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湿地与环境

合集下载

生命中的芦苇

生命中的芦苇

生命中的芦苇芦苇是一种生长在湖泊、河流和湿地环境中的植物。

它以其高大、繁茂的外观和独特的生命力而闻名。

芦苇一般可以分为根茎、茎、叶和花四个部分。

首先是芦苇的根茎。

芦苇的根茎通常生长在水下,它们可以在泥土中站立得非常牢固。

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芦苇抵御风浪、涨潮和洪水的冲击。

根茎还能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芦苇的生长。

芦苇的根茎有时候也会繁殖,形成新的芦苇植株。

其次是芦苇的茎。

芦苇的茎长而直,能够迅速生长到几米高。

茎的底部是粗壮的,上部分支较多,叶子密集。

芦苇茎的中空结构可以让它们浮在水面上,并能通过茎管将水分输送到上部繁茂的叶子。

茎也能够让芦苇抵御风暴的袭击,降低对茎和叶子的破坏。

然后是芦苇的叶子。

芦苇的叶子很长,呈线形,基部用扁平的叶鞘包裹,就像剑鞘一样。

叶子的颜色多为淡绿色或者浅黄色,清新而宜人。

叶子富含光合色素,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叶子的纤维质很韧劲,可以用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竹制品。

最后是芦苇的花。

芦苇的花通常生长在茎的顶端,呈圆锥形花序。

花序上有许多小花组成,每朵小花都由两个颖片、六枚花被片和六枚雄蕊构成。

芦苇的花色大多是黄褐色或棕褐色,很难发现。

芦苇的花期一般在夏季,花粉可以飘散在空气中,靠风力进行传播。

芦苇是一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生命。

它的坚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忍受各种自然灾害。

无论是在湖泊、河流还是湿地,芦苇都能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为鸟类、昆虫和其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并且在过滤水质、净化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芦苇的生命力和繁茂的外貌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无论面对困难还是逆境,我们都应该努力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像芦苇一样屹立不倒。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善于适应并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做一个坚韧而有活力的人。

芦苇是一种在生命中经常出现的植物。

它以其高大、繁茂的外貌和独特的生命力成为了我们学习的对象。

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芦苇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芦苇的名词解释

芦苇的名词解释

芦苇的名词解释芦苇,学名为芦属(学名:Phragmites),别称灯心草、苇子等,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属于禾本科,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在水边、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中常见。

芦苇的外观特征芦苇的茎高可达2-6米,呈直立或微倾斜的姿态,通常由竹节状的单一茎管构成。

在茎管的顶部,芦苇叶子长而窄,呈线形或条形,叶片绿色,具有明显的纵脉。

芦苇的叶片常常向顶部弯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观。

而在芦苇茎上方,常见到一根或者多根淡褐色的花茎,上面密生着小颗粒状的花序。

芦苇的生态特性芦苇是一种对湿润环境条件较为适应的植物。

它能够生长在泥泞的河滩、湖岸、沼泽等湿地环境中,尤其喜欢水域边缘、浅水区域,常见于湖泊和河流的河畔带。

作为湿地植物的代表之一,芦苇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芦苇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芦苇的生活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幼苗期是指芦苇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并生长形成幼苗的阶段。

在生长期,芦苇的根系逐渐扩展,茎管逐渐增长,并伴随着叶片的展开和花序的形成。

而在成熟期,芦苇的茎管和根系达到最佳发育状态,整个植株开始进入稳定期。

芦苇一般采用繁殖球茎繁殖方式,也可以通过分株、地下茎、匍匐茎、种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芦苇的种子呈椭圆形,由风力或水流传播,而繁殖球茎则可以通过水中传播或者动物散布实现新植株的形成。

芦苇与环境保护由于其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速度,芦苇往往在许多湿地环境中形成茂密的带状群落,被视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提供独特的栖息地条件,芦苇还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可以缓解洪水、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水体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增加。

大量湿地被填埋、垃圾倾倒、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芦苇的生长繁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威胁和破坏。

芦苇的研究报告

芦苇的研究报告

芦苇的研究报告芦苇的研究报告一、引言芦苇(学名:Phragmites)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属于禾本科芦苇属。

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湿地环境中。

芦苇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芦苇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物种描述芦苇是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茎高可达3-5米,直立坚实。

