.含醌类中药制剂的分析:醌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醌类成分的分析。
5.含挥发性成分中药制剂的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6.含木脂素类中药制剂的分析:木脂素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常见木脂素类成分的分析。
7.含其他类成分(有机酸、环烯醚萜苷类、香豆素类、单萜及二萜类、多糖类)中药制剂的分析。
第六章含动物药、矿物药的中药制剂分析【目的要求】掌握中药制剂中动物药、矿物药的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1.含动物类药材中药制剂的分析:含牛黄、麝香、熊胆、蛇胆、蟾酥、斑蝥及其制剂的分析方法。
2.含矿物类药材中药制剂的分析:矿物药的分类及分析方法;含砷矿物药的分析;含汞矿物药的分析。
第七章各类中药制剂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如何确定拟测定成分在不同剂型中的净化分离方法,不同剂型、不同辅料对测定成分及分析方法的影响,从而设计合理的分析方案。
2.熟悉中药制剂的一般质量分析要求。
【课程内容】1.液体中药制剂分析(1)液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酒剂与酊剂合剂与口服液(3)液体中药制剂分析实例。
实例及防腐剂、含醇量、相对密度、蒸馏酒的分析方法。
2.半固体中药制剂分析(1)半固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2)半固体制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浸膏与流浸膏糖浆剂与煎膏剂蜂蜜(3)半固体中药制剂的分析实例。
3.固体中药制剂分析(1)丸剂的质量分析:丸剂的一般质量要求;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2)片剂的质量分析:片剂的一般质量要求;片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3)颗粒剂的质量分析:颗粒剂的一般质量要求;颗粒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4)散剂的质量分析:散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散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5)栓剂的质量分析:栓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栓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6)滴丸剂的质量分析:滴丸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滴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4.外用膏剂的质量分析(1)软膏剂的质量分析:软膏剂的一般质量要求;软膏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2)膏剂的质量分析:膏剂的一般质量要求;膏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3)橡胶膏剂的质量分析:橡胶膏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橡胶膏剂质量分析的特点;实例。
(4)巴布膏剂的质量分析。
5.注射剂的质量分析(1)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2)注射剂的杂质检查。
(3)注射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4)注射剂的质量分析。
(5)实例。
6.其他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1)胶囊剂的质量分析。
(2)胶剂的质量分析。
(3)胶丸的质量分析。
(4)微型胶囊的质量分析。
(5)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分析。
第八章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目的要求]了解生物体内药物的存在状态、生物转化以及样品处理、测定方法。
【课程内容】1.生物体内药物存在状态与生物转化。
2.样品的制备。
3.测定方法。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目的要求】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课程内容】1.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2.质, 量标准的分类。
3.质量标准的特性。
4.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
5.质量标准研究程序。
6.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7.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8.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9.示例。
第十章中药制剂分析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简介【目的要求】1.熟悉高分辨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2.了解顶空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及色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3.了解中药指纹图谱。
【课程内容】1.高分辨气相色谱法的原理、装置及应用。
2.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常见的分析模式、仪器及应用示例。
3.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及应用。
4.色谱联用技术:多维色谱;GC-MS联用;GC-IR联用;LC-MS联用。
5.中药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及要求。
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为哪味药的特征?()A.熟地黄B.牡丹皮C.山茱萸D.泽泻2.在牙痛一粒丸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约0.2g,研细,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的硝酸饱和溶液2mL,振摇,放冷,离心,取上清液,加氯化钡试液0.5mL,摇匀,溶液呈白色浑浊,离心,弃去上层酸液,再加水2mL ,振摇,沉淀不溶解,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A.蟾蜍B.朱砂C.雄黄D.牛黄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有()A.样品预处理及供试液制备B.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C.样品的光谱数据D.温度E.点样技术2.GC 法鉴别,适宜的制剂样品为含有哪种成分的制剂?()A.挥发油B.挥发性成分C.不挥发成分可分解为挥发性成分D.不挥发成分可制成挥发性衍生物E.不挥发成分不分解或不能制成挥发性衍生物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1.在薄层色谱法定量中,点样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原点以_____________ 较合适,点样过多会使原点“________________”,展开剂出现“绕行”现象。
2.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四、名词解释1.内加法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五、问答题1.简答古蔡法检查中药制剂中砷盐限量时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的作用。
2.简答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
六、计算题为考察某批黄连素片剂的含量均匀度,现取黄连素片10 片。
照黄连素片剂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为56.2、52.3、46.1、49.8 、55.6、53.8、46.5、48.8、51.2、50.8mg;黄连素片剂中盐酸小檗碱的标示量为50mg,规定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为15%,请判定该批黄连素片剂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