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推拿手法一、一指禅推法

合集下载

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一指禅推法)-PPT文档资料

一指禅推拿流派代表手法(一指禅推法)-PPT文档资料
其二,《景德传灯录》称宋俱胝和尚尝参天龙和尚, 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大悟,亦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 当欲圆寂时,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 尽”这里的一指禅有万物归一,不二法门的含意。
一指禅推拿的开山鼻祖李鉴臣
李鉴臣,生卒不详。约道光、咸丰年间。河 南人。精少林武术,尤精一指禅推拿。 “在达 摩一指禅十大手法外,又增加了摇、抖两法,演 为十二法。”(朱春霆语) 相传曾为清宫御医。 咸丰年间(约1861年前后),以一指禅手法为江 苏邗江(扬州)人丁凤山治病,病愈后收为弟子, 由此开创一指禅推拿流派。故后世尊李鉴臣为江 南一指禅推拿开山鼻祖。
丁 树 山(1886-1931)
丁树山(1886~1931),丁凤山 堂侄,丁季峰父。20年代在上海开业。 门人有丁鹤山、朱春霆、丁伯玉等。 丁树山的弟子,对中国近代推拿贡献 尤多。著名者有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 主任和上海推拿学校校长朱春霆,滚 法推拿的创始人丁季峰等。
丁凤山的其他弟子
沈希圣(1892-1975),上海人。曾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 钱砚堂(1881-1933),杭州人。1912年拜丁凤山为师。民国初
丁 凤 山 师 徒 合 影
前排(左起):钱福卿、钱砚堂、王松山、丁凤山、丁兆槐、黄海山、丁树山。
后排(左起):丁宝山、吴大嘴、沈希圣、翁瑞午、周昆山、丁兆兴、丁鹏山。
(1913年 上海市海宁路照相馆)
王 松 山(1873-1962.2)
王松山,原名王涟,江苏江都人。丁 凤山大弟子。1920年在上海创建推拿研究 会。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学 院前身)推拿教师,上海神州国医学会常 务理事 。1958年受聘于上海推拿学校和上 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 传王子余、王纪 松、王少松、 王百川等。得丁凤山所传 《一指定禅》抄本, 1958年献出。晚年任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享年89岁。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二、擦法
▪ 用手掌等部位着力,在所施部位作直线往 返摩擦运动,使之产生摩擦刺激的一种手 法,称之为擦法。可将其分为指擦法和掌 擦法,掌擦法又可分为全掌擦法、大鱼际擦 和小鱼际擦
▪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 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 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 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
二、滚法
▪ 用手背等部位着力, 通过前臂旋转摆动及 腕关节屈伸旋转的联 合动作,使着力部对 所施部位进行滚动性 压力刺激的一种手法, 称之为滚法。可将其 分为:掌背滚、小鱼 际滚、掌指关节滚、 指间关节滚等 。
▪ 【操作及要领】
▪ 术者站位,体态自然、舒展,上身前倾, 肩部放松,着力后,前臂侧立位,与施力 面呈一定斜角,腕关节处于侧立、伸直或 微屈位,前臂主动向前外侧推旋摆动,带 动腕关节作屈曲外旋-回位-屈曲外旋的 反复运动,使着力部对所施部位产生滚动 性压力刺激。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 我们把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归类为摩擦类 手法,主要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抹法、 搓法等手法。
一、摩 法
▪ 用指面或掌面等部位 着力,对所施部位进 行摩动刺激的一种手 法,称之为摩法。可 将其分为指摩法和掌 摩法,掌摩又可分为 全掌摩、掌根摩、大 鱼际摩和小鱼际摩。
▪ 【操作及要领】
▪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指峰推法。
▪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偏峰推法。
▪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 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 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 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

推拿手法一、一指禅推法

推拿手法一、一指禅推法

总起来说, 总起来说,本法动作要领贯穿着一 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 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 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 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 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 刚柔相济,柔和有力, 刚柔相济,柔和有力,才能称得上为 一指禅” 功夫。 “一指禅” 功夫。
讲授: 讲授 秦晓光
针灸推拿护理学
授课班级: 授课班级:高级按摩师班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以指、 以指 、 掌 、 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的 摆动,称摆动类手法。 摆动,称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 扌衮法和揉法。 扌衮法和揉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 派的主要手法, 派的主要手法,因在国内有较大 影响,治疗范围广泛,故有“ 影响,治疗范围广泛,故有“手 法宗一指禅”之说。 法宗一指禅”之说。
(三)临床运用
本法由于接触面积小, 压强大, 本法由于接触面积小 , 压强大 , 因而渗透 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 调和营卫、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 、 调和营卫 、 祛瘀消 健脾和胃的功能。 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 , 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 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 失眠,高血压, 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 见长。 见长。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 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 生的“ 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 要灵活。 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120 4、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 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 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 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 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

推拿手法分类

推拿手法分类

推拿手法分类——支点分类——4144330陆炎1:肘部支点(一指禅推法、㨰法、摩法、揉法)①一指禅推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拇指指骨间关节的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1.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作时肘部略低于腕部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接近90°,不可过于勾紧,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4.掌虚:除拇指着力外,其他手指都要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