茎身上有许多圆形的节,节间具有蓬松的髓质组织。

叶片呈带状线形,长而尖。

花序呈大型穗状花序,花序中含有众多的花朵,颜色呈灰绿色。

三、生态特征1. 湿地适应性:芦苇适应湿地环境,尤其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湿地中生长较为旺盛。

2. 耐寒性:芦苇对低温环境有较好的适应力,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生存。

3. 光合特性:芦苇的叶片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4. 繁殖方式:芦苇可以通过根茎繁殖,也可以通过种子繁殖。

四、生物学特性1. 生长速度:芦苇生长迅速,特别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增长数米。

2. 寿命:芦苇是多年生植物,寿命可达10年以上。

3. 营养生长:芦苇对养分要求较高,在湿地土壤中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五、分布芦苇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在中国,芦苇分布较广,常见于东北、西南、长江流域和深圳等地。

六、对环境的影响1. 生境提供者:芦苇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2. 水体净化:芦苇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重金属和营养物质,发挥了净水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3. 土壤保护:芦苇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七、结论芦苇是一种重要的湿地植物,具有丰富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它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和研究芦苇的生态功能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芦苇湿地与环境

芦苇湿地与环境
的场所 。
滨 海或 江 河 流 域 的芦 苇 湿 地 , 海 陆 水 陆 之 间 的植 物 是 保 护带 , 来 自陆地 、 对 海洋 的冲 击 , 着 缓冲 降 解 作 用 。 起 由陆
地 流 向海洋 的 污染 物 , 经 芦苇 湿地 , 过芦 苇 湿 地 的生 态 流 经 功 能 的氧 化 、 收 降 解 . 有效 减 轻 陆 地 对 近 海 海 域 的 污 吸 能 染 , 近 海生 物 圈得 以保 持 相对 稳 定 ; 自海 域 的 海浸 与 海 使 来 蚀 , 受 到 大 面 积 芦 苇 湿 地 的阻 遏 . 轻 了 土 壤 盐 渍 化 的 也 减
维普资讯
麴 代 农业 科技 )07 第 2 期 20 年 3
工作 研究
芦苇湿地与环境
田文达
(辽 宁 省 芦 苇 科 学 研 究 所 , 宁 盘 锦 14 0 盘 锦 市 湿 地 科 学 研 究所 ) ‘ 辽 20 0;
摘 要 从 理 论和 实践 的结合 上 阐述 了芦 苇湿地 与 区域 环境 、 富积 能 力、 生物 资源 、 境 保护 的关 系 , 诫人 们 保 护芦 苇 湿地 就是 保 护 环 告 生态环 境 的科 学道理 。 关 键词 芦 苇 ; 湿地 ; 境 ; 环 保护 ; 用 利
湿地 是 地球 上具 有 重要 环境 功 能 的生 态 系统 和 多种 生 物 的栖 息 地 之 一 。 地 环 境 由湿 地 水 文 、 湿 湿地 生物 、 球化 地
学 循环 和 生 物 对 湿地 的适 应及 改 造 构 成 . 各种 因子 之 间 相 互依 赖 、 相互 协 同 , 同构 建起 湿 地 的 整体 功 能 。 地 在 全 共 湿
发生。 2 芦 苇 湿 地 与 富 积 能 力 的 关 系

芦苇的作用

芦苇的作用

芦苇的作用
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芦苇的一些主要作用:
1. 生态保护:芦苇能够生长在湿地等环境中,它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芦苇的茎秆还能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水土保持:芦苇的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地固定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在河岸、湖泊等水体周围种植芦苇,可以有效地防止岸滩的冲蚀,保护水域的生态环境。

3. 建筑材料:芦苇的茎秆坚韧而柔软,可以制作成各种建筑材料,如编织的篮子、席子、簸箕等。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还常常使用芦苇的茎秆来盖房子的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4. 纸浆制造:芦苇还可以作为纸浆的原料,制成纸张。

由于芦苇的生长速度较快,其可再生性较好,所以使用芦苇制造纸张可以有效地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

5. 生物能源:芦苇的茎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经过加工转化成生物质燃料,如木炭、生物酒精等。

利用芦苇来生产生物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人工景观:由于芦苇的外形优美,很多地方将其种植在园林、公园等环境中,用于装饰人工景观。