5.指实:拇指的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6.紧推慢移:拇指摆动频率较快,拇指端或指纹面在施术部位上移动不能太快②㨰法:以第5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来回滚动的手法。

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1:肘关节屈伸至120°~140°。

2:手腕要放松,腕关节屈曲幅度要大,使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左右。

3:滚动时,小鱼际及掌背小指侧着力点要吸附于操作部位上,不可跳动、顶压或使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

4:应避免手背撞击体表操作部位。

③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注意事项:肩、臂、腕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作环形的抚摩动作。

指摩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掌摩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④揉法:用指、掌和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的手法称为揉法。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微屈或自然伸直,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作左右侧偏运动。

2:肩部支点(推法、擦法、按法)①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分类:拇指推、多指推、掌推、肘推。

作用较强,适用于全身。

注意事项: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 锋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与 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 使之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的一 种方法。
1.动作要领 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略低于腕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压力平稳,不可用蛮力,摆动幅度要均匀, 动作要灵活,要紧推慢移。手法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一指禅推法(一):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呈 半握拳状,拇指盖住拳眼,用拇指端罗纹面或 拇指桡侧着力于施术处。
沉肩、垂肘、悬腕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着力
一指禅推法(二):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 左右摆动,带动腕关节和拇指节律性地摆动。
腕部向内摆动
腕部向外摆动
2.临床应用 本手法接触面积小,深透度大, 刺激量属于中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有调和营卫,舒筋活络,健脾和胃,祛瘀消 积,调和脏腑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伤、内、 外、妇、儿各科许多病症。如头痛,胃脘痛, 关节酸痛等病证。
(附)颤 法 定义:以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着力于施术部位,用腕 部作急剧而细微的撮动,称为颤法。 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掌及掌指自然伸直平放于施术 部位,稍施压力与施术部位贴实,将力贯注于施力的 手及臂部,用腕力连同臂部作左右急剧而细微的摆动 (摆动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小)摆而滞为颤。在施颤 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术部位产生温热、 颤动、舒适、松弛的感觉,此法常与振法合用。颤法 根据术者在施颤时发力的不同分为以力施颤法及以气 施颤法。又根据着力的大小分为单掌贴实颤法、虚掌 颤法、叠掌颤法等。
擦法
大鱼际擦法
大鱼际着力于施术 处,腕关节伸直,五指 自然伸开,肩关节为支 点,上臂主动运动,带 动大鱼际做前后或上下 方向的快速直线往返连 续擦动。

推拿手法(1)

推拿手法(1)

手法的补泻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补法:补充人体物质的不足或增强人体 组织之功能的治疗方法 。 泻法:具有直接或间接地祛除体内病邪 的作用,或抑制组织器官功能 之亢进的 治疗方法。
手法的补泻



补法:凡刺激较弱、较浅,作用时间较 长的手法,具用兴奋作用。 泻法:凡刺激较强、较深,作用时间较 短的手法,具有抑制作用。 古代小儿推拿手法补泻的记载:旋推为 补,直推为清(泻);左揉为补,右揉 为泻;逆摩为补,顺摩为泻;缓摩为补, 急摩为泻。 Nhomakorabea点法


点法与按法的区别:点法作用面积小, 刺激量更大。 常用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关节的两端。 如:点攒竹、点太阳、点腰痛穴、点落 枕穴、点太冲。
3、掐法



《厘正按摩要术》:“掐由甲入,用以 代针,掐之则生痛,而气血一止,随以 揉继之,气血行而经络舒也。” 用指甲切按体表。 掐人中、掐十宣、掐十二井。
5、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 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抹双柳。
三、振动类手法


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 续作用于人体。 1、抖法 2、振法
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 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颤动 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 着力时不能有拖抽动作,叩击频率要均 匀而有节奏。 击法的力量较大,而且动作快速,对使 用部位有一股冲击力,主要作用于深部 组织。
击法的应用
拳背击:大椎——疏通督脉,振奋阳气。 腰 骶部——引火归元 拳心击、拳眼击:背腰、四肢。保健放松 掌心击:百会——醒脑提神。(使用时, 患者端坐,头挺直,牙咬紧,用腕力击 打) 掌根击:臀部及下肢外侧部,幅度较大。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 秦晓光
针灸推拿护理学
授课班级:高级按摩师班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以指、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的 摆动,称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 扌衮法和揉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 派的主要手法,因在国内有较大 影响,治疗范围广泛,故有“手 法宗一指禅”之说。
指实 (一)动作要领
垂肘悬腕 手腕自然Fra bibliotek屈,不可将腕关
节用力屈曲。腕部放松。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总起来说,本法动作要领贯穿着一 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 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 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力量沉着, 刚柔相济,柔和有力,才能称得上为 “一指禅” 功夫。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 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 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 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 见长。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 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 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 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 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
本法由于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因而渗透 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 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四指不 着掌面,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 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 定作用。
除大拇指以外 的其余四指及手掌都要 放松,切不可挺劲。
掌虚
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 用力,肩部下垂。
上臂肌肉放松,肘部自然下 垂,略低于腕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