芦苇的高大的茎秆和绿色
的叶片能够给人一种宜人的视觉感受,使得环境更加生态和美观。

总之,芦苇在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建筑材料、纸浆制造、生物能源、人工景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利用芦苇的优点和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美感。

芦苇观赏特征

芦苇观赏特征

芦苇观赏特征引言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生长在河岸、湖泊、沼泽等水体周围。

它以其高大的姿态和美丽的花穗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芦苇的观赏特征,包括外貌特征、生长习性、花期等,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美丽植物。

外貌特征1.高大挺拔:芦苇的高度一般在2-3米之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4米以上。

它的茎干笔直,像一根根竹竿,给人一种挺拔、高贵的感觉。

生长习性1.湿地植物:芦苇喜欢湿润的环境,常常生长在水边。

它的根系发达,能够迅速吸收和利用水分,所以在潮湿的地区生长得很好。

芦苇的用途1.庭院装饰:由于其高大挺拔、美丽的外貌特征,芦苇常常被用来作为庭院的装饰植物。

在庭院的角落,种上几株芦苇,不仅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还能提升整体的氛围。

2.大气的分隔线:在一些大型公园和景区,芦苇也被用来作为分隔线的植物。

沿着湖岸或河岸种植芦苇,能够将水与陆地分隔开来,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栽培要点1.选择合适的环境:芦苇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确保充足的水源。

此外,芦苇也需要阳光的照射,所以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区域种植。

2.定期修剪:芦苇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如果长得过高会影响观赏效果,所以需要定期修剪。

一般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修剪,将茎干修剪至合适的高度,同时也能促进生长。

花期与花穗1.花期:芦苇的花期一般在夏季到秋季之间,这个时候它会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芦苇的花朵呈圆锥状,花瓣呈淡黄色,给人一种纯洁、清新的感觉。

2.花穗:芦苇的花瓣上长满了细细的刚毛,形成了一种柔软而美丽的花穗。

这些花穗在微风中摇曳,宛如一幅优雅的画卷,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

结语芦苇作为一种湿地植物,以其高大挺拔的外貌和美丽的花穗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适合在庭院、公园等地种植,可以起到装饰、分隔的作用。

同时,芦苇的观赏期也是夏季到秋季,这个时候花朵盛开,花穗摇曳,给人一种纯洁、优雅的感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芦苇的观赏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芦苇调研报告

芦苇调研报告

芦苇调研报告芦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芦苇的生长环境、分布情况、利用价值等相关情况,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芦苇的现状。

我们选择了浙江省某个湖泊为调研区域,采用实地调查、文献研究和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调研结果1.芦苇的生长环境芦苇生长适温为15-30℃,较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适应力较强。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芦苇主要分布于湖泊、河流、池塘等水生环境中,尤其是浅水区。

湖泊水质对芦苇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湖泊中芦苇的生长情况较差。

2.芦苇的分布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芦苇在浙江省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和一些湿地。

其中,杭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西湖、千岛湖等地均有较为丰富的芦苇资源。

芦苇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夏季节生长较为旺盛,秋冬季节生长相对较弱。

3.芦苇的利用价值芦苇有多种利用价值。

首先,其茎秆可用于编织和制作手工艺品,如芦苇席、芦苇画等,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其次,芦苇是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可用于生产高档纸张。

此外,芦苇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疏风利水、清热解毒等治疗。

最后,芦苇还可以作为湿地植物,具有吸附污染物、净化环境的作用。

三、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芦苇的生长环境、分布情况和利用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芦苇在浙江省内分布广泛,并且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其茎秆可作为手工艺品材料和造纸原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此外,芦苇还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可用于湿地修复和环境净化。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芦苇的生长特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并加大对芦苇保护和利用的力度。

四、调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芦苇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芦苇资源的保护。

保护湖泊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破坏,保护芦苇的生长环境。

2.加强芦苇资源的科学管理。

根据芦苇的生长特性和分布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保证芦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加大对芦苇利用价值的开发研究。

鼓励对芦苇的多功能利用进行研究,开发出更多的利用价值,推动芦苇产业的发展。

芦苇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芦苇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1 芦 苇 湿 地 在 净 化 水 质 方 面 的 作 用
污 染物 的 主要生 力 军 ,可 以净 化水 中污染 物 , 甚 至将 有 机物 完全矿 化 。水生 植物通 过通 气组 织的
运 输 . 氧 气 送 到 根 区 , 而 形 成 根 表 面 及 附 近 将 从 区域 的 氧 化 状 态 . 机 物 质 在 此 被 好 氧 微 生 物 分 有
素裂 解所 至, 不含 有 害成 分 。而 芦苇 抗 逆性 强, 并 加 之 芦 苇 是 挺 水 植 物 , 与 多 种 微 生 物 共 生 , 进 可 促
重金 属等有 害物 质 、 降解有 机物 等 。
11 对 污 水 中重 金 属 的 吸 附 作 用 . 当 污 水 通 过 芦 苇 湿 地 时 , 苇 能 从 污 水 中 吸 芦
1 . 对污水 中有 机 污染物 的分 解作 用 2
芦 苇 的根 茎 发达 ,有利 于微 生 物生 长 附着 ,
础, 具有 维持 生态 系统 生 物 多佯 性 和环 境 稳定 性
息 相 关 ,是 自然 界 最 富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生 态 系 统 。
芦苇 床 的优势 菌 属 主要 有 3种 :假 单胞 菌属 、 产
芦 苇湿 地对 生 态 环 境 的作 用
专题 综 述 慈 维 顺 ( 津 大 黄 堡 湿 地 自然 保 护 区 管 理 处 , 津 武 清 3 10 ) 天 天 0 7 0
摘要 : 文章 阐述 了芦苇湿 地 的特 点 。重 点叙 述 了芦 苇湿地在 净 化水 质 、 良土壤 、 水 防旱 、 改 储 区域环 境 、
内 的 重 金 属 浓 度 可 达 到 污 水 中 重 金 属 浓 度 的 几
收 稿 日期 :O 0 l 2 2 l —1一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苇湿地与环境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芦苇湿地与区域环境、富积能力、生物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告诫人们保护芦苇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道理。

关键词芦苇;湿地;环境;保护;利用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

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及改造构成,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共同构建起湿地的整体功能。

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两个方面。

一个未受自然异常破坏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完好而处于较好的健康状态中。

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环境的修复能力时,湿地环境的健康状态就会恶化,功能发生退化,进而对区域乃至全球环境产生影响。

芦苇湿地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自然演替发育而成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调节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蕴藏着较高的自然生产能力。

在湿地的发育过程中,芦苇对于湿地起到了大量富积、滋育低等植物、浮游生物和软体动物的作用,通过完善的食物链促进湿地鱼类、甲壳类和涉游禽类及鸟类生物圈的稳定。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芦苇湿地既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

它极易受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人类在开发利用芦苇湿地资源的时候,必须给予必要的保护,以保证芦苇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芦苇湿地是经过长期的生物演替形成的生态系统,芦苇是这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优势种。

芦苇湿地在生物演替过程中,经过了土壤沉积、土壤微生物及低等植物的入侵、浮游生物的繁衍、湿地环境的富积等过程,直至逐步形成高等植物植被,当发育成芦苇湿地的时候,已达到了自然生产力的最高阶段,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调节能力。

1芦苇湿地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1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芦苇植物,对防止土壤沙化、减少地面蒸发、降低风速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据测定,在芦苇湿地内,风速只有0.11m/s,而同一时刻,在与之相邻的低矮草层或裸地,风速可达2.97m/s;芦苇湿地的地面蒸发量0.2mm/h,而裸地蒸发量高达1.05mm/h。

因此,芦苇湿地对改善区域内空气湿度起着积极作用。

1.2芦苇湿地与区域环境
芦苇湿地多为退海滩涂、江河流域的低洼漫滩、湖泊以及低洼沼泽地。

湿地的建群植物中,芦苇是优势种群,同时,在较干旱的季节性湿地里分布着小叶章;深水沼泽湿地分布着狭叶香蒲;湿润或浅水湿地分布着粗脉台苔草、拂子茅;在近海滩涂盐碱湿地分布着翅碱蓬,这些湿地植物分别构成了季节性湿地、沼泽湿地和湿润湿地的自然景观。

据测定可知,芦苇的蒸腾系数为1∶600,每公顷芦苇湿地的芦苇茎秆产量达10t以上,这样在整个生育期间,要向周围空间排放水汽600t,能有效地净化空气,调节水分,润泽一方水土。

滨海或江河流域的芦苇湿地,是海陆水陆之间的植物保护带,对来自陆地、海洋的冲击,起着缓冲降解作用。

由陆地流向海洋的污染物,流经芦苇湿地,经过芦苇湿地的生态功能的氧化、吸收降解,能有效减轻陆地对近海海域的污染,使近海生物圈得以保持相对稳定;来自海域的海浸与海蚀,也受到大面积芦苇湿地的阻遏,减轻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2芦苇湿地与富积能力的关系
芦苇对土地有极强的富积能力。

据测定,较好的芦苇湿地,每公顷生物总量可达20~40t,其中50%以上是地下产量,残留在土体内,成为有机质。

芦苇湿地土壤的富积过程也是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向良性发展的过程。

据统计,芦苇湿地的土壤孔隙度较自然裸地提高15%~20%,土壤容重较自然裸地降低12%~15%。

若以成熟的腐殖质涵蓄水养能力为1∶5,那么,由此可见芦苇湿地的土壤所涵蓄水、热、吸附氮素营养等是何等巨大的潜在土地生产能力!
3芦苇湿地与生物资源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生物结构,以适应某些特异的生物种繁衍生息。

辽宁省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幅员辽阔,北起沈山线,南临渤海湾,总面积1 115km2,包涵了原始芦苇湿地自然景观、人工保护湿地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文景观。

在湿地范围内有退海滩涂新生地貌,也有低河漫滩、局部沼泽和河网交织的多种类型的地势地貌。

湿地植被类型以芦苇为主,深水沼泽内大量滋生蒲草,而盐碱滩涂则被红色的翅碱蓬等盐吸植被所覆盖,苇绿、红地相映,景色蔚为壮观。

湿地的生物圈中,涉游禽及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大家族。

已发现有鸟类253种,其中涉禽114种,占鸟禽总数的53%,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5种。

1984年,辽宁省林业厅的鹤类考察组,在盘锦芦苇湿地,对丹顶鹤跟踪研究,在芦苇湿地中首次发现丹顶鹤的巢、卵和幼雏,现在这里成了丹顶鹤的重要栖息区。

近几年还发现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的黑嘴鸥在湿地河口区集群栖息,群体总数在4 000只以上,其数量之大,相当于当今世界自然种群的一半以上。

如此数量的集群黑嘴鸥,可谓又一大自然奇观。

列入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禽白枕鹤、白鹳和鸳鸯等,在芦苇湿地内也均有一定数量。

盘锦的芦苇湿地,处于咸淡水交汇的复合生态区,具有较高的边缘生态效应和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湿地内的淡水水域,广泛地分布着草鱼、鲤鱼、鲫鱼、鲶鱼和当今最受消费者青睐的黑鱼,每年这里都有大量的水产品产出。

复合生态区的咸淡水交汇的“两合”水域,盛产肉鲜味美鲈鱼、梭鱼等鱼类。

中华绒螯蟹是盘锦芦苇湿地的一大物种资源。

河蟹秋冬在海水中交配,春季在海水中产卵孵化后返回淡水水域,在淡水中生长。

广袤的湿地环境、充足的天然饵料为河蟹提供了极好的生长条件。

但是,由于辽河三角洲的开发,人为地设置了河蟹溯游的障碍,致使河蟹资源明显衰减。

为改变这一局面,现已采取孵化、驯化蟹苗的办法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欠。

盘锦芦苇湿地每年向全国供应的商品蟹在2 000t以上,湿地既向社会提供享誉海内外的水产品,也为人类社会保存了淡水蟹这种宝贵的物种资源。

湿地产出量最高的还是芦苇,年产芦苇约45万吨左右,作为草类纤维造纸原料,芦苇可以大量地代替木材。

对我们这样的贫林国家,湿地芦苇生产的社会效益也是极为显著的。

因此,芦苇被誉为“第二森林”资源。

4芦苇湿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芦苇湿地作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山地、河流、海洋、森林、草地一样都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

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发生态结构失衡,导致某些物种毁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水环境质量得到满足的时候,系统的生态功能是比较稳
定的。

但是应该注意到,人类对湿地的开发利用,会不断地增加湿地的环境负担,当负担达到一定的限度时,湿地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因此,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湿地环境进行必要的保护,尤其是对于生物资源更应该珍惜,以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强化生态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而更为重要的保护,则是不断地提高全民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强化生态观念,只有这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才能得到保